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的命题,要 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而上学问题 是无法解开的问题;反对主客体二分,反对物质与意识的二 分。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
5、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基本主张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利奥塔的知识合法化危机与元话语、中心的被放逐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助罗Fra bibliotek的“后哲学文化”
理查德•罗蒂是美国实用主义传统最有成就的继承 者,是20世纪美国下半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之 一。罗蒂摈弃了人类那种将万事万物归结为第一原理和 寻求自然等级秩序的虚妄企图,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 基础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加以质疑,使人们丧失了对 镜喻本质的信心,从而走向了历史主义的文化思考,并 逐渐形成“后哲学文化”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科学、启蒙遗产及现代西 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尤其是阿多诺等对同一性、本 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批判从不同的方面,如批判现 代性、解构主体性、颠覆客观性等,为后现代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3、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 内的表现,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提倡人道,反对神道; 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 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 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雅克·德里达, (1930-2004)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 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的代表。 德里达以其“去中心”观念,反对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以来的“逻 各斯中心主义”传统,认为本文(作品)是分延的,永远在撒播。德里达 的解构主义旨在对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进行彻底的颠覆。他以其解构主义 的“分延” 、 “痕迹” 、“增补逻辑”等“新概念”为工具,运用“自毁 原则” , 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在场的形而上学”以 及其典型代表“言语中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从而颠覆了西方形而 上学的大厦,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 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个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
批判传统和正统。
但它反对“科学的独裁性”。
宣扬要有超越人类理性、道德和历史辖制的思想自由。
在此意义下,后现代主义有创造性、批判性和建设性。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哈桑看来,后现代的特征是对抗现代性,颠覆现代社会已有的体系,建立新的秩序。
通过研究,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的主要特性,主要体现为中心的消失和对于本体论的再认识。
后现代主义思潮使社会标准发生改变,社会结构向多极化转变。
“内在性”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特征。
“内在性”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多元论、间断性等等。
具体表现为:(1)设定相对主义。
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角度。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
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占优先地位。
(2)后现代主义将人的主体地位模糊化,人成为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
尤其反对神圣的绝对主义,而倡导把人还原为日常的普通凡人,弱化了其影响力。
(3)后现代主义主张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批判“唯一中心”、“单一视角”、“一元方法论”等,强调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后现代主义对确定性的批判、否认“同一性”或普遍性,这对于反对绝对主义、冲破传统或僵化程式具有一定意义。
后现代主义看到了现代主义泛滥造成的危害,从根本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论”,对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操作范式进行抨击、解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慎重、合理地思考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使我们通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的运动,它主张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单一和统一观念,强调多重性、复杂性、相对性和主观性。
其基本概念包括:
1. 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而是由观察者的观点和语境决定。
多元性是指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相和解释。
2. 超越和颠覆: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和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既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秩序,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社会。
3. 立场性和主观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和价值观都是主观的,不存在普遍的标准或普世的真理。
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益和态度。
4. 文化和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塑造认知和行动的根源,而知识、权力和身份都是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5. 防御和戏剧化: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由于社会和文化压力,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内心和态度,以防止受到伤害。
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品经常通过戏剧化手法来暴露这种防御行为。
后现代主义
⒈从形式上讲: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 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 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 系。
⒉从内容上看: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
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 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 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 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 为约翰· 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 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 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 (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 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 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 “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 殊性和唯一性。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 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 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 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 文化思潮。