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58e6a33cee06eff9aef8072e.png)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网友Sakane昨天给我发来一个最近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帖子《难以想象!中国从日本引进如此多的词汇》,大意是说在现代汉语中,70%以上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词汇都是从日语引进的,例如以汉语拼音Z开头的一组词汇:杂志、哲学、真菌、证券、政策、政党、政府、政治、知识、直观、直接、直觉、植物、纸型、指标、制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笔、主观、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料、自律、自然、自由、宗教、综合、总理、组阁、组合、组织、左翼、作品Sakane说,他只知道日语从汉语“借词”,从未听说汉语从日语“借词”,他问我这是否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能否写个帖子谈谈?这个帖子,我原本想写另外一个话题,不过应Sakane的请求,我决定先写这个话题。
19世纪末期,西方的各种概念同时进入中国和日本,迫切需要翻译成汉语和日语。
当时在中国,熟悉西方的人很少,精通英语的人更少,汉译工作主要由严复先生(1853—1921)完成。
而在日本,熟悉西方、精通英语的人比较多,日译工作由许多学者共同完成。
于是,同一个西方概念,在中国和日本有完全不同的译文,例如:①capital:【严译】母财【日译】資本②economy:【严译】计学【日译】経済③evolution:【严译】天演【日译】進化④metaphysics:【严译】玄学【日译】形而上学⑤philosophy:【严译】理学【日译】哲学⑥society:【严译】群【日译】社会⑦sympathy:【严译】善相感【日译】同情不幸的是,刚刚进入20世纪,以梁启超先生(1873—1929)为首的中国留日学者掀起一场学习日本的运动,大量翻译日语著作,大量引进日语词汇,结果“严译”还未与“日译”较量几个回合,就被击败,从此退出了语言舞台。
为什么“严译”会被“日译”击败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国维先生(1877—1927)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严译”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过分追求“古”(archaism),二是过分追求“雅”(elegance),导致“严译”的术语,学者能看懂,而老百姓看不懂,与正在进入白话文时代的当时中国民众严重脱节,所以被淘汰了。
英文外来语(完整版)1
![英文外来语(完整版)1](https://img.taocdn.com/s3/m/4c17b3e081c758f5f61f67c8.png)
来自中文的外来语
• • • • • oolong tea 乌龙茶 Erhu 二胡 Lychee 荔枝 Longan 龙眼 Gongfu tea 功夫 茶 • Kaolinite 高岭土 • Ketchup 茄汁 • Cheongsam 旗袍
•
来自法语的外来语 历史上, 英语长期受法语影响,来自法语
的词汇约占英语的三分之一左右。 • 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诺曼人占领英国 期间, 法语成为英国社会的 统治语言, 从表示政治、行政 管理的词汇到表示物质 生活的许多 词汇, 都源 于法语。与通俗、质朴 的本族语相比, 法语词 较 庄严、文雅。
来自法语的外来语
•表达简陋的物质生活的词汇: Chair 椅子 (法) Dinner 正餐(法) Feast 筵席(法) •表牲畜的英语词, 而餐桌上 美味的词汇: cow 奶牛 bull 公牛 pig 猪
追求外来语时亦情亦趣,谐音达意, 不仅仅是中国人承袭于祖先独特的审美观 之反映,它同时也是由中国汉语的 本质决定的。汉语是以象形为原则 的文字,具有同音异义字较多 的特点,对外存在一定的封闭性。 这是中国人对待引进的词汇大多 只能采用意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类别分布 Speake在《牛津外来语词典》的前言中指出“许多新近被吸收的
• 其中本族词比较质朴、常用, 拉丁或希腊 语词有较浓厚的书卷语色彩, 法语 词大多介于两者之间。这些不同
来源的同义词具有各自的侧重点
及涵义, 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正是由于这种特征, 使英语成为一种异常丰富的语言。
来自 • Judo 柔道(OK(カ ラオケ) • Karate 空手道(空手, からて) • Kimono 和服(着物, きもの) • Ninja 忍者(忍者,に んじゃ) • Sashimi 生鱼片(刺 身,さしみ)
2020职称日语:风行于当今中国大陆的日语词汇
![2020职称日语:风行于当今中国大陆的日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d5cd1717a8956bec0975e38f.png)
2020职称日语:风行于当今中国大陆的日语词汇这些年频繁往返于东京和北京,感觉中文外来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越来越多,这应该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相关,也和普通话受港台影响水准相关。
特别是在娱乐界和年轻一代的日常语言里,很多人喜欢照搬台湾演艺界人士的讲话习惯,而台湾恰恰受日语影响特别大。
1、卡拉OK"卡拉OK"是"KARA(日语里"空"的发音)"与"ORCHESTRA(管弦乐)"两个词的合并。
据说原来是小乐队所使用的俗语。
各地巡回演出时,在歌手到达之前乐队的练习过程中使用,有"缺了歌手"的含义,即"空奏管弦乐"的暗语。
卡拉OK的发明人通常认为是日本的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从高中时代起,就参加乐队,经常在神户市内的一些夜总会演出。
1970年,他开始在夜总会专门为客人伴奏。
一次,他应一位出差要去外地的客人的要求,把自己的伴奏录在磁带上,客人非常满意。
他由此产生了灵感,用一台汽车音响,加上扩音器,回声设置,麦克风和一个投币100日元能运转5分钟的计数器,拼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卡拉OK演唱机。
1971年,他开始在神户的一些娱乐场所以每月2万日元的价格出租他的机器。
1972年,他创立了克莱森特公司,成为卡拉OK行业的第一人。
