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黄河的概述1.1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1.2 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的位置1.3 介绍黄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1.4 强调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黄河的演变过程2.1 讲解黄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2.2 介绍黄河流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点2.3 讲解黄河的流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4 强调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3.1 介绍中国古代的黄河治理措施和技术3.2 讲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3.3 介绍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3.4 探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环境保护第四章:黄河的文化价值4.1 介绍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4.2 讲解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和象征意义4.3 介绍黄河流域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4.4 强调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第五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5.1 讲解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5.2 介绍黄河流域的污染来源和环境治理措施5.3 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5.4 强调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第六章:黄河流域的古文明6.1 介绍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6.2 讲解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和历史价值6.3 探讨黄河流域古文明的发展与黄河的关系6.4 强调黄河流域古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第七章: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7.1 介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主要作物7.2 讲解黄河流域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历程7.3 探讨黄河流域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7.4 强调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第八章: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8.1 介绍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8.2 讲解黄河流域的工业优势和特点8.3 探讨黄河流域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8.4 强调黄河流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9.1 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9.2 讲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9.3 探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9.4 强调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第十章: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1 介绍黄河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文化遗产保护10.2 讲解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10.3 探讨黄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0.4 强调学生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第十一章:黄河流域的现代发展11.1 介绍黄河流域的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1.2 讲解黄河流域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11.3 探讨黄河流域现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1.4 强调黄河流域现代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发展第十二章: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12.1 介绍黄河流域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特色12.2 讲解黄河流域的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12.3 探讨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12.4 强调学生通过旅游了解黄河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第十三章:黄河流域的民间传说与文学艺术13.1 介绍黄河流域的民间传说和故事13.2 讲解黄河流域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创作背景13.3 探讨黄河流域民间传说与文学艺术的价值和影响13.4 强调学生传承和弘扬黄河流域民间文化的责任第十四章: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14.1 介绍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机构14.2 讲解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发展14.3 探讨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的优势和挑战14.4 强调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五章:黄河流域的未来展望15.1 介绍黄河流域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15.2 讲解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15.3 探讨黄河流域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5.4 强调学生为黄河流域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包括十五个章节,全面介绍了黄河的地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母亲河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其流经省份。

(2)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3)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黄河的影响。

(2)黄河治理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安排交通工具和导游。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关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河相关知识,了解基本概念。

(2)分组合作,准备探究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

(2)分组讨论,探究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阐述黄河的起源、演变和治理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和问题。

(2)让学生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的建议。

5. 总结反思:(1)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保护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编写黄河治理的调研报告。

《黄河》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研究

《黄河》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研究

《黄河》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研究1. 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散文,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展现了黄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本文为高中语文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我国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的认识。

1.2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黄河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黄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 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 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 探讨课文主题,认识黄河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 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3.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情境。

-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印象?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什么地位?4.2 自主研究-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 学生分享研究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3 课堂讨论-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黄河的魅力?-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享。

4.4 文本解析-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4.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研究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文明、治黄历史等。

3.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情况。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2.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教学,分析黄河流域的治黄历史和生态环境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黄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黄河的案例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二、黄河基本情况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三、黄河历史和文化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黄河文明、治黄历史等。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四、黄河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的学习:1. 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3. 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选择一个黄河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结合图表、地图等工具,介绍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知道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吗?”2. 知识讲解:-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 分析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如灌溉农田、运输贸易等;- 讲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如黄河文明、黄河民歌等;-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旅游业等。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分析黄河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小结与展望:-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展望黄河未来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学生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在理解黄河重要性和案例分析上可能出现的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提供更多辅助材料;- 对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回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视频或图片;- 图表和地图:用于讲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实际案例:展示黄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泥沙特性、治理措施等方面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黄河相关知识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3.教师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等。
2.讲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析各河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3.详细解析黄河泥沙的特性,阐述泥沙对河流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关注河流生态环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黄河壮丽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黄河,探索它的奥秘。”
5.观察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河流或湖泊,了解其生态环境,并对比黄河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利工程,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
(1)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结合我国在黄河治理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5.总结反思,提升认识: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黄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2上节课,有同学问,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指名说、出示、齐读末句二、体验黄河的壮美1、“惊涛骇浪”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浪涛?给你什么感觉?2、那又高、又大、又凶猛的黄河看得作者袁鹰胆战心惊、提心吊胆!那么,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3、交流!(1)作者为什么胆战心惊?(出示句子)(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3)见过黄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

