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民居建筑聚落分析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传统建筑是指湘西地区民间建筑,其特点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烙印。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呈现出典型的“框架式”建筑,结构简单,使用的材料也比较朴素,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通常采用当地自然资源,如木、石、土等材料,富有地方特色,又称“木石土”建筑类型。
1、形态特点(1)建筑风格独具一格,呈现了鲜明的本土民族文化特色。
(2)建筑外形怪异,犹如一个个巨人,巨柱、巨梁造型独特,既有松柏之力,又有碑刻之美。
(3)建筑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从形式、布局、用料等方面反映了本土民族特点。
(4)狭长敞亮透明,完美体现建筑面积的利用率。
(5)色调明亮,跟自然环境相呼应。
2、建筑布局特点湘西传统建筑的布局通常以一个中轴线为基础,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
在平面布局上,以庭院和厅堂的空间组合为主,庭院是整个建筑布局的重心,在庭院周围辗转蜿蜒,形成迂回曲折的空间线路,增强了空间的变化性和层次感。
在建筑体块的层面上,可以分为正厅、副厅、厢房、厨房、储藏室等几个单独的部分,各自依次排列,形成一条长长的房间长廊,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同时,建筑布局也考虑到了自然环境的因素,如如房屋前后排布整齐、拒风避雨、更好地与外部环境保持联通等。
3、特殊建筑结构湘西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木构墙体和石构墙体两种方式,并融合了中华传统的“插楼”、“斗拱”、“斗栱”等木雕技法。
这些技法体现了精湛的匠心和建筑技术,妙手深浓,反映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1)木构墙体:以木梁、木柱、木枋条等构件支撑所造的墙体和屋面结构,通常采用榫卯结构,斜交支撑,其中特别是“斗栱”型的木构建筑,是湘西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
(2)石构墙体:以石块、石板、石头等石材料构成的墙体和屋面结构,常在底部和底层采用夯土砖石墙体作为基础,通常使用的是竖井式的石墙结构,穿插着铁丝网或芦苇筛子。
总之,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特点是强调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依据地貌、气候环境等本土文化特征等理念的综合呈现,体现了对灵魂认定的独特理解和理念。
浅谈湖南传统民居
浅谈湖南传统民居—以湘西和湘南民居为例摘要: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体现了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湖南地区因为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使其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及其面貌上有着许多鲜明的差异,本文以湖南传统民居中湘西和湘南民居为主要探讨对象,浅述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及景观特点。
文章以湖南传统民居的自然社会人文背景为出发点,对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及景观特点进行综合探讨,通过依次分析湖南省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湖南传统民居建筑及景观的地域文化及特点,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及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为当前中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从建筑及景观特点等角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居环境;景观;建筑Discussion on Hu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A Case study in xiangxi and southern dwellingsAbstract: traditional houses as the basis for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embodi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nan area because of its vast territory, large population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have many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architecture and its features, this paper takes Xiangxi and southern Hunan folk traditional houses in Huna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Hunan's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Hunan natural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starting point,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Hunan, Hunan province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regional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n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Xiangxi traditional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traditional hous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rrent China traditional houses provide the basis from the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layout.Key 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ce; dwell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章:研究区域概况1.1.湖南省地理环境分析: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第10位。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是中国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1. 民居类型丰富多样:湘西传统建筑主要包括庄园、公馆和民居。
庄园是富裕家族的住所,通常由大牌楼、正厅和后院组成,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
公馆是地方官员和乡绅所住的大型建筑物,一般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后院用于居住。
民居则分为层屋、四合院等各种形式,根据当地居民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样式。
2. 木结构的建筑形态:湘西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使用的木材多为柚木、柳木等。
建筑的骨架由柱子、梁和檩组成,搭建起屋顶和墙壁的框架。
屋顶一般采用抬檐和斗栱的形式,既能保护房屋免受雨水侵蚀,又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墙壁多采用砖木结构,砌墙的砖瓦大多为红色或黄色的陶瓷砖,具有非常浓郁的土家族特色。
