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马路的精神分析法研究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女邻居,带着复印机味道和柠檬清香的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
如同马路的朋友们所说的那样,马路是“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异〞,但马路坚信,明明是他“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他为了明明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然而他的爱情在明明的面前不值一提,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
明明要远赴他乡了,绝望中的马路绑架了明明并且杀死了钟爱的黑犀牛,将它的心作为自己爱情的礼物奉献在明明面前。
前几天看了久闻大名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很感人,哭了几次,唉……正像插曲中唱到的“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
在这个物质,感情、知识、信息充满我们生活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像我们生命中的过客。
在忙忙碌碌之中我们很难再去真正拥有什么,抓住什么,坚持什么,“空虚郁闷〞成了处于忙碌中人们心情的代名词。
《恋爱的犀牛》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反传统的表达方式,反对着现代社会这种情感的不沉积与急躁。
在男主角马路的声嘶力竭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那两个字——坚持。
《恋爱的犀牛》是柔弱的:对于所爱的人,我们总是把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微小的细节,作为快乐享受的凭借:“他房间刚换的灯泡,他刚吃完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疼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
〞马路爱上了明明但是明明不爱马路,明明爱着另一个人但是那个人也不爱明明,那就是,爱情上的失落与放弃,这也许是许多人心中的伤疤,会疼痛一生的根源。
看了这部中国话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0大经典话剧之一,感觉到实为经典,等于接受一次爱情的洗礼。
我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我们努力追寻的爱情,我们梦想爱情,我们憧憬爱情,可是我们并不关注爱情本身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爱情与喜剧、体育和音乐没有不同,只是用来装点美丽的人生。
很多时候,爱情只是一种剩余的情感。
而我们那多愁善感的心灵呢?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多愁善感的心灵正在走向枯竭。
舞台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舞台剧《恋爱的犀⽜》观后感
2019年8⽉31下午两点半,我参加了由福⽥区残友⽂学社组织的舞台剧光影活动,我与我⽂学社的好朋友们来到少年宫剧场集合⼀起进⼊剧场⼤楼⾥⾯集合拿票准备观看由舞台剧导演孟京辉的代表作《恋爱的犀⽜》。
《恋爱的犀⽜》⾥⾯的男主⾓马路疯狂执着爱着⼥主⾓明明,明知道明明⼼有所属也不放弃!即使马路知道明明根本就不爱⾃⼰也没关系!只要明明开⼼马路也就开⼼,明明不开⼼明明也会跟着不开⼼!因为马路觉得明明是他的天使,他愿意成为她的守护者!马路为了明明可以不顾⼀切!为爱执着,为爱坚守,这就是爱最初的模样!
情⼈眼⾥出西施,爱情⾯前⼈⼈平等!不论是古代的爱还是现在的爱,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个⼈都必须理智与乐观去⾯对它
爱⼀个⼈不需要理由,只要⽤⼼去爱彼此,缘分天注定,爱是什么,爱就是互相体谅,互相包容,相互理解!
看了舞台剧《恋爱的犀⽜》后的我觉得爱可以是甜蜜的,但有时也可以是残酷的,因为在爱情⾯前每个⼈都可以选择爱与不爱!不爱了就放⼿让他去寻找⾃⼰的另⼀份爱情!
真⼼为对⽅祝福才是对爱情最好的诠释。
我想说⼀句话,要爱不要伤害,爱⼀个⼈不容易,我们彼此之间要互相体谅才是硬道理!百年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希望每个⼈都要珍惜⾝边的有缘⼈!