播放录像。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每天都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1、是呀,这样的黄河怎能不让我胆战心惊!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呢?再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2、交流:(1)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羊皮筏子太小太轻了,在那么险恶的黄河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只要一个小浪头都可以打翻它了。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了解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合作能力。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3)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课件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概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关键数据。

(2)分析黄河的流域特点,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分析成因,讨论解决方法。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看法。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关爱母亲河。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身边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提出解决建议。

《黄河》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的实战策略

《黄河》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的实战策略

《黄河》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的实战策略一、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地理特征。

- 掌握黄河的自然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 了解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其所面临的挑战。

-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性3. 黄河的自然环境问题4. 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5. 黄河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探究(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并用地图标注出来。

2. 学生观察黄河的照片,以及听取教师简要介绍,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性。

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影响。

2. 学生小组讨论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并总结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介绍一些保护黄河的措施。

拓展(15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黄河保护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保护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讨论质量: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的开阔性、观点的合理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履行的要求程度。

五、教学资源1. 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黄河的地图3. 互联网搜索工具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黄河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互联网搜索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在评价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黄河的基本特征,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2.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水文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基本特征、流域地理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黄河流域地图3.黄河治理与保护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我国的哪一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2.黄河的基本特征(1)展示黄河流域地图,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基本信息。

3.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1)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黄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环境特点。

(3)讨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黄河的水文特征(1)展示黄河的水文特征数据,引导学生关注。

(2)讲解黄河的水量、泥沙、洪水等水文特征。

(3)讨论黄河的水文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黄河的治理与保护(1)展示黄河治理与保护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讲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历史、现状及成效。

(3)讨论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7.课后作业(1)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基本信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基本特征、流域地理环境、水文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及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在讲解黄河流域地理环境时,教师说:“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的家园,谁能告诉我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黄河流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第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

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黄河》教学设计方法1. 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一等奖省级公开课的标准为依据,以《黄河》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的相关问题。

-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学内容3.1 黄河的历史- 介绍黄河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发展历程。

- 分析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2 黄河文化- 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 探讨黄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饮食、民俗、艺术等。

3.3 黄河地理与生态- 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 分析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教学过程4.1 导入- 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2 授课- 采用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黄河相关知识的教学。

- 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紧迫性。

4.3 互动环节-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黄河的相关问题。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紧迫性。

- 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研究黄河的相关问题。

5.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 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公开课教案

《黄河》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播放黄河的景观图片+背景音乐《黄河颂》新课:一、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课文P36及黄河流域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①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②黄河的长度、地位、形状?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④黄河的分界点?⑤黄河主要的支流?⑥黄河流经的主要省区?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余同学纠错,教师随即用课件展示该内容。

师:大家说的都头头是道,是否都已经全部掌握了呢?进行第二个环节:画黄河生:把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主要支流、分界点填注在相应位置。

2名学生上台填注,完成过后全体同学进行纠错补充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几千年,那黄河对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看视频《塞外江南》师:大家从视频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体现了黄河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水源师:黄河给我们提供了水源,也塑造了物产富饶的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

除此之外,黄河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呢?阅读《小浪底水利枢纽》二、同桌合作找出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游段?为什么?生: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中游:三门峡、小浪底等这些水电站都分布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转: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黄河既养育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忧患播放微课《凌汛》师:凌汛发生的条件?生:河流要结冰;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师:因此,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地点?生:冬春和初冬季节,上游、下游转:黄河除了有特殊的凌汛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现象展示图片“泾渭分明”师:为何黄河会有这样的奇特景观呢?生:因为黄河的含沙量大师:黄河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请展开小组合作,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三、小组合作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纠错、补充。

转: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去解决,否则将会后患无穷,我们应怎样去开发和治理黄河呢?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师:针对黄河,我们要对症下药,分游段进行开发治理生: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固堤分流师:因此,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在于治什么?生:治沙师:换言之,也就是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五、能力检测六、教学反思: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特点以及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会通过地图和图表来分析黄河的流域分布和变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难点:黄河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黄河的相关知识,收集地图、图表、资料等教学资源。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方案。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播放黄河的歌曲,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河的流域特点、主要支流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变迁原因和保护措施,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和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3. 设计一份保护黄河的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意见等,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

《黄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的省级公开课解析一、课程背景1.1 课程来源《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诗歌,作者为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

