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合集下载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教案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教案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状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形状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和探究抗弯曲能力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形状的定义和特点2. 抗弯曲能力的概念3.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4. 实验探究: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状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2. 运用观察、讨论、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资源。

四、教学准备1.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纸质模型、弯曲工具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形状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形状的兴趣。

2. 形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形状的定义,分析不同形状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3. 抗弯曲能力:介绍抗弯曲能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抗弯曲能力。

4.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差异。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探究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形状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绘制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分析其抗弯曲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方法的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扩展活动1. 邀请工程师或建筑师来讲解形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形状选择的重要性。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教案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教案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各种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概念和影响因素。

3. 抗弯曲能力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各种形状的特点和性质,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采用实验法,进行抗弯曲能力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各种形状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 准备抗弯曲能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弹簧测力计、弯曲装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讲解:讲解各种形状的特点和性质,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3. 讲解:讲解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概念和影响因素,如材料种类、厚度、长度等。

4. 实验:进行抗弯曲能力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各种形状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估他们对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形状和抗弯曲能力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解方式,是否清晰易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抵抗弯曲1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①增加材料的宽度②增加材料的厚度③改变材料的形状。

2.增加纸的宽度,会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厚度,会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好办法。

2.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W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拱形的力量1.简答题:为什么拱形可以承载很大的重量?答: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如手捏鸡蛋不易碎)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

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口,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4.人体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保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6.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

五、做框架1.像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六、建高塔1.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空气阻力小。

2.框架结构的优点:可以用较少的材料构建巨大的物体,支撑起巨大的空间,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抵抗弯曲1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①增加材料的宽度②增加材料的厚度③改变材料的形状。

2.增加纸的宽度,会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厚度,会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好办法。

陈梅娟:六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陈梅娟:六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桐乡市崇德小学班级学号姓名《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横梁立着放(即:侧着放)比平着放好,因为这样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古代城门大多建成拱形,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2.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3.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生物体中的拱形有:人的头骨、肋骨和足弓;龟壳;贝壳等。

(其中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第五课: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3.用加斜杆的方法给长方形框架加固,斜杆能在框架受压时起到“推”或“拉”的作用。

第六课:建高塔1.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

2.铁塔不易倒的主要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塔基深陷于地下。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桥的承重要求、材料的特性、材料的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你知道吗? 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因为它没有角, 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散 开来。所以圆筒的每一点承受力并不 大,而整体却能承受很大的力。 把薄的材料弯曲或折叠,可以提高材 料的承受力。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 其承受力也不相同。
形状与

U
思考:
1、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做成 “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2、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瓦楞纸板一共有几层?每层的厚薄、软硬、 形状如何?抗弯曲能力怎样?
同一薄型材料: 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 力的。 把同一薄型、不同形状的材料叠在一起, 大大增加了其承重能力
你知道薄薄的蛋壳能承受多少本科学书的重量吗?
结论:蛋壳虽薄,却能承受很大的力量。
悉尼歌剧院
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 布的。所以能承受比较大的重力。
[空心杆子抗弯能力最强] 在材料和横断面积相同的情况 下,同样的空心杆能够做得比实 心杆粗些;由于空心杆分布在外 面的材料比实心杆多,它的抗弯 能力自然要比实心杆强多了。 人们受到启发在建造房屋时, 把一些高大的柱子和一些杆子 都做成空心的;在机器制造业 中,人们用钢管和铁管来做承 压抗弯的架子。杆件细而长时 才能做成空心的,粗且短时就 没有什么优越性了。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六上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B、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物体抗弯曲能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厚度都有关系
1、仔细观察这种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从已经撕开的小角上观察纸板各部分的厚薄、 软硬程度如何?
3、试着对这种纸板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 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一层:
平板的
瓦楞形的 平板的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瓦楞形的 第五层: 平板的
瓦楞纸比一般的纸抗弯曲能力( ) 强 瓦楞纸特点:
B)。
A、增强
B、改变
C、减弱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用同样的材料做电线杆,做成( B )比较好。
A、空心的方形的 B、空心的圆形的 C、实心的圆形的 )。
5、将同一块砖按照下图中三种不同的方式放置,最稳定的是( B A、 B、 C、
6、下列有关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厚度有关
6、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也可以 √
改换材料。( )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选择:
1、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A、 B、
C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 C、
2、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A、 B、
B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弱的。
C、
3、研究发现,改变了纸的形状后,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的发现:
改变材料的 形状 ,可以
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不同的形状 ,抵抗弯曲能力不同
把薄形材料弯 折成 “V”“L”“U”
“T”或“工” 字 增加了厚度 等形状,虽然减 少了材料的宽度, 但却增加了材料 减少了宽度 的厚度,增加厚 度是能大大增强 材料的抗弯曲能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 力的。 是一个好办法!!!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LOREM IPSUM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 有哪些应用的例子呢?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纸包装箱的这种 材料叫瓦楞纸板。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的抗弯曲能力达到最强?
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需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1、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 不主宰 自己, 永远是 一个奴 隶。 2、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 在的地 方,痛 苦也成 欢乐。 3、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 了质疑 和嘲笑 ,但那 又怎样 ,哪怕 遍体鳞 伤也要 活的漂 亮。 4、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 个生活 的舞者 。 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6、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获得 热量就 多。 7、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 变化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你觉得火车的铁轨应该如何设计?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教科版《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精品教 学课件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课件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课件
材料与形状的匹配
某些材料在特定形状下能够展现出更好的抗弯曲性能,因此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状组合至关重要。
02
形状与结构稳定性
形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圆形
圆形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弯 曲能力,因为其各个方向 受力均匀,不易变形。
三角形
三角形结构在受力时能够 通过形状调整分散压力, 提高稳定性。
矩形
矩形结构在特定方向上具 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但 在其他方向上可能较脆弱 。
功能与材料的匹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 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塑料材料具有轻便、绝缘等特性,适合用于制造餐具和电子产 品。
THANKS
感谢观看
美观性与材料选择
材料的光泽度
材料的光泽度可以增强形状的美 观性,如金属、玻璃等高光泽度
材料。
材料的质感
材料的质感也可以影响形状的美 观性,如木质、布料等不同质感 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
果。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平
工艺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美观性 的重要因素,精细的工艺可以提
升形状的品质感。
05
形状与功能实现
形状对功能实现的影响
同。
这是因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 外力作用时,其应力分布和变形 程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其能
量吸收能力。
不同形状的能量吸收比较
在相同外力作用下,不同形状 的物体其能量吸收能力会有所 不同。
例如,圆形物体在受到外力作 用时,其能量吸收能力较强, 因为圆形物体的应力分布较为 均匀。
而三角形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 时,其能量吸收能力较弱,因 为三角形物体的应力分布较为 集中。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度和弯曲应力的概念;2.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抗弯曲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刚度: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趋向程度称为刚度。