执⼦之⼿,与⼦偕⽼!与君共勉!。
(完整版)《恋爱的犀牛》有感
《恋爱的犀牛》有感最近,朋友因身体不适,送了我一张戏剧票,是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
说来,很久都没有看过话剧了。
这部号称“爱情圣经”的话剧,讲述了一个近乎偏执的男人“马路”爱上一个女人“明明”的故事,为她做了他觉得他能做到的一切,为了她去提升自己,包括学习、考级,为了她去赚钱,并将钱全部捧到她的面前。
然而,明明并不爱他,她心里深深地爱着另一个并不爱她的男人。
最后,在努力付出却一次次被漠视后,马路将明明绑架了.戏剧用激烈的冲突和极端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爱情的盲目性、纯洁性以及它的弥足珍贵。
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曲,用单调的旋律,传递着简洁的理念:爱情是现代生活中,“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以及“日复一日的梦想".爱情是不是“日复一日的梦想”,我不知道。
但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日复一日的梦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诠释.在水雾和镁光灯营造的梦幻环境里,我想起了五四时期,那群走上街头,挥舞着“内惩国贼、外争国权”,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知识分子,这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他们对这个国家深沉的爱.我想起了那群驾驶战机飞上蓝天,为了争夺领空权,保护家国的年轻孩子,这群有着显赫身世、富裕家境、卓越学识、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在他们本该潜心书斋、专注学业的大好年华里,选择了报效国家,在装备和实力远落后于日寇的艰难下,凭借着一腔热血、必死信念、高超技术,在那样艰难的境遇下,顽强地支撑起局面.“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是他们对这个时代无私的回答。
在和平的环境下,作为年轻人,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而我的梦想,做一个好人.朝着目标迈进,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是法国剧作家尚·吉拉斯的作品,于1950年首演。
该剧具有很强的先锋性,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本文将从剧本选题、戏剧风格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探讨《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
剧本选题即为《恋爱的犀牛》的一大突破之处。
该剧以一种悖论的方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了战后人类的蜕变。
剧中的犀牛象征着法西斯主义,象征着人性的堕落与暴力。
而人们对犀牛的态度则代表了人类对恶劣现象的妥协和无力抵抗。
通过这样的选题,剧作家成功地将现实社会的问题引入戏剧舞台,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关切。
剧作家在戏剧风格上的创新也使得《恋爱的犀牛》具有了先锋性。
他毫不顾忌传统戏剧中的结构和形式,采用非凡的戏剧实验精神展开剧情。
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怪诞和荒诞的情节,以及离奇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一位主人公伯努瓦先生,突然间变成了一只犀牛。
这种非传统的叙事手法和戏剧形式的突破使得剧作家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束缚,从而在当代戏剧领域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剧作家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进一步突显了《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
他采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让观众在看似荒诞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背后,品味到了深刻的哲理。
犀牛不仅象征着法西斯主义,还代表着人的本性和欲望。
而一些普通人对犀牛的妥协和追随,则对应着人类对于权力和暴力的渴望。
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剧作家成功地将社会现象与人性内心的冲突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戏剧美学。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具有较强的先锋性。
剧本选题突破传统,将现实社会问题引入戏剧舞台;戏剧风格创新,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束缚;表现手法独特,通过象征和隐喻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这些因素使得《恋爱的犀牛》成为了当代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并对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魏
第2页共2页
