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河南省“省管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省管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省管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行“市管县”体制存在诸多弊端,由“市管县”改革为“省管县”是大势所趋。

改革后的市级政府如何自我发展值得关注,一是积极寻求自我发展的举措,二是国家、省级政府要给予市级政府必要的扶持,三是改革后的地级市政府的职能要作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省管县;行政层级;发展探索一、现行“市管县”体制存在的弊端所谓“省管县”改革,就是将现存秩序下的“县由市管”模式改为“县由省管”模式。

何以要进行“省管县”改革?这须从“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中寻找答案。

1、“市管县”法理上缺乏依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施政方略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建立在宪法的条文解释上,这也是依法治国原则的基本要求。

然而,现行宪法中却没有“市管县”的定位。

我国现行宪法第30条规定: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县、自治县、市。

就此而言,我国可以辖县的行政单位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和自治州五类单位,其中没有市(地级市)。

所以,改“市管”为“省管”符合宪法精神。

2、“市管县”体制阻碍县域经济发展。

县由市管,一方面县级财政税收要受制于市,被市提留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央或省的财政转移支付也会经常性的出现被市级政府截留的现象,由此造成县级政府财政空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大的经济发展项目难以进入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3、“市管县”体制不便于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直接沟通。

过去信息技术不发达,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空间距离远,市管县是建立在这种省县跨度过大,省县难以融通的基础之上的;而今信息技术已高度发达,交通也日益便利,省与县之间的空间距离已经大大缩短,他们能够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省政府的政策能够迅速传达到县,县政府的具体情况也能很快到达省。

实施“省管县”,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政府层级、降低行政沟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增强县级政府对上级决策的执行能力。

“省管县”体制改革:市县分离还是混合模式

“省管县”体制改革:市县分离还是混合模式
接管 理县体制 。近年来 , 学界对 “ 省管县 ” 的讨 论 很 多 。一 些 学 者 认 为 , “ 省管 县” 体 制 改 革 的核 心 是 市县分治 , 即 以市 县 分 离 的方 式 改 革 “ 市管县 ” 体制 , 地 级 市 不 再 领 导 县Ⅲ; 也有 观点认为 , “ 省 管 县” 只是 对 “ 市管 县 ” 出 现 的 问 题 进 行 修 正 和 完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 0 1 4 年第 1 期
●地方政府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 D 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8 — 7 6 2 1 ( 2 0 1 4 ) 0 卜o 0 1 O 一 0 5
“ 省管县 ’ ’ 体 制改革 : 市县分离还是 混合模式
口杨宏 山
( 中国人 民大 学 公 共 管理 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2 )
摘 要: 推 进“ 省 管县 ” 体 制改 革需要 在 理论上 厘 清 市与县 的关 系。 流行 的“ 市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竞争论 ” 与“ 市县 一体论 ” 都有
其片 面性 , 可 采 取 一 种 混 合 型 的 市 县 关 系模 型 , 即区分 周边 县和 外 围县 , 周边县 与城 市 实行 一体化 治理 模 式 ,
基金 项 目: 国家“ 9 8 5- * - - #  ̄ 4 g势 学科创 新 平 台” 专项 经 费资助项 目 作 者 简介 : 杨 宏 山( 1 9 7 1 一) , 男, 中 国人 民 大学公 共 管理学 院副教 授 。

1 0 —
《 北京行政学院学 ̄) ) 2 0 1 4 年第 1 期
市 、县 之 间 到底 是 竞 争 关 系 还 是 一 体 化 关 系, 一 直 是 学 界 争 论 的热 点议 题 。根 据 对 公 正 与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

随着2010年的走近,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开始提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目前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强县扩权”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试点县财政困难的现状。

“省直管县”后,省级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仅是“直达”。

也就是说,新体制下试点县收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在总量上是不变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的状况。

(二)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省直管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进一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

但目前来说,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不够。

(三)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

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

据调查,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省管县体制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有所调整,但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随之改变,因而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的状况。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省管县”改革是指将原本由地方级政府直接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划改为由省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一种行政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责和层级关系,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省管县”改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当时,中国正面临经济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压力,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原来的县级行政体制存在着权责不清、层级过多、资源浪费等问题,阻碍了地方政府有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尝试“省管县”改革。

在一些试点地区,政府将一部分行政权限从县级政府转移到省级政府,提高了县级政府的管理效率。

这些试点地区的经验表明,“省管县”改革能够使县级政府更专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减少了层级关系,提高了行政效能。

