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
玻璃钢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
玻璃钢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作业标准管理办法为使车间达到有序生产,特指定本作业标准(或称操作规范),管理办法由生产部制,车间作业班组为贯彻落实单位。
本办法需经主管生产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其作业标准(操作规范)按工序划分,分为以下五个:(一)制衬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二)缠绕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三)固化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四)修整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五)脱模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一)制衬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1)吊车将模具平稳吊到制衬站台。
观察模具有无损伤,进行修补。
(2)平稳转动模具,给表面上脱模蜡,抹匀,擦拭,浸透。
(3)检查原材料是否齐备,包括塑料薄膜、表面毡、针织毡、网格布等。
(4)底层铺设缠绕聚乙烯塑料薄膜一层。
压口20-30MM。
紧密、均匀、无悬空气泡。
(5)将内衬树脂均匀淋浇于模具表面,用纸板刮匀,随后缠表面毡一层.压口15MM。
树脂含量不低于90%。
浸透树脂,缠紧压实。
(6)均浇树脂,脂量充沛(70%),刮匀,缠针织毡一层,压口15MM.压实无气泡。
(7)缠完针织毡后,立即网格布一层.对口缠,不留间隙,压口应小于5MM。
(8)即使回收原材料,充分利用,内衬完安全吊往固化站固化。
打扫现场。
(二)缠绕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1)将固化好的衬模平稳吊往缠绕机上,观察制衬面有无突出固化物,进行修整处理。
(2)检查原材料是否齐备,包括:缠绕纱、树脂(包括固化剂、促进剂)、石英砂等。
(3)启动程控机械,观察是否于模芯相符,机械设备(平行小车、砂传送带、缠绕机)运行是否正常,全部就绪,放可进入正常作业。
(4)按照工序要求,定人定岗,有岗必有人,人齐再开工。
(5)按照工艺方案,分层有序工作,无论环向、交叉、夹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生产。
(6)伴随每道工序,即使回收原材料,充分利用。
(7)分层缠绕工序完后,即使将生产标签放在合适位置,便于质检。
(8)安全将缠好管道平稳吊王固化站固化。
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制度
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工艺工序流程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制度,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范围和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线上的所有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工作。
包括生产计划、工艺设定、生产作业、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环节的管理。
所有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本制度的管理对象。
三、管理原则1. 改进持续性:管理不断完善,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2. 领导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履行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
3. 制度规范性:各项管理工作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不得私自调整。
4. 制度落实性:全员参与,全员执行,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5. 制度透明性:管理制度要公开、透明,方便监督和评估。
四、管理流程1. 工艺设定(1)生产准备: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任务,准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
(2)工艺设定: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参数、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等。
(3)工艺验证:进行试生产,验证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工艺修正:根据试生产结果,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作业(1)生产计划:根据工艺设定,编制生产计划,确定生产量、生产时间和人员配置。
(2)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调度,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3)生产作业: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生产监控: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3. 质量控制(1)质量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
(2)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质量评价: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4. 设备维护(1)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管理制度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企业的可连续发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的管理。
3. 定义3.1 生产作业: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任务,包含原材料子采购、生产设备运算、产品加工等环节。
3.2 工艺流程: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经过的各项工艺环节和次序。
4. 生产作业管理4.1 任务调配: 4.1.1 生产计划部门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本领订立生产计划,并明确生产任务调配给各部门或岗位。
4.1.2 各部门或岗位负责人依据生产计划,合理布置人员、设备和料子,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4.1.3 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任务完成存在困难,须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协商解决方案。
4.2 生产过程管理: 4.2.1 全部生产人员必需依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作业引导书进行操作,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和作业步骤。
4.2.2 订立并执行质量掌控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实现质量标准。
4.2.3 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乾净和安全,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显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4.2.4 加强对原材料子、半产品和产品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机制,防止物料的挥霍和过期。
4.2.5 开展维护和修理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生产停止。
4.3 生产数据管理: 4.3.1 全部生产数据必需准确、完整、真实地记录,包含产量、质量、工时等数据。