3. 建筑布局体现居住和生活方式:湘西传统建筑的布局十分注重居住和生活的便利性。
一般来说,建筑的主体是居住区域,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
而建筑的后部则是生活和储藏区域,包括厕所、茅厕、粮仓等。
建筑体量和布局一般呈矩形或正方形,空间上形成前后院和主次分明的居住空间。
4.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湘西传统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地方,建筑往往选择在山脚或山坡上建造,利用地势起伏,使建筑相互错落有致。
建筑还会增设天井和露台,以便家人活动和晾晒物品。
在气候方面,湘西地区夏季炎热,建筑常常设置凉台或挂藤架,以提供遮阴和通风。
5. 装饰和彩绘:湘西传统建筑在外观装饰和内部彩绘上非常注重细节。
外墙砖瓦常常使用彩色陶瓷砖,图案多样,富有民族特色。
柱子和梁上还会雕刻花纹,墙壁上常常绘有各种图案和神话故事。
内部也会进行精心装饰,比如门窗上会凿花,屋顶和柱子会彩绘,墙壁上则会悬挂画卷和字画。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具有丰富性、适应性和装饰性。
湘南民居建筑风貌
一、湘南民居的历史及文化溯源
湘南古民居是明清时期湘南地区相对繁荣时期多种文化孕育的产物,既有着湘南独特的地域特色,又融合了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及南粤文化。
湘南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悠久的人文精神,它与湘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从地理位置而言,湘南是典型的梯级过渡地带,毗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古时是中原通往华南的沿海的要冲,所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战争频繁,大量汉民南迁融入湘南地区,带来各种文化并与之相融合。从地方方言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这种历史的渊源关系,靠南部地方土话以脱壳于客家语言;靠北地区流行方言为“西南官话”。从现存民居建筑风格分析,靠南地区受客家及南粤文化影响,它装饰较为夸张,色彩丰富;靠北地区以端庄大院落为主。
1、湘南民居的总体布局和平面组合及外形艺术特征
建筑外立面
湘南民居属于南方汉族地区的天井式合院建筑,有着基本的平面布局,即单元建筑、前堂后寝、中轴对称,主次分明,严谨规范,外部有高高的封闭围墙。整栋建筑沿轴线前有门斗,进入大门后为前堂,然后是天井,再是正堂,沿轴线两边各有厢房,左右厢房与厢房之间有通道,可以进入另一个院落,其他多进院落的建筑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扩展而形成的。
天井
湘南民居外形基本上为四边形,四周为高大结实的墙体,建筑物北房是两坡硬山顶,其他三面都是斜向天井的单面坡,四周的墙头却高出屋顶以上以利于防火。墙头的轮廓线可以自由处理。山墙一般作阶梯状跌落的马头墙。山墙的墙面一般为清水灰砖,墙顶覆盖青瓦,只在接近墙顶处粉刷白灰,色调明朗雅素。外观十分朴素,青砖墙小青瓦,封闭、安静而舒适。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传统村落是湖南省独有的宝贵文化资源,代表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湖南省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湖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1. 聚落分布:湖南传统村落多以分散聚落的形式存在。
这种分布形式源于湖南地理环境的特点,即山多、水多。
由于山体和水体的存在,湖南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在山间、水边、田园等宜居场所建立聚落,形成了分散而又相对独立的村落。
2. 村庄布局:湖南传统村落的村庄布局遵循着“天人合一”的原则。
传统村落往往依山傍水而建,采用曲线和弧线的布局方式,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同时,村庄中的建筑通常呈东西向分布,以利用太阳和自然的光线、风向等资源。
3. 建筑风格:湖南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
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形成的湖南传统村落,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
例如,湖南东南部的土楼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坚固的土楼而闻名,而湖南西北部的苗族村落则以木结构建筑为主。
二、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湖南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水资源丰富。
传统村落选择建立在山地或水边,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山区村落由于地势复杂,聚居在山脚下或半山腰,而水边村落则常以河流、湖泊或洼地为中心建立。
2. 文化传承:湖南传统村落的分布也与地域文化传承有密切关系。
例如,苗族村落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这与苗族群体的传统居住方式和文化习俗有关。
3. 历史因素:湖南省悠久的历史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许多传统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布局。
4. 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
这也导致了湖南传统村落的人口流失和村庄空心化趋势,影响着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湖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悠久的传统村落。
这些传统村落是湖南省独特的空间文化遗产,展示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本文将分析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多样且分散的。
湖南省地域广阔,山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因此,传统村落的分布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有的村落位于山脚下,依山傍水,形成特色景观;有的村落则分布在平原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其次,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还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湖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许多传统村落在历史上都有悠久的建设和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村落往往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习俗,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和研究。
再次,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也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这导致了一些传统村落的人口流失和村庄的荒废。
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传统村落正在积极发展,通过旅游和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进行经济转型和村庄振兴。
最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还受到政策和规划的影响。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政策的逐步强化,湖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也得到了积极的支持。