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 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 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 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 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园林设计师玛莎· 舒沃茨(Martha Schwartz) 的代表作是位于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 心庭院设计(RioShopping Center),300多 个镀金青蛙组成的方阵排列整齐、给人 极大的震撼,甚至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 青蛙这一意象显然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 一种活生生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的 数目正在逐年减少,玛莎· 舒沃茨以一个 坚定的景观保护者的身份向工业化之后 遭受创害的自然现状的发出警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发展脉络:①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
②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
现代主义经历了在西方近半个世纪的激荡之后,对西方文化氛围和思维逻辑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③但30年代之后,由于内部诸多流派松散组合产生的离心力以及自我困境难以摆脱加速了现代主义运动的解体。
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的母体中发生发展起来,一出现立即对现代主义造成不同寻常的逆转和撕裂,引起了哲人们的严重关注。
④后现代主义虽然表面上从现代主义之中分离出来与之对立,但实质上也是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抗争,是对西方焦虑、无言的痛苦的畸形表达。
(2)当代重要后现代理论家都对后现代主义有自己的界定:①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而兴起的,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因此后现代主义产生于60年代。
②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二战以后,是一股反现代性的思潮,必须加以抵抗。
③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态的集中体现,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无叙事”的怀疑和否定,所以他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看做是60年代中期的事情。
④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表征,标志着对现代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兴起时间应该是50年代,与消费的资本主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⑤斯潘诺斯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复制”,注重偶然性和历史呈现性的机遇,兴起时间应该追溯到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⑥伯顿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有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所摒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这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⑦由此可知,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工业社会(或叫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等)的产物,30年代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之中,并在二战之后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宗教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自然有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的骇人昕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以美国为例, 黑人抗暴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肯尼迪总统被杀……社会愈来愈动荡不安, 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
“我们有一个富裕的社会, 我们也有着混乱的价值观念, 我们面对的美国再也不是早期的美国”。
这个社会是“一个相对来说舒适的、半福利半兵营的社会”;“全体居民变得被动、冷漠,分裂成原子”;“传统的忠诚、相互关系的纽带、社团的联系都松弛了, 甚至分解了”;“人成为消费者,他自身就像他所享用、摄取、汲取的产品、娱乐和价值观念一样被成批地生产出来”。
这样一个“非人化”社会的出现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电脑化, 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 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
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
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现代出版业、新闻业、影视业的巨大发展, 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时代已经开始, 这便是所谓“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信息就是效益”,“效益就是目的”。
由于现代世界的日新月异, 现代知识的瞬息万变,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永恒的本质决定的, 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表现?特点。
后现代产生原因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后现代评价积极:反独断,回归人性消极:混乱,无序后现代主义的线索时间: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后现代。
感性理性:古希腊:前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方法论、态度,柏拉图理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中世纪:奥古斯丁神性压抑人性和谐秩序完满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反神性,扬人性启蒙运动:理性现代(19世纪):理性独断,损害人性后现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1. 后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主要包含两个意思: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主要是时间层面)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批判)——一般意义的理解(文化,社会,经济)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发展)——文学,绘画,建筑。
本身就有了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只是继承并发扬。
后现代性是与现代性对抗,对立,对现代性批判中建立的,也就是有2. 特点1,反理性。
2,时代性。
汇集了多种文化,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
它孕育于现代主义母胎,在二战后于现代性决裂,成为一个对西方现代性加以质疑的思潮。
3,批判性——反本质,反中心。
4,碎片化——反同一,反整体。
差异,不确定,多元性。
3. 表现:电影广义许多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都可以归于后现代。
典型:阿甘正传。
王家卫。
4.原因直接原因:反现代根源:后现代-现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世纪(天主教)-古希伯来、古希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该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
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想,并试图解构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要目标是挑战和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看法,将重点放在语言、认知和权力关系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反对理性和真理的唯一性。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抛弃现代主义中的规范性知识,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对语言的怀疑。
