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_腹泻型_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辩证治疗后腹泻型肠易激的观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进行治疗的11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55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单独用药,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后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对照组痊愈13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但是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在治疗此病症上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马来酸曲美布汀【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32-02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集生物、心理、社会的病症,属于肠胃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因此治疗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通过临床观察,其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排便次数与形状均不正常、有压痛感,在患者身上往往会伴随着忧虑、担忧、失眠等现象,对于严重的病患来说,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日常压力与饮食习惯的不规律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肠道发生病变[1]。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方法,笔者选取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名患者,运用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现将总结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名患有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按照他们治疗的时间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我们将55名患者分到了治疗组,在55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为21例。

年龄在18到63岁之间不等,在这些患者中最短的治疗时间为12个月,最长的有30年之久。

对照组有55例,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19到50岁之间不等,在这些患者中最短的治疗时间为12个月,最长为25年之久。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

中医辨证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症

味子 7 、 薏米 1g 白扁 豆 1g 日一 剂 , 煎服 。 g炒 5、 5。 水 分 两次 口服 。适用 于腹 泻 日久 , 腹痛 肠 鸣 、 泻 多在 腹 情绪 紧 张后 焦 虑 时 发 作 , 伴 口干 , 部 拘 急 而 痛 或 腹 者 。辨证 属于 肝脾 阴亏 、 肝脾 不和者 。对 照组 : 谷维 素 2 g3次/ , 0 d 四神 丸 4 :d 一疗 程 1 d 连 服 2 g O/ , 2 5, 疗程 。 14 疗效标 准 : 照 按 照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 9 . 按 4年 颁 布 的 ( 医 内科 病 症 诊 断疗 效 评 定 标 准 ) 定 疗 中 评 效 … 。疗效标 准 : 治愈 : 痛 或 腹 部 不适 , 泻 完 全 腹 腹 消失 。好转 : 痛或腹 部不 适 明显缓解 , 泻次数 减 腹 腹 少 粪 质变稠 。无 效 : 部症 状激 腹泻无 明显 变化 。 腹
出版 社 ,08 16 18 20 .3 — 3 .
文 章 编 号 :06 63 (0 0 0 — 6 8 0 10 - 2 3 2 1 )5 0 3 — 2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腹 泄 型 肠 易 激 综 合 症
张 拴 平 邢 玉 敏 ,
(. 1 河 北 省 无 极 县 医 院 , 河 北 无 极 2 河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中 医 院 消 化 科 , 河 北 石 家 庄 . 026 540 005 5 0 1)
摘 要 : 目的 : 察 中医辨 证 治疗肠 易激 的疗 效 。方 法 : 门诊 9 肠 易激 患者 随机 分 为 观 将 0例
两组 , 疗 组 6 治 5例 辨 证 中 药 治 疗 。 对 照 组 谷 维 素 加 四 神 丸 治 疗 , 个 月 为 一 疗 程 , 个 疗 程 后 统 半 两 计 疗 效 。 结 果 : 疗 组 痊 愈 2 例 , 转 3 例 , 效 5 例 。 对 照 组 痊 愈 1例 ; 转 l 治 6 好 4 无 好 3例 : 效 1 无 1 例 , 组 总 有 效 率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 1 。 结 论 : 医辨 证 治 疗 肠 易 激 综 合 症 组 明 显 优 两 P OO ) 中 于谷 维素加 四神 丸组 。

