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益事业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公益事业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公益事业是指为了社会福祉、社会和谐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益事业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公益事业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公益资源不均衡、社会参与度不高、公益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等。
本文将从我国公益事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公益事业的现状分析1. 公益资源不均衡我国公益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当前公益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公益资源丰富,包括资金、人才、物资等;而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公益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基本需求。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导致了地区公益事业发展的不平衡,甚至有些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公益活动。
2. 社会参与度不高虽然我国有很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但社会参与度并不高。
有些人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甚至存在对公益组织不信任的现象。
这导致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只能依赖少数人,难以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努力。
3. 公益组织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的公益组织大多为非营利性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一些公益组织存在管理混乱、资金使用不当、内部腐败等问题,导致了公益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公益资源的统筹分配针对公益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公益资源的统筹分配,保障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益需求。
可以通过建立公益资源调度平台,将城市丰富的公益资源向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确保公益资源的均衡利用。
提高社会参与度是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激励机制等手段,增强社会对公益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还可以建立志愿者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努力。
为了解决公益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公益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
还可以建立公益组织监管机制,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腐败和浪费现象,保障公益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一: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地域、领域和受益对象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公益资源仍集中在发达地区和特定行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项目扶持,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2. 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公益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公益资源的均衡分配。
问题二:透明度和信任度不高在公益慈善事业中,透明度和信任度是关键问题。
不少公益组织缺乏透明的财务公示和项目执行情况披露,导致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
对策建议:1. 建立公益组织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益组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参考。
2. 强化信息公示制度:设立专门的公益慈善信息平台,公开公益组织的财务信息和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透明度。
问题三:人才培养不足公益慈善事业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但目前人才培养不足,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建议:1. 多元化培养人才: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积极推动开展公益慈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2. 强化组织内部培训:公益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公益慈善事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应紧密合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
志愿服务与社交 媒体的结合:通 过社交媒体平台 宣传推广志愿服 务活动,扩大影 响力,吸引更多 人参与
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
青年志愿服务国动青年志愿服务 国际化发展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志愿 服务事业发展
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
实践指导:结合研 究成果,提出具体 的实践指导建议, 包括如何加强青年 志愿服务的组织管 理、如何提高青年 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和水平等方面。
未来研究方向: 指出未来研究的 方向和重点,为 进一步深入研究 青年志愿服务问 题提供参考和借 鉴。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完善青年志愿服务 法律法规,明确志 愿者的权利和义务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增强国际影响力
结论和建议
总结研究成果,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成果总结: 对现阶段我国青 年志愿服务问题 的研究成果进行 总结,包括现状 分析、问题识别、 原因探究等方面。
理论支持:提出针 对青年志愿服务问 题的理论支持,包 括政策建议、教育 引导、组织管理等 方面,为青年志愿 服务的发展提供理 论指导。
添加 标题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培 训机会等方式,激励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提高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
添加 标题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制 度,确保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同时,加强对 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表现:参与人数少,服务项目单一
建议: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参与度
志愿服务质量不高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既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种自我成长与实践的机会。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进行探究,探讨如何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一、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已经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着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从敬老院的义工活动到社区环境整治,从支教到慰问贫困家庭,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既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又可以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志愿服务的范围和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形式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部分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参与缺乏积极性,只是出于学校对学分的要求,缺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
一些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不加以改进和创新,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局限。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创新。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1. 服务内容的创新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应该更加多样化和具有针对性。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主题、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等,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服务领域,如科技支教、金融扶贫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传统的志愿服务形式主要以义工和社区活动为主,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途径。
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志愿服务平台,让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更便捷地找到志愿服务的机会,并进行在线培训和服务记录。
青年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
青年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一、前言青年志愿者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和服务现状。
三、研究结果3.1 志愿者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参与调查的志愿者中,大多数是大学生,其次是中学生和职场人士。