随着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逐步将“省管县”改革推广到全国范围。

在全国范围内,政府将一些行政权限从县级政府转移到省级政府,进一步简化了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与此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评估。

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省管县”改革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改革缩减了政府层级和管理层次,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行政效率和透明度。

“省管县”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存在职责不清、权力滥用、执行不力等问题。

改革需要大量的财政和人力资源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可能面临困难。

改革还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省管县”改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行政体制改革。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各地的积极参与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浅析当前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

浅析当前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

浅析当前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作者:邢慧颖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市管县”体制越来越呈现出很多矛盾和问题,“省管县”体制改革呼之欲出。

本文通过分析,来展现省管县体制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省管县;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10-012011年3月16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这让省管县体制改革呼之欲出。

一、实行省管县体制的可行性所谓省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实施省管县体制改革,其可行性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第一,国家宪法为省管县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体制为…省—县—乡‟三级,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这里的“较大的市” 目前全国共有大连等18个城市获得了批准,是由国务院依据《地方组织法》规定认可的。

第二,能实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动态协调。

根据管理学原理,“在组织的整体结构中,在管理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就越大。

”一个组织的管理层级应保持一个合理数量,这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三,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改革的物质基础。

过去由于科技、交通等方面发展缓慢,使得上下政令的传播比较慢。

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探讨

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探讨
区) 体制 , 行市 领导 县 , 为一种 主导 性 的行 政 区划体 制 , 一直 延续 至今 , 实 成 并 这种行 政体 制 也确 实 在计 划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2—0 6
作 者 简 介 :缪 匡 华 (9 2一 , . 建 寿 宁人 , 建 江夏 学院 公 共 管 理 系主 任 、 授 。 16 ) 男 福 福 教
的 全 面 改 革 , 然 会 有 来 自原 有 体 制 和 观 念 的 各 种 挑 战 , 此 , 根 据 不 同 省 份 、 同 地 区 的 实 际 情 况 , 必 因 应 不
稳 步 推 进 省 直 管 县 行 政体 制 改 革 。 关 键 词 : 政 管 理 ; 直管 县 ; 制 ; 革 行 省 体 改 中 图 分 类 号 : 6 D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9 (O O O 。 1 一O 17 — 1 92 1 )2一 0 7 4
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探讨
缪 匡 华
( 建江夏学院 公 共管理系 , 建 福 州 300) 福 福 5 1 8

要: 随着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壮 大 , 领 导 县 体 制 的 弊 端 日益 显 现 , 直 管 县 体 制 取 代 市 领 导 县 体 市 省
制, 已成 为社 会 发 展 的趋 势 。省 直 管 县 体 制 涉 及 到 经 济 体 制 、 政 体 制 、 政 管 理 体 制 和 利 益 分 配 机 制 财 行
21 0 0年 第 2 期 ( 第 10期 ) 总 2
福 建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ui mi i rt n I si t o r a o j n Ad ns ai n t u e F a t o t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 ◎ “省直管县”体制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
• “省直管县”的优势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 • 一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 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由省直接 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环节,降 低了政府交易成本。 • 二是省直管县实现了扩权强县,在行政上弱化了 市对县的领导,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 争关系的扭曲,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
• “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 市管县” 市管县
• ·第一,管县的地级市大多不是符合宪法规定的“直辖市 和较大的市”,它们领导和管理县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 • ·第二,市管县增加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成本,降低行政 效率。 • ·第三,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地级市,“小马拉大车”, 并未带动所辖县发展。 • ·第四,普遍存在市“吃”县、市“刮”县、市“卡”县 现象,市县矛盾突出。 • ·第五,在中心城市和其所辖县经济实力相似的地区,市 管县体制制约县的发展和大都市圈的形成。 • ·第六,市管县体制造成了广域型城市的大量出现,农业 人口依旧占绝对比重,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比较低,导致 城市虚化和泛城市化现象。 • ·第七,市管县往往背离市带县、工农互补的初衷,变成 重工轻农、厚城薄乡
• 三是增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省管县财 政体制实现了省直接对市、县市的管理,增 强了省级财政的直接调控能力,有利于有效 分配和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如有利于加强 省对享有转移支付县的技术、人才培训 。 • 四是省管县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有利于一个 省各地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 与省直管县相比市管县的弊端
“省直管县”的弊端
• 一是由于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导致地方 政府工作不协调。由于地市与县区间财政上是平 行关系,行政上又是隶属关系,地市事权和财权 分离,造成政令不统一。 • 二是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想法难于实现。 • 三是管理半径延长,出现了“鞭长莫及”的问题。 • 四是地市人力资源、行政资源浪费。 • 五是限制中等城市的发展速度。

