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技术

合集下载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急救护理技术第一章绪论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2、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等增加。

•社会城市化:人均占有小汽车量急剧增加,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

急救护理学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

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

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

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建立。

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

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情况•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议。

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

加强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急救护理技术》课件

《急救护理技术》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
按病情分类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急 救护理技术可分为危重病 急救、创伤急救、中毒急 救等。
按领域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急救护理 技术可分为院前急救、急 诊科急救、重症监护室急 救等。
按技术分类
根据所涉及的技术,急救 护理技术可分为心肺复苏 技术、创伤止血技术、气 管插管技术等。
02
急救护理技术基础
急救护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级阶段
急救护理技术起源于战场救护,随着 战争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发展阶段
现代化阶段
现代急救护理技术融合了高科技手段 ,如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急救技术等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 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 加,急救护理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和发展。
急救护理技术的分类
挑战
急救护理人员短缺、设备不足和技术 更新缓慢等问题制约着急救护理技术 的发展。
机遇
随着社会对急救护理的重视和科技的 进步,急救护理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 展机遇。
提高急救护理技术的建议与策略
加强急救护理人才培养
01
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急救护理
行业。
推广先进急救护理技术
02
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救治效率
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
总结词
急性中毒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来清 除体内的毒素,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事项
在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中,需要注意避免对患者的进一步 伤害,如避免催吐导致的窒息等。
详细描述
急性中毒的急救护理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以清 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 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生命支持。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 1、呼吸是否停止 看:观察胸廓的起伏 听:用耳接近鼻部去听有无气体排出 感觉:用脸感觉有无气流呼出 2、脉搏是否停止 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看:头部、胸腹、脊柱、四肢 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 量:收缩压不<90mmHg
红色等级
非常紧急 需要立即治疗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 收缩压<90mm/Hg 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 SO2饱和度<93%
急诊科 离 院 病患接受各种 留观
医护人员判 定就医科别
挂号
检查、治疗
住 院 专科会诊 手术
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是由院
前急救——院内诊治——ICU救治三个部分组 成。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提供了快速而有效
的急诊医疗服务。
1、EMSS流程图
事故现场
最初目击者 (初步急救)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五、院前急救的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
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1、急救和转运常出现的四大矛盾:
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

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 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帮助; 学习国内外护理同仁的先进经验; 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高起点、 新模式、继往开来、自我超越、迎接 美好的明天
展 望 未 来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
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技术 PPT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技术 PPT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1、 指挥协调现场急救、合理分诊、分流病人最 大效能的发挥EMSS的作用 2、担负一定的现场急救工作、对于危重病人及意 外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 3、承担一定的科研、教研、教学任务 4、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英军死亡率
45
42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救护前
2.2
救护后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流行——最早的呼吸支持急
救技术
美国老太与“铁肺”的故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60年代早期:抢救设备应用于临床——除颤仪、呼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起步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建立心脏监护病房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80年代建立急救中心——我院建立于80年代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急救意识增强、建立并完 善急救医疗体系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模式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 70年代 心脏监护病房 • 80年代 急救中心 • 1980年10月 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 1986年11月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急救护理学习知识

急救护理学习知识

急救护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说:1、院外急救: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2、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生及危大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填空:1、现代急救护理学的发源可追忆到(19 世纪南丁格尔)年月。

2、急救网由(急救中心 ( 站) )、(医院急诊科 ( 室) )、(街道卫生院、红十字卫生站)构成。

三、选择:1、以下哪项不是急诊医疗系统的参加人员(D)A、急救并呼救人员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病人家眷2、现场救护的原则包含 (ABCDE)A、立刻使患者离开危险区B、先救命后治病C、分秒必争,就地取才D、保存离断肢体或器官E、增强途中监测并详尽记录四、简答: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围。

急救护理的研究范围:院外急救、危大病救护( ICU)、抢险救灾、战地救护、急救护理人材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你以为急救护士应具备如何的素质?说出原由。

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的三个部分既有各自独立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又相互亲密联系,是一个有严实组织和一致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院前急救负责暂时的、应急性的急救;院内急诊负责完好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院内急诊需要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作为前提和保障;但没有院内诊治,院前急救的收效难以稳固,进而影响伤病员的痊愈。