志愿者动机主要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志愿服务的热爱。
3.2 志愿者服务现状志愿者服务的领域广泛,包括社区服务、环保、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服务内容丰富,既有长期固定的服务,也有临时性的公益活动。
然而,志愿者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志愿者培训不足,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志愿者服务时间不稳定,有些人不能长期坚持;志愿服务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方志愿服务比较丰富,有些地方则相对匮乏。
四、讨论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培训,让志愿者了解服务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服务技能。
2.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制度,明确志愿者权利和义务,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
3.优化志愿服务资源配置,通过志愿者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共享。
4.鼓励志愿者长期参与,通过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度,激励志愿者长期参与。
五、结论青年志愿者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够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条款1. 场合一:学校志愿者活动增加条款:•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间的记录和认证机制。
•学生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学业安排和协调。
详细说明:在学校举办的志愿者活动中,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可能会遇到学业与志愿服务时间冲突的问题。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青年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方式单一、参与人数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服务创新的探究。
服务项目需要多样化。
目前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等方面,种类相对单一。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索,开展更多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可以开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城市绿化、垃圾分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开展与健康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体检、义诊等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服务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
服务方式需要创新。
目前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主要以集中式服务为主,即学生自愿参与到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虽然这种方式能够集中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但缺乏灵活性和便利性。
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开展分布式服务。
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自主选择参与的项目和时间,并通过网络渠道与服务对象进行联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也便于组织方进行统筹安排和资源分配。
参与人数需增加。
目前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了解。
可以通过宣传校园内的优秀志愿服务案例,组织志愿服务讲座和培训,开展志愿服务体验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创新的服务方式和有效的宣传教育,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和接班人,高校学生的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锻炼和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革。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可以说是积极而丰富的。
在大多数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已经被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组织了各种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助残、助老、环保等,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
一些高校还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使志愿服务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是蓬勃发展的。
二、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尽管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些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显得单一和缺乏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
一些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其无法全面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更重要的是,一些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动机和目的缺乏清晰的认识,只是出于应付学校规定或者打发时间的目的而参与,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和意义。
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三、针对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在现实社会中,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
针对现状开展服务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只有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要求我们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创新。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及应对措施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
然而,尽管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素质,还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
2. 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敬老院慰问、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
这样一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志愿服务项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纷纷成立。
这些组织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困境虽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1. 志愿服务时间不够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很多大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虽然他们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但却往往无法抽出时间来参与。
2. 志愿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尽管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多样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项目较为局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第一章引言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益行为,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参与率不高、参与质量不高、组织管理不规范等。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2.1 参与率不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但实际参与率仍然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人对于志愿服务缺乏了解或者缺乏动力。
2.2 参与质量不高虽然有一部分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但是他们的参与质量并不高。
有些人只是形式上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去。
这种情况在大规模活动中尤为突出。
2.3 组织管理不规范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组织缺乏专业性,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另一方面,有些组织管理混乱,导致志愿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三章影响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的因素3.1 教育因素教育是培养青年志愿者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对青年志愿服务重要性和方法的有效教育。
3.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于青年志愿服务起到重要影响。
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如就业压力大、物质利益至上等。
3.3 组织管理因素组织管理是影响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专业、规范、有效地组织管理制约了青年参与和发展。
第四章解决现阶段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的对策4.1 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对学生和社会大众进行相关课程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青年志愿服务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
4.2 完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领导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志愿服务氛围。
