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合集下载

论青主作品《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论青主作品《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论青主作品《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摘要:《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是由宋代的李之仪作词,黎青主作曲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此首歌曲时必须把握好对歌曲的理解,从而使歌曲的艺术特性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本文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特点、曲式及词曲作者的介绍等方面对本歌曲进行了艺术特征的剖析。

关键词: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二段曲式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意义《我住长江头》是二十世纪30年代作曲家黎青主为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卜算子》的谱曲。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笔名黎青主。

我国现代音乐学家,在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他赴德国留学,学习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钢琴和作曲理论)。

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共产党人遭到通缉,被迫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七年亡命乐坛的生涯。

在此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朋友间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陷些丧命,更是感慨万千。

1930年他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谱写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

词曲字面上的意义是思念天各一方的恋人,然而了解到曲作者的生活的背景它有着更深远的意思。

是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与安定。

用音乐来表现心灵,使得这首古典诗词歌曲成为声乐作品中久唱不衰之佳作。

二、词曲赏析青主的作品多数是以古诗词为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众多艺术歌曲的一种类型,它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它是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歌词全部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

论及中国诗歌,最具影响力的必然是古典诗词,因为最能体现汉字中文语言和艺术特点。

如何把握《我住长江头》的演唱风格

如何把握《我住长江头》的演唱风格

如何把握《我住长江头》的演唱风格巫秉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山西太原 030619)摘 要: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种体裁形式,通常由作曲家为诗歌谱曲而成,赋予诗词更加丰富、深刻的含义。

《我住长江头》是青主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艺术歌曲之中的优秀作品。

全曲巧妙地统筹“我”“君”与“江”的关系,借水抒情。

本文通过浅析这首艺术歌曲,希望起到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把握演唱风格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歌曲 我住长江头 演唱风格一、词曲作者李之仪(1048~1128)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词婉约含蓄、清丽隽永。

并以《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最为著名。

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美学家。

青主先生的作品在我国艺术歌曲领域始终都是一朵与众不同而又瑰丽的花,《我住长江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二、歌词意境该曲歌词为宋词一首,描写相思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遵循“起承转合”的思路,该词“起”在“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写两人分居异地,为下文抒发相思做铺垫;“承”在“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长江水。

”表明两人分居两地难于相见,却又日日相思难以释怀,虽然只是相思之情,却因“共饮”与“长江水”而把这简单的相思之情变得有分量。

下阕则走到了“起承转合”中的“转”,便引出了“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江水之隔的恨便是难于相见的恨,难于相见的恨却也是盼望着的爱;最后的“合”是作者吐露心声“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字字笃定、情真意切,是盼望的宣言、是守候的承诺。

[2]由歌词可见这首词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以“我”“君”与“江”的关系展开叙事进而展开抒情,托“江水之隔”以抒“日日思君不见君”之情,情绪重叠回环、情真意切;而且作者所托之物为长江,江水生生不息又有浩然之气,令该曲具有清新隽永之感。

三、曲式结构全曲共68小节。

由于歌曲的曲式较为自由,该曲采用了“A、B、B1、B2”的并置的四段式结构来抒发作者的情思且全曲调性统一、无转调。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我住长江头》是一首艺术歌曲,创作于1956年,由杨洪基作词,刘家昌作曲,首演者为王丽凤。

这首歌以长江为背景,讴歌了长江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和长江流域人民的精神风貌。

这首歌曲的词曲融合得非常紧密,音乐和歌词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歌曲的开头就是用典型的四声四调的民歌唱法,让听众立刻进入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中。

整个歌曲以忧伤的口吻唱出了热爱长江的深情。

旋律上,该曲采用了长调,从低音部一路上扬,充满了壮美之感。

而伴奏中融合了很多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笛子等,更是把本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从歌词角度来看,这首歌曲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歌词中充满了对于长江的深情和热爱,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不断向前的精神。

整个歌曲中关键字汇聚于“长江”,正是由于长江的存在,才让我们有了生命和希望。

而首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更是道出了长江流域千年来沟通南北、交流东西的重要性。

