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音节助词
久之,目似瞑
很,非常
意暇甚
突然
屠暴起
用
以刀劈狼首
又
又数刀毙之
刚刚、正、才、刚好 方欲行
打洞
一狼洞其中
从通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他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只,仅
止露尻尾
从
屠自后断其股
后腿
屠自后断其股
也
亦毙之
代词
亦毙之
才
乃悟前狼假寐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盖以诱敌
用来
盖以诱敌
也
《狼》
范围副词
缀行甚远
《狼》
程度副词
投以骨
《狼》
虚词
复投之
《狼》
频率副词
第1页
序号 文言 37 缀 38 之 39 而 40 之 41 大 42 其 43 敌 44 顾 45 其 46 乃 47 前 48 相 49 少时 50 去 51 犬 52 之 53 甚 54 暴 55 以 56 又 57 方 58 洞 59 隧 60 以 61 其 62 止 63 自 64 股 65 亦 66 之 67 乃 68 盖 69 以 70 亦 71 顷刻 72 之 73 几何
第4页
《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
狼亦黠矣
《狼》
及其家穿井
《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
《穿井得一人》
初,权谓吕蒙曰
《孙权劝学》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虚词包括:
1.乃:表示动作的进行,可译为“才”、“就”、“于是”等。
2.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乎: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吗”、“呢”。
4.而:表示承接,可译为“然后”、“接着”。
5.以:表示手段或方式,可译为“用”、“拿”、“凭借”等。
6.乃:表示结果或判断,可译为“才是”、“却是”。
7.之: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可译为“了”。
8.乎:表示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啊”、“呀”。
9.而: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10.以:表示时间或原因,可译为“在…的时候”、“因为”。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虚词用法和含义。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法结构来理解虚词的含义。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号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恨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尽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极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趋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入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一、虚词:(一)而1、表承接关系:之后,然后(“而”前后两个动词在时间上有先后区别且有承接关系)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顺 2、表并列关系:又、一边……一边、或不译(“而”前后的内容彼此地位平等,或两个动作同时间发生)例:使之冲烟而飞鸣泉香而酒洌往来而不绝者任重而道远接 3、表修饰关系:着、……地(“而”前是状语,修饰形容“而”后的动词谓语)例:久而乃和杂然而前陈者4、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而”后意思比“而”前意思更进一层)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温故而知新转接5、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可是、然而例:学而不思则罔6、表因果关系:因而、所以例:感极而悲者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7、句子之间或句内语言内容之间的连接:无义(或表示“如果”、“却”的意思)例:而或长烟一空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二)之1、代词:(代替句中的人、事、物)他、她、它、这件事、这样的例:友人惭,下车引之环而攻之而不胜属予作文以记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2、助词:A、结构助词:的例:山间之朝暮也B、主谓之间,取独:无义例:当余之从师也C、音节助词:无义例:公将鼓之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宾语前置的标记:无义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3、动词:到、去、往例: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鲍浩然之浙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相当于“以”:(意思得看具体语境)例: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三)焉1、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陈述语气助词:了例:因以为号焉3、人物对话语言中:啊、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相当于“于此”的结合: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相当于“之”:(代词)它,指代“这件事”例:父异焉见贤思齐焉(四)以1、动词:认为、以为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介词:用、凭借(依靠)、根据、按照、拿、因为、把例:必以分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醒能述以文者策之不以其道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连词:A、表目的: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B、表结果:以致例: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相当于“而”:例: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卷石底以出5、“以”通“已”;例:固以怪之矣6、助词:的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7、动词: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8、“以”与“为”组合使用:A、以为:认为B、以(之)为:把……当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五)乃1、副词:A、连接副词:于是,就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情态副词: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时间副词:才、始、刚刚例: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动词: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代词: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六)其1、代词:A、人称代词:他、它例:卜者知其指意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B、指示代词:那、那个例:其人视端容寂2、副词(语气):A、反问:难道例:其真无马邪B、命令、希望:希望例:安陵君其许寡人C、情态:其实例:其真不知马也(七)为1、动词:(读第2声)A、行为动作:做、认为、成为、当作、说、(语境中的引申意)例:并自为其名为人五,为窗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坛而盟 