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郴籍著名画家、教育家王兰先生
中国近代画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名录黄龙2010 2010-01-08 17:28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名录郑昶午昌(1894~1952)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
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
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芬(1894~1964)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1894~1977)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汪亚尘(1894~1983)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
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
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一生创作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
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一套明确、完整美术教育主张。
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
所采取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
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作者:刘振华来源:《市场观察》2014年第08期中国书画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从晋代的鼎盛到宋代的极致,再到现在的繁荣,在一代又一代书画家创新和突破中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传承并丰富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文人画的精神诉求。
刘墉先生自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造就了他丰富的文化底蕴、脱俗的谈吐及平和的性格。
从数几十载,他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对艺术超越的感知能力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墉(宝坤)字梅,号初阳,幼年字刘安、刘三。
1965年出生于河南永城,1999年进修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扶供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全球中国人联合总会、书画家联合会执行主席,洛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名人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华夏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研究员,中国书法研究院院士,澳门东方书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圣泉碑林终身顾问,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艺术评定委员会委员,珠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名人字画网销售顾问。
著有《刘墉书千字文》、《初阳硬笔书法艺术》等书。
辞条被选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和《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
刘墉先生从小就开始对古人笔法心追手捧,有时专心至忘我。
而他对书法的痴迷又使他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以书入画,求笔法,见笔趣,落笔或疾或徐,或顿或挫,或枯或湿。
骨力十足,笔墨酣畅,他潜心品阅书画大师的作品,又虚心向当代的艺术家请教,无门派之见,只要是有艺术创作的,都一并吸收、学习。
花鸟画中,他大胆借鉴王雪涛和张大千,作品中花瓣、绿叶、枝干与所画主题顾盼辉映,画面有机结合;同时又努力学习山水画家陆俨少,在章法上的虚实与疏密逐渐统一。
尽管日渐声名显赫,但他从不满足现状,努力寻求自身的进步与飞跃,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
新国粹网
新国粹网周华照,1944年生。
大专学历,一直从事教育和教师生涯,2004年于浙江电大义乌学院正职领导岗位退休。
国画作品曾三次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美术作品展金奖。
还有不少作品被《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等一些大型典籍收录。
黄昌茂,现年75岁。
先后任新新乡中心学校和福田中学校长,衢州师范党支部委员,廿三里中学秘书,党支部书记,党教育委员和镇党代表等。
现为河北《华夏文学》社会员、理事,河南《画圣吴道子艺术馆》会员、理事,义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义乌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江都书画院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华夏图艺书画院会员,中国文人书画院会员,中国秦文研究会会员。
吴陶洪,1937年生,浙江义乌人。
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部分作品发表于《民主与科学》、《健康报》、《汉语拼音报》、《中国消费者报》、《报刊文摘》、《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浙江教育报》等报刊。
赵锡潮,1928年生,1945年初中毕业,1947授聘于五凤小学任教,继调清和、绣川、楂林、稠城镇中心任教。