从表演者角度来看,这首歌曲需要表演者有着出色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演唱既需要表现出歌曲中忧伤、激昂、向往、自豪等情感,还需要对长江流域文化、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表现力和深刻内涵。

历史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演唱者,如王丽凤、邓丽君、武艺等,他们在演唱时不但通声情并茂,而且用独特的个人风格凸显出歌曲的内涵意义,使得歌曲更加入耳难忘。

总之,《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以深情的笔墨诠释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于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

该曲既表现了对于自然的深情厚爱,更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1.作者介绍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2)《我住长江头》背景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赵大刚,马骏飞(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摘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

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

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著名音乐家崔健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歌曲发行于1993年的专辑《一无所有》中。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意境丰富的歌词而备受赞誉,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对这首歌曲的创作与演唱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歌曲创作分析1. 旋律《我住长江头》的旋律曲调优美、动人,充满了悲情和感伤。

曲调的起伏间,伴随着崔健独特的嗓音,让这首歌曲充满了张力和穿透力。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旋律更是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使得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2. 歌词歌曲的歌词通过简洁而抒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对长江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的“江头”象征着一种情感的归宿,对故乡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江水和自己的生活境况,突显出演唱者内心的矛盾和煎熬。

这些精心选用的词语和独特的表达手法,使得歌曲的歌词更加生动、深远,富有诗意。

3. 编曲歌曲的编曲大气磅礴,旋律悠扬动人。

曲调流畅,音乐旋律通过旋律的跌宕起伏,让人沉浸其中。

整首歌曲充满了一种磅礴、激昂的气势,更加突显了歌曲的深情与激情。

二、演唱分析崔健作为中国摇滚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以来都以其深情、磁性的嗓音和澎湃的表演风格而备受喜爱。

在《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中,崔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情感演绎了这首歌曲。

在演唱时,他把歌词中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让人陷入一种深情的情感漩涡之中。

嗓音的震撼力和情感的表达力,让人感慨不已,促使听众对这首歌曲产生共鸣。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崔健的饱满的情感表达和对歌词内涵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力,更显其独特的魅力。

他声情并茂的演绎也使得这首歌曲被听众广泛传唱和喜爱。

崔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还展现了其专业与才华,在音乐表现技巧上有着非常出色的掌握,能够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细腻的唱腔和饱满的情感表达,让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解析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解析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大 众 文 艺19摘要;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通过将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配上相应的钢琴伴奏而谱写成一首首好听的声乐作品,作品重点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赋予诗意般的意境,在欣赏时总会让人流连忘返。

《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作品,是著名作曲家青主的代表之作。

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旋律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

本文通过对《我住长江头》的艺术解析,希望能帮助声乐学者在对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艺术歌曲;情感表现;艺术修养;艺术魅力;艺术处理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初。

一些留洋学成归来的音乐家们,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

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多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的融合。

本文中,本人选用了著名作曲家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来分析它的作品特点,目的是让自己在艺术歌曲的演唱和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这首歌曲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每一句抒情的旋律都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时深刻的人生和情感经历,每一句叙事的语句都描写出他对审美境界的深度理解和高度追求,此曲寄托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感,曲词间流露出内心世界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在演唱时关键抓住“情”字,才能准确表达作品主题。

一、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魅力这首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所选用的歌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词[卜算子]。

