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史作业,《琵琶记》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琵琶记
![琵琶记](https://img.taocdn.com/s3/m/01f7f2e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2.png)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 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 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 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 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 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 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 说蔡中郎!”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 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 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
试论《琵琶记》人物形象的伦理道德内涵
![试论《琵琶记》人物形象的伦理道德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5eab1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f.png)
试论《琵琶记》人物形象的伦理道德内涵《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戏曲作品,其人物形象描绘了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
本文试图探讨《琵琶记》中的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
首先,女主角李师师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形象。
她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
她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品质,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对于坚持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追求。
她的形象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即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应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其次,男主角程咬金则展现了勇敢和忠诚的品质。
程咬金是唐玄宗的亲信将领,他对国家和皇帝忠诚无私。
他舍弃了个人的私利,毅然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他的形象体现了忠诚和勇气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个人应当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保护家国安宁是每个人的责任。
另外,反派角色李靖是一个具有贪婪和不义之徒的形象。
他为了追求个人的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地欺骗和迫害他人。
他的形象警示了人们贪婪和不义行为的危害,以及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伦理道德损害。
通过对比李靖与其他正直人物的对比,戏剧强调了道德正义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追求公正和廉洁的品德。
除了以上主要人物形象,琵琶记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每个角色都体现了不同的伦理道德内涵。
这些形象的塑造,通过描述人们的品德和行为,传达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于道德准则的认同。
总的来说,《琵琶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
通过对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坚持原则、忠诚勇敢、追求公正和廉洁的品质的推崇。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为戏剧增添了深度和复杂性,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启发人们思考和追求更高尚的道德境界。
简述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特征
![简述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8298a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b.png)
简述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特征高明的《琵琶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剧作,它不仅有着紧凑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等特点,同时还创造出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独特、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那位英姿飒爽、英明果毅的女主人公,赵五娘。
以下就从她的形象特征方面来具体阐述一下。
首先,赵五娘的忠贞正义是她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在剧中,她不仅坚持保有自己那一份纯洁美好的爱情,不畏权势和金钱的诱惑,为自己的真心所动,坚持与潘金莲斗争到底,而且还以无私的爱心感化了那些堕落的好色之徒,让他们悔改回头,最终陷入痛苦的苦境也没有动摇她的道义精神。
这种充满正义和责任感的品质,让赵五娘的形象更加伟大和令人敬佩。
其次,赵五娘的自信和果敢也是她独特的形象特征之一、作为一位女性,她并没有被阻碍造就她的朝气和英姿,反而越战越勇,越战越有勇气,每经历一次困难和磨练,她就变得更加坚强和果敢。
她是那种不惧挑战和艰难险阻的女性,始终坚信自己的大志和目标,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创造了一个让后来人憧憬的传奇形象。