4.3 规范组织管理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制度。
社会公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公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改善社会环境,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实施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公益活动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一、筹款问题及对策在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时,筹款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许多公益组织需要资金来支持他们的项目,并为受助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然而,由于资金来源有限、竞争激烈以及信任度不高等原因,筹款常常成为一个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筹款渠道:不仅仅依赖于个人捐款或企业赞助,在线众筹、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领导资助等多元化渠道可以帮助增加资金来源。
2. 提高透明度:建立一个透明、可信赖的财务报告体系,并向捐赠者展示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增加捐赠者的信任度。
3. 提供捐赠者回报:为捐赠者提供一定的回报,例如公益活动的参与机会、公益商品等,以激励更多人参与捐助。
二、项目可持续性问题及对策许多公益项目在短期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长期可持续性却成为一个难题。
一旦资金耗尽或活动结束,项目可能会停滞或失去效果。
因此,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提高项目可持续性的对策: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领导机构、企业和其他公益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责任和资源分享。
这样可以增加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2. 培养本地人才:培养本地人才参与公益活动,并建立他们在社区中的影响力。
这样可以确保项目在长期内得到有效管理和运营。
3. 提高社区参与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并培养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这样可以形成社区共同参与的氛围,从而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项目评估与效果监测问题及对策对于公益项目的评估和效果监测是确保公益活动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以及缺乏监测机制,项目评估和效果监测常常存在问题。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高校青年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爱心,还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开展服务创新,以激发高校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一、现状分析1. 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更倾向于选择课余时间去打游戏、看电视、聚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更别说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这种现象造成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人数不足,也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2. 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吸引力很多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兴趣不高。
一些常见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清洁卫生、义卖募捐等,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缺乏新意和刺激。
若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就需要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创新和多样化。
3. 志愿服务机构管理混乱志愿服务机构在很多高校并不完善,管理混乱成了常态。
机构内部人员不足,志愿者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推进效果不佳。
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现状的分析显示,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为了改善现状,我们需开展服务创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二、服务创新的内容1. 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上我们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创新。
可以开展科技科普、社区调研、环境保护、农村支教等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项目的多元化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志愿服务的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力。
2. 激励措施的创新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可以在激励措施上进行创新。
青年公益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青年公益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青年公益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转型的趋势和要求。
近年来,青年公益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爱心公益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公益事业、志愿服务发展。
但同时,有些现实的困境和问题成为制约青年公益组织发展的障碍,进一步破解其发展的瓶颈,更好地促进青年公益组织健康发展,以更好姿态承接社会服务的职能,显得尤为迫切。
标签:青年;公益组织;对策社会转型期,青年公益组织获得迅速发展。
许多青年公益组织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实现公民参与、反映青年诉求、融洽社会关系、提供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青年价值有积极的意义。
一、上海青年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迅猛发展,以青年为主体的大量民间组织、非正式的草根组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涌现出来,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据上海市社团局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含民非、社团和基金会)共计12783个(市区两级合计),其中1/3组织为青年公益组织。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青年组织开始投身抗震救灾,向公益型组织转型。
当前上海的青年社会组织划分为教育发展、运动旅游、生命健康、助老助残、城市融合、生态环保、文化倡导、交友娱乐、公共安全、权益维护等十个类别。
调查显示,目前,青年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大多由发起者或其成员承担,这部分约占44%,而以申请和募集的方式获得资金的份额约占52%。
这两者是当前青年社会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
而进行有偿社会服务的青年社会组织仅占2%,这也符合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初衷。
二、上海青年公益组织的发展困境青年公益组织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目前,青年公益组织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表现在:上海的公益组织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注册困难;组织的随意性大,比较松散,但活动充满创意。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帮助他们锻炼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服务内容单一、活动模式陈旧、参与度不高等。
有必要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创新的服务模式和建议,以推动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1. 服务内容单一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内容大多是在社区开展义务劳动、为孤寡老人或残障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参与环境保护等。
这些活动虽然有益于社会,但缺乏多样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参与度不高。
2. 活动模式陈旧目前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模式陈旧,大多是通过学校组织的方式,缺乏创意和活力。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缺乏吸引力。
3. 参与度不高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活动模式陈旧,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并不高。
很多学生只是因为学校要求或者为了填充简历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真正的热情和动力。
二、开展服务创新的必要性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不足,有必要开展服务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效果。
可以尝试创新的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例如通过志愿者俱乐部、志愿者联盟等形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持续性。
3. 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机制,激励和奖励优秀志愿者,提高服务的效率和影响力。
三、推动服务创新的途径和建议1. 加强组织引导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引导和组织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有吸引力的志愿服务机会,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加服务的创新性和活力。
当前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精品
