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7
.
28
.
29
.
非肿瘤类病变
• 脾破裂 • 脾脓肿 • 脾结核 • 脾梗死
30
.
脾破裂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脾脓肿
58
.
临床
• 多表现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升高 等与败血症有关的症状,非特异性。
• 约半数有腹痛。少数可局限于左上腹或左肩胛区。 • 左上腹可有触痛,闻及摩擦音伴左侧胸腔积液和
脾大。 • 血培养可以阳性。
59
.
CT表现
•
早期:脾脏弥漫性增大(轻中度),密度较低但均匀。----
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结合临床病史可提示诊断。
• 脾脏针尖样钙化,在我国多为结核后遗改变;在 欧美多考虑组织胞浆菌病。
鉴别诊断
• 脾脓肿 • 血管瘤 • 错构瘤
76
.
77
.
脾梗死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肿瘤类病变
• 脾囊肿 • 脾脉管类肿瘤:血管瘤、脉管瘤、淋巴管瘤 • 脾错构瘤 • 脾脏血管肉瘤 • 脾脏淋巴瘤 • 脾脏转移瘤
56
.
57
.
病因病理
• 脾脓肿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链 wk.baidu.com菌、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常为败血症脓栓结果。 最常见病因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病理上,早期以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脾脏 弥漫性增大;随后炎症反应趋于局限,在滤泡中 心发生组织变性坏死,并形成以毛细血管、成纤 维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组成的脓肿壁;壁外有反应 性毛细血管扩张及水肿。脓肿可以单房或多房; 单发或多发,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
1
脾脏病变的CT诊断
.
脾脏解剖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脾脏常见病变
• 脾脏变异 • 非肿瘤类病变 • 肿瘤类病变 • 脾外伤性病变---脾破裂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增 强或边缘增强。有人认为,cT表现为多发粟粒型结节状低密度 灶,特别是灶内见更低密度灶或合并钙化灶对脾结核具有重要诊断意 义。
61
.
脾脓肿--脾脏增大,密度均匀
62
.
脾脓肿--脾脏大片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缘
强化,中央为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脾脓肿
63
.
脾脓肿
64
.
脾脓肿
65
.
66
.
67
.
68
脾囊肿
中晚期:平扫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大
小不等,境界清或不清,增强后脓肿壁有强化、液化区无强化;正常
脾实质与脓肿壁间有时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脾脓肿可以引起脾破裂,表现为包膜下出血和积液,脾
脏轮廓不规则,并可见左肾前筋膜增厚。
• 增强后边缘强化、中央液化区无强化、周围见水肿带是脾脓肿的可靠 征象。
坏死物,周围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 陈旧性结核球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与正常脾组
织境界清楚。 • 愈合期形成纤维瘢痕或钙化。
脾结核分型
• 活动性: 粟粒型 结节型 脓肿型
• 非活动性 纤维化 钙化
71
.
72
.
粟粒型脾结核
• 常由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而致,细菌先沉积于 脾窦内,初期为渗出性病变、弥漫性小结核结节 为主,直径一般小于2 mm,呈弥散分布,表现为 脾肿大;结节进一步增大2~5mm时,多层螺旋CT 中,在强化脾脏背景映衬下显示更加清晰,脾脏 内弥漫分布粟粒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增强扫 描似囊肿样改变。
• 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表现为混杂 密度,病灶中心密度高,伴有粉末状或斑点状钙 化,周围密度低,病变钙化增多,CT表现为单发 或多发结节样钙化。
74
.
脓肿型脾结核
• 结核病变进一步恶化,发生大量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脓 肿,CT表现为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环状强化,常伴 有卫星灶,可见脾包膜下积液。如果病变治疗后,干酪样 液化、坏死减少或消失,周围病变纤维化、钙化,脾脏变 形,内见不规则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应,增强纤维组织可延 迟强化,钙化不强化。
• 转向愈合:脾脏可增大或正常,脾脏内弥漫分布、 粟粒状钙化、纤维化灶,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脾 脏实质,增强无强化。
73
.