浅析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
革 的 方 向。
随 着我 国经济体 系的不断成 熟和政 府职 能的转 变 , 市管 “ 县” 体制的弊 端逐渐 凸显 , 推行符合 宪法 的“ 管县 ” 制则是 省 体 我 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的必经之路 。 首先 ,省管县 ” 制有利于 降低行政 成本 , “ 体 实现政府 组织 结构 的扁平 化 , 少了 行政 审批 、 核 的环节 , 减 审 提高 了行 政效 率。在组织的整体结构中 ,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 。 现代社 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模式就 是政 府纵 向层次少 、 管理幅度 大 的组织模 式 , 并以此达 到优化 管理的 目标 , 实现 管理幅 度与
4 明确 权 限加 强 权 力 监 督 和 制 约 、
过程中县级政府 的事权和 财权的不对称 。就 当前情况而言 , 我 国大多数地方的强县扩权 只体 现在财权上 , 并且仅仅 是将一部 分而不 是全部原 属地级市 的经济管理 权和 财政权 由省直 接赋
予经济强县 , 却不涉及到其他事权, 如行政权 、 司法权和人事权

等。此时 , 市级政府依然能够统领县级的其他事权 , 进而影响到 人、 、 财 物等方面 的管理权 限 , 无法做 到相互匹配 和衔接 , 造 且
省级政 府要采 府 顾此失彼的局面 , 直接威胁到改革 的进 程 。再加 上县级缺乏 效的办 法就 是适 当维护好 地级市的利益 。因此 , 省级对其的监督管理机制 , 这不但会造成县级权力膨胀 进而 取一定措施来保护地 级市 的利益 , 样就能使市县关 系处于相 这
对于发展势头较好 、 发展空 间受到限制的 导致权力滥用, 而且会削弱省级对县的经济与社会管理 使县 对融洽的状态。首先 , 地市 可通过市辖区的调整来拓展其发展空间并且扩大其利益 的发展偏离 方向 。 . 一

县政改革的职能定位与权力配置——省管县的视角

县政改革的职能定位与权力配置——省管县的视角
l 问题上是利益共享关系, 在公共治理问题上是合作关系; 重新配置政府职能权限; 实行政治分权和司法
f 改革。
关键词 : 省管县 ; 困境 ; 选择 理性
作者简介: 吴红梅,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 学系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a 事地  ̄- V
方政府 治理研 究。贵州 ( 都 匀 58 0 ) 5 0 0
定具有管县 ( 资格的市只限于较大的市 , 区) 但现行的行政 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机构和 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 , 如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
件都 明确 规定 了地 级市 的权 限职 责 , 政府 已经 很难在 省级
大和党的纪律部门的监督一直以来都是象征性的, 制度外
“ 强县扩权”‘ 强县” I 、 极 与‘ 省管县’ 辨析 镯隐
以省、 ( ) 市 县 两级为主 : 从各层级政府间职责权限看 , 由改革
“ 强县扩权 ”“ 、扩权强 县 ” “ 管县 ” 一般意 义上所 与 省 在
前的“ 职责同构” 转变为“ 职责同构” 为主、职责异构” “ 为辅 从财权与事权匹配看 , 省与市( 两级政府应该有各 自固 县) 定的税种, 共享税的分成 比例也应重新划分, 并进一步完善 省级转移支付制度 , 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和激励
第一, 传统行政体制的路径依赖导致省、 县政府间 市、
职 能定位 同质 、 限划分模糊 。在我 国 , 统行政体 制 中上 权 传
下级政府“ 职责同构” 和机构的“ 对口设置” 的特征并没有因
为经 济体 制 的转 轨 而有 大 的改 观。 对于 各 级地 方政 府来
说, 政府职 能的定位 , 大意义上并 不是一个理 论认知 问 在很 题 , 是政府 行 为偏 好 与约 束条件 相互作 用 的产物 。形成 而 地 方政府职 能配置和权 限划分 的约束条件就是体 现上级政

