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恋爱时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爱情心理与恋爱交往

一、女性恋爱的心理动力与矛盾

1.1女性恋爱的心理动力

恋爱,是爱情生活的第一站,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会产生爱的需要。一谈到爱情,人们便自然联想到男女之间的感情,确切地讲什么是爱情呢?什么使我们爱上特定的某个人而排斥他人?有人说“爱情是伟大的”,也有人说“爱情会毁灭人”,有的人谈到爱情时幸福万分,也有人谈到爱情时悲痛异常。《情爱论》的作者瓦西列夫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性和自觉性,是一时的激情和道德修养,是感受的充实和想象的奔放,是残忍和慈悲,是温饱和饥渴,是淡泊和欲望,是烦恼和欢乐,爱情把人的种种体验熔于一炉”。

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因素论勾勒出了爱情的心理结构。他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多么复杂,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分别是:

A、动机成分。人类爱情的产生必然有性驱力的原因,除了性驱力外,一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我们会因一个人的外形而对他亲近或疏远。

B、情绪成分。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可以引发身心激动的状态。属于爱情的情绪,除了爱与欲之外,还有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凡是恋爱过的人,都会知道恋爱中包含了酸甜苦辣。

C、认知成分。它对情绪和动机两种成分起一个调控的作用,减少爱情的冲动性。后来斯腾伯格进一步将发生在两性之间的爱情动机、情绪、认知分别成为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承诺(commitment)。这三种成分的排列组合,能构成不同种类的爱。

例如,浪漫的爱是由亲密加激情构成,由承诺构成的痴情只有激情可以燃烧,而完整的爱是由亲密、激情及承诺共同构成的。激情是指男女之间本能的异性吸引,与生俱来,而亲密则是指两个人通过相互沟通,能够经常彼此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得到对方的接纳。正是因为不断深化的相互了解,两个人变得越来越亲密。终于有一天,双方愿意为对方承担责任,并与对方保持恒久的关系,这就是承诺。只有激情而没有亲密和承诺的“爱”是不能永恒的。当激情消退的时候,留下的只是伤害。我们说,爱情是两性之间一种忘我依赖的、带有性倾向的情感。它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

在爱情的心理结构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爱情需要系统,它支配着人们的两性活动。有人曾经把爱情的需要系统归纳为以下几种:志同道合的需要、随俗屈从的需要、宣泄肉欲的需要、非爱情目的的需要、炫耀自我的需要、偶像崇拜的需要、打发光阴的需要等。以上这些典型的爱情需要系统,可以使人们产生完全不同的爱情动机。爱情动机使两性对爱情行为产生内在的、主观的愿望或一项。由于人们爱情需要系统的差别,加之人们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生活目的、世界观的差异,因而必然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爱情动机。

女性恋爱的心理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冲动心理型

一般来说,一见钟情的人总是较多地偏重于自然吸引。一见钟情的心理基础是相信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主要是对身材仪表、谈吐举止等外在因素的感知,这些外在因素就势必有一定的表面性和虚假性,过分相信第一印象,就容易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虚荣心理型

虚荣心是人的一种感情特征。虚荣心表现在恋爱中是多方面的,如在择偶时过多地强调身高、相貌、家庭地位、经济条件等,只要求对方能给自己“增光彩”,自己面子上好看。一旦生活中出现符合满足虚荣心条件的人,这虚荣心便成为一种恋爱的动力,使得一些女性不顾一切地敞开了自己的心怀。同时由虚荣心的恋爱动机所引发的恋爱由很强的功利性,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使恋爱带有虚假色彩,因此,虚荣心

也是恋爱中的消极心理,它使婚姻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

(三)、自卑心理型

有些女性的自我评价较低,表现在恋爱问题上,一种是对男方各种条件的苛求。自卑心理型恋爱的另一种是对自身各种条件的不自信,常有一些女性因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甚至用逃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阿里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但是当有男性对她表示好感时,她似乎“久旱逢甘露”,敞开了自己的心怀,表现出过分激情,但常常因为这样使她忽视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四)、从众心理型

由于不少女性的独立意识弱、依赖心强等弱点的存在,也由于长期处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之中,女性的从众倾向要大于男性。很多恋爱中或准备恋爱的女性却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去恋爱和到底爱对方什么,对于她们而言,恋爱更多的是羊群效应之下的产物。这种从众心理下产生的恋爱必然会岁双方社会阅历的增长、恋爱目的的明确而逐渐失去吸引力。如此一段感情很可能成为两人的累赘而非快乐。

1.2女性恋爱心理的矛盾

恋爱阶段是人的感情、激情最为高涨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冲动、自觉、排他和波动。在这个阶段,感情之火点燃得很快,随时可能激起人们不顾一切的行为,它可以引导恋人不顾一切地对抗外求的阻力。它一方面可以显示出人们果断、勇敢的积极品质,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由冲动所带来的问题,由此又容易使恋爱出现波动。同时,在这个阶段,双方的直觉性感知异常敏感,恋爱中常见的一见钟情的现象便以此心理特征为基础。排他性是恋爱对象予以任何性亲近的表示。这种心理特征的出现既与生物本能又与社会因素有关。恋爱心理特征可能是单一也可能是多方面的促成女性坠入爱河的动力,但常常也是这些因素存在的弊端构成感情发展的不稳定的隐患。

二、女性择偶的心理及主要类型

2.1女性的择偶心理

择偶意向是婚姻的基础之一,它主要体现在择偶标准之中,也直接关系到婚恋的成功与否,是多数人人生的必经过程。中国青少年研究所1992—1993年对青年的择偶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最看重的因素主要有:对自己有无感情、性格、工作能力、理家能力、过去与他人有无性行为、文化程度等。

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程度不同,择偶的标准与规则也不相同,但择偶作为人们的一种心理行为,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专家学者们对择偶心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择偶理论。

2.1.1精神分析择偶说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家中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到他成年后对伴侣的选择,而且所选择的伴侣不是在外表及心理上与父母有相似之处,就是完全不像他的父母。他还认为,爱是一种重新寻找,择偶结婚歧视是寻找自己父母的替代。由于儿童在生命早期最先接触的爱的对象是父母,儿童性格的形成与父母爱的方式有关,因此成年择偶结婚大都以父母的婚姻为蓝本。如果儿童幼年时父母给予了足够的关爱,那么成年后他会不自觉地按照父母的影子为自己选择配偶。女孩子找父亲的替代,男孩子找母亲的化身。而那些在幼年时受到父母遗弃、厌恶、贬低、虐待,缺少正常父母之爱的人,他们在择偶时往往选择那些极不像自己父母的人。因此,精神分析的替代理论认为,恋爱择偶是成年的自我对儿童期父母感情的重新修正。

2.1.2物以类聚说

许多学者认为,每个人在选择伴侣时,都在寻找最像自己的人。这与古代中国的“门当户对”有所不同,门当户对主要指家庭地位,而相似性的寻找不但在容貌、气质、学历、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