歌词构思精密,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歌词上很适合艺术歌曲的创作,现实平淡的语句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又很符合青主当时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青主从诗词的表象和喻意的双重手法出发,又结合内心的情感因素,写出了这首经典之作,作品即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写作手法的精髓,又融合进西方大小调的创作手法,独到之处令人称赞,全曲环环相扣,字字相接,衔接流畅,在演唱当中多体会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对增强歌曲的控制力有很大帮助。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特点及演唱技法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特点及演唱技法
定 不 负相 思 意 。 ” 表 现 了主 人 公 对 爱 人 的 期 盼—— 企 盼爱 人如 她一样 , 对 爱情 忠贞 不渝 !
国艺术歌 曲专业化创作 的先驱 人物之一。2 0世 纪 初, 凭着 对 中 国古 诗 词 的独 到见 解 和对 西 方 浪 漫主
义作 曲技 法 的熟 悉 , 青 主选 择 了 如 《 念奴娇 ・ 赤 壁
曲创 作 的拓 荒者 。
青 主 创作 的艺 术歌 曲多 以古 典 诗词 为 题材 , 十 分 注重 中国古典 诗词 的韵 律 美 和 高雅 气 质 , 重视 用 音 乐语 言表 达诗 的意境 , 在 创作上 更加精 雕细 琢 , 使
得 这类 题材 的艺 术 歌 曲更 加 艺 术化 , 保 持 了 中国传
五 四以来 ,新文 化 已经 在 中 国逐 渐深 入 , 文 学

创 作特点
( 一 )以 中国古典诗 词 为题材
界 对新 诗 、 白话 文 十 分 推 崇 , 在 这 种 新 的时 代 潮 流
下, 音乐 家反 而 将 注 意 力集 中在 宋 词 上 ,这不 仅 是 取决 于宋 词 的客 观条件 和音 乐家 的个 人修 养 , 更 重
头》 谱写了艺术歌 曲, 借此来抒发 自己的复杂心绪 , 寄托 对过 去战 斗岁 月 和 殉 难 战友 的深 沉 思 念 , 透 露
出对 明天 的 向往 。

统 清雅 高洁 的韵 味 。如 : 壮 阔 的《 大 江东 去 》, 轻 盈 空灵 的《 红满枝 》, 深沉清 雅 的《 我住 长江头 》 。
化得 到 了完 美融合 。针 对创 作特 点 , 演唱技 法 上应遵 循 : 理解 歌词 思想 内涵 , 把握 旋律感 情基调 ; 把 握古诗 词 的吟诵 韵味 ; 体 现独特 的 意境和 气韵 。 关键 词 : 青主; 艺术歌 曲; 创作 特 点 ; 演唱技 法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艺术歌曲,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都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

本文将着重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歌词内涵以及演唱方式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

我们来谈一谈《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的词曲创作团队是由李香兰和姚敏两位著名音乐人合作完成的。

姚敏是中国知名音乐人,以其对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而著称。

他曾多次获得中国音乐金曲奖,并且是中国音乐领域的知名创作人之一。

而李香兰则是一位具有深厚古典音乐功底的歌手,她的演唱风格兼具传统与现代,因此在中国乐坛也广受好评。

两位音乐人的合作,让这首歌曲在音乐风格、旋律和歌词内涵上都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味道。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住长江头》的音乐风格。

这首歌曲以悠扬的旋律、轻盈的音符和婉转的歌词为特点,整体风格偏向温柔、优美,像是一幅柔美的山水画。

从歌曲的编曲来看,旋律简洁流畅,雅致动人,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使得整体风格独具特色。

歌曲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比如二胡、琵琶等乐器的运用,为整首歌曲增添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歌曲还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如电子合成音的应用,使得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富有层次感。

这种音乐风格的独特融合,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感,使得《我住长江头》成为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歌曲。

我们来探究一下《我住长江头》的歌词内涵。

歌曲的歌词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深情。

歌词中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歌曲中还将长江比作一位母亲,给予人们无尽的爱和关怀。

整首歌曲通过抒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风景,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歌词的优美、含蓄,既有着诗意的抒发,又能够触动人心,使得这首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住长江头》的演唱方式。

李香兰的演唱风格温婉、纯净,她的声音柔美、清澈,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完美地传达出来。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摘要】李健创作了一首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该歌曲源自他的创作背景和灵感。

歌词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向往,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风格融合了民谣和流行元素,展现出李健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演唱风格充满情感和磁性,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通过歌词和音乐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对于听众来说,这首歌可能激发对家乡和文化的情感共鸣,对人们内心产生积极的影响。