论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论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4 水样腹泻伴肠鸣,分利收涩纵而擒
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小肠功能障碍显著者,主要表现有水样腹泻,脐周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此为肠内水湿内盛,内迫下注所致。治当分利水湿与收涩固肠相兼顾,纵擒摄宣调肠胃。分利水湿用胃苓汤疏利三焦水道,开通“支河”以流湿,疏导沃土濡肠之水湿改道小肠,即利小肠而实大肠也。与此同时,须将收涩固肠寓于分利水湿之内,收涩用乌梅、石榴皮、芡实擒津固肠,抑制肠蠕动,延长水谷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禁固胃关。水泻缓解之后当转分利为温补兼涩,用附子理中丸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釜底加薪”,使脾胃阳气振奋,水谷藉以生化。
2 便意未尽兼坠胀,健脾还应升清阳
肠易激综合征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者,大便次数增多,便后仍感便意未尽,伴腹坠胀肠鸣。此为脾胃清阳不升,湿浊留滞大肠所致,即《内经》所云“清气在下,则生胀”之故,一般健脾助运化可收效。若健脾无功,宜配合升阳荡风。升阳宜用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所谓荡风者,用升浮之药如防风、升麻、白芷之属,鼓荡脾胃气机升浮,展气流湿之谓也。医者常以风药散外湿者恒多,治内湿者鲜少,殊不知风药荡风化肠湿确有卓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医案必读.泄泻》)。从病因方面认识,风与泄泻的发生关系密切。肠胃虚而泻,“空谷”易生风;受外风而泻,风易陷“虚谷”。本病用风药防风、炒升麻之属鼓风荡湿,用于本病泻后便意未尽,下腹有坠胀感者,疗效满意。
3 便秘腹泻相交替,补脾运中调气机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不规则间歇交替出现,此多为结肠运动障碍与分泌功能障碍的混合型,伴有上腹不适、饱满、恶心等。此为脾虚乏运、气滞湿阻所致。脾虚湿胜则泻,脾呆气滞则结,治宜健脾胃助运化,调整肠胃功能。健脾运中宜用四君子汤甘补温运,强健脾胃,崇土以助中运;调整肠胃功能重在调理中州气机,宜用枳实与陈皮相伍,斡旋中州气机,或枳实配葛根导滞升阳调理升降,或枳实、陈皮配肉豆蔻疏涩并用,纵而兼擒调理肠胃。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的解读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的解读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一、诊断标准与分型 (一)诊断标准:推荐采用目前国际认同的罗 马标准。表1是2006年修订的罗马Ⅲ IBS诊 断标准。以下症状未列入诊断标准,但对诊 断有支持意义,包括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 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粪便性状 异常(干球粪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 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 以及腹胀。
表l 、 IB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 少3d,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 ①排便后症状改善 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a、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b、腹部不适是指不舒服的感觉,而非疼痛
罗马Ⅲ标准中所使用的腹痛或腹部不 适的频率阈值主要依据有关研究资料, 有一定的随意性,可根据应用的目的 作适当的调整。建议在病理生理研究 及临床试验中,在筛选合格受试者时 将腹痛或腹部不适的发作频率设定为 每周至少2d。
◆IBS腹泻型(IBS—D)、 ◆ IBS便秘型(IBS—C)、 ◆ IBS混合型(IBS-M)[与IBS交替型(IBS-A)在 某种程度上属同意词]、 ◆ IBS不定型 (IBS—U)。
罗马Ⅲ标准的修改依据主要来源于西方 的研究资料,我国IBS的临床特点可能与 西方有所不同,文化和社会生活习惯的 差异也可能会影响对IBS的认识,建议在 使用以上诊断标准的同时注意比较国人 IBS的特点,以求为今后制订更适合我国 应用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①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 ②IBS的肠道症状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腹痛或腹部 不适与排便的关系,这组症状有别于其他的功能性 肠病(如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痛); ③IBS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共存。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最常见的肠病之一。

治疗效果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等。

具体的评估指标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

临床上对于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对于 IBS的治疗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随着对 IBS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治疗;评估一、症状学诊断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主要包括症状评估和临床检查两部分。

症状评估的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临床检查则是通过对患者的直肠或结肠进行相关的生理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的器质性病变。

临床上主要使用以下3种评估工具: Fecunda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评估 IBS症状的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 IBS诊断标准。

该标准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和排便习惯改变4个方面,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 IBS症状。

欧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EABTS)诊断和治疗指南:欧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EABTS)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一套较为详细的 IBS症状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和排便习惯改变4个方面。

二、症状学诊断标准IBS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的,目前 IBS的症状学诊断标准有多种,包括症状学诊断标准、肠道功能检查指标、生物标记物等。

(1)症状学诊断标准:具有至少一个符合以下3条的症状:①腹部或盆腔疼痛;②排便后腹痛缓解;③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异常。

