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与地区经济课件第三章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演变
国别与地区经济课件第三章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演变
第一节 美国的财政政策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1933-1945年)
20世纪30年代,为克服严重的经济萧条,在凯恩斯主义理论观点的指导下,罗斯 福政府(1933-1945年)推出新政,大规模干预经济。
一、战后至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战后至6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 战后初期,为保证财政改革中的公债发行,美联储实行的是低利率的量化货币政策。 • 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就业法》,要求政府采取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和
生产,提高购买力。联储实行的是“停停走走”的货币政策:当物价上涨经济繁荣, 政策重心是稳定物价;当物价下跌经济萎缩,政策重心转向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所谓“逆风向的货币政策”。
面对战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失业问题,美国凯恩斯主义者阿尔文•汉森提出了“补 偿性的财政政策”思想。
主张: • 经济萧条期,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出 • 经济高涨期,政府应减少财政支出、取得预算平衡或结余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特点,交替实行膨胀和紧缩财政措施的补偿性财政政策, 就是用高涨时期的盈余抵补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以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由此创造了美国第一次在非衰退期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历史,为凯恩斯主义 者把原来用于克服经济萧条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运用到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目标 提供了“范例”。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三)增长性财政政策(1962-1970年)
• 约翰逊执政后,他一方面使越南战争升级,扩大政府军事开支,另一方面又 提出“向贫穷开战”、向“伟大的社会”前进等执政构想,在实践中把政府 通过政策干预经济的规模和力度扩大到空前范围。采用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 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美国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长时期的经济 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PPT22页).pptx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2时39分52秒下午2时39分14:39:5220.8.8
谢谢观看
来怎样的影响? ---中央银行是通过什么工具来改变货
币供给量从而调节经济活动的?
分析框架:货币政策的原理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 币与金 融体系
一、货币与金融体系
(一)中央银行 --用以监督银行体系并控制
经济中货币量的机构 基本特点: 1、不以赢利为目的 2、不从事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具体工具: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转移支付。
关于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的评论
判断: 1、既然内在稳定能够自动对经济进行调
节,就不需要政策有意识的运用财政政 策来调节经济。 2、内在稳定器能够自动的消除通货膨胀。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研究问题: -----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是由谁决定
的? ---当货币量发生改变时对经济活动带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来压抑总需求,以 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包括减少政府支出 与增税。
二.内在稳定器
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2、内在稳定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转 移支付能起到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
3、如何认识内在稳定器的任用?
二.内在稳定器
指政府没有作出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 决策情况下,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特 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 制,称为内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课件
PPT学习交流
21
PPT学习交流
17
高考题
(2008江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 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历程。你知道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美国出现“新经济”
A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11
比较联邦德国、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异同。
异:模式各具特色,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同:都根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都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
家 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成为世界 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PPT学习交流
12
9
二战后的联邦德国经济
1、模式 建立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 市场经济”。 2、特征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 保障制度。 3、主要内容
PPT学习交流
10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
1、模式 50年代中期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2、特征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成效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阶段
经济思想(理论)
二战结束到 20世纪60年 代末
20世纪70年 代
20世纪80年 代
20世纪90年 代
T学习交流