未来,希望这首歌可以继续传承并启发更多人,让更多人感受到李健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演唱、分析、李健、背景、灵感、歌词、音乐风格、演唱风格、艺术价值、听众影响、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李健创作并演唱的艺术歌曲,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充满了深情的表达和动人的旋律,让人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健对长江的热爱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他通过歌曲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祝福,展现出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歌词内容则是这首歌曲的灵魂所在。

歌词深邃而感人,直击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通过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美好。

音乐风格上,这首歌曲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

李健的演唱风格则是极具感染力,他的嗓音深情而动人,让人难以忘怀。

这首歌曲《我住长江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听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类似的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2. 正文2.1 李健创作背景李健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人,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他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受到家庭的影响开始学习音乐。

李健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很快就成为了学校乐队的主唱。

在进入音乐行业之前,李健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了表演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从《我住长江头》看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从《我住长江头》看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从《我住长江头》看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doc青主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以自己开拓性的努力写出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优秀的古诗词歌曲,并为这种独特风格的艺术歌曲体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对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独特见解与实践,开创了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对我国后来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此外,青主能在当时动荡的年月里,坚守自己的音乐信念,用音乐营救自己的灵魂,而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这是其性情高洁的一面,值得肯定。

这一点,即使在今天,对那些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的音乐家,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青主。

广东惠阳人,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 年赴德学习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钢琴和作曲理论)。

1920 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2 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

1927 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共产党人遭到通缉,被迫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7 年亡命乐坛的生1/ 5涯。

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朋友间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陷些丧命,更是感慨万千。

1930 年他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谱写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用音乐来表现心灵,使得这首古典诗词歌曲成为声乐作品中之佳作。

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色(一)《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具有民歌和吟诵韵味、独具特色的艺术歌曲。

全曲歌调悠长,却有别于民间的山歌小调。

诗词中每个字的时值在全曲中基本是相等的,均占有三拍的时值,体现了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咏诵”特点,乐句的句尾常出现下行或向上的拖腔,听起来似吟古诗的意味,但又比吟诗更有激情。

音乐具有民族风格,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和声单纯,淡雅,具有自然调式的色彩和民族的风味,自由舒畅而富浪漫气息,质朴的语言抒发思念恋人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

一度创作分析
在《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的创作中,青主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 融合,表达了对家乡、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大江东去》中,青主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将长江的恢弘气势和祖 国的深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运用丰富的和声和音色变化,使歌曲更加立体 生动。此外,青主还通过采用民间音乐元素和古风曲调,为歌曲注入鲜明的民族 特色。
总结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展现了他深厚的 音乐造诣和对家乡、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歌词创作中,青主运用古风语言、 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一度创作中,青主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对 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而在二度创作中,青主则借鉴西方音乐元素和编 曲技术,为这两首歌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充满 创新精神,使这两首歌曲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
在《大江东去》的二度创作中,青主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为歌曲注入 了现代音乐元素。他通过采用新颖的和声、丰富的音色以及现代编曲技术,为歌 曲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氛围。此外,青主还对歌曲的节奏和动态进行 了精细刻画,使歌曲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充满了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在《我住长江头》的二度创作中,青主则将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 融合,为歌曲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他通过在歌曲中运用小提琴、大提琴等古 典乐器,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古典韵味。此外,青主还通过对歌曲结构的巧妙安 排,使得整首歌曲听起来既具有流畅的旋律线条,又不失层次感和立体感。
谢谢观看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 东去》 《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
作和二度创作
01 引言
目录
02 歌词分析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陈西凤(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摘要】《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一首经典之作,是以北宋词人李之仪所作的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为歌词,由青主进行谱曲,广为传唱。

在曲式结构、旋律手法、钢琴伴奏三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在曲式结构上,突破了“卜算子”中平行反复的结构,简洁明了;在旋律手法上运用了传统民族五声调式,没有过多的变化音装饰音,使得旋律更加悠扬质朴;在钢琴伴奏上则主要以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为主,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水与歌声相互交融,烘托了全曲意境,推动了情绪发展,美妙动听。