论“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

论“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

2 ‘ 管县” ‘ 市 行政体 铝 的弊 端 0
2 1 阻碍 县级 经济发展 .
现 ,市管 县” “ 实施 后 , 国 家转 移 县 乡财 政” “ 乡上交 财 “ 与 县 政” 间 的差 已从 1 8 之 9 0年 的“ 1 0亿 ” 正 6 变为 1 9 的“ 9 9年 负
10 6 0亿” 。
20 2个 省 管 县 中 , 一 半 的 县 要 向 所 在 市 有 国共有 地 级 市 2 2个 , 级 市 管 县 的 数 量 占 全 国总 数 的 示 ,0 9年 新 增 的 3 8 地 上缴税收 收入 。中 国统 计 年 鉴 和 中 国 乡 镇 年鉴 的统 计 发 7 , 0 市管县 已成为 中国地方行 政体制 的主要形 式 。
般 2至 3小时后就可 在网上 出现 , 小 时后便 被多 家 网站转 控 制的传统媒体 , 除谣 言 , 清事 实 , 足 民众 的信 息 需 6 消 澄 满 载 ,4 时后网上 的跟 帖 和讨 论 就 可 以达 到 发布相 关 信息 , 种 谣言 就会 乘 虚而 各
负面 信息 进行过 滤 , 保 控 , 派专 门人员 负责掌控 网络 舆情 动 向 , 时发 现不 利于 群 体性事件报 道和评论 的虚假 信 息 、 指 及 论 社会稳定 的信 息 ; 强 网络 舆 情 信 息 的分 析 , 过对零 散 、 证其 管理范 围内 的信息 传 播 的 真实 性 ; 坛 管理 员或 版 主 加 通 初级 的信息 进行 汇 总 、 理 、 纳 , 成 有 情况 、 梳 归 形 有思 想 、 有 推 出 发 帖 规 则 , 发 布 不 严 肃 言 论 的 网 民 利 用 技 术 手 段 提 对 深度的舆情信息 ; 认真 研 究 以 网 络 为依 托 的群 体 性 事件 的 出警告或者 限制其 发 帖 , 于某 些 不 利 于社 会稳 定 的不 良 对 发生 、 发展规律和趋 势 , 为党政 部 门预 防和 处置 群 体性 事件 帖子 , 及时删 除 , 护 论 坛秩 序 。其 次 , 纸 、 播 、 视 应 维 报 广 电

对“市管县”和“省管县”体制的若干思考

对“市管县”和“省管县”体制的若干思考

对“市管县”和“省管县”体制的若干思考罗湘衡内容提要: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最终成败。

当前我国正在酝酿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新一轮调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将原有的“市管县”及时变更为“省管县”,实行了20 多年的“市管县”体制因何而得以建立起来,它究竟存在怎样的弊端,新的“省管县”体制到底应该如何建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政府管理体制市管县省管县比较分析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最终成败。

作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部的行政体制改革,继推行公务员制度和机构改革之后,近年来呈现出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即启动以省级建制调整为核心的行政区划改革,从行政架构上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方向和实现路径进行了诸多探讨,学术成果斐然,其中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导向功能的莫过于“省管县”体制改革。

“省管县”体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省级以下行政区划的权力结构模式和行政、财政基础,并将深刻影响我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可以被视为自20 世纪80 年代“市管县”体制实施以来又一次对政府间关系所做出的根本性调整。

2005 年6 月,温家宝总理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试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尽管目前对“省管县”改革的尝试大多集中在对财政关系和财政体制的变革上,但是通过自2002 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等省份先后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并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县财省管”的试验性探索,可以发现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县域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省直管县改革

省直管县改革

• “省直管县”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 1.警惕地级市“跑马圈县”现象
•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说,当前要警惕“跑马圈县”
现象,现在地方上已有一些苗头,一些地级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随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一些地级市想方设法将所辖的经济强县变 成一个区,可以说,控权不放成为某些地级市应对“省管县”的办法。
政体制实现了省直接对市、县市的管理,增 强了省级财政的直接调控能力,有利于有效 分配和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如有利于加强 省对享有转移支付县的技术、人才培训 。 • 四是省管县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有利于一个 省各地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 与省直管县相比市管县的弊端
• “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
• · 第一,管县的地级市大多不是符合宪法规定的“直辖市 • • •
• 3. “省管县改革”不搞一种模式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 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 围。

