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听赏童声合唱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的音乐情绪。
表现出蓝猫爱想、爱问、爱动脑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节奏卡片,球,星星贴纸,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小星星变奏曲》带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2、游戏:(1)、《捉迷藏》(复习d r m)(2)、《传球游戏》(用已学d r m即兴创编)(3)、律动《跑跳步》说明:复习巩固上界课内容,同时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二、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1、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2、播放歌曲MTV学生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3、播放歌曲MTV,引出结尾合唱部分。
(1)、有感情地跟读歌词。
(2)、跟琴慢唱,找出不同地方。
(3)、体会歌词的含义,用歌声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4)、引出演唱形式——合唱。
(5)、加进动作,表演合唱。
4、播放歌曲音乐,引出领唱。
5、教师有感情地范唱领唱部分,引出领唱歌词。
(2)、加进肢体语言朗读歌词。
(3)、加进小乐器,朗读歌词。
6、播放歌曲MTV开始部分,引出开始合唱部分。
(1)、跟读歌词。
(2)、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
7、播放MTV,总体表演。
说明:通过七遍不同的听赏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在生动明快的音乐声中,在讨论交流的`评价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探究、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机动(复习与拓展)1、复习《摇篮》(指导学生运用已学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演唱)2、教师示范创编(画面提示)3、引发学生联想再创作。
四、师生告别,学生回教室。
猫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
3.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
《猫》第二课时教案
《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猫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猫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猫,培养动物保护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认识猫,引入今天的课题。
2. 学习猫的基本知识1.猫的起源和历史1.猫是哺乳动物中家养宠物的一种。
2.猫在人类文明史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2.猫的生活习性1.猫是夜行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休息。
2.猫喜欢干净,懒得洗澡时用自己的唾液来清洁身体。
3.猫敏锐的嗅觉和听觉,使得它们能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变化。
3.猫的品种1.英国短毛猫:毛短而密,毛色艳丽。
2.波斯猫:毛长软,颜色多样。
3.各种短毛和长毛的混合种猫。
3. 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1.学生对猫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告诉学生如何保护猫1.不伤害、虐待猫。
2.不随意丢弃猫,尽量将其交给宠物店、救助站或警察局。
3.爱护自家的宠物猫,为其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和医疗。
4. 总结回顾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要点,总结学到的基本知识,并呼吁学生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来。
五、教学方法1.情境引导:通过图像、视频等引导学生认识猫。
2.教学讲解:讲解猫的基本知识。
3.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4.组织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保护动物。
5.归纳总结: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归纳总结学习内容。
六、教学资料1.猫的图片和视频材料2.保护动物的宣传资料七、教学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地回答问题和表达观点,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生对于猫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猫》第二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了解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猫的基本生理结构和特征;3. 了解猫的品种和常见疾病;4. 培养爱护动物、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2. 猫的解剖模型;3. 猫的药品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猫咪的可爱图片或者视频,以及介绍有趣的猫咪趣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提出问题:你知道猫是怎么来的吗?猫的起源在哪里?是否和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二、教学内容(30分钟)(1)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部分主要介绍猫的起源、进化和传播史。
注: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和动画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视听体验感。
(2)猫的基本生理结构和特征主要介绍猫的外貌特征、器官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1. 猫的结构和特征(头、躯干、四肢),不同品种有不同特点,特别是关于毛色的区别。
2. 猫的生理特征(如视力、鼻嗅、听觉、味觉等)以及猫对家族的认知和交流方式(如姿态、表情和声音等)。
(3)猫的品种和常见疾病1. 猫的品种: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展示,介绍猫的常见品种和特征;2. 猫的常见疾病:常见猫病、疾病预防和治疗等知识。
(4)培养爱护动物、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通过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地与动物共生共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在此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猫的常见病症、药品和治疗技巧、维护猫咪健康的方法等等,引导学生以及有宠物的家长关心家中宠物的健康和安全。
四、讨论交流(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探讨猫的起源、进化、传播记录以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等。
学生也可以就爱护动物、关注环境,倡导生态平衡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五、总结(10分钟)针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看法,老师可以做出总结,强调学生的关注点和重点,使学生对于课堂的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1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3、读板书。
4、出示:()()()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可是()。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比较: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生:(接答)像唱歌、说话……(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2)出示填空: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猫咪的秘密》教材的第四章“猫的行为特点”部分,详细内容包括猫的日常行为模式、社交行为以及繁殖行为。
重点分析猫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猫的基本行为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福利的认识。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猫的社交行为及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猫的日常行为模式、繁殖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猫的行为特点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学习笔记、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猫在自然环境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猫的行为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猫的日常行为模式、社交行为和繁殖行为。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和分析猫的行为。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猫的行为视频,记录关键行为特点,并进行课堂讨论。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展示观察记录,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七、板书设计1. 猫的日常行为模式捕猎行为休息与睡眠清洁与护理2. 猫的社交行为领域性亲昵行为冲突解决3. 猫的繁殖行为发情与交配妊娠与产仔育儿行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猫,记录其行为特点,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
2. 答案:观察记录表格(见附件)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到的猫的行为特点、生物学意义及个人感悟)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邀请动物行为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猫的行为特点。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猫的行为模式。
推荐阅读:《猫咪心理学》、《猫的行为解析》等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教案:《猫》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猫》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学习。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
4. 学习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书写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