政府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加大力度,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鼓励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多样且分散的。
其分布特征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和规划的影响。
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因素,保护和传承湖南省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会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综上所述,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和规划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独特建筑风格和传统习俗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但也面临着人口流失和荒废的问题。
湖湘建筑特色
曾国藩富厚堂
街衢式建筑 湘南民居建筑以分栋相衔的街衢式建筑群最有特色,如桂阳阳山村何氏家族、永兴板梁村的刘 氏家族等。阳山村的何氏家族建筑群,与四清湖万华岩风景区连成一体,南望罗坦坪天兵岩, 仅咫尺之遥。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外看不显山不露水。原有150栋大宅院,现存完好的尚有65 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以上,现存的二层楼有13000平方米左右。现在有居民480多人住在 里面,都是何姓。何氏建筑群分横巷8排,竖巷道5条,青石板铺路。每房都有厅堂,厅堂里有 匾额,供奉先祖的神龛用木雕装饰,前有屏风(有的已毁),独自成家。外墙饰有石雕或壁画, 尚保存完好。 板梁刘氏则是与街衢式布局稍有不同的部落式建筑群体,由三个建筑板块组成群落,原有房屋 1347间,现存约1000间。第一板块是祭祀与公学用房,第二板块是民居,第三板块是学堂、演 武场等公共设施。与其他的建筑群落一样,很注意建筑选址。这片建筑群的背后是一座不太高 的小山,前面是一条弯弯的小溪,蓝天白云映衬着鳞次栉比的风火墙。古人把建筑选址称之为 风水,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片最适合于居住的地方,让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发展历史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 间”。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 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 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原有规制。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随后 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书院“更建 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其时,“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顷”。谚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 徒’”,书院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两百多年间,修建更密,志载大小修建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且多有朴学大师掌院,传书院经 世致用之风。其中较为突出或有所创建的: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巡抚周召南倡修,基本承明遗制。 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次年得康熙御书“学达性天”额及十三经等赐书十六种, 便成现存书院中轴后部规制。乾隆年间对环境风景建设又多有所创。院长罗典辟院旁隙地为园池,栽 花木,标以“八景”。清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巡抚刘昆重振书院,留 下书院的最后形制规模,现存书院古建亦多经此次重修或重建。 清光绪廿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学制,诏谕各省“于省城市改设大学堂”, 因此次年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学堂仍以此为校舍,仅将“东西斋舍悉改新式”,而自大门以 上,讲堂,文昌阁、藏书楼及周程朱张等祠堂,保留不变。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摘要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又被称为石头的史书。
民居形态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湘西建筑受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探寻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文化底蕴。
关键字马头墙吊脚楼吞口屋木构架凤凰古城正文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全境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O 公里,土地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
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
湘西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布局、立体安排、空间序列、建筑装饰等,虽不是属于狭义艺术范畴的,但在满足一定实用性需求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湘西民族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活理想、美学追求、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
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2001年12月27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
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120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②湘西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房屋主体以中国传统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的建筑形式。
一吊脚楼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大山之中,艰难复杂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建筑元素。
湘西地区以土家族的吊脚楼为典型。
