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掌握黄河的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例如:“你们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吗?它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探究黄河的特点(10分钟)1. 结合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河水泥沙多、水位变化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灌溉农田、形成黄土高原等。

三、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黄河文明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四、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流域经济和人文景观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如黄河的支流、流域经济发展等。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感受黄河的壮丽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短文或制作海报等,评估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滔滔黄河教案教案名称:滔滔黄河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2. 讨论法:利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地调研法: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并体验黄河的水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黄河流域地图;4. 学生的实地调研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探索欲望。

2. 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介绍黄河的起源地和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国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

3. 讨论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水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观察黄河水文特点和人类的开发活动,并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以便后续的总结和讨论。

5. 总结和讨论:回到教室后,让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总结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展开讨论,以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是否能够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 学生的调研报告: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并分析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对黄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展望。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于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 逐步树立辩证畦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了解黄河当前所前临的问题。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 探完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黄河图片导出本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一) 「引入] 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米, 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过渡1 今天就计我们一起走进黄河(二) (10 分钟)[ 微课件出示] 黄河源流概况请学生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 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 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 多千米:3. 找出黄河1千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宁复、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4. 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上高原和华北平原。

5. 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桃花峪。

6. 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 师生互动] 学生白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 派代表上台交流。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 并根据由已画的图进行讲解学生活动] 自探空间: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长河, 而不是第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因第2 位, 而年入海水量想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初二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省、市、自治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
豫、鲁 注入海洋:渤海
、上冲、下游划分地点:河口、旧孟津
(华北平原 塑造了平原彳宁夏平原 母亲河的奉献:文明发祥地之一』
I 河套平原
提供灌溉水源 提供丰富的水
能资源
{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黄河的忧患:中游
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
I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黄淤灌
黄河的治理
上游
中游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地表植被
源流概况』
被常为塞上江南。

《滔滔黄河》模板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模板教学设计

附件1:课题《滔滔黄河》虹桥中学一、教学内容:《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2、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培养读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地图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完成,学案分为课前预习案、课内 探究案、课后提升案三部分,其中课前预习案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 习完成,上课时老师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课内探究案在课上完成, 分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教师点拨一巩固训练四步进行;课后提升 案作为本节课的延伸,在课后完成。

在课内探究学习中,又用“识 黄河一画黄河一议黄河”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 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 的主导作用。

1. 标题宋体小二加粗,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不加黑。

2. 正文含教学过程(表格中)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Roman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七、板书设计 识黄河画黄 河识黄河议黄河黄河小四号不加黑。

3. 段落格式:首行缩进2 字符,行距固定值22磅。

4. 页边距要求:上2.9,下2.7 ,左右各2.5 。

5. 序号要求:一级标题用一、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提示:本文档格式已经修好,教师可以直接在里面填写内容。

需要改动时请务必按照以上格式要求。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4. 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1.2 发源地1.3 流经区域2. 黄河的主要特点2.1 流域面积2.2 全长2.3 流域地形3. 黄河文化3.1 农业3.2 交通3.3 历史4. 黄河的治理与保护4.1 治理措施4.2 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地形的特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景观等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对黄河的基本概况、主要特点、文化及治理进行详细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黄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4. 案例分析:介绍黄河治理的典型案例,如小浪底水库、三门峡大坝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文化对我国农业、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黄河的治理与保护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内容黄河治理的必要性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黄河治理的成效与挑战环境保护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滔滔黄河,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展开讨论的。

它不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

同时她有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本节知识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奉献和忧患。

教学难点: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四、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上给予以下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大量资料。

六、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直奔主题:展示课件:《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断,学生在雄壮的旋律中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

教师过渡:提到黄河,我们首先想到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黄河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大家非常熟悉她。

在我们赞美黄河,为拥有黄河而自豪的同时;你可否想到过黄河的治理问题,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黄河的有关问题。

(二)设计活动、完成教学: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图。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者,把教
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观。
学生学习能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
力分析 对黄河并不陌生,通过影视、诗文、歌曲,对黄河有了
一定的了解,在前面两节地形和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
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在长江
的学习中,了解了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我任教的班级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滔滔黄河》

这部分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
教材分析 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
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以
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
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
黄河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与治理黄河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
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使学
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学生画黄河水系图,在图中填出:黄河上游和中游
的分界点: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主要
支流湟水、渭河、汾河、源头巴颜喀拉山、注入的海洋
渤海。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
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动脑思 课例研究综
考,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表述,积极参加 述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