B、判断动词:是(算是)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轩敞者为舱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矣2、介词:被(读第2声)、给、对、向、替(读第4声)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士卒多为所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名词:思想活动(心情)例:或异二者之为4、语气助词:呢例:夫子何命焉为(八)于:(介词)在、到、从、对、向、比、给、跟、与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请广于君每自比于管中、乐毅所恶有甚于死者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九)者:代词(十)也:(助词)呢、啊、或不译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安求其能千里也夫战,勇气也[注]常用实词备忘:1、是:①这个、这、这样,相当于“此”②判断动词“是”: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实是欲界之仙都2、食:①动词:吃(的)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②名词:食物便欣然忘食一箪食,一豆羹主人日再食③动词: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而不能尽其材3、然①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欣然规往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代词:这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连词:然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然志犹未已(《隆中对》)④形容词:对,正确吴广以为然4、故①旧的②因此,所以③“旧的”引申:旧的知识、朋友5、“是以”与“以是”、“由是”:因此(因为这个)、由于这个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是人多以书借余6、甚①很、十分:②(比)……还(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则①副词,相当于“乃”:就是例:见渔人,乃大惊②连词 A、表示因果:就、便、那么例:得之则生,弗得则死B、表示假设:假若、如果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名词:准则、法则8、固①副词 A、本来、原来例:固以怪之矣子固非鱼也B、固然例:我非子,固不知子矣②形容词,顽固、固执;坚决地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9、虽①虽然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之械,必取宋②即使例:故虽有名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欲言,无可进者10、且①连词 A、而且、并且例:B、况且、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焉置土石②副词,将要、快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实词(90个)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被:(1)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4、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5、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6、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
7、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8、道:(1)道路。
(2)道义。
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9、等:(1)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诸位,表多数11、度:(1)dúo估计、推测(2)度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2、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13、分:(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14、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3)丈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15、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16、苟:(1)如果(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2)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17、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2)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18、观:(1)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19、冠:(1)帽子(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2)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20、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21、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22、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3)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23、好:(1)美(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24、号:háo(1)大叫,呼啸。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整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必须熟悉的。
整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必须熟悉的。
(完整版)整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必须
熟悉的
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必须熟悉的实词与虚词:
实词
实词是有意义的词,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来使用。
1. 名词
名词指人、事、物、地点等名字,如:“岳阳楼”、“菊花”等。
2. 动词
动词指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行船”、“飞翔”等。
3. 形容词
形容词指描述事物特征或状态的词,如:“美丽”、“悲哀”等。
4. 副词
副词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词,如:“慢慢地”、“非常”等。
5. 数词
数词指表示计数和顺序的词,如:“一”、“十”等。
6. 代词
代词指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如:“他”、“她”、“它”等。
7. 介词
介词用于限定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在”、“与”等。
8. 连词
连词用于连接词语、词组或句子,如:“和”、“或”等。
虚词
虚词是语法成分,不能单独构成句子,只能与实词结合起来使用。
1. 助词
助词用来帮助实词表示语法意义,如:“了”、“的”、“地”、“得”等。
2. 介词
介词用于限定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在”、“与”等。
3. 连词
连词用于连接词语、词组或句子,如:“和”、“或”等。
4. 叹词
叹词是指表示感叹的词,如:“哎呀”、“好啊”等。
5. 拟声词
拟声词是指模拟物品发出的声音的词语,如:“叮铃铃”、“哗啦啦”等。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中必须熟悉的实词与虚词,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能独立使用并在句子中担任某个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1. 名词: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表事物的词语,如"人"、"山"、"水"等。
2.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等词语,如"行"、"走"、"坐"等。
3.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好"、"高"、"美"等。
4.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二"、"十"等。
5. 代词:代替名词或其他词语的词语,如"彼"、"尔"、"之"等。
文言文虚词- 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连接、修饰等作用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1.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如"而"、"乃"、"若"等。
2. 介词: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的词语,如"于"、"在"、"往"等。
3. 助词:用于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的词语,如"之"、"的"、"乎"等。
