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8课 百家争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你主张 用哪家学派 来管理班级?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第8课 百家争鸣
墨家
哪一个学派的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 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封非建攻统”治者最有用?
儒家
孟子 提出“民贵君轻”“春秋无义战”,反对 战争,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知识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 张。 能力目标: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 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 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 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 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 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 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政治主张:创政办。私学;有教无类;道德
教育成就 与文化并重;教学原则与立 精法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公元前551- 学术贡献 (《如:论《春秋》 ---公元前 相关著作:大语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
479
地位: 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
百家争鸣
百家:“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是泛指。 争鸣: 指发表见解,争论和辩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教省育也。,”发现和总结针许对多性教的教育育规他律,,凡事要抓紧,马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提则出殆。了”一系列教学重原。则孔和子怕方他法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请教父兄后再做。
孔子的学术贡献
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知识是外在的照明,智慧是内在的照明。
知识具有使用价值,而智慧具有它自身的价值。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精品ppt课件
ü主要思想:
(1)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ü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ü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道道德德经经》》这本书上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老子: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春秋时期
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
孔子 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争
——孟子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姓名: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 卑等级,以维系社会 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
姓名:庄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 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 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 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 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 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 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 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 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负担
主张“兼爱”、“非攻”等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 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 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 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
【人民版】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全文课件1
就 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历史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 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定格孔子
孔子的一生几乎是标本式的 一生,每一个心怀理想,或者说 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都像 孔子一样,一生不断在现实的大 地上寻求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追 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 或者修正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 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自己,直 到在人间找到最诗意的栖居方式 。回望两千多年前那个风尘仆仆 的背影,它不仅是我们精神的父 亲,也是我们命运的引领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 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 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 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 总数达190万人。
在孔子的引领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 现了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 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辩论,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 想社会。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自觉的理性时代,中 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始奔流不息,流淌至今……
是一切变化老的子总门学。说“为道先”秦遵循诸的子是百自家然提而然的规 律。 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营养。其思 在政治上想,智他慧也对提于出了解“决无现为代而人治”类的所思面想临,指出人 在没有的私种心种杂问念时题处具理有事启情迪就能意够义做。到“无为而无
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 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 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历史人教五·四学制版(部编)中国历史第一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公开课
教育贡献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论语》
教育成就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百家争鸣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百家争鸣中影响较大的是哪几个学派? 2.墨家的创始人是谁?思想主张有哪些? 3.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思想主张分别是什 么? 4.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思想主张有哪些? 5.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思想主张有哪些? 6.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D.作用
3.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
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
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4.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
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
那柔软的舌头还在!”下列属于他思想的是
(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战国 “仁政”“礼治”;“民贵君轻”;
反对不义战争;
荀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 荣?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 术。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直接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再者, 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 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 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是 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5.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
1、孔子的学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B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B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 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成就: 《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国家:鲁国人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1、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2、反对苛政,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1、整理古代重要文献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3、将思想整理成《论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35张PPT)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 化 道家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 法家 韩非 战国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兵家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 孙膑 战国 服矣”
பைடு நூலகம்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群人,里面有一位善于推 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 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 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 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 “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 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 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 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 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 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 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当堂训练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B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连连看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商鞅变法 社会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42张PPT)
儒家
道家 法家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兵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儒家
孔子 庄子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道家
法家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墨家
兵家
“知己知彼”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时代 墨家 墨子
孟子
战国 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代表作
《墨子》
儒家
荀子 战国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 《孟子》 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 战国
《庄子》 《韩非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三、百家争鸣