(2)肠道功能检查指标:①粪便常规:包括粪便显微形态和微生物学检查。

②粪便培养:主要用于诊断细菌感染或寄生虫病。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2 0 1 3 年3 月第 3 期
N o. 3, M a r c h, 2 0 1 3
医 学 美 学 美 容
Me d i c a l Ae s t h e t i c s a n d Co s me t o l o g y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的临床疗效 分析
李遵 春 t 毕 爱 玲 殷 锡 香 。
1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后观 察 疗效 。对 照 组 治疗 对 症 治疗 、 胃肠 解痉 、 止泻 、抗 抑
郁等 药 . 口服 匹 维 溴铵 片 5 O m g /次 ,3次 / 日,于 餐前 整 片 吞 所有 1 5 6 例 病例 均来 自于 2 0 1 1 年1 0月  ̄2 0 1 2 年 1 0 月 到本 服 ,服 用双 歧三 联 活菌 片 2 . O g ,每 日 3 次: 口服得 舒特 5 0 m g ,每 院消化 内科 门诊 和住 院 患者 ,随 机分 为 两 组 ,治疗 组 7 8例 , 男 日 3次 ,2 1 天 i 疗 程 ,连服 2个疗 程 后观 察 疗效 。期 间停 服 任 性4 6人 ,女 性 3 2人 : 年龄 i 8 ~7 5 岁 ,平 均年 龄 4 9 . 5 O± 4 . 2 6 何干 扰 病 情 的 药 物 。并 嘱 咐 患 者要 特 别 善于 调 畅 情 志 ,尽 可 能 岁: 病程 2 ~1 0 年 ,平均 4 . 2 0± 0 . 6 5 年 。对 照 组 7 8 例 ,男 性 4 2 保 持精 神 愉 快 ,起 居 有 节 , 忌 食 辛 辣 、 生冷 、油 腻 食 物 。 人 ,女 性 3 6人 : 年龄 1 9 ~7 4岁 。平 均 年龄 4 . 3 0± 0 . 4 5岁 : 病 程 i . 3 疗效 评定 2 ~1 1年 ,平 均 4 . 0 0± 0 . 5 8年 。两 组 病例 在年 龄 、性 别、病 程 每 周 复 诊 1次 , 记录 患者 各 种 症状 变 化 情 况 , 并在 治 疗 前 症 状 、体 征 等方 面 无 统计 学差 异 ( P > 0 . 0 5 ) ,具 有可 比性 。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1)肝郁脾虚:证候:每因情志佛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素体脾虚,复因忧郁恼怒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脘痞胸闷,急躁易怒;肝木横逆,克伐已虚之脾土则见情志佛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木气暂时得达则痛减;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则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脾虚之征。

(2)寒热夹杂:证候: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作,烦闷不欲饮食,脘腹喜按,口干。

舌红,苔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久病失治或禀赋差异,导致寒热错杂,寒邪留于肠胃,则腹中作痛,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甚或夹泡沫;寒热错杂,气机失调,故见腹泻与便秘交作;热邪较甚时可见口干,烦闷不欲饮食,寒邪伤阳,则脘腹喜温喜按,舌红苔腻,脉弦滑为寒热惜杂之征。

(3)肠道津亏:证候:顽固性便秘3~4日一行,硬结难下,大便为卵石状、羊屎状,部分患者可在左下腹触及条索状包块,少腹疼痛,伴失眠、头痛、烦闷、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苔燥,脉弦。

证候分析:过用热药伤津,或肝郁化热灼津,津液亏损,大肠失于濡润,则致顽固性便秘,3~4日一行,硬结难下,且大便为卵石状、羊屎状。

宿便不除,停积于肠中则可在左下腹部触及条索状包块,少腹疼痛。

郁热上蒸则见失眠、头痛、烦闷,阴伤内热,迫津外出,则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苔燥,脉弦滑均为阴津亏耗之象。

(4)脾胃虚弱:证候: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上腹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素体脾虚,久病脾胃虚弱,水谷失于纳化,则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进食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后,更加增加已虚之脾胃之负担,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脾胃虚弱,气机失调入则上腹部隐隐作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则可见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乃脾胃虚弱之征象。