4. 着重词:用于对某一成分进行强调的词语,如"甚"、"至"、"实"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详细内容请参考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相关教材。
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完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本文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内容如下:一、文言虚实词1. 文言虚词:是文言中的一类虚词,常见的有「之、其、者、乎、耳、而、所、也、矣、尔」等。
2. 文言实词:是文言中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实义词。
二、文言名词1. 土地财产:指土地、房屋等财产。
2. 营生:指谋生的职业和劳动。
3. 亲眷:指亲戚。
4. 德行:指人的品德、行为。
5. 瑕疵:指缺点、毛病。
6. 端庄:指仪态庄重、举止得体。
7. 衣食住行:指生活日常所需的衣服、食物、住所和出行。
8. 生活必需品: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
三、文言动词1. 谦虚:指自己不自夸,待人谦恭。
2. 慷慨:指大度慷慨,不吝啬。
3. 思忖:指认真思考、考虑。
4. 捧腹:指大笑。
5. 荡漾:指很美的景色,如湖泊、草原等在水下或风中的摇曳。
6. 策划:指制定计划、策略。
7. 敷衍:指马马虎虎地应付。
8. 走遍:指走完所有的地方。
9. 刻画:指形象地描绘事物。
10. 侵害:指侵犯、伤害。
四、文言形容词1. 神秘:指神奇、不可思议。
2. 惊奇:指大为惊讶。
3. 紧张:指精神上的紧张、拘束。
4. 温和:指性格平和、不强硬。
5. 热烈:指热情、热心、诚挚。
6. 严谨:指思维严密、不敢马虎。
7. 优美:指美好、悦目。
8. 勤劳:指勤奋劳动。
五、文言连词1. 而:连接的是并列成分,有转折关系。
2. 以:连接的是手段或方法与目的。
3. 及:连接的是并列成分,无转折关系。
4. 若:连接条件状语从句。
5. 虽:连接让步状语从句。
6. 因:连接原因状语从句。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可以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参考。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一、重要实词伤仲永1. 世隶耕隶:属于2.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书:书写3.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对……感到诧异4.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书:写为:题,写5.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6.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全7.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8.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9. 邑人奇之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10.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做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11.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求取,意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12.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13.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 ,牵,引谒:拜访14. 余闻之也久闻:听说15.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传闻16. 复到舅家复:又、再17. 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众人:常人矣:语气词18. 仲永之通悟通悟:通达聪悟19. 受之天也“受之于天”的省略,意为先天得到的,受,承受20. 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21. 卒之为众人卒:最后22.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达到(要求23. 彼其受之天也彼其:他24. 固众人固:本来25. 得为众人而已耶得:能够已:停止木兰诗1.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面对户:门2. 不闻机杼声杼:织布梭子3. 惟闻女叹息惟:只4.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想什么5.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6. 昨夜见军帖军帖:军中的文告7.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9. 东市买骏马市:集市10.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辞:离弃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闻:只听见12.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称呼13. 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4. 关山度若飞度:过15.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16.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战、十年:指战役之多,时间之长,不是确指17. 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18.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19. 可汗问所欲所欲:想要什么20.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21. 愿驰千里足驰:赶着马快跑22.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23. 当户理红妆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24. 开我东阁门阁:少女的卧房25. 著我旧时裳著:穿26. 出门看火伴火伴:同伍的士兵,通“伙”27.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28. 雄兔脚扑朔扑朔:动弹29. 雌兔眼迷离迷离:眯着眼30. 双兔傍地走傍地走:并排跑31. 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孙权劝学1. 初,权谓吕蒙曰初:当初谓:对……说2.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3.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务:事物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自称岂:难道邪:通“耶” ,语气词。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及虚词理解汇总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及虚词理解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七(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涂”通“途”,道。
(卿今当涂掌事)(三)古今异义1.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孤单,孤苦。
2.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但古义:副词,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5.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6.过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四)一词多义1.当动词,掌管。
(当.涂掌事)副词,应当。
(但当.涉猎)2.就从事。
(蒙乃始就.学)完成。
(指物作诗立就.)3.见了解。
(见.往事耳)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以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为”连用,“认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性活用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
词词性活用汇总