爱情的执着在剧中被诠释得淋漓精致,就像剧中的一句台词:人是 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有爱情。而爱情中的人又是那么的让人不 能自已,一个悲剧的爱情却也那么让人无法遗忘,就像公路说的:忘掉 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确定不忘掉她。公路给了明明一切能 给的一切,包括最珍贵的生命,他如此的英勇,虽是悲剧但是却能让每 个人感动,说实话看的时候我流泪了。
他, 因此她始终残忍、冷酷的对待公路对她的全部付出。两个痴心的人
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异,在人人都都懂得明
却都遇到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他们用完全力,做全部自己能做的事情, 智选择的今日,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虽然年轻的犀牛饲养员
甚至把自己转变的疯疯颠颠,不再是自己了,真是把人摧残的不像话。 公路爱上了他的邻居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
每一个人都在受伤,却又在损害,在绝望的无解的命运中挣扎,偏偏每
但公路坚信,明明是他“冬日里暖和的手套,夏天冰冷的啤酒,
个人又都是那么执着,似乎生活只有一个选项。 所以他们的执着只有
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幻想”,他为明明做了一个人能
过程而没有满意的'结果,所以说执着不肯定胜利,但是不执着肯定不
明明拥有这么爱她的人,她却没有转变自己的爱。什么东西能让人 如此入迷?什么东西能让人付出而不计回报?只有爱情能做到。两位主 人的台词如此的华丽,犹如诗歌一样,让人留恋。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廖
一梅的才气和文采。剧中的旁观者想法和公路的做法形成了鲜亮的对 比,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现实的写照,爱情的悲剧不少见,但是公路 的爱情却更让我刻骨铭心,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评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
一
剧本 《 恋 爱 的犀牛 》涉及 的场景 众多 ,导演 却运 用极 现场 ,巨大 的大钟没有 出现在舞台上 ,只用一群打扫卫生 的 表造型 的桌 子便 是马路的家 ;动物 园的体现也仅仅是 一个 模 糊 的 ,带着 红色光的轮廓 ,马路走在舞 台中的一个 光柱下 ; 马路所上 的恋爱训练课的场地也仅仅是几把并排 的椅子 ;而
住 的 眼睛 ,它的寓 意和 视力差 的犀 牛一样 ,代 表一 种盲 目 而 奋不 顾身 的追求 ,这 样 的表演充 满 了象征性 ,并 不是 实
际生活 的再 现 。舞 台上 ,注 重精神 表达 的表演 反而 更能 直 抵 观众心灵 ,带来情感 的震撼 。
正是 由于深刻的 内涵和反叛传统 的表现手法 ,导演孟京辉于
孟京辉 的戏剧对 于现今 的中国话剧界来说是一 面旗 帜 ,
《 恋 爱 的犀牛 》作 为其代 表作 ,它 的改革 和创新 给后 来 的 先锋 戏剧 提供 了范本 ,延 续 了中 国话 剧 的生命 。它 的 “ 爱 情 ”外 衣下 的深 刻 寓 意 ,也 让 观 众对 于现 实 社 会 进行 反
一
你 空灵 的舞 台设计 将其 巧妙体 现 出来 。话剧 开场 的钟表 制造 动 ,他写诗歌颂 心爱 的明明 ,在上恋爱培训课后用一句 “
人和他们对钟表 的感 叹来体现 ;在舞 台的一个角 落 ,一张钟 后 ,马路的独 白更是赤裸地表达 了内心不顾 一切 的爱情。 而
心爱着艺术家 的明明也在烦恼和痛苦 中挣 扎 ,自虐和欢乐 已经成 了她生命 的全部 ,她不知道如果不爱 陈飞了 ,生活还 有什么意义 。正如她所说 : “ 人是可 以靠 二氧化碳为生的 ,
简述《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简述《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QAQ思想内涵1、一首关于现代都市爱情的抒情诗,并且是疯狂而绝望的抒情诗在现代城市,人们的性和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作为这种自由的代价,城市人真正谈恋爱的可能性也就丧失了。
我们有权利不受干涉地爱上几乎任何人,但我们很难同时被一个人热烈而执着地爱着。
《恋爱的犀牛》就是一首关于现代都市爱情疯狂而绝望的抒情诗,它以疯狂的爱打动那些不再会爱的心灵,它以绝望的爱打动那些不被爱人所爱的心灵。
2、以理想化的爱情抵抗现代世俗社会的浮躁,批判时下流行的市侩观念与世俗观念马路和明明甘为“爱奴”,漠视周围人的异样眼光:而围绕在“爱奴”身边的其他符号化的人物,则轻蔑和嘲弄爱情的神圣性,认为爱情只是让人精神愉悦的,爱人是随时可以更换的。
相比之下,该剧把个人的诗意倾注在路和明明身上,渲染和书写两个人为了爱情的疯狂,而集体场景确实像小丑一样作为陪衬存在。
马路的爱情是执着付出,明明的爱情是疯狂体验3、对执着精神的礼赞《恋爱的犀牛》表达的并非仅仅是爱情,还有对理想的宝贵坚持与执着。
在这个物质过剩、情感过剩的时代,奢谈理想只能惹人侧目,它是如此的美好,却不堪一击。
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巨大反差,形成弥漫全剧的狂欢中的孤独与失落。
因此,一旦将爱情冠以理想之名,一切疯狂的行为就有了悲壮的意味,马路最后杀死犀牛图拉的举动成为对理想的“献祭”。
4、人生的盲目性与对命运的反抗剧中男女主角的眼睛被蒙上,象征着生活和爱情中的盲目。
路是西西弗斯式的悲剧人物。
他的悲剧根源在于他对现代社会经典爱情观的固守和无力改变。
5、人生的戏剧性,荒诞感和绝望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无法获求,不想要的东西却在无意间得到。
这样“无意得到”和“无法获求”的对照中所带来的荒诞性和绝望感,是人生情感状态的一种普遍呈现,也恰好说明了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浓缩。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恋爱的犀牛》观后感《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由陈铭章执导,由瞿颖、黄轩主演的中国电影。