第三,赵五娘的智慧是她我们关注的另一个形象特征。
这位智勇双全的女性,不仅善于在危急时刻化解危机,还善于运用她的才智达成她想要的目标,如她用灵便的嘴巴和机智的头脑,挑战潘金莲,“口诛笔伐,算无遗策”,成功地擒获了她的心,解决了之前的危机。
最后,赵五娘的激情和感性也是她最迷人的形象特征之一、她那异常纯洁、执着的爱情,是全剧的灵魂和情感支点。
她秉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原则,明确表达出了自己无法言喻的爱情,从而唤起了周围人的羡慕和敬佩。
正是她这种感性的特质,让她的形象更加真实自然、感人至深。
综上所述,赵五娘是该剧最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智勇双全、忠贞正义、自信果敢、感性纯洁,这些特质彰显出了她的非凡魅力和深刻品格,使她成为一位令人着迷的文学英雄。
琵琶记——精选推荐
![琵琶记——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3455f3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3.png)
琵琶记琵琶记⼈物塑造:极富极贵⽜丞相——赵、蔡悲剧的制造者,霸道、⾃私,在朝中权倾⼀时,其所作所为不仅是为了维护⾃⾝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施仁施义张⼴才——古道热肠,质朴善良,他是蔡伯喈的反衬,在他⾝上体现出⾼明对封建道德既维护⼜讽刺的⽭盾思想。
有贞有烈赵贞⼥——在她⾝上集中了古代劳动妇⼥的种种美德:淳朴、善良、勤劳、忍让(“代尝汤药”、“糟糠⾃厌”、“祝发买葬”)。
同时,她深受封建道德熏陶(忠于爱情婚姻,时时维护丈夫名声),她的悲剧反映了时代的悲剧。
忠全孝全蔡伯喈——⼀个孝义两重的正⾯⼈物,蔡家的悲剧并⾮因他道德品质恶劣造成,⽽在于不可抗拒的社会势⼒。
蔡伯喈在取舍忠孝时所暴露出的⽭盾性格与精神痛苦,反映了当时知识分⼦的软弱性和复杂⼼态,由此引发⼈们对封建道德本⾝合理性的怀疑。
以往作品批判蔡伯喈有“三不孝”(⽣不能养,养不能葬,葬不能祭)。
但⾼明为其辩护翻案,提出“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细致地描写出蔡伯喈做违⼼事时的苦闷、徘徊与⽆奈。
艺术成就这种结构的作⽤:1.使剧情发展有起有伏,场⾯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富于变化。
2.使作品展⽰了更为⼴阔的⽣活画⾯,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3. 荣枯咫尺异,在舞台上浓缩了⼈间的奢华与凄惨,使观众对赵五娘寄予⽆限同情,于强烈的反差中深化了悲剧效果。
⼆.语⾔运⽤出⾊。
1.《琵琶记》完成了从民间传唱向⽂⼈创作的过渡。
⼀改早期南戏粗糙芜杂的弊病,结构完整流畅,曲词典雅精美,因此被奉为南戏“曲祖”。
《琵琶记》根据剧中不同⼈物的⾝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
如⽜⼩姐的唱词⽐较⽂雅华丽,⽽赵五娘的唱词则凄婉质朴,纯是本⾊之语。
这种个性化的曲词对传情达意、塑造⼈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
明代吕天成《曲品》将戏曲分为四等级——神品、妙品、能品、具品。
《琵琶记》、《西厢记》并列为两⼤神品,⼈称“绝唱”。
思想主题琵琶记》主题的复杂性、⽭盾性⾃它诞⽣之⽇就接踵⽽来。
论《琵琶记》的悲剧精神
![论《琵琶记》的悲剧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b3713be16294dd88d0d26ba8.png)
论《琵琶记》的悲剧精神《琵琶记》是元末南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剧作,它展演了一出悲欢离合的家庭伦理悲剧,是一部中国古代悲剧经典,其悲剧精神丰富而复杂。
它首先是一部生活悲剧,又是一部时代社会的悲剧。
下面拟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其悲剧精神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从戏剧冲突和伦理上揭示其悲剧精神。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颇有特色,全剧的核心冲突不是批判性的,而是关乎两股互不相容的伦理力量,通过蔡伯喈的遭遇,揭示了“忠”与“孝”这封建时代两大基本伦理观念的冲突。
该剧的情节沿着两条线索发展。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既集中笔力写蔡伯喈在荣华富贵的罗网中辗转无奈,又酣畅地写赵五娘饥寒交迫,陷入绝境,比较广阔展示出生活画面。
在关目安排上,特别注意让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
例如前边写了蔡伯喈蟾宫折桂,杏园奉宴,志得意扬,后边接着写赵五娘典卖钗梳首饰,勉事姑嫜;前边写了蔡伯喈洞房花烛,后边接着写赵五娘自食糟糠,公婆愧悔自己误责媳妇,一亡一病;前边写蔡伯喈中秋赏月,后边接着写赵五娘剪发买葬、罗裙包土埋葬公婆后,背着琵琶上京寻夫。
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观众加深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在深切地同情赵五娘苦难的同时,体悟到封建伦理纲常的荼毒。
另一方面,写蔡伯喈在锦衣玉食荣华的时候,时常忧心忡忡,既挂念穷困的家乡,又感受到宦海生涯的不易。
优裕闲适的环境与人物苦闷沉重的心态,也形成了鲜明的反衬。
这些巧妙的安排,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其悲剧精神,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
二、从《琵琶记》所写内容来反映其悲剧精神。
戏剧围绕“三不从”展开: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所叙写的是“子孝与妻贤”的内容。
首先,所谓“三不从”的情节,反映了以蔡公、皇帝、牛丞相为代表的纲常伦理的现世权力对蔡伯喈个人意志的压迫。
他虽然被塑造成一个孝心昭著、恪守经训的形象,但他也有对新婚妻子的爱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因为与君亲之命相冲突而不能满足。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https://img.taocdn.com/s3/m/57db78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e.png)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琵琶记是一部古代著名戏曲,它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对琵琶记进行深入赏析。
琵琶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唐代,主人公是李靖之女李香君。
她出身贫寒,却有一身天赋异禀的琵琶技艺。