2. 黄河流经的省份和主要城市。

3. 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

4. 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黄河的地理分布和流经省份的地图。

2. 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源头和主要流经城市。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回答黄河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能理解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对黄河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二章:黄河的演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演变过程。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黄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黄河的演变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的过程。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回答黄河的演变过程。

2. 学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第三章:黄河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传统。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

2. 黄河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 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位:姓名: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内容属于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三部分《滔滔黄河》。

2.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3.《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括,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信息量非常大。

但教材只安排了黄河水系图,和为该图配了5道读图题,不能将水系图、政区图、气候图和地形图对照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虽然提供了黄河“地上河”的示意图,但对解决这个难点的效果不显著。

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校地处青岛市郊,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先进,有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非常广泛。

在前一节学习了《滚滚长江》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河流概况的方法,这些都为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学生能通过读图来完成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尤其是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会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也会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切入点。

三、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黄河上、中、下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像,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黄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历史变迁等内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黄河的图片、视频、PPT等。

2.准备课堂用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等内容,让学生对黄河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母亲河。

4.巩固(5分钟)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与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材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滔滔黄河”,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课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你会想起谁呢?生:医生(母亲)等等。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上中下游分界点、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行政区等概况。

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2.初步会分析黄河各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情感目标:了解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所取得的成就,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和治理母亲河出谋划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掌握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界点、流经地形区2.黄河各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两幅图。

(出示课件)这是十一期间拍摄于武汉黄鹤楼景区的图片,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问题吗?既然这里不是黄河,那么黄河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随着今天的课程,来认识真正的黄河吧!2.出示学习目标二.新课探究:(一)认识黄河:1.拿出一支红笔,在课本55页“黄河水系”图上,按照黄河的流向,描一描黄河的形状。

2.请同学做一名小导游,顺着黄河的流向,为大家讲解你所了解的黄河。

3.在地图上圈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流的分界点以及流经的地形区,并写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的简称。

4.展示“中国主要河流信息”表格,黄河为什么只能称之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总结: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少,河流的径流量远不及珠江、松花江等河流,所以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二)歌颂黄河:1.结合对河流贡献的分析,总结黄河为人类做出哪些贡献。

(学生讨论并总结)(1)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4)为农业灌溉和日常生活提供水源(2)塑造了肥沃的平原(5)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3)带来丰富的水能资源2.展示黄河风光图片,了解黄河丰富的旅游资源。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滔滔黄河》,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地位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掌握诗歌的韵脚和节奏;3.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诗歌内容的教学设计;2.多媒体课件;3.诗歌《滔滔黄河》的课本或复印件;4.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黄河。

二、理解诗歌(2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诗歌《滔滔黄河》,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表演诗歌,利用声音和语调传达诗歌的情感。

三、分析诗歌(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比喻和形象,分析诗歌的意义。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梳理出诗歌的要点。

四、艺术欣赏与创作(30分钟)1.展示多幅黄河的相关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艺术家的表达方式。

2.学生自由绘制黄河的画作,表达对黄河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指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采访家长、亲戚或长辈,了解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感受,并汇总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学生进行黄河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的壮丽与伟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由创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可能需要在课堂上分配任务或者加快学生的操作速度。

另外,由于黄河是地理和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可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黄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朗诵。 学生:听录音 导入 师:刚才的听到的诗朗诵题目叫《黄河颂》,从朗诵中我 们仿佛仿佛已感受到了黄河的滔滔河水, 汹涌澎湃的气势。 早 在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 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伟大母亲——滔滔黄河 师: (出示中国水系图)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黄河水系的 读图 范围 生:上台用教鞭指 自学:教师发放学习资料 师:下堂辅导,了解学生学情 师: 请大家根据书 P49, 地图册 P20 完成自学资料第一题, 画图 也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 学生作业, 教师下堂辅导。 评比出优秀的作业为学生示范。
说图
师:擦去内容,请同学们互相说出内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的(卡日曲)河,流 经青海等(9) 个省区以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 大地形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请一个代表说,大家看看他说得是否正确。
联图
师:根据黄河的内容项目对应填出长江的内容 发源地 线 主要支流 主要水利枢纽 流经地形区 注入海 全长 上中游界线 中下游界
《滔滔黄河》教案
一、教者 二、教学目标
九支中学
张荣琴
1、知道黄河的概况。能画出黄河的界线。 2、通过绘制黄河流域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开展小 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重点、难 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了解黄河的概况,黄河界线的划分 自学辅导法 小黑板、中国水系图、录音机、直尺
1、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黄河水系图) 析图 1、 黄河的水为什是黄河的?如果你是水利专家, 你会怎样去治理黄色的黄河? 2、 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为什么如此窄