当前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公益一词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着分歧,有不少学科的学者对此有过深刻的探讨,但其内涵并不十分的清楚,实践用意更是遭到质疑。
公益在五四运动后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
最早的用例见于鲁迅的文章。
一、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一)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公益活动比较重视在对初中生和小学生家长进行以下问题访谈时,如您知道什么是公益活动,您平时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您认为孩子每年参加几次公益活动比较合适,您对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有何看法和建议等问题。
结果显示:家长对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十分理解和重视,建议社会多举办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活动,希望组织的公益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健康。
建议孩子每年参加二次至三次的公益活动,但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在调查问卷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家长,其二是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家长与老师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的公益观念和教师的公益意识引导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公益精神的成长,所以家长与老师鼓励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是至关重要的⑴。
(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公益活动重视不够在对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及慈善机构进行以下问题访谈时,如每年举办几次公益活动?以哪种形式JT?展,怎样倡导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有没有司法机关的监督等。
结果显示:慈善机构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司法监督,完善其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学校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重视度不够,教学中忽视了正常化和经常性的公益教育,缺乏公益实践;校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很积极,但缺乏相应的司法监督,目的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
目前,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目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组织的规模逐步扩大、形式逐步丰富、参与人数逐步增多,同时得到学校、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但举办的过程中缺乏司法机关的监督。
青少年宫和活动中心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培养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但公益活动在组织的过程中,缺少与校内联系和社会力量支持,缺乏司法部门的监督,受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的局限,致使活动开展的热烈而不够深入,丰富而不够深刻⑶。
社会公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公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社会公益活动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还能够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凝聚力。
但是在实际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该如何应对呢?一、公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1.资源不均衡。
在进行公益活动时,有的地方和群体比较贫困,需要更加的帮助和关注,但是公益资源并不能够充分得被利用。
2.志愿者素质低。
志愿者是公益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有一些志愿者的素质并不高,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公益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了解公益的意义。
3.活动效果不佳。
有些志愿者对于公益活动的计划、执行、工作详情并不是很明白,导致活动执行起来效果不佳,没有起到对于弱势群体的真正帮助作用。
二、对策1.科学调配公益资源。
为了更好地利用公益资源,社会各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和利用公益资源,确保公益资源可以充分被利用到。
2.提高志愿者素质。
为了提高志愿者素质,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志愿者培训,确保志愿者能够深刻认识到公益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有序地开展公益活动。
3.注重活动效果。
在进行公益活动时,各项细节非常关键,应该充分考虑活动的实际情况,对于弱势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科学、合理地开展活动。
综上所述,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也关乎每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面对公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有序和有效的措施,注重公益活动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志愿者素质,充分利用公益资源,确保公益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慈善事业意识的基本现状
1、大学生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度及参与渠道。
当今大学生
慈善观薄弱,对慈善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很少有人长期、定期的参与慈善,一般都是遇到自己感兴趣或重大社会事件才参与,捐赠形式也比较单。
2、大学生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态度。
对于现今社会的慈善氛围
及发展趋势,大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对于新型的慈善渠道,如网络及手机等的可行性,建议发展的和存在质疑的比例基本相当。
二、高校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普及。
在传统思想中,普遍认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承担。
2、政府职能亟待转变。
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
3、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由调查看出43.75%的人认为慈善质量差,81.94%的人认为信用度低。
慈善公益是我们中华人民都应该意识到的很重要的活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及其个人都具有里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
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慈善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慈善的火把温暖世界。
中国的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
中国的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他们成长的机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的现状、意义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指青少年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它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培养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社会实践也能够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益活动的意义公益活动是指无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行为。
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和同情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青少年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公益活动还能够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声誉,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求职和升学。
三、中国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各类社会实践组织和公益机构纷纷涌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与活动机会。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有些青少年参与实践与公益活动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其次,一些实践与公益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参与者之间的协作效果不佳。
另外,一些活动面临着资源的匮乏和财政支持的不足,制约了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四、解决方案为了促进中国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引导和培养,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活动的意义和参与的方式。
2. 提供多样化的机会。
社会实践组织和公益机构应积极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和公益活动机会,满足不同青少年的需求。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深厚社会意义的活动,通过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项目缺乏创新性、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效果难以量化等。