刚度越大,材料发生形变的趋向程度越小。

2. 弯曲应力: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弯曲应力。

弯曲应力是材料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与试样:1. 实验器材:弯曲测试机、计算机。

2. 试样:选择不同形状的金属棒进行实验。

例如,圆柱形状、方柱形状和圆环形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金属棒作为试样,并测量其初始长度和直径。

2. 调整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弯曲测试机的参数,例如加载速率和测试温度。

3. 实验操作:a. 将试样固定在弯曲测试机上,并调整好加载装置。

b. 开始实验,加载外力使试样发生弯曲。

c. 记录试样弯曲发生的变化情况,包括试样的形变程度和弯曲后的长度变化。

d. 重复以上实验操作,以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形状的试样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弯曲应力。

2.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表,并比较不同形状试样的弯曲应力。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不同形状试样的抗弯曲能力大小顺序。

六、实验结论:1.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不同形状试样的抗弯曲能力大小顺序。

2. 形状对材料的弯曲应力和抗弯曲能力有一定影响,不同形状的材料的刚度表现不同。

七、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1. 实验器材的精密度和可靠性;2. 试样的制备过程中的因素;3. 实验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

八、实验改进措施:1. 通过增加重复实验次数,减小实验数据的随机误差;2. 选择更加精密的实验器材和仪器,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九、实验意义与应用:1. 了解不同形状材料在抗弯曲能力方面的表现;2. 对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一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构成。

第一个活动,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用同样的纸折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

第二个活动,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在本课的.教学中材料的准备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

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处理。

课堂一开始,以一张薄薄的瓦楞纸板作为引入,通过小活动“瓦楞纸板能承受300多个垫圈”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什么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会如此强大。

于是,课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对瓦楞纸的观察。

观察完了瓦楞纸,学会发现其内部形状是“w”行,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做出猜测、进行实验。

整堂课下来,最大的优点便是回避了研究“口”字型、“U”字型、“o”字型等形状的抗弯曲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实验操作难度。

当然整堂课当中,教师还需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达、参与的机会。

1/ 1。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增强材料抗弯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

现在来研究材料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用同样的纸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

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形式给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

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

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第一个活动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增加宽度和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可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

经过前期学习,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

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评价任务1.通过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认识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能够作出解释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小学科学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2.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形状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2. 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观察与比较。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抗弯曲实验器材(木棍、纸片、书等);2. 弯曲实验记录表;3. 幻灯片或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打招呼,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然后,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纸片、书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

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哪些特点。

Step 2:导入(10分钟)老师出示幻灯片或图片素材,以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为例,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的应用。

同时,老师解释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Step 3:实验(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抗弯曲实验。

每组学生分别拿到一根木棍和一张纸片。

学生们依次用手轻轻弯曲木棍和纸片,观察并记录下木棍和纸片的情况。

然后,学生们在实验记录表上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并互相交流。

Step 4:讨论和总结(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

学生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抗弯曲能力方面的差异。

老师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Step 5:巩固(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们尝试辨认并描述物体的形状特点。