地理八年级上册滔滔黄河说课稿.docx

地理八年级上册滔滔黄河说课稿.docx

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滔滔黄河》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⑴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学法指导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㈠、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㈡、探究合作,获取新知•>壮美黄河(板书)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学生活动:①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③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滔滔黄河)》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滔滔黄河)》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黄河流域水系图和黄河的相关水文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并能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3.根据图文资料,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依据相关的图文资料,说出黄河的“忧患”以及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黄河的概况及其主要的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1.黄河的水文特征;2.黄河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黄河介绍视频,跟随讲解者从源头到入海口,从视觉和听觉上去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滔滔黄河【新课展开】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哺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55-57页的相关图文,完成对长江概况的探究。

(板书)一、黄河概况任务1:阅读课本50-52页,完成下面表格。

生:从黄河流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黄河的干流主要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这些省份。

(板书)1.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注入地——渤海流经省份——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任务2:结合中国的地形图、干湿区划分图和气候分布图,说说黄河干流流经了哪些地形区、干湿区和气候区。

生: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

师:那么,同学们请思考:流经这么多地形区,跨越了三级阶梯的黄河,会呈现怎么样的水文特征呢?生:跨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平原处,河流流速缓慢。

师:回答非常棒,同学们要记住:地势的起伏情况会影响河流的流速。

(板书)2.(1)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水文特征:阶梯交界处,流速快,水能丰富;平原区流速慢生:长江干流流经的干湿区有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师:那么流经这些干湿区的黄河,会具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呢?生:这些都是降水较少的区域,所以黄河的水量比较小。

(板书)2.(2)干湿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水文特征:河流流量小生:长江干流主要流经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师:那么流经这些气候区的黄河,会具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呢?生:降水少,降水时间短,且集中在夏季,冬季干燥,因此黄河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大;另外因为这些气候在冬季都会低于0℃,因此河流有结冰期(板书)2.(3)气候区——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水文特征:汛期短、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任务3:阅读课本55-57页,圈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并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同时观察黄河的流域面积,哪一河段流域面积最狭小?生:从源头巴颜喀拉山到内蒙古的河口,为黄河的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黄河的中游;最后桃花峪以下到入海口则为下游。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滔滔黄河》课型新授课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阅读相关资料,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黄河颂》配字幕MTV,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比赛谁能寻找到歌词中的一处错误。

教学内容:观视频,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激趣导入新课教法运用:直观的手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带任务的观看视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更加专注,很自然的承转到黄河源流概况的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黄河的雄浑与不屈,寻找歌词中的错误之处环节一——自学自纠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观察课本P49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好!!教学内容: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

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1.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黄河水系状况2.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法指导:1.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环节二——互学互纠二、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探究一结合课本P55-57及课件图文,归纳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知识小结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河水 ___,多,丰富黄河各段特征中游:多____ ___,多______,多_____。

下游:流域面积___ _,形成“_______ ”。

三、黄河的奉献探究二1.人们亲切的称黄河为“母亲河”,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2.观察黄河上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2、浪底的位置,分析这两处水能丰富的原因?3、3.圈划出黄河的三个灌溉农业区:塞上江南——宁夏平4、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4.观察课件展示的黄土沿岸的城市分布图、引黄济青调水工程,感受黄河在引水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前面中国的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方面,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

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设计思想
本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堂课一是了解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二是了解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微课堂和传统课堂相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教学方式太单一的话学生容易疲倦,且为了让学生能根据资料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我将黄河的概况、黄河上游和中游的特征录成了微课视频,一是能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黄河,二是让学生能根据视频归纳知识。

另外,对于黄河下游的特征和治理,内容相对复杂些,因此这部分没有采用微课的方法
2、加入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本堂课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我用塑料瓶模拟了一个河流的河道,并用细沙和水模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进入华北平原泥沙的变化,这样即能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具有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3.充分利用图文资料除了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外,我还画了一幅黄河干流示意图,用于教室中,将黄河的概况、特征等知识点归纳后直接展示在这幅图上,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图示法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的概况及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微课视频及书本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特征、忧患及治理
1、上游
2、中游
3、下游
备注:在上课的同时会在黑板上挂出一幅黄河版图,每讲一个知识点就会在版图上展示出来,因此板书的内容比较简洁!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索,让地理走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也许教师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变得更加忙碌,但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一样获益匪浅,套用一句口号“我付出、我幸福;我忙碌、我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