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立体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
第二部分是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概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整个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后,对相关概念、方法和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总结和梳理知识点。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和演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
4.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3.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量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和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统计图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翻阅教材,总结和梳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022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总复习教学建议
2022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总
复习教学建议
一、教学前准备
1、针对本课时要求的考点设计教学。
考点包括:(1)图形的定义;
(2)图形的属性、特征;(3)表示图形特征的方法;(4)图形的坐标;
(5)坐标系下绘图;(6)平面几何图形的分类;(7)空间几何图形的分类;(8)图形间的变换;(9)几何性质的检验;(10)几何情境中图形及其运算解决问题。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并准备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对应的课堂活动、教材、辅导材料及实际操作用的实物等教学手段。
3、准备实验背景材料,如可视化的数学图形以及多媒体设备以便于使用数学软件和图形设备加强数学思维能力。
4、确定实验目的,准备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工具和环境,查看实验手段及操作要求,核实实验计划。
二、教学过程
1、呈现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参观实物,说出图形的名称,定义几何图形,培养数学感知力;
2、引导学生用语言、图解、例题等方法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理解分别表示、描述一个图形的坐标轴的概念;
3、引入定性和定量的概念,利用坐标来描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坐标系统如何让人更容易描述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4、尝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更准
1/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图形变换和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平面图形面积的灵活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特征特征变换变换位置关系位置关系面积计算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利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拍照。
3.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让学生巩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了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4. 图形的变换。
教学重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学生:什么是点、线、面、体?它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讲解图形的变换。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性质?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醒学生: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与几何总复习说课稿
图形与几何总复习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总复习的内容在教材的P95。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本课学生复习的板块是图形与几何,所要复习的内容有: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
本学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期末复习,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把目标定位为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并通过动手操作、想象、总结和归纳,掌握数组合图形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与学法1.本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儿童,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虽然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但多数学生仍然不能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组织复习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复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学期图形与几何板块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初步感受归纳、整理的数学思想。
2、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熟练辨认这4种形状的物体。
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3、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效复习“图形与几何”板块的知识,关注提升学生倾听能力。
难点:对本板块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说教学准备:课件ppt、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卡片贴纸,鼓励币六、说教学环节:本次教学“图形与几何总复习”,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①课前准备:通过淘气和笑笑两位好朋友的角度,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出上课要求。
小学数学_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知识。
梳理单个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使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综合应用,提高基本技能。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归纳、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3.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请学生打开书,翻到目录,找一找哪几个单元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题:认识多边形和观察物体的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二、分步整理,探究联系。
(一)回顾整理“认识多边形”相关知识。
请学生回忆,本学期都认识了哪些多边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回顾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1)复习三角形的定义,重点强调关键词“围成”,复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即顶点、边、角。
(2)回顾整理三角形边的相关知识。
顶点只是一个点,在多边形中,只有数量的不同,没有其他特征,所以我们在研究多边形时,一般不研究顶点,而是从边、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来整理三角形的知识。
a.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的三边关系,再完成相关练习。
练习:下面几组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吗?(1) 3cm 5cm 4cm ()(2) 7cm 5cm 12cm ()(3) 4cm 5cm 10cm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并总结出“判断时,只需计算两短边长度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b.引导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呈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空间观念的培养。
2. 几何图形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图形模型或教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4. 学生尝试总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5. 教师出示圆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征。
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形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它的特点是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总结解题技巧。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总结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分类、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材中关于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统计与概率观念,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难点是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模型,统计与概率的实际例子,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我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介绍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
我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例题讲解: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列出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面掌握得比较好,但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运动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动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图形的密铺和镶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图形,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和立体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3. 图形的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图形的位置:坐标、方位、地图等图形位置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位置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测量和位置的基本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2. 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3. 2. 图形的变换4. 3. 图形的测量5. 4. 图形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提高题: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复习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复习图形的分类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
•复习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模型或图片。
•活动图板。
教学活动活动一:复习图形的名称和性质步骤:1.使用图片、模型等物品将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三角形的名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定义。
2.让学生自己设计能够用不同颜色塞满平面上某一特定形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活动二:复习图形的分类和关系步骤:1.展示图形的分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图表,让学生自己列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共同点或相异点。
2.让学生用图形模型或自己画图,找出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步骤:1.回顾和复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图形周长、面积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图板上练习计算使用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课堂小结1.复习了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复习了图形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复习了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4.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填充平面内的图形,并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课后作业1.完成《六年级上册数学》根据学科网布置的练习题。
2.使用不同的形状的图形计算周长面积,并录入学科网。
3.了解其他图形的名称及性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材,主要是对本册所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等基础知识,对图形与几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识别2. 图形的对称3. 图形的拼组4. 长度的测量5. 角的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识别,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拼组,长度的测量,角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拼组,长度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
2.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图形呢?2. 图形的分类和识别-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识别。
-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
3. 图形的对称-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对称的特点。
4. 图形的拼组-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拼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拼组的方法。
5. 长度的测量-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长度测量的工具,让学生认识和理解。
- 引导学生总结长度测量的方法。
6. 角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 引导学生总结角的特点。
7.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
- 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到了哪些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呢?8. 课后作业- 让学生完成一些图形与几何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问题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和掌握了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点,如角的度量、图形的分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1)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角的度量:度、分、秒。
2. 图形的分类(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圆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3. 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所形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 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5. 梯形(1)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2)梯形的分类: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知识梳理(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角的度量、图形的分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知识点。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笔记整理。
3.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下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设计
面积的知识,并做好笔记,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八个基本方向与相对性;(2)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
(3)描述行走路线。
:
2.复习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
(1)根据复习提纲整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提纲:①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请按单位大小的顺序排列;②整理单位之间的进率,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各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计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整理面积的知识。
(1)常用面积单位及进率;(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1)说一说学校、儿童乐园分别在明明家的哪个方向。
(2)明明从家向()走271米,又向()走430米到图书大厦。
(3)明明从家出发到医院可以怎么走?哪条路最近?