吊脚楼在建筑学上称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湖南省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这些村落秉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展现了湖南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精神。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推动,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导致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研究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护和传承湖南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1. 区域分布特征:湖南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湖南的农村地区,大部分聚集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这与湖南省的自然环境有关,巍峨的山脉和清澈的河流为村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 特色建筑布局: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建筑布局多以“一巷、两所、三坊、四边、五落”的形式。
一巷指的是村民的居住巷道,两所指的是村民的文教机构和宗教场所,三坊指的是商业、手工业和办公的地方,四边则是指围绕而建的城墙和护城河,五落则是指五类地理环境下的村落。
这种建筑布局既追求了社会的和谐,也保护了村落的安全。
3. 人文景观特征:湖南省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闻名。
这些景观包括巧妙的房屋屋顶设计、精美的门楼和人物雕塑等。
这些景观展示了湖南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居民的智慧。
三、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湖南省地理环境复杂,山脉、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条件对村落的空间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山脉的保护作用使得村落更容易被聚集在山区,河流和湖泊则为村落提供了水源和农田。
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导致许多村落人口减少,整体空间分布也发生变化。
3. 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也是影响湖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之一。
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农村,许多湖南传统村落被城市所辖,造成村落的逐渐消失。
湖湘民居----建筑聚落分析
宗法关系
张谷英村是以亲情血缘为纽 带癿聚族而居癿典型宗法家族 民居,它和我国南方许多传统 民居一样,通过建筑癿形制来 维系亲情血缘,幵且将尊卑之 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 外之分等伦理观念表现在建筑 布局之中。张谷英村为单姓村 落,家族血缘关系成了张谷英 村聚集至今最有力癿纽带。自 张谷英选定此地定居以来,繁 衍至今,代代兴旺。目前除 7000多人因各种原因散居在外 外,仍有2600人在张谷英村中 和睦共处,依照祖训勤劳生活。 这丌仅仅是因为他仧共一个祖 先,而是张谷英村整体建筑以 宗法关系为基础,将全村人紧 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平行等高线台阶式村落
0
平行等高线台阶式村落
这种布局形式一般只用亍湖湘地区癿中小型村落,多处在丘陵地带。 这种村落多顺自然地形癿高程沿等高线平行布置建筑,呈行列布局。多数住 宅坐北朝南,丌同建筑偏转癿丌同角度使得布局给人自由活泼癿感觉。 此类村落一般觃模较小,各户癿基地无组织排水,在各户之间修筑“之”字 形小徂相连。
1
以一条线为主发展的不规则线形村落
攸县网岭镇平面示意图
益阳县江北地区某村平面示意图
以衏巷为脉络癿线形村镇广泛存在亍湖湘地区。 衏巷癿觃模可以看出村落癿大小,如攸县网岭镇沿国道线形収展, 而益阳县江北地区某村却是沿着一条步行衏収展癿。
2
沿河、湖形成的现行村落
街巷的黑白抽象图
平行亍河、湖常形成一条戒两条内向型癿衏道,村民癿生活都不这条河、湖 収生关系,河、湖成为村落癿生命线。 湖湘地区有许多小河、湖癿线形村落,沿河、湖建筑连绵丌绝,通过巧妙癿 安排单体建筑和群体组合,把建筑、水面、人紧紧癿联系了起来,达到了比较 完美癿统一。
1
整体布局
在整体布局上,张谷英村人 在尊重自然条件癿前提下充分 収挥了风水理论,围绕以血缘 为基础癿宗法关系,采用“天 井式”院落组合癿平面布局将 全村癿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其中的传统建筑形态以及建筑布局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形态和布局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形态特点:1. 简约朴素湘西传统建筑形态朴素简约,不追求华丽的外表。
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整体呈现出朴素自然的风格。
建筑中常使用的材料有砖、石、土、木等,这些材料有着很好的保温和通风效果,在湘西的气候条件下更具有实用性。
2. 反复参差传统建筑的立面、屋顶和内部空间布局都呈现出反复参差的形态。
建筑外观呈现出层层迭起的效果,对比鲜明。
屋顶呈曲线状,较为典型的形态是如牛角般的屋脊。
在内部,建筑布局也多以错落有致,不规则排布的形态为主。
3. 装饰富于变化传统建筑的装饰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点。
在建筑的门窗、梁柱、壁画等处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装饰。
门窗的造型简洁而有力,以简单的线条和雕刻取代过于繁琐的图案。
梁柱的装饰也少见追求华丽的造型,更多的是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的雕刻。
壁画则是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大特色,多以人物、动植物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布局特点:1. 院落式布局湘西传统建筑的布局以院落式为主,即针对居住的需求而设计的中央开放空地,与家庭建筑一起构成整个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同时提供了方便的通行口和居民之间的交流空间。
2. 层次分明传统建筑的布局层次分明。
它们往往会以家庭建筑为单位,建筑群之间有着明显的高低差。
每个家庭建筑都是独栋或者半独栋,一般只有两层高。
与此对比的是,建筑群的主建筑往往会比家庭建筑更高,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3. 两院三进湘西传统建筑的房间布局一般是两院三进,前后院落之间有一座建筑,构成了一个包含内院、前厅、正厅、后厅、侧房等房间的生活空间。
这种布局充分尊重了家庭居住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同的房间在空间上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总之,湘西传统建筑形态朴素、简洁,布局合理、四通八达,体现了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典范之一。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著名。
在传统住宅建筑方面,湘西地区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形态上,湘西的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湘西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结合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元素,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传统建筑外形鲜明,形态多变,具有非常浓重的地方特色。
在建筑造型上,一般采用坡屋顶、斗拱结构,房屋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厅堂和卧室等各功能区域分布合理。
在建筑布局方面,湘西传统建筑格局分为“院落式”和“排屋式”两种。
院落式建筑常见于村落建筑、寺庙、怀旧园林等。
院子里通常种植有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不同构件相互呼应,空间变化多样。
建筑群的中央通常是一个大厅,左右分别是卧室、厨房和储藏室等功能区域。
院子的四周设有房屋,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格局。
而排屋式布局则是将房屋建在一起,共用一面墙壁,通常增加中间的墙体,实现单间和多间等不同区域的分隔,从而节省空间并方便管理。
