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藤本壮介对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

浅析藤本壮介对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

D oors & W indow s应用与实践浅析慕本壯介对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陈舒含重庆大学摘要:藤本壮介作为日本新锐建筑师,对建筑理论与设计实践有独到的见解。

但尽管设计实践良多,却极少涉及建筑技术层面。

文章从建筑材料的非常规运用角度出发,分析藤本壮介的技术策略,并试图展示其运用建筑材料与表达建筑理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藤本壮介;建筑材料;非常规;新的普遍性1前言藤木壮介作为日木当代建筑理论与设计实践中的先锋人 物,作品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其作品可粗略分为两类。

一类 是作为日木建筑师对传统建筑的回应;另一类则带有藤木自 身的特色,体现了其“弱建筑”理念,后者常表现出不同寻常的 形态。

两类建筑无论形态还是理念均差异明显,但从建筑技 术层面分析有一定的相同点,即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式 均为建筑理念服务。

而因建筑理念不同,前者界面纯浄,体块 分明,材料相对常规。

后者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藤木独特的 设计理念,有明显的非常规运用。

2材料运用与“弱建筑”理解藤木对材料的运用必先理解“弱建筑”理念,即放弃 强加于人的建筑功能界定的退让型设计“弱建筑”以使用者 的人际关系及空间与人的相互作用来引发建筑空间形式多 样性的产生,从而使空间具备可再造性和可选择性。

在此过 程中,藤木主张回归原点'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对原始状况的分析,他试图创造一种能被理解和记忆的“未来的原初 景观”[2]。

即“我想返回到事物的木质,创造现在虽然没有,但 应该存在的那种创新性和必然性融合起来的建筑。

”。

因此 出现了材料的非常规运用。

可以说,材料的非常规运用与“弱 建筑”和“原始的未来建筑”这点密不可分。

3材料的非常规运用前文已提到藤木的两类建筑。

前者藤木常使用混凝土与 玻璃的组合以回应地方性的传统[3]。

但这种方式趋于常规,材 料运用未脱离传统。

后者中材料不仅起支撑或装饰作用,还 表达了材料自身特性在建筑中的可能性。

即“设计师只需在 同一个事物中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即有可能创作出让人安 心的同时又拥有对外面世界的新鲜感”。

被_弱化_的螺旋_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邹颖

被_弱化_的螺旋_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邹颖

122世界建筑 2013/031 引言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到的创见。

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策略。

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

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

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性”。

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

2 螺旋形空间的特征2.1 旋转性与历时性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

以螺旋形为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 ),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图1)。

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 Minaret in Samarra ,848-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计初衷。

对于宗教空间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

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

藤本壮介和他的原始未来建筑

藤本壮介和他的原始未来建筑

藤本壮介和他的原始未来建筑日本建筑可以说一直是亚洲建筑的代表,这得益于日本建筑人才辈出,从未出现断代过,藤本壮介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藤本壮介很好的诠释了原始未来建筑这一理论。

【关健词】藤本壮介;日本建筑;原始未来建筑一、藤本壮介与日本建筑界日本建筑可以说一直是亚洲建筑的代表,这得益于日本建筑人才辈出,从未出现断代过,最早一代的前川国男、谷口吉生;七八十年代有丹下建三、菊竹清训、桢文彦、矶崎新、黑川纪章这一批精英的井喷;进入九十年代伊东丰雄、安藤忠雄、妹岛和世等又相继涌现,进入新世纪日本的新生代建筑师更是层出不穷,令世界侧目。

而在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出生于1971年的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二、浅析原始未来建筑理论藤本壮介在建筑界主要的理论成就是他对于建筑产生本源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原始的未来建筑(Primitive-Future),藤本壮介认为未来的建筑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起点,即回到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上,需要从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nest)和穴居(cave),藤本认为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原始建筑中,里面没有建筑、家具之分,没有墙、屋面、柱之分,它们都被简单化的置于一个容器之中,这是原始的未来建筑理论的第一个重要方面。

三、原始未来建筑理论的实践尝试(一)Primitive Future House和终极木屋在这个理论的驱动下,藤本壮介做了很多实际的尝试,Primitive Future House 是藤本壮介第一次在实际项目中去讲述自己的理论,这个住宅中藤本利用一个片板元素重复组成一个具有住宅各个功能的建筑,他为这个住宅列出一个等式:住宅=结构=家具=楼梯=楼板=窗户=阳台=过道=院子=户外=室内。

总之住宅所需的一切功能,一切组成元素都被一个容器代替,这样的住宅从根本上从人的需求出发。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藤本壮介是一位日本的生态设计师,他的生态设计理念独特而深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介绍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