影片于2019年上映,该片改编自韩寒的同名小说。
本文将对电影《恋爱的犀牛》进行观后感的分享。
剧情简介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马进(黄轩饰)和女主角苏琪(瞿颖饰)的爱情故事。
马进是个固执、懒散且目光短浅的人,他在餐饮业摸爬滚打多年,最终开了一家小餐厅。
苏琪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她是一名年轻单身母亲,在面对压力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马进和苏琪相遇之后,两人因为一只犀牛而产生了情感纠葛。
影片通过讲述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和成长,展现了现代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坚持不懈和追求幸福的勇气与决心。
观影感受真实感人的情感描绘电影《恋爱的犀牛》通过真实感人的情感描绘,引发了观众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深思。
影片中,男主角马进是一个有着自己的固执和懒散特点的人,他的懒散和不思进取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而女主角苏琪则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的勇敢和坚持也让观众为之动容。
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爱情的起伏都非常真实,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两人的情感冲动和内心的纠结。
强调人生中的坚持不懈影片通过马进和苏琪的经历,展现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马进在经营餐饮业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从不放弃,一直努力奋斗。
苏琪是一个单身母亲,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她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影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正能量。
对幸福的追求影片中对幸福的追求是一条主线,无论是马进还是苏琪,他们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互的帮助和共同的经历,最终实现了对幸福的追求。
这种对幸福的追求给观众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也让我们意识到幸福是需要通过努力争取的。
总结电影《恋爱的犀牛》通过真实感人的情感描绘、强调坚持不懈和对幸福的追求,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影片通过展现现代人的困境和经历,勾勒出了一个温暖、励志的爱情故事。
无论是马进还是苏琪,他们的故事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坚持不懈的追求。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
读·闻·观61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卢博文摘要: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首部优秀的先锋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先锋性占据着先锋话剧的第一名,演出已超过二十年,却经久不衰。
而当初这部年轻的作品是如何在整个话剧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是如何开创了先锋戏剧这一类型,吸引到大量的观众,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的艺术语言、导演构思、艺术技法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对后来先锋戏剧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孟京辉在中国话剧行业凋敝的1999年,谁都没想到出现了一出“不像戏的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恋爱的犀牛》的导演孟京辉也因此家喻户晓,中国戏剧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先锋戏剧。
先锋一词在历史上一般是用做军事用语,开路先锋、先锋军等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为: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
如果准确地划分,先锋戏剧是属于实验性戏剧,用大量在戏剧中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大大开拓了戏剧艺术语言的边界。
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真正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而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的期待视野并没有实现,因为这种形式是中国话剧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所以观众的召唤式感应有点失灵了。
孟京辉在1999年改变了戏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思路。
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犀牛的视力是很差的,就像是人们在爱情中的盲目。