•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
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强调: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各地情况也千差万别,不可 能搞一种模式,而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实施。” 4.“省直管县”阻力在哪里 • 要有力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至少要破除三大阻力,对此,各级 地方政府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审慎的处置,坚定的推进。 • 首先,干部阻力。 • 其次,思想阻力。 • 最后,利益阻力。
• “省直管县”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 1.警惕地级市“跑马圈县”现象
•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说,当前要警惕“跑马圈县”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

浅析“省管县”改革的发展“省管县”改革是指以省为统筹,将原有的地级市及县级行政区划体系改为“省管县”的行政体系。

最初的“省管县”改革始于1994年,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改革内容、效果评估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对“省管县”改革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职能在不断增加,但每个县级政府的规模和力量相对较小,难以承担越来越大的行政管理任务。

加之县级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依赖于地方税收,地级市与县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导致县级政府总体财政水平较低。

此外,县级政府之间边界划分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度。

因此,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思考如何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提高县级政府的权力和管理效率,并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绩效。

二、改革内容“省管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本的地级市和县级两级行政机构改为省级管理下的县级行政机构,即取消地级市设立的县辖市、区、县级行政区划,将原本的县级行政单位(县、市区)直接置于省级管理之下。

具体而言,改革前,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体系包括地级市、县、县辖市和市区。

改革后,县辖市、区划及原有市区合并为县,直接划归省级政府统一管理。

三、效果评估在改革后的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对“省管县”改革进行了尝试,初步实现了以下效果:1. 简化政策执行和管理:省级领导和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协调、统筹2. 增强县级政府权力:取消地级市的介入,使得县级政府的权力得到提升3. 提高县级政府财政收入:省级政府可以较为直接地安排县级的财政收入 4. 增强县级政府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县级政府积极配合,协助县级政府应对困难四、问题解决现实中,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政策背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改革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改革过程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行政区划不合理:改革后,一些县级行政区划的规模和人口较大,导致省级领导更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统筹2. 职能转移难度较大:由于县级行政区划行政权力的提升,涉及职能转移的难度较大3. 跨区域合作难度大: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一些县级行政单位之间进行合作和协作的难度也增加了总之,“省管县”改革是为了促进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但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政策环境和现实需求。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我国现行的整个行政管理框架以及行政资源的配置都是在“省—市一县”体制中形成的。

省直管县财政制度依然运行在“省一市一县”主体制之上,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当前这种双重的管理体制还将并行很长一段时间。

实践表明,“强县扩权”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应当是行政体制上省直管县的渐进过渡。

从理论上看,不仅完全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

从实践来看,这也是太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

总的方向应当是,地级市不再管县(级别可保留),市和县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统一由省直管,省直管县。

改革后,市与县的经济合作联系要以市场推动为主,政府协调配合为辅,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体。

毋庸置疑,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工程。

涉及到我国大多数地区,涵盖了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利益关系、权力关系的重建和调整。

历史经验和改革实践证明,在改革的过程必然会有来自原有体制、机构、观念及其有关人员的种种障碍。

因此,要确保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省级政府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的发展定位调研表明,以县级行政管理权限调整为重点的渐进式制度变迁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需要。

改革的深化亟需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推进。

因此,顶层设计的优化就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节点。

建议省级层面组建专家组进行专项研究,对省直管县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

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改革目标。

改革的目标决定宏观框架的清晰性,决定改革设计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目标略显笼统,这一目标体制的边界很难具体界定,到底是部分政府行政权力的省直管还是政府全部行政权力的全方位省直管,目标并不清晰,这会导致改革相关方的无所适从。

因此,要重新梳理确定改革目标,使目标具备层次性,即省、市、县各级都有细化的行动框架;系统性,即能有相应的组织机制协调各级各部门;渐进性,即每一步阶段性目标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可考核性,目标的实现可以予以量化考核。