首先,藤本壮介认为设计应该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尊重自然的规律和原则。

他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设计师,拥有复杂而精确的生态系统,通过借鉴自然中的原理和结构,可以创造出更有效的设计方案。

他提出了“生态学解析”的概念,即通过深入研究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藤本壮介注重设计的生态循环。

他提出了“循环生态设计”的概念,主张通过设计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名为“摩天洞”的项目,通过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植物和绿色空间,实现室内和室外的循环往复,提高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

此外,藤本壮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城市是现代社会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通过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设计。

他提出了“城市生态设计”的概念,主张通过增加绿色空间、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系统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一些项目,如东京都温暖岛设计、德阳会展中心绿色化改造等,都是在城市环境中落地实施的生态设计方案。

最后,藤本壮介强调设计要注重人类的幸福和健康。

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应该关注人类的福祉。

他提出了“生态共生”概念,即通过创造舒适、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的一些项目,如日本大石寺的景观和生态修复项目、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等,都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藤本壮介的生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循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他通过深入研究自然和生态系统,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方案,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柯布和藤本壮介对笔者居住设计的启示

浅谈柯布和藤本壮介对笔者居住设计的启示

浅谈柯布和藤本壮介对笔者居住设计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是谈谈在笔者居住综合体课程设计中,柯布西耶和藤本壮介的一些设计理念对笔者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笔者将简单介绍,在对从二人身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加以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是如何在此次课程设计作业中加以实践和运用的。

希望能探索出一些如何将学到的抽象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方法,对自己及他人以后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空间组织光辉城市邻里空间一、绪论柯布西耶和藤本壮介前辈的一些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对笔者此次居住综合体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柯布教会了笔者一些设计中的具体手法。

教会了笔者在设计中要注意建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与周围大环境应是和谐共生的;启发了笔者将如今单元预制模块的方式融入到此次居住设计中;藤本壮介更多的是拓展了笔者的思维,是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引导。

本着“内外连续,打破邻里空间的隔阂”理念的居住设计手法很大胆,独特而又新颖。

对此次以2018谷雨杯题目为题的课程作业来说,无疑教会了笔者一种开拓思维的方式。

二.柯布西耶的启示1.光辉城市理论1.1简介核心: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协调、功能上延续、空间上互补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

基地位于长沙海信广场附近,处于城市中心区,四周分别是海信广场、商务酒店、办公楼、银行。

考虑到与周围大环境的联系进行如下处理:底层架空——附近建筑密度较大,自然因素较少。

通过底层架空解放底层空间,加入绿色景观。

基本形为回字形——根据图底关系,延续城市肌理。

坡屋顶,西南高,东南低——周围建筑环境整体上是西南部建筑偏高,东南部建筑偏低,且高差较大,为与周围建筑相呼应,设计成缓坡屋顶。

在基本形基础上伸出四个体块作为共享工作区伸入周围建筑中——一方面是进一步与周围环境形成联系,一方面是在这些连接体块中布置创客的共享办公空间,既可以以共享自由的特点吸引周围大公司办公场所的人来此工作,又可以使这些创客可以顺势走进周围大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或是双方之间进行交流。

透明性的建筑——藤本壮介作品的另一种解读

透明性的建筑——藤本壮介作品的另一种解读

2019·01一、研究背景在之前的研究中,对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研究的文献并不少。

比如傅志前、舒珊的《暧昧秩序的演绎———藤本壮介建筑作品解读》一文中通过对藤本壮介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来展示藤本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李彦伯的《动人的暧昧———浅析藤本壮介的建筑思想》解析了藤本的设计哲学思想以及设计策略,并以此探寻社会文化对建筑师作品的影响;杜小辉、翟炳博的《弱建筑:住在暖昧的空间里———藤本壮介作品解读》多角度地剖析藤本的建筑思想弱建筑的核心内涵。

但目前大多的文献主要偏向于他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方面,而探析其建筑作品透明性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对于建筑师作品的解读需要通过表面形式,了解建筑师的思想及其作品的设计过程。

以往对藤本壮介建筑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建筑思想方面。

在本文的研究上,主要依据作品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探讨藤本壮介建筑作品中的透明性特征,对理解藤本建筑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深层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藤本壮介简介藤本壮介(图1),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是日本新生代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的建筑理念和作品引起了国际建筑界广泛的关注。

代表作品有Primitive Future House 、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T House 、N House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Tokyo Apartment 、最终木屋等。

他崇尚柯布西耶,并以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系统为出发点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性思考。

但其设计思想却与之相悖,强调建筑与人的关系,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将人作为创造性的主体对空间进行设计。