马路对明明的爱如此疯狂,所以他并不在乎陈飞的存在,而陈飞这个未曾出场过的人物,也被明明疯狂地爱着。
剧中除了明明与马路外,每一个角色都是碎片化的。
他们代表了社会上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比方说“牙刷”,他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推销员的典型。
马路就是在这群人中不断地摸索如何去得到、甚至是占有明明。
这两个人物是与世俗不同的,所以他们被单独地区分出来,显得极为孤单与寂寞。
而那群世俗的人在开场时,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钟表上,与世长存。
恋爱的犀牛鉴赏
盲目的爱情---《恋爱的犀牛》鉴赏一个叫马路的男人痴迷着一个叫明明的女人,这个叫明明的女人却沉沦在一个叫陈飞的男人世界里。
这就是话剧《恋爱的犀牛》所讲的故事,两段犀牛般爱情,两段犀牛般坚持。
作为一部话剧,《恋爱的犀牛》是活的,是不断成长的。
它仿佛拥有呼吸,一呼一吸的触角触及我们最敏感柔软的内心世界,唤醒我们对爱情最原始的渴望。
它所传达的精神与迸发的情感是不断延续生长的。
而这一切强大的生命力都来自话剧通过先锋手法所描绘的爱情,来自我们身体里的性原欲所激发的爱情,来自我们内心渴求获得也希望给予的爱情。
在剧中马路是一个诗人,明明是他的缪斯,他总会不断给明明写诗。
但兰兰说马路写的东西太土了,而我很喜欢马路写给明明的诗: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马路一直在念这两行诗,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因为他没写完。
马路爱明明,他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
而明明不要马路给的这一切,她要的只是一个不爱她的男人。
马路是单纯的,也是原始的,他爱明明,他想像野兽一样奉献自己、想占有她。
马路对明明说:“明明,你看,这是图拉的心,我把它挖出来给你看了”。
我望着舞台上红色的灯光和红色的彩带,我觉得马路对明明的爱,是欲望,也是不可承受的爱。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最高的爱通向的是死亡。
恋爱的犀牛这样的固执,这样的倾尽所有。
马路说:“明明,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我想为你放弃一切,可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放弃钱,地位,荣耀,我公有的那一点点自尊没有这些东西的装点也就不值一提.如果是中世纪,我可以去做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一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做明明;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都只为你歌唱,......可我什么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这是我听到最为触动的情话,也最为鄙夷的。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二)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二)《恋爱的犀牛》是一个爱情的故事,之所以选择犀牛作为主题,因为犀牛的视力纵然失明,貌似恋爱中的人的盲目。
男主角“马路”是一只白犀牛的饲养员,他疯狂地爱上他的邻居“明明”,而“明明”亦如“马路”对她的痴情一样,痴狂移情别恋着另外一个男人,马路为了博得明明的喜爱,学电脑,学英语,努力工作,做了很多改变,甚至允许明明心里依然爱着别人,可是“明明”却仍旧偏执不在意地爱着那个并不在乎自己、并不珍惜自己的人,直到最后,马路倾其所有,甚至他挖出了他饲养的黑犀牛的心脏以及意外彩票中奖的500万,也没有得到明明的情。
故事可能因为舞台剧童话故事的主因有所夸大,但是那种对真情的执着,那种强烈的那股震慑力还是会让如今利字当道的社会思维的人为之“怦然心动”,在现实社会,很多人都会通过不同途径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特别在面对感情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其他的利益因素需要考虑其中,在情感和利益爱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楚,别人耻笑的境地。
可是剧中的男女王贵林主角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单纯地爱狭隘着自己的己方,不管付出与超额回报是否等同,不管对方有没有回应。
“只要你有本事让我一直爱你,我就会一直爱着你,不管你给我带来多大伤害,除非我无法忍受太久”,这是女主角明明说不清楚对那个并不在乎珍惜自己男人的表白。
而马路的人生誓言: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你是甜蜜的,忧伤的,嘴唇上所涂抹着新鲜的欲望,你的新鲜和你的欲望把你变得像动物一样的不可捉摸,像阳光一样无法逃避,像舞女一般的毫无廉耻,像饥饿一样冷酷无情。
我想给你一个家,做你孩子的父亲,给你全部你想要的东西,我想让你醒来时看见伞花,我不想抚摸你的后背,甚至于天空里彩虹的翅膀重新长出。
感觉不到我的盼望是怎样的向你涌来,爬上你的脚背,淹没你的双腿,要把你彻底的吞没吗?我在想你呢,我在张着大嘴,厚颜无耻的纯真你,渴望你的头发,渴望你的眼睛,渴望你的下巴,你的双乳,你美妙的腰和肚子,你眼周散发的气息,你伤心时绞动的双手。
《恋爱的犀牛》
"间离效果"在戏剧《恋爱的犀牛》中的运用《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所谓“明智”,便是不去作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
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
不单感情,所有的事也是如此。