它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被权力和社会结构塑造的。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评。
它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打破这些限制,从而促进个体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文化方面,后现代主义鼓励多样性、杂糅和随机性。
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边界、规范和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复杂、模糊、矛盾、离散和不连贯的特点。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主观和相对,忽视了客观的真理和现实情况。
他们指责后现代主义者破坏了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导致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评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运动,试图挑战现代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强调多样性、文化边界的模糊和反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因为它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化和哲学潮流,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后现代主义要强调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多元性。
它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真理或价值观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境。
相反,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文化,并且这些多样性是值得保护和尊重的。
后现代主义提倡人们对于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真理,而是所有的观点和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
这意味着人们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来评判他人,而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并对多样性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第三,后现代主义认为不确定性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常态。
它认为人类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也无法获得完全的知识和理解。
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避免对未知的恐惧。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持审慎和谦卑的态度,不以自己的认知限制思维和行动。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权力、身份和文化的关系。
它认为权力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以不同形式和方式作用于个体和群体。
后现代主义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身份,在权力关系中寻求平等和公正。
它也呼吁人们支持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并拒绝将某种文化视为优越的偏见和偏见。
最后,后现代主义还关注文化的娱乐化和商品化。
它指出商业市场和媒体对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观察和批判的眼光,不被商业营销和消费文化所束缚,同时对于文化产品和媒体的创造持开放的态度。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思潮,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权力、身份和文化进行关注。
它提倡人们对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权力关系和文化商业化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实现社会的多元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及发展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
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
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
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
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
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
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
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从而价值判断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开放,后现代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文化自由主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同,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时代潮流的主流!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由于前文中所述“知识的异化”问题不断激化,自启蒙主义以来,原本并列而生的两大科学体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逐渐拉大,呈现出人文科学容忍退让,自然科学步步扩张的态势。
这在Lyotard那里被看作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全部历史”。
(1984,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他指出自然科学在排斥了人文叙事之后,其单一的逻辑话语仅仅具有指涉性与实证性,却难以完成对文化意识的替代,更不具备人文科学的多种价值关怀。
因此那种以科技理性为基础的,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以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下势必被瓦解,而电影在这个瓦解过程中大致表现出两个倾向。
一个是元叙事的合法性由于其基础---堂皇话语环境---的终结而遭质疑。
传统的元叙事电影遵循的是以英雄为中心的堂而皇之的叙述模式,而后现代电影倾向于将堂皇叙事的社会的语境(如圣贤英雄、解放拯救、光辉的胜利、壮丽的远景等)散如叙事语言的迷雾中,使观众对堂而皇之的历史言论,或历史上的伟大“推动者”和伟大的“主题”产生怀疑,并以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取而代之或利用堂皇叙事与平凡话语间的杂揉、拼贴和交替衍生来反衬、嘲弄元叙事的理性偏激。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通常与20世纪中叶的发展相关。
后现代主义赞扬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摒弃了现代主义可靠性、理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1.后现代主义音乐对于音乐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以复杂的、晦涩的、非常规的格式来表现的。
他们进行重复构建,循环、断奏以及随机地切换音轨,以此来展现出音乐的复杂性和唯一性。
这种风格被一些音乐家和乐迷所倾倒,比如工业、极端金属和实验音乐。
2.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主要是受到了法国的先锋文士艺术图景和分类叙述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意和含义方面受到了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章中不使用线性叙述,而是通过时间的前后次序变化使读者感到不安。
他们更喜欢使用多种语言、各种文化象征,以及在小说中加入各种新文体。
3.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电影特征主要是不线性叙述,采用多种象征表达的手法。
为了展示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可代替性的观点。
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将其运用到他们的电影中,比如大卫·林奇、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强调多元、多样、存在并相互转化。
他们不信奉社会、历史或文化至上,而是认为世界是一个继续扩展的多元性场,没有一个被称为历史进程的单一的中心。
这种哲学的一个实例是德里达的“无所期望”与“打破二元论”理念。
5.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追求创意性和高度创造性,把“边缘性”、“多义性”和“过渡性”作为他们的核心观念。
他们倡导“意大利的Trasvanguardia”(跨前卫)和众多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如英国的“Young British Artist (YBA)”。
