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_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_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_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学案.doc

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 ,所以词牌就叫《忆 《谢秋娘》,但因白居 所以词牌又叫《忆江 潍坊七中高二年级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分层学案【新授】 主备人:王志全 审核人:李光辉 时间:2012、02、07 注:带有*的题目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 学习目标: 1、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 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词的简介 (一) 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 初称为“”、“曲子词”、“—”、“诗余”等。 1、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2、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 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 ________ , 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二) 词牌:乂叫曲谱,后叫词谱。 1、 演变: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2、 方式:填词人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范本,进行创作。要按规定的字数、 平仄以及其它格式來写词。 3、 词牌的来源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 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璀珞(矮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吋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 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 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 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 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 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 为后唐庄宗所写的 《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乂叫《大江东 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 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 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 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 “木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 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 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 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 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三)词的发展: 1、民间词(敦煌曲子词人词的开端阶段。 2、文人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文艺佳作品鉴 2014-12-21 16:34 :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鉴赏指导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代表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等。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题材狭窄,以绮艳闺阁为主,开词为艳科的先河。风格绮丽婉约。韦庄,由唐入蜀为相,是后蜀词人中成就最高者。冯延巳,字正中存词九十多首,为五代词人之最。其词以男女之情、离别相思为主,然已去掉了许多香艳,往往通过情景表现人物的心境。有《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存词四首。较冯延巳更庄重,忧患意识更强。著名的有《浣溪纱》(细雨梦回鸡塞远)。李煜,李璟第六子,不幸而为皇帝。青少年时代及在位后十五年,富贵荣华(975);宋破金陵,为俘,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写道:“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期词由前期的艳情而至家国之痛、人生感慨。且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表达出来。由含蓄婉媚而至直抒胸臆,突破了词的抒写内容,拓宽了词境。风格清丽典雅。 简介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齐名,并称“”;词与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苏教版练习题十七

2019年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苏教版练习题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 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 歌》《琵琶行》。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 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 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菩萨蛮》特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演的场面流光溢彩,落英缤纷,如仙如佛。 B、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西域色彩。 C、舞姿充满喜庆的热闹,唱词合乎听众的心理。 D、既美艳又庄严,塑造出可亲可爱的菩萨形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唐代有成就的诗人也最多,大诗人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B、《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有“小杜”之称,诗歌清丽自然,与 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C、《窦娥冤》原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D、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 《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 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 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 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 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答案】: 【解析】: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 计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设计 付庆昌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韦庄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通过鉴赏冯延巳、李璟、李煜的词,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3、尝试用浅近的文言文写一两则词话,记录下你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补充: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3、本专题学习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所选六首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和南唐词的艺术风格。 二、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2、、结合注释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此处理解为床榻围屏上的装饰图案更恰当,“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 3、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鉴赏第一步,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4、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5、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你以为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结合作者生平遭遇个抒己见) 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6、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三课时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020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体会温词中抒情女主人公的情怀。 3、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 点 掌握两首词运用的衬托手法。 教学难 点 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媒 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 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 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 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 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 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 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 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 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 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 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 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 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 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 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 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 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 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 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 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 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三、品读与探讨 方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解答。 温庭筠《菩萨蛮》: 1、圈出各词句的韵脚,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明确:韵脚: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2、找出词中的物象,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词篇中的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画、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第一课时) 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

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下列几首词。 (一)诵读《菩萨蛮》,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 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⑥。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 弄妆⑦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镜, 对前镜、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2020届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第一课时) 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下列几首词。 (一)诵读《菩萨蛮》,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 鬓云③欲度④香腮雪⑤ 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⑥。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 弄妆⑦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 照花前后镜,

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苏教 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芜.妩.媚落霞孤鹜.好高骛.远 B.李煜.熨.衣钟灵毓.秀郁.郁葱葱 C.罗襦.蠕.动孺.子可教儒.雅端庄 D.罗衾.矜.持青青子衿.寿终正寝. 答案 C 解析A项“芜”读wú,“妩”读wǔ,“鹜”、“骛”均读wù;B项“熨”读yùn,其余均读yù;D项“衾”读qīn,“矜”读jīn,“衿”读jīn,“寝”读qǐn;C项均读r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妆 ..梳洗迟弄妆:修饰仪容 B.还乡须.断肠须:等待 C.日日花前常病酒 ..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 D.罗衾不耐 ..五更寒不耐:忍受不了 答案 B 解析“须”应为“必,定”。 3.下面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双双金鹧鸪”有暗示的含义,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B.“未老莫还乡”,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 C.“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 D.“别时容易见时难”指男女恋人之间因受外力的牵掣而难以相见的怨愤。 答案 D 解析是指告别故国而难以相见的怨恨。 4.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译文: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得和蓝天一样,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我独立在小桥之上,任凭风吹拂双袖,直到月上树梢,行人归尽。 C.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译文:细雨霏霏中从梦中醒来觉得边塞荒凉偏远,小楼上已吹完玉箫,显得寂静而又冷寒。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也将尽,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答案 A 解析江水比蓝天还碧。 5.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答案 D 解析“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错。 6.将下列句子排成前后连贯的话。(只填序号)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含有丰富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 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漩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被贬官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18 19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第 1 页词是唐五代时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唐五代时,词的表现内容逐步开拓,词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深化;诗歌中新的审美追求对词的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词人的出现及其性格特征的趋同性、词集的出现与词之主体风格的形成,则意味着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已经确立。而且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艺术精神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唐五代时期成为词萌芽、成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 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亦称作“西蜀词派”。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温庭筠写的十多首《菩萨蛮》中的第一首。

它写了一个女子从起床到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等一系列动作,描绘了她慵懒的情态,暗示了她空虚寂寞的心境。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极力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之美、生活之美和人物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羁旅之愁。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所表现的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个性。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从思妇感叹自身的身世着眼,洋洋表达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再者作者通过思妇对景伤情,也借花叶凋零来寄托家国的衰败。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作者亡国后的作品,与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表现他思念故国的哀痛心情。 1.掌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能够区别诗与词的不同点。

高二语文选修专题整合:专题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整合苏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词 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 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根据字数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限58字以内;中调,指59字至90字;长调,指91字以上者。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的词往往是一首小令;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一般三叠、四叠词很少见。 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①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②讲究平仄。③句式参差不齐。少的为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④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二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古诗中的修辞 一、理论讲解 本专题诗歌中《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范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而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诗人在写作时感情特别强烈,想像特别丰富,所有这些,都依靠修辞手法。因此,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明确其作用,对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来介绍一下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修辞格): 1.比喻 诗歌中常称之为“比”。“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温庭筠《菩萨蛮》 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二、赏析 1、作者 温庭筠(约812 —约870),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2、结合注释自读、自译。 3、思考下列问题。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3)这首词塑造了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形象: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