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的集权与分权

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的集权与分权
极 性 ,只 有这 样 才能 保 证 县 域 乃 至 全 国 经 济 的长 足 发 展 。
又伴 随 着一 定 集权 的过 程 。
关 誓词 :省 直 管县 权 力 分 配 体 制
改 革
2推进政府 机构精简高效 ,降低政 府
省 直 管 县 体 制 改 革 中 的分 权
近年来 ,我 国试点推行用省直管县 的
2 世纪 8 年代初 , 0 0 由于 我 国在 长 期 的
管辖 ,使原本被市截 留的那部分权力重新
回到 县 手 中 , 因此 可 以说 省 直 管 县 体 制 改
革 的过 程 是 分 权 的 过 程 。 本 文 在 此 所 涉 及
分权体 制 ,有利于上级行政机关的权力下 放或分散到直接面对实际 问题和直接提 供
力享 有和 行 使 情 况 直 接 关 系 到 地 方 乃 至 全 国经 济 的 发展 和社 会 的稳 定 。 因此 ,必 须 在 尊 重各 地 特 殊 性 的基 础 上 给 予 地 方 政 府
制 改革 的焦 点 。 省 直 接 管 辖 县 的改 革 是 对
公共权 力和社会资源 的一次重新分配 ,其
是深 化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突 破 口。 市 管 “ 县 ” 的格 局 在计 划 经济 时代 曾发 挥 过 重 要
设立地 级市 ,实行市 管县。这样我国地方
行 政体 制 在 实 际 的运 行 中就 变成 了省 、 、 市
我 国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有两个 :一
是 来 源 于 同级 人 民代 表 大 会 ;二 是 来 自于 上 一 级 国家 机 关 和 最 高 国家 行 政 机 关 。 权 力 树状 图则 是 从 对 上 级 政 府 授 予 下 级 政 府 那 部分 权 力 的研 究 出发 ,通 过 权 力指 数 的 变化 来 说 明省 直 管 县 这 一 体 制 改 革 的 分 权

省直管县体制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省直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实行省直管县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省直管县改革的基本情况目前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一是“强县扩权”改革;二是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

关于“强县扩权”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

关于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革县乡财政的管理方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管县’的改革试点。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二、对目前省直管县体制的几点思考(一)要客观评价市管县体制。

目前,各种媒体对市管县体制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指责之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管县”体制缺少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层次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在省与县之间没有“中间层次”。

二是“市管县”体制增加了层次,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

三是市管县体制下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市管县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的经济发展,但是,并非所有的市都能起到这一作用。

推进“省管县”改革的思考

推进“省管县”改革的思考

推进“省管县”改革的思考摘要:政府级次过多不仅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还制约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推进,因此减少财政级次的“省管县”改革已成为共识,且在近十年的实践和尝试中获得不小的进展。

但纵观改革步伐,发现其存在着缺少统一部署、难以达到行政直管、市级政府阻力大等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进行。

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省管县;财政改革;行政改革一.“省管县”改革的概况1.“省管县”改革概述我国目前的财政级次有中央、省、市、县、乡五层,存在着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事权财权划分不清晰等问题。

如今“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已成为共识,合并行政机构、减小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也是我国近十年行政改革努力的方向。

为此,推进“乡财县管”和“强县扩权”改革,最终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体制的总体改革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省管县”改革作为解决政府级次过多的重要途径备受瞩目,且近十年已在部分地区实现突破性进展。

比如浙江省和海南省,浙江省的改革偏重财政方面的省管县,而海南省的改革则偏重行政方面的省管县。

上述两省已成为全国各试点省份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湖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辽宁省等也在省内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2.“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1)完善分税制的需要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税种划分政府间收入来源。

比如,在分税制实施得比较成功的美国,三级政府的财源分配的概况是:个人所得税、工薪税和社会保障税归联邦;销售税和公司所得税归州;财产税归地方。

这样的划分符合各税种的具体特点,也符合分税分级财政的内在要求。

而我国目前有五级政府,19个税种,19个税种要在五级政府之间合理划分很困难,这使得我国只能走大共享收入的道路,然而一味地扩大共享部分又会反过来影响分税分级财政基本框架的稳定。

并且,现行分税制只是基本理清中央与地方二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其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是明确省以下的收入分配模式,而省以下财政级次冗杂是完善分税制的重大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
当中心城市已不能拉动用边县区经济发展,“大马车”马力不足。

财政上“市压县”,行政上效率低下、成本过高,行政框架改革已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以不同形式推进“省管县”改革。

就“市管县”行政体制的由来、弊端,“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省管县;行政体制
1“市管县”行政体制的由来
1982年,中共中央(1982)51号文件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通知。

此后。

地市合并,城市升格。

建立市管县体制成为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

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地级市282个,地级市管县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70%,市管县已成为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2“市管县”行政体制的弊端
2.1阻碍县级经济发展
“市管县”体制实行以来,原本“中心城市”带动县级发展的初衷并没有全面实现。

