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习重点难点是什么
高一年级历史教案5篇
高一年级历史教案5篇高一年级历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客观描述隋唐统一的过程,了解隋朝时期的成就建树。
2、通过展示史料并进行小组讨论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而加深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唐朝诗人__的《汴河怀古》,并提出问题:此诗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此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教师追问: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此运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成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隋统一的过程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长期处于__状态。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那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400年的__局面。
教师强调:隋朝的统一结束了__局面,为后来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各项建设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二段,提问: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学生分析总结:隋朝时期在长安、洛阳设粮仓;隋炀帝时期修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教师总结:隋朝初期建设颇多,其中大运河最为。
教师展示《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都流经哪些地方,沟通了哪些水系?学生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教师展示史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修建这条大运河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代表回答:隋朝开通大运河能够加强南北方的政治经济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教师总结:运河的开通能够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发展,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为我们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它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中的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重难点】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会议【知识·梳理】1.背景(1)二战的悲剧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战前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于是有人主张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3)二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
2.内容: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
决定成立两个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3.意义: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战后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勾画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蓝图。
按照这个会议的精神,很快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深化·拓展】1.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二战后各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欧洲被普遍削弱,德.意.日经济濒于崩溃,英.法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削弱,而美国的实力却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不但在工业生产领域占据压倒的优势,而且在国际货币和金融方面也确立了统治地位。
美国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确立战后世界经济霸主乃至世界霸主的地位。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5课
划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进而撒下了现代 丽的光彩”指什么?
文明的种子。
[答案] 文明:城邦制政
——《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 体。光彩:民主制。
• 〔典例试做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 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 大影响是( A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 (2)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民主氛围 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___精_神__文_化_____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 2.局限 • (1)只是“___成_年__男_性__公_民__当_家__作_主___”的政治制度,妇女、外
邦人、广大奴隶不享受民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
• (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___直_接__民_主_____成为政 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 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是雅典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 1.奠基——梭伦改革 • (1)背景:__社__会__矛__盾____尖锐。 • (2)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 (3)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确立 公民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 四百人议事会 和公 民 陪审法庭;废除 债务奴隶制 。 • (4)影响: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图解识记 梭伦改革的内容
• 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 (2)内容: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②设立__五__百__人__议_事__会_____,
• 3.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 (2)内容: • ①所有___成__年_男__性____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6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材整理1临危受命1.背景(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2.结果: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教材整理2实施“新政”内容具体措施作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复兴工业(核心)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工程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等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6“学思之窗”,思考: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这些立法反映了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了社会保障措施,对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材整理3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深度点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高一的历史说课稿
高一的历史说课稿高一的历史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__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_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__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同时明清时期__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__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__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__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__的影响二、说学情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篇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并能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2.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
2. 学习(30分钟)a. 分组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带着问题阅读,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b. 分组讨论并汇报,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3. 深化(15分钟)a.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列出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b. 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并总结成笔记。
4. 拓展(15分钟)a. 课堂小组讨论,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b.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作业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培养了学生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但在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部分学生对相关材料理解较困难,需要提前进行教师引导和辅导。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模板: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斗过程;3.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掌握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含义,意识到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建设中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1.社会主义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包括土地改革和工业化;3.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包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应用;2.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3. 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1.什么是科学实验精神?2.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课堂教学1. 教师引导•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索中曲折”和科学实验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查找资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3. 教师组织讨论•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就科学实验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五、评价与反思1. 评价指标•学生是否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学生是否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是否理解“探索中曲折”的内涵和意义,并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二课考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mdash高中语文;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把握中世纪的历史分期;根据教材中的图片《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了解拜占庭帝国发展的基本历程;小组讨论,结合图片《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制作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进程年表2、史料实证:运用教材相关图片等史料,了解城市居民构成、城市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中世纪基督教的强大经济与精神力量;把握城市与宗教对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
3、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正确理解“中古”等历史概念;把握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自主学习,画出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图;多视角理解欧洲“中世纪”;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显赫地位对欧洲封建王权的双重作用。
4、唯物史观:认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显示的新时代特色,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辩证认识。
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中世纪晚期西欧民族国家逐渐产生、罗马法的发展历程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5、家国情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论述;感悟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古今相映,在学习拜占庭帝国的“盛”与“衰”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以及城市和王权的关系,呈现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城市与王权的关系。
四、以思导学1、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2、思考: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特点?3、思考: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4、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影响?5、思考: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文化变化)?五、课时预览六、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思考点1: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特点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至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知识要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知识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知识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模板
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3.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2.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何再次发动战争?2.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2.1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利益的变化。
2.2介绍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3.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3.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事件。
3.2分析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如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4.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4.1介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4.2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
5.2讨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1对比两次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6.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课堂小结7.2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8.作业布置8.1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8.2布置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论文。