五二年经组织部门介绍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学习六个月,回原单位工作,后任宗塘中小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不久调文教局工作,参加杭州大学文艺理论函授一年,五五年调城阳区授盲中心学校任校长,六四年调义乌越剧团工作,文革后调新华书店工作到八二年退休,在家以书自娱,曾获黄晋杯奖,恒风万人书法和全国性参赛中多次入选并获多项等级奖,入选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出版《中国巨变》书法集,本市书法协会会员。
傅恭文,1946年生,浙江义乌人。
作品曾获义乌市禁毒书画比赛优秀奖,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65周年第二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一等奖等。
付恭文,1946年生。
初中毕业。
获义乌市禁毒书画比赛优秀奖,参加市书画精品展。
陈建飞,陈建飞,1935年生,浙江兰溪人。
美术博士,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奥林匹克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名家名作编委会特邀书画家。
许兰亭_精品文档
许兰亭概述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之一就是许兰亭。
许兰亭是中国古代传世名画《兰亭集序》的作者,也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和音乐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学识成为那个时期的知名人物。
早年经历生于公元252年的许兰亭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他早期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兰亭从小就展示出了出色的才华和对文艺的浓厚兴趣。
他从小喜欢书法和绘画,并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学术成就许兰亭在数学、音乐、文学和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出色的成就。
他的著作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评论、诗歌创作、音乐理论和史学研究等等。
他主要通过文学和书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被誉为“书法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书法家”。
书法成就许兰亭的书法以楷书为主,他的字体工整而婉约,非常具有个人风格。
他注重笔画的力度和变化,并且运用墨色的浓淡和笔触的干湿来表现意境和情感。
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许兰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是一篇骈文,以记述兰亭宴会为主题。
许兰亭通过巧妙地运用文采和艺术手法,将宴会的场景和氛围生动地描绘出来。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精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美。
《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一部杰出的文学和书法之作,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政治生涯除了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外,许兰亭还在政治领域有着杰出的表现。
他曾担任过南朝宋时期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善于谋划和决策,有着卓越的才智和政治智慧。
他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为南朝宋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响许兰亭的才华和成就不仅在他的时代广为传扬,而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和文学著作被后人广为学习和模仿,成为中国书法和文学的经典之作。
国色天香入画图
国色天香入画图作者:朱铁力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0年第05期吴培芝,女,侗族,号夜郎山人,中国著名侗族画家,中国百名书画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北京名家世华书画院秘书长,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泽东思想学术书画研究院院士,获得“中国首批书画行业研究先进模范”称号。
在“2009艺术中关村国际博览会”上,有一位身穿红色侗族花袄,胸前和头上戴满了精美的银饰,美丽纯朴的她面对记者的镜头露出了腼腆羞涩的笑,这位“少女”就是55岁的著名侗族画家——吴培芝。
吴培芝出生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这里有着无数的风光名胜和历史遗迹,纯朴善良的侗族人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而侗族画家吴培芝用自己对家乡的深情描绘出了一幅幅展现侗族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
艺术来自于民间,也在于环境的熏陶。
吴培芝对记者说:“小时候,奶奶绣花时色彩的搭配,还有雨后的村寨,飘渺的云雾,吊脚楼,风雨桥,水车若隐若现……这些在我眼里都有着纯洁的美。
我当时就常常地想,要是自己是个画家把这些都画下来多好。
”而当时她却没有任何绘画条件。
正像她自己所说:“从小学到高中我没有上过一节美术课。
”说起吴培芝的绘画之路,不禁让人对她更多一份敬意。
19岁以前的吴培芝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绘画训练,直到那年她高中毕业回乡,才有机会认识当地文化馆的美术老师——杨云峰。
那时吴培芝白天干农活,晚上政治学习到9点,然后再去杨云峰老师那里学习绘画一个小时。
吴培芝说:“很感谢我的启蒙老师,也是他把我的兴趣变成了现实。
”这样刻苦学画的日子她坚持了三年。
国家恢复高考后,吴培芝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易图境先生。
毕业后,她就回到家乡从事美术教育近30年。
期间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还荣获了“中国百名书画艺术家”称号等。
吴培芝在家乡的名气越来越大,教育局的领导找到她谈话,让她带薪去北京发展。
吴培芝想把表现侗族文化的作品带出大山让更多人知道,又怀揣着有一天在中国美术馆办自己的个展的愿望。
湖南郴州苏仙岭旅游风景区