扬·盖尔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活动、流连,并参与广泛的社会及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2003年藤本壮介发表的《原始的未来》中提到五点未来建筑的特征:1.作为场所的建筑;2.体现某种局限性的建筑;3.无形化的建筑;4.局部建筑;5.间隔建筑。

日本独立住宅建成三个案例解析

日本独立住宅建成三个案例解析

3
3
1
2
1.门廊 2.入口 3.储藏室 4.厕所 5.主卧室
4 5
2
1
3
1.平台 2.客厅 3.厨房、客厅
2 4
1 3ooftecture OT2位于茂密的 城市文脉的大阪 里面住着一对夫 妇和他们的三个 孩子。这个住宅 位于城市的心脏, 三面包围的房子, 只有开放的朝鲜 在繁忙的街道。 这样,客户要求 外观,允许光线 和通风,但视觉 上排除外部。
所 在 地:日本 东京 场地面积:592平方英尺(55.00平方米) 建筑面积:914平方英尺(84.91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0
厕所 盥洗室 储藏室
走道
客房1
客房2
入口大厅 走道
车库
平面图
食物储藏室
平台
厨房
餐厅
起居室


储藏室
储藏室
衣帽间
主卧室
书房
穿衣间 浴室
空区 域
平台
平台
NA住宅剖面图1
起居室位于两个建筑体量之间的空隙部 分。立面玻璃窗让居住者与外界环境清晰 相连。其它私密空间还包括卧室和浴室。
建筑师: keitaro muto architects 合作: atushi fujio 位置: 日本, 岐阜县 , 羽岛郡 功能: 住宅 完工: 2012 基地面积: 461㎡ 占地面积: 147.86㎡
一种多孔波纹金属皮肤 包装了正面图和包装到 屋顶,有效保持室内私 人而充斥着新鲜空气和 漫射光。墙壁和天花板 都包含在定向刨花板 (OSB)面板用雪松步骤 和实木地板,它提供一 个温暖的欢迎空间完全 与壳。一个中央心房与 天窗带来自然光线尾部 的房子以及服务所有的 地板和编程元素。为不 同地区的房子都在使用 中,点燃区发光通过透 水信封创建一个不断变 化的模式在晚上。

做森林般设计,给人未知的新鲜感——访日本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藤本壮介

做森林般设计,给人未知的新鲜感——访日本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藤本壮介

做森林般设计,给人未知的新鲜感——访日本藤本壮介建筑设
计事务所藤本壮介
金彦淇
【期刊名称】《设计家》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藤本壮介建筑设计师。

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

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2000年成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5年开始作为年轻设计师连续三年获得国际AR奖项。

2011年,在13届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的展示中荣获金狮子奖。

2014年在荣获“法国·蒙彼利埃国际设计比赛最优秀奖。

主要作品House NA、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House N等。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金彦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
【相关文献】
1.图解的异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思维的图像叙事策略 [J], 骆肇阳;
2.图解的异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思维的图像叙事策略 [J], 骆肇阳
3.日本小型住宅嵌套空间操作分析--从毛纲毅旷到藤本壮介 [J], 史瑶;孔宇航
4.建筑类型学视角下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空间操作手法分析 [J], 刘海坤
5.建筑哲学中日本新生代建的白贲美学——以藤本壮介的作品为例 [J], 秦本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案例分析HouseN

案例分析HouseN

藤本壮介HouseN案例分析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学号: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成绩:2016年5月目录设计师简介成长经历: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

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

曾获得《建筑评论》大奖,2008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

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

设计理念: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

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到过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因此这份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为之深深着迷。

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体质化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

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

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遭盖了一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

这样的人工环境仿佛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模样。

[2]创作关键词:在人造环境与大自然的空间缩与放的实际体验当中给予藤本许多启示,特别是对于(复杂体系)之逻辑的领悟。

藤本指出(空间就是一种关系性),而空间/建筑也可以看做是依循着局部的规则与秩序所(长)出来的结果。

建筑基本情况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地面积:㎡建筑面积:㎡设计时间:2006-2007施工时间:2007-2008“HouseN位于日本大分市的一个传统居民小区,该建筑有三层墙体,外层将整个别墅和花园包裹其中,为了不影响花园的光照,墙体所有的面都开着大大的窗户,在降低街外日常生活的喧嚣之外,还不会跟外界产生隔阂。