排屋建筑在城市的老城区比较常见,也常出现在商业、工厂等场所中,因为相邻的房子能够共享墙体,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和建筑成本,因此逐渐流行起来。
湘西传统建筑在材料和施工技艺方面也有许多特点。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用,湘西人通常使用当地的板栗木、桐木等木材,因为这些木材的质地比较坚实,耐久,而且生长在本地,容易获取。
对于墙体的材料,湘西人士则通常使用黄泥、白灰等粘土和石灰,能够很好地隔绝寒冷和高温,而且还具有调节湿度的作用。
施工技艺上,湘西传统建筑使用的是传统的木工、泥工技艺。
湘西木工技艺流传甚广,其独特的工艺技巧,让木屋材料的连接具有很高的质量性、稳定性和美感性。
泥工技艺则是使用泥土、河沙、竹编等构件进行加工,制作工序复杂,需要刀刻、捏模、破损、拍实、晾晒等程序,效果也比较美观。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俗风情和文化,具有独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极具文化魅力,深受人们的青睐。
湖湘地区的建筑及风情.ppt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不同的历史背 景,创造了不用景色。看不同的民族,体会 不一样的风,感受别样 的风情。体会多彩的人生。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人采取倚山建房,一般为吊脚楼, 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建房要求背有靠山, 面有向山。一般是四列三间,居中的一间要 设祖先神位。正侧左右两房住人,多为两小 间,叫住“小二间”。小二间前设火铺,火 铺中间臵火炕,火炕用于取暖的煮饭,火炕 上放着铁制三角架。火炕上空吊有炕架,用 以烘炕物品。特别是春节之前,用以烘炕腊 肉和香肠等物现在保留亦有。
苗族风俗禁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出门需洗脚,喝冷水。 农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 人,若遇之,忌打招呼。 生活习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 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在山上 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 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 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 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苗族民居的特征
1、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 , 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 2、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 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3、青石火塘。 4、民居落成,通常要举行传统的“接龙”仪式消 灾祈福
苗族风土人情
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 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女装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男装:男子服装式样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
特色建筑及风土人情
特色民居
1、土家吊脚楼 2、苗族民居 3、侗寨侗族鼓楼 4、瑶族民居 5、张谷英村
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26XIANGCUN KEJI 2021年7月(上)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要素分析杨柳赵伟军(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随着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也迎来“新生”,如何利用并展现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具备的历史、文化、地域及经济价值成为乡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深入挖掘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的内外部要素和文化价值,突出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有效补充、完善和丰富关于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与空间聚落方面的研究,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要素[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9-26-3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世居的省份,有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和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且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甚至同一民族的文化也存在差异。
湖南省的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自然地形阻碍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和谐统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同时,村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结构关系、村落内部各个组成体系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宗族群落之间的社会结构关系共同组成了整个古村落的结构系统。
1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研究现状1.1国外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研究概况“传统村落”在国外被称为“乡村聚落”。
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国家。
其关于空间领域的研究涉及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等多个学科[1]。
地理学是最早系统地解释空间结构要素的学科,海格特·彼得(P.Haggett )在人文地理学领域首次提出了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数学方法,通过对已有实例的分析,分解出了空间结构的6个识别要素[2]。
20世纪80年代,比尔·希利尔(Bill Hillier )提出一种全新的空间理论,这就是对后来学术界影响颇深的空间句法理论,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组构分析”的技术[3]。
湖湘建筑特色
湖湘建筑特色
建筑中的湖湘文化特色
论及“湖湘文化”,也许人们较多关注的,是独领风骚的湖湘学术,光耀千秋的湖湘伟人以及奇甲天下的湖湘山水。 其实,行走三湘四水,在那青山碧水间白墙黑瓦的古建筑里,在那新年的爆竹声中印刷出的喜庆年画上,在那传承 了数百年的木雕绝活中,同样跳跃着湖湘文化灵动的身影。 湖湘大地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灃县彭头山聚落遗址的发现告诉我们,八九千年前,古老的湘 人已经进入定居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以岳麓书院,衡山南岳庙等为代表的湖湘 古建筑,有134处列为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建筑群之中,尚有湘中地区的体仁堂、柏荫堂、韦柏堂,湘南 的阳山何氏、板梁刘氏等古民居尚未列入其内。 湖湘建筑尤以自上古沿续至今的干栏式建筑和明清时期府第式、庄园式和街衢式建筑,最具特色,尽显了湘人浪漫 的建筑情怀与和谐的人文理想。