学生们可以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组内讨论的方式完成这个活动。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回家观察并寻找其他形状的物体,并写下它们的名称和形状特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其他形状的抗弯曲实验。

2. 学生可以分组,通过讨论和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形状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能准确进行观察;2. 参与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课堂重点与难点。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2PPT课件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2PPT课件
把薄的材料弯曲或折叠,可以提高材料 的承受力。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 力也不相同。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物体形状与承受力
你能用一张A4复印纸 托起一块红砖吗? (要保证红砖离桌面 15厘米以上)你又是 怎么办到的?
目的: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材料:A4纸若干张,透明胶,书本
步骤:1.预测实验结果。 2.把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 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 或其他形状。 3.轻轻将书本放到纸筒上,一点点加 书的重量,直到纸筒支持不住。 4.将实验结果填于表中。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为了检测它们的承受力,纸筒上下两边要平, 胶带要把缝隙黏牢固,不能留缝。
大家猜一猜,在这几个纸筒中,谁的承受力最大?请你 们按承受力由大到小排序,并填在活动记录上。
卷成 筒的角形 四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承受力
预测
实际




你知道吗?
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因为它没有角, 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散开来。 所以圆筒的每一点承受力并不大,而整体 却能承受很大的力。

六上人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上人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上人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横梁立着放(即:侧着放)比平着放好,因为这样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古代城门大多建成拱形,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2.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3.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生物体中的拱形有:人的头骨、肋骨和足弓;龟壳;贝壳等。

(其中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第五课: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3.用加斜杆的方法给长方形框架加固,斜杆能在框架受压时起到“推”或“拉”的作用。

第六课:建高塔1.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

2.铁塔不易倒的主要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塔基深陷于地下。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桥的承重要求、材料的特性、材料的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精品)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精品)

单元二:《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横梁的放法:横梁一般都是(立着)放的,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横梁的长短)、(横梁的宽度)、(横梁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纸梁厚,抗弯曲能力强;纸梁薄,抗弯曲能力弱。

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不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放垫圈的位置、书本的距离实验材料:厚度不同的纸梁、垫圈、书本、记录纸实验过程:(1)把薄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2)把厚的纸梁放在两堆书上,在纸梁的中间摆放垫圈,记录承载的垫圈数。

(3)比较厚度不同的纸梁承载的垫圈数。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材料改变形状的目的: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的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的。

2、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形状)三种。

其中最能增加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是(改变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拱形承载重量的特点:拱形承载重物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古代的城门、桥梁造成拱形,是为了:(更加牢固)。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的特点: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的特点: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实验题: 实验题: 为了增强薄形材料抗弯曲的能力, 为了增强薄形材料抗弯曲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材 料做成哪些形状,请画出来。 料做成哪些形状,请画出来。
W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纸梁放在两个桥墩的中间。 纸梁放在两个桥墩的中间。 纸梁放在两个桥墩的中间 2.只改变纸梁的形状 只改变纸梁的形状
“L”形材料的哪一部 形材料的哪一部 分像平放的梁, 分像平放的梁,立 着放了? 着放了?Leabharlann 增加了厚度减少了宽度
把薄形材料弯 折“V”“L”“U”“T” 字等形状, 或“工”字等形状, 工 字等形状 虽然减少了材料 的宽度, 的宽度,但却增 加了材料的厚度, 加了材料的厚度, 增加厚度是能大 大增强材料的抗 弯曲能力的。 弯曲能力的。
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梁的宽度、 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梁的宽度、厚度有什 么关系? 么关系?
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第二单元
形 状 与 结 构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O

L
W

U
思考: 思考:
1、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做成 、 ”“U”“ ”“工 字或“ 字等形状? “T”“ ”“ ”“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 ”“L”“ 2、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需要改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放重物的位置不变。 放重物的位置不变。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按上图所示改变纸的形状; 按上图所示改变纸的形状;在不改变上面条件的前提下进行 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时,我们应注意: 实验时,我们应注意:
1. 只能改变纸的形状,不能改变桥墩的距离和高度,不能 改变纸的厚度、长度和大小。 2. 每张纸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或合在一起使用。 3. 重物应尽量放在纸桥中间的位置,要轻轻地放。 4. 使纸碰到桌面的那个重物不能记录下来。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实验题: 实验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它的抗 弯曲能力。 弯曲能力。
瓦楞纸板一共有几层?每层的厚薄、软硬、 形状 如何?抗弯曲能力怎样?
同一薄型材料: 同一薄型材料:
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把同一薄型、不同形状的材料叠在一起, 把同一薄型、不同形状的材料叠在一起,大 大增加了其承重能力
两本; 两本;直尺一根
形状 抗弯曲能力 不改变的条件: 垫起纸高度不变;弯曲的标准不变;纸架空的距离不变; 不改变的条件: 垫起纸高度不变;弯曲的标准不变;纸架空的距离不变;
张同样大小、 实验需要材料: 张同样大小 厚薄的纸;相同大小重物若干个; 实验需要材料: 5张同样大小、厚薄的纸;相同大小重物若干个;科学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