本文旨在汇总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及其常见词性活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一、实词
1. 名词
(1)主要用法:主语、宾语、状语等;
(2)常见的名词有:山、水、人、马、天、地、日、月、年、家等。
2. 动词
(1)主要用法:谓语、状语等;
(2)常见的动词有:行、坐、飞、游、饮、食、立、坚、知、生等。
3. 形容词
(1)主要用法:定语、补语等;
(2)常见的形容词有:美、好、大、小、长、短、高、低、新、旧、明、暗等。
4. 副词
(1)主要用法:状语等;
(2)常见的副词有:已、未、徐、疾、缓、急、迟、速、便、遽等。
二、虚词
1. 助词
(1)用法:用于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或变化动态;
(2)常见的助词有:之、乎、其、焉、也、者、矣、欤、哉、耳等。
2. 介词
(1)用法:介词后面通常带有名词、代词等;
(2)常见的介词有:于、乃、从、自、至、以、为、因、于、及等。
3. 连词
(1)用法:连接词汇、短语、从句等;
(2)常见的连词有:而、却、也、于、若、因、所以、虽然等。
以上是本文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常见词性活用的汇总,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实词和虚词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对于读懂文言文、提高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余、予例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第二人称:尔、汝、若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汝亦知射乎”(《卖油翁》);“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第三人称:之、其、彼举例:“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其乡人曰”(《曹刿论战》);“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指示代词近指:此、是、斯比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远指:彼、其像:“彼竭我盈”(《曹刿论战》);“其间千二百里”(《三峡》)3、疑问代词谁、孰例如:“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谁道人生无再少”(《浣溪沙》)何、胡、曷、奚如:“何陋之有”(《陋室铭》);“胡不见我于王”(《公输》);“曷至哉”(《君子于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4、动词走:跑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亡:逃跑、丢失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亡羊补牢”使:让、派遣像“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大道之行也》);“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5、形容词善:好、善良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美:美丽、美好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数词一、二、三……例如“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二、虚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际意义,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
1、而表并列,“和”“又”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表承接,“就”“接着”例如“温故而知新”(《论语》)表转折,“但是”“却”像“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表修饰,“地”“着”比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2、之作代词,代人、事、物例如“学而时习之”(《论语》)作助词,“的”如“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作动词,“到”“去”像“送孟浩然之广陵”3、以表凭借,“用”“凭借”例如“以刀劈狼首”(《狼》);“何以战”(《曹刿论战》)表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目的,“来”“用来”像“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于表在例如“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表到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表对、对于像“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5、为表作为、当作例如“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表是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表被像“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6、其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表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马说》)7、则表承接,“就”“便”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表假设,“如果”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乎表疑问语气,“吗”“呢”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表感叹语气,“啊”“呀”像“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9、焉句末语气词,“了”“啊”“呢”例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兼词,“于之”,在那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初中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还有很多,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汇总〔按音序排列〕初中阶段常见的实词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卑微〔先帝不以臣卑劣〕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假设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XX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劣?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XX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策。
〔成语“束手无策〞〕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安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2、在国外〔出那么无敌国外患〕3、来到〔每岁京尹出XX亭教阅水兵〕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次(1)名词,层次。
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对比
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对比
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是常见的词汇类型。
实词是表示具体、真实事物的词语,而虚词则是表示关系、语气、程度等概念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对比:
实词
实词是文言文中描述人物、物体、动作等具体概念的词语。
它
们通常表达明确的意思,具有实际的含义。
以下是常见的实词示例:
- 人物:君、臣、儿、女、主、客、师、生、友、敌等。
- 物体:天、地、山、水、木、石、车、马、书、剑、酒等。
- 动作:行、立、坐、卧、飞、走、笑、哭、唱、舞等。
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具体描述、描绘情景的作用,使文章更
生动形象。
虚词
虚词是文言文中表示关系、语气、程度等抽象概念的词语。
它们通常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却在句子中起到重要的连接和修饰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词示例:
- 关系词:之、乎、者、也、与、而等。
- 语气词:吧、呀、哦、嗯、啊等。