有必要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如何开展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相关问题,为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沟通表达技巧、培养领导才能,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助力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进步。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文化交流、服务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案例,可以促进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为高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都带来更多的益处和价值。
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建设和青年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服务创新的迫切需求,从而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挖掘成功的服务创新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通过评估与展望比较当前的服务创新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提升。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的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进行服务创新的探究。
现状问题在于志愿服务的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基本服务,如清洁卫生、义务劳动等。
这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存在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的问题。
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层面和角度思考,探索新的志愿服务形式,如开展环保、健康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虽然许多青年学生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时间安排、学业压力、缺乏动力等,很多人最终没有参与进来。
我们需要创新拓展服务形式,如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志愿服务机会,灵活安排志愿服务时间,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激发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其中。
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也需要创新。
目前,很多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和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存在着信息不畅、协作不够紧密、资源不充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引入科技手段,如建立志愿服务APP平台,方便学生参与、管理和评价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效果。
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的资金、人力和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还可以举办志愿服务创新论坛等活动,促进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开展服务创新的探究,需要从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度、组织与管理以及政府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回应社会的需求,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现状及对策分析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现状及对策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着很多社会问题和困境,如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贫困、疾病、失业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救助的支持和帮助。
青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方面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1、参与意识不强对于社会救助,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认为这是政府和慈善机构的责任,本身的作用不大,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行动。
2、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时,因为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无法开展多样化和持续性的救助活动,影响了实际救助效果。
3、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许多青年社会组织缺乏与社会救助机构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对于救助对象的情况和需求掌握不够,无法精准地分配资源。
4、社会影响力不足许多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工作虽然具有实质性意义,但是在社会上尚未被广泛认知和认同,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1、加强理念转变和意识培养应当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意识和理念,认识到自身在救助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
2、建立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救助机构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并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经验分享和学习。
3、建立资金和人力支持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建立资金支持机制,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向青年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和储备。
青年社会组织应该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建设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积极开展宣传和互动活动,使得公众更多地了解和认同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结语青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发挥其作用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救助,青年社会组织应当加强自身意识和长期规划,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共同为社会救助事业做出更为积极和有力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青少年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是人生成长的特定阶段,他们的思想创新而有活力,可塑性极强,是其优秀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近年来,国内外对青少年的成长都十分重视,提供多种途径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条件,开展公益活动成为培养青少年健全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应连接学校、社会和家庭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参与公益活动的环境,让青少年作为年轻的力量给我国公益事业带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针对国内民间公益活动存在着政府支持不足、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不足、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民间公益活动发展的措施: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搭建公益活动举办平台和创建形式。
关键词:青少年;公益活动;能力目录一、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 (1)(一)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公益活动比较重视 (1)(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公益活动重视不够 (1)(三)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环境和形式要求符合成长需求 (1)(四)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二、国内民间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以青少年公益活动为例 (2)(一)政府支持不足 (2)(二)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不足 (2)(三)组织形式较为单一 (3)(四)区域发展不均衡 (4)三、加强民间公益活动发展的措施 (4)(一)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 (4)(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5)(三)搭建公益活动举办平台 (6)(四)创建形式 (6)参考文献 (7)当前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公益一词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着分歧,有不少学科的学者对此有过深刻的探讨,但其内涵并不十分的清楚,实践用意更是遭到质疑。
公益在五四运动后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
最早的用例见于鲁迅的文章。
一、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一)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公益活动比较重视在对初中生和小学生家长进行以下问题访谈时,如您知道什么是公益活动,您平时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您认为孩子每年参加几次公益活动比较合适,您对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有何看法和建议等问题。
结果显示:家长对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十分理解和重视,建议社会多举办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活动,希望组织的公益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健康。