四、板书设计1.第二次鸦片战争1.1背景1.2过程1.3结果1.4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5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联系与区别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版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
新版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历史学科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版高一历史教材的引入,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也有所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介绍新版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
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在学习历史的初期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这包括古代河流流域文明(如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兴起、古代各大洲文明的发展和交流等。
学生需要对古代文明的特点、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
二、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学生需要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知识点,如夏商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思想文化的繁荣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改革、孔子的思想等。
三、亚洲古代文明与国际交往除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学生还需学习亚洲古代文明与国际交往的知识。
这包括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了解西亚的古代文明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中亚、东南亚和西亚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和与中国的交往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发展脉络以及互相之间的影响与交流。
四、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中世纪欧洲学生需要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中世纪欧洲的知识。
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入手,了解它们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与发展。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体制、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等基本内容,以及欧洲的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近代史与现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近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近代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动态,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历史事件。
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世界历史的整体把握,也对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与问题有重要意义。
六、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和运用历史方法的能力。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重点: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整理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日趋商品化。
3.影响: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图解示意]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教材整理2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主要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2.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3.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影响(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
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1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高一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方法与过程: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高一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高一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高一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讲授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高一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
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
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了洪水。
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范文
试卷讲评课的高一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试卷讲评,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上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满意吗?有哪些不足之处?2.试卷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试卷中的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a.错误类型:如知识点掌握不牢、解题技巧不熟练等。
b.错误原因:如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等。
c.解决方法: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3.讲解重点题目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道试卷中的题目进行合作探讨。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分析题目,找出解题方法。
5.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探讨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本次试卷讲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试卷中的错误有了深入的认识。
3.学生反馈:学生对本次试卷讲评的满意度如何,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2.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对试卷的分析和讲解,评价其解题能力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多组织类似的试卷讲评课,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高一历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政治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高一阶段的历史学习中,有一些重难点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高一历史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充满了思想启蒙、哲学思考以及人文精神,是欧洲文化的一次伟大复兴,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以“重视人本身”为基本理念,对于人的知识、体验、思维和感情体验进行了全方位的追求和探究。
2. 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文艺复兴充分借鉴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形式,将这种资料融入到欧洲文化中,从而使欧洲艺术变得更加精致、卓越和理性。
3. 艺术形式的现代化: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大量的发展和进步,艺术家对于人形象的表现更加贴近于自然。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中,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也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例如:1. 封建主义政治制度:在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之后,封建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形成,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纲五常”的思想。
2. 官僚制度:唐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官僚制度,官员的选拔通过科举考试,官员获得的职位、任务和薪酬与人的文化、气质、性格等方面并无关系。
3. 君主立宪制度: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认识到了君主专制的缺陷和局限性,从而实行改革开放,致力于君主立宪制度,使民主运动逐渐形成。
三、二战对世界的影响二战是世界上发生过最具有毁灭性的一场战争,也是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
二战对于世界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新定义了国际格局:二战期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中心,在此基础之上重新定义了国际格局,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苏联崛起成为第二极.2. 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进步促使了原子弹和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这对我们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一历史商朝与青铜文化
------ 勒内.埃蒂姆柏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 “甲骨文”。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 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 资料。 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 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 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 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 从那时开始。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市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第二 分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中国古代史部 分。
一、内容分析
• 商朝从汤建国到帝辛覆亡,共传十七世三 十王,六百余年。 • 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商朝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政治机构。 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内服”和间接管 辖的畿外之地——“外服”。 •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 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 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 之一。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 夏商周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 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朝代。商的国家 体制及其盛衰。 • 知道 青铜时代及甲骨文。
说明:商朝的青铜冶铸技术尤其值得注意,它在世界上居 遥遥领先的地位,说明只有国家才能分工、合作铸造如此 的青铜器。甲骨文字的发现和解读,说明了商朝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也说明了中国文明的 连续性。
三、重点难点
• 重点:解读青铜器和甲骨文。
• 说明:分析文献与文物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方 法,鉴别和依据史料确定和解释史实是历史学的基本方法, 也是二期课改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但是高一学生这方面 的能力相对薄弱,要让学生知道,在史料充分的条件下, 要认真解读史料,在史料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当努力发 掘、发现或存疑,养成重证据、不盲从,实事求是的思考 习惯和证据意识。 •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的原因:①生产规模大,技术 水平高。②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③产品类型多, 用途广。④产品造型美观,纹饰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部编版高一历史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部编版教材是我们的主要学习资料,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知识点的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高一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程。
教材中包含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转变、各大古代文明(如黄河文明、埃及文明、亚洲文明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古代帝国的兴衰等内容。
二、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作为高一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讲述了中国历史的演进。
教材中包括了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事件和重要人物,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近代史近代史作为高一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主要涵盖了从近代社会的起始(如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等)到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中国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近代史,深入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世界史世界史是高一历史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同学们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
教材中包含了世界各大洲的历史发展,如欧洲历史、美洲历史、非洲历史等。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世界史,了解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世界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特点。
五、历史思维方法除了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一系列历史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问题意识等,帮助同学们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高一历史知识点的内容广泛且丰富,通过系统地学习,同学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历史,不仅能够提高学科成绩,更能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学习重点难点是什么
对于历史课本内容,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
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
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些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
其次,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
那什幺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呢?比方说: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它的作用和影响可能就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评价历史事物不能离开它所处的历史背景,这就叫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法。
什幺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呢?通俗地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许多历史事物往往既具有进步之处,同时又具有不足地方,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全面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评价。
有的同学学历史时就像学语文和外语一样,大声地朗读,扯着嗓子拼命地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不需要发出声音。
历史需要反思,需要冷静地思考,历史是无声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囊括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承载了庞杂又十分巨大的知识量。
这就决定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大致可分四个步骤:第一步:史实。
要求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