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清半夏 。 瓜萎仁 , 延胡索 . 大腹皮 各 1 0 g 。伴 有 肠 积 滞 加 用 大 黄; 若有 气虚者 加用党 参 1 0 g , 黄芪 1 5 g ; 若 有 阴 虚 肠 燥 者 加
易 激 综 合 征临 床 症 状 复杂 . 与许 多 肠 道 疾 病 临 床症 功 能紊 乱 、 痉 挛 性 结 肠
1 资料 与 方 法
腹 泻 型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在 中 医学 中 认 为 其 主 要 病 变 在 于 大小 肠 、 脾 胃, 其发病原因有饮食不 当、 外 邪 侵 入 损 伤 脾 胃肠 道, 机 体 脏 腑 虚 弱衰 竭 导 致 功 能 失 调 等 [ 4 j 。 如 果 是 饮食 不 当 与
诊 为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应 先 排 除器 质 性 异 常肠 功 能 紊 乱 . 因 为 肠
起, 给予 四神 丸 治 疗 , 配方 : 补骨脂 3 g , 五 味子 , 肉豆 蔻 , 党参 , 茯苓 , 山药 , 诃 子各 1 0 g 。 药方 均用 水 煎 服 , 每E t 1 剂, 早 晚 服 用, 以2 0 d为 一 个 疗 程 。 便 秘 型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患 者 给 予 疏 肝 和 胃配 方 : 白芍 , 山栀 , 柴胡 , 青皮, 厚朴 , 枳壳 , 甘草 , 川楝子 ,
激 综 合 征 最 重要 的 因 素 [ 3 ] . 所 以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属 于 功 能性 身 心 疾 病 临 床 症 状 以结 肠 反 应 为 主 . 也 涉 及 小 肠 与上 消 化 道
3 4例 腹 泻 型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患 者 经 过 治 疗 后 1 2例 痊 愈 . 占3 5 . 2 9 %; 1 9例 好 转 , 占5 5 . 8 8 %; 3例 无 效 , 占8 . 2 3 %。 总 有

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

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

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就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根据其症状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而又视类型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就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根据其症状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而又视类型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详细介绍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一、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1.腹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成糊状便,或为水样便,但泻后不爽、有排便不净感、腹胀不适、嗳气叹息,情绪抑郁,不思饮食等症状,中医属于肝脾不调。

2. 痢疾型:主要是下痢粘液便,可以是便秘,也可以是腹泻,便秘是软便或是糊状便,只是排便很费劲。

3. 腹痛型:主要表现是腹痛,伴有便秘、排便不畅,或腹痛欲便、便后痛减、矢气多等症状。

若有疑问请拨打电话:400-779-85994. 混合型:是各种症状会同时出现,病人主诉很多,精神症状明显。

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制剂【奘灵水苏糖】1、不被消化酶分解,有害菌无法利用,可靶向性的调节肠胃菌群平衡,重组良性微生态环境。

2、能中和病毒、毒素及致病菌等生物活性抗原,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免疫屏障功能强大3、清理肠道毒素垃圾,构建生物屏障防御功能。

二、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1、止泻法主要针对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症。

能直接止泻的中药很多,应辨明证型,不可混用。

按药性可细分为:(1)健脾止泻,药物有淮山、莲子、芡实、薏苡仁。

适用于有明显脾虚之象的患者。

(2)清热解毒止泻,药物如葛根、马齿苋。

用于热毒泄泻患者。

(3)温中止泻,药物有肉豆蔻、补骨脂。

主要用于虚寒型腹泻,不可用于热象明显者。

这些治则和药物在临床上须正确选用,运用错误会影响止泻效果。

(4)涩肠止泻,药物有五味子、诃子、乌梅、金樱子、赤石脂、五倍子、石榴皮。

多为酸味药,各种证型的腹泻均可使用。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46传统医学传统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多见。

该病病程较长,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易反复,但预后一般较好。

本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早期多属肝郁脾虚,若夹寒、夹热、夹痰可形成肝脾不调,寒热夹杂;后期累及肾,可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致气滞血淤等证候。

故临床辨证需辨明虚实、寒热、兼夹的主次及相互关系,治疗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兼以健脾温肾。

肝胃气滞证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或兼胁痛,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

方药:六磨汤加减。

沉香(后下)、厚朴各9克,木香(后下)、槟榔、郁金、乌药各12克,枳实15克,大黄6克。

加减:气滞甚者,加厚朴、柴胡各10克,香附15克,以助理气之功;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加黄芩、栀子各10克,龙胆草15克,清肝泻火;气逆呕吐者,加半夏10克,旋覆花15克,代赭石30克。

