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纲要 2014年6月

《人际交往心理学》复习纲要   2014年6月

第一章心理学基本知识一、心理学的定义情绪情感、意志是随着认识产生的。

认识也受到情绪情感、意志的影响。

2、个体心理差异内控者:相信自己控制事件发展的能力外控者:相信他人和外部事件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因素三、关于心理源自先天与后天之争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是由物质发展演化产生的。

四、人的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射是一切心理现象产生的方式,它是有机体对外界和内部刺激的规律性问答。

脑是心理的器官,受损直接影响心理活动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的产生,首先是由于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马克思:(心理活动)是在人类头脑中变位了变形了的物质。

同时,人也积极的作用于周围世界。

拓展思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3、心理活动与实践活动密切关系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形成态度的基础。

心理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指针。

不同的客观现实条件结合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理特点,就造成不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马克思: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时,现实世界的宗教才会消失。

第二章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美的状态”。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身心合璧快乐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的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反映人的聪明程度2、良好的情绪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上情绪注意—自觉情绪反应—适当强度情绪调控—自觉有效、稳定的3、健全的意志明确的目标追求善于自制4、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好朋友,不自卑、也不自大5、正确的自我观念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优缺点贵在“自知之明”6、适度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年龄、社会角色、所处环境相符合7、完整统一的人格人格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完整统一的人格在大学生身上体现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协调一致,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能为他人、集体和社会所认同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适应社会变化,较好地调整个人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冲突不逃避、孤僻、符合社会规范三、积极行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尺度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心理是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第三状态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当持发展的眼光2、压力与健康:1)、什么是压力压力是伴随可预测的生理变化、生物学变化和行为变化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3.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1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人际反应特质: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2.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

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人们通过这种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些环境而出现的行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人际关系的目的。

3.通俗心理学:是海德提出来的,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作通俗心理学。

4、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的好感、反感、冷漠等情感关系。

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2、参与活动法: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

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

3、登门拜访: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4、团体规定论: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

它认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

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 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如果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它的枝干之一。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区别。

这表现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学科,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的,但不能相互代替。

3.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2)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第二,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1.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Y 式传递。

(针对正式群体)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

(针对非正式群体)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人际关系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北工程学院

人际关系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北工程学院

人际关系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第一章测试1.拉森(rson)等人对人们时间利用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将近____的非睡眠时间中都是与他人在一起的。

()A:四分之三 B:四分之一 C:四分之二 D:三分之二答案:四分之三2.从衣食住行,到对他人风度、行为方式、工作方法,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礼仪等,都存在着模仿。

()A:对 B:错答案:对3.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对暗示者来说,虽然通常是以含蓄的和间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

()A:错 B:对答案:错4.个体处于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往往不太容易受暗示。

()A:对 B:错答案:错5.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就明显;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与暗示的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男性比女性易受暗示。

()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人是___,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离开了人类社会,人就无法正常生活,人的思维、语言和行为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A:社会人 B:动物人 C:自然人 D:生物人答案:社会人2.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___,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A: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B:广博的知识 C: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D:一项专业技能答案:如何与他人打交道3.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想要获得幸福感(Happiness),人类的头脑里需要5种必备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______;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令人满意的工作。

一种能够成功地用来应对世事变迁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

()A: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B:良好的道德品质 C: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良好的人际和亲密关系答案:良好的人际和亲密关系4.摆脱寂寞的唯一方法就是___以满足人类“联结”的基本心理需求。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的产物。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节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人际知觉第一节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一、脸部表情二、目光接触三、身体语言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有利反应。

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第二节对人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二、相应推论理论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五、控制源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 (F.Heider.l958)开始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

3、晕轮效应和泛化印象
• 泛化印象:在人际认知中,往往会因为对方某个特点比较突出,从而将这特点泛化到其他方面,形 成一种夸大的印象。
• 晕轮效应: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的心理效应。
4、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
•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共同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 一个个体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现象,所反映的是群体的共识。
3、谈判
谈判的一个首要理念“双赢”。
谈判的原则: 目标坚定。 目标底线。 双赢沟通。 绝不动怒。 寻求一致。
4、电话礼仪
(1)自报姓名。 (2)接电话不要一心多用。 (3)当对方讲话时,要做出回应 。 (4)给对方留姓名和电话号码。 (5)在任何严肃或高雅的公众场所 ,要轻声讲电话。
• 课堂互动
3、人际沟通的具体类型
(1)谈话的技巧:
★进入正式谈话正题之前的“热身运动”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 ★学会有效倾听 ★力避引起争论 ★引起共鸣
2、应聘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归结六大类。 (1)你是谁?你的真实情况如何? (2)为什么来求职? (3)你的特点、特长? (4)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 (5)你希望能得到多少报酬? (6)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 人际冲突的特征:
(1)客观性: (2)自觉性: (3)对立性: (4)递增性:
二、人际冲突的过程
• 人际冲突是一种人际互动的方式,是一个不断改变的动态过程。
五个阶段: (1)潜在阶段:
• 导致冲突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客观上双方在某种方面存在差异、矛盾,而且难以兼容,但双方还 没有明确意识到这种不兼容。
★人际吸引: 在国外社会心理学中称为人际魅力,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 相互亲和的心理现象。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大纲执笔人:方双虎大纲审定人:心理学系集体审定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大部分研究方法都适用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现场研究等。