【关键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李之仪;青主;曲式结构;旋律手法;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7-0085-02【本文著录格式】陈西凤.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音乐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20,09(17):85-86.青主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谱曲的《我住长江头》是其所有声乐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该曲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以北宋词人李之仪所作的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为歌词,大胆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方式。

本文选取的版本出自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杨曙光编著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一书,本文将从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手法、钢琴伴奏三个方面展开来进行分析。

一、简洁明了的曲式结构青主在曲式结构安排上并没有套用西方古典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而是根据李之仪原词的内容去处理的,青主突破了按照“卜算子”词牌中平行反复的结构惯例,这首艺术歌曲是一个“词曲不同步”的多句乐段,全曲一共有八句,分为了上下两阙,上阙为四句,下阙也为四句,之后的四句重复了两次,引子部分为1至4小节,此首艺术歌曲为G宫调式,第一个乐句是5-12小节,这八小节是结构为4+4的方整型乐节,其中a乐节5-8小节具有起句的特点。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著名音乐人岸本早苗创作的歌曲,歌曲以长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居住在长江头的人的生活和情感。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而抒情,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歌曲的创作与演唱进行深入分析。

让我们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开始说起。

《我住长江头》是岸本早苗在创作时受到长江的启发,通过表达对长江的热爱和对江畔生活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命运起伏的感慨。

岸本早苗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深深地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和深沉,同时也感受到了长江流域人们的生活淳朴和悠闲。

这些灵感让她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艺术歌曲。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歌曲的音乐特点。

《我住长江头》的曲调优美悠扬,给人一种美好而富有诗意的感觉。

整首曲子的编曲采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古典吉他的演奏、弦乐器的伴奏和轻柔的钢琴琴声交织出一幅优美的音乐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江畔之上,感受到了长江的雄伟和壮阔。

在编曲上,岸本早苗也注重了歌曲的节奏和节拍的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流畅而有层次感。

在整首歌曲的演唱中,岸本早苗也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情感,使得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再来说说歌词的创作和表达。

《我住长江头》的歌词深情而抒情,描述了长江流域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歌曲的歌词通过对长江头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歌曲创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词中有许多意境深远的句子,比如“长江悠悠我情长”,“山高水长情意长”,都表现出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歌词中也融入了一些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地富有情感和共鸣力。

让我们来谈一谈歌曲的演唱。

《我住长江头》是岸本早苗亲自演唱的,她的嗓音醇厚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情地诠释这首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岸本早苗注重了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和音乐上的演绎,使得整个演唱过程充满了魅力和力量。

她的演唱技巧娴熟,能够将心灵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让人听了之后不由得为之动容。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1.作者介绍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2)《我住长江头》背景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赵大刚,马骏飞(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摘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

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

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解析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解析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1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16解析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楚培琳摘 要:《我住长江头》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家青主以其作品独特的风格精心作曲并谱写伴奏,乐曲含蓄,旋律优美,意境深远,伴随歌曲情感强烈而生动,歌曲形象清晰,与整首歌曲情感合二为一,他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感悟,极富艺术美学价值。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及其作者个人演唱经验,从艺术风格、创作风格、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使自己在对我国艺术歌曲的传唱与研习过程中更为深刻地认知与理解,进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青主;《我住长江头》;艺术风格;创作风格;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楚培琳(1986-),女,大学本科学历,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教师。

一、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创作风格(一)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我住长江头》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词曲家青主依据北唐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所谱曲作品创作的。

他在我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1922年-1903年之间生活的经历导致青主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用音乐来表现心灵,使这首歌的层次结构与思想情感对比变得更加丰富合理,既抒情而激越,上行和下行韵律的交替进行,既充满了吟唱的神韵,也充满了隽永的激情并传唱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也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当时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二)歌曲曲式结构分析《我住长江头》这首曲子属于复二部曲形式,有着丰富的和声形式,调性为G 大调,整首曲子主要由A 和B 两个部分组成。