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

• 实验困惑——萌芽期
• 原始未来之家(2001 年) • 该方案是藤本在 2001 年所做的概念图。是
关于功能性空间与人类身体行为的初探。 • 这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建筑整体由板
片堆叠而成,它们之间的间隔均 350mm。 • 藤本将 350mm 设为一个固定模数,他认为
这是身体的万能尺度,175mm 是楼梯踏步高 度,350mm 是椅子高度,700mm 是桌子的 高度。350mm 可以是建筑中的任何一部分, 是楼梯、地板、椅子、桌子,甚至是灯具、 结构或者庭院。空间的使用由居住者自行定 义,让居住者回归原始状态,介入设计,从 而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发现适合自己的居 住方式,不被生活所固化。
建筑在藤本眼里只是城市空间的延伸而已
作品剖析
• House N
• 探索研究——发展期
• House N(2008 年) • 住宅的界限在哪里?屋外是公共空间,屋内是私密空间,这是众所周知的空间定义,但在藤本看来这只是一个关于层次的问题,而不是私人
或者公共,是对于边界的新认识。 • 直观上,House N是由三个开满洞“盒子”嵌套组成的。里外三层“盒子”和错落不等的开洞让住宅更富于层次感和密度感,并且没有一面
• 探索研究——发展期
• 终结版木屋(2008 年) • 严格来说,它并不能构成一个房子,可以说是一个度假休息室,虽说是不规则的木头堆叠,那是经过非常复杂的数据计算而来的,它没有家
具,没有墙壁,没有屋顶,但你能在里面躲雨,睡觉,玩电脑。
作品剖析
• 探索研究——发展期
• 终结版木屋(2008 年)
木材是万能的
查阅需要系统化的逻辑与秩序,而漫步则需要犹如林中一样的多样性秩序。这是一种存在于自然与人工、秩序与混乱、渺小与巨大、简单与 复杂之间的相对性。”

在建筑中洞见未来

在建筑中洞见未来
间的无尽想象 。
筑 中植 入 自然 景观 ,考虑建 筑与周边整 体环 境 的关 系_
人居森 林 ,是他 设想 的
人 类 未 来 居 住 模 式 。 同时 ,具 体 建 筑 小 空 间 的 相 对 稳 固性 , 与周 围环 境 大 空 间 的 流 动 性 ,形 成 一 种 对 比 与反 差 , 而 这 种 对 比 与反 差 通 过 艺 术 感 十足 的 设 计 — — 无 论 是 消 解 还 是 转 换 — — 予 以优 雅 地 呈 现 ,表 达 对 未 来 建 筑 和 居 住 空 间 的前 瞻 性 设 计理 念。 如 此 ,我 们 往 往 看 到 藤 本 的作 品 中存 在 这 样 一 些 原 本 矛 盾 的 质 素 : 硬性材料 ,
在 理 筑 中 洞 见 未 来
出生于 1 9 7 1 年的藤本壮 介,是 日本新 生代 最有才华 的建筑 师之一。东 京大学
建 筑 系科 班 出 身 的 他 2 0 0 0年 便 创 建 了 自己 的建 筑 师 事 务 所 , 同时 担 任 多所 大 学 的 客 座 讲 师 。 一 边 浸 染 着 高 校 的 先 锋 学 术 范 围 ,一 边 从 事 自 己的 建 筑 设 计 工 作 ,两
相得 宜,理论与实践 很好地结合 ,使得他创作颇丰且 多次获奖。
藤 本 的核 心 理 念 是 “ 原始” ,将 “ 原始”注 入 “ 未来” ,把 建 筑 实 践 看 成 探 索世 界 和 人 道 的 一 种 方 式 。基 于 这 个思 路 ,藤 本 不 是 将 建 筑 看 作 单 一 的存 在 ,而 是 反 思 建 筑 的 系 统 与 功 能 ,致 力 于将 它 与周 围环 境 和 谐 统 一 起 来 。 比 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 在 人 造 建

从藤本壮介看日本建筑的“和魂”

从藤本壮介看日本建筑的“和魂”

从藤本壮介看日本建筑的“和魂”摘要:藤本壮介的建筑在创新背后,也蕴含着日本传统建筑的景色。

本文通过藤本的建筑设计实践来阐述藤本的建筑思想,进而探求藤本在建筑创新中体现的日本传统建筑的特性。

关键词:藤本壮介、“和魂”、暧昧性、弱建筑、通透性前言藤本壮介是日本著名的新锐建筑师,他以创新而闻名,并且他的建成作品在不断创新的背后,也不失日本传统建筑的味道,有些日本建筑学者称之为“和魂”,本文试图通过藤本壮介的建筑作品的分析,来发掘在他作品背后日本建筑的文化精华所在。

创新中的“和魂”形式的洗练,空间的暧昧藤本壮介比较早期的作品是N住宅,人们对这个住宅的概况就是“三道墙”,藤本在这个住宅中将语言简化到了极点:通过最外一层墙来维合成庭院,第二道墙形成了房子,而第三道墙围合成了需要的小空间,仅此而已。