3. 学习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相关段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相关段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哪些特点?同学们对猫有什么看法?二、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三、分析课文结构(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学习描述猫性格特点的段落(10分钟)1.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相关段落。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段落,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学习作者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猫》生字词:懒惰、磨爪子、性格、温柔、老实、贪玩、尽职、古怪课文结构:1. 猫的来历2. 猫的特点3. 猫的性格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猫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猫的性格特点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后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学习作者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动物的特点。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理解猫的需要和养护方法。
•培养对猫的爱护和尊重意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引入(5分钟)
–向学生复习上堂课学到的关于猫的基本信息,比如猫的品种、体型等。
2.猫的行为习性(15分钟)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谈论猫的行为习性,比如猫喜欢梳理毛发、喜欢躲在狭小空间等。
–请学生讲述自己家养猫的一些有趣行为,如何与猫相处。
3.猫的需求和养护(20分钟)
1.猫的日常需求:
•提供正确的猫粮和水,讲述饮食习惯。
•管理猫的粪便,保持猫砂盆的清洁。
•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玩具。
•定期洗刷和检查猫的毛发。
2.猫的养护方法:
•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或从自身经验谈论如何照顾猫的
健康,例如定期打疫苗、定期洗澡等。
4.猫的爱护和尊重(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对待动物的正确态度,包括不虐待、尊重猫的个体差异等。
–分组展示:每组以小组形式创作一份海报或短小故事,强调对猫的爱护和尊重。
5.课堂总结(5分钟)
–小结课堂内容,强调猫的行为习性、需求和养护要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与猫共处,传递对猫的爱护和尊重。
教学资源
•课堂黑板/白板
•分组讨论和展示海报的材料
课后作业
1.观察自家养的猫的行为习性,并记录下来。
2.自行查找关于猫的健康养护方法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
3.以学习的知识,思考如何改善猫舍或自家环境以满足猫的需求。
4.完成分组创作的海报或短小故事,展示给全班。
《猫》第二课时教案2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猫》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对猫的性格、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描绘出猫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猫的性格、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猫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表达。
重点: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阅读笔记、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回顾: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精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a.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猫的性格、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b.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描绘出猫的独特魅力。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尝试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讲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猫》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a. 文章结构:总分总b. 观察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c. 表达技巧:细腻描绘、形象比喻、生动拟人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4年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
2024年最新猫教案第二课时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猫》的第二课时内容,依据教材第二章“猫的习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解析猫的社会行为、捕猎行为以及日常护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了解猫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猫的社会行为和捕猎行为的理解。
教学重点:猫的日常护理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猫的图片、视频、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猫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性?”2. 知识讲解:a. 讲解猫的生活习性,如猫的日常作息、社交行为等。
b. 介绍猫的捕猎行为,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猫的捕猎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与猫的互动经历,讨论如何正确护理猫。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猫的生活习性和护理方法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1. 猫的习性a. 生活习性b. 行为特点c.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猫的护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猫的捕猎行为,并说明如何正确护理猫。
2. 答案:a. 猫的捕猎行为:观察猎物、悄悄接近、突然袭击。
b. 猫的护理方法:定期喂食、清洁饮水、定期洗澡、修剪指甲、疫苗接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猫的生活习性和护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理解猫的捕猎行为方面仍有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猫的习性,了解不同品种的猫的特点,提高他们对猫的兴趣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猫的社会行为和捕猎行为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享与猫的互动经历,讨论如何正确护理猫。
3. 作业设计:描述猫的捕猎行为及护理方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猫》中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2.学习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3.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体会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生字词语的意思。
3.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语境填空和造句。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学生家中养的宠物或者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猫》这篇课文。
2. 学习新课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2.解释生字词语,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4.完成课文理解题和生字词语填空题。
3. 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关于猫的文章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2.为学生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3.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宠物猫的文章,可以描述自己家中的猫或朋友家的猫。
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描述一天中与猫相处的经历。
要求使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着《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之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4篇拓展延伸篇一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
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3、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猫》教学设计篇二一、活动目标1、较生动的讲述图象的内容。
2、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理解故事中简单的教育意义。
3、喜欢欣赏漫画。
二、活动准备:数码相机拍摄的图象。
(图象内容:(老师的手掌部分)一只手拿着一根笔,在纸上画出两猫相争的图案。
)学习包相应的小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纸张、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1、师引导幼儿提出看电视的要求。
a、观看的过程中不影响别人观看。
b、注意观看图象中的内容。
2、组织幼儿观看电视图象并讲述。
a、让幼儿观看手与笔的图象并定格,激发幼儿观看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猜猜接下去会出现什么呢?b、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图象。
c、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象中的内容。
3、组织幼儿讨论:a、两猫相争的结果是什么?b、为什么它们都吃不到鱼呢?c、他们要怎么做才能吃到鱼?4、组织幼儿再次观看图象并讲述,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部编版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部编版猫》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通过阅读故事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对于爱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语言、认知、艺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故事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并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正确拼读故事中的生字、生词,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 过程和方法•采用朗读、理解和经验习得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观察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关注和爱护动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生命的价值观;•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部编版猫》第二课时。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教学开始前,先通过观察图片和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
步骤二:讲解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以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