湖南郴州苏仙岭旅游风景区苏仙岭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湖南省郴州市市区东北角,距市中心三华里,面积275.1公顷,主峰海拔526米。
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
苏仙岭原名牛脾山,满山古松笼翠,岗峦云雾缭绕,构成“苏仙云松”的奇观,史称郴阳八景之首。
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
古老的历史,瑰丽的风景。
召唤着历代名人骚客浏览观光,书写了无数脍灸人口的词章歌赋。
留下众多流传千古的文物古迹。
宋代大词人秦少游被贬郴州后,曾写下名词《踏莎行·郴州旅舍》。
苏东坡为该词作跋。
米芾书写秦词及苏跋,经人刻石成碑,世称“三绝碑”。
西安事变后,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曾被蒋介石幽禁于苏仙观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
上下两千年,苏仙岭香火鼎盛,历久不衰。
一九八七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苏仙岭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苏仙的传说西汉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一位潘氏姑娘在郴江河边洗衣时遇奇怀孕,并在牛脾山桃花洞内生下苏耽,即后来的苏仙。
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后,聪颖勤奋,孝敬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为民治病,造福乡里;十三岁时跨鹤升仙。
人们为纪念苏仙,将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桃花洞改名为白鹿洞。
晋人葛洪的《神仙传》、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曾记载苏仙的传说。
脚盆井的传说传说苏仙观里有一眼神泉。
来了客人,不管多少,神泉也能保证足够的水供应。
有一天,吕洞宾云游到郴州,扮作乞丐到苏仙观歇脚。
进观后,吕洞宾要两个小道士为他打一盆水洗脸,端一盆水洗脚。
小道士把他们自己洗过的洗脸水、洗脚水端给吕洞宾,此时,水已经其臭无比。
吕洞宾不动声色地将脚洗完,然后对小道士说:“出家人应慈悲为怀,你们待客这样恶劣,我要惩罚你们”。
说完,一脚把盆子踢出观门。
盆子沿山坡滚下来,在现在的景星观附近被石头卡住,留在那里,化作一眼清泉。
也就是现在的脚盆井。
从那以后,苏仙观里那眼神泉水源逐渐枯竭,观里的道士吃水,都要到山腰的脚盆井去挑水喝。
苏仙岭-导游词
苏仙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郴州市郊,这座名山并不高,海拔只有525米,但它自古以来就很出名,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这是因为此山与仙结了缘。
上千年来,距郴州仅2公里多的苏仙岭一直因苏仙岭的传说而声名远播。
据传西汉年间,郴州城东潘家坪有一位长得十分漂亮又知书识礼的潘姓姑娘,有一次在郴江边洗衣服,被一根江水飘来的红丝线缠住了洗衣用的棒槌,用手扯不掉,她就用嘴去咬,红丝线却钻入她肚中,由此受孕,为避村人耻笑,她躲在苏仙岭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此即苏仙。
苏仙出生后,有白鹤以羽暖其身,有白鹿喂其奶水。
苏仙后被其母因景取名苏耽,自小修炼,修成后跨白鹤升天。
因其飞升前曾先知次年郴州附近将遭瘟疫,遂嘱其母以井水、桔叶熬药解瘟疫之法,其母按其所嘱救治了大批中了瘟疫的百姓。
百姓们感其恩,为其在苏仙岭上修建苏仙观,供奉其神像,苏仙岭亦由此成名。
苏仙岭景区有著名的景点,桃花居、白鹿洞、三绝碑、景星观、升仙石、八字铭、望母松、沉香石、苏仙观等均是极具游览观景价值的去处。
桃花居位于苏仙岭西边的山脚下,这是上山的起点,在一片绿树翠竹围绕掩映的背景下,桃花居面对玉溪,背倚苏仙岭。
古典样式的建筑与雅致的自然环境相衬相托,形成了祥和静谧的"仙境"氛围。
白鹿洞之上一石壁下建有护碑亭,而亭内壁上石刻就是赫赫有名的三绝碑。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秦少游)遭贬至郴州,写下借景抒情,发泄愤懑,亦是他代表词作之一的《踏莎行〃郴州》一词,三年后含愤辞世。
苏轼(苏东坡)在极度伤感中写"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之跋语。
后来,大书法家米芾得到秦词苏跋,感慨中题书留下。
后人即将秦祠、苏跋、米书摹刻于此。
三绝碑极富艺术价值,一直受人观仰。
过三绝碑后登山,行2公里左右,经2座石亭可至苏仙观。
苏仙观有正殿三进,殿门有额曰:"天下第十八福地"。
正殿分上、中、下三厅,上厅供记苏仙童年塑像,正殿两边还有偏殿。
2022年湘南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湘南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___________》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___________》。
2、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___________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3、“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花鸟画风格。
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锋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___________的评价。
6、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___________7、清初“四僧”中的___________,被视为新安画流的代表人物。
8、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___________》,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9、宋代画家王希孟的___________,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0、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___________时代的美术。