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代表作品,自1999年演出至今已二十年,生命力旺盛.而"间离效果"在《恋爱的犀牛》中的巧妙运用,为此剧增添了新鲜感,也成为孟氏戏剧的亮点和特色。
一、话剧——流动的符号一切存在本身被置于符号般的话语框架之中,一切存在在本质上都是历史性的,于是在这样难以逾越的局限中,话剧的发展被商业着、被炒作着、被概念着,话剧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人为地烙上了明显的文化分层的标签。
“在寓意的想象中,等列并行的类比取代了灵光‘再现’的象征阶序:而罅隙与圆融、断裂与衔接都还原为修辞的符号,为散乱的世界,暂时作一注脚。
”(王德威语)。
包括话剧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其实都是某种符号,它们演绎着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
因此在给话剧本身的价值进行定位时,我们应在尽可能全方位地包容着一切可能有关于话剧的信息的同时,也更彻底地反思我们自己。
话剧的生长到处充斥了人的影子,而它所直面的也原本是我们这些所谓的艺术欣赏者群体。
我知道,在艺术中最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却有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生活的说与不说的决断中,如果是出于对艺术价值的近乎单纯的虔诚,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说,表述自我意识,并在彰显主体价值的同时去推动着话剧的变革。
恋爱中的犀牛观后感
恋爱中的犀牛观后感话剧社的几个朋友一起在黄昏看了这部经典的《恋中的犀牛》。
整部戏是围绕着男主角马路痴迷的追求不爱他的明明而展开的。
对我来说,心痛贯穿戏的始终,受到了震撼的撞击。
马路正如他养的犀牛一样,眼睛不好却鼻子超灵,偏执的也像头犀牛。
他那样的追求着明明,想给予她自己的一切,,金钱,时间……可是他爱的明明也是个偏执狂,甚至神经质。
她恋着一个虚幻着的人物,也是不能自拔,她的感情也够纯粹,不肯迁就一分。
当这两个人相撞,碰出的肯定是歇斯底里心痛着的起伏。
外人都不理解,甚至质疑与嘲讽。
马路那么偏执的爱着明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我总觉得没有对错,或者无关对错,我也总偏执的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自己觉得适宜觉得值得,就应该去做,否那么人生短暂,总会懊悔的。
话说回来,偏执难道不好吗?要是所有的人都一板一眼的,做那些,别人眼中的“正确的事”,那还有意思呢?追求自己喜欢的,做自己想做的,有时纯粹一点做事情,反倒更美好。
在物欲纵横的时代,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真正应当拥有的,静下心来好好的反思一下,也许我们错过了大把的时间与机遇。
爱情有时候是疯狂的,“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黯淡无光, 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 一切路口亮起绿灯让你随意通行, 一切指南针为我指出你的方向”当马路深情的道白,我不知道明明会想,心里有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感动?人是感性的的动物,爱情有时候不容许一点杂质。
人类真正的感情本质,也许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更。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
”是什么东西迷惑了我们的双眼,又是什么时候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把双眼蒙住?马路和明明都没有错,但他们把自己连同我一起伤害了。
但人总是在这其中成长,只是希望我们“成长到”心底真正理想的样子。
话剧社的几个朋友一起在黄昏看了这部经典的《恋爱中的犀牛》。
整部戏是围绕着男主角马路痴迷的追求不爱他的明明而展开的。
对我来说,心痛贯穿戏的始终,心灵受到了震撼的撞击。
恋爱中的“马路”——《恋爱的犀牛》中的爱情主体意志
称 得 上是 动 物 学专 家 。从 动 物 身上 ,他 汲 取 到 了一 种 两 种 不 同的恋 爱 理念 。“ 野 兔 的大部 分 时间 都用来 追 求尽 量
去 打 架 ,被 陈 飞 的朋 友 们扔 进 了烂 泥 塘 。执 迷不 悟 , 九 多的 母 兔,但 豺 的一 生 只恋 爱 一 次, 并且 与 他 的母 豺 厮 死 无 悔 。他 的朋 友 为 了拯 救他 ,找 到 了一 个 女 孩 红 红 , 守一生 。 ”马路 偏偏 选取 的 是后 一种 。在 爱情 可 以通过 上 希 望 通 过 新 的爱 情 来 补 救 或者 是 替 换 已经 死 去 的那 个 , 训 练 班 的形 式 来 学 习,可 以通过 看 某 某书 籍 来 指导 的时 可 是没有 任何 效果 。 候 , 马路 还 相信 有 那 种独 一 无 二 的爱 情存 在 ,在 芸 芸 众 马 路偏 执 地 疯 狂 地 爱 着 明 明 ,到 最 后 , 爱 明 明 已 生 中他 总是 在 执 着 的找 寻着 独 一 无二 的那 一个 。于 是 故 经 成 了 马路 向世 界证 明 自己存 在 的 方 式。 这就 是 所 谓 的 事 就 这样 发 生 了 。剧 本从 马 路 的角 度 一步 一 步 的推 进 马 “ 只有 偏执 狂 才 能 生存 ” ,一 般 人 庸庸 碌 碌 的 状态 ,在 马 路 爱 上 明 明 的过 程 ,首 先是 相 遇 :马 路在 一 天 中视 力 最 路 看来 算 不得 “ 生存” 。不 自觉 地 联想 起 《 千年 女优 》 中 不 好 的时候 遇见 了 明明 , 明明站在 楼梯 的拐 角 ,身上散 发 的藤 原千 代 子 ,年 少 时 与一 名 进 步 画家 的 邂逅 所 产 生 的 着清 香 的味 道 ,有 点湿 乎 乎 的, 然后 擦 身 而过 ,马路 发 情 感 带 着她 奏 出了 一 曲不 平 凡 的演 艺 人生 。弥 留之 际 的 现 明 明正在 哭 泣 。于 是这 个 明 明就 在 马 路 的心 里 扎 下 了 千 代子 向当年 的影 迷 ,如 今 的 电视 制作 人 低语 :“ 我爱 的 根 。然 后是 马 路 对 明 明细 心的 观 察 ,通过 闻到 她 身上 复 是 那 个 追 寻他 的 自己 。 ”何 其相 似 的倔 强 、骄 傲 与 自信 。