80年代初,日本公司大举投资海外,由此日本人发明的卡拉OK文化开始风靡全世界。
2、过劳死2002年1月17日,「过劳死」(Karoshi)一词在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
Karoshi源自日语“過労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
通常理解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有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因为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即时而危及生命。
关于日语的词汇
![关于日语的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ad9ea408f12d2af90242e662.png)
原文:比流等家波ひるとけば 等家奈敝比毛乃とけなへひもの 和賀西奈尓わがせなに 阿比与流等可毛あいよるとかも欲流等家也須家よるとけやすけ读音:昼解けば 解けなへ紐の 我が背(せ)なに 相寄るとかも 夜解けやすけ(巻14・3483番)意译:(昼間解くと解けない紐が、夫に会うからというのか、夜は解けやすいことだ。
)汉语意思:白天解也解不开的衣带,也许是因为要与丈夫相会吧,夜晚却很容易解开原文:久く佐さ麻ま久く良ら 多た妣び乃の麻ま流る祢ね乃の 比ひ毛も多と要え婆ば 安わ我が弖て等と都つ氣け呂ろ許こ礼れ乃の波は流り母も志し读音:草枕 旅の丸寝の 紐絶えば 我(あ)が手と付けろ これの針(はる)持(も)し(巻20・4420番)现代日语意译:(旅の丸寝をして紐が切れたら、自分の手でお付けなさいよ、この針でもって。
)汉语意思:如果旅途合衣而睡衣带断掉了,你就自己缝上吧,用这颗针。
不能望文生义的日语词汇日语读音汉语词义外地がいち外国的土地勘定かんじょう 计算;估计;算帐;帐款;考虑;顾及 喧嘩けんか 吵嘴;打架怪我けが受伤;负伤;过错;过失帳面ちょうめん 笔记本;本子;帐本手心てごころ要领;斟酌難点なんてん 名 缺点;难懂的地方反映はんえい反光;反射都合つごう适合真面目 まじめ 认真;诚实;正派;踏实顔色かおいろ神色;眼色;面色;气色汽車きしゃ火车依頼いらい委托;请求;依靠新聞しんぶん 报纸着想ちゃくそう 立意;构思;主义万年筆 まんねんひつ 自来水笔苦虫 にがむし 愁眉苦脸野菜やさい 蔬菜不時 ふじ 意外;万一放送ほうそう 广播;传播;传布(消息)一番いちばん 第一;最初;最好;最妙切手きって 邮票見物けんぶつ参观;游览見事みごと美丽;好看;巧妙;安全体裁ていさい 外表;样子;样式;奉承话伝言でんごん口信;带口信;传话封筒ふうとう 信封人々ひとびと 很多人布団ふとん 名 被子坊主 ぼうず 名 和尚格式かくしき 名 资格;地位;礼节;规矩切符きっぷ 名 车票工作 こうさく 名他サ 修理先生せんせい 名 老师縁故 えんこ 名 亲戚仲間 なかま 名 关系;伙伴;同事;同类馬鹿 ばか 名形动傻糊涂;愚蠢;混蛋;瓜 皮肉 ひにく 名形动讽刺;挖苦;嘲讽刺身 さしみ 名 生鱼片勉強 べんきょう 名自他サ 学习;勤奋;锻炼学徒がくと 名 学生気分きぶん 名 心情;情绪;气氛厚生 こうせい 名 福利保障大根 だいこん 名 萝卜丁寧ていねい 名形动 恭敬和蔼;注意周到大方おおかた 名、副 也许;诸位;大家;大约我慢がまん 名他サ 忍让;忍耐風船 ふうせん 名 气球文通ぶんつう 名自サ 通信;写信放題ほうだい 名 自由風声 かぜごえ 名 嗓音沙哑胡瓜 きゅうり 名 黄瓜加減かげん 名他サ 身体情况没系大丈夫 だいじょうぶ 形动关手紙てがみ 名 信床屋とこや 名 理发屋人参にんじん 名 胡萝卜不作法 ふさほう 名 没有规矩下手 へた 名形动拙劣;笨拙;不高明 誘うさそう 他五 邀请;劝诱勝手かって 形动 任意;随便気弱きよわ 形动 胆怯;懦弱工夫くふう 名他サ 开动脑筋;设法卓球たっきゅう 名 乒乓球老母ろうぼ 名 老太太戸棚とだな 名 壁橱主人 しゅじん 名 丈夫外人がいじん 名 外国人無理 むり 名形动 勉强;不讲理;过分 見方 みかた 名 伙伴;见解下流かりゅう 名 河的下游;社会的下层駆使 くし 名他サ 运用自如心中 しんじゅう 名自サ 殉情;守信义台所 だいどころ 名 厨房大事 だいじ 名形动 重要的,贵重泥棒 どろぼう 名 盗贼;小偷苦手 にがて 名形动 不擅长走る はしる 自五 跑階段 かいだん 名 楼梯見世物みせもの 名 杂耍嘘 うそ名 谎话;假话;不恰当八百屋やおや 名 蔬菜店丈夫 じょうぶ 名动结实是非 ぜひ 名、副 务必;一定机つくえ 名 桌子手品てじな 名 魔术女房 にょうぼう 名 妻子必死 ひっし 名 必死、拼命お湯おゆ 名 热水夢中むちゅう 名、形动 入迷;热衷;梦中 邪魔じゃま 名、形动他サ 打扰;妨碍;干扰愚痴ぐち 形动 怨言;无知;牢骚;抱怨 床ゆか 名 地板大切たいせつ 名形动 重要;贵重;要紧魔法瓶まほうびん 名 热水瓶給料きゅうりょう 名 工资;薪水娘むすめ 名 女儿無料むりょう 名 免费部屋へや名 房间迷惑めいわく名 麻烦;烦扰;困惑;妨碍 八百屋 やおや 名 蔬菜水果商店辻 つじ 名 十字路口峠 とうげ 名 山颠畑はたけ名旱田关于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一当中国人初次接触日语时,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的汉语词,并因此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但是,如果告诉你汉语中有许多的日语词时,你会作何感想呢。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https://img.taocdn.com/s3/m/89b2f4165f0e7cd1842536a1.png)
外来词就是本民族语言中从他民族语言吸收过来,并使它符合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和词汇结构的词。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世界上许多民族语言中都有相互借用词汇来丰富本族语言的例子,汉语也不例外。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汉开始就与中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引进外来语的高潮。
一次是佛教流入中国时,从印度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二是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又受到欧美的影响,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但规模、受影响的范围都很小;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引进外来语的现象。