结节型脾结核
• 病变以增殖为主.多发小结核结节融合成单发、 多发结节状病变。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的局 灶性低密度灶,CT值0~50Hu,伴干酪样坏死CT值 可进一步降低。增强多无强化,少数病灶轻度环 形强化。
• 如果病变治疗后,干酪样液化、坏死减少或消失,周围病 变纤维化、钙化,脾脏变形,内见不规则高密度或稍高密 度应,增强纤维组织可延迟强化,钙化不强化。
75
.
几个注意点
• 单发脾脏结核者少见,常伴有腹腔其他脏器累及。 如肝脏、肾上腺、腹腔淋巴结等。
• 若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中央低密度,周围环状强 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则提示结核可 能,对脾脏结核诊断有帮助。
• 少数病例脓肿区可见气体,以小气泡或气液平形式存在。是脾脓肿的 特征性表现。
• 有报道,在不完全液化、坏死期,低密度病灶内于动脉期出现细线样 不规则血管增强影是诊断进展期脾脓肿的CT特征性表现。
60
.
鉴别诊断
• 孤立脓肿: 血管瘤:单发或多发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由外向内结节
状增强.延时扫描病灶被对比剂充填。 错构瘤
.
69
.
脾结核
• 一般由肺部结核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脾脏引起。 • 多数可因抵抗力增强和积极治疗而吸收恢复,可
仅遗留针尖样钙化灶。仅少数形成结核结节或结 核性脓肿。 • 可伴有腹腔多脏器累及,如肝、肾、肾上腺、肠 道及腹腔淋巴结。胸片可发现肺部活动或静止的 结核灶。
70
.
病理
• 急性期如病变广泛则表现为脾脏轻中度增大。 • 少许病例以结核球形式存在,病灶中央为干酪样
• 多发脓肿: 淋巴瘤:CT平扫可见脾内多发略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一定程度点
片状增强,但其增强程度明显低于脾实质。 转移瘤:CT平扫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增
强扫描有轻、中度不均匀增强。多同时可见肝脏或其它脏器转移灶。 真菌性脓肿: 脾结核:CT表现为边界不清,大小不等的多发低密度灶,可无明显
27
.
28
.
29
.
非肿瘤类病变
• 脾破裂 • 脾脓肿 • 脾结核 • 脾梗死
30
.
脾破裂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脾脓肿
58
.
临床
• 多表现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升高 等与败血症有关的症状,非特异性。
• 约半数有腹痛。少数可局限于左上腹或左肩胛区。 • 左上腹可有触痛,闻及摩擦音伴左侧胸腔积液和
脾大。 • 血培养可以阳性。
59
.
CT表现
•
早期:脾脏弥漫性增大(轻中度),密度较低但均匀。----
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结合临床病史可提示诊断。
• 脾脏针尖样钙化,在我国多为结核后遗改变;在 欧美多考虑组织胞浆菌病。
鉴别诊断
• 脾脓肿 • 血管瘤 • 错构瘤
76
.
77
.
脾梗死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肿瘤类病变
• 脾囊肿 • 脾脉管类肿瘤:血管瘤、脉管瘤、淋巴管瘤 • 脾错构瘤 • 脾脏血管肉瘤 • 脾脏淋巴瘤 • 脾脏转移瘤
56
.
57
.
病因病理
• 脾脓肿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链 wk.baidu.com菌、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常为败血症脓栓结果。 最常见病因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病理上,早期以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脾脏 弥漫性增大;随后炎症反应趋于局限,在滤泡中 心发生组织变性坏死,并形成以毛细血管、成纤 维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组成的脓肿壁;壁外有反应 性毛细血管扩张及水肿。脓肿可以单房或多房; 单发或多发,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
1
脾脏病变的CT诊断
.
脾脏解剖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脾脏常见病变
• 脾脏变异 • 非肿瘤类病变 • 肿瘤类病变 • 脾外伤性病变---脾破裂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增 强或边缘增强。有人认为,cT表现为多发粟粒型结节状低密度 灶,特别是灶内见更低密度灶或合并钙化灶对脾结核具有重要诊断意 义。
61
.
脾脓肿--脾脏增大,密度均匀
62
.
脾脓肿--脾脏大片低密度灶,增强后边缘
强化,中央为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脾脓肿
63
.