4.3.2 建立数据统计与分析机制,定期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4.4 员工培训: 4.4.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包含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岗位培训。
4.4.2 员工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本领。
5. 工艺流程管理5.1 工艺流程的编制: 5.1.1 依据产品特性和工艺要求,订立标准的工艺流程,并进行文档化管理。
导书、工艺流程管理办法
导书、工艺流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施工作业程序,推进本项目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根据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标段管辖内施工项目。
第二章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施工作业指导书,是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具体要求,针对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向施工人员交待作业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落实各项验收规范和标准,指导现场施工作业、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等需要制订的作业及工艺标准。
第四条施工作业指导书按照标准化管理理念,将先进成熟的工艺工法、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与建设标准、质量目标、安全要求以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编制,做到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
第五条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工艺复杂或技术难度大的工程,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并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
第六条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制依据1.国家和铁路总公司颁布的验收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2.施工图设计文件;3.合同及相关协议;4.国家级工法和成熟的施工工艺;第七条施工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明确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工程类别、地质、环境等作业条件。
对特殊地质等条件有不适合情况时,应予说明。
2.作业准备:说明作业开始应具备的条件和应完成的工作,包括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备、材料、试验等。
3.技术要求:明确工程类别和项目应达到的技术指标、相应的技术标准。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说明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内部施工段落划分,各组成部分的作业程序和先后顺序。
5.施工要求:分解说明作业方法、采取的相关措施,需要控制的内容和参数。
6.劳动组织:说明建设项目的劳动力组织方式,完成施工项目需要的人员构成、数量、使用安排和作业指标。
7.材料要求:说明完成施工项目的材料种类、型号、数量和使用计划、相关技术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说明施工项目需要的设备、机具的型号、性能和数量。
生产工艺与标准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与标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生产工艺和标准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部生产工艺和标准管理。
第三条生产工艺包含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操作流程,标准管理包含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
第四条本制度的执行目标是使产品质量合格、生产过程规范、生产本钱掌控合理、生产效率提高。
第二章生产工艺管理第五条本企业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供应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指南。
第六条生产工艺应依据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生产本领进行优化,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七条新产品开发需要经过工艺评审并设置合理的工艺试制阶段,完成试制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
第八条生产工艺应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包含工艺工程师、生产人员、质检人员等,各岗位应明确职责和要求。
第九条生产工艺应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不绝提高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标准管理第十条产品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的质量掌控点应明确,并建立质量检测流程。
第十一条生产标准应包含生产线设备和工装夹具的规范和维护要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第十二条标准管理应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包含质量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等,各岗位应明确职责和要求。
第十三条标准管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核,评估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十四条产品质量和生产标准的更改需经过审批,并进行充分的试验和验证,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五条本企业应建立生产工艺与标准管理的档案和记录,包含工艺流程图、操作指南、质量检测记录等。
第十六条生产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识生产工艺和标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质量检测知识。
第十七条生产现场应进行5S管理,保持生产环境乾净、有序,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第十八条生产工艺和标准的更改需经过有效的更改管理,包含更改申请、评审、实施和验证等步骤。
第十九条生产工艺和标准的违规行为应追究责任,及时矫正,并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工艺流程管理办法
工艺流程管理办法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深入技术交底工作,有效的加强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深入员工质量意识及标准作业,特制度本管理办法。
二、适应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各种产品的生产加工,凡是生产加工的产品必需有工艺流程卡和生产工艺。
三、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的编写:1、由技术部根据所需生产的产品,对应图纸详细编制、审核、批准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
2、客户提供的图纸由技术部编制工艺流程单。
四、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的内容:1、在编制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时,必需对应相关图纸及工艺流程单、生产工艺制式要求编制。