3、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动的科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4、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涵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广义上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5、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以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6、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第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第四,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第一,注意阶段。

在注意阶段,交往的双方都希望给对方留下。

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试图为彼此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良好的定向。

第二,接触阶段。

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第三,融合阶段。

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8、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第一,冷漠阶段;第二,疏远阶段;第三,终止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1、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1)莱维特为了探讨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精选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

(精选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
10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与此相对应,在调查中,当问到“在大学 里,你认为谁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时, 有39%的人选择“身边同学”,有31.4 % 选择“大学之前、之外的其他同学朋友” 等。而在“有心里话,你更愿意向谁倾诉” 在这一问题的答复中,48.4%的人都选 择了“大学里的朋友”,这一比例大幅超 过“男(女)朋友”、“父母”和“老 师”。
所谓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个人与 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 的一种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5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A、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体与个 体之间的关系。
16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2、特性:
B、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距离。
17
热情等。 与之相反:憎恨、厌恶、冷淡等。
33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2、人际关系的倾向
需求种类 包容需求
控制需求 感情需求
主动型
主动与别 人交往
28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3、需要的种类:
生理层面——动物性——逃避痛苦、寻找 快乐
心理层面——人性——尊重、安全、自主、 归属
精神层面——神性——心灵的需求:对真 理、自由、为人类的福祉
29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需要
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是与缺乏 正常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情感的形成取决于相互需要的满足 程度。
请小心呵护人际情感!
24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二)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 情、意

人际关系心理学1

人际关系心理学1
1.3.1 包容的需求 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 的欲望。 1.3.2 支配的需求 在权力基础上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1.3.3 感情的需求 在感情上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舒茨划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主动与人交往vs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vs期待他人引导自己的感情; 对人表示亲密vs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2.1.2 社会需要理论 魏斯分析了人类的亲和需要,提出了六条基本的 “社会关系律”,即依附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 要、价值保证的需要、可靠同盟的需要、寻求指 导的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从这六条基本定律 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要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 人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交往。社会需要理 论认为人类亲和的需要是人际交往发生的基础。


个人的互动过程可以这样描述最初个体的观点与团体的 观点有所差距,当 得知团体的观点后,个体就会将自 己的态度加以修正以符合团体的观点,互动过程就是这 种不断修正和改变的过程。
2.2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2.2.1 觉察相识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从觉察开始的。如果一方开始觉察 到对方,或者双方彼此产生了相互注意,那么,人与人 的相互作用就已经开始,一方开始形成对另一方的初步 印象。觉察相识是有指向性的,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 倾向。 我们究竟决定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之发展良好的 关系,往往要经过自觉的觉察过程。只有那些在价值观 上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人,我们才会将之作为交往和建 立关系的对象。 觉察相识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往,仅处在观察 阶段,没有相互的情感卷入。
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充分发挥个 人的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 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自我实现的需 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 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人际关系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王林

《人际关系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王林

《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范围:各专业适用学时:24学时)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校公共选修课程,人际交往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从微观的、心理层面去研究的两人交往中所形成的关系,为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边缘学科。

二、教学任务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关系理论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探讨人际态度、自我知觉、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沟通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人际关系实践是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改善现实社会中的不良人际关系,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和发展个人良好的社会支持。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熟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能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矛盾进行一定的分析、处理;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原理,并能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主要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2)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价值及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3﹚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发展影响因素。

(4)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理论分析一般的人际关系心理现象,正确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教学时间安排五、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课程有内容上的交叉,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所以本课程内容以人际关系理论部分为主线,实践部分初步接触,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用。

《人际关系心理学》判断题汇总

《人际关系心理学》判断题汇总

《人际关系心理学》判断题第一章绪论1、在人际关系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N2、夫妻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x3、梅奥对人际关系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研究。

(x4、期望理论是亚当斯提出来的。

(x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d6、人际关系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d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 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

(x8、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d9、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

(d10、人际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霍桑实验发现,组织中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