二、选择题11、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12、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A.李成B.范宽C.许道宁D.郭熙13、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A.黄慎B.华C.金农D.罗聘14、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15、现存最大的喇廉式塔是()A.妙应寺白塔B.佛宫寺木塔C.开元寺料敌塔D.天宁寺塔16、“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飒露紫B.拳毛翳C.白蹄乌D.特勒骤17、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酒泉丁家闸墓18、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中国近代著名画家名录剖析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名录转自:中国华侨艺术网郑昶午昌(1894~1952)<br>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
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br>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
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br>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br>邓芬(1894~1964)<br>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br>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 <br> 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br>(1894~1977)<br>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br>汪亚尘(1894~1983)<br>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br>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
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
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br>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br>一生创作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
南陈北王:民国著名两鸿儒
南陈北王:民国著名两鸿儒作者:来源:《醒狮国学》2015年第11期1935年春,陈三立先生与王树枏先生相会于北京,让传之多年的“南陈北王”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他们各自拿出得意之作请教于对方,陈先生出的是《马通伯墓志铭》,王先生出的是《廖季平墓表》。
他们彼此推崇与倾慕几近一生,因此,看的都格外认真和仔细,最后各删改一两字,结束了这次影响深远的“华山论剑”。
当时,陈三立83岁,王树枏85岁。
两位垂暮大师的联袂出镜,堪称民国时期文坛的一大盛事。
两人能在这一风云变幻的特殊时期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缘于他们从骨子里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东西。
思想进步,急欲富强国家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
少小之时已博学多才,特立独行,由于聪敏颖异,光绪八年(1882)乡试中,即被主考陈宝琛破格录为举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后,授吏部主事。
“主事”这个官职基本上没有多少实事可做,说白了,就是为培养年轻后备干部而设的位子,具体工作也就是见习、实习、学习如何为官,如何做事。
再有就是读书养望,待有了空缺,再递补为正式官员。
但陈三立面对当时国家危机并没有按部就班,他结交了一些进步维新之士,办论坛,搞沙龙,慷慨激昂,宣传变法,鼓动革新,当时激进的组织就是强学会,他是其中一员。
1895年,陈三立的父亲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推行新政,陈三立辞掉京城难有作为的主事,随父到了湖南,可是好景不长,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推行不到百日即以失败而告终,陈三立也没能幸免,以“招引奸邪”之罪被一撸到底。
被体制淘汰的他虽不再问政,但青春热血却没有凉。
1903年,他让出自己的住宅兴办家学,废除腐朽不堪的“八股文”和跪拜礼节,聘请外籍教师,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引进新理念,传授知识,倡导新文化,创办新学校。
1905年初,发起创办江西铁路公司,筹划修建南浔铁路。
王树枏,(1851—1936),字晋卿,保定新城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
追忆吴老
追 忆 吴 老袁光校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全国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作为一名专职的党务工作者,我曾经多次翻阅过农工党的历史,也给党员们讲授过农工党党史,在讲课过程中,当讲到农工党在郴州的发展史,总感到自己讲得不够丰满,缺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支撑。
借农工党省委会这次举办征文活动的契机,史海钩沉,拾遗补缺,追忆农工党的先贤人物,相信对农工党党史的充实和丰富会有所裨益。
我要追忆的人是郴州市第一个农工党党员吴老,吴树勋。
为了解吴老的生平,我曾经上百度搜索,竟然没有找到吴老的任何信息。
而农工党郴州市委会2009年编辑的《前进中的记忆》画册,也只有一张图片,文字说明也只有短短27个字:吴树勋(1920-1997,农工党郴州支部主委,县级市委顾问,县级郴州市政协常委)。
后来,我翻阅1994年版的《郴州市志》,在“民主党派”章节读到这样一段文字:“1982年,郴州地区商校教师吴树勋经农工党中央主席周谷城主席介绍加入农工民主党。
吴遵照党章,在市内发展党员12人。
1985年5月,农工党郴州支部成立,吴树勋任主任委员。
”至此,吴老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
吴老本名吴树勋,益阳人,与农工党中央主席周谷城是同乡,解放前考上上海复旦大学,曾在上海南京等地银行任职,解放后调往湖南耒阳师范学校当教员,“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下放至益阳老家。
“文革”结束后恢复工作,几经辗转,调任郴州财贸干校教师。