2、内容包括:零件名称、图号(图纸没有图号可不填写),材料、数量和每道工序的主要加工内容,加工先后顺序、重点保证的尺寸、公差,加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
3、各工序操作工应对应工艺流程单的工序要求进行工作,并填写各操作人员的名字。
4、检验员在每道工序完工后检验并填写自己的名字、日期;如果有质量问题,应该填写清楚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确认质量问题已经解决好后方可流转下序。
五、工艺流程单的流转与执行、监督:1、由技术部编制好工艺流程单并审核后,附在相对应的生产工艺及图纸上交到生产部,由生产部登记后统一下单。
2、生产部接到图纸后,必需确认、审核生产工艺、图纸和生产工艺流程单是否齐全,然后登记,再根据工艺流程单的加工内容统一下单。
如果生产工艺没有相对应的工艺流程单,生产部则不予登记下单,并责成相关人员编制好工艺流程单后再登记下单。
3、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单到车间后,各工序相关人员先对应生产工艺查看工艺流程单,详细了解各自要加工的内容后再生产加工,待完工,检验检查后,将生产工艺交生产部,工艺流程单与产品一起转入下道工序。
4、产品转入下道工序时,要确认产品数量和工艺流程单是否齐全,产品有没有检验,工艺流程单是否签字,如果没有检验和签字,要及时要求检验和签字,确认该工序完工后将产品与工艺流程单一起转入下道工序。
工艺操作管理办法
工艺操作管理办法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工艺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制定本工艺操作管理办法。
本办法依据《企业生产管理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车间,包括原料准备、加工操作、设备操作和产品包装等环节。
三、主要内容3.1 工艺操作流程1. 准备原料:按照工艺要求准备所需原料,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
2. 加工操作:根据工艺流程,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分割、研磨、混合等操作。
3. 设备操作:操作相关设备,进行调试、启动和运行,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4. 产品包装:将加工好的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包装合格后进行标识和储存。
3.2 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相关培训。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工艺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 操作人员应熟悉使用各类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操作。
3.3 质量控制1. 原料检验:对准备的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原料符合质量标准。
2. 加工过程控制:监控加工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3. 产品检验: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不良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3.4 安全管理1.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使用安全防护设备。
2. 对于危险品和危险工艺,必须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操作记录和文件管理1. 进行工艺操作时,必须按照要求填写操作记录,包括原料检验记录、加工参数记录、产品质检记录等。
2. 操作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填写,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操作记录和相关文件必须妥善保存,便于随时查阅和追溯。
五、责任与追究1. 工艺操作管理由生产部门负责,建立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介绍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的规范要求,包括流程规划、流程控制、流程改进、流程监控和流程评估。
一、流程规划1.1 确定生产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要求,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加工工序和检验环节等。
1.2 制定流程标准:制定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工艺参数、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点等。
1.3 设计流程图:将工艺流程用流程图的形式表达,清晰地展示每一个环节的顺序、关系和流向,便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二、流程控制2.1 建立操作指导书:编制详细的操作指导书,包括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等,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范进行生产。
2.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确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检验方法、检测设备和抽样标准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3 实施过程监控:通过实时监控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
三、流程改进3.1 定期开展流程优化:定期评估工艺流程的效率和质量,发现问题和瓶颈,并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引入新技术和设备:及时了解和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培训操作人员:定期进行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掌握新的工艺流程。
四、流程监控4.1 建立指标体系:制定流程监控的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等指标,用于评估和监控工艺流程的运行情况。
4.2 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3 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工艺流程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靠。
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规范制造工艺与作业标准
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全文目录1.总则 (1)1.1.制定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权责单位 (1)2.工艺流程图 (1)2.1.定义 (1)2.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 (2)2.3.工艺流程图之制作 (2)3.作业标准书 (3)3.1.定义 (3)3.2.作业标准书之制作 (3)作业标准书模板 (4)1.总则1.1.制定目的规范制造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使之有章可循。
1.2.适用范围凡产品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之事宜,悉依本办法执行。
1.3.权责单位1) 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工艺流程图2.1.定义工艺流程图又称作业流程图或制造流程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简化之工程符号将制造加工程序之先后关系表示出来。
一份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下列项目:1) 工序符号。
2) 工序名称。
3) 作业人数。