曾国藩富厚堂
街衢式建筑 湘南民居建筑以分栋相衔的街衢式建筑群最有特色,如桂阳阳山村何氏家族、永兴板梁村的刘 氏家族等。阳山村的何氏家族建筑群,与四清湖万华岩风景区连成一体,南望罗坦坪天兵岩, 仅咫尺之遥。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外看不显山不露水。原有150栋大宅院,现存完好的尚有65 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以上,现存的二层楼有13000平方米左右。现在有居民480多人住在 里面,都是何姓。何氏建筑群分横巷8排,竖巷道5条,青石板铺路。每房都有厅堂,厅堂里有 匾额,供奉先祖的神龛用木雕装饰,前有屏风(有的已毁),独自成家。外墙饰有石雕或壁画, 尚保存完好。 板梁刘氏则是与街衢式布局稍有不同的部落式建筑群体,由三个建筑板块组成群落,原有房屋 1347间,现存约1000间。第一板块是祭祀与公学用房,第二板块是民居,第三板块是学堂、演 武场等公共设施。与其他的建筑群落一样,很注意建筑选址。这片建筑群的背后是一座不太高 的小山,前面是一条弯弯的小溪,蓝天白云映衬着鳞次栉比的风火墙。古人把建筑选址称之为 风水,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片最适合于居住的地方,让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互文性解读
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互文性解读
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互文性解读,指的是对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双重解读,既从村落景观的物质层面,又从村落景观的精神层面来探讨村落景观的内涵,以及村落景观与湖湘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村落景观的物质层面来看,湖湘传统村落景观是由民居、街道、田园、湖泊、林地、路网等构成的独特的景观格局,这些景观元素形成了一种统一的空间结构,形成了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特色。
从村落景观的精神层面来看,湖湘传统村落景观代表着湖湘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等,它是湖湘文化的象征,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精神内涵可以从村落景观的形式、空间、色彩、功能等方面来探讨,以及村落景观与湖湘文化之间的关系。
因此,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互文性解读既要从村落景观的物质层面来探讨,又要从村落景观的精神层面来探讨,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湖湘传统村落景观的内涵,以及村落景观与湖湘文化之间的关系。
李家大院——湘南宗族聚落之魁宝
李家大院——湘南宗族聚落之魁宝
吴越;周红;李新海;祁双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13()8
【摘要】湘南建筑是湖湘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祁阳龙溪的李家大院是湘南
地区传统宗族聚落的典型代表。
借助县旅游局邀请我们做李家大院保护规划的机会,我们几个同事借用假期的闲暇时间,对李家大院进行了考察。
初夏的阳光很好,
春夏的色彩把高速公路沿途的山林装扮得绿树成荫、苍翠欲滴,一层层叠翠从眼前绵延而过,再加上阵阵和煦的凉风在车窗边吹拂,给我们考察的心情增添了些许惬意。
【总页数】5页(P28-32)
【关键词】李家大院;湘南地区;聚落;组成部分;保护规划;高速公路;旅游局;建筑
【作者】吴越;周红;李新海;祁双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湘潭市城乡规划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厦金两地宗族聚落形态比较研究——以整饬规划型宗族聚落为例 [J], 林志森
2.宗族、信仰与老年人状况——湘南宗族性村落老年人调查 [J], 杨华
3.湘南传统宗族聚落形态与建筑特色研究——以祁阳县龙溪古村为例 [J], 罗庆华;
周红;吴越;肖清
4.湘南龙溪李家大院柱础石雕图案样式和文化意蕴研究 [J], 刘春;侠
5.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聚落形态及空间形制特征研究——以龙溪李家大院为例 [J], 伍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湘建筑环境中的多元场所语义
湖湘建筑环境中的多元场所语义肖琼芳【摘要】典雅厚重、朴实无华、求实探新的湖湘文化;湘人浪漫的建筑情怀与和谐的人文理想尽显的湖湘建筑;而有着丰富场所语义的湖湘建筑环境符号,却是跟它特定的地域文化、社会文化的大语境是最离不开的.要深入地理解多元的湖湘建筑环境符号的场所语义,我们还需关注湖湘建筑背后所传达出的风土人文、社会现象、传统礼制、时代精神等诸多的语境.【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44【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湖湘建筑;风土人文;时代;礼制;语义【作者】肖琼芳【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4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穿越广袤厚重的湘土,流过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景,穿过岁月长河的木雕绝活,行走湖光山色中白墙黛瓦的古建筑……一步一景,历经千年风雨,三湘四水、灵动多彩的湖湘文化身影依旧绵延不绝。
湖湘建筑存在于地域文化、社会文化的大语境中,与民族文化、政治、经济等密不可分,其自身还往往反映出了风土人文、时代精神、社会现象、传统礼制等诸多的语境。
在这些特定的大语境中,一方面,湖湘各类建筑均体现了湖湘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特点。
尤其少数民族地区,结合各自的民族特点,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做法和建筑形式。
另一方面,湖湘建筑环境场所又彰显出儒学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伦理、风水、习俗等传统“礼制”的一面,使得湖湘建筑环境场所语义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审美得以完美诠释。
1 反映风土人文的湖湘建筑环境场所物产丰富、倚山傍水、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湖湘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种类繁多。
因为历史背景、民族地域、思想文化、生产方式的显著差异,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滋生出了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它们互为交融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湖湘民俗文化。
湖湘传统民居,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这些古老的建筑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建筑风格与形式,也反映了本地的风土人情。
湘西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湘西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肖湘东;陈伟志
【期刊名称】《江苏建筑》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在我国传统民族建筑群中,湘西民居是有其地方特色的,其中的院落空间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文章从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湘西民居中庭院、天井、晒坝、抱厅三种院落空间类型,并探讨了选择性的继承中国古老村落的空间特点,以创造新的未来的地域民居建筑文化.