本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黄河》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 理解《黄河》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领悟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难点-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 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黄河》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意境。

3.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4.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余光中及其作品《黄河》,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3 诗歌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4.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黄河》教学设计的一等奖省级公开课解析,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省公开课一等奖《黄河》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黄河》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黄河》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中国著名河流黄河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黄河,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基本认识和认同感。

- 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 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如起源、流经地区和重要支流等。

- 了解黄河的文化意义,并能描述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 了解黄河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课:黄河的地理特点- 研究黄河的起源与流经地区。

- 了解黄河的水量和草地平原等地理特点。

第二课:黄河的文化意义- 研究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探索黄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如黄河文明的形成等。

第三课:黄河的环境问题和保护- 了解黄河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和河道改道等。

- 研究黄河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个人应对环境问题的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向学生传授相关地理和文化知识。

- 观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观察和记录黄河的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黄河的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

教学资源- 电子地图和地理教科书:用于介绍黄河的地理特点。

-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黄河的美景和文化遗址。

-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用于讨论黄河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地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

- 实地考察记录和报告:评估学生对黄河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 小组研究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黄河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探究能力。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文化意义和环境问题,培养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本教学设计符合简洁、有效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热爱。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

一等奖教学设计:《黄河》的省级公开课实例1. 课程背景1.1 课程定位《黄河》是一篇描绘我国第二大河流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介绍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本课程以一等奖教学设计为指导,结合省级公开课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一次深入浅出的学习体验。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分析并欣赏《黄河》这篇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培养对国家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2.1 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地理位置: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历史变迁:讲述黄河流域的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黄河改道等;- 文化意义: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成语、诗词等。

2.2 《黄河》文学作品分析- 作家介绍: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作品主题:剖析《黄河》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艺术特色:分析《黄河》的语言、形象、结构等艺术特点。

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黄河》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与黄河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黄河治理、生态保护等,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考察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写作、调研等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4.3 课程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其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 教学资源- 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书籍和文章;- 网络资源:关于黄河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黄河》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2. 掌握黄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如河道变迁、水文特征等;3. 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国家河流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包括以下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2. 黄河形成原因及历史变迁;3.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水文特点;4.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5. 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或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介绍黄河(15分钟)通过讲解PPT或使用教学模型,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以及形成原因和历史变迁。

3. 探究黄河流域(20分钟)让学生自主获取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水文特点,并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 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生态破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5. 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强调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他们的参与度和质量进行评价;2. 对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3. 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或问答。

以上为《黄河》优秀教学设计的完整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域面积2. 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3. 黄河的主要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的确定及上中下游划分的依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3. 讲解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黄河的源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源头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源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保护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源头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源头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源头。

2. 讲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3. 讲解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黄河的上中下游划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滔滔黄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主要支流、流经
省区、地形区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成因。

(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黄河)
四、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活动为主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我国的另一条河流,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几幅景观图,说说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一条河流
(教师讲述)提到黄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滔滔黄河。

[新课讲授]
第一篇识黄河
(活动一)自学课本第49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
2、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主干很明显的呈什么图形
3、黄河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
4、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界点分别在哪各河段自然特征是什么
5、在水系图中找出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上台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讨论的结果)
(活动二)小组讨论:
读下表,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第二篇颂黄河
(教师引导)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总结出黄河的功劳。


(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内容:
母亲河的奉献(功
开发利用:
--兵马俑
水能丰富--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工程等
塑造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
沿途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
观光旅游--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工程等
--沿途城市的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等
第三篇忧黄河
(活动)1、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黄河的忧患有哪些填表:
【探究一】草地退化、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探究二】黄河凌汛的形成
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思考:长江有没有凌汛现象
长江位于较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

【探究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1)土层疏松(2)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探究四】地上河的成因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探究五】为什么黄河下游会出现断流现象
黄河流量小、干旱少雨、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是造成断流的原因。

第四篇救黄河
(合作学习)治理
结合忧患的成因,小组讨论:
(总结)请学生分别说说如何治理黄河各河段的忧患。

【课堂小结】
根据幻灯片,进行课堂小结:
1、黄河的发源,流经省区,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地点
2、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第一篇识黄河黄河的概况(源头、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省及地形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其自然特征)
第二篇颂黄河黄河的贡献
第三篇忧黄河黄河的危害
第四篇救黄河黄河的治理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画一幅简略的黄河水系图,并在图中标出黄河源头、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省及地形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其自然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