4) 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5) 管制项目(包括制造条件与品质特性)。
6) 标准时间。
7) 平衡状态。
2.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1) ○:代表操作(或称作业)凡物体被改变任何物理或化学性质,或装上另一物体,或从另一物体上拆下,均谓之“操作”或“作业”。
2) □:检验为了查明品质特性与规格之异同,对于产品数量及品质进行测量、试验、比较或证明,称为“检验”,用“□”表示数量之检验,用“◇”表示品质之检验,用“◎”表示操作又兼检验(自检)。
3) ▽:贮存即物品之保存或等待。
:延迟由于预定之一行动未即刻发生,面产生之时间空档为非必要者,称为“延迟”。
在工艺流程图里,此符号不常使用,因其中伴有品质特性或查核点。
:搬运凡有意改变物品之位置,从一处移至另一处,即为“搬运”。
2.3.工艺流程图之制作2.3.1.管理权责1) 生技部负责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2) 工艺流程图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三份,加盖管制章分发生管部、制造部和品管部各一份。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
三、责任与义务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工作;2.生产工艺流程调整前,需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3.生产工艺流程调整后,需进行试生产,并进行评估和验收;4.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监督和协调,确保其执行和改进;5.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宣传;6.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和执行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四、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定1.生产部门负责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研究和确定;2.生产工艺流程应具备以下要求:(1)合理性:生产工艺流程应符合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设备的能力;(2)效率性:生产工艺流程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3)稳定性:生产工艺流程应具备稳定性,以确保产品质量;(4)可追溯性:生产工艺流程应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参数;(5)可操作性:生产工艺流程应易于操作,并且能够快速响应变化;3.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定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五、生产工艺流程的实施与监督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流程的实施和监督;2.生产工艺流程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生产设备和人员符合相应的要求;(2)生产材料和工艺条件符合相应的要求;(3)生产环境符合相应的要求;(4)生产工艺参数符合相应的要求;3.生产部门负责监督生产工艺流程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及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六、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整与改进1.如需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相关部门需提出申请,并经过批准后方可进行;2.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整和改进需进行试生产,并进行评估和验收;3.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和宣传,以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新的生产工艺流程。
七、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辞退等。
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
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工艺标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一系列的工艺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文旨在规范工艺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和流程,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管理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工艺标准,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工艺标准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不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管理要求1. 工艺标准制定1.1 确定标准制定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1.2 根据产品特性和需求,制定适合的工艺标准,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设备要求等。
1.3 工艺标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1.4 工艺标准应经过评审和批准,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2. 工艺标准实施2.1 将工艺标准及相关文件进行编码和归档,确保易于查阅和使用。
2.2 各部门应按照工艺标准执行工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3 对新员工进行工艺标准培训,确保其了解并能正确执行工艺标准。
2.4 工艺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3. 工艺标准监督3.1 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者岗位,负责对工艺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2 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审核结果和整改情况。
3.3 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审核,确保工艺标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4 对于严重违反工艺标准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管理流程1. 工艺标准制定流程1.1 确定标准制定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1.2 采集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特性、需求和市场反馈等。
1.3 制定初步的工艺标准,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设备要求等。
1.4 组织评审会议,对初步制定的工艺标准进行评审和修订。
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
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工艺及过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工艺及过程管理相关岗位,包括工艺设计、工艺改进、工艺验收、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质量检验等部门。
三、工艺管理流程(一)工艺设计1. 工艺设计应根据产品特性和需求,合理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