- 程度词:甚、极、颇、益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连接句子成分、调整语气和表达程度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严密、多样化。
总之,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类型,它们分别具有表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功能。
在编写文言文时,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最佳答案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以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A:10个文言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XXX,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XXX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XXX?(《为学》)2、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XXX(《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XXX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年级第二学期文言文实词简表序号例词1 2 3 4 5比鄙察彻乘词义例句出处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及,等到(……的时候)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浅陋,无知,见识短浅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七下)明察,考察,考核贯通,穿透坐、驾(车)①跟从,跟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公与之乘战则请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十年春,齐师伐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既克,公问其故故克之王顾左右而言他曹刿论战(七下)小石潭记(七上)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6从②听从,顺从7 8得伐得到,获得攻打,征伐,讨伐①方圆,周围9方②区域,地方①原因,缘故10故②所以,因此回头看,看,看见11顾(环顾,四顾)仔细看,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爱莲说(七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曹刿论战(七下)12观(观赏)13 14 15惠及加恩惠,(给人以)好处比得上增加(虚夸,以少报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①间或,偶尔16间②夹杂,参与拜见,谒见17见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请见于是入朝见威王……见公输盘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尽,完(耗尽,消失,18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全部拿出,全部用上)彼竭我盈进献,奉献19进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2021类论类推,类比议论,谈论次,下一个22明如2324名命有名,著名教导,告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夫子何命焉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5谋谋议,谋划,商量未能远谋2627难强不容易,困难强悍,强大,坚强请求,请你(允许)我28请做某事请献千金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曹刿请见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曹刿论战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陋室铭(七下)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公输(七下)请说之战则请从公输(七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陋室铭(七下)曹刿论战(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公输(七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曹刿论战(七下)曹刿论战(七下)29求索取,要求,需求进入,与“出”相对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草色入帘青乃入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一、重要实词
伤仲永
1.世隶耕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书:书写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对……感到诧异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书:写为:题,写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
6.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全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8.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文采和道理
9.邑人奇之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
10.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做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11.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求取,意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12.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14.余闻之也久闻:听说
15.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传闻
16.复到舅家复:又、再
17.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众人:常人矣:语气词
18.仲永之通悟通悟:通达聪悟
19.受之天也“受之于天”的省略,意为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20.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21.卒之为众人卒:最后
2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达到(要求)
23.彼其受之天也彼其:他
24.固众人固:本来
25.得为众人而已耶得:能够已:停止
木兰诗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面对户:门
2.不闻机杼声杼:织布梭子
3.惟闻女叹息惟:只
4.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想什么
5.问女何所忆忆:思念
6.昨夜见军帖军帖:军中的文告
7.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8.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
9.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辞:离弃
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闻:只听见
1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称呼
13.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4.关山度若飞度:过
15.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1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战、十年:指战役之多,时间之长,不是确指
17.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18.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19.可汗问所欲所欲:想要什么
20.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21.愿驰千里足驰:赶着马快跑
22.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
