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对比阅读

第一讲

1. 初步了解汉语词义古今变化的情况;

2. 增强在答题过程中区分词汇古今意义的意识。 3. 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现象;

4. 通过词义之间的引申关系来把握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思路导引:

本讲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语文积累”重在归类古汉语中常见特殊用法,便于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同时也为学生积累常见特殊词语用法。

第二个模块“古今异义”重点讨论了古今异义现象的几种情况,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等。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机械地理解所谓“古今异义”的问题,所谓“古今异义”的本质其实是词义的发展变化。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 “一词多义”以及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词义的方法。

第三个模块“例题精讲”讲义例题按文体分类(叙事类、寓言故事类、写景类、咏物类、论说类),本讲例题以叙事类为主。由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内容和中心的表达上不同,

例题精讲 巩固精练 实战演练 学有余力 韩延寿传 零陵三亭记 刘伶病酒 道边苦李

实词练习一 实词练习二

贯珠者谏齐襄王 齐人谏靖郭君

用于询问的反义词语

多少:

“多少”询问数量,古代就已如此。 ① 试问弹泪有多少..?湿遍楼前草。(朱敦儒:《桃园忆故人》)——试问流下了多少眼泪?(流下的眼泪)可湿遍楼前的草地。 ②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的清江水里,有多少离人的眼泪呢?

“多少”的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 ①你们公司有职员多少? ②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学生?

近远 远近 疏近

“近远”与“远近”,可以用来询问距离,相当于“多远” ①李陵问:“火去此间近远?”左右报言:“火去此间一里。”(《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李陵问:“火离这有多远?”左右的人回答:“火离这儿有一里远。”

语文积累

教学目标

②闽王问:“报慈与神泉相去近远?”(《五灯会元﹒报慈光云禅师》)——闽王问:“报慈院离神泉距离多远?”

“近远”和“远近”不仅可以用来询问具体的距离,还可以询问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①遥呼万年谓曰:“君与今帝姓族近远?”(《太平广记﹒刘万年》)——远远地招呼刘万年,对他说:“您跟现今皇帝亲族的关系近乎吗?”

深浅浅深厚薄高下大小

下面是询问深度、厚度(例子中指数量的多少)、高度、面积的反义词“深浅”“浅深”“厚薄”“高下”“大小”的例子:

①新愁不受诗排遣,沉满玉毫金砚。若问此愁深浅

..?天阔浮云远。(《全宋词﹒郑域:桃源忆故人》)——写诗也无法排遣新增的忧愁。所以(已不再写诗。)笔砚上落满尘灰。如果要问这忧愁有多深?就像辽阔的云天那样幽深和高远。

②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浅深

..?”(《全唐诗﹒刘长卿:石围峰》)——渡口问打渔人:“通向桃花源的路径有多深?”

③兴伯复云:“厅事东头桑树上有鬼……”康祖不信,问:“在树上高下?”(《太平广记﹒刘道锡》)——兴伯复说:“办公厅堂东边的桑树上有鬼……”康祖不相信,问道:“在树干多高的地方?”

早晚长短贵贱

“早晚”和“长短”询问时间和询问寿命,“贵贱”询问价钱如:

①帝曰:“卿早晚放朕归去?”(《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帝说:“你什么时候放我回去?”

②王曰:“其人寿命长短

..?”即令鬼使检子京帐寿命:合得九十七。

(《敦煌变文集﹒搜神记》)——王说:“这个人寿命多长?”当即让鬼翻检子京的寿命簿:该得九十七岁。

③问白曰:“汝国马价贵贱

..?.”报云:“马有数等,贵贱不同。”(《太平广记﹒侯白》)——问侯白说:“你们国家的马价钱怎么样?”回答说:“马有几等,贵贱不一样。”

虚实

“虚实”可以用来询问事情的真实性,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真的吗?”

①唐张茂昭为节镇,频吃人肉。及除统军,到京。班中有人问曰:“闻尚书在镇好人肉,虚.实.?”(《太平广记﹒张茂昭》)——唐时张茂昭做节镇,常吃人肉,等他升成统军,到京以后,班里有人问道:“听说尚书在镇上时好吃人肉,真是吗?”

知识点睛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词汇的发展变化尤为突出。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之外,还表现为词义的不断演变。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有没有这样一些词:它们的意义直到今天还是几千年前的意义,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有的,比如“马”、“牛”、“羊”、“上”、“下”、“左”、“右”、“日”、“月”等等,但它们在汉语词汇中只是极少数。

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古义和今义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区别。这又可以分成下面几种情况来讨论:

(1)词义扩大:

菜:“菜”最初专指蔬菜,不包括肉、蛋等。“菜”字从“艹”,是“草之可食者”(《说文解字》)。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叫仇泰然的官员对他的一名属下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在这里,肉和菜的区分也是相当清楚的。后来的“菜”词义扩大了,是菜肴的总称,红烧肉、糖醋鱼、炒鸡蛋都可以称之为“菜”。

睡:古代的“睡”专指坐着打瞌睡。《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商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秦孝公大概对商鞅说的那一套不感兴趣,所以总是打瞌睡,如果理解成秦孝公时时躺下来睡大觉,从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欧阳修《秋声赋》中“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睡”也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后来的“睡”词义扩大了,不光是坐着睡,躺着睡趴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都可以叫“睡”。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后来词义扩大,泛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

宫:古代泛指房屋,秦汉以后指帝王居所,现在用于某些文化娱乐场所,如“少年宫”、“劳动人民文化宫”。

瓦:古代泛指陶器,如纺锤也可以称“瓦”,现在仅用来指盖房顶用的建筑材料。

臭:古代泛指各种气味,现在只用来指臭味。

禽:古代是鸟兽的总称。相传一代神医华佗曾创“五禽戏”。哪五禽?根据《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的记载,“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现在的禽只能拿来指称鸟类。

(3)词义转移:

汤:本义是热水。《论语》:“见不善如探汤。”《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汤”的今义是米汤面汤肉汤菜汤等,而“热水”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只有成语“赴汤蹈火”、“固若金汤”中还保留着古义。

涕:眼泪。《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出师表》:“临表涕零。”现在主要是鼻涕的意思。

成语“感激涕零”、“痛哭流涕”中都保留了古义。

走:跑。《尔雅》:“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今义就是一般的行走。成语“奔走相告”中保留了古义。

去:离开。《岳阳楼记》:“去国怀乡。”现在一般指“往哪里去”。但“去世”一词中的“去”仍是古义。

(4)感情色彩不同:

爪牙:爪牙最初当然是指动物的工具性器官,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后来引申为“得力助手”。《国语·勾践灭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里的爪牙都是“勇猛得力的助手”的意思,是褒义词。今天的“爪牙”跟“走狗”的意思差不多,完全是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