前面四分小节为音乐前奏,第5至二十小节为A 部分;从二十一小节至最后为B 部分。

A 部分有十六个小节,作者使用了四+四+四+四的织体架构;B 部分有四十八个小节,各个小部分也各为十六小节。

以及前奏部分的流动分解和弦,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向听众展示主题的思想,让听众也能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这首歌的意境之中。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都有着深厚的艺术背景与内涵。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刻的含义而广受欢迎,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歌曲的创作与演唱进行深入分析。

一、创作背景《我住长江头》的歌词由现代诗人汪国真所创作,歌曲的旋律由李叔同谱曲,这首歌歌曲是在20世纪初期诞生的。

创作背景映衬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歌词中蕴含着对于国家未来前景的期许和对中国人民的关怀。

歌词中描述了作者心中对长江边儿童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展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整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沉情感与热爱之心。

这首歌曲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和心声。

二、曲调韵律在曲调方面,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的旋律,整首曲子简洁而悠扬,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

旋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特色,独具魅力。

歌曲中的曲调简单且朗朗上口,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深深地触动着听众的心灵。

整个曲调旋律流畅清晰,富有动人的韵律感,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三、演唱表现在演唱方面,这首歌曲的表现力十分突出。

因为歌曲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演唱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唱功和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许多优秀的歌手都曾演唱过这首歌曲,每位歌手都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因此每一次演绎都有着不同的感觉和魅力。

在实际的演唱中,歌手通常会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情绪的把握和情感的展现。

在轻柔的音乐旋律中,歌手会诠释出对长江头儿童的关怀与祝福,将自己融入到歌词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唱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而在高潮部分,歌手要将歌曲中包含的热情与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对家国情怀的真挚之情。

通过歌手的精湛演绎和情感表达,这首经典歌曲才能更加真切地触动人心,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摘要: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政府派遣留学德国攻读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理论作曲。

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隐姓埋名,从事音乐工作。

他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歌曲创作。

《我住长江头》这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是他在1930年发表的。

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特点和演唱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关键字: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词曲结合中西结合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政府派遣留学德国攻读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理论作曲。

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隐姓埋名,从事音乐工作。

他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歌曲创作。

《我住长江头》这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是他在1930年发表的,歌词选自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著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表现的是一位女子对爱人的美好情感,青主借这首感情真挚的词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贞,对战友的思念之情。

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色《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全词如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诗描写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表现出了离别只恨。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1. 引言1.1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与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流传已久的经典作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情感表达让人们为之倾倒。

在这首歌曲中,艺术家们用音乐的语言诉说着关于长江的美丽与伟大,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祝福和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分析、曲调和歌词分析、演唱风格分析以及音乐影响力等角度进行探讨,解读这首经典艺术歌曲的内涵与魅力。

在创作背景方面,我们将探讨这首歌曲诞生的背景和原因,揭示创作者内心深处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共鸣与碰撞。

通过分析歌曲的内容,我们将逐字逐句解读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探究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曲调和歌词分析将帮助我们理解歌曲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手法,从音乐角度剖析作品的艺术之美。

演唱风格分析将聚焦于不同演唱者的诠释方式和个性特点,呈现出歌曲多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还将分析这首歌曲在音乐上的影响力,探讨它对后世音乐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的精髓与价值。

2. 正文2.1 创作背景《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由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由乔石填词。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形势十分紧张。

聂耳受到国家危难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反映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歌曲。

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是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人民遭受着沉重的苦难。

聂耳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困境,决心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日战争的决心。

他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将长江的壮阔与悠长融入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勇气。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住长江头》如同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困苦的民众,激励人们奋起抗敌。

这首歌曲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传颂至今。

聂耳凭借这首歌曲,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奇。

2.2 歌曲内容分析《我住长江头》的歌曲内容分析主要围绕着对长江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的反思展开。