23.当户理红妆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24.开我东阁门阁:少女的卧房
25.著我旧时裳著:穿
26.出门看火伴火伴:同伍的士兵,通“伙”
27.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28.雄兔脚扑朔扑朔:动弹
29.雌兔眼迷离迷离:眯着眼
30.双兔傍地走傍地走:并排跑
31.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
孙权劝学
1.初,权谓吕蒙曰初:当初谓: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务:事物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自称岂:难道邪:通“耶”,语气词。
5.但当涉猎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6.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7.孰若孤孰:疑问代词,谁
8.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益:增加
9.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10.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时候过:到
11.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12.非复吴下阿蒙复:再非复:不再是
13.士别三日三:虚指
14.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擦擦眼
1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为什么见事:认清事物
15.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
口技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善于者:……的人
2.会宾客大宴会:恰逢,正赶上
3.于厅事之东北角厅:大厅,客厅
4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5.众宾阳团坐团坐:围绕而坐
6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少顷:一会儿但:只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
8.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9.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
10既而儿醒既而:不久,紧接着
11.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12 当是时是:此,这
13.一时齐发一时:同时
14.众妙毕备毕:全、都妙:妙处
15.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妙绝:极了16未几未几:不久
17盆器倾侧倾侧:翻倒倾斜
18.宾客意少舒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19.稍稍正坐稍稍:渐渐
2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21.曳屋许许声曳:拉。
2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2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在这时色:脸色
25奋袖出臂奋:扬起、举起
26.两股战战股:大腿
27几欲先走几:几乎走:跑
28.群响毕绝绝:停止,消失
夸父逐日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2.入日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3.欲得饮欲:想要
4.饮于河、渭河:黄河渭:渭河
5北饮大泽北:向北大泽:大湖
6.未至至:到
7.道渴而死道:道路
6.化为邓林为:成为邓林:桃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1.昔者昔者:从前
2.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为:做
3.怒而触不周之山触:碰、撞
4.地维绝维,绳子。
绝,断
5.天倾西北西北:向西北
6.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所以,因此焉:于此,在这里
7.故水潦尘埃归焉潦:积水尘埃:尘土
狼
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2.缀行甚远缀:紧跟、跟随
3.一狼仍从从:跟从
4.复投之复:再,又
5.骨已尽矣尽:完,没有
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旧、原来
7.屠大窘窘:困窘,处境危急
8.恐前后受其敌敌:胁迫、攻击
9.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0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11屠乃奔倚其下乃:于是、就
12.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3狼不敢前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4.眈眈相向眈:注视的样子。
15.少时,一狼径去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
16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
名词作状语。
17.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8屠暴起暴:突然
19.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20.方欲行方:正,刚。
2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2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意图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名词活用为动词。
23只露尻尾尻尾:屁股
24乃悟前狼假寐乃:才寐:睡觉。
25.盖以诱敌盖:原来是
26.狼亦黠矣亦:也黠:狡猾。
27.而顷刻两毙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29.止增笑耳笑,笑料,动词活用为名词耳:罢了
二.重要虚词
之
1.忽啼求之。
他代仲永
2.借旁近与之。
他代仲永
3.传一乡秀才观之它代仲用的诗
4.邑人奇之他代仲永
5.或以钱币乞之它代仲永的诗
6.余闻之也久代这件事
7.于舅家见之他,代仲永
8.不能称前时之闻的
9.仲永之通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10.受之天也代仲永之通悟
11.卒之为众人音节助词,无实义
12.不受之人代后天教育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1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
13.怒而触不周之山这
1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又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15.久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16.又数刀毙之它,代狼
17.亦毙之它,代狼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19.复投之它,代狼
其
1.并自为其名他的代仲永(的)
2.其诗以养父母这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它的代诗
4.稍稍宾客其父他的代仲永(的)
5.父利其然也,他
6.其受之天也他
7.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的
8.不能指其一端其中的
9.恐前后受其敌它
10.场主积薪其中它的代麦场(的)
11.屠乃奔倚其下它的代草堆(的)
12.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13.一狼洞其中代草堆(的)
于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表示引出动作的对象
2.贤于材人远矣比
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4.于厅事之东北角在
5.饮于河、渭到
6.其一犬坐于前在
而
1.得为众人而已耶表承接,可译为“就”
2.道渴而死表修饰可不译
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但是
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但是
5.而顷刻两毙但是以:
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3.投以骨把
4.以刀劈狼首拿、用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6.盖以诱敌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