仅仅是凭借着三道墙就完成了庭院、房间、私密空间的限定。

(如图2-1)这种简化也正是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在日本人的意识之中,自己是一个土地和资源的极其有限的国家,因此在建筑方面也很重视用简化的手法来达到所追求的空间、形态所追求的复杂的效果。

日本最早点的建筑原型——鸟居就是一个例子,通过用一根横梁穿过两个立柱这一简化凝练的语言完成了空间的划分和限定。

虽然他和中国牌坊那错落的斗拱和纷繁的彩画比起来可以说是有些“简陋”了,但是它在空间上的意义乃至给人的美感却很强。

也正是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十分简洁,没有冗余装饰,但所却可以形成完善的功能,空间也有种独特气质。

虽然建筑的材料功能用途等都不同于传统日本建筑,但现代建筑外表下面,而不失“和魂”。

空间的多样性藤本壮介的另外一个建筑叫做终极木屋,其实就是一个旅游中途的休闲点,而在这个小房子中藤本突发奇想,利用350mm×350mm的木材为原料,通过木材直接的相互搭接,叠放,他们不只是支持结构,同样也是维护结构,形成了地面、天棚、座椅、窗户等等,最终形成了一个简单却又丰富空间。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doc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doc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藤本壮介的探索之路【摘要】文章首先介绍藤本壮介的生平介绍,主要部分是以科学研究方法来解释与分析藤本在住宅设计中对实验法的应用以及他的思想的来源简要分析。

最后以藤本的设计理念和他的访谈内容来总结全文。

ﻭ【关键词】生平;实验法;住宅设计;洞;原始性;未来性1. 藤本壮介生平藤本壮介出生于1971年,1994年毕业于京大学建筑系,是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ﻭ2。

研究方法之实验法在藤本壮介住宅设计中的运用ﻭ建筑原型是“棚屋"与“洞”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

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和近代建筑理论家德昆西(D uincy)都将洞视作建筑的原型之一。

研吾曾在1990年代初出版的《新建筑入门》中论述了“洞"的3大特征,该书获得建筑界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巨大关注,当时还在求学的藤本壮介很可能受到了这本书的一些影响而成为“洞说"的拥趸。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根据人的功能需要而产生,是人工化的.相比之下,显得更加中立。

对于人类的居住而言,是先于巢而产生的,它因地制宜,人类需适应它的形状,凹凸,并加以利用改造。

而功能主义者则将建筑进行机械的划分,其实人类的行为并非那么明确的分类,这样的划分未免太过强势。

藤本的“弱建筑"理论是基于此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弱建筑”是基于行为的“弱关系”模式,即建筑的使用方式由使用者自行探索,可随意更改。

藤本将“洞”式空间视为未来建筑的雏形,其“弱建筑"理论亦可以解释为“弱关系建筑”。

在藤本壮介的住宅设计中,以的设计方法将以“洞”为设计原型和基于“弱建筑"理论应用到他说设计的建筑中。

下面主要介绍他住宅建筑方面的。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向瑶,熊瑛(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阐述了作者对建筑审美的认识,认为建筑审美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真实自然。

藤本壮介是日本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做了许多的实验性的建筑,以此去拓展建筑的边界,追寻建筑最本质的概念。

尝试通过分析藤本壮介的建筑作品来展示其自然的艺术美。

自然美;艺术美;藤本壮介说:“我对森林更多是一种感受,感受它独有的特征中蕴含的潜力。

这样的森林特质兼备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包含了局限性和偶然性。

”建筑不是通过对界定功能而产生的,它应该通过某种关系去创建一个合乎情理的场所。

由此衍生的建筑可能是一片山丘,或是一种随机产生的地形。

在藤本壮介设计的许多建筑中我们都能看到,他通过分析探究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的景物随机自由地穿插在建筑当中,使得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这种方式突破了原来关于建筑的思考模式,融合了日本特有的“暧昧性”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将人们的关注点从建筑转移到周围的自然环境。

在未建成的青森县立美术馆(图1)设计中,藤本壮介思考要如何建立在森林当中的美术馆,由此他提出了向森林敞开的“弱建筑”:不建立秩序,而是如何思考并融合到森林与建筑的关系之中,建筑的墙不是隔离周围环境的壁垒,而是在森林中自由地沿着地形蜿蜓,从而形成森林的一部分。

由此,森林也就成为美术馆天然的陈设,站在美术馆内就仿佛是置身大自然中。

“与其说藤本壮介是设计了一个建筑,不如说他是通过用一个建筑把人们的视线从室内转向了室外,从美术馆建筑转向了森林,建筑自然而然地与森林融为一体,这种融合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模仿自然,而是建筑与自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空与情感层面的一种融合”。