2. 工艺设计人员应拥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且需经过培训后方可参与工艺设计工作。
3. 工艺设计应编制详细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文件,确保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4. 工艺设计完成后,需经过相关部门和质量部门验收确认,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二)工艺改进1.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艺改进应经过工艺改进组织评审、试验验证和质量部门验收。
3. 工艺改进的实施过程需进行充分培训,确保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要求一致。
(三)生产计划1. 在进行生产计划前,需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等,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 生产计划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优先处理紧急订单,保障生产进度。
3. 生产计划需经过相关部门和领导层审核确认后,方可执行。
(四)生产执行1.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执行,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需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需及时清理、分类处理,确保生产环境整洁。
(五)质量检验1. 质量检验部门应依据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抽检和全检,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且需经过培训后方可从事质量检验工作。
3. 质量检验结果需及时记录、分析和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
四、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执行1. 不遵守本制度者,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通报批评、责任追究、处罚等。
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制度
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订立本《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环节。
三、工艺流程管控1.全部工艺流程必需在工艺流程管理系统中登记,并依照标准格式填写相关信息,包含工艺名称、操作步骤、所需设备、操作员、品质要求等内容。
2.工艺流程更改必需提交更改申请,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3.工艺流程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其与生产需求和技术进步相适应。
四、操作规范要求1.操作人员必需依照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步骤。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依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不得怠慢、疏忽或敷衍。
3.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确保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意识。
4.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符合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完好状态。
5.操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相关安全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6.操作人员应及时处理发生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料子短缺等,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7.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品质会议和技术培训,不绝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
五、质量掌控1.质量掌控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工艺流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看法。
2.在关键工艺节点和检验环节,设立质量掌控点,由专人负责抽样检查和记录。
3.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和问题工艺流程,必需立刻进行整改,并追溯相关责任人。
4.定期进行产品质量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并订立改善措施。
六、培训和评估1.依据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2.建立操作人员绩效评估机制,依据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和生产质量,对操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优秀人员,整改和培训不合格人员。
3.定期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工艺管理制度及工艺流程管理办法(试行版)
工艺管理制度及工艺流程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生产工艺是产品生产的方法和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2.工艺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3.工艺管理工作由工区质检部工程部负责。
4.适用范围:适用于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体生产人员,生产管理员和与生产相关的其他人员。
二、工艺管理制度1.工艺文件的编写工作由工程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2.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必须有编制、审核、批准手续,下发要有发文登记。
3.生产过程必须符合工艺要求,不得随意改变工艺。
4.工艺更改必须有变更申请,由总工程师审批方可进行,不得随意变更。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工程部和质检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生产而出现的差错,应由班组及操作者负责,追查其责任。
6.工程部、安质部及工班长应不断对各班组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三、工艺流程检查管理办法1.工艺管理制度由质检部和工程部负责2.每次对各工班作业程序、作业方法、工艺标准是否符合管廊生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考核。