在一次琵琶比赛中,她遇到了唐宗朝,二人相互倾心,但却因家族身份差异无法相守,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煽情感人,道出了爱情的悲欢离合,给人们以深思。
在琵琶记中,人物塑造精细入微,形象饱满而有血有肉。
主人公李香君勇敢、聪明、乐观,同时又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男主角唐宗朝则是一个为爱勇敢挣扎的人,他的角色让我们看到了真爱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都各具特色,给整个剧情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音乐方面,琵琶记的配乐精妙绝伦,能够完美地表达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其中的琵琶曲目,旋律婉转悠扬,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些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剧目更加生动、精彩。
除了音乐外,琵琶记的舞台美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舞台布景巧妙地将唐代的风貌展现给观众,同时通过灯光、服装等元素的运用,将戏剧的氛围烘托到极致。
舞美的细节处理凸显了戏剧的内涵,使整个演出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总的来说,琵琶记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湛的人物塑造、优美的音乐以及出色的舞台美术成为了古代戏曲中的一颗明星。
它不仅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现代依然备受推崇。
琵琶记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等永恒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分析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形象
![分析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4768794afd0a79563d1e7298.png)
整理课件
• 作者 • 故事梗概 • 主要人物
整理课件
• 高明:(1305~1359),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 元代戏曲作家。浙江瑞安人。瑞安属古永嘉郡, 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 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溍游,黄 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 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
整理课件
蔡伯喈
蔡伯喈的形象主要通过 “三不从”来体现 前期→
Hale Waihona Puke 中期→后期→整理课件
前期
不失为孝忠兼具的性格, 虽性格软弱,却不怯懦, 能激发起青年人的朝气和梭角
1,因为堂上有白发之双亲, 理应“ 入则孝, 出则弟” , 加上新娶妻房, 方才两
月, 因此, 是决心暂“ 尽获水之欢, 甘壶盐之分” , 在家尽心奉侍。 2,父亲,逼试, 指责他“恋着被窝中恩爱” , 舍不得离家, 他还可以以事亲为由抵
整理课件
这吃人的旧社会啊~~
谢 谢
整理课件
• 自丈夫蔡伯喈上京赶考后,她无微不至的照 顾双亲,就是灾害年间,她“糟糠自厌”而 让双亲吃饭食。她用自己柔软的肩膀支撑起 这个家,用自己的孝心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 者,这一形象概括了封建传统妇女的命运, 展现了中国传统妇女品质的高尚与伟大。
整理课件
后期
• 封建教条丧失自我
• 丈夫赶考之际,她无权参与讨论,新婚不久的她 再不舍也无能为力。忠于夫君,孝敬双亲,在一 言一行中无不透漏出封建伦理道德对她的约束, 怕被误以为“不贤”,怕被婆婆“猜忌”,她完全丧 失了自我,这正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一种精神毁 灭.
• 在公婆去世上京寻夫并找到后,面对丈夫再娶的 现实无法反抗,只能等待别人做定夺。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2fff1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a.png)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琵琶记》是元代南戏剧本。
《琵琶记》人物分析
![《琵琶记》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686bc26f1aff00bed51e96.png)
赵贞女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 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竭尽全力奉养公婆;后又“祝发买丧” ; 麻裙包土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爱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 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孝顺、贤良。 《琵琶记》的难得之处;不仅在 于塑造了这样一个贞洁孝妇的形象; 还在于它将这个孝妇的形象塑造 得极为丰满;有血有肉。她不仅仅是如菩萨般那么高尚纯洁、遥不可 攀;她还是一个有真情实感的普通妇人。赵五娘的初愿;是“偕老夫 妻;长侍奉暮年姑舅” ;甘守清贫的生活;只求夫妻和美;家庭和睦。 但她是一个封建妇女;她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她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 像丈夫赴试这样的大事;她根本不得插手;她只能遵从他们的决定 她虽然曾经埋怨公公的逼试;要拉伯喈去向公公劝说;但欲行又止; 深怕被责“不贤” ;被说迷惑丈夫。蔡伯喈被迫赴试后;照看公婆的 责任全部落在她的身上;使她落到了不得不做孝贤媳妇的境地 的发生。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 大多不敢直面人生; 不敢坚持意愿; 不敢与不合理的现实作斗争;他们总是在压力面前回避退让;或是采 取驼鸟式的方法自我安慰; 或是在统治势力与封建伦理所允许的范围 内寻找调和的办法;结果往往陷于悲剧的境地而难以自解。因此;蔡 伯喈的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二? “有贞有烈”赵贞女。