诗境与乐境的缱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赏析

诗境与乐境的缱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赏析

化运动的推动下 。 中 国进 步 知识 分 子 高 举
“ 民主 ” “ 科学 ” 的旗 帜 , 挣 脱 封 建桎 梏 , 追
求个性解 放 , 文艺思 想空前活 跃 。 无 数 格 调 隽 永 、历 久 弥 新 的文 艺作 品 由 此诞 生 。 艺术歌 曲这一体 裁作为 “ 西学 东渐” 的 舶 来 品, 因其 “ 诗” “ 乐” 融合 , 格调高雅 , 易 于 抒 发感情 , 表 现文人 意趣 , 而 受 到 广 泛 关 注 并 被 不 断 尝试 创 作 。 音 乐 家们 以开 阔 的 视野 探 索 民族 传 统 与西 方技 法 的 结合 . 他 们 从 古典 诗词 中汲 取 灵感 . 并 以此 为 题 材 创作“ 古诗词 艺术歌 曲” 这 一 具 有 中 国 特
的开头 , 音符旋 而一步步 攀升 , 最 后 抛 升
在 开 放 的终 止 上 . 为该 句尽 现 了 绵长 难 尽
的“ 不见” 幽思 和 “ 共饮” 江 水 的 坚 定 决 心
结 构上 . 曲调 “ 突 破 了 c卜 算子 ’ 词 牌 双 调 上 下 两 阙 一 般 应 取 平 行 反 复 结 构 的
色 的声 乐作 品。 以 1 9 2 0年青 主所 作 的
已。 若 两相 挚 爱 , 定不负不弃。此情此意 ,
“ 转” 句 营造 的 淡 淡 哀 怨 后 。 ” 合” 着 一 二 句
令 人 不 由想 起 汉 乐 府 民 歌 < 上邪) : “ 我欲
与君相知 , 长命无绝衰。 ” f 二) 水 的 意 象 水流不尽 , 头尾相隔 , 本词藉水抒怀。
( 大江东去) 作 为 先声 , 引 领 了一 批 古 诗 词
艺 术 歌 曲 的 先 后诞 生 , 黄 自、 陈 田鹤 、 江 定 仙、 刘譬庵 、 江 文也 、 谭 小 麟 等 作 曲家 纷 纷

传唱不衰的音乐经典——《我住长江头》

传唱不衰的音乐经典——《我住长江头》

烈而直露。

全词层层递进,虽是短短数句,却使整首词感情跌宕起伏,犹如一首情意绵绵的恋歌。

此词以江水为线索,表达了男女之间相爱和思念之情。

李之仪的这首词是在民歌体的基础上,既保持着民歌的朴素,又凸显了文人词作的一种精致情操。

青主用了民歌体的音调将此词谱曲,使其具有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音乐特点述要(一)一切都生发于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的这首词在语气上使用了代言体,整体文风明白如话,作者以一位痴情女子的身份,表现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诚和坚定。

上片是以叙事为主。

开头两句叙述的“我”“君”分别对应于“江头”“江尾”,其天悬地隔之距离,暗示着男女双方相隔甚远的所居之地,表现出了悠长的相恋之情。

而重叠复沓的句式结构,既加强了语气,又仿佛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深切的思念与悠长地叹息。

“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句将女主人公的情感欲望与前一句所说的“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这位女子对待感情的坚信痴守与心中的悲伤之情,距离愈遥远,相思愈迫切。

“共饮长江水”将“江头”和“江尾”两地的情思,用水牵连在一起。

由于女主人公与情郎相距万里之遥,但他们却同饮着一江之水,然而女子只有面对那江水,才能流露出相恋之情,实则这两句也是主人公对自己相思离隔之恨的稍许安慰。

下片则是人物内心情绪上更为深切的咏叹。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描述了长江之水滚滚向东流,不知什么时候能休止,而自己的离别之恨也不知何时方能停歇。

此句以不可能发生的事态,来比喻自己对爱情的永逝之心。

结束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其中“我心”就是指前面所述的“江水不竭,相思就永不停止”,而女主人公对其心上人也有着“愿君心似我心”的强烈期许。

其中“只愿”二字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用情之深,另外也透露出了其内心害怕对方有负于自己的担忧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作者:张红漫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摘要】对于声乐品的赏析,要注意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体察其创作风格和特色,估量其创作成就。