肝气乘脾证主症:腹痛、腹泻常因情志变化诱发,泻后痛减,痛区多在少腹部,胸胁痞闷、胁痛肠鸣、嗳气矢气频作、伤感叹息、易怒、纳谷欠佳,苔薄,脉弦。

治宜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

白术、白芍各15克,佛手、柴胡、防风各12克,木香(后下)、陈皮各9克,郁金10克,甘草6克,煨葛根18克。

加减: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加柴胡10克,枳壳15克,香附12克,以疏肝理气;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扁豆、黄芪各20克,党参15克,以健脾益气;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15克,五倍子8克,石榴皮10克,以涩肠止泻。

胃肠湿热证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黏液黄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呕恶纳呆,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肠鸣腹胀,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它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不适和困扰。

对于IBS-D的诊断,存在一些具体的标准和方法,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诊断标准的深度探讨在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症状持续时间:根据罗马Ⅱ标准,必须有连续12周或更长时间的症状。

这一点反映了IBS-D是一种长期性的疾病,而非一时的偶发现象。

2. 疼痛情况:患者通常会伴随着腹痛,但不会出现在睡眠时醒来的情况。

这一点与其他肠道疾病有所区别,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3. 大便习惯:通常会伴有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或泻泄。

同时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有助于确诊IBS-D。

以上是根据专业标准对IBS-D的诊断要求,这些标准从症状持续时间、疼痛情况和大便习惯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诊断要点,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

二、诊断标准的广度探讨除了以上标准外,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用于IBS-D的诊断:1. 生物标志物:一些研究指出,IBS-D患者的血液中可能存在特定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进行诊断和鉴别。

2. 医学影像:结肠镜和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肠道疾病,从而更准确地诊断IBS-D。

综合以上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症状,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依据。

总结与回顾:经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诊断IBS-D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疼痛情况、大便习惯以及一些新的诊断方法。

在实际诊断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配合医生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的观点看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医学影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以支持对症为主,目前以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为原则。

中药具有副作用小、多靶点、综合调节整体治疗的优势,对IBS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对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

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针灸推拿其他疗法三方面对近些年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一、辨证分型治疗从报道看,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疏肝健脾、理气温肾法最为常用。

其次为清热、化湿、祛瘀、活血、滋阴、润肠。

常用方剂有: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干草泻心汤、六磨汤、柴胡疏肝饮、藿朴夏苓汤、平胃散、枳术丸、三黄汤、连理汤、香连丸、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当归四逆散、少腹逐瘀汤、乌梅丸、真武汤、理中丸、附子温胆汤、一贯煎、增液汤、润肠丸、麻子仁丸等。

治疗中应抓住主证,注重兼夹,灵活辨证治疗。

目前临床辨证一般分3-4型较多。

我所宋德勇等对近40篇关于IBS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文章进行分析,所有收录文章的作者都来自县级以上的医院,结果这些文章主要的辨证分型有肝不乘脾、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脾胃阴虚、脾肾阳虚6种,还有少量辨证为痰湿、气滞血瘀型的统归为其它类,共为7类。

蔡茜虹等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寒热夹杂型、肠道津亏型四型,并配合吴茱萸加生粗盐炒热后外敷脐周腹部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口服得舒特,每次50mg,每天三次,疗程为六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刘永奇则将IBS分为脾胃虚弱、肝木乘脾、脾胃阴虚三型治疗,结果:84例病人痊愈68例,占81.0%;好转12例,占14.3%;无效4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3%。

在80例有效病例中,疗程最短14d,最长58d,平均22d。

其中脾胃虚弱证平均疗程30d,肝木乘脾证平均疗程25d,脾胃阴虚证平均疗程为21d。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药出版社,2017.
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7 年) [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2018,26(3) :227-232.
孙金山,三峡大学研究生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吴煦
东,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121·
( 五) 针刺结合艾灸法
王少茹选取中脘至中极以及两侧大横穴连线组成的十
医药探究