直至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和世界众多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外来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丰富汉语词汇,使之充满活力。
本文拟从日语吸收的外来词方面进行探讨。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交流。
自弥生时代,日本从中国借鉴了大量词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大量流入日本,当然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也被日本人所接受。
汉语对日语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日本人吸收汉字后,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根据汉语的造词规律又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这些都为从日语中借入词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日语词汇进入汉语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着主导作用。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不断地从外族语言中吸收养分,主动从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来充实自身,这是内因。
那么外因就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吸收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的时候,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语词用于表达,常会把外来语词吸收吸收进来。
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传播为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
一般地说,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年,是中日两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各自完成近代化的过程。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https://img.taocdn.com/s3/m/2b0503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f.png)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类型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4c297a4602d276a200292ee4.png)
试论汉语中的外来词类型引言:汉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同其他民族交往的悠久历史,汉语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来得外来词,但有些外来词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觉察不到它们是外来词。
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琵琶》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各民族语言中过来的。
汉语中外来词较多的几个时期是汉代,魏晋南北胡时期以及近现代,特别是近现代时期,我国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反映西方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词语随之大量汉语渗透到汉语中。
如《麦克风,德律风,赛因期,德谟克拉西,三明治,咖啡,巧克力,沙发,高尔夫,可口可乐》等。
汉语中有许多外来词,但外来词在汉语词汇中总比重量不大的,而且从现有材料来看,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是名词,只有少数来自日语的借词是动词,形容词。
1.外来词的定义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结果。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外来词的界定不太一致。
王力先生严格区分借词(音译词)和译词(意译词),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词。
译词由于采用了汉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而被排除在外了。
另一种观点则不区分借词和译词,认为只要是来自其他语言的词都是外来词,都可以叫做借词。
我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源于其他语言的词语,不管以什么方式进入汉语,都应该是外来词。
2.汉语外来词的类型/(种类)2.1音译词;音译词是完全按原词发音进行音译的外来词,这类词的音与义都借自外语,是典型的外来词,占外来词很大比重。
如:马赛克:音译自英语MOSAIC。
幽默:来自英文 Humor。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
托福:译自英语TOEFL,是美国的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国人称为考“托福”。
“托福”两字是中国人的一个日常口头语,含有吉利话的意味,考托福,靠托福,不管是托谁的福,学子们希望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
可口可乐:音译自英语cocacola,世界著名饮料。
英语原意似乎并无深意。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https://img.taocdn.com/s3/m/adc415ee10661ed9ac51f3c6.png)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