建议孩子每年参加二次至三次的公益活动,但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在调查问卷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家长,其二是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家长与老师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的公益观念和教师的公益意识引导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公益精神的成长,所以家长与老师鼓励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是至关重要的[1]。
(二)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公益活动重视不够在对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及慈善机构进行以下问题访谈时,如每年举办几次公益活动?以哪种形式JT?展,怎样倡导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有没有司法机关的监督等。
结果显示:慈善机构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司法监督,完善其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学校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重视度不够,教学中忽视了正常化和经常性的公益教育,缺乏公益实践;校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很积极,但缺乏相应的司法监督,目的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
目前,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目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组织的规模逐步扩大、形式逐步丰富、参与人数逐步增多,同时得到学校、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但举办的过程中缺乏司法机关的监督。
青少年宫和活动中心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着眼于培养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但公益活动在组织的过程中,缺少与校内联系和社会力量支持,缺乏司法部门的监督,受活动经费和活动场地的局限,致使活动开展的热烈而不够深入,丰富而不够深刻[3]。
(三)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环境和形式要求符合成长需求6-10岁的儿童90%选择的是在公园、商场和演出舞台的环境下参加公益活动,10岁以上的青少年86%选择了在社区和街边的环境下参加公益活动,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选择公益活动的形式,调查问卷分为小学生和初中生,56%的小学生希望参加公益活动有丰富的活动现场,42%的小学生希望参加公益活动有礼品赠送或有领导参加表彰,82%的初中生选择了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
因此,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及对参加公益活动的环境和形式要求是符合其成长需求的。
(四)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形式相对比较单一青少年了解公益活动的渠道44%来自于电视、广播和报刊的宣传,56%来自于身边的家人朋友和校内外的组织宣传。
在调查问卷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途径这一问题中,230位青少年约84%选择了通过学校组织参加公益活动,由此可见,学校是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途径,但学校每年约举办一至二次公益活动,青少年通过学校参加公益活动,主要是捐款捐物,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因此,学校对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宣传和组织不够重视,没把公益教育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致使青少年公益精神缺乏[4]。
二、国内民间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以青少年公益活动为例(一)政府支持不足通过比较中外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美、日两国高度重视,把青少年公益活动纳入了课程教育体系。
美、日、德经济发达国家,一是政策上给予支持,校内外与家庭教育结合,大力倡导青少年社团公益活动。
二是经济上给予保障,政府、社会机构与非政府组织经济供给,保障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正常运行。
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但重视不够。
一是学校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满足不了青少年的社会公益课堂。
访谈问卷中,学校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每年组织一次至二次公益活动,这与美、日国家青少年每天都进公益课堂相差甚远。
我国鼓励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但没有从政策上把公益活动作为日常化、经常性的实践教学,主要原因还是我国以学业为主的教育体制。
二是我国各地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的政府投入青少年公益活动及活动场所的经费有限,使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受到限制。
2006年11月28円,河南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经费不足,河南公共文体场馆要靠出租谋生?试想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场所都保障不了,何谈公益活动的经常化、正常性的开展。
经费是目前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操学诚曾指出:“全国青少年宫约有6000余家,分别隶属教育部门、妇联、共青团、科协等系统,各地的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归属不尽相同。
其资金来源有三种:一是差额拨款,二是国家全额拨款,三是自筹资金。
建立少年宫和活动中心的各地财政状况也不一样,东部沿海地区的经费比较充裕,西部地区的青少年文化场所有些建成后运行比较困难。
各地都在尽最大能力从事公益性活动,但是不可否认经费紧张是这类活动的瓶颈。
”[5](二)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不足国际经验表明,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与推动。
目前,我国公益事业的法律和行政规章搭建了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等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益事业的政策法规仍滞后于公益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我国现行的公益事业政策法规中,部分规定不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制约了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自觉性,并造成了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整体法制环境欠优。
其次,我国公益事业因全国还未制定专门用于鼓励和规范公益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其发展难以上升到国家基本政策层面。
再次,我国公益领域的相关立法主要散见于单行法、行政规章和有关“通知”等条例中,不够集中和完备,全国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公益事业的政策法规体系。
从以上法规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公益领域的法律制度现状:层次低、体系不完整、灵活度差、限制条件。
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更是一片空白,目前为止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去有效的指导和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地方立法反而走在了国家立法前列[6]。
1999年,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青年公益活动服务条例》,这个条例的颁布为我国青少年公益事业开辟了先河,保障了青年本身及组织合法的权益。
据统计,我国己有10个省(区、市)和8个城市制定了相关地方性法规,还有一些地区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立法列入了当地的立法计划。
在这些地方立法中,规定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机构,服务范围,政府、社会和青少年等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在公益活动经费方面的政策支持等。
但是,这些地方立法中很多条例因资金紧张等原因很难落实。
针对上述情况,青少年公益活动缺少保障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权威的、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
(三)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目前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政府政策通知组织青少年为贫困地区或受灾地区的建设的捐助;二是慈善机构组织企业为贫困家庭学子捐资助学;三是青少年宫或活动中心组织的青少年公益文化活动;四是社团公益组织开展的青少年公益活动等形式。
在这些公益活动的形式中,政府和慈善机构作为公益主体组织青少年捐款捐物:一是募捐不坚持自愿的原则,学校接到通知直接下放到班级,在教师的倡导下,青少年被迫捐款捐物,违背自愿精神。
青少年每年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基本是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例行每年一次或两次,捐后竞对组织的活动一无所知。
二是善款捐后不知去向,没有向青少年公布,运作不够透明,缺乏公信力[7]。
三是公益行政色彩浓厚,目前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或多或少仍带有组织色彩和政治色彩,过于在口号、报刊、电视镜头方面做文章。
政府组织的公益活动很多是宣扬政绩工程,某领导在某个职位为青少年做出了什么贡献,具体做得如何?监督部门的缺失无从考证。
四是公益活动形式化,在企业为贫困学子的捐助现场,企业的赞助宣传,没有注重捐献文化培育,自律机制不健全,捐献道德缺位,只要是达到了宣传的效应,公益形式到位就行。
受捐助者并不是真正需要捐助的对象,只是他们找的一些假托,这样给青少年造成了公益也是一种虚假的现象。
我国目前社团公益组织发展还不成熟,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幵展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阵地,他们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年组织青少年参加节假日公益文化活动和献爱心文艺演出活动等30余次,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但由于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在经费上的不足,活动场所在幵展活动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我国公益事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当前校外活动中心的教育功能、活动内容和方式也较为单一,科技类、拓展类、技能类、思想品德类和社会实践类的活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