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整理笔记第九章德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学、法纪教育和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一般说来,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村注,变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装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

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

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四、德育内容

(1)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理想教育

(4)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调整人我、群我、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5)集体主义教育

(6)劳动教育

(7)自觉纪律教育

(8)民主和法制教育

第二节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整段)

从联系来说: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四搜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罢了。

从区别看: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

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⑴结构: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育者是组织者和领

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客体,又是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过程:主要是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决定德育过程

本质的特殊矛盾。

三、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规律)

(1)学生品德堪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

导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状态。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那种已经巩固且自动化的道德行为就是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衡

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2)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过程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②不脱离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

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主体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

盾。

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使其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

(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第三节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主要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几种主要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治教育法:

陶治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

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三、德育途径

(1)教学

基本途径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第四节我国新时期的德育改革

一、我国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