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
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
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
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
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
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
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
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
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
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
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汉语中的外来词汇
![汉语中的外来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113ad0920b1c59eef9c7b40d.png)
现代汉语词汇70%以上来自于日本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其“明治”二字,取自《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一句,“维新”一词出自《诗·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就是这个旗号上也溢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气息的运动,却对满目苍凉的中国文化绝尘而去。
昔日对中国经常自称“小邦”、“下国”的日本,认为先生已十足一老朽也,再也没有了什么可学之处。
但总体上看,清末的有识之士们,甚至某些时候还包括在许多事上已昏聩不堪的朝廷,罡风烈雨之下,却在昔日学生的反叛上取了一种平静的态度。
这是一种大痛后思痛的平静,一种服了不甘而不服不行的平静,一种深水湍急而河面徐缓的平静。
正是这种不平静的平静,使中国很快地视日本为老师。
就是章太炎先生本人,悲愤归悲愤,他还是做了不顾鞍马劳顿之苦的唐僧,去了日本这方西天取经……可以说,自清末起,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良革命,科学教育……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到日本的巨大影响。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
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新词,倘若用心梳理,数量很是惊人。
实藤惠秀在《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一书里开列了一张数目庞大的词表,但是仍有人认为他还未穷尽所有新词。
新词引入的规模之大,涵盖面之广,大概只有中国中古以来大量出现的佛经词可以相比。
据有人统计,中国人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约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
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a1df660cba1aa8114431d90e.png)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
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
“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
“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
“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
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平)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https://img.taocdn.com/s3/m/6de0a2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1.png)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汉语新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日语借用词。
这些新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表达方式。
日语借用词在汉语新词中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日语借用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时候能够表达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娘炮”这个新词,就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用来形容那些举止女性化的男性,这在汉语中原本是比较少见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词汇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表达需求。
而日语词汇比较发达,有很多好的表达方式可以借鉴。
例如,“暴走”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暴走族”,原本是指专门在夜幕降临后驾驶改装机动车在城市里飙车的年轻人,后被借用到汉语中,泛指某种极端的行为或者情绪。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往往有比较多的义项,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例如,“料理”这个新词,源自日语,既可以指日本菜,也可以泛指各种菜肴,还可以引申为“处理”、“整理”等意义。