考核办法如下:(1)基坑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2)垫层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3)底板钢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4)底板模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5)底板混凝土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6)墙身及顶板钢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7)墙身及顶板模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8)墙身及顶板混凝土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四、奖励标准1、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给与100-200元/人次奖励;2、及时防止(制止)了较严重不合格品产生100-500元/人次奖励;六、工艺管理流程检查记录表附后工艺管理流程检查记录表检查段:1.基坑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2.垫层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3.底板钢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4.底板模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5.底板混凝土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6.墙身及顶板钢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7.墙身及顶板模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8.墙身及顶板混凝土工程﹝桩号:﹞检查日期。
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
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一、引言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达到统一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和实施步骤,以便企业能够合理、规范地进行工艺标准化管理。
二、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的要求1. 工艺流程标准化1.1 确定产品的工艺流程,并编制详细的工艺流程图。
1.2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工艺流程,制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规范。
1.3 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工艺设备标准化2.1 对工艺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要求。
2.2 对工艺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3 制定工艺设备的操作规范,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 工艺质量标准化3.1 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并编制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3.2 对产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3.3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工艺文档标准化4.1 编制工艺文件,并确保其准确、完整、清晰。
4.2 对工艺文件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更新。
4.3 确保工艺文件的存档和保密工作。
三、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的实施步骤1. 制定工艺标准化管理制度1.1 确定工艺标准化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1.2 制定工艺标准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1.3 确定工艺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指标。
2. 进行工艺流程分析2.1 对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并编制工艺流程图。
2.2 确定关键工艺环节和工艺参数。
2.3 根据工艺流程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规范。
3. 制定工艺设备管理标准3.1 对工艺设备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
3.2 制定工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
3.3 制定工艺设备的操作规范,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4.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4.1 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4.2 制定产品质量检测计划,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
工厂作业过程管理制度
工厂作业过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厂作业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 工厂管理层负责全面组织和管理工厂作业过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作业主管负责具体的作业过程管理工作,对作业过程安排和执行负有责任。
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作业规程,确保作业过程正常进行。
三、作业流程1. 生产领导根据订单要求和生产计划确定作业流程,制定作业方案。
2. 生产领导根据作业方案安排作业过程,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3. 作业主管按照作业流程进行生产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作业过程顺利进行。
4. 所有员工要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规范1. 作业过程中严禁使用超时、超负荷的设备,确保操作安全。
2. 作业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3. 作业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处理,不能擅自处理。
4. 作业过程中要遵守环保政策和法规,合理使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
五、作业检查1. 生产领导要定期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作业主管要对作业过程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 所有员工要自觉接受作业检查,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确保作业质量。
六、作业评估1. 生产领导要定期对作业过程进行评估,分析作业效率和质量。
2. 作业主管要对员工作业表现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奖惩措施。
3. 所有员工要积极参与作业评估,不断提高自身作业水平,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七、作业改进1. 生产领导要根据作业评估结果,及时提出改进方案,优化作业流程。
2. 作业主管要根据员工反馈意见,改进作业管理方式,促进作业效率提升。
3. 所有员工要积极参与作业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推动工厂作业过程持续发展。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工厂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如有问题请及时咨询。
2.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作废以前的一切相关制度。
工艺规范的管理制度
工艺规范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制定本工艺规范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工艺规范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原料检验、生产加工、成品检验、包装等所有工艺过程。
第三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工艺规范管理的责任,保证执行到位。
第二章工艺规范管理的组织保障第四条设立专门的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工艺规范的编制、审核、更新及培训。