字线,采用隔姜泥灸,并结合针刺天枢、足三里等穴治疗肝郁
脾虚证的 IBS-D,总有效率达 90.00% ,效果显著优于普通针
良好疗效。 李彤采用疏肝解郁温针灸法治疗肝郁脾虚证的
IBS-D 患者 30 例,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病情症状、生活质
量及情绪方面都优于口服匹维溴铵的对照组。
( 三) 电针法
钟峰等采用电针刺激大肠经合募俞配穴治疗 30 例腹泻
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
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大致为:肝
刺组。
( 六) 穴位贴敷
周丽等使用穴位贴敷治疗 32 例 IBS-D 患者,选取双侧天
枢、神阙为主穴,并结合辨证选穴,结果总有效率达 84.40% ,显
著高于口服匹维溴铵的对照组。
( 七) 穴位埋线
赵娟娟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脾虚证 IBS-D,选取中
脘、双侧脾俞、肝俞、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为主穴,对照组予
[14] 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中医药,2016,11( 11) :
2404-2407.
[15] 李彤.疏肝解郁温针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肝郁脾 虚 型)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D] . 北 京: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的症状及治疗预防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的症状及治疗预防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的症状及治疗预防方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特点,并提供一些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症状特点1. 腹痛腹痛是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腹痛通常呈间歇性发作,疼痛性质可为绞痛、刺痛或隐痛,常位于脐周或腹部。

腹痛的程度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可能会因情绪、饮食或激发因素而加重。

2. 腹泻或便秘腹泻和便秘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有些患者会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而另一些患者则会以其中一种症状为主。

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通常伴有腹胀和腹痛。

便秘则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稀疏或成形。

3. 腹胀腹胀是指腹部膨胀感或胀气感。

腹胀与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有关,常伴随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其他症状。

二、治疗方法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应综合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频率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征。

一般而言,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整饮食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和碳酸饮料等。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可以选择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具有一定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抗腹泻药物、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进行用药。

3. 心理治疗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与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和压力,从而改善肠道功能。

4. 生活调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增加运动量,以提高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稳定肠道功能,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析

脾二脏之病也 。 以肝木克土 , 盖 脾气受伤而然 ” 脾为阴 。 土, 主运化 , 其性 阴滞 , 须依 赖肝 之疏 泄 , 始能 运化 有 度 , 为“ 此 土得木 而达” 肝为刚脏 , 阴而用 阳 , : 体 其性 疏 泄 条达 , 有赖于脾 生化气血 以滋 养 , 且 才能 刚柔相济 , 即“ 脾土营木 ” 肝脾二脏在 生理上相互协调 、 。 相互 为 用, 病理 上相互 影响。情 志失 调 , 精神 刺激 , 忧思恼 怒 . 久 郁不解 , 肝气不舒 , 失其条达 , 横逆犯脾 , 克伐脾 土 , 脾 失健 运 , 升降失 调 ; 或忧郁 思虑 , 脾气 不 运 , 土虚 木
s l e n tma h; irh a d e t e ce c fs le n in y y n n o si ain c u e y sa n to flv r p e n a d so c da e u o d f in y o p e n a d k d e a g a d c n t to a s d b tg ain o ie i p
肠易激综 合征辨证 分析
李剑锋
【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 ( S 是一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的临床症候群 , I ) B 主要症状有腹痛 、 腹胀 、 排便 习惯 改变和 大
便性状 异常、 黏液便 等。 经检查排 除可引起这 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分为肝木乘脾型腹 泻、 胃虚弱型腹泻、 脾 脾 肾阳虚型腹泻、 肝郁脾虚型便秘 四型, 根据临床辨证分别施以不 同治法, 不同方药治疗 , 有显著疗效。同时, 教育患者 平 时养 成 良好 的饮食 卫生习惯, 不饮 生水 , 不食 生冷瓜果, 忌食辛辣、 油腻 、 肥厚之 品, 保持 心情舒 畅, 怡情悦志 , 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度角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00次/分左右,行针3min,留针5min,反复进行3次后出针。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 3 电针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天宗、秉风;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向棘突方向斜刺1 0~1 5寸,余穴进斜刺1寸左右,行捻转泻法,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10~40次/分,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4 水针 取颈肩背压痛点,分别注入50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和0 1g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每穴0 7~1ml,5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 5 叩穴 用皮肤针叩击穴位和经络。