第一,音韵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音韵丰富多样,有别于其他语言。
例如,“欧吉桑”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おじさん”,在汉语中读作“ōu jī sāng”,其中“ōu”和“ī”的发音比较特别,是日语中所没有的音韵。
第二,语法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语法较为复杂,有一套自己的语法体系。
例如,“を”是日语中表示宾语的助词,但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语法成分。
因此,在借用日语词汇时,“を”的翻译就可能被省略或者被其他词语代替。
第三,语义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语义多样且丰富,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例如,“控”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コン”,原本是指对某种事物极度喜爱或者迷恋的人,后来在汉语中被借用到各种领域,可以表示喜欢、控制、掌握等多重意义。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然而,在借用这些新词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适度使用,以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我们还应该这些新词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语(含ACG词语)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语(含ACG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f709981310a6f524ccbf85ea.png)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语,及源自日本动漫的汉语新词众所周知,日语的大量词汇来自中国,甚至现在还保留了大量“汉字”构成的词语。
但有没有人知道,中国近现代也有大量词语是来自日本呢?中国自解放到改革开放直到现在,在科技、经济、医学、心理学等等大量方面,屡屡借用了大量日本“外来语”。
此外,在简化汉字、汉语拼音等方面,其实中国也借用了很多日语的经验。
下面就将源自日本的一些词语按照首字母做一个列举:B: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C: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D: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E:二重奏F: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G: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J:机关、机关枪、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督、基督教、基质、基准、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加农炮、假定、假分数、假名假想敌、尖兵、尖端、坚持、检波器、简单见习、间接、间歇泉、间歇热、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通、交响乐、脚本、脚光、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酵素、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巨星、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觉书、军部、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K:看护妇、看守、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扩散L:浪人、劳动、劳动者、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M:码、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N: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O:偶然、P: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平假名、平面、评价、坪Q:旗手、骑士、企业、气分、气密、气体、气质、气船、气笛、牵引车、铅笔、前提、前卫、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教徒、清算、情报、驱逐舰、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权利R:人格.人力车、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溶体、肉弹、入场券、入超、入口S:商法、商业、上水道、少将、少尉、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分、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命线、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时计、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使徒、世纪、世界观、市场、市长、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受难、输出、输入、水成岩、水密、水素、水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税、所有权、索引T:他律、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W: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温床、温度、温室、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阶级、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X:喜剧、系列、系数、系统、细胞、下水道、纤维、