后经周谷城主席介绍,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成为一名农工党党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民主党派陆续恢复组织活动。
那时候郴州尚没有民主党派组织,一次偶然的机会,吴老邂逅了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的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交谈中互报籍贯,竟是益阳同乡,于是改用乡音聊天,倍感亲切。
谈及农工党在湖南的情况,吴老却是一无所知。
回湘后,吴老多方搜集资料,了解农工党的党史和章程,并按照周谷城主席的嘱托,找到农工党湖南省委会的负责人,作了详细汇报,并按程序登记注册,正式成为一名农工党党员。
满目诗韵“写”农桑——读周华刚系列画
画家周华刚满目诗韵“写”农桑——读周华刚系列画◆李熙斌(湖南 郴州)周华刚,1997年函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研究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郴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湘南油画风景研究会主席。
2009年被湖湘画坛评为十大年度人物。
曾在《美术报》《当代绘画艺术》《中国收藏》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
作品多次获奖和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水彩画《晨光无限好》荣获“2021年中国首届水彩静物画”优秀奖,油画《绿色家园》入选“2021年精神图式——第二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油画《岁月流痕》入选“2021年古堰画乡首届全国风景油画展”。
先后北京等地举办个展3次,出版个人专著3部。
部分作品被北京、上海、长沙、广州、甘肃、威海卫等美术馆和画廊收藏。
在湘南画坛乃至湖南油画界,周华刚是颇有影响力的青年画家,近几年他创作的水彩画、油画作品,在湘南文化的土壤中植入了“时代性”“地域性”及“民族性”的印记。
2021年,他创作的《晨光无限好》荣获“2021年中国首届水彩静物画展”的最高入会资格奖;《岁月流痕》入选“古堰画乡——首届全国风景油画展”;《绿色家园》入选“精神图式——第二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
仅仅一年时间,接连三幅作品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展中“喷井式”发力获奖或入选,无不显示出他对艺术本质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转化与重构的自觉。
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最本质的因素,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浓浓乡情,于质朴中提炼出哲思般的精神图景,让观赏者不自觉地品读出他又作为青年诗人的绵绵诗韵。
水彩静物画是直接以居室里内外的摆设为描绘对象的一种作画方式。
其绘画过程既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一种再现与表现相融合的艺术活动,亦是从景物到绘画语言的转换过程,还是水彩画家创造意识深化的过程。
周华刚创作的《晨光无限好》水彩静物画,乍看是一栋民居的静物,束束晨曦透过门、窗射进居室。
民居是百姓居住之所,是先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凝固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词人王鹏远,况周颐墨痕
词人王鹏远,况周颐墨痕作者:刘汉忠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5期文、图刘汉忠民国九年(1920)三月初,梅兰芳莅沪演出,海上文人两集赵尊岳家,为“香兰雅集”。
吴昌硕为绘《香南雅集图》,题咏者甚众,况周颐亦赋《清平乐》21阕,题于其上,此《香南雅集图》至今藏于梅家。
况周颐墨迹世不多睹,清末四大词家之中,郑文焯、朱孝臧的墨迹流传稍多,而王鹏运、况周颐之墨迹最少,时下四大词家之词集印刷品,于古籍拍场屡创高价,其手泽遗存,更是片羽吉光,为世所重。
王鹏运( 1849 - 1904),字佑遐,另字幼霞,号半塘老人,晚年别署鹜翁、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
同治九年( 1870)举人,官内阁中书,升内阁侍读,直实录馆事。
之后,授江西道监察御史,为礼科掌印给事中,以弹劾谏诤有直声。
半塘晚年南下寓扬州,主讲仪董学堂,并执教上海南洋公学,后客死苏州。
词集删定为《半塘定稿》二卷,《剩稿》一卷。
半塘先生墨迹于晚清四大词家中流传最为稀见。
词作之余,鹜翁极嗜金石、赏书画,亦擅书法,唯以词名盛而掩,且矜重特甚,今已极难寓目。
笔者得见者为田家英小莽苍苍斋旧藏七言诗轴一件(图1),纸本,纵129.6厘米,横32.2厘米,以行草书题诗云:“通越门边乌夜栖,马嘶隐隐杂鸣鸡。
五更听得邻船语,一声斜风到竹西。
”题识“丁酉半唐僧鹏运书”后,钤朱白文篆书“王鹏运印”、朱文篆书“半塘”二印。
丁酉为光绪二十三年( 1897),时半塘流寓扬州。
项文彦《绿天草盦瀹茗图》(见于上海敬华2005年春拍)有王鹏运、钟德辉、傅潽、蒲华、吴仓硕、李之实、况周颐、王梦湘、缪荃孙、张祥龄十余家题识。
半塘行书题绝句三首:奇绝江南老画师,个中解着陆天随。
春阴漠漠凉如水,漫向东风感丝口。
任城突兀楼酒高,万丈晴虹吸海涛。
(刘藏春句)却怪隔墙吟望久,不将饮兴付春醪。
(庵在太白酒楼侧)巾车邻巷过从密,心事萧廖共短檠。
昨夜月明君忆否,荒斋风雨沸瓶笙。
王鹏运诗无专集,偶存吉光片羽,光气自不可掩,其诗其书,极可珍惜。
王兰和他的《兰君画册》
王兰和他的《兰君画册》作者:曹隽平王建国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第04期在郴州的历史上,留下文名的不多,画家就更稀少了,翻阅《郴州地区志·人物篇》,以画名立传的仅有一人,他便是民国年间的画家——王兰,传曰:王兰(1898-1949),字开渊,号香祖,郴县吉阳乡土坡洞(今属华塘镇)人。
青年时,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兼西洋水彩、油画,毕业后执教于衡阳基督教会学校数载,后以美术为业,游广东、湖北。
民国18年(1929),由武汉至上海,创香祖书画社于望志路口树德南里10号。
王兰作画,兼采中西技法之长,凡山水花鸟虫鱼,能得生物之性,设色异彩眩目,尤以画蝴蝶著称。
代表作《百蝶图》,百个蝴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此画曾在上海举办的中日、中美书画对抗赛中获特别奖。
其创作的人物肖像,以西法画像,中法点缀景物,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中西结合,别具风格。