结语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拒绝某种确定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强调多义性、异质性和无序性。
这种思想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对立,但同时也超越了现代主义的种种难题,成为了一个新的现实。
后现代主义
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 哲学的文化至尊地位被破除,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死 去了,不仅哲学不再处于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且 知识根本就不再有任何基础和核心。哲学不再享有特权, 任何一门知识也不再拥有特权。在后哲学文化中,既无 实在,也没有真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怎么都行”。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权 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合适宜的。
(4)反对符合真理论
符合真理论——认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即是真理。
罗蒂认为,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为事 物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 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 释行为中。真理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只用来表示人 们对事物的态度,而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是我们 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没有文化至尊,各种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 没有中心与边缘、主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后哲学文化 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 不合适宜的。
(3)反基础主义——是罗蒂理论的重要特征,也
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基础主义——指坚信人类的知识存在着某 种永恒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这种 基础无需辩护、不容质疑,非经推论、牢不可破。它 超越一切时代、一切历史基础和一切社会基础,是知 识的终极或第一因。传统哲学认为,确立知识的基础, 是认识论的最高目标,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基 础。对“基础”的渴望与探求一直主宰着西方两千年 来的哲学。
2、福柯:反人本主义
(1)否定人本中心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政治 的动物”, “以人为本的世界”、“人生而平等”、“我思故 我在”、 “天赋人权”、“人为自然立法”,“生命意志”、 “超人“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等等,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
第七章后现代主义(提纲)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而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
它广泛涉及建筑、文学、艺术、历史、社会、政治以及女权运动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其核心是哲学思潮。
“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
在西方文献中“现代”一般是指自17世纪产业革命开始的西方现代化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
关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尽管有各种说法,不过一般说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哲学。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韧,70和80年代在西方一些后工业社会风靡一时,进入90年代则开始走下坡路,至今己呈衰颓之趋。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从社会根源看,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反映。
所谓后现代是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相对应的。
当今属于前工业社会的是亚非拉第二世界国家,属于工业社会的有西欧、日本等国,属于后工业社会的是美国。
从社会根源还应看到,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对时代状况的确认和诠释。
后现代主义的兴衰也有哲学理论渊源。
西方哲学,从产生至今,一直有两种倾向既分疏对立,又纠缠交汇地发展着。
一种倾向的特征是追寻世界的本质,探求人类知识的基础,表现为营造理论体系,目标是求得真理。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端,这种倾向就声势显赫,硕果累累,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种倾向以怀疑、批判、讽刺、否定为基调,提醒和警告人们不要执迷于现存与流行的见解,而要为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敝开大门。
这种倾向的开创者是苏格拉底。
从西方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思维的两难境地。
这既表现于认识论,也表现于价值论方面。
理论界一般认为,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库恩、费耶阿本德等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
尼采的反传统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库恩的范式理论、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等都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后现代主义
雅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与元话语的终结 让· 鲍德里亚的超仿真 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尤尔根· 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永不完成论 雅克· 德里达 德勒兹/加塔利的后俄狄浦斯 理查· 罗蒂的启迪/教化哲学 特里· 伊格尔顿的文艺理论 安东尼· 纪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全球化 和后现代社会的讨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 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 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 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 越启蒙时代范畴。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 言、历史、政治、 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 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和冲突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 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发展背景是:经济和政治秩序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 术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应用。 20世纪60 年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进入“塑料时 代”;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 核心;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产品设计进入新型合 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
名家及其作品:
菲利普· 约翰逊---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 部大楼 格里夫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伍重---悉尼歌剧院 尼迈耶尔---巴西议会大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性理论著作:
《后现代建筑的语言》詹克斯 《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布莱克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者》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现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60年代激进政治运动失败的反应,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反思、批判近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取向与基础、思维方式等为基本特征,以新的话语和形式解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
