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摘要:深度地解读一个建筑师,我们不仅应从建筑的外部出发,更应该透过现

象观察本质。身为现代炽手可热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建

筑理念,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师对自己更是

对社会历史负责。他通过自己对空间、材料与技术的不断探索,以建筑本身来作

为自己思想的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以

藤本壮介具体代表作品为实例,分析研究了藤本壮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藤本壮介;森林;经历

1 北海道的森林

藤本壮介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并在那里长大,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成员组成。由于北海道大部分位于地处

北纬度之间属寒温带气候,与地处北纬度左右的本州十分不同,其特点是四季变化不明显、

冬季较长。这也使得这里的植物、动物的分布十分不同。《北海道的秋天》一文的作者风卷

景次郎,作为一个移民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他所居住的北海道,其秋天是“生产性的”,它是那

样“充实”、“健康”、“新鲜”、是那样“充满活力”。这对藤本壮介之后的建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森林一样的建筑

藤本壮介在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及对其他大师的研究发现,认为当代建筑设计虽然

越来越强调建筑的可控性,但自从建筑落成使用甚至设计结束之时,其就已经对之后由外界

而来的不可控要素失去了足够的包容性。这样的建筑太过于封闭,隔绝了环境以及人活动的

多样性,它们拒绝、不给机会,因而对于其将要存在若干年的未来而言是反动的。与此同时,森林的某些特质吸引了藤本壮介:那些“恰巧兼备了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让人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局限性和偶然性”给予了他启发。

他就此提出了未来的建筑应当是像“森林一样的建筑”,它涉及场所、局限性、无形化、

局部和间隔。这分别指涉了场所、局限性、无形、局部、空间。从这样的表述中,藤本壮介

隐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类似森林般谦虚的、和谐的、对人与不可预知的行为保持开放的建筑

理想。然而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需要怎样的策略呢?——这有赖于更为细致的思考来指导他

的操作。

3 由“巢”回“穴”——居住的地形

在北海道成长的藤本壮介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思考。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建筑,都更多程

度地依托于自然而生存,因此也决定了与地形紧密相关的、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反观当今

的建筑学,将建筑高度地分门别类,然而被过度细分功能的建筑是否更好地适合了居住与生

活呢?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它从机能主义出发去照顾人的需求,相较之下“穴”则显得更为中立。而对人类的居住而言早

在巢出现之前就有了洞,它必然强调因地制宜,凹凸的形状与尺度提供人们依附其上的基础,它与地形绵延不断地衔接而没有明确的边界。

图1 图2

如何发展出像自然地形那样延绵的建筑呢?藤本壮介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一为竖向空间:在N-HOUSE(2001年)中建筑以0.35m的高差不断变化,模糊了一般建筑设计中“层”的

概念,突破了传统空间中的竖向界面。正如密斯对于传统平面的突破一样,楼板或者隔墙都

不应成为限制空间的边界。用以形成界面的板材可以是“桌椅、地面、屋檐、柜子、台阶、照明设备、结构物、门窗等敞开部分或庭院”(图1)。虽然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但这成为

藤本壮介后续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母题之一;2005年的Atelier/House in Hokkaido以更接近建造现实的方式重塑了这一“原始模型”(图2 );同一年设计的Final Wooden House,这一概念首次

作为建成作品得以实现并引起广泛关注(图3)。

相对于竖向空间直白的“地形”表述,水平空间就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抽象。2005年设计的

T-house,用简约的手段营造了一个没有明确内部界限的、空间彼此连通的住宅,该空间给人

的感受是随着人自身的移动而随时变化的,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层次感的、类似于“地形”

的场所(图4)。2006年的登别市集体住宅项目中,同样是采用单纯的手法,藤本探索了场

所的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微妙过渡关系,同样是作用于人的感受的。

图3 图4

异同的难得机会。医院是什么?医院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到底有多特殊?它是不是住宅?

能不能成为住宅?纠结之后藤本认为,医院就是住宅。并且还不止于此,它既是住宅,又是

城市。

事实上,如果我们回到另一个早期的概念模型,会更清楚地了解藤本壮介对于家和城市的看法。早在年他的一个竞赛参赛作品“network by walk"就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这是个“开放式”住宅方案,是将通常意义上的一套”完整的“住宅打散,分布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人们通过

自己的行走获得一套“完整的”住宅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在城市中行走的过程成了在家

中漫步,城市与家互为彼此,融为一体。

4 他人的影响

贝聿铭所做的苏州博物馆对藤本的影响深重,苏博中以大面积的水域为中心,形成内向

性空间布局,并且成为一个视觉的中心。建筑的色彩和材料上也尽量接近周边民居的特色,

以一种融入的姿态而不是那种标榜自我的态度。借鉴传统园林的手法,以白墙为背景。并将

传统园林中具有立体感的假山改为平面感更强的片状石块,以石子点缀,配以绿色的植株,

成为一副更有意境的场景。这些都是贝聿铭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理念,从而表达出来的。

在藤本的一些作品中也可以模糊的看到类似的手法,将建筑与场地、文化、习俗融合在一起。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藤本有了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触觉。

5 结论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深入的思考对于设计有显见的重要性。通过探究藤本壮介设计作品

背后的思考线索,我们不仅能更好理解他的作品,还能看到一个建筑师的成长经历对其设计

思维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了解自身、思考建筑,求索当下的建筑设计目标及道路,都是十分

有益的。

反观当代中国建筑师,拼命学习优秀建筑的形式理念,而忽视建筑所处的环境。处于一

种比较低级的“借鉴”。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实验精神,不断研究、发现,并作出

自己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普利戈金 I. 斯唐热 I. 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 曾庆宏, 沈小峰, 译. 上海: 上

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 藤本壮介. 建筑诞生的时刻[M]. 张钰,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李士勇.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4] 詹克斯 C. 后现代建筑语言[M]. 李大夏,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5] 石孟良, 彭建国, 汤放华. 秩序的审美价值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J]. 建筑学报, 2010(04):

16-19.

[6] 藤本壮介. 原初的な未来の建築[M]. 东京: INAX出版社, 2008.

[7] 张庆顺, 马跃峰. 混沌与秩序并存——传统山地聚落外部空间秩序的分形解读[J]. 新建筑, 2013(02): 127-130.

[8] 孔宇航. 非线性有机建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