【总页数】3页(P15-16,30)
【作者】肖湘东;陈伟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2
【相关文献】
1.四川院落民居景观特点及修护——安仁古镇的院落兴建 [J], 郑洁;牟江
2.三峡库区民居院落初探--兼析库区民国时期院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J], 赵炜
3.江南传统民居中“图”与“底”辩证研究——以徽州古民居水景院落空间为例[J], 陈虹宇
4.山地小型院落的空间特色——以泰山关帝庙院落空间特色为例 [J], 王欣言;秦海
燕;刘兵
5.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 [J], 柳红明;于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维系亲情血缘,并且将尊卑
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
内外之分等伦理观念表现在建
筑布局之中。张谷英村为单姓
村落,家族血缘关系成了张谷
英村聚集至今最有力的纽带。
自张谷英选定此地定居以来,
繁衍至今,代代兴旺。目前除
7000多人因各种原因散居在
外外,仍有2600人在张谷英
村中和睦共处,依照祖训勤劳
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共
证族人的安全同时也挡住了各
种灾难和战火。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
中国传统村落在选址时其
次考虑的是水源和耕地,在寻
找到充足的水源与耕地后,再
依据地形布局来安排村落建筑
布局。张谷英村所处山谷有一
条“渭河”,河水清澈见底,
蜿蜒盘旋;渭河边上是大片平
坦且肥沃的土地。张谷英村便
根据渭河的曲折流向,临河建
立了层层叠叠的院落,让渭溪
彼此相连,形成自由式布局。
1 自由式组合村落 村落的散点式布置
•
自由式组合最主要分布
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因为
耕地比较分散,为方面生
产,所以建房相对比较零
散。
•
这种组合方式一般是亲
族两三户聚居,在不同的
高程上形成一户一点的现
象。从大的范围来看,各
个散点形小组群构成一个
自由式组合村落。
2 周边围合的空间群组
•
此类村落一般规模较小,各户的基地无组织排水,在各户之间修筑“之”字形小径相连。
• 湖湘村落的基本组成形态 群组村落
群组村落
•
群组村落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一个标高平面上形成群组,另一种是
在高程不同的几块台地上形成群组。有的村落由单一性使得建筑群组合
而成,而更多的村落却是几种形式的居住建筑群组合起来的,各群组间
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具有中心, 方向和领域三元素的空间模式。
在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的构建中,同样以中心、方向、领域三
元素以几何形的坐标系统和几何结构方法构建我国传统的空间体
系。
中心
方向 领域
中心
•
以“点”形态构建空间核心的结构形式。常以生长点为中心向外以同心圆或放射状呈均
衡或非均衡的方式向外拓展,构建空间体系。古人崇尚“中”, “中心” 关系。在传统聚
张谷英村属湘北地区传统民居,
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
建筑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
• 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 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 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 目前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张 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
点之一。
•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江西人张
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
主体建筑当大门前50米处是一口池塘,内
有巨石,与倚山而建的整个村落构成“巨
龙戏珠”立体图画;渭河河水自左向右环
绕着整个村落,呈现出“玉带环抱”的美
好格局;正门“当大门”左侧有一座山头,
形状宛如一个巨大的牛头,两边各有高山,
恰似两个卫士,形成“狮象把门”意象,
与前面两条涧水交汇形成的深潭结合,构
成“金牛探海”图。村落创始人张谷英的
部空间的生长骨架。张谷英村在空间形态上就属于线型分布——随流水方向顺势延伸线形
布局的带型空间。
3 组合式线形村落
•
对于以一条街巷为脉络形成的线形村落,当规模逐渐扩大时,村镇的长度却不能无限增
大,这时村镇就以一条或者几条主街巷交叉的支街巷为脉络扩展起来,整个村镇向多个方
向发展,从而逐步的扩大,其过程犹如树的生长,先生猪肝,再生旁枝。
表家族的最高权威,逢祭祖、议
事等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进
头门,门上方有一太极图,以S形
分划出的阴阳虚实,象征着富贵
绵长,生生不息,反映出张族先
人的风水观念。坪内有左右各一
个塘,是为集聚雨水备作消防之
用。二道门内为三井四进,有大
小厅堂、天井各21个,房屋468
间,是典型的“深宅天井”建筑
的平面布局形式。其左右有两条