对《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马路的精神分析法研究
对《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马路的精神分析法研究摘要:孟京辉作为当代亚洲剧坛最具号召力的实验戏剧导演之一。
以其极具个性的创造力和多变的艺术手法,不仅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而且成为了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
本文通过运用精神分析法探讨剖析孟京辉作品《恋爱中的犀牛》中的主人公马路,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部先锋话剧。
关键词:精神分析法人格结构梦的解析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做为研究人类心理的重要方法,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是适用的,很多文学研究者借助精神分析法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里就以精神分析法,对孟京辉的话剧代表作品《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马路进行分析。
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的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和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所有行为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兼有反映客观现实的作用,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自我只有处理好与本我、现实、超我之间的关系,心理才不会发生异常。
首先是本我层面,本我(id)是在潜意识型态下的思想,它代表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本我与生俱来,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本我的目的在于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本我遵从“快乐原则”。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分为五层,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层面,如食物,休息等。
悲观主义花朵——评《恋爱的犀牛》
悲观主义花朵——评《恋爱的犀牛》
亦劳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恬神秘的女孩明明在年轻人马路面前出现的一瞬间,马路的生活彻底改
变了。
明明有着不可思议的铁石心肠,无论是鲜花、拆还是肉体的亲昵都不能改变。
马路做了能做的一切,一次意外的巨奖看业能够使他获得明明,结果只是让他陷入更深的绝望。
四处乱窜的推销员“牙刷”为马路找来妙龄女郎红红和莉莉,又导演了一场闹剧。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亦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
【相关文献】
1.评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 [J], 王若楠
2.高圆圆:悲观主义的花朵 [J], ;
3.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艺术特色赏析 [J], 徐嘉敏
4.荒诞派戏剧理论对于廖一梅剧作的影响——以《恋爱的犀牛》为例 [J], 王聆懿
5.评南山剧社演出的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 [J], 张鹏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马路的精神分析法研究
摘要:孟京辉作为当代亚洲剧坛最具号召力的实验戏剧导演之一。
以其极具个性的创造力和多变的艺术手法,不仅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而且成为了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
本文通过运用精神分析法探讨剖析孟京辉作品《恋爱中的犀牛》中的主人公马路,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部先锋话剧。
关键词:精神分析法人格结构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做为研究人类心理的重要方法,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是适用的,很多文学研究者借助精神分析法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里就以精神分析法,对孟京辉的话剧代表作品《恋爱的犀牛》中主人公马路进行分析。
在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的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和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所有行为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兼有反映客观现实的作
用,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自我只有处理好与本我、现实、超我之间的关系,心理才不会发生异常。