所以,两者是相互促使和相互限制的。

第二章院外急救一、填空:1、受伤后,伤员的最正确急救期是伤后(12 小时)内。

2、现场判断一个伤员应在(1~2 分钟)内达成。

3、在不影响急救的状况下,一般将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体位。

4、担架转运伤员头应在(后);飞机运送时,伤员应取(横)位,运送休克伤员时,头应朝(后)。

二、判断改错:1、急救伤员为争取时间应“抬起就跑”。

(×)2、腹腔脏器脱出体表时要回纳腹腔。

(×)3、伤员被外来异物刺入胸腹腔,在事故现场不要任意拔出异物,免得惹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7.体力强度大
院前急救的原则
1. 先排险后施救 : 是指在实施现场救护前应先进行环境评 估,必要时,排险后再实施救护。如因触电导致的意外事故 现场,应先切断电源排险后再进行救护;如为有害气体造成 的中毒现场,应先将病人脱离险区再进行救护,以保证救护 者与伤病员的安全。
先重伤后轻伤 : 是指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但当 大批伤员出现时,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情况下,应在 遵循“先重后轻”原则的同时,重点抢救有可能存活的伤病 员。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 1854-1856年俄、英、法、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 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 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 死亡率下降到2.2%,这充分说明了急危重症护 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急危重症护理事业也经历了从简单到逐步 完善形成新学科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 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各医院也先后建立了急 诊科和ICU,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学的发展,开 始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此后,国家教育 部将《急危重症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程, 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每年举办急救护理学习 班,为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及急危重症护理教育培 训人才,特别是急危重症理论着眼于人的整体生理、 心理、病理、社会、精神要求,将现代急危重症护理 观、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由医院内延伸到现场、扩展到 社会,更是一大进步。
5.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充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
协和女超人 于莺
夜班,太平无事,半夜一点,抢救 室门开,一老头一路小跑进来,边 跑边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然 后一头栽倒在抢救床上,呼吸心跳 停止,三分钟后抢救成功。心电图 提示大面积心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心中的急救来源于
急救护理学定义
急救病人多元化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发展史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流行——最早的呼吸支持急
救技术
美国老太与“铁肺”的故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三)重症监护
概念: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 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室接受有急诊科和院内 相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病人进行心肺脑复苏 后、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人进行全 面的监护及治疗。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四)灾难救援
概念: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 害提供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护与援助。
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第三节 急救医的责任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 的危急意识
2.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组成及主要职责 3. 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特点及急救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4.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5. 熟练掌握紧急呼救方法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 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救护,急诊科和ICU负 责院内救护,该体系既适合于平时的急救医疗工作,也适 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设立了全国统一呼叫号码为“120” • 2013年12月19日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起步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建立心脏监护病房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80年代建立急救中心——我院建立于80年代
• 同时灾难救护需要社会各界有组织有计划协调的工作才能 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五)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急救护理技术”列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 医疗机构需要组织: 1、急救医学讲座 2、举办急救技术培训 3、进行急救护理学研究及信息交流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问题出在哪?
如果?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60年代早期:抢救设备应用于临床——除颤仪、呼
吸机、血透机 60年代后期: intensive care unit,ICU建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早期:英国皇家护理学院成立形成了当今救护
理课程的基础 70年代后期:急救医疗会议提出:急救事业国际化标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1、 指挥协调现场急救、合理分诊、分流病人最 大效能的发挥EMSS的作用 2、担负一定的现场急救工作、对于危重病人及意 外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 3、承担一定的科研、教研、教学任务 4、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2 医院急诊科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2 医院急诊科特点
1、是院内救护的首诊场所院前急救的 延续 2、24小时对外开放 3、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 任务最为繁重。 4、容易产生纠纷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准化、互助化并统一急救电话——120
国内急救护理发展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模式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 70年代 心脏监护病房 • 80年代 急救中心 • 1980年10月 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 1986年11月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2 合理布局、统筹管理急救网络
急救中心承担本地EMSS的统筹管理、院前急救协调 指挥、急救信息传播、急救技术培训及科研工作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3 改善EMSS硬件配置
1 建立灵敏、高效的急救通讯网络 2、配备符合院前急救需求的转运工具 3、指挥、急救信息传播、急救技术培训及科研工作
3 重症或专科监护 (ICU NICU CCU EICU)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4 基层急救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二)急救医疗体系的管理
1 完善的政策法规
1980年《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后逐步建 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EMSS 2013年《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EMSS系统更加完 善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急救意识增强、建立并完
善急救医疗体系
第二节 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第二节 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1
院前急救
2
急诊科救护
3
重症监护
4
灾难救援
5
急救护理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一)院前急救
概念: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意义: 1、维护病人生命、防止再损伤 2、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提供条件 3、提高抢救成功率 4、减少致残率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现场救治
转运 转至IUC
急诊科救护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科 诊治
重症监护 病房救治
现场急救 民众的自救互救 专业急救人员现场急救 途中转运救护
专科“生命 绿色通道”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1 急救指挥中心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对一个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 的犯罪,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到医疗救护 。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二)急诊科救护
是医院急危重病人的首诊场所、是医院的“前沿阵地” 具备条件: 1、与救护工作相适宜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急救 物品 2、掌握急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