1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 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 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 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 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2024版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 长的关系。即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通 货膨胀率下降。
会。
02
汇率与货币政策
全球化使得汇率和货币政策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各国央行需
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
定。
03
国际经济风险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
贸易战等。这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风险。
32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绿色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环境问题的 重要途径。通过推广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促 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环境政策与宏观调
控
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 并将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通过 环境税、绿色信贷等手段引导企 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 境资源。
2024/1/25
2023
REPORTING
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 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1/25
1
2023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国际经济部门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2024/1/25
2
2023 PART 01
国别经济 美国 ppt课件
以来最强大的交流手段总的说来是美国的发明, 而现有的40亿网页中超过80%把英语作为网页 语言。
国别经济 美国
7
美国的军事实力固然强大,然而它最强大之处不是军事实力而是 它的财力,以及财富在人口中的广泛分配、创造更大财富的能力 和能给出种种高效利用财富新途径的好似无穷的想象力。
国别经济 美国
9
来到美国的大部分移民—这些人并不都是英国人 -就是想在这片几个世纪以来被认为充满机遇的地方 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情—膜拜他们心中 的神灵,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美国不仅是世界宗教 意识最浓重的国家,同时又是最世俗、最热诚、最具 商业意识的国家。 美国人以他们的进取精神而著名,这无疑是传承 了早先扎根于此的先人精神。那些选择了舍弃既定生 活的先人们来到这片陌生而遥远的土地追寻着他们理 想中的幸福。与其他任何地方相比,绝大多数人在这 里会能更自由的去追寻幸福,不会受到太多干涉。宽 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找到梦想的幸福生 活。甚至那些作为俘虏而非出于自愿来到这里的人们 情况也是如此。
国别经济 美国
5
美国经济不仅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更是充满活 力和富有创新性的。20世纪当之无愧地成为科 学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百年。这个世纪重 大的科技成果不是源于美国,就是主要在美国 实现产业化进而转化成各类消费品的。牛仔裤、 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摇滚乐、SUV汽车和 电脑聊天室等美国文化的代表风靡全球。新技 术在全球各地传播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带去了 美国的行为方式和美式世界观。
国别经济之美国
国别经济 美国
1
《剑桥美国经济史》三卷本 美国经济发展史的鸿篇巨制—《财富的帝国》
国别经济 美国
2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下所述。
1. 自由放任时期(1900-1929)20世纪初,美国政府重视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持市场经济自由化。
在这个时期,政府几乎不干预市场,企业得以自由发展。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自由放任的理念。
2. 新政时期(1930-1945)在20世纪30年代,寻求解决大萧条的政策导致政府向市场经济转变,采取了新政政策。
政府大力投资于公共建设,如公路、桥梁、学校和医疗机构等。
政府还推动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会合法化等。
新政政策为美国复苏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3. 凯恩斯主义时期(1945-197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即政府在经济放缓时增加支出和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促进了消费和生产的增加,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和通货膨胀引发了石油危机。
4. 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2000)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问题上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市场和企业竞争。
该政策推动了经济创新和成长,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经济不平等的增加。
5. 新千年时期(2000至今)21世纪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加强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债务证券来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投资的增加。
政府还提高了对医疗保健的支出,推动了能源和环境政策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不幸的是,这些政策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使经济受到冲击。
总之,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演变历程充分证明,经济政策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以平衡增长和财政稳定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美国经济的发展》图文详细课件
2、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3、特点: 持续发展,西 部和南部繁荣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二、 危机和经济调整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原因: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 危机严重打击;通货膨胀, 债务沉重。
三、新经济的出现