先叩击双侧风池穴,再以颈胸椎为中心由内向外叩击督脉、夹脊、足太阳经,最后叩击肩中俞、肩井、肩髃、肩髎、肩贞,每部各20~50次。

2 6 挑刺 取颈胸椎旁压痛点或风池穴。

每次取3个挑刺点,使三者之间呈三角形。

局部常规消毒,用0 1g利多卡因在反应点皮下注射麻醉。

三棱针从针眼处横向挑破皮肤,再挑皮下肌纤维。

宽度小于0 5cm。

外敷无菌纱布并固定。

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3 推拿疗法3 1 旋转复位法 有侧颈加力复位、前屈侧旋复位、肘臂提旋复位法等。

用以整复颈椎关节错缝。

3 2 提端摇晃法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用双手拇指顶住风池穴,余四指托住下颌部,双手向上提端,双前臂下压患者肩部,双手腕做回旋、前屈、后伸运动6次。

3 3 捏提颈椎法 患者俯卧或直坐,头微前倾。

医者以两手并置于一侧风池穴,拇指在颈肌外侧,余四指并置颈肌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自上而下拿捏至肩中俞穴,操作5~ 6min。

左右交替。

宜缓慢、均匀、有力。

3 4 掌推肩胛法 患者直坐或侧卧,医者一手拿定患肩,并向后方掀扳,另一手用掌根推,自肩中俞沿肩胛脊柱缘经膏盲穴向外下方斜推至腋中线止,反复2~3min。

3 5 拿肩井法 于肩井穴处着力向上拿捏5~6min,以能耐受为度。

并用轻柔的掌揉法以消不适。

以上手法根据临床体征酌情配用,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4 讨论近年来中医外治疗法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牵引、针灸、手法等传统疗法更直接有效。

正常人的颈椎平衡由内源性(椎间关节)稳定和外源性(脊柱肌群控制颈椎活动的力量)稳定来维持的。

颈背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所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

进而引起颈椎节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颈段的失稳,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供血不全。

我们认为治疗颈性眩晕征,选用2~3种中医外治法综合运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使交感神经等张性降低,反射性血管扩张,促进该区血管网重建及恢复血管壁弹性功能,组织代谢旺盛,血流增加,脑组织供血改善;有利于颈背部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通过调节椎间关节紊乱,改善或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使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恢复或重建了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进而缓解对颈交感神经的激惹,解除椎动脉痉挛,改善血运,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有氧灌注,进入机体恢复的良性机制,从而改善眩晕症状并疗效持久稳定。

(收稿2008 10 14)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辨证论治张艳萍1 杨成玲1 谷 潇2鞍山市中医院胃肠科1(辽宁鞍山114004)中国医科大学91期7年制1班2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分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与便秘交替型。

其中腹泻型IBS属祖国医学中之泻泄、腹痛范畴。

泻泄之作,多责之于脾胃与大小肠病变,肝胆病变亦可导致。

脾虚湿胜为泻泄之主要病机。

笔者总结多年临床,将其分为3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1 肝胃不和型症见泻泄稀溏,伴肠鸣腹痛或坠胀感,泄后痛减,矢气多,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时加重。

舌淡红,苔白,脉弦。

此由肝旺脾虚,木郁乘脾,脾湿不运而致。

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故腹痛泄泻。

肝失疏泄,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正如 景岳全书泄泻!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治宜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柴胡10g,陈皮10g,白术15g,枳壳15g,白芍20g,防风10g,甘草6g。

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防风散肝舒脾,升清止泻,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壳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脾胃健运,泄泻得止。

2 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或生冷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水谷不化或夹黏液,食少纳呆,纳后腹胀,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腻或水滑,脉细弱。

此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所致。

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或生冷食物,大便次数增多。

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面色萎黄乏力。

正如 景岳全书泄泻!∀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冷之所伤,∃∃,脾胃停滞,以致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也。

#治宜健脾益气。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砂仁10g,山药15g,扁豆30g,陈皮10g,246Chinese M edical Journal of M etallur gical Indus try,April2009,Vol 26No 2甘草5g。

若阴寒内盛,手足不温,腹中冷痛,加制附子8g,干姜10g,肉桂8g。

以四君平补脾胃之气为主,配以黄芪益气,陈皮理气,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砂仁辛温芳香醒脾,诸药合用,促中舟运化,使上下气机贯通,泄泻得止。