妻;也得名书青史;省了些闲凄楚% ”礼教的熏陶;家庭的责任;使 她不得不咬紧牙关;只能干脆以做个“孝妇”自解; “索性”两字; 充分说明了她的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她对婆婆的猜疑有过 怨恨;所以才有了“糟糠自餍” ;将自己比作那“吃尽控持”的糠; 得出了“这糠啊;尚兀自有人吃;奴家的骨头;知他埋在何处”的感 慨;将她的苦楚描绘的淋漓尽致;实在是令人心生怜悯。说到造成赵 五娘人生悲剧的源头;无疑是封建礼教的束缚;作者深刻的揭露了封 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隐痛;是一种难言的痛; “便埋冤杀了; 也不敢分说”的苦楚。
明代戏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明代戏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b5a4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7.png)
明代戏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引言明代戏曲《琵琶记》是中国古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杰作,该剧以动人的爱情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这部戏剧中,女性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展现出了明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社会角色的理解。
1. 女主角李香君•李香君是《琵琶记》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是一个具有深情和才华的女子。
•李香君被描绘为娇柔婉约、聪明机智,并展示出自己过人的音乐天赋。
•她面对爱情时表现出坚定与忠诚,并为了真爱甘愿牺牲自己。
•李香君艺术才华辉煌,她在故事中通过弹奏琵琶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情感。
2. 老生王玉生•王玉生是《琵琶记》中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
•这个角色是以一个男性扮相来演绎的,突出了剧中女性形象的强大与复杂。
•王玉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家庭中的坚韧,有时也表现出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她通过对抗社会束缚和个人意愿的矛盾,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反思等,让观众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挣扎。
3. 其他次要女性角色•除了李香君和王玉生之外,《琵琶记》还涉及其他一些次要女性角色,如柳氏、段国夫人等。
•这些角色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明代社会中女性们所面临的命运和挑战。
•这些次要女性角色将观众引向不同层面的思考,并促使他们对明代社会中妇女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
结论明代戏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展示了妇女在当时社会角色和命运上面临的困境,也彰显了她们内心世界中的勇敢、智慧和情感。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描绘,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明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对女性的认知。
《琵琶记》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中妇女地位与权益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注意:此篇回答是根据提供的主题及字数要求进行编写,不包括文档大纲概述,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
琵琶记的人物形象
![琵琶记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59b697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2.png)
琵琶记的人物形象
先说蔡伯喈吧,这人啊,有点纠结,就像个被好几股力量拉扯的木偶。
他是个大孝子,想好好侍奉父母,可又一心想考取功名。
等真考上了吧,又被皇帝和牛丞相强行留在京城,想回家却回不了,那叫一个无奈。
他心里爱着自己的原配妻子赵五娘,可又不得不娶了牛丞相的女儿,就这么在忠孝和情义之间左右为难,整个人就像个夹心饼干,两边都受挤兑。
再说说赵五娘,那可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超级坚韧。
家里穷得叮当响,丈夫又不在身边,她独自挑起照顾公婆的重担。
没吃的就自己挨饿,把粮食留给公婆,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简直绝了。
她吃糠那一段,就像把生活的苦都咽进肚子里,还毫无怨言。
而且她千里迢迢去京城找丈夫,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放弃,就像一个勇往直前的女战士,只不过她的武器是自己的善良和坚韧。
牛丞相的女儿呢,她虽然是丞相家的千金,但心地善良。
她知道蔡伯喈有原配妻子,并没有像一些蛮横的大小姐那样撒泼,而是同情赵五娘,甚至还想办法让蔡伯喈和赵五娘团聚,就像个小天使一样在这个有点复杂的故事里起着调和的作用。
还有蔡伯喈的父母,这老两口也很实在。
他们一心盼着儿子有出息,可又受不了儿子不在身边的苦。
尤其是在灾荒年里,身体越来越差,他们的遭遇也让人觉得挺可怜的,反映出了普通老百姓在那种艰难环境下的脆弱。
琵琶记——精选推荐
![琵琶记——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7b57c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4.png)
《琵琶记》剧情梗概第一出副末开场:副末略述《琵琶记》大意第二出高堂称寿:蔡邕和妻子赵五娘为父亲拜寿,父亲要他去上京赶考,光大门楣。
第三出牛氏规奴:丫环惜春和老姥姥到后花园荡秋千,被牛小姐发现,训斥惜春贪玩,女子应该三从四德。
第四出蔡公逼试:张太公将蔡伯喈报上朝廷,让他去上京赶考,但是蔡伯喈却担心不能为二老尽孝。
第五出南浦嘱别:在父亲及张太公的逼劝下,蔡伯喈即将赴京,五娘送至江边,蔡伯喈嘱咐她照顾好自己的二老。
第六出丞相教女:借训导丫环惜春和老姥姥之机,要牛小姐牢记女孩子不可以乱出闺门,要勤学女工,守本分。
第七出才俊登程:蔡伯喈离开家人,向京城进发,又苦于路途劳累,十分思念家乡和家人。
第八出文场选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蔡伯喈被点为新科状元。
第九出临妆感叹:五娘窗前梳妆,思夫心切。
第十出杏园春宴:蔡伯喈参加春闱之宴,心里却思念家人。