香祖书画出版社画集出版画集多册,今仅查到《香祖书画册》第一集和《兰君画册》第二集。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兰携所藏书画离开上海,辗转浙、鄂、赣、湘、粤、桂、滇省,举办画展,鬻字卖画,传艺授徒,输其所学,结交画友,切磋技艺。
民国30年,应族人之请,回家乡为首筹资金创办土坡洞小学,方便族人及附近农民子弟就学。
民国33年,应友人之邀赴湘潭昭山(南江)中学任教导主任。
日军逼近,学校委其为主事,南迁郴县。
民国36年8月,在主办南江中学同时,自己出资并募捐借贷,筹购校产田,开辟学校农场,经省教育厅核准,创办私立香祖中学,自任首届校长,校址先设良田,后迁县城乌石矶。
王兰生活俭朴,平日不置房屋家产,鬻画所得收入,除简单生活费用外,均用于收藏名家书画及办学捐助公益事业。
民国33年返归故里时,仅有10大箱数百幅画卷,在土坡洞借居王氏祠堂安家。
王兰对所收藏书画,爱护备至,精心保管,曾在县城城隍庙举办展览,1949年解放前夕,王兰病逝于故里。
笔者从事收藏多年,尤其关注与本土有关的文物,对王兰也早就心向往之。
王兰若|105岁高寿的南国画坛奇才
王兰若|105岁高寿的南国画坛奇才他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饱经沧桑却初心不改,在他104岁时仍然可以执笔蘸墨进行创作,他的生活态度和长寿秘诀,就同他的艺术一样令人好奇。
王兰若(1911—2015年),原名勋略,曾用名者、庵,别名爱绿草堂主,广东揭阳人。
擅长中国画。
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
1947年曾求学南洋群岛。
历任广东汕头地区中学教员、校长、教务主任,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画家,汕头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广东省六届人大代表,汕头市七届人大常委,汕头市五届政协常委。
王兰若出生于潮汕揭阳塘边乡一个名叫“书斋围”的地方。
曾高祖秉之公以降,业儒或行医,以诗礼之教衣被乡里;“书斋围”者,即高祖毅庵公建“笔图斋”、曾祖毓纲公建“爱绿堂”、祖父元斋公建“仰韩书屋”——因祖孙三代,建斋延师教育乡人,故得其名。
少年时代,王兰若置身其中的诗书氛围,既培养了他酷爱读书的兴趣;祖上流传下来并经常被轮换在父亲的书斋中张挂的董其昌、王拱、王石谷、黄璧、杨修、曾习经、任伯年等人的卷轴书画,则给他留下了对传统绘画历久不衰的印象。
20年代初开始,王兰若先是课余从乡贤林芙初先生习画,临摹《芥子园画谱》,继之又求学于桃山深秀先生和孙裴谷(1892~1945)。
孙裴谷,当年粤东地区最享盛誉的中国画家,王兰若这一辈的潮汕画家如刘昌潮、罗铭、邱及、孙文斌,大都出自孙氏门下。
孙氏与当代名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王兰若正是由此获得潮属以外艺术信息最重要的来源。
1933年,王兰若由孙裴谷介绍,赴上海拜会诸闻韵,然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深造;为了节省学费,次年转学收费较廉的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5年,又返回上海美专,并以优异成绩,成为上海美专国画系第16届的毕业生。
赴上海求学以前,王兰若已在揭阳炮台担任红十字会小学校长兼家乡三峰小学校长,毕业回乡那一年,被聘为汕头友联中学、省立金山中学、东方艺术学院以及瀛寰艺术学校美术教员,从此开始了他在潮汕地区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和创作生涯,揭阳、澄海区、普宁、汕头各地,都留下了他艺火薪传的足迹。
蒋兰圃美育实践记述
百年学脉——湖北美术学院先贤研究蒋兰圃美育实践记述文►张爱华张轩蒋兰网蒋兰圃(1882—1958)是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武 昌美术学校创始人、首任校长。
他从一个美术爱好者到 美术教育家和著名画家,成为湖北美术教育事业的先行 者和湖北美术发展的开拓者。
他的美育思想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点。
一、从军人到艺术家蒋兰圃原名蒋秉忠,湖南衡阳人。
父亲蒋宾臣,于光 绪初年任武昌金口长江水师田镇营,后调充蕲州水师营把 总。
蒋兰圃是独子,八岁进私塾读书,自小爱好武术,敬 佩革命志士。
“年H闻客谈洪秀全革命事,辄怦抨心动,因求授枪剑术。
”W 17岁的蒋兰圃家遭变故,投水师营当兵。
1903年,他改入陆军,在陆军第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一 营右队充正兵。
1905年,蒋兰圃考入湖北武备师范学堂(后改名为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学习军事时常利用空 闲时间临摹炭精画以自娱。
1909年8月至1910年4月, 他利用课余时间到马斯福主持的武昌西画社(外国人主持 的教习油画的学社)主修了钢笔画、铅笔画、水彩画和油 色画等西画课程。
受进步思想影响,他加入了日知会,从 事革命活动。
军营生活经历和绘画经历对蒋兰圃影响至深, 前者塑造了蒋兰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理念,后者为他曰 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第一枪声响起后,蒋 兰圃向二十九标一营官兵号召:“革命军占领楚望台、火 药库等处,全军响应,子弹充足,不时即有炮队协同助 威,我等袍泽,谊切均等,同处罪罟嫌疑之地,若不协 力相助,于死中求生,恐异日论情谳罪,清政府亦必不以我二十九标一营独为不变之兵矣。
”1^这一番话,对全 营官兵参加起义与否的切身利害进行了分析,“各队闻言,均大感动,立待出营”。
蒋兰圃“复申明约束,临敌务须 秩序整齐,彼此亲爱相顾” |31。
10月11日晚至12曰晨, 汉阳、汉口的新军也相继起义。
此后,湖北军政府宣告 成立。
蒋兰圃任湖北军政府军事参议官,并由参议处委 派开办“招纳处”,为军政府招纳革命人才。
郴州画家王兰的美术造诣
郴州画家王兰的美术造诣
王沛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画家王兰来自于郴州这一“小地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美术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令后人敬仰的美术界“大人物”,他那卓越的画技、高尚的人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体会.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王沛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纤笔一枝谁与似——鸡毫书画家王兰芳小记 [J], 任中南
2.印象中国“文心兰杯”美术展开幕、“小艺术家”畅想画家梦 [J], 本刊编辑部
3.青年画家王通美术作品选刊 [J], 王通