结构主义加入后现代主义后,后现代主义发展为一种遍及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复杂纷呈,但也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即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其理论倾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现代性(modernity)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其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论、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中心主义等。
李奥塔在其《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中说:“我所谓的现代,指的是用元话语来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而“我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不再假定有一个绝对支点可以用来使真理和秩序合法化,它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它们依赖元叙事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而事实上,那些支配社会制约关系机制的合法性本身也需要合法化来证明。
后现代主义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主张摧毁人们对元话语的信任感。
同时,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为人类的实践、人类的生存空间以及人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现代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张扬、过分迷恋权威,过分依赖自然科学的确定性进行批判。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正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和扬弃。
2、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地位。
工业文明以来,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造成了世界的各种危机。
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进行批判,他们认为把人与自然彼此分开是人类实践一切错误的根源,要超越现代,必须消解主客之分,消解主体性。
他们提出人不是独立于世界万物的实体,人是世界的成分。
后现代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中心、维系结构、尊重历史等等,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其道而行之,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极力推崇边缘、平俗、解构、非理性、历史断裂等等,尽管它具有矫枉过正、走向极端的片面性,却也在提醒我们对于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非主流一面的注意,提示我们在分析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时要辩证地看待理性与非理性、中心与边缘、崇高与平俗、结构与解构、连续与断裂等关系,这有利于我们辩证地吸取西方传统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各自可取的一面,而抛弃其各自的缺陷。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
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念、流派、风格特征,似乎是一个大杂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们都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都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修正。
查尔斯&S226;詹克斯第一个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设计领域的英国建筑评论家是查尔斯&S226;詹克斯,他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辩护人;第一个向现代主义宣战的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S226;文图里。
1966年,罗伯特&S226;文图里发表了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一书,在书中,罗伯特&S226;文图里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于设计的贡献,然后,大胆地提出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观点,对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国际主义风格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被认为是“继1923年勒&S226;科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之后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
文图里指出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走到了尽头,成了设计师才能发挥的桎梏,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来满足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摒弃国际主义风格的一元性和排他性,创建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体系,他的这种言论和主张,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的运动中起到了航标灯的作用。
1977年,查尔斯&S226;詹克斯在他出版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中给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至少同时在两个方面表述自己:一层是对其他建筑以及一小批对特定建筑艺术语言很关心的人;另一层是对广大的公众、当地居民,它们对舒适的传统房屋形式以及某种生活方式问题很有兴趣”。
也就是说不仅从专业角度而且从大众的角度都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的“折衷性”、通俗性及多元性美国另一位建筑师罗伯特&S226;斯特恩(Robert Stern)在对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进行批判后,也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讨论,在他发表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书中提出“所谓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新的侧面,并非抛弃现代主义,建筑要重返…正常的‟途径在于探索一条比现代主义运动先驱者们所倡导的更有含蓄力的途径。
”并将后现代主义定义为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隐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Ornamentalism)三种特征。
在后现代时代里,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之间矛盾纷杂,争论不休,各门各派各抒己见,如以人本主义为中心来论,一方面有当代人本主义所反对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自然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有从本体论或从方法论角度攻击人本主义的各个学派,还有既反对人本主义也反对科学主义的解释学,还有试图协调主体和世界从而避免两难处境的新方向,五光十色、斑驳多彩,在所有流行的文化哲学思潮中,以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人本主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尤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典型的人本主义学说,但是人本主义本身又是相当复杂的,既可以同科学主义结合或相容(如实用主义,甚至逻辑实证主义就其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而论并非反对人本主义,尽管他反对主体哲学),也可反对科学主义(如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从人本主义出发又衍生出反人本主义,反人本主义既可以是科学主义(如结构主义、自然主义),亦可以是反科学主义(如海德格尔和后结构主义),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反映在社会现象、美学、文学各领域,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反主流运动,设计领域自然是其涵盖的范畴,在反主流运动的大气候的影响下,开始了反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反主流思潮,逐渐形成了对现代主义的或反动或修正或超越的各式各样的流派,如波普运动、复古主义、未来主义、绿色运动等,后现代主义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流派。
