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改进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改进策略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在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区有其特殊性,但目前还存在着多头管理、不尊重学生个性、忽视文化建设等问题,高校应重视学生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环境建设,促进文化建设,抓好服务建设,把学生社区建成学生真正的“家”。
标签:学生社区环境建设文化建设
0 引言
摸索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构建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新模式,对于不断增强社区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落实高校育人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学生社区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区由于有着特定的内容和居住对象,所以它除了具备一般社区的特点以外,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自身特点。剖析这些特点,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高校学生社区人员结构具有特殊性高校学生社区的居民均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入学和升学的因素,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大。社区成员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大学生,富有青春活力,思想活跃,对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较高,兴趣爱好广泛。同时由于学生居民年龄结构处在同一层次,他们之间具有较好的亲近感和联系。但由于他们刚从封闭的中学环境转入开放的大学环境,面对大学生活的种种问题,常常感到困惑和彷徨,也容易冲动,感情脆弱。此时若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很难较快地融入学校和社区的文化中去,很难得到健康的成长。
1.2 高校学生社区区域界限明显学生生活服务和活动娱乐场所多建在高校校园内部或附近。高校学生一般按男女性别划区而居,以寝室为单位,一个寝室好比一个小家庭,但这是个临时组成的特殊家庭,家庭成员无血缘关系,无辈份区别,且为同一性别,故寝室内部主要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学生日常的活动区域以课堂、食堂、运动场、宿舍为主,宿舍是学生活动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社区的环境。
1.3 共同的学习生活是社区的本质特征共同的学习生活是这个社区区别于其它社区的本质特征。他们为了共同的学习目的而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学校学生社区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特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学生社区需要通过学校的指导或学生的自治来有序地运行,并且这种运行所赋予的计划意义和指导频率是一般社区所不具备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区有其对象的独特性和教育的目的性,这是高校学生社区进行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
2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共管体制。校一级成立党政领导下的学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是学生工作管理的主体,教务、后勤、宣传、德育教研室等部门协同工作。院系一级设立学生工作中心,成员由院系总支书记、分团委书记、政治辅导员组成,他们在工作上接受学生工作处和院系的双重领导。当前这种党政合一、两级管理的体制,具有较强的行政功能,无论是学生工作处还是院系学生工作中心都可以直接管理学生、条块结合,形成网络。不容否认,上述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在保证贯彻党和人民的教育方针,执行院校发展目标和完成各项相关任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行政性格局所必然附加的功能单一性、资源集中性和管理纵向性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和重大理念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已逐渐显得步履维艰,力不从心。从学生社区建设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极易产生“扯皮”现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的多数部门其工作均与学生有关。如前所述,直接涉及学生管理职能的部门和机构就有好几个。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下,这些部门比较多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按照自己条线领导的指示部署工作,而较少进行横向或平行的工作协调。所以,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每个部门的管理孤立地看都有其充足的理由和重要的意义,然而不同部门的不同事务在缺乏横向协调条件下的碰撞,往往造成系统的杂乱无章,不仅使管理内在价值相互抵消,而且经常会出现“扯皮”现象。
2.2 过多强调统一和共性,极易忽略培养学生个性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之一是“下级服从上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往往遵循的是“领导推动型”的工作模式。统一号令,统一进程,统一结果。由此出发,又会延伸为偏向于“封闭”、“控制”的工作手段。学校常以“不出事”为评价学生工作的标准,力求“管住”学生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2.3 重“物”轻“人”,重硬件投入,轻文化建设学生社区管理主体跟不上社区管理的发展。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后,社区管理队伍多數是由物业管理人员、思政辅导员、保安等多种成员组成。管理成员对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认识不一致,使管理工作对“物”的管理重于“人”的管理,忽视学生权益、过度管制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轻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学生社区在建设中往往偏重物质设施的投入,而对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够重视。由于社区地域的独立化,缺乏文化的历史沉淀,大学生在社区得不到应有的精神需求。营造良好的学生社区软硬环境,以满足大学生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高度需求,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社区建设的重点。
3 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改进策略
深层次地发掘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内容,抓好基础建设,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3.1 重视学生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社区工作队伍是保障高校学生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社区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社区工作者除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外,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学生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区工作队伍的重要性,把这支队伍作为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学生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涉及到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在选拔和招聘人员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年龄、知识、学历结构的合理,保证队伍的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化。注意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创新意识、管导能力的培养,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创业的榜样和良师益友。
3.2 加强学生社区环境建设社区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学生居住范围内的道路、场地、绿化等与房屋建筑相匹配的区域容貌;软环境是指居住区域内的治安状况、社会风气、文明程度、学生素质等社会状况。优化硬环境,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外部清新整洁,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服务环境舒适、服务手段便捷、服务范围广泛、服务质量良好的社区氛围。净化软环境,就是要提高物业的管理水平,并通过各种社区活动,来提升学生社区的亲和力。这些活动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同时必须符合高校的教育、文化、人文的属性。活动的主题要突出思政教育。同时利用社区内的宣传专栏、黑板报、楼栋专题橱窗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另外,还应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从而通过创造社会活动的环境来改善学生社区环境。
3.3 促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文化设施投入,为学生开展广泛的文化生活提供广阔的场地。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在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积极与社会加强联系,尤其应与周围居民生活区搞好共建。
3.4 抓好学生社区服务建设
学生社区服务,就是在学生社区内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服务经营管理方式,着重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形成新型的服务型学生社区。首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亲情服务”的指导思想,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应为学生所想,在楼栋内开设多项便民服务,设立洗衣房、健身房等配套服务设施,使学生在社区内部就可以获得多种服务。让学生社区成为学生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