第十一出蔡母喈儿:饥荒难耐,老夫人埋怨蔡老员外不该让儿子去赶考。
第十二出奉旨招婿:皇上下旨让牛太师招状元蔡伯喈为婿,牛太师命媒婆前去说亲。
第十三出官媒议婚:媒婆来到蔡伯喈处提亲,夸说丞相的地位,小姐美貌。
蔡邕说明家有高堂与娇妻,实难从命。
第十四出激怒当朝:牛丞相决定上奏,让其辞官不成,必须领旨受婚。
第十五出金闺愁配:牛小姐听说蔡状元有家室和二老,不肯与牛家结亲,准备劝父亲不要强逼。
第十六出丹陛陈情:蔡伯喈向皇上请求辞官回家侍奉二老,但是皇上却告诉他忠孝难两全,要他安心和牛小姐成亲。
第十七出义仓赈济:饥荒越来越严重,朝廷放下赈灾粮食却被贪官污吏克扣,赵五娘气的想投井自尽,好在张太公送给他们一半赈粮。
第十八出再报佳期:牛太师选定吉日,蔡伯喈无可奈何只得成婚。
第十九出强就鸾凰:牛府张灯结彩,欢庆喜事。
但是蔡伯喈却高兴不起来。
第二十出勉食姑嫜:赵五娘被婆婆误会偷吃了粮食。
第二十一出糟糠自餍:蔡家公婆见赵五娘吃糠发现错怪了她,婆婆又痛又悔倒地而亡,公公也悔恨不已。
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蔡伯喈的心事被牛小姐识破,摆酒与他共享愁肠。
简述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特征
![简述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2ce31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d.png)
简述高明《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特征《琵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传奇戏曲,被誉为“梅兰芳的经典之作”。
而赵五娘,作为这部戏的女主角之一,形象特征丰满多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赵五娘是一个倔强、坚毅的女性。
她出身贫寒,丧父早,从小便背负着照顾家庭的重担。
尽管生活困苦,但她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勇敢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地寻找出路。
她追寻真爱,为了自己的幸福奋不顾身,从家中私奔,最终与张大娘举办盛大婚礼。
赵五娘的坚持和勇敢形成了她独特的个性特征。
其次,赵五娘还是一个善良、乐观的女性。
尽管生活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她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和乐观态度。
她对待家人充满爱心,忍辱负重地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弟弟,尽全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她坚信自己的真爱一定会在其中一天出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正是这种善良和乐观,赋予了赵五娘的形象特征,使她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物。
再者,赵五娘还是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女性。
在她的经历中,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比如与家人的争执,与姐姐的婆媳矛盾,以及为了真爱而奋不顾身等。
在这些困难面前,赵五娘并没有退缩或逃避,而是毫不畏惧地迎接挑战。
她愿意为了真爱的幸福,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勇敢地面对一切困境和阻挠。
这种勇敢和坚定的品质使得赵五娘的形象更加深刻和有力。
此外,赵五娘还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机智的女性。
她对人情世故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她能够在严格的家庭中寻找机会,让自己有机会与心爱的人私奔。
她也能够善于利用她的美貌和智慧,获得许多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
她懂得如何经营感情,处理人际关系,使得自己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作为。
这种智慧和机智,使得赵五娘更加立体和鲜活。
总的来说,赵五娘是《琵琶记》中一个坚毅、善良、乐观、勇敢、智慧的女性形象。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敢追寻真爱,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了一个激励人心的人物。
她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不仅彰显了她个人的魅力,也代表了以人为本、追求幸福的主题。
元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命运探析
![元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命运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fa16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1.png)
元曲《琵琶记》中的女性命运探析引言元曲《琵琶记》是中国古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
该剧以其深情、浪漫的故事情节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女性角度出发,探析《琵琶记》中女性角色们所面对的命运困境及其对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的影响。
温柔娴静的李香君在《琵琶记》中,李香君是一个典型的温柔娴静、聪明才华并存的女性形象。
她天生具备了音律、诗词等艺术天赋,因此被富商高拱看中并收为义女。
然而,尽管她有着出众的才华和美丽动人的外貌,李香君依然难以摆脱自己被他人决定命运的窘境。
她被迫接受高拱安排与王仲舒成亲,并最终沦为王仲舒妻室中被冷落的存在。
天涯何处无芳草?王仲舒的背叛与李香君不同,王仲舒是一个具有野心和不羁性格的男性角色。
他对李香君起初虽然有感情,但后来却被名利所迷惑,对李香君产生了变心。
尽管在剧中王仲舒一度内疚和后悔自己的背叛,但这并没有改变李香君被抛弃和遭受困境的命运。
思妇途中泪满襟——孟兰英的坚贞孟兰英是《琵琶记》中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她是李香君最好的朋友兼侍女。
虽然身份地位低下,但孟兰英表现出了坚贞不屈、忠诚责任感等品质。
她始终从旁支持并保护着好友李香君,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她以自己最后殉情来营造了剧作浓郁的哀怨气氛。
结论元曲《琵琶记》描绘了李香君和孟兰英两位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命运压迫的悲剧经历。