一些市将县视为其附属行政单位,要求其经济发展从属于市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级市和县(市)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极大地阻碍了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据四川省财政厅掌握的一项数据显示,2009年新增的32个省管县中,有一半的县要向所在市上缴税收收入。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乡镇年鉴的统计发现,“市管县”实施后,“国家转移县乡财政”与“县乡上交财政”之间的差已从1980年的“正160亿”变为1999年的“负1600亿”。

2.2行政层级增多,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宪法》规定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即“(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自治乡、镇”。

省一市一县一乡的四级行政区划体系,使得信息传递层级增加,速度减慢,同时文件精神及准确程度也会相应降低。

省一级多为宏观管理,制定政策;市一级传递精神;县一级执行政策。

而中间硬生生的加一个市级,往往达不到行政效率最优化。

2.3行政管理成本过大
政府层次增加一级,纳税人的负担就多一分,行政开支也就越多一份,用于执行的资金也就少了一份。

省一市一县的行政体制,使得行政权力被层层截留,中间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审批环节。

根据世界各国行政构架的经验来看,“扁平式”行政结构是潮流所趋。

所谓“扁平式”,就是扩大政府管理幅度进而减小政府
纵向层次,这不仅能够精简政府行政人员,降低成本,还能够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提高机构执行力。

3“省管县”目前的现状
“十一五”规划提出,“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这是“省管县”体制在财政制度上迈出了突破的一步。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这为我们指出扩权强县、省直管县乃是大势所趋。

3.1强县扩权的情况
从量上来看,1992年浙江试水强县扩权以来,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以不同形式推进“省管县”改革。

以四川省为例,2007年确定27个县为强县扩权县以来,今年又新增32个强县扩权县。

全省181个行政区划县(市、区)中,除43个市辖区、成都市所辖10个县(市)。

以及甘孜、阿坝、凉山州所辖48个民族自治县(市)外。

粮、油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中发展较快的县、新增的百万人口大县、省辖市级代管的县级市、2008年县域经济激励考核先进县等,共计59个县为扩权试点县(市),强县扩权县的数量占到全省的73%。

从经济数据来看,据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试点前3年,扩权试点县(市)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

2007年,27个扩权试点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3%,增速比试点前3年快25.5个百分点。

2008年,尽管受地震灾害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扩权试点县(市)财政收入增速仍比试点前3年平均增速快19.8个百分点,而当年,其增速已经高出全省平均增速8.4个百分点。

3.2强县扩权存在的问题
首先,扩权县与上级政府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

一些地市级政府为了本级利益,不愿下放权力,扩权县感到有了“两个婆婆”,原来的“一头应酬”变为“两头应酬”,应酬成本增大。

第二,中心城市与扩权县的协调发展问题显现。

扩权县城镇化不发达,基础设施不配套,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缺乏。

第三,省直部门在扩权政策中定位模糊。

有些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他们各自都有自上而下的一套行政体制和管理体制,扩权政策在这种既成的事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第四,人才缺乏。

我国县级经济的人才建设面临“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的局面,人才匾乏问题突出。

4“省管县”体制的思考
(1)合理下放权力,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对于县级政府,“省管县”体制在行政管理上给与了它们更多的自主权利,其优势在于:①省——县——乡的三级地方行政权力模式有利于扭转市级管理县级自主权利过大、不规范·任凭市级“压榨”、“盘剥”县级的行为。

②减少审批环节和管理层次,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使管理过程透明化、光明化。

③省级直接下放财政、人事、审批等权利到县级,提高县级信息获取能力,有利于县级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提高竞争力。

(2)政府采取订单培养的方法,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宜采取“对口单招,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和引进硕士生以上高级人才到县区工作。

(3)综合考虑公共服务的供给。

统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政策,建立协调有效的系统,以整合资源、系统规划,打破部门分割、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4)市和县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市的职能要有增有减,县的职能要合理扩充。

从财政的省管县到行政的省管县,“否则光财政不管,行政管,很多矛盾还是很难调和”。

(5)从“市管县”到“省管县”要平滑过渡。

不可一哄而起,也不能“一刀切”。

如四川省在新增扩权试点县(市)及其所在的市,在财政“分家”上设立了过渡期,过渡期为今明两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