第五条每个生产车间设立专职工艺人员,负责工艺流程的执行和监督。
第六条建立完善的工艺规范管理档案,定期更新和归档。
第三章工艺规范的制定和修订第七条工艺规范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确保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第八条工艺规范的修订需经过技术部门审核并报企业领导批准。
第九条工艺规范的修订要及时通知相关生产人员,并进行培训。
第四章工艺规范的执行第十条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执行生产工艺流程,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一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工艺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工艺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解决。
第五章工艺规范的监督和检查第十三条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工艺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第十四条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第六章工艺规范的考核和评价第十五条对生产人员进行工艺规范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第十六条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工艺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开展改进措施。
第七章工艺规范的宣传和培训第十七条定期开展工艺规范的宣传活动,提高生产人员的工艺意识。
第十八条对新员工进行工艺规范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能够执行规范要求。
第八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工艺规范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订,经技术部门审核后生效。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理,严肃处理。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企业技术部门负责解释。
以上工艺规范管理制度共计606字。
公司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艺制定、工艺执行、工艺改进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质量为本,持续改进;3. 科学管理,高效生产;4. 严格执行,奖惩分明。
第二章工艺设计管理第四条工艺设计应根据产品设计文件,结合公司生产条件,充分考虑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第五条工艺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2.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 确保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4. 便于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条工艺设计完成后,由工艺部门组织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工艺文件管理第七条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工艺卡片、操作规程等,是工艺流程的具体体现。
第八条工艺文件应具备以下内容:1.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2. 工艺流程、操作步骤;3. 设备、工具、材料;4. 质量要求、检验标准;5. 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条工艺文件应统一编号、分类、存档,确保查阅方便。
第十条工艺文件如有变更,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更新。
第四章工艺执行管理第十一条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执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生产,报告上级,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定期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工艺改进管理第十四条公司鼓励员工提出工艺改进建议,对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工艺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 便于操作,减轻员工劳动强度;4. 适应生产发展需求。
第十六条工艺改进项目经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标准作业流程管理制度
标准作业流程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为规范和规范化作业流程管理,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保障作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部分:作业流程管理机构1. 作业流程管理机构应设置在公司管理层下设的相应部门,由专门负责作业流程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全公司的作业流程管理工作。
2. 作业流程管理机构应当与公司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各部门间的作业流程,加强协作,提高整体作业效率。
3. 作业流程管理机构应当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作业流程的改进措施,接受公司领导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部分:作业流程管理制度1. 公司所有作业流程均需按照制定的作业流程管理制度执行,禁止擅自修改、变更作业流程。
2. 每个作业流程应有明确的责任人进行管理和执行,并定期评估和改进作业流程。
3. 作业流程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作业高效、安全和质量。
第四部分:作业流程的制定1. 制定作业流程应当充分考虑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工作内容。
2. 制定作业流程应当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公司内部资源,合理利用公司资源,提高作业效率。
3. 制定作业流程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范和标准,确保作业合法、规范。
第五部分:作业流程的执行1. 作业流程的执行应当由专门的作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作业流程管理制度操作,确保作业效率和质量。
2. 作业流程的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寻求解决办法,不得擅自处理或隐瞒。
3. 作业流程的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作业流程不合理或有改进空间应当及时向作业流程管理机构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部分:作业流程的评估和改进1. 对作业流程的执行效果应当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全面提升作业流程管理水平。
2. 对于作业流程的改进应当征求相关部门和作业人员意见,形成改进方案并及时实施,确保改进效果显著。
3. 作业流程评估和改进的结果应当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接受监督和指导,确保作业流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管理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管理规程1、目的:为加强生产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化管理,特制订本管理规程。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及有关部门。