交流空间
• 张谷英村虽然只有一条在古驿道上 发展起来的街道,但因其要素的多 样性、布局的巧妙性、尺度的亲切 性,成为古村极具生活气息和艺术 魅力的公共空间。张谷英村古街与 渭溪河逶迤相随,在南端为“百步 三桥”,即在不足百步的距离中, 依渭溪河弯回曲折之态分布着3 座 石梁桥,石桥两侧建筑鳞次栉比, 桥下流水潺潺;古街中部为一条宽 23 m、长约200 m 的泮溪走廊, 它利用木柱和穿斗支架,延伸沿溪 房屋坡面搭建而成,木柱立于驳岸 挑石上,柱间安上简易木质坐凳, 溪旁有龙泉和长寿二井,溪上横跨 多座石板桥,溪中分布数个戏水台 阶;古街北端止于王家塅门头屋, 屋前为开阔的前坪、菜地和水井。 古街三段不同的空间景观构成了从 序曲、高潮至尾声的时空序列。此 外,古街还与大屋多条巷道相连, 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 的格局。古街中桥、廊、井、凳、
势,基本对称地伸出三到四个
横堂。主堂以及横堂皆由数个
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中间天
井、半开敞的堂屋以及两侧封
闭的厢房三个部分构成。单元
之间的组合成为“丰”字结构
群体布局形式的基础。
•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形式就是一
个完整而形象的宗法家族社会—
—第一轴线的堂屋中,地坪标高
沿地势逐渐升高,并以最后一进
堂屋为上堂,供奉祖宗牌位,代
多平米。
•
1 整体布局
•
在整体布局上,张谷英村
人在尊重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充
分发挥了风水理论,围绕以血
缘为基础的宗法关系,采用
“天井式”院落组合的平面布
局将全村的人紧紧地团结在一
起。
建筑平面布局
•
张谷英村的建筑群平面布
局最独特之处在于其根据地形
所形成的 “干枝式”结构;
中轴线上一般有三到四进堂屋,ຫໍສະໝຸດ 最多可达五进;而两侧根据地
河水迂曲于古村东南西三面,
贯穿整个村落,流经每一户人
家,不仅为张谷英村民的生活
提供了洗涤、汲水之便,而且
极大地方便了农田灌溉,使得
四周阡陌纵横,土地肥沃。
风水理论
•
风水学说对中国传统村落有着深刻而普
遍的影响,是左右中国古代聚落格局最显
著的力量。在建筑群的布局上,张谷英村
的建设因势利导,呈半月形分布在龙形山,
巷道。其作用不仅是为了分隔两
侧横堂,同时也作为建筑群的内
部通道,如遇火灾,只需掀开屋
顶上盖瓦,即可迅速阻止火势蔓
延。因其巷道幽深,对南方湿热
地区也有避暑纳凉的用途。
•
中国传统村落在选址时首
先考虑的是安全防御性。张谷
英村远离市区,处于山地,地
形复杂,四面绵延的山脉围合
了一处宽阔的山谷,村子即建
在山谷。这样的地理选址在保
一个祖先,而是张谷英村整体
建筑以宗法关系为基础,将全
村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2 空间结构
• 在空间结构上,张谷英村用 大大小小的交往空间给村民营 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环 境。在建筑特点上,张谷英村 采用天井式的布局,用以单元 的串联组织村民的生活,体现 了宗室聚落的特点。
•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图式是一种典型的向心性空间框架。它
•
这种村镇主要是沿着一条街巷展开,如果将街巷和围合街巷的建筑分别视为正负空间,
曲直宽窄变换的街道空间为正空间,则围合街巷前后参差的建筑为负空间,则用图抽象出
来呈现自然美的形式。
•
这个线形空间环境通常呈现连续性和方向性,如起点、终点以及中间转折变换的节点,
构成简单的图像系统。
1 以一条线为主发展的不规则线形村落
领域
• ——以“面”形态构建具有明显边界的封闭性空间。其边界界面大至山川、河 流、树林,小至竹篱、围墙均按不同的功能需求构建封闭的围合空间。传统聚落 空间注重“风水理论”的封闭格局,常选址于群山环抱,河水绕流的封闭领域之。 正如张谷英村坐落于盆地之中,这样的空间形式强调了聚落环境整体结构的内向 性,也营造了凝聚,祥和的气氛。构建出了山水之中的居住环境,形成封闭的聚 落。
墓冢就高居于这座山头之上,寓意着“子
孙有福”的愿望。阳宅的布局象征着生者
的吉祥如意,墓冢的安设则聚风聚气,预
示着人丁兴旺、子孙有福,不仅表达了张
谷英人朴实的愿望,同时也传达了深厚的
传统文化意蕴。
宗法关系
•
张谷英村是以亲情血缘为
纽带的聚族而居的典型宗法家
族民居,它和我国南方许多传
统民居一样,通过建筑的形制
•
以河、湖为脉络形成的线形村落的发展也有上述的扩大过程。
• 湖湘村落的基本组成形态 平行等高线台阶式村落
0 平行等高线台阶式村落
•
这种布局形式一般只用于湖湘地区的中小型村落,多处在丘陵地带。
•
这种村落多顺自然地形的高程沿等高线平行布置建筑,呈行列布局。多数住宅坐北朝南,
不同建筑偏转的不同角度使得布局给人自由活泼的感觉。
落环境构建中,“中心点”常相应于风水模式中“穴”的概念。而张谷英村所处的环境是在
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处,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中心有一盆地,形成藏风聚气的理想环
境。张谷英村就坐落在这三面青山环绕、南面敞开、奥中有旷的盆地之中。正是天人相交的
结合点。
方向
• ——以“线”形态组织空间结构 脉络和空间走向的结构方式。在传 统聚落环境的空间结构组织中,多 以自然山水屈曲环绕的线性布局构 建灵活多变的空间结构。以道路延 伸控制聚落空间的生长方向,以大 小街巷网络构建聚落内部空间的生 长骨架。而张谷英村在空间形态上 就属于这样的线型分布——随流 水方向顺势延伸线形布局的带型空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