首先是本我层面,本我(id)是在潜意识型态下的思想,它代表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本我与生俱来,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本我的目的在于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本我遵从“快乐原则”。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分为五层,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层面,如食物,休息等。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基本上,生理需要是驱动人们行为最主要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在话剧《恋爱的犀牛》中,作为犀牛饲养员的主人公马路,性格倔强内向,父母离异,独居。
他所饲养的动物园犀牛图拉是他唯一的朋友,是他唯一所拥有的东西。
在剧中,马路用独白的方式和私人化的语言,介绍了这头犀牛。
这头非洲黑犀牛在剧中成为了主人公马路的化身,作为马路本我的外在体现而存在,虽然没有确实的以道具形式出现在剧场中,但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了马路的基本欲望。
作为谋生手段代表着生存,而犀牛本身代表着马路以一种横冲直撞
的方式对明明盲目的爱。
其次是马路的自我(ego)部分,自我的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建构中的关键概念,虽然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都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这里,现实原则大于本我的需求原则。
由此,佛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
世界的思想的个体。
自我在三层人格结构中起到了控制,调节的作用,遵从“现实原则”。
《恋爱的犀牛》中,马路在追求明明的过程中不断失败,不断的重新鼓起勇气,对明明所说的东西奉为真理。
虽然早已深知明明爱的是陈飞,虽然周围的朋友劝告他,但是对于仿佛是抓住了茫茫人海中爱情稻草的马路来说了,他的自我无法完全控制自己,毅然决然的走向没有结果的深渊。
在整部戏中,马路的自我部分,即理智的部分,完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不断的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尾。
正如话剧题目所表达的,成为一头彻彻底底的“恋爱的犀牛”。
最后是马路心理的超我部分,超我(super-ego)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具有完美倾向,在佛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
“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遵从“理想原则”。
《恋爱的犀牛》中,马路虽然未在台词中提到母亲,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职业装,油墨味道以及柠檬的偏执中猜想到,母亲因为不甘清平而离家而去本身对年幼时期的马路造成了多大的冲击,甚至马路爱上明明,也由对明明职业装,油墨味的敏感开始,可能说马路有恋母情结有些武断,但是其超我对完美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就是基于这种情结的衍生。
在马路的心中,得到明明的爱成为了其生活的最高目标,从他为明明所作的诗中就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过,一切正确的指南针向我标示你存在的方位。
”爱情成为了马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对完美的最求,明明上升到了其心中真理的位置,马路学电脑,学英语,甚至中奖500万,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直到最后杀死他的犀牛图拉,取出心脏。
这不仅是马路单方面的爱,而是其对自身完美的要求,是马路心中超我的体现。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
是人格动力学的完整过程,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话剧的张力就在于表现这三种人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恋爱的犀牛》中,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而
马路的超我部分,即对明明无望的爱,将剧情带向了最终的悲剧。
参考文献:
[1](美)柏格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2010-03-0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奥)弗洛伊德著,张堂会编译.《精神分析引论》2007-10-01.北京出版社
[3]廖一梅著.《恋爱的犀牛》.2008-03-01.新星出版社
[4]孟京辉编著.《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2010-01-01.新星出版社
[5](德)斯丛狄(szondi,p.)著,王建译,《现代戏剧理论(1880-1950)》2006-03-01.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海珉(1987年~)甘肃省兰州市人,2010届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杨曼(1987年~),山西省长治市人,2010届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