5、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 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 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6、“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 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教育成就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提出教学原则和方法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 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
(2)儒家:
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主张无为而治。 4、代表作: 《道德经》
月考结束小王考得不理想, 很不开心。请你运用老子和孔子 的思想主张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提示:1 老子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2 孔子观点,要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 考结合,学习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等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 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 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 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 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 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学、“温故而知新”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 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学派
墨家
儒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子 孟子 荀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家
法家
兵家
(知识 拓展)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老子 孔子 百家争鸣
老子生平
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立转换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仁”、德政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总结教育规律 影响:对中国和世界有重要影响
含义:不同学派相互批驳、取长补短 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文化 代表人物及主张:儒、墨、道、法 影响:促进思想学术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学而天不资思聪则颖罔,思颜而回不;子学游则;殆子。夏”
“敏而相好对学愚,钝不耻下问曾,参是;以子路谓之文也”
孔子讲学图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孔子
4.孔子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在政治上虽不得意,但在学术上则有更伟大之 成就,更深远之影响。中国此后之全部学术史,即以孔子及其所 创始之儒家思想为主要骨干。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请在诸子百家选择 一家的观点进行阐述宣讲,并再选取一家学派观点进 行批驳。
再见
D 一思想流派( )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 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 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
A 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不同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相互辩论、抨击,又 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三 百家争鸣
2.背景
材料一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 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力均大大下 降……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 衰微可想而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思想方面:
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 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重视“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态度要老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 (经常复习)
学习方法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老子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
老子的思想 有哪些
思想观点: ① 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
具有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
②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人民。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百家争鸣
一、思想家老子
1.道家创始人 2.代表作及主要思想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3.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 4.《论语》的价值
三、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形成原因 2.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主张
作业布置
记忆本课相关内容,思考孔子的思想对我们现在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继往开来,传承优秀文化
墨香依然
温故知新
德馨智全有Biblioteka 无类诲人不倦谏言高简
施予镜鉴
瑰丽文献
传扬人间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瑰丽文献
传扬人间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德不孤 必有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笔记一、老子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
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一、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政治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论著:《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经历:1、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
2、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
3、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孔子核心思想:“仁”。
“仁”解读: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
垄断教育的局面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阅读课文,总结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理念?
贵族子弟:蒙德子 司马牛 穷苦子弟:子路 颜回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难—— 易 世
长—— 短
间 的
高—— 矮
事 物
强—— 弱 都
前—— 后
有 其
生—— 死
对 立
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其余垒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仁的 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大爱。
墨子像
尊为“科圣”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 矢志不渝的精神。
孟子主张不过分 捕捞鱼鳖、要 按时令进山伐树
苏格拉底等
释迦摩尼
孔子、老子等
犹太先知
北纬30°线
神奇的北纬30度,神奇的“轴心时代”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至今影响全世界的几位 思想家相继出现在了北纬30度上下, 人们把这一 时期称作“轴心时代”
为 什 么 天 才 总 是 成 群 而 来 ?
第8课
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 “百家”:泛指数量多; •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 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 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01 老子
上
上
善
善
若
若
水
水
政
贰
治 主
张
思
壹想
观
点
著
作 叁及
地
位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壹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贰 无为而治
叁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清净状态, 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核心思想
仁
何为“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孔子像
治国方略
为政以德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政治主张
以礼治国,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亚圣孟子
荀子
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
孔孟荀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庄
法家
韩非商鞅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出现 的。这表明思想观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02 孔子和儒家学说
人物小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 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 为“圣人”。
出生
15岁
前551
悲苦的少年 明志
教学 37—50岁
51岁 从政
周游 55—68岁
68岁 修订
逝世
前479 (73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史记》
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齐景公说:“说得好 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到吗?”
通过孔子的论述,你认为孔子推崇何种制度?
西周的礼制,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
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下,你觉得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实现吗?
材料研读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教育理念
观察图片,说明春秋时期的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在官府" 变为"学在民间"
——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事物质的变化
有考证认为,孔子诞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依西历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2019年9月28日,2570年前一位智者出生, 在今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他的名子叫孔丘,人们一般称他为孔子。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 整理汇编的经典语论。
时代背景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 ——社会大动荡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
生
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产 力
——社会大变革
的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提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高
——社会大发展
——士的崛起
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
春秋末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墨子》 《孟子》 《荀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庄子》
法家 韩非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子兵法》
难点解析
孔子讲“仁爱”,墨子主张“兼爱”,二者有区别吗?
孔子讲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以血缘关系的亲情为出发点, 先爱父母子女,之后再爱他人,是一种有秩序的关爱。意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
03
百家争鸣
•
••
自由争辩 发表见解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代表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兼爱、非攻、节俭、贤人治国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按自然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