脾脓肿
64
.
脾脓肿
65
.
66
.
67
.
68
脾囊肿
中晚期:平扫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大
小不等,境界清或不清,增强后脓肿壁有强化、液化区无强化;正常
脾实质与脓肿壁间有时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脾脓肿可以引起脾破裂,表现为包膜下出血和积液,脾
脏轮廓不规则,并可见左肾前筋膜增厚。
• 增强后边缘强化、中央液化区无强化、周围见水肿带是脾脓肿的可靠 征象。
坏死物,周围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 陈旧性结核球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与正常脾组
织境界清楚。 • 愈合期形成纤维瘢痕或钙化。
脾结核分型
• 活动性: 粟粒型 结节型 脓肿型
• 非活动性 纤维化 钙化
71
.
72
.
粟粒型脾结核
• 常由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而致,细菌先沉积于 脾窦内,初期为渗出性病变、弥漫性小结核结节 为主,直径一般小于2 mm,呈弥散分布,表现为 脾肿大;结节进一步增大2~5mm时,多层螺旋CT 中,在强化脾脏背景映衬下显示更加清晰,脾脏 内弥漫分布粟粒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增强扫 描似囊肿样改变。
• 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表现为混杂 密度,病灶中心密度高,伴有粉末状或斑点状钙 化,周围密度低,病变钙化增多,CT表现为单发 或多发结节样钙化。
74
.
脓肿型脾结核
• 结核病变进一步恶化,发生大量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脓 肿,CT表现为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环状强化,常伴 有卫星灶,可见脾包膜下积液。如果病变治疗后,干酪样 液化、坏死减少或消失,周围病变纤维化、钙化,脾脏变 形,内见不规则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应,增强纤维组织可延 迟强化,钙化不强化。
• 转向愈合:脾脏可增大或正常,脾脏内弥漫分布、 粟粒状钙化、纤维化灶,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脾 脏实质,增强无强化。
73
.
结节型脾结核
• 病变以增殖为主.多发小结核结节融合成单发、 多发结节状病变。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的局 灶性低密度灶,CT值0~50Hu,伴干酪样坏死CT值 可进一步降低。增强多无强化,少数病灶轻度环 形强化。
• 如果病变治疗后,干酪样液化、坏死减少或消失,周围病 变纤维化、钙化,脾脏变形,内见不规则高密度或稍高密 度应,增强纤维组织可延迟强化,钙化不强化。
75
.
几个注意点
• 单发脾脏结核者少见,常伴有腹腔其他脏器累及。 如肝脏、肾上腺、腹腔淋巴结等。
• 若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中央低密度,周围环状强 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的特征),则提示结核可 能,对脾脏结核诊断有帮助。
• 少数病例脓肿区可见气体,以小气泡或气液平形式存在。是脾脓肿的 特征性表现。
• 有报道,在不完全液化、坏死期,低密度病灶内于动脉期出现细线样 不规则血管增强影是诊断进展期脾脓肿的CT特征性表现。
60
.
鉴别诊断
• 孤立脓肿: 血管瘤:单发或多发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由外向内结节
状增强.延时扫描病灶被对比剂充填。 错构瘤
.
69
.
脾结核
• 一般由肺部结核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脾脏引起。 • 多数可因抵抗力增强和积极治疗而吸收恢复,可
仅遗留针尖样钙化灶。仅少数形成结核结节或结 核性脓肿。 • 可伴有腹腔多脏器累及,如肝、肾、肾上腺、肠 道及腹腔淋巴结。胸片可发现肺部活动或静止的 结核灶。
70
.
病理
• 急性期如病变广泛则表现为脾脏轻中度增大。 • 少许病例以结核球形式存在,病灶中央为干酪样
• 多发脓肿: 淋巴瘤:CT平扫可见脾内多发略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一定程度点
片状增强,但其增强程度明显低于脾实质。 转移瘤:CT平扫多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增
强扫描有轻、中度不均匀增强。多同时可见肝脏或其它脏器转移灶。 真菌性脓肿: 脾结核:CT表现为边界不清,大小不等的多发低密度灶,可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