青主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其成熟的标志。

作曲家的风格不是单一的,但其中却有着主导思想。

赵元任的优雅精美,黄自的温柔典雅,聂耳的雄壮刚劲等。

多种风格交相辉映,才能显示艺术歌曲的丰富性。

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质量颇高的歌曲艺术精品,也是我国艺术歌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之一。

【关键词】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63-01
一、创作背景
关于曲作者青主(1893-1959),又名黎青主,是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他是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

辛亥革命那年,他手提炸弹参与了攻打潮州府的战役,并亲手将潮州府姓陈的知县击毙。

他因为“有功民国”,于1912年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

袁世凯篡权,不准广东人在外学习军事,廖尚果乃改学法律,业余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

1922年回国,大革命时参加北伐,任军政部主任等职。

“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廖尚果被全国通缉。

他辗转逃亡,1929年来到上海,在同学肖友梅的热心帮助下,廖尚果化名青主,以作曲、著书、写音乐理论文章及编“音专”校刊《乐艺》为生,开始了为期数年的“亡命乐坛”生涯。

作为音乐理论家,青主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二书,并写过大量的文章。

作为作曲家,他写过一些声乐曲,大部分收入《音境》和《清歌集》中。

《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我住长江头》的词取材于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来是写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爱情的诗词。

他用曲折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词便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载体。

此首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提供的意境,感情真挚、深刻;艺术手法优美、单纯,极具创造性。

二、青主的文化情怀
《我住长江头》除了作曲家自然地呈现出对诗歌的主观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情怀。

作为艺术歌曲,它的艺术性除了表现在其独特的体裁形式外,不可否认的则是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化音乐小品,是诗歌赋予了它高层次的文化品质。

比如它的诗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此优美的诗句,发自内心,出乎自然,但艺术技巧颇高,非常讲究艺术的意境美。

可以说,文化品格是衡量文学积极与否的精神尺度,高
贵的文化品格把人类生活的进步与伟大事业相连接,从精神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又比如它的曲调与民歌的风格相近,跳动不大却蕴含着激动不已的感情;它的节奏平稳,含蓄地表达着彼此的朴实与痴情;钢琴伴奏几乎贯穿着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仿佛不休的江水融合着、负载着深深的爱和绵绵的恨滔滔奔流。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曲家后来透露,他之所以将后四句重复两遍,正是为了充分地表达他在血腥的时局中积郁的心头之恨和对难友的怀念。

这样的重复就是力量,如果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就会发现这两次的重复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表情内涵。

假如作曲家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对音乐艺术的执著、深情,此首作品也不会有现在的文化地位。

青主是一位敢于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音乐学家。

无论对一些美学性的基本问题,还是对于欧洲代表性音乐家的评述和介绍,以及对当时音乐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现象,都鲜明地表示出他独树一帜的艺术观点,从中体现了他广博的理论修养和大胆的探索精神。

青主很重视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

他强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反映人类灵魂的形象艺术,是人类复杂的情感艺术,并且随着声音的运动而变化的时间艺术。

从文化意义上说,艺术歌曲在时代的民族之外,完全是现代的、世界性的;从精神品格上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灵魂,是对于自我的关注集中在个性独特,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生活的沉沦状态,还可以说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我住长江头》给予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比如:是艺术生活造就了歌曲,还是艺术歌曲反映了生活?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艺术的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问题。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主要思想,首先他们都非常重视以真实性为基础,即倾向性应当建立在艺术真实性的基础上,以生活真实来制约和校正主观倾向,使主观倾向适应生活真实。

如果离开了真实性,离开了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场面和情节等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内容。

该作品恰恰是从细致入微的选材、优美动听的旋律、单纯独特的创作手法入手,都是展示主题的重要手段。

作曲家的爱憎感情、褒贬态度和价值判断都统一在歌词的“心”和“意”、旋律的变化和起伏当中。

我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青主“亡命乐坛”的无奈和对难友怀念的感伤情怀。

由此可见,青主艺术歌曲的经典创作思想,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的丰富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创作和传承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郑茂平.声乐表演学[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