她们既是被动受害者,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了女性坚强的一面。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探索、抨击和关怀,使得《琵琶记》成为元曲中具有深刻人性思考的经典之作。
以上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论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艺术形象
![论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艺术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03ba4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e.png)
论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艺术形象
《琵琶记》是中国元杂剧的代表之作,它是一部讲述了琵琶师赵五娘因丈夫被杀、父亲失踪、母亲不识字而沦为妓女的故事。
在故事中,赵五娘的艺术形象由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不畏世俗压力的勇气以及女性的柔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首先,在音乐方面,赵五娘是一位技艺超群的琵琶师。
她不仅拥有惊人的艺术天赋,更在音乐创作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她的琵琶声音凄美婉转,旋律悠扬动听,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例如她在跳大碗茶的时候,用琵琶模仿水流声和茶道人的声音,巧妙地将音乐与舞蹈融合,令人赞叹不已。
其次,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赵五娘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坚韧。
她不仅没有放弃音乐,而且一直坚持对外展示自己的才华。
当她遇到骚扰与欺凌时,她也并没有选择低头退缩,而是敢于面对,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最后,赵五娘还展现了女性柔情的一面。
在镜花缘中,当赵五娘遇到了杜丽娘时,她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杜丽娘,并且在杜丽娘离开时,还倾听了她的内心独白。
这种温情体现出女性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柔和和同情。
总的来说,赵五娘是一个坚韧、睿智、柔情的女性形象,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在琵琶艺术和生活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对中国文化和女性形象的刻画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的形象也给我们提供了一
种可以敬畏、借鉴的榜样,激励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困境以勇气面对,以柔情待人,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迈向未来。
戏剧史作业,《琵琶记》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戏剧史作业,《琵琶记》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caef1d866fb84ae45c8dcc.png)
《琵琶记》剧情梗概第一出副末开场:副末略述《琵琶记》大意第二出高堂称寿:新夫妇趁春光称庆双亲功名利无贵于一家安乐第三出牛氏规奴:家奴思春秋千架上闲闹春小姐清幽百花园里严训奴第四出蔡公逼试:奉椿萱心被迫登功名路换门闾意强于守子嗣情第五出南浦嘱别:蔡伯喈辞别新婚妇,无限离恨高堂事尽嘱张太公,尚自不舍第六出丞相教女:丞相选婿定要状元郎庭前聒噪驱散众媒婆为存名声严教春闺女第七出才俊登程:万里辞家非一人功名路上有诗酒第八出文场选士:风流试官立新意饱学才子对妙解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第九出临妆感叹:赵五娘思君懒弄妆奉高堂无怨莫相忘第十出杏园春宴:状元游街有好骑琼林赴宴巧排设落马秀才作丑文万般仍是读书高第十一出蔡母喈儿:饥荒难耐,老母苦怨蔡翁和美无望,孝媳善劝公婆第十二出奉旨招婿:牛太师奉旨欲招状元婿丑媒婆受命往说天赐缘第十三出官媒议婚:蔡伯喈思归难成魂欲断管媒婆饶舌议婚心正热第十四出激怒当朝:蔡伯喈效李密欲上陈情表牛太师生怒意偏留状元婿第十五出金闺愁配:状元不从,端庄小姐生愁思姻缘难迫,无奈老父苦相逼第十六出丹陛陈情:蔡伯喈午门上表黄门客朝堂传情圣君主不矜私情自古来难全忠孝第十七出义仓赈济:福有双得,李社长平日官粮喂,祸起栽里正祸不单行,赵五娘孤身奉高堂,取稻反被劫一家三口难度日幸得张公义接济第十八出再报佳期:功名摆不脱姻缘急相促第十九出强就鸾凰:婚事急,且入新洞房无奈何,难顾旧人哭第二十出勉食姑嫜:为奉姑嫜衣衫尽典,孝心反被误有夫难依糟糠偷食,命似黄连苦第二十一出糟糠自餍:高堂羞见孝儿媳,老妇命丧五娘难送老婆婆,张公周济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蔡伯喈深愁难遣,瑶琴暗抒牛氏女不解其情,杯酒相慰第二十三出代尝汤药:孝媳亲尝汤药,卧病蔡公有愧言生儿不葬亲父,遗杖张翁笞逆子第二十四出宦邸忧思:思归心切情难言暗寻乡人寄家书第二十五出祝发买葬:时逢荒年,再无衣衫典碎钱蔡公既亡,便剪青丝抵丧银第二十六出拐儿绐误:暗寻同乡人恰遇诈拐儿尽散金银去可怜家书误第二十七出感格坟成:独身无援,五娘自家苦造坟神冥动容,阴兵相助巧筑台第二十八出中秋望月:中秋望月,娇妻声声赞良辰睹物思人,孝夫句句怨寒夜第二十九出乞丐寻夫:画姑嫜真容,抱旧时琵琶,五娘千里寻夫守故人坟茔,嘱相逢言语,张公挥泪送别第三十出瞷询忠情:贤妇深究蔡邕意怯夫终露离恨情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贤女言情说理欲往陈留太师抛仁舍义阻其返乡第三十二出路途劳顿:路途劳顿为寻夫世事难料怕相逢第三十三出听女迎亲:太师静心思仁义李旺承命接亲家第三十四出寺中遗像:欲祭姑嫜,琵琶拨完却是风子闹真容挂却,道姑回避急把真容漏第三十五出两贤相遘:两贤妇巧相遇,清释前嫌定计策妙题诗,索盼相认第三十六出孝妇题真:蔡邕拾画,家奴巧挂五娘题诗,身份暗示第三十七出书馆悲逢:蔡伯喈悔愧难读诗书,怒见题诗牛氏女明理巧引五娘,悲逢书馆第三十八出张公遇使:张太公巧遇李旺释前误老高堂已去五娘需回寻第三十九出散发归林:夫唱妇随,同回故里祭高堂丞相托女,骨肉分离盼早归第四十出李旺回话:李旺枉行归回话太守上表早请旌第四十一出风木余恨:蔡伯喈迟归祭祖,余恨不绝张太公久相扶持,盛情难报第四十二出一门旌表:蔡氏一门获旌奖旧时门闾终得耀。
戏剧历史知识:京剧《琵琶记》与身世女权——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性身份认同
