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类型病原体所致肺炎的诊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特殊病原体肺炎

随着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进展,诊断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病例日益增多。此外,由于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促使某些病原体如真菌致病作用增强,发病率升高。本节叙述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和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治疗进展。

一、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其患病率约占小儿总肺炎病例的10~30%,其感染最常见于5~19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其好发年龄有提前趋势且发病率逐年提高,特别是其肺外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肝炎以及与小儿哮喘发病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病因】

支原体是一种能独立生存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自然界广泛分布。它具有细菌的某些特征,如不需要宿主细胞生存,可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对抗生素敏感等。与细菌不同的是没有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此病全年可发病,以秋冬季多见,每隔3~4年有一次地区性流行,主要通过急性期患者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与麻疹、流感

相比,其传染性较低,但因其潜伏期长、呼吸道带菌时间长,故家庭成员受感染的机会多,可表现为在数月内相继发病。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感、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仅占少数。大约15%~55%的感染者可无症状。

【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前基本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

1.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病原的吸附作用造成了黏膜上皮细胞的破坏,同时释放一种有害物质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组织损伤,这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致病方式之一。

2.免疫学发病机制:本病发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密切关系。人体感染后体内先产生,而后产生和,初次感染时抗体效价不高,且无临床症状,此乃隐性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可因反复感染致特异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且出现临床症状,这也是年长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肺炎支原体抗体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相同抗原,在感染过程中常出现对脑、肺、红细胞膜、淋巴细胞、心肌细胞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伤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3.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有人从患儿血液、胸水、中耳分泌物或皮肤水泡中分离出,故认为可能是直接侵入,但目前尚未完全证实与其发病的直接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

【诊断】

1.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潜伏期长,一般为2~3周,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患儿起病较缓,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早期为干咳,以后多咳白色粘痰,少数有黄脓痰,个别患儿痰中有血丝或咯血。婴幼儿肺部症状较多,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大部分患儿有发热,发热程度不一,热型不定,发热的时间较长的可达1~2周,部分患儿有气促、发绀,尤以早期为甚。严重病例表现似暴发性肺炎,发展迅速,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肺部体征常缺乏,这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少许患儿肺部可听到呼吸音粗糙或干湿罗音,但可迅速消失,无实变体征。此外,患儿可有咽部水肿、鼓膜炎症、扁桃体渗出和颈淋巴结触痛。

支原体肺炎在呼吸道病变的基础上常并发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尤其是当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其并发症中皮疹多见,发生率为3%~30%,男孩多见。80%患儿出疹前平均11天左右有上感症状,皮疹形态多样,常为充血性丘疹、斑丘疹或疱疹,多见于发热期,持续约1~2周。其他损害有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占的0.1%,多见于反复感染的免疫低下者。多数病例先有呼吸道症状,相隔10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也有21%的患者直接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血液方面最常见的是溶血性贫血,中53%~83%的患儿血清直接试验阳性,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心血管并发症过去报道少见,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儿童心脏受累的报道,临床

多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另外,肌肉、骨骼、消化道并发症也较常见。

2.辅助检查

⑴胸部X线检查:胸片改变显著和肺部体征轻微二者间的不对称为本病的特征之一。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见点状、片状或云雾状模糊阴影。病变部位以右下肺占首位,双侧病变少见。此外,还可见胸腔积液、肺不张及肺脓肿等影像。还有约30%病例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肺门淋巴结结核,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注意。

⑵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部分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沉升高,

⑶病原学检查:

①病原分离:从患儿痰、咽拭子中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此法准确可靠,但检出率不高且需时2~3周,难以临床应用。

②血清抗体检测:用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血清抗体,升高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③P1蛋白抗体检测:P1蛋白是支原体的膜蛋白,具有抗原性及粘附因子的作用,支原体感染的急性期、恢复期及感染后5个月时血清中均能测出P1抗体的存在。

④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感染时大部分患儿出现高滴度的冷凝素,属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理想,目前认为这一试验并不适合支原体肺炎的确诊,仅作为过筛试验。

⑤抗原检测:支原体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是今后研究的方向,目前国内外已有用、基因探针、单克隆抗体及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支原体抗原及的报道。其中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不存在交叉反应和放射性污染等特点,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但由于支原体感染后可长期寄居于咽部,有时可成为携带状态,因而咽拭子检测的病原体不能直接代表肺部病原体,而血中肺炎支原体不存在携带状态,所以同时用检测血肺炎支原体,则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增高,临床价值大。

⑷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胸片,结合上述病原学检查,就可诊断为支原体肺炎。以下是提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从喉或鼻咽拭子中分离出支原体;②相当条件下,相距10天以上所取的2份血清的支原体补体结合抗体≥4倍的增高;

③使用法侧抗支原体,抗体滴度≥1:80或两份连续血清的抗支原体抗体至少有4倍增高;④冷凝集试验≥1:128加上肺炎支原体补体结合抗体滴度≥1:64.以上4条,任有一条相符,即可诊断。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应用、免疫制剂的应用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等5个方面。

1.一般治疗

⑴呼吸道隔离:由于支原体感染可以造成小流行,且患儿患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之久。因此,对患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