1、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2、原因: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 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 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济学术语期货港股要闻外汇要闻期货要闻美股要闻基金要闻股票黑马股票震动商场理财炒股知识散户炒股外汇炒股战术投稿专区低位十字星形状特征k线精准生意点现在股价趋势反转形状之两 层底形状逆势解读裸k线操盘技法大盘指数强势股支撑线趋势线的基础分析蜡烛图技术上升趋势线上涨趋势线太平洋什么是放量下跌?五根k线断定生意点证通电子趋势量能上升途中的大阳线k 线图入门上证指数个股走势信达地产什么是上档回旋改动形状?上档回旋改动形状构成进程及实战运用k线图看涨信号跳空下跌三颗星k线形状技术分析k线技术分析k线k线形状k线形状技术什么 是三重底形状(图解)?三重底形状实例解析及操作方法k线图入门趋势神火股份中核科技星火燎原擒大牛之三维丝暴力k线擒大牛三维丝主升浪分时图移动均匀线对股价K线的支撑与反压82个 K线战法5日均线60日均线k线平底K线组合实战运用的概述分析K线技术实战精华强势股趋势超跌反弹走势所构成的带下影线阴线形状K线阴线战法均线系统大商股份抄底打破三角形上边线技术 特征及案例分析k线图的102个买入形状彩虹股份止损位渐大三连阳短线买入法的解析82个K线战法个股底子面出货景兴纸业底档五阳线k线技术分析华夏高速涨停板趋势最大同价K线与最小同价 K线的概述分析K线技术实战精华沪深海虹控股涨停板阴K线包阳K线入门图解k线图入门东方锆业春风科技股价下跌放量拉升的涨停板后十字星跳空上攻,应该加仓缺口理论成交量持续扩展涨停 板涨停板后K线表象反面的本质及构成因由的概述分析K线技术实战精华股市股票商场淡友反攻形状描绘和多方搏杀原了解读K线技术实战精华趋势持续性缺口出现前的成交量持续萎缩缺口理论 国电电力抄底股价下跌横盘突击擒大牛之桑乐金暴力k线擒大牛分时图涨停板B浪高点的大阴线案例运用操作K线阴线战法价量出货华菱星马涨停一字阳线打破信号分析:一字阳线打破盘整区域 K线阳线战法出货华谊嘉信拉高出货尖顶形状分析详解看均线学炒股东方电子主力资金出货怎样用EXPMA政策开掘打破信息并且建仓均线入门到知晓60日均线分时图成交量扩展均线银山谷形状 均线形状图解10日均线20日均线30日均线逐浪上升形均线形状图解均线形状图解中长时间移动均匀线均线形状均线形状图解均线交叉法的定义分析看穿均线天机趋势单根均线下跌反映股价工 作什么趋势实战图解均线技术10日均线30日均线中煤动力MACD政策的柱线底违反实战图解均线技术抄底趋势反弹不过前高止盈规则均线选牛股出货均线系统长时间组合的买入和持仓原则有哪 些均线入门到知晓120日均线20日均线均线多头均线间阻力的卖点在哪里?实战图解均线技术10日均线30日均线广济药业均线平行形状战法:供认均线发散趋势均线入门到知晓丽江游览均线平 行散户出资均线上涨途中被迫修正技术实战分析均线技术实战分析均线粘合强势股强势股票20日均线:辅助线均线技术实战分析20日均线均线系统操盘线20日均线的实战运用用均线捕捉大行 情10日均线20日均线20日均线的意义什么是在向下跳空缺口处遇阻135均线战法及时止损江山股份趋势60分钟图上均线止盈规则均线选牛股均线系统怎样看均线?怎样运用均线技术选股票?均 线炒股技巧20日均线30日均线均线技术分析均线粘合后向上发散的详细操作战略分析解述看穿均线天机20日均线30日均线5日均线怎样捕捉个股菱形调整的加仓机会均线入门到知晓主力吸筹广 聚动力成交量扩展移动均匀线空头摆放形状图解均线形状图解股价下跌趋势股价跌破均线的分笔卖出实战图解均线技术20日均线日均线济川药业均线下跌矩形持续形状的卖点实战图解均线技 术10日均线日均线趋势V形底形状分析详解看均线学炒股抢手体裁精工钢构趋势均线是什么?均线怎样看?万能均线是什么?均线炒股技巧20日均线60日移动均匀线均线怎样看掌握从超跌股中 捕捉翻番黑马股的技巧获利股市的选股技巧个股走势个股走势图及时止损趋势结构理论准确形状描绘股票技术分析实战技法趋势什么是主经营务收入?主经营费收入增长率怎样核算股票出资 战略趋势怎样制造趋势线股价形状趋势趋势线运用自在现金流量时的留意事项股票出资战略改动趋势分析趋势趋势分析系统法炒股的概述及基础分析意义的解析炒股实战系统分析炒股股价分 析股市公司自然成长是怎样的?在这段时间里公司的上涨率怎样?股市底子面实战趋势中恒集团牛股无感支付引领物联网时代到来 一边教你怎样用 一边教你怎样选股怎样选股千方科技厦门 信达大华股份印刷包装股的工作布景分析股票出资战略永新股份紫江企业本利比与获利率的核算股票知识入门每股股价民生银行股价核算股票实战之常林股份操盘案例中小资金操作方式上升 趋势线趋势趋势线挑选在大盘强势和整固状况时建仓筹码实战分析个股压力位出货板块五种实战技术东西的功能及要害股票技术分析实战技法上升趋势线下降趋势线拐点出资、筹资活动发作 的现金流量分析看报表炒股债券发行债券证券系统化生意观念及系统化生意原则股票技术分析实战技法股票出资了解股票特性获利股市的选股技巧股市股票生意股票商场金银技术面改善 短线 看涨怎样选股美元指数股市黄金价格中报期间黑马股会集类型看报表炒股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次新股量化出资GPU算法生意GPU技术的展开和演进量化出资突发下跌和商场惊惧逆向出资战略股 市证券股指期货商场怎样进行正向套利案例?量化出资沪深股票买入股票买入和卖出家具股工作界要害公司出资技巧股票出资战略中关村抢手体裁正向三角形状方式、精要和规则的描绘股票 技术分析实战技法卖出股票挑机会股价形状列出止损位止损点怎样分析了解MACD的违反?怎样结合曲线分析MACD的违反?MACD政策经典买点趋势股价趋势波段操作实战案例:华域轿车MACD政策实 战案例华域轿车波段生意波段操作MACD柱状线违反提示股价触底MACD同步与违反战法日均线现在股价趋势零轴附近的空头风洞的操作MACD政策精准掌握股票生意点散户的
2-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宏观调控.ppt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
策
➢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政府大规 模干预经济活动的先河,此后美国的财政政策几经变 化,逐渐形成财政赤字长期化的特征。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1933-1945年)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西方
➢ 潜在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沟”, 这是长期奉行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恶果。因为补偿性财政政策要求 政府在经济危机之后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以便弥补政府财政预 算在采取反危机行动时所产生的赤字。而这种为弥补财政赤字所 采取的增税减支政策,恰恰紧缩了经济中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 经济增长造成了一种“财政阻力”。
➢ 但这一时期增长性财政政策的实践效应并不明显,经济增长更 加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快速上升;财 政赤字到达高位。这种“滞胀”局面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理 论无法解释和解决的。
➢ 美国经济70年代末期严重的“滞胀”局面,从事实上终结了单 独长期过度使用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有效刺激经济持 续增长的理论。
学习目标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情况。 ➢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本章内容
➢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财政政策
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 时期:
大的生命力。
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 策实践与财政政策
➢ 汉森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并不只是经济危机到来后才 运用的政策,它应该是一个彻底消灭经济危机的全面性方案。
《中美经济政策》课件
中美经济政策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结词