![戏剧历史知识:京剧《琵琶记》与身世女权——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性身份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2001a1e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0.png)
戏剧历史知识:京剧《琵琶记》与身世女权——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性身份认同京剧《琵琶记》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公孙大娘的爱情故事。
公孙大娘是古代女性的代表,她的命运与身份认同代表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生活。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受限的,她们通常被视为贤妻良母的角色。
男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要高于女性,女性在家庭内扮演着家庭的管理和照顾家庭成员的角色。
因此,女性的身份认同是建立在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上。
公孙大娘的故事是关于女性身份认同的例子。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琵琶手,但她的身份被一个男人所决定。
这个男人是她的父亲,他不同意公孙大娘成为一位演员。
公孙大娘被迫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在婚姻中她受到虐待和压迫。
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琵琶演出中交到了梁山伯。
两个人在爱情面前,选择了违背传统观念,专心致志爱情。
尽管最终他们被发现,公孙大娘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直到自杀身亡。
公孙大娘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生活。
在传统男权社会里,女性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
婚姻是女人的一生命运的结论,而不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公孙大娘故事中表现的是,女性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她们应该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像牛马一样无法选择。
公孙大娘在京剧《琵琶记》中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勇敢、坚定和有毅力的女性形象,她是古代中国的女性身份认同的代表。
她通过追求艺术、追求自由生活和追求爱情,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她的人物形象传达了崇尚自由和独立的价值观,展现了积极的女性能力和人格魅力,对中国古代女性的进步和翻身有积极的意义。
公孙大娘故事的成功发展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的无限力量。
同时,它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今天的社会,虽然女性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工作、家庭、政治现实等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拓展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使其拥有更广泛的自由、机会和选择。
《琵琶记》蔡伯喈形象意义。
![《琵琶记》蔡伯喈形象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bdd85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6.png)
《琵琶记》蔡伯喈形象意义。
《琵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戏曲作品,蔡伯喈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象征性。
通过他的形象,可以揭示戏曲人物的家族背景、个人品质和社会地位。
同时,蔡伯喈也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人生观,强调了忠孝、责任和坚贞的价值观。
以下是蔡伯喈形象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在《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家族背景给予了他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基础。
蔡伯喈在剧中是一位富豪,他的家族是京城的名门世家。
这个背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制度和世袭贵族的存在。
蔡伯喈的财富和地位使得他能够享受富足和荣耀,但也带来了他的家族压力和期望。
这种背景传达了贵族阶层的社会责任和身份的困境。
其次,蔡伯喈的性格特点也给出了他的形象意义。
他被描述为贤良和正直的人,忠孝的典范。
他爱惜蔡家的家产,提出要“省财”,并且保护和关心自己的表妹杨贵妃。
蔡伯喈的高尚品质和家族责任感,表现出他对家族和社会的忠诚。
他的形象在戏剧中强调了中国文化中的封建伦理和家族观念,以及个人品格和行为的重要性。
第三,蔡伯喈的形象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男性角色的价值观。
蔡伯喈在剧中展现了男子气概和坚定的意志。
他拒绝了杨贵妃的爱意,坚守了自己对家族的责任。
他选择了婚姻和家庭的纸醉金迷之外的真正价值。
他的决定和行动代表了男子汉的坚守和责任感。
这种形象在古代社会中是受到称赞和崇拜的。
蔡伯喈的形象挖掘了男性荣誉感和责任感,传递了一种男子汉应有的品质。
最后,蔡伯喈的形象还在戏剧中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承继。
他是一个热爱音乐和琵琶的人,他的才艺几乎和他的财富一样出色。
他在乐舞中的才华吸引了杨贵妃,也让观众对他的形象更加深入地认识。
蔡伯喈的音乐才华显示了他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追求,并将传统音乐艺术与个人生活和家族责任相结合。
蔡伯喈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价值以及音乐艺术的重视。
总结起来,《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背景和封建伦理观念。
《琵琶记》蔡伯喈形象意义。
![《琵琶记》蔡伯喈形象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9ff51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1.png)