3 脾肾阳虚型症见大便稀溏,或伴完谷不化,多在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或尺弱。

此由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而致泄泻。

景岳全书泄泻!云∀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

#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化裁:补骨脂15g,吴茱萸10g,肉豆蔻15g,五味子10g,肉桂10g,白术15g,党参10g,甘草10g,茯苓15g,附子6g。

方中补骨脂辛苦性热而补命门,为壮火益土之要药,白术健脾燥湿,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五味子为温涩之品,附子肉桂温肾助阳,脾阳得温,命门得补,诸症得消,泄泻得止。

4 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2008年3月16日初诊。

主诉大便时溏时稀4年余,曾用中、西药疗效不佳。

腹泻多为饮食生冷、油腻或疲劳而诱发或加重。

大便日行3~5次,便中常见未消化食物或夹黏液,食少纳呆,脘闷不舒,腹中冷痛,手足不温。

经系统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无异常,腹部B超及电子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诊为肠道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证属脾胃虚弱型。

治宜补脾健胃。

方用党参20g,白术20g,茯苓15g,黄芪10g,薏苡仁30g,山药20g,扁豆30g,陈皮10g,干姜10g,附子8g,白芍10g,甘草6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2日复诊,手足不温、腹中冷痛消失,大便日行2~3次,成形。

舌淡,苔白,脉细弱。

上方去干姜、附子,6剂后,诸症皆平,随访4月无复发。

5 体会肠易激综合征是以与排便相关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的功能性肠病。

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及黏液便单独或综合出现为特征,周期性发作或经久不愈。

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或对某些食物不耐受。

腹泻型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加快,结肠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

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对肠管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党参可提高机体适应性及免疫力,减慢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茯苓对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山药对恢复肠管节律性活动有明显作用;薏苡仁有镇静镇痛作用;陈皮可直接抑制肠管平滑肌;甘草有解痉止痛作用,甘草、白芍水提合剂对肠管平滑肌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防风可显著抑制胃内排空及肠道的输送机能,明显提高肌体免疫机能。

另据研究,白术、防风、甘草、陈皮、枳壳、柴胡、白芍可抑制肠管平滑肌痉挛,降低结肠运动指数。

针对西医学病因,上述诸药的作用会使本病好转或痊愈。

另外,在治疗期间要忌食油腻饮食、生冷瓜果、辛辣酒类、受凉受寒等,并要重视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避免生活、工作紧张,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更满意。

(收稿2008 10 08)运动导致脾破裂大出血1例全名莱 海城市正骨医院(辽宁海城114200)1 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

因中上腹隐痛2h来院急诊。

当时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双肩部略感酸痛。

查体:T36 5&,BP 120/75mmH g,R20次/分,无急性面容,无贫血貌,面色略苍白,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口唇无紫绀,H R80次/分,律齐,两肺未闻及啰音,腹平,肋下未及,中上腹偏左轻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肠鸣音4~6次/分,四肢无力,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变化。

予抽血检查,在此过程中突然抽搐晕厥,历时3min,当时测血压心率正常,考虑血管神经性晕厥予留院观察,并查心电图正常,血常规W BC7 8∋109/L,RBC4 2∋1012/L,Hb 12 8g/L,BP115/80mmH g,同时患者感中上腹痛好转,查体中上腹压痛减轻,右下及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卫,外科排除了急腹症。

当晚又一次抽搐晕厥,与前次相同,BP105/ 70mmHg,H R88次/分,腹部体征同前,脑电图及脑CT检查均正常。

次日5:00时患者神志模糊,血压下降为60/ 30mmHg,心音低钝,心率为100次/分,腹部较前膨隆,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急行外科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出血3000ml,脾脏有一小裂口,予修补并自血回输后,患者转危为安。

2 讨论本例未能早期诊断,原因主要是无明显诱因。

脾破裂常由外伤引起,自发性脾破裂又常见于脾肿大等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脾脏疾病的患者,青少年及健康成年人发病极少,即使剧烈运动也不会引起损伤,临床上较少考虑此方面因素。

总结本例,患者当晚曾玩保龄球,后突然出现腹痛,休息后好转,父母携其到医院就诊,剖腹探查后发现脾破裂。

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用左手打球姿势不对或用力过猛,或长时间引起过度疲劳,造成脾脏牵拉伤,导致包膜下出血,随着出血量的增大,最终致包膜破裂引起腹腔大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导致生命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