中美经济政策合作面临诸多机遇,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解决。
气候变化
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重 要角色,但双方在减排责任和资金支
持等方面存在分歧。
基础设施建设
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广阔 的合作空间,但需要解决投资环境和 融资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
美联储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通过调节利率等手段来 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
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联邦基金利率等手段来实施货 币政策,同时还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等工具。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运行的政策。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包括科研经费投入、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 研经费投入、提供税收优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合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 经济关系逐渐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扩 大。
中美经济关系的现状和特点
贸易关系
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贸易往来频繁,贸易额巨大
。
投资关系
中美两国在对方国家的投资规 模不断扩大,双向投资成为新 的特点。
技术合作
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密 切,技术交流与合作成为两国 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各级政府制定和执行 财政预算、税收政策等, 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演变概述
宏观经济政策演变概述发达国家在二次大战以前大都经历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二次大战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被不断强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一整套宏观经济政策。
进入70年代,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度失灵,各国政府重新考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各项干预政策。
于是,80年代发达国家相继削减政府对经济的频繁干预,进入重新重视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时期。
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传播,发达国家的政府再次调整了他们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政策。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新的基础上被逐步加强。
同时,在不同国家之间,一方面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合作和协调;另一方面也在国内政策的目标以及具体措施上呈现出更多的差异。
这就是说,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虽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但也更多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象50-60年代那种以凯恩斯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从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共性突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反了。
各国都在寻求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更有效的宏观经济干预方式。
作为本书的概述,我们将在这一章中集中阐述那些具有共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过程,而将各国的特点及其历史渊源放到后面具体叙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演变的章节中。
第一节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产生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当局的其他经济管理机构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控的行为。
它是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措施、手段、决策机构、执行组织、信息搜集和监督在内的,旨在对整个经济状况进行调节的系统。
现代宏观经济政策是沿着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的,一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二是宏观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认识。
虽然政府在制订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时往往以经验性的认识为主要依据,但是它的发展历程却显示出它越来越依赖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政府干预经济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存在的,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的胜利使得市场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美国新经济 《国别与地区经济 》PPT课件
• “数字鸿沟”加剧了美国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2003年的报告指出,美国贫富差距之大为70年来之最。占美国 人口总数15%的最富有的人所占有的财富,超过占人口总数 40%的贫困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美国的基尼系数在19501990年期间,从0.388增长到0.428,年均增长0.001,到了 1998年这一数字为0.456,即1990-1998年期间,美国基尼系数 年均增长0.0031。
➢ 高科技产业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投资巨大,但随着需 求和产量的上升,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都下降很快, 从而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带动物价上涨,这对 于保持低通胀的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 来信息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
(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高科技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三、欧洲为何没有美国式的“新经济”
➢ 20世纪90年代,生产力增长在欧洲(欧盟国家)的表现与美国 大不相同。为何欧洲没有在信息技术发展热潮中受益?