(d2、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可以采取的最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是圆式交往模式。

(d3、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书面交际的效果最好。

(x4、人类最小稳定的群体是两个人。

(d5、霍桑实验证明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而言,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比客观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N6、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作用。

N7、符号相互作用论也叫象征性交往理论。

N8、自我呈现也称为印象管理。

N9、海德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

N10、群体人际关系层次理论和人际关系测量法的参照测量法都是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来的。

N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1、态度只是一种心理倾向,并非指行为本身。

N2、在态度的三个成分中,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N3、态度不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x4、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态度可以模仿。

N5、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认为,在态度形成和发展中,平衡的结构必须是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关系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N6、恐惧和态度变化呈倒U型关系。

Z7、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内容比遗忘沟通者更快一些。

(x8与听众类似的沟通者比与听众不类似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

可以说,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如果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它的枝干之一。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区别。

这表现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学科,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的,但不能相互代替。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2)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第二,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Y 式传递。

(针对正式群体)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

(针对非正式群体)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特性:
D、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 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不要害怕,请去交往!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1)认知系统——人际认知——建立人际关 系的前提。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定义:
所谓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交 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特性:
A、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特性: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 与此相对应,在调查中,当问到“在大学里,你 认为谁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时,有39%的人选 择“身边同学”,有31.4% 选择“大学之前、之外 的其他同学朋友”等。而在“有心里话,你更愿 意向谁倾诉”在这一问题的答复中,48.4%的人 都选择了“大学里的朋友”,这一比例大幅超过 “男(女)朋友”、“父母”和“老师”。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人际情感是指人际交往中各自的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人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人际情感的形成取决于相互需要的满足程度。
结论:
• 大学生人际关系趋淡 • 大学生人际关系更复杂化 •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 • 大学生有改善人际关系的需求
希望这门课的学习 能带给你一些帮助。
第一章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三、人际关系为人需要 四、人际关系与成功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关系
对不起,没关系。 我家有关系。 这是关系到姓名攸关的大事。 由于时间关系。 ……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关系
对不起,没关系。 我家有关系。 这是关系到姓名攸关的大事。 由于时间关系。
……
在“人际关系”中, 一般是指人和人之 间的某种性质上的 联系。
B、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特性:
C、人际关系的亲疏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 近。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特性:
C、人际关系的亲疏取决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 近。
请学会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 善于保持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请小心呵护人际情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3)控制系统——人际行为——人际关系 的调节杠杆。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 人际行为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在行为的综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 “这个女生很面熟,是我们班的 吗?”“我也不知道,问班长吧。”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 随着大学扩招,班级人数增多,尤其是在女生占绝大多 数的新闻班里,男生认不全自己班里的女生是很普遍的 事情。大四男生翰林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上共有58人, 其中女生有35人。男女生宿舍是分开的,平时除了上课, 课余时间基本见不着面。班级里组织的出游活动也常因 无人响应而取消,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大家都各 忙各的。有时候在路上遇见面熟的,打个招呼也就敷衍 过去,所以互相记不住名字是常事,要论交情,就更说 不上了!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人际认知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认知, 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 种心理联系。 使自己了解他人,也要使他人了解自己!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2)动力系统——人际情感——人际关系的 核心
从几个感悟谈起
心理学家通过反复的观察和调查发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夫妻和 亲朋好友之间以及你的事业的合作者等 关键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 最主要的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引言: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 据调查:53 %的人感觉同学间 的感情温度“一般”,感觉“温 暖”的只有28 .5 %,觉得“冷” 的占18 .5 % 。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 ➢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 不脱离现实环境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能适度地宣泄和控制情绪 ➢ 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知情行协调一致,正向的完美的人际关系
×
知情行协调一致,负向的人际关系
×
知与情均是积极的肯定,行为消极
×
认知上肯定,情与行均为否定

认知和行为肯定,情感否定

认知上否定,情和行肯定

知和情均否定,行为肯定
×
认知和行为否定,情感肯定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佛祖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们:一滴水怎么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答出来。释迦牟尼说:把 它放到大海里去。
人际关系心理学
授课:吴丽娜
第一章 走进人际关系心理学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2.理解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个体成功的重要性。 3.了解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
从几个感悟谈起
• 你人生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从几个感悟谈起
金钱? 地位? 名誉? 成功?
从几个感悟谈起
金钱?地位?名誉?成功? 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吗?
合体现,包括人们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 仪礼节等。
➢人通过各种行为调节、修补、完善各种人际关系。
请修饰你的言谈举止!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3.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知、情、行:

心理成分
模式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人际关系模式
1√


×
3√

4√
×
5√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