“哲学思想是美学观念的基础,当哲学思想转变之时,也必然导致审美意识的变异。
”解构主义和存在主义观念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不可忽视。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支,其思想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是较大的,与存在主义一样,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强调自由、个性(延异、播撒、),反对理性的科学主义及一切规定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强调动态的、变化的、无中心的、个性的东西。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意指人先是存在,再在这世界上遭受各种经历,而后界定自己,人是自由的,“人总是要在一个没有神的荒谬世界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设计自己的存在”。
也就是反对理性化、强调人的自由。
存在主义的另一位大师海德格尔则将人称为“此在”,借用“此在”这个词来指代被形而上学污染过的“人”,强调“此在”(人)是一种非本质的定义,一种过程性的思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选择性,表达了人的动态的、过程的、可能的生存状态。
迎合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中产阶级的心态,因而大行其道。
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念如非理性、以人为本、借鉴历史、崇尚文化,以大众的口味、意识为出发点,讲求非和谐、多样化、混杂、折衷、多元共存等与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观念交相辉映,在这些流行的哲学文化的推动下,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科学对人的奴驭,反对人的异化的运动中,显示出了其受欢迎的一面,因而有了其存在的理由。
大师对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特征:历史主义、直接的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特定性十都市规划专家=有文理的、隐喻和玄学、后现代空间。
另一位大师斯特恩在《后现代运动之后》一书中,将之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进入80年代以后,后现代古典主义和后现代都市主义是具有一统天下力量的两大流派。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查尔斯&S226;詹克斯)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古典注意主张重新恢复被遗忘的古典主义传统,使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
立足于古典传统,用古典传统的符号来装饰现代建筑,满足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人的口味,适当地吸收古典主义的要素,通过现代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从而形成后现代古典主义。
新乡土风格;与后现代古典一样,新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甚至一度有超过后现代古典主义的趋势,新乡土风格抵制现代主义的城市化理想,采用现代技术但却大量使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如:砖、石头等,寻求传统的村落、砖墙的表现形式,甚至还有坡屋顶、粗实的细部处理等要素。
有的建筑师甚至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使之具有明显的民间风格,查尔斯&S226;詹克斯将之称为新乡土风格。
文脉主义;文脉主义又称后现代都市主义,是一部分设计师在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的千篇一律的方盒子破坏了城市的原有的结构和传统文化之后,试图恢复原有的城市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文化结构而发展出来的新的设计模式。
建筑家斯特思将文脉主义定义为“寻求新建筑亲呢于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强调个性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同时还使建筑成为建筑史的注释”我们可以理解为个体与整体的关联性,使个体和区域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就象文章里的上下文的脉络一样。
隐喻主义;隐喻主义是后现代建筑的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手法,表现为引用某些历史上的形式要素,将之应用于新建筑之中,使人一见就会产生历史联想或其它的某种想法。
与文脉主义有某种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隐喻主义更加看重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不仅在形式上产生视觉上的联想,甚至能达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赋予建筑以文化的内涵。
后现代装饰主义;一部分建筑设计师意图恢复到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装饰风格,文图里曾经提出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实体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装饰即罪恶”的反动,认为建筑的装饰要素可以赋予建筑物以文化的含义。
可以传递本身的信息从而更具号召性、说服性,人们可以通过对装饰要素中的内容的确认,引起某种知觉的认可或是愉悦的情感。
这样建筑就具有了精神上的价值感,营造出环境上的文化氛围。
五、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意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现代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实现,其强调传统要素,注重个性,关注人的感情,价值取向,注重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弘扬多元再现的文化,这些都是与后现代的哲学文化,审美价值观是一致的。
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现代主义的枯燥、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的原则进行了修正,他们许多的设计作品使得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典型的有埃托&S226;索特萨斯的Carlton书架,这是一个类似于抽象派的雕塑作品,由一些复合板拼贴组合而成,形状怪异,几乎没有可以放置书籍的空间,显然,其精神意义大于它的功能意义,得到一大批青年人的赏识,很多孟菲斯的作品成了人们热衷的收藏品。
后现代主义其影响我们在前已经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背景,找到了其生存的土壤。
这对于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演化提供了线索,对于我们设计观念的培育有某种启示。
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是,后现代主义不会完全取代现代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代主义将会和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当前,在学者圈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但从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来看,后现代主义主张摆脱科技对人的奴役,反对人类异化,以人为本,宣扬文化的多元再现,强调个性和民族特征,容纳差异性,折衷性,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同时具有突破现代主义清规戒律的开放的思想体系。
这将足以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的继承,对历史的尊重,在链接传统和未来的文化的链条上远远胜过现代主义。
笔者并不是贬低现代主义,在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主义还是主流,具有不可挑战的地位,但随着微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后工业化进程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大有必要从后现代设计中吸取营养,丰富我们的设计语汇。
吸取其合理的一面,剔除其不合理的一面,为我所用,从而避免重复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老路。
后现代主义是设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人文精神的光芒下,灿烂夺目,并启示后来者。
六、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性解构主义反对权威的僵化和中心的消解,对传统的反观,创造性的重构,对一切教条主义的抨击,对个性和差异的关注,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现代主义的教条性的原则中,多少吻合了解构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