3、责任:生产部、车间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本管理规程负责。
4、内容:4.1 凡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订生产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4.1.1 工艺规程的制订4.1.2 新产品应有试生产总结,特别是处方验证转为正式生产后,方可制订工艺规程。
4.1.3 产品工艺规程由生产部组织编写,质量部组织人员专业审查,经统一格式标准化后,报公司分管理总监批准。
4.1.4 工艺规程必须经生产部部长、质量部长、分管理总监三级签(名)盖章并注明执行日期后方可实施。
4.2 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4.2.1标准操作规程应由车间主任组织车间技术人员编写,质量部组织人员专业审查后,再统一格式标准化。
4.2.2标准操作规程应有车间主任、质量部长、分管理总监签字并注明执行日期。
4.3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修订4.3.1工艺规程修订一般不超过5 年,其编写、批准程序与制订时相同。
4.3.2工艺规程若在修订期内确实需要修改变更的,变更单位须向质量部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其具体变更审批程序参照“工艺规程、标准操作变更审批管理规程”执行。
4.3.3重大工艺改革应有验证数据说明,并由质量部组织鉴定,并在工艺规程附页上记载。
4.3.4标准操作规程的修订一般不超过3年,其编写批准程序与制订时相同。
4.4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发放和培训4.4.1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由专人负责发放、登记工作,并在新版发放同时收回旧版,除存档一份外其余旧版全部销毁。
4.4.2新的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须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实施。
4.4.3新岗位操作人员须经本岗位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4.4.4质量部协助人力资源部每年一次对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学习和教育并进行考核且有奖惩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
1、总则
1、
1、制定目的规范制造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使之有章可循。
1、2、适用范围凡产品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之事宜,悉依本办法执行。
1、3、权责单位1)
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工艺流程图
2、
1、定义工艺流程图又称作业流程图或制造流程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简化之工程符号将制造加工程序之先后关系表示出来。
一份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下列项目:1)
工序符号。
2)
工序名称。
3)
作业人数。
4)
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5)
管制项目(包括制造条件与品质特性)。
6)
标准时间。
7)
平衡状态。
2、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1)
○:代表操作(或称作业)凡物体被改变任何物理或化学性质,或装上另一物体,或从另一物体上拆下,均谓之“操作”或“作业”。
2)
□:检验为了查明品质特性与规格之异同,对于产品数量及品质进行测量、试验、比较或证明,称为“检验”,用“□”表示数量之检验,用“◇”表示品质之检验,用“◎”表示操作又兼检验(自检)。
3)
▽:贮存即物品之保存或等待。
4)
XXXXX:延迟由于预定之一行动未即刻发生,面产生之时间空档为非必要者,称为“延迟”。
在工艺流程图里,此符号不常使用,因其中伴有品质特性或查核点。
5)
XXXXX:搬运凡有意改变物品之位置,从一处移至另一处,即为“搬运”。
2、3、工艺流程图之制作
2、3、
1、管理权责1)
生技部负责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2)
工艺流程图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三份,加盖管制章分发生管部、制造部和品管部各一份。
3)
生管部依工艺流程图编排生产计划,制造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作业分工,品管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品质管制点。
4) 各部门对工艺流程图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请。
2、3、2、工艺流程图之写法1)
工序与检验名称找出生产过程之主要流程为基干,从原料或零件开始到成品为止之整个过程,垂直地记录下来,其他副流程依进入主流程之先后次序,从旁边插进。
2)
工序符号在各工序与检验站名称左边标注上各种符号,如“O”3)
原料、材料或零件原材料及零件加入,利用水平线连接于工序符号之左边,线上写上原材料或零件之名称,需要时可在线下规格。
4)
作业人数在工序或检验站右边填上标准作业人数。
5)
管制项目与查点管制项目包括每一工序之查核点及管制特性,写在工序名称之右边,逐一列明,在符号之右边所列者均为检验站之检验项目或管制项目,O符号之右边所列者大都为查核点。
6)
相关之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此栏填上每一作业工序依据之作业指导书编号或技术标准编号。
3、作业标准书
3、
1、定义作业标准书,又称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标准书,是将作
业方法、步骤及其标准,用图、表、照片以及简洁之文字表示出来,供作业人员了解,以规范作业动作之技术文件。
作业标准书
一般应包括下列项目:1)
产品名称、工序名称。
2)
产品简图或作业照片。
3)
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4)
使用物料名称、规格、数量。
5)
使用设备、工装夹具。
6)
检验项目、规格、标准。
7)
标准工时。
8)
标准不良率。
3、2、作业标准书之制作
3、2、
1、管理权责1)
生技部负责作业标准书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2) 作业标准书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两份,加盖管制章后
分发制造部、品管部各一份。
3)
制造部依作业标准书训练员工,并作为员工作业执行之标准
规范;品管部在制程品质管制中,以作业标准的执行作为查核的
重点之一。
4)
各部门对作业标准书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请。
3、2、2、作业标准书之填写1)
产品名称、工序、工序名称填入加工之产品名称、作业工序之名称,并与工艺流程图之作业工序名称一致。
2)
图示画上本工序之主要简图,或用照片演示本工序作业内容,便作业者明白作业原理。
3)
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填入本工序操作步骤,并逐一陈述作业要领,产将作业中之重要注意事项同时标出(可参照工艺流程图)。
4)
使用物料应明确本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之名称、规格、数量。
5)
使用设备、工装夹具应填写本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之名称、规格、数量。
6)
检验项目填写本工序自检的项目、检验的标准或规格尺寸,以及检验方法,必要时注明检验工具。
7)
标准工时应填写本工序之标准工时,必要时换算成标准产量一并填入。
8)
标准不良率填写本工序之标准不良率。
作业标准书产品号工序工序名称检验标准编号图示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检验项目项次项目规格检验方法使用物料项次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机具项次名称规格数量标准工时标准不良率制订作成修订符号①②③④发行部
门品管制造技术审核日期核可修订者签收本标准书由技术部作成,经厂长认可。
修订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