4.内蒙古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的王济达、油画家金高作品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J],
5.著名画家王爱兰先生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捐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梦白,一个比齐白石还厉害的画家,因英年早逝被遗忘
王梦⽩,⼀个⽐齐⽩⽯还厉害的画家,因英年早逝被遗忘王梦⽩(1888~1934)民国时期名动京城的天才画家。
曾与当时的陈师曾、汤定之、萧谦中等齐名。
擅花卉草⾍,偶做⼭⽔、⼈物,且诗词书法皆有所成。
其作品清新灵动、古意厚重,既有吴昌硕的⽓势⽽去其粗浑,⼜有陈师曾的劲健⽽增其⽣动,开⼀派⼩写意之风。
北京⽼⼀代画⼈提到王梦⽩,都说他颖悟,天资聪明,⽐齐⽩⽯功⼒深厚。
惜苍天嫉才,英年早逝,时年仅47岁。
王梦⽩就像⼀颗倏忽⽽过的流星,他的⼈⽣如此短暂⽽绚烂,以⾄于记住他的⼈寥寥⽆⼏。
王梦⽩先后师承吴昌硕、陈师曾,⼜学李复堂、华新罗,可谓集各家之长,去浊趋清,去粗就雅,追求⽣动、厚重、⼤⽓,青出于蓝⽽胜于蓝。
最终形成了⾃⼰这种集介于⼤写意与⼩写意之间的画风,既重视传统⼜不失新意,格外清新雅逸,⼜透着宁静温和的古意。
王梦⽩⾃幼寄⼈篱下,尝尽了⼈间的孤苦、凄楚和冷漠,性格极端,偏执、孤傲,不善与⼈交。
但幸得陈师曾的推荐,王梦⽩进国⽴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就是他那时任教的学⽣。
可惜陈师曾47岁便英年早逝去,王梦⽩便⽆贵⼈相助,加上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致使他⼀⽣穷困落寞,⼜苦于疾病缠⾝。
因此,王梦⽩创作的书画数量很少。
虽然后来他的学⽣王雪涛搜集了他的作品百余幅,但也因为⽂化⼤⾰命,全部被烧毁。
王梦⽩的最⼤不幸莫过于此,画家没有画了,⼀切都完了,他⽆法在以后产⽣影响,就会被⼈遗忘。
不是因为他的画不好,⽽是没有画。
这⼤概就是“本事三分命七分” 。
如果他和齐⽩⽯⼀样长寿,或者能活到⼋⼗多岁,他的成就和影响肯定在齐⽩⽯之,上,可惜他47岁就死于庸医之⼿。
摇,发苍苍。
他有韩愈的抱负,但没有韩愈的幸运。
执着不弃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霜阅尽丹青泪一记民国郴籍著名画家、教育家王兰先生初闻王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到城东拦干塘北湖区教育局宿舍找陈明建老先生,向他了解郴州文庙中的孔子石碑像的有关情况,陈明建老先生当时70多岁,早已从教育部门退休,他在解放前是国民党部队的一名营职军医,湖南和平解放后,因为有文化,爱好画画,便转业分配到郴县城关镇文化馆当了一名专业美术干部。
聊天中,陈老先生话题一转,说:“你们文化部门的人总是叫穷,不晓得你们是在端着金碗讨饭吃。
”见我感到惊讶,他又接着说:“你晓得王兰吗?他是我们郴州的著名画家,当时湖南省号称‘三个半画家’,王兰算半个画家。
更主要的是,二、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创办香祖书画社,用他所有的钱,收集了一批名家字画,后来他把这批字画带回到郴州,他死后,这批字画、包括他自己画的画,一共有400多幅,全部保存在文化馆,57年湖南省举办首届美术展,郴州就靠王兰的这批画夺得特别奖,当时这批画是我在保管,展览完后,省群艺馆的人就从长沙追到郴州,硬是借走了两幅画,一幅是唐伯虎的,一幅是张大千的,打了借条,后来我打成右派,就移交了。
78年我平反回来,什么都没有了!”听罢此言,我对王兰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贵人相助脱苦海天资聪慧学有成晚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旧历9月15日酉时,郴县吉阳乡土坡洞村(现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一间简陋的土砖农舍里,传出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砉啦啦惊飞起一群歇息在窗外古樟树上的不知名的宿鸟,呱呱的鸟叫声和着婴儿的啼哭声,给这个不大的村庄带来了些许热闹。
时不时有乡亲提着鸡蛋或者红糖之类的礼品走进屋內,贺喜声、道谢声接踵传出。
随着客人和接生婆的离去,一切似乎归于宁静。
暮色渐浓,屋里亮起了一盏煤油灯,蛋黄色的摇曳灯光透过木格窗棂,映出屋內令人心寒的景象:一个面色腊黄的瘦弱的中年男子,弯腰弓背坐在床沿,脸上满是愁云;两个小姑娘,一个15、6岁;一个8、9岁,两人在洗东西、收东西、烧火、做饭,不停地忙碌着;躺在床上的女人,睁着疲惫的眼睛,默默地看着中年男子瘦骨嶙峋的光光背脊,惟有襁褓中刚出生的婴儿,在母亲身旁安详地睡着了。
这个在寒秋的黄昏中诞生于贫苦农家的婴儿,就是王兰。
王兰的父亲名叫王启富,母亲名叫王余氏。
一家5口人,上边两个姐姐,大姐叫王招娣,二姐叫王招友,按照王家的字辈排行, 王兰属“开”字辈,大约父亲因长年患病,家境困顿,希冀这个孩子今后给家庭开创新的基业,所以为他起了个官名叫“王开渊”。
但这个名字,他几乎没用,除了他亲自倡修的《王氏族谱》中有所记载外,就连土坡洞村的老乡,也少有人知道他的这个名字。
王兰对父亲的印象不深,还在他咿呀学语不谙世事的时候,久病的父亲就留下一身债务,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变卖了房屋,带着他们姐弟仨来到郴州城里,靠乞讨为生。
郴州西塔街有个慎记绸布庄,老板名叫罗云卿,他12岁就从江西吉安老家出来闯荡江湖,尝尽了世态炎凉,当他看见沿街乞讨的王兰母子四人时,顿生怜悯之心,便与王兰母亲商量,以找人做事为由,将他母子四人接到宅上供养。
王兰的大姐王招娣生得乖巧漂亮,做事麻利灵泛,很得罗老板欢心。
不久,罗老板的原配去世,罗老板就将王招娣继弦,以后又送王兰去读书。
王兰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在读书时起的。
他特别推崇孔子所言:“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特别喜欢兰花孤芳高洁的秉性,并将这种秉性体现于自己的行操。
王兰从小就在绘画艺术上表现出超人的天赋,家境贫穷,买不起宣纸徽墨,他就常常用树枝或者木棍在地上画,而且画什么象什么。
他的这种天赋受到当时驻郴州的广西护法援湘军首领马济的赏识,在他初中毕业时,马济举荐并赞助他到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在这里,他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既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传统技法,又了解和掌握了日本和西洋画法,画技大增,为他今后展示出众的绘画才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间,他还经常到教会学校旁听别的课程,几番交流,他对天主教教义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笃信真主,成了耶酥的入道弟子。