同时,要仔细指导学生正确拼读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词。
步骤三:朗读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朗读故事,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故事中的情感、思想和价值的领悟。
步骤五:情感体验和评价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自我意识。
步骤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正确拼读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词。
《猫》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3篇
《猫》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情简析】猫这种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孩子们比较熟悉。
通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让孩子们感受真实、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策略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描绘,比较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动画片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几幅有关猫的动画片)你发现了什么?2、引入新课:据我所知,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与这种小动物是朋友,看到你的朋友会想到哪些画面?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家也养了一只猫,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老舍先生家的'猫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三、品词品句,感悟探究1、了解猫性格的古怪: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知道了这么多内容,这些都是写猫的什么?(性格)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⑴学生自由朗读。
⑵向全班同学朗读汇报,教师指导,并重点理解词语:无忧无虑,屏息凝视。
⑶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师:看,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看看这些词你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些词相互矛盾)师:文中是怎么把这些词连起来的,仔细读读哪些词语出现了两次,把它勾出来。
(说它……的确……可是……)师: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猫第二课时目标•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生理特征•培养学生对猫的兴趣和爱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准备工作•PowerPoint幻灯片•猫的骨骼、肌肉和内脏模型或图片•猫的皮毛样本•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黑板或白板教学过程1.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5分钟)•向学生解释本课将学习猫的基本生理特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爱护猫。
2.导入知识(10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猫的骨骼、肌肉和内脏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头部、身体、四肢和尾巴,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猫的身体特征(15分钟)•准备一些猫的皮毛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质地和长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猫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口腔等特征,让他们了解这些特征对猫的生存和行为的重要性。
4.学习猫的内脏器官(1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插图展示猫的内脏器官,让学生了解猫的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解释这些器官的功能和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猫的身体运作过程。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带领学生讨论猫的生理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行为的影响。
•提醒学生要爱护和保护猫,尊重它们的自然特征和生活环境。
6.练习和巩固(5分钟)•分发相关的练习题或小组讨论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收集学生的答案或结论,进行评价和反馈。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猫的生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观察、爱护和保护猫。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猫的行为特征,敬请期待!扩展活动7.实地观察(30分钟)•安排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去附近的猫咖啡馆、收容所或友善的猫主人家中观察真实的猫。
•学生自行选取猫进行观察,并记录它们的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惯。
•鼓励学生与猫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问和回答关于猫的问题。
8.学生报告(20分钟)•要求学生准备一份关于自己观察到的猫的报告。
•学生可以利用图片、文字或口头描述的形式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猫的特征和行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词语,导入新课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猫》。
(板书:猫)2.检查复。
(1)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认读。
(2)师指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写了猫在成年时和满月时的不同的形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通过检查复,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研究的基础。
同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板块二品词析句,体会“古怪”1.研究第1自然段。
(1)师引导:“猫的性情实在有些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课件出示段落。
(3)指名朗读。
师: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结合图片以及平日所观察到的细节,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
(出示课件)①师指名描述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老实,喜欢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板书:老实)师:这真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猫啊!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②(出示课件)师指名描绘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贪玩,决定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板书:贪玩)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③(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尽职,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就屏息凝视,连续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板书:尽职)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4)改写句子。
①(出示课件)师:谁能不改变句子意思,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师指名回答)它屏息凝视,连续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②师:这只猫多么有决心啊!师指名用“非……不可……”说一句话。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8篇】
《猫》第二课时教案【优秀8篇】《猫》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燕子说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捉害虫保卫庄稼是快乐的,波斯猫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快乐,波斯猫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理解燕子、蜜蜂、青蛙的话,体会享受劳动成果时的快乐心情。
2.理解波斯猫不快乐的原因。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二、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词语卡片、制作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图片。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以读为主,通过学生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方式的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
3.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自学感悟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波斯猫图片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课件猫),说一说画上是什么动物?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波斯猫:它是猫中的贵族,聪明敏捷,喜欢安静,叫声尖细柔美,爱撒娇,天生一副娇生惯养的姿态,它的眼睛一只是蓝色,一只眼睛是绿色。
喜欢猫的人们都喜欢养它。
看一看它的表情,它快乐吗?2.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13《猫》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猫》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
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设计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仔细观察事物,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五、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品悟、读写结合六、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习作书写纸。
七、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小猫就是其中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xx抓痒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xx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
(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又。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