3.2自由设计一个建筑,主要目的是满足人在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它的唯一对象是人。

原始时期的人们依靠天然的洞穴生活,随着居住时间的加长,因循本能的需求又对洞穴进行重新的分隔:睡的地方、放储备粮的地方、放工具的地方等等,在这个洞穴里人是自由的,每个“地方”也都是流通自由的。

浅析藤本壮介暧昧空间理念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

浅析藤本壮介暧昧空间理念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

图1:N House(2000年)在该理念中,暧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空间边界的模糊性,即对楼板、墙壁、门窗等结构元素的模糊和弱化,模糊内与外的边界,使建筑本身呈现出兼具模糊性与秩序性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即对人类活动界面分布的灵活处理,流动的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赋予空间多样化的功能意义,从而用一种无法清晰划分的方式重新定义空间的存在形式。

二、暧昧空间理念在藤本壮介建筑作品中的应用表现(一)对自然的尊重与模仿在藤本壮介的诸多设计案例中,常能见到以自然为依托的作品。

以螺旋形态为例,“螺旋”作为大自然中常见的形态之一,能够以浑然天成的方式将周围图2:“白色树木”住宅塔图3:向外延伸的阳台(二)分而不隔的空间布局藤本壮介始终对建筑设计中包裹隔断、严格区分功能的做法持质疑态度,主张以模糊的状态塑造房间、场所等要素之间的多样性。

(图4)为例,这是藤本壮介建成的第一个住宅项目,要求集合生活起居和展览两种功能。

由平面结构图可以看到,住宅的墙体呈放射状排布,使不同房间拥有外扩或内收的不同趋势,从而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用功能(图5)。

在该项目中,住宅内安放的是滑动门,有意识地将人类活动因素纳入到设计过程中——在住宅中生活时,各个房间各司其职;站在住宅中心时,放射状墙面上的收藏展板又可尽收眼底。

这令看似浑然一体的房间做到了分而不隔,实现了该住宅视觉上和功能上的通透性。

图4:T House图5:呈放射状分布的墙体(三)散点模糊的结构排布在藤本壮介的设计理念中,局部的建筑各自如同森林中随意散布的树木,以一种奇妙的模糊状态共同组成了一个拥有内在秩序的整体,这个整体并不具有绝对的稳定性,但各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赋予了整体内部不息的生命力,使得整体可以一直存在。

以位于北海道的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所为例)。

藤本壮介用相同的箱体结构和看似无目的性的自由组合完成了该设计。

这些散落在各处的局部空间看似随意多变,但却隐藏着一些相对的中心,其中个分别位于该建筑群的中正和两侧,其他空个空间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图自散布的中心并没有明确的功能限制,而是随着环境或居住人的改变而改变,模糊了空间的绝对中心,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建立起空间之间的秩序,在弱化图6: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所(2006)图7:看似随意的空间分布(四)分形交错的功能拓展藤本壮介在《建筑诞生的时刻》中特别谈到伊Fashion China 127图8:最后的木屋(外部)图9:最后的木屋(内部)(五)其他在藤本壮介的建筑作品中,建筑的材料质感、色彩等因素也帮助他实践了其暧昧空间的理念。

藤本壮介操刀改造设计,300年老旅馆化身艺术山丘!

藤本壮介操刀改造设计,300年老旅馆化身艺术山丘!

藤本壮介操刀改造设计,300年老旅馆化身艺术山丘!擅长用白色打造建筑物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全新建筑作品亮相日本群马县前桥市,将当地拥有300年历史的白井屋旅馆改头换面,于2020年12月重新开业的全新旅馆,除了延续品牌古老历史外,也为地方注入艺术能量!在了解前桥的历史后,Lawrence Weiner 以此设计面对国道50号线的建筑立面。

创立于江户时代的白井屋旅馆,最早是达官贵人与艺术家最爱的下榻旅馆,但后来前桥市从丝绸大镇日渐萧条,成为凋零的城镇,旅馆被迫在2008年结束营业,一度面临拆迁命运。

2014年,白井屋在「田中仁财团」帮助之下,逃过一劫,并邀请了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统筹旅馆重建计划,也力邀海外知名艺术家、设计师为旅馆房间注入新生命。

由藤本壮介操刀的旅馆外观,一如他惯用的手法,以白色为主色调,并将住宿空间分为两个部分:“遗迹塔-Heritage Tower”和“绿色塔-Green T ower”。