《琵琶记》蔡伯喈形象意义。
《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的经典之一,蔡伯喈是该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形象在戏剧中具有深厚的意义。
蔡伯喈的形象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与人生的辩证关系:蔡伯喈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琵琶手,他能够用琵琶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受。
他的琵琶艺术被视为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他对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蔡伯喈的琵琶艺术成就与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相映成趣。
他在艺术中找到了安慰和力量,同时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种艺术与人生的辩证关系使蔡伯喈的形象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2. 情感与社会的冲突:蔡伯喈与李香君之间的爱情是《琵琶记》的核心情节之一。
蔡伯喈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和真爱,抛弃了自己原本安定的生活,选择了流浪和放逐。
他与李香君之间的爱情被旁人不理解和嘲笑,但蔡伯喈却义无反顾地坚持。
他用琵琶诉说自己的爱意,虽然遭遇了坎坷和痛苦,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蔡伯喈形象中情感与社会的冲突展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启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坚守自己的梦想与信念。
3. 自由与束缚的思考:蔡伯喈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艺术家。
他渴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完整。
然而,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下,他的自由受到了束缚和压制。
他被迫放弃自己的身份和家庭,浪迹天涯,一直挣扎在爱情、艺术和现实之间。
蔡伯喈的形象表达了艺术家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束缚的反抗,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个体发展的限制和禁锢。
4. 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蔡伯喈的形象在剧中不断进行人生的思考。
他内心矛盾而纠结,对于艺术的追求与社会的现实之间常常陷入困惑。
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于人生的痛苦和无常有着敏锐的感知。
通过琵琶的声音和与李香君的爱情,他试图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和存在的意义。
蔡伯喈形象中的思考与追问展现了人类对于生命与宇宙的思辨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生命题的思考。
蔡伯喈的形象在《琵琶记》中具有深刻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记》剧情梗概
第一出副末开场:副末略述《琵琶记》大意
第二出高堂称寿:新夫妇趁春光称庆双亲
功名利无贵于一家安乐
第三出牛氏规奴:家奴思春秋千架上闲闹春
小姐清幽百花园里严训奴
第四出蔡公逼试:奉椿萱心被迫登功名路
换门闾意强于守子嗣情
第五出南浦嘱别:蔡伯喈辞别新婚妇,无限离恨
高堂事尽嘱张太公,尚自不舍
第六出丞相教女:丞相选婿定要状元郎
庭前聒噪驱散众媒婆
为存名声严教春闺女
第七出才俊登程:万里辞家非一人
功名路上有诗酒
第八出文场选士:风流试官立新意饱学才子对妙解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九出临妆感叹:赵五娘思君懒弄妆
奉高堂无怨莫相忘
第十出杏园春宴:状元游街有好骑琼林赴宴巧排设
落马秀才作丑文万般仍是读书高
第十一出蔡母喈儿:饥荒难耐,老母苦怨蔡翁
和美无望,孝媳善劝公婆
第十二出奉旨招婿:牛太师奉旨欲招状元婿
丑媒婆受命往说天赐缘
第十三出官媒议婚:蔡伯喈思归难成魂欲断
管媒婆饶舌议婚心正热
第十四出激怒当朝:蔡伯喈效李密欲上陈情表
牛太师生怒意偏留状元婿
第十五出金闺愁配:状元不从,端庄小姐生愁思
姻缘难迫,无奈老父苦相逼
第十六出丹陛陈情:蔡伯喈午门上表黄门客朝堂传情
圣君主不矜私情自古来难全忠孝
第十七出义仓赈济:福有双得,李社长平日官粮喂,祸起栽里正
祸不单行,赵五娘孤身奉高堂,取稻反被劫
一家三口难度日幸得张公义接济
第十八出再报佳期:功名摆不脱
姻缘急相促
第十九出强就鸾凰:婚事急,且入新洞房
无奈何,难顾旧人哭
第二十出勉食姑嫜:为奉姑嫜衣衫尽典,孝心反被误
有夫难依糟糠偷食,命似黄连苦
第二十一出糟糠自餍:高堂羞见孝儿媳,老妇命丧
五娘难送老婆婆,张公周济
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蔡伯喈深愁难遣,瑶琴暗抒
牛氏女不解其情,杯酒相慰
第二十三出代尝汤药:孝媳亲尝汤药,卧病蔡公有愧言
生儿不葬亲父,遗杖张翁笞逆子
第二十四出宦邸忧思:思归心切情难言
暗寻乡人寄家书
第二十五出祝发买葬:时逢荒年,再无衣衫典碎钱
蔡公既亡,便剪青丝抵丧银
第二十六出拐儿绐误:暗寻同乡人恰遇诈拐儿
尽散金银去可怜家书误
第二十七出感格坟成:独身无援,五娘自家苦造坟
神冥动容,阴兵相助巧筑台
第二十八出中秋望月:中秋望月,娇妻声声赞良辰
睹物思人,孝夫句句怨寒夜
第二十九出乞丐寻夫:画姑嫜真容,抱旧时琵琶,五娘千里寻夫
守故人坟茔,嘱相逢言语,张公挥泪送别第三十出瞷询忠情:贤妇深究蔡邕意
怯夫终露离恨情
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贤女言情说理欲往陈留
太师抛仁舍义阻其返乡
第三十二出路途劳顿:路途劳顿为寻夫
世事难料怕相逢
第三十三出听女迎亲:太师静心思仁义
李旺承命接亲家
第三十四出寺中遗像:欲祭姑嫜,琵琶拨完却是风子闹
真容挂却,道姑回避急把真容漏
第三十五出两贤相遘:两贤妇巧相遇,清释前嫌
定计策妙题诗,索盼相认
第三十六出孝妇题真:蔡邕拾画,家奴巧挂
五娘题诗,身份暗示
第三十七出书馆悲逢:蔡伯喈悔愧难读诗书,怒见题诗
牛氏女明理巧引五娘,悲逢书馆
第三十八出张公遇使:张太公巧遇李旺释前误
老高堂已去五娘需回寻
第三十九出散发归林:夫唱妇随,同回故里祭高堂
丞相托女,骨肉分离盼早归
第四十出李旺回话:李旺枉行归回话
太守上表早请旌
第四十一出风木余恨:蔡伯喈迟归祭祖,余恨不绝
张太公久相扶持,盛情难报
第四十二出一门旌表:蔡氏一门获旌奖
旧时门闾终得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