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拴、消极、小夜曲、小型、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猩红热、刑法、形而上学、性能、序幕、宣传、宣战、选举、旋盘、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虫、训话、训令、讯问Y: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阴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Z: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真空管、阵容、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止扬、纸型、指标、指导、指数、制版、制裁、制限、制御器、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株式会社、烛光、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转炉、资本、资本家、资料、紫外线、自律、自然淘汰、自由、自治领、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坐药补充:在日本的日剧、动漫大量充斥我国以后,也在这方面引进了大量新语言,形成了被称为“ACG 文化用语”的词语,其中大量词语和日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汉语新词典中的日语借用词
![改革开放后汉语新词典中的日语借用词](https://img.taocdn.com/s3/m/4f849d657e21af45b307a8d4.png)
新华新训
不i j 抗力、低迷 , 时 决、恶评、富营养化 、个胜、酷评 、 配送 、视 愧界、特质 、 监壁 少 , 十 、物流 、新锐、研修、燕发 、 礁 合、蒋作权、招聘
词觌
~ 旅( 波被瓤、 追 丝、) ! 】 L 机丝 海 噬 、l 飙 、漂丝)
一
旌 ( 渫二莲 、飘一族 )
一
流 .空手迪 、问题咖 年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 , 无论是社会生活 , 还是语言的使用状 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事物 , 新概念都不断涌人 , 因
此 表达这些 事物 和概念 的新词语 不断 增加 。在这 一时期 中 日 两 国政治 , 经济 , 文化, 教 育人 员 的来 往逐 渐增 多 , 两种语 言 的 接触 也 日 渐 频繁 。 汉语 中的新词层 出不穷 , 其 中不乏来 自 日 语
理论前 沿 2 0 1 4 年 第1 期
改革开放后汉语新词典 中的 日语借用词
贳 阴媛
( 齐齐 哈尔 大学外 国语 学 院 ,哈 尔滨 黑龙 江 1 6 1 0 0 6 )
【 摘 要l 1 9 世纪末期2 0 世 纪初 , 日语 的大量词汇被汉语借 用。大量 日语借 用词 融入 汉语 , 成 为汉语的一部分 , 并对汉语产生 了深远 的 影响。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 两 国交流 日渐频繁 。 汉语 中的新词层 出不穷, 其 中不乏来 自日语的借词。本文通过改革开放后( 新 时 期) 汉语新词词典 中的 日语借 用词的整理与分析 , 借而探讨这一时期 日语借 用词的借用类型。 【 关键词l 改革开放 ; 新词语 ; 日语借 用词
1 9 世纪末 2 0 世纪 初 ,中 国有 大批 留学生被 派遣 到 日 本 学 习, 在 这一 时期 通过 对 日语书 籍 的翻译 , 教科 书 的 翻译 , 报 纸 的发 行 , 字典 的编纂等等 途径 , E t 本各个 领域 的知识 被大量 介 绍 到中 国。在这一过 程 中 , 日 语 借用 词也 随之传 人 , 并用许 多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00e254e3dd3383c4bb4cd2cb.png)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1108] (2009-02-09)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
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
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
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
“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
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
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
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
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
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58e6a33cee06eff9aef8072e.png)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网友Sakane昨天给我发来一个最近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帖子《难以想象!中国从日本引进如此多的词汇》,大意是说在现代汉语中,70%以上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词汇都是从日语引进的,例如以汉语拼音Z开头的一组词汇:杂志、哲学、真菌、证券、政策、政党、政府、政治、知识、直观、直接、直觉、植物、纸型、指标、制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笔、主观、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料、自律、自然、自由、宗教、综合、总理、组阁、组合、组织、左翼、作品Sakane说,他只知道日语从汉语“借词”,从未听说汉语从日语“借词”,他问我这是否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能否写个帖子谈谈?这个帖子,我原本想写另外一个话题,不过应Sakane的请求,我决定先写这个话题。
19世纪末期,西方的各种概念同时进入中国和日本,迫切需要翻译成汉语和日语。