“绿色塔”是建筑师藤本壮介新扩建的项目,模拟四周起伏的景观开发了新的人造山丘,关注于极简和绿色生态的呈现。

绿色塔也是住宿空间,藤本壮介以艺术家冈本太郎赠送给前桥市的作品《太阳の钟》为灵感,沿着斜坡设置了客房空间与楼梯,表面布满绿色的植被。

在顶端的小屋内则陈列着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的作品,让房客如爬山般探索空间,带来不同的住宿体验。

“遗迹塔”则保留了上世纪70年代旅馆建筑特征,房型比较大,最多可以入住3到4人。

藤本壮介对“遗迹塔”进行了改造,建造了17个不同设计主题的房间,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在房间内诠释着各自的设计理念。

遗迹踏为4层楼高的RC 结构,藤本壮介大胆地将大部分的楼板、天花板拆除,裸露原建筑的梁柱结构与混凝土表面,让自然光线进入一楼的中庭空间。

去掉楼板后,Leandro Erlich 的创作「lighting pipes」模仿水管的样貌,穿梭串连整个中庭空间,中庭带来如广场般的宽阔感,开放给当地的居民与来自各地的旅客交流与放松的空间。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

浅析藤本壮介的自然艺术之美藤本壮介(1969-)是一位日本自然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将自然元素与艺术相结合,表现出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创造力与想象力,与传统美学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藤本壮介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其自然艺术之美。

一、艺术风格藤本壮介的艺术风格可以总结为“自然抽象派”。

他以原材料为基础,通过简洁的手法和审美理念,将自然的形态抽象化,从而体现出自然的本质和美感。

其作品以自然元素为主题,如木材、石头、植物等,通过创造性的结构和形态处理,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藤本壮介的作品受到日本传统美学及和式美学的影响,具有简约而朴素的美感。

除了自然元素之外,他也将传统的日本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例如,在其中一项名为“想象中的竹林”的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竹子在日本文化中所代表的意义,创造出一个令人沉醉的竹林景观。

二、艺术特点1. 创造性的结构与形态藤本壮介的作品以创造性的结构和形态处理为特点,往往表现出自然形态上的卓越功力。

例如,在他的“雾之朝”作品中,他用水晶球代表晨光照耀的山峰,用岩石取代山脉,同时运用了植物的形态和材质,增加了山林的神秘感和自然气息,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2. 自然元素与现实世界的融合藤本壮介的作品通过自然元素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体现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美感,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例如,在他的“流水”作品中,他将水晶球悬挂在木头和石头上,并利用石头的质感和流水的动感,表现了自然元素的律动美。

3. 通过作品传递美学信息藤本壮介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元素的表现,更是通过作品传递美学信息。

他的作品通常是通过本质的暗示和隐喻,来引导观众体验自然之美。

例如,在他的“大地”系列中,他用树木、岩石和植物等元素模拟大地景观,暗示出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神秘力量。

三、艺术思想藤本壮介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表现,更是一种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他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以一种类似和式的审美范式,来强调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摘要:深度地解读一个建筑师,我们不仅应从建筑的外部出发,更应该透过现
象观察本质。

身为现代炽手可热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建
筑理念,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师对自己更是
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通过自己对空间、材料与技术的不断探索,以建筑本身来作
为自己思想的载体。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以
藤本壮介具体代表作品为实例,分析研究了藤本壮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藤本壮介;森林;经历
1 北海道的森林
藤本壮介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并在那里长大,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成员组成。

由于北海道大部分位于地处
北纬度之间属寒温带气候,与地处北纬度左右的本州十分不同,其特点是四季变化不明显、
冬季较长。

这也使得这里的植物、动物的分布十分不同。

《北海道的秋天》一文的作者风卷
景次郎,作为一个移民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他所居住的北海道,其秋天是“生产性的”,它是那
样“充实”、“健康”、“新鲜”、是那样“充满活力”。

这对藤本壮介之后的建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森林一样的建筑
藤本壮介在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及对其他大师的研究发现,认为当代建筑设计虽然
越来越强调建筑的可控性,但自从建筑落成使用甚至设计结束之时,其就已经对之后由外界
而来的不可控要素失去了足够的包容性。

这样的建筑太过于封闭,隔绝了环境以及人活动的
多样性,它们拒绝、不给机会,因而对于其将要存在若干年的未来而言是反动的。

与此同时,森林的某些特质吸引了藤本壮介:那些“恰巧兼备了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让人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局限性和偶然性”给予了他启发。

他就此提出了未来的建筑应当是像“森林一样的建筑”,它涉及场所、局限性、无形化、
局部和间隔。

这分别指涉了场所、局限性、无形、局部、空间。

从这样的表述中,藤本壮介
隐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类似森林般谦虚的、和谐的、对人与不可预知的行为保持开放的建筑
理想。

