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学生工作仍然按院 系和班级这种单一 的管理模式 , 比如信息通知与发
布 方面 , 由学校 下发 到学 院 , 院张贴布告 或是 通 先 学
知到班级 , 班级再 由班 长通知到每一位同学。这种 模式会导致与学生之间 的交互性与沟通性缺乏 , 也 是与主体间性强调的互动共建 和生本服务理念是相
) 男, 江杭州 人 , , 浙 浙江工 业大学成人
管理硕士研究生 , 专业方 向: 身教 育组织 与研 究。陈龙根( 9 2 终 1 5一
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 院院长 , 研究员 , 士生导师 , 究方 向: 硕 研 成人高等教 育、 继续教 育。
学生社 区是学生学习、 生活和活动 的重要场所, 被称作“ 第二课堂” 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 , 作 用 。在社 区管 理 主体 多元 化 的今 天 , 应最 具 主 本 体间性的高校学生社区 目前却普遍缺乏主体 间性。 这种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 更不利 于高等教育的

主体 间性 的 内涵
主体问, 其英文为“ t sb cvy , ie uj t i ”汉译为“ n r e it 主
体间通过沟通与交互达成合作与协调 , 寻求共存和 互利发 展 。
体间性” “ 、交互 主体性” “ 、 主体 际性” 以及“ 共主体 () 1 社区学生工作 部 门与学生之 间: 缺乏互动 性” [著名哲学家胡塞尔在《 等。 1 笛卡尔的沉思》 一 与交流。学生工作部门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单纯地制
关键词 : 主体 间性 ; 等教 育; 高 学生社 区
中图分 类号 : 6 5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4 4 2 1 ) 5—02—0 10 04 (0 1 0 2 4
收稿 日期 :0 1 0 0 2 1 — 9— 7
作者简 介 : 胡央波(96 18一
), , 宁波人 , 女 浙江 浙江工 业大学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 2 1 00级教 育经济 与
矛盾 的 。
社区建设过程 , 是一个多网络平 等互动的过程 , 每一 个主体都是交往 中的主体 。所以 , 在高校学生社区 建设过程中, 就是要强化平等互动意识 , 树立合力共
建理 念 。 二 、 校学 生社 区建 设 中存 在 的 主体 间性缺 失 高
现 象
() 2 社区后勤服务部门与学生之间: 关系脱离 , 相关性缺乏。高校后 勤部门作为一支学校的后勤保 障队伍 , 其在社区建设 中也存在 与其他主体 的主体
21 年 1 01 O月 第2卷 第5 9 期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 u a fAd l Ed c f n C l g fHu e iest o r lo ut u a o ol eo b i n i e Unv ri y
Oc . 2 1 t ,0 1 V0 . 9 NO. 12 5
发展 。

从 内部建设 主体看 , 高校学生社 区可通常分为 以下三大类主体 : 学生社 区学生工作部 门、 学生社区 后 勤部 门 和学 生 社 区 的学 生 。 区建 设 过 程 中 , -社 3 学校内部体现 的主体间便是 以上三类主体的组合。 1 学 生社 区建设 主体 问交互性 与 沟通 性的缺 失 . 交互性与沟通性是主体 间性的一大特征 , 即主
问性缺失情况。如管理模式偏重于 以物业为中心 的 社区管理 , 仍注重对公寓卫生打扫、 公共财产保护和
第2 9卷第 5期
主体 间性视域 下的高校 学生社 区建设研 究
供水供电等硬件化的工作。后勤服务部 门在精神上 与学生脱离关系, 忽视 了居住在学生社 区里 的大学
生“ 居民” 以及他们在社区内居住时的所思所想。 () 3 社区学生工作 部 门与后勤服务公 司之间 : 交流合作缺乏。 目 前很多高校社区文化活动有两种 类型: 一种 是 由后 勤 服务公 司组织 的 , 多具 有物质 文 化的特色; 另一种则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 的, 多具 有 精神 文 化 的 特色 。两 类 活 动 各 自独 立 组 织 与 开 展, 导致有些活动缺乏精神文化内涵 , 达不到寓教于 乐 的效果 , 而有 些 活动又 缺 乏物质 文 化 内涵 , 吸引不 了学生的兴趣 。因此 , 很多学生除了上课或 自习 , 待 在寝室就只能玩 电脑 , 文化活动参与少 。这与社 区 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服务公司交流、 沟通和互动缺 乏有很大关系。 () 4 学生与学生之 间: 区 自我 管理缺乏。在 社 社区建设中, 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关 系主要体现在学 生自 我管理组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目 前大部分高 校的学生在社 区自我管理 的形式有三种 : 一种是学 生社团; 另一种是宿舍 内学生管理 , 如选举楼长和寝 室长等; 再一种是学生值班 , 如在学生工作部门或是 后勤服务公司值班。这三种管理形式虽然存 在, 但 规模小 , 规范度低 , 前在整个高校学生社区管理 中 目 只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 的学生 自
文中第一次提 出“ 主体间性 ” 后 经哈贝马斯 、 , 海德 格尔、 赫勒 、 许茨等人 的发展和完善 , 已成为现代 现 哲学的主要形态 。 [ 主体间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体 2
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作用 、 相互 沟通、 相互理 解、 双向互动、 主动对话 和交往 中体现 出的相关性 , 是对主体性的发展和超越 。因此主体间性强调的是 互动与融合 , 尊重各个主体 , 而不是一方独大。学生 定制度 , 发布通知 , 很少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况下
主体 问性视域 下的高校学生社 区建设研究
胡 央波 , 陈龙 根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杭州 ,104 30 1 )
摘要 : 随着我国高校体 制改革、 学分制等 的相继 出台, 统班级的概念 越来越被 淡化 , 传 学生社 区建设 成为 各个高校 改革 的重点 。主体 间性是指作 为主体 的个体之 间在双 向或 多向互动和交往 中体现 出的相关性。本 文 以此为范式, 来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 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