当时在中国,熟悉西方的人很少,精通英语的人更少,汉译工作主要由严复先生(1853—1921)完成。
而在日本,熟悉西方、精通英语的人比较多,日译工作由许多学者共同完成。
于是,同一个西方概念,在中国和日本有完全不同的译文,例如:①capital:【严译】母财【日译】資本②economy:【严译】计学【日译】経済③evolution:【严译】天演【日译】進化④metaphysics:【严译】玄学【日译】形而上学⑤philosophy:【严译】理学【日译】哲学⑥society:【严译】群【日译】社会⑦sympathy:【严译】善相感【日译】同情不幸的是,刚刚进入20世纪,以梁启超先生(1873—1929)为首的中国留日学者掀起一场学习日本的运动,大量翻译日语著作,大量引进日语词汇,结果“严译”还未与“日译”较量几个回合,就被击败,从此退出了语言舞台。
为什么“严译”会被“日译”击败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国维先生(1877—1927)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严译”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过分追求“古”(archaism),二是过分追求“雅”(elegance),导致“严译”的术语,学者能看懂,而老百姓看不懂,与正在进入白话文时代的当时中国民众严重脱节,所以被淘汰了。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de9a049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74.png)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2010-11-28 19:30据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70%来自日本,其中如"科学"、"民主"、"哲学"、"物理"、"教育"、"社会",还有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先进"、"文化"、"代表",等等,均不例外。
这些词汇都是明治时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时用汉字组装而成的,后来由留日学生舶回中国。
如今,它们早已化作我们的思维血肉,一旦从记忆中枢消除,我们恐怕就会"失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取缔、取消、引渡、手续、.的(如: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宗旨、目的、权力、义务、当事者、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打消、动员令、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经济、卫生、文凭、盲从、同化、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科(如:财务科)、.党(如:)、.主义(如:)、物理、化学.等等等等日本的文字则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
日本大城市公寓楼里的门牌上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假名,还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实在是奇怪的组合。
但日本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认为那都是他们的文字。
实际上,直至日本人在八九世纪创造假名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bcbb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9.png)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中的外来词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语言。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占了日语外来词的绝大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来语示例:1.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茶(ちゃ)、海(うみ)、山(やま)、川(かわ)、電話(でんわ)、お金(おかね)等等。
2. 来自英语的外来语: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アイスクリーム(冰淇淋)、テーブル(桌子)、トラック(卡车)等等。
3. 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バナナ(香蕉)、オレンジ(橙子)、ポテト(土豆)等等。
1. 三种书写系统:日语使用三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
平假名主要用于表示日语的助词、词尾、动词变化等。
片假名主要用于表示外来词、音译等。
汉字则主要用于表示名词、成语、词组等。
这三种书写系统的使用使得日语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2. 敬语系统:日语有非常丰富的敬语系统,用于表示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场合。
敬语分为尊敬语、谦让语和丁寧语。
在与长辈、上级、客户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交流时需要使用尊敬语。
而在与朋友、亲人等平等地位的人交流中可以使用谦和语或丁寧语。
3. 语法结构:日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没有严格的主谓宾结构。
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这种语言结构使得日语的表达更为灵活多样。
4. 动词变化:日语的动词变化非常复杂,包括肯定形式、否定形式、过去形式、现在进行时等。
动词的变化形式与句子的主语、宾语等相关,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
5. 社会文化影响:日语的发展离不开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的全盛时期,与中国的交流非常多,许多汉字被引入日语中。