➢ 1990-1995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为2.4%,欧盟国家为1.6%; 1995-2000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上升至4.0%,而欧盟国家 为2.7%,并于2001-2002年下降为1.3%。1995-2001年期间, 美国每小时产出的年增长率为1.69%,欧盟则为1.46%。Daveri (2002)文章指出“看来著名的‘索洛悖论’已经离开美国,
➢ Solow认为,从统计资料上看,ICT投资量的增加并没有推进生产 力增长。而随后的事实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结论。1990年,美国 GDP增长率为1.9%,而到了1991年则降为-0.2%!这意味着, “新经济”丝毫无助于克服供给面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含义:在于强调货币当局制定政策时应将利率水平保持中性,使之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 起抑制作用,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率环境,避免利率波动与经济走势的背离扰乱经济运行, 这样经济便可以其自身的潜能在目标(低)通胀率下持续稳定增长。
联储货币政策
操作目标 政策工具
自由储蓄 短期利率 公开市场
调节再贴现率 调整法定准备金
一、战后至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战后至6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艾森豪威尔(1953-61)政府时期: 1953-1954年、1957-1958年和1960-1961年经历了三次经济衰退,期间联储采用降低 贴现率、购进公债等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恢复 1955-1957年的经济高涨中,联储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
一级信贷 二级信贷
对存款机构流动性融资给予短期性贷款,一般是隔夜贷款,经营状况好 的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此类贷款
向那些不符合一级信贷要求的金融机构,即经营状况较差的金融机构,提 供贷款
90年代联储货币政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在政策决策上强调前瞻性、在经济效应上取向中性化、在调息节奏上把握微 调性、在决策信息上注重公开化。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基本运行在低通货膨 胀下的适度经济增长状态上,联储恰当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
三、2001年——金融危机前的美国货币政策
• 进入新世纪后,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及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美联 储从2001年初开始降息
调至4.75%。 • 1999年,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迹象,并存在通胀上行风险,联储从1999-2000
年加息7次,以缓解通胀压力,抑制经济过热。
二、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这一时期联储主要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也与以前有所区别:
一是将公开市场操作置于最重要最频繁的政策工具地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实现和维持利率目标。 二是改革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陷入了“滞胀”泥潭 • 联储于1970年又开始实施降低贴现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
同时采取工资和物价管制方法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尽管刺激了经济增长,但 却使物价失控,于是再一次实施货币和财政“双紧”的政策。 • 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美国在1973年底陷入衰退,联储不得不重新实行宽松政策。 “滞胀”局面并未解决。显然,传统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二)补偿性财政政策(1946-1961)
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得到实行
• 杜鲁门总统(1946-1952年)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 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
• 艾森豪威尔(1953-1960年)执政时期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称为“艾森豪威尔停 滞”,由于政府实行了补偿性财政政策,美国还算平稳地度过了三次经济危机
一、战后至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战后至6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 战后初期,为保证财政改革中的公债发行,美联储实行的是低利率的量化货币政策。 • 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就业法》,要求政府采取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和
生产,提高购买力。联储实行的是“停停走走”的货币政策:当物价上涨经济繁荣, 政策重心是稳定物价;当物价下跌经济萎缩,政策重心转向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所谓“逆风向的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主流统治地位被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所取代。
一、战后至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二)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并不直接影响利率,而是直接影响名义 收入和支出水平,并进而影响投资、就业、产出及物价水平
卡特(1977-81)执政时期: 联储彻底转变思路,接受现代货币主义理论,认同“通胀属于货币现象”这 一观点,开始了货币政策转型。
1.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字。
成就: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GDP增长率比西欧主要国家高出0.5%-1%,而失业 率则低2%-4%。
弊端:里根的政策也导致高赤字和高债务的新难题。财政赤字仍然居高不下,其占 GDP的比重在1985年高达5.34%。
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二)布什时期的财政政策
布什的“一揽子预算妥协法案”主要内容包括:
• 削减财政赤字 • 增加税收 • 削减国防和社会福利项目开支
二、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二)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