然而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需要怎样的策略呢?——这有赖于更为细致的思考来指导他
的操作。

3 由“巢”回“穴”——居住的地形
在北海道成长的藤本壮介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思考。

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建筑,都更多程
度地依托于自然而生存,因此也决定了与地形紧密相关的、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

反观当今
的建筑学,将建筑高度地分门别类,然而被过度细分功能的建筑是否更好地适合了居住与生
活呢?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它从机能主义出发去照顾人的需求,相较之下“穴”则显得更为中立。

而对人类的居住而言早
在巢出现之前就有了洞,它必然强调因地制宜,凹凸的形状与尺度提供人们依附其上的基础,它与地形绵延不断地衔接而没有明确的边界。

图1 图2
如何发展出像自然地形那样延绵的建筑呢?藤本壮介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为竖向空间:在N-HOUSE(2001年)中建筑以0.35m的高差不断变化,模糊了一般建筑设计中“层”的
概念,突破了传统空间中的竖向界面。

正如密斯对于传统平面的突破一样,楼板或者隔墙都
不应成为限制空间的边界。

用以形成界面的板材可以是“桌椅、地面、屋檐、柜子、台阶、照明设备、结构物、门窗等敞开部分或庭院”(图1)。

虽然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但这成为
藤本壮介后续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母题之一;2005年的Atelier/House in Hokkaido以更接近建造现实的方式重塑了这一“原始模型”(图2 );同一年设计的Final Wooden House,这一概念首次
作为建成作品得以实现并引起广泛关注(图3)。

相对于竖向空间直白的“地形”表述,水平空间就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抽象。

2005年设计的
T-house,用简约的手段营造了一个没有明确内部界限的、空间彼此连通的住宅,该空间给人
的感受是随着人自身的移动而随时变化的,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层次感的、类似于“地形”
的场所(图4)。

2006年的登别市集体住宅项目中,同样是采用单纯的手法,藤本探索了场
所的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微妙过渡关系,同样是作用于人的感受的。

图3 图4
异同的难得机会。

医院是什么?医院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到底有多特殊?它是不是住宅?
能不能成为住宅?纠结之后藤本认为,医院就是住宅。

并且还不止于此,它既是住宅,又是
城市。

事实上,如果我们回到另一个早期的概念模型,会更清楚地了解藤本壮介对于家和城市的看法。

早在年他的一个竞赛参赛作品“network by walk"就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这是个“开放式”住宅方案,是将通常意义上的一套”完整的“住宅打散,分布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人们通过
自己的行走获得一套“完整的”住宅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在城市中行走的过程成了在家
中漫步,城市与家互为彼此,融为一体。

4 他人的影响
贝聿铭所做的苏州博物馆对藤本的影响深重,苏博中以大面积的水域为中心,形成内向
性空间布局,并且成为一个视觉的中心。

建筑的色彩和材料上也尽量接近周边民居的特色,
以一种融入的姿态而不是那种标榜自我的态度。

借鉴传统园林的手法,以白墙为背景。

并将
传统园林中具有立体感的假山改为平面感更强的片状石块,以石子点缀,配以绿色的植株,
成为一副更有意境的场景。

这些都是贝聿铭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理念,从而表达出来的。

在藤本的一些作品中也可以模糊的看到类似的手法,将建筑与场地、文化、习俗融合在一起。

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藤本有了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触觉。

5 结论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深入的思考对于设计有显见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藤本壮介设计作品
背后的思考线索,我们不仅能更好理解他的作品,还能看到一个建筑师的成长经历对其设计
思维的影响。

这对于我们了解自身、思考建筑,求索当下的建筑设计目标及道路,都是十分
有益的。

反观当代中国建筑师,拼命学习优秀建筑的形式理念,而忽视建筑所处的环境。

处于一
种比较低级的“借鉴”。

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实验精神,不断研究、发现,并作出
自己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普利戈金 I. 斯唐热 I. 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 曾庆宏, 沈小峰, 译. 上海: 上
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 藤本壮介. 建筑诞生的时刻[M]. 张钰,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李士勇.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4] 詹克斯 C. 后现代建筑语言[M]. 李大夏,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5] 石孟良, 彭建国, 汤放华. 秩序的审美价值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J]. 建筑学报, 2010(04):
16-19.
[6] 藤本壮介. 原初的な未来の建築[M]. 东京: INAX出版社, 2008.
[7] 张庆顺, 马跃峰. 混沌与秩序并存——传统山地聚落外部空间秩序的分形解读[J]. 新建筑, 2013(02): 127-130.
[8] 孔宇航. 非线性有机建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