图形与几何
板
书
设
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其中图形与几何部分涵盖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统计与概率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测量、位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点是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统计与概率部分的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难点: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运动和位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应用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2.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3.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辅导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一些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或者分析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课时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一)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美美服装公司赶制360件演出服。
甲组单独做需要8天,乙组单独做需要10天,丙组单独做需要12天。
(1)甲、乙两组合作,需要几天完成?(2)如果甲组先完成任务的40%,剩下的任务按5:4分派给乙、丙两组。
甲、乙、丙三个组分别做了多少件演出服?2.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慢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3.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25,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4.甲车间有男工45人,女工36人;乙车间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120%.如果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合在一起,那么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正好相等.乙车间共有工人多少人?5.下图中,涂色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大211.25cm。
求BC的长。
6.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重叠而成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平方米,若以O点为圆心,分别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作半径,画出一个圆环,这个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7.(1)某大酒店里有一种方圆两用餐桌(即外圆中方)。
请你借助圆规等学具,选择相对合理数据画出这种方圆两用桌的桌面模形(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将正方形外的部分涂上阴影。
(提示:在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2)如果圆桌的直径是1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生命在于运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同学的身体素质,拥有健康强杜的体魄,东华小学开展了“天天晨跑”活动。
陈刚共跑了60km,张华所跑路程是陈刚所跑路程的45还多8km。
张华共跑了多少km?9.赵叔叔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125个,6小时完成,实际工作效率提高20%。
实际多少时间可以完成?10.聪聪读一本故事书,读完的页数比这本书总页数的13还多20页。
此时,读完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5:7,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11.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又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
4.《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单元“图形与几何”的复习。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加深对线段的认识,进一步明晰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加深对各种角的认识,能正确进行验证和分类。
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米和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加深对角的认识;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学期新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和米。
师:我们新认识了哪些图形?预设1:认识了线段。
预设2:认识了角,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除了认识厘米和米、认识线段、认识角之外,我们这学期还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预设:还学习了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或立体图形,还有根据物体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画出知识网络图。
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建立联系1.复习长度单位师: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预设:可以借助尺子,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1厘米就是这么长。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师:你能从自己身上找出大约是1米的长度吗?米和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预设:1米=100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
你们看,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填米还是厘米呢?预设:床长1米90厘米,书宽15厘米,树高6米。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得出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正确答案。
)师: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有什么实际应用呢?预设1: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预设2: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
师:有同学说到了测量线段的长度,线段有什么特点?预设: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找出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图略)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答案后,相继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
2、出示教材第106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答,说说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师:这么多图形,如果我们想把它们分类的话,你打算怎么分,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老师觉得都很有道理,其实所有关于图形的学习,都属于空间几何范畴,这部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我们也就有必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以便于加深同学们对它的认识。
师: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如果本学期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圆、观察物体)
数学教学设计(六年级上)
课题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圆的相关知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复习“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能力。
3、引导学生熟练运用知识树、大括号等不同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复习,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巩固提升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
当堂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3)直径是园内所有线段中最长的。()
(4)π=3.14()
2、求出下列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1)r=2厘米
(2)d=5厘米
3、一个时钟的分针长30厘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它从数字“1”走到“5”,分针的尖端走过了多少厘米?扫过了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追问判断题目所求是面积还是周长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图形与几何
1、认识
周长
2、
圆面积
3、圆的应用
教学重点
梳理关于圆及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架构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梳理知识的同时,如何架构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预习
新课
一、情境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形,一起来看:
教师出示课件: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能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你真太了不起了,那么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师:刚才同学们针对这个同学的整理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老师觉得你们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那么在这个整理中有没有什么优点值得你今后借鉴呢?
生自由回答。
三、复习观察物体的知识
那么今天我们就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复习。
二、复习关于圆的知识
1、师:首先来看圆,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你们完成了吗?
现在就请你把你的整理拿到小组中去,和你的小组同学进行一下简单的交流和补充。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们的复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指名汇报
师:把我们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在整理时提出来,提醒我们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想法好吗?(好)既然大家都认可了那就请大家回想一下,圆这一单元里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回答。
师:关于他的整理,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4:我们在整理时还应该关注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推导方法,因为我觉得和公式对比,这些方法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以后推导别的图形的面积。
生1:(用大括号形式展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是把圆这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这单元的知识点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师:认真倾听之后,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组的整理。
生2:我觉得他们组整理的不够全面,其实这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应用,还有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半圆的周长不等于圆周长的一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