他为人忠厚朴素,待人诚实守信,与人交往,给人一种信任可靠的感觉,具有极强的亲和力,由此结交了一班挚友,为他今后闯荡社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颠沛流离逢乱世拳拳赤子报国心1918年秋,王兰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回到郴州,奉母命成婚。
早在王兰去广州读书之前,母亲就为他物色了一个对象,姑娘名叫朱桂姣,小王兰5岁。
朱氏为郴州世家,家族大多聚居在西塔街朱家坪上,与慎记绸布庄仅一巷之隔。
王兰结婚后,因为自己没有房产,加上姐夫罗云卿此时又新娶了一房太太,大姐在罗家的地位已远不如前,二姐也早嫁给了一刘姓人家,母亲住在罗家尚且勉强,对他就更不会顾及,只得暂住在妻子的娘家,由此听了不少风言风语。
寄人篱下的窘境激发了他创业求变的志气,他很快托朋友在衡阳一所教会学校谋得一份职业,狠心告别已经怀孕的妻子,满怀抱负只身踏上了前途漫漫的谋生之路。
他在衡阳教会学校教了两、三年美术课,课余则潜心习画,并创办了香祖书画社,以画交友。
他的声名渐起,不少社会名流倾慕他的画技,纷纷找上门去,求他画画。
社会活动的逐渐增多,使他疲于应付。
他索性辞去了教学工作,专事绘画,又从郴州请了二姐家过继的侄子刘开泰,帮他打点应酬。
郴州坊间传言,在这期间,王兰为蒋介石画了一幅画,就是那幅出镜率很高、光着头、手扶腰刀、一身戎装的蒋介石标准像。
在这之前,已有中国、法国的著名画家为蒋介石画过像,但蒋介石均不满意,不是嫌国画太润,就是嫌西画太艳,而王兰的画像,中西结合,神情兼备,深受蒋介石赞赏,当即要赏给王兰大笔金钱,却被王兰婉言谢绝,蒋介石遂送王兰一纸手谕,命他享受国军上校待遇,并且逢官大一级。
这则故事是否真实,现已无法证实,但据王兰后人反映,王兰确实给军阀何键、卢云等人的母亲画过像,当时也拒绝了高额赏赐,后来王兰母亲去世时,王兰手头拮据,于是写信向何键求助,何键立马寄来了大笔光洋,帮他渡过了难关。
这件事让土坡洞的乡亲们对王兰的能耐好生敬畏,至今还津津乐道。
王兰后来应朋友之邀,去了武汉。
当时盘踞在武汉的军阀是桂系李宗仁部,王兰通过关系结识了李宗仁,受到李宗仁的器重。
他在武汉继续开办画社,组织话剧团,搞摄影,还曾担任中央美术馆的馆长,又受李宗仁的委托,组织军官俱乐部,成员都是团级以上高官,这时他已名声在外,周旋于上流社会,颇为风光。
大约在1928年前后,王兰移居上海,并很快在上海画坛刮起一阵旋风。
他参加了上海美术界举办的中日美法四国美术对抗赛,以一幅精美的《百蝶图》一举夺得特等奖,一时名声大噪,约他画蝶的络绎不绝,而他画蝶的价码也提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每画一只蝶,无论大小,一律三块大洋。
许多人以结识他为荣幸,他的香祖书画社团结了一百余位知名书画家,不少知名书画家为他题书作画。
这一时期,他潜心作画,以《百蝶图》、《百雀图》、《12金钱豹》、《12老虎》以及《兰花图》、《观音图》、《木兰从军》等各色花卉、人物画享誉画坛,赢得了“海派画家”的称号。
他用卖画所得悉心搜集古今名家字画,并于1932年5月出版了《香祖书画册》、《香祖画册》等多本书画集。
这时他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口树德南里十号有了固定的住所,遂将妻子和女儿接到上海与他一起生活。
1933年6月,王兰携画来到长沙举办画展,并雄心勃勃地宣布,他将到全国各地去巡回展出,轰动一时。
有朋友送他条幅,称“王兰先生酷好六法,合中西一炉而冶之,意甚善也,所写佛菩萨像,尤得慈悲之旨,今将旅行全国展览书画,壮哉此游”;“王兰先生以逸群之姿,探微究奥者,历有年所,一纸流传,海内珍赏,兹莅长展览书画,五光十色,美不胜收”,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后几年间,王兰以上海为家,每年都要到外地举办画展。
四处奔波中,他目睹战乱下的民生惨状,心灵上产生了强烈震撼。
1935年冬,王兰作了一幅《乱世行乞图》,画中一老一少两名小脚妇女衣衫褴褛,神色凄凉,提篮拄棍,伸手乞讨。
画毕,王兰意犹未尽,又在画上题了一辞一赋,辞曰:“天灾兵燹,民不聊生。
苛政颓风,世多败类。
纸醉金迷之都市,无非征逐于酒阵歌场;焚余劫后之乡村,难免暴露了残骸枯骨。
苦乐悬殊,竟有霄壤之别,良可叹也!试看菜色鸠形,蓬头垢面,扶老挟幼,啼饥号寒,此非吾族之同胞乎?或际遇不辰,窘于生计;或家遭变故,颠沛流离,是亦政治之不良,率兽食人而何异!平时既无保障之能力,临事又乏救济之善策,一任同类之戕贼,异族之摧残;即天灾祸患,更宜未雨以绸缪,乃不以休戚相关,但徒事临时以敷衍,一般所受波及者,乃至人亡家散,奔命逃生。
似此无告之难民,终难免填尸于沟壑。
政府每自命饥溺为怀,吾愿其实现根本救济。
”赋曰:“青天白日兮,宇宙茫茫;杀人放火兮,盗匪猖狂;河山破碎兮,版图日缩;风雨浸凌兮,祖业颓唐;汉奸国贼兮,居心安在;贪官污吏兮,众受其殃;苛捐什税兮,百业凋敝;追粮迫课兮,农民张惶;徒闻苛政兮,横征暴敛;未见善心兮,义粟仁浆;流离失所兮,沦为乞丐;啼饥号寒兮,路毙身亡”, 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鞭笞。
其犀利的语言,在当时实属罕见。
不幸的是,仅仅过了年把,王兰《乱世行乞图》所描绘的情景,就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印证。
1937年“8.13”松沪抗战骤然打响,王兰身处抗战前线,深受民众高昂的抗战热情鼓舞,毅然携带他所珍藏的名家字画,辗转福州、南昌、武汉、桂林、昆明、广州、香港等城市举办巡回画展,募集的款项慷慨捐出,从当时财政部长宋子文亲自受予他锦旗来看,王兰捐出的资金绝不是一笔小数。
可惜就在他刚离开上海,为抗战筹款四处奔波的时候,上海前线战局恶化,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寇铁蹄长驱直入,硝烟弥漫,难民蜂拥,王兰的妻子为逃避战火,带着10余岁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仓惶挤上南下的火车,前往福建去寻找丈夫,却怎么也找不到丈夫的行踪,迫于生计,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将女儿送给别人当童养媳,自己带着儿子也跟了别人,过着十分凄凉的生活。
夫妻音讯相隔10来年后,才在郴州老家团聚,人虽故我,心境两别,四目相对,哽咽无语,潸然泪下,恍若梦境,睹者无不动容。
三、回乡办学不得志万念倶灰随风去大约在1940年前后,王兰转辗来到桂林,由李宗仁任命,受领上校军衔,负责文化宣传方面的事务。
翌年,王兰接到族人王明岩的信函,称“归子归心,辉阁兰亭”,邀请他回乡办学。
而王兰也在数载外强入侵,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现实中,意识到美术、艺术不能救国,教育更为重要。
于是,他决意返回家乡。
他怕辞职得不到批准,便谎称为母亲祝寿,要回家看望并举办画展,需短期请假。
李宗仁不知是计,满口答应,并专门派军车和士兵,风尘仆仆护送王兰和他珍藏的4大箱400多幅字画回到郴州老家。
王明岩是土坡洞的一名豪绅,他邀请王兰回来,主要是想借助王兰的名气为他办成两件事:办学校、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