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主要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外,政府还通过其他一些 方式和途径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包括:
二、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 美国经济从1993年末开始出现高涨迹象时,为抑制通胀压力,从1994年初到 1995年7月,联储连续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利率从3%提高到5.25%的水平。
• 1996年末,美国经济再度升温,联储于1997年3月再次加息。 • 1997-1998年,为避免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联储三次下调利率,从5.5%下
指基于经济高速增长而促进财政收 入中税收的自然增加,并持续、大 幅度地超出财政支出额,从而达到 财政预算赤字减少、收支平衡或盈 余目标的超均衡预算财政政策。
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经济运行特征主要有:
• 美国经济呈现出“两低一高”的良好态势,即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和 持续高增长,号称战后美国经济真正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经 济发展模式甚至被称为“新经济”。
• 1968-1970年的经济危机,尼克松政府继承了肯尼迪-约翰逊时代大力推行的 加速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
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一)里根经济学
里根就任期间依据供给学派和现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和 《经济增长和机会的第二任期计划》中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三)增长性财政政策(1962-1970年)
瓦尔特•赫勒认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停滞和失业增加的原因是:潜在生产 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已形成越来越宽的“鸿沟”,这是长期奉行补偿性财政 政策的恶果。
肯尼迪执政(1961-1963年),为了使美国经济走出高失业、低增长的困境,放弃 了被美国政府采用近16年的“补偿性”财政政策,转而接受了 “增长性财政政策” 的主张,决定实行以刺激经济连续增长为目标的长期预算赤字财政政策。
罗斯福新政在财政政策方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扩大财政支出方面: • 福利救济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 解决就业问题
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客观上证明了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 条时期的积极效果。
一、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的财政政策
(二)补偿性财政政策(1946-1961)
• 80年代末,M2增速也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稳定,联储最终放弃M2 目标,仅将其作为监测的变量指标,取而代之的是储备金总量指标。这一状况 一直持续到1994年。
二、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二)9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 1990年7月至1992年9月,联储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18 次,从8.25%下调至3.0%,相应地,再贴现率也从6.5%下调至3.0%。这些措施 促进了美国经济回升,1992年末美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期。
肯尼迪(1961-63)政府初期: 该时期货币政策为以反经济周期和刺激经济增长为显著特点的增长性货币政策
约翰逊(1963-69)执政时期: 实施“伟大社会计划”,把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宏 观调控目标。
一、战后至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二)7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尼克松(1969-74)执政时期: • 先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定期存款的最高限制利率,美国经济实际上
• 2003年起,联储修改了之前的贴现窗口政策条例,以改善贴现窗口功能及使货币市场更具广泛 性。新建两种贴现窗口贷款——一级信贷(primary credit)和二级信贷(secondary credit), 分别取代原来的调整信贷(adjustment credit)和扩展信贷(extended credit)。
第三章 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演变
学习目标
01 了解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宏观经济政策的 变动情况
02 掌握不同时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依据和政策 工具
03
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影响
04
了解美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
及影响
本章内容
01 美国的财政政策 02 美国的货币政策 03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宏观经济政策
(1)政府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2)政府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调节。 (3)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直接干预和规范经济活动。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联邦预算的转变:
外生性超均衡预算”
“内生性超均衡预算”
指政府根据经济情况,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着眼, 人为地制定通过提高税 率、减少财政支出政策 而达到超均衡预算状态
二、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80年代美国的货币政策
• 1982年10月,联储暂停公布(“临时”放弃)M1的增长目标区间,并放弃了非 借入储备操作目标,转而开始设定借入储备目标:先确定存款机构的借入储备 规模,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借入储备目标水平。
• 1987年10月,联储放弃设定M1增速目标,转向广义货币M2。
面对战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失业问题,美国凯恩斯主义者阿尔文•汉森提出了“补 偿性的财政政策”思想。
主张: • 经济萧条期,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出 • 经济高涨期,政府应减少财政支出、取得预算平衡或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