近代以来,日本与欧美各国的交流增加,许多英语单词被引入日语中。
这种社会文化影响使得日语成为独特的语言。
日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等语言,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丰富了日语的词汇。
日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包括三种书写系统、丰富的敬语系统、简单的语法结构、复杂的动词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
我和小伙伴都震惊了:你绝不知道的舶来词
![我和小伙伴都震惊了:你绝不知道的舶来词](https://img.taocdn.com/s3/m/f8a8eb8cbceb19e8b8f6ba8c.png)
1、卖萌
“萌”这个词来自日本的宅文化中的“萌え”,意思是“如同动漫中的少女一样可爱。
”而“卖萌”就是“故意装出很可爱的样子。
”
2、宅男/宅女
来自日语词“オタク(御宅)”,指的是待在家里一个劲地玩游戏或看视频,不过日语的“オタク”不分性别,中文将性别分开了。
3、欧巴桑
来自日语词“おばさん(o ba san)”,意思是中年女性。
而中国直接用欧巴桑音译了这个词。
4、达人
这个词照搬了日语词“達人”的意思。
甚至还有“中国达人秀”这种节目直接使用了这个来自日本的词作节目名字。
5、人气
这个词也照搬了日语词“人気”的意思。
汉语原来表示人气是用“受欢迎”这个词。
虽然中国从前就有这个词,不过并没有“受欢迎”这层意思。
6、写真
这个词也和日语词“写真”一个意思。
在汉语中,“写真”原本是指“肖像画”。
7、亲子
在汉语中,“亲”、“子”意思和日语是一样的,不过之前并没有把这两个字组合起来使用的习惯。
而现在像“亲子装”这种词也渐渐多了起来。
8、料理
照搬了日语的“料理”一词。
“料理”和中文的“菜”是一个意思,不过随着“日本料理”广为人知之后,“料理”这个词也流行了起来。
9、攻略
日语中的“攻略”仅仅是指游戏进程详细的解释和步骤以及技巧,不过这个词被引入汉语后使用范围扩大,还被用作“旅游攻略”等等。
10、便当
来自日语词“弁当”,不过在汉语里因为“弁”和“便”的发音一样,所以把“弁当”变成“便当”,意思不变。
关于日本的文字词汇等
![关于日本的文字词汇等](https://img.taocdn.com/s3/m/feb4bb6a561252d380eb6e58.png)
Ⅰ、日语的文字:日本語(にほんご)の文字(もじ)日语书写时将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还有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等。
如:やまだしゅみ山田さんの趣味はテニスです。
1、汉字:漢字(かんじ)七世纪后日本人开始借用中国的汉字,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都是用汉字写成的。
2、假名:仮名(かな)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是相对于当时称为“真名(まな)”的汉字而言的,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书写时多用平假名,片假名一般用来书写外来语或需要强调的词,也可用来书写象声词、动植物名词。
①平假名:平仮名(ひながな)平假名是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写起来较平滑。
②片假名:片仮名(かたかな)片假名来自汉字楷书的偏旁,书写规范,横平竖直。
3、罗马字母:ローマ字(じ)形成于近代,是一种表音文字,而不是音标。
用于商标、计算机日文输入等。
如:NHK----日本放送協会(にほんほうそうきょうかい)N IHON H OSO K YOKAIHITACHI----日立(ひたち)SHISEIDO----資生堂(しせいどう)NI S SAN----日産(にっさん)HONDA----本田(ほんだ)TOYOTA----豊田(とよた)Ayumi Hamasaki------浜崎歩(はまさきあゆみ)Hikaru Utada-----宇多田光(うただひかる)Yukio Hatoyama----鳩山由紀夫(はとやまゆきお)Ⅱ漢字教育漢字(きょういくかんじ):9961981年常用漢字(じょうようかんじ):1945(一)汉字的书写:漢字の書き方(かきかた)1 和汉语简体字相同的:国、人、山、春、夏、秋、冬2和汉语繁体字相同的:鉄、幹、線、観、漢3 和汉语字形有细微差别的:汉语:单对别器写真步日语:単対別器写真歩4 日本人自己造的汉字働(はたら)く、峠(とうげ)、畑(はたけ)、辻(つじ)(二)汉字的读音:漢字の読み方(よみかた)1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日本人引入中国汉字时模仿该字汉语发音的读法。
汉语中的日语
![汉语中的日语](https://img.taocdn.com/s3/m/dba96eff52ea551811a687ad.png)
汉语中的日语【摘要】如果有人提出”唯心、唯物、地主、知识、保险、生产、市场、经济、营业中、料理”这样的词汇全部是来自日语。
恐怕大量使用这些词汇的普通中国民众是不会相信。
而且,这些词汇的原产地的日本人也大多半信半疑。
但是,这是事实。
标签:汉语;日语;现象汉语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只有一万个左右,而其中大约一千个是日语汉字词汇。
一千个并不是很多,但一万个中的其他词汇大多是来自于佛教用语,现几乎变为废词。
而来自日语的词汇大多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且造词功能非常强。
从这方面说,日语来源的汉语中的外来语对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日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多(近60%)。
而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汇中来也引入了大量日语词汇并几乎与汉语融为一体。
这些日语词汇大多在19世纪被引进。
那么这些词汇是怎样的引进的,他们本身构造,特点有哪些,对汉语有哪些影响呢?一、日本留学高潮和日语翻译高潮19世界60年代,面对衰败的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其中到日本留学最多。
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日本先进东西,并通过日本把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
这些人在日本学习日语后。
马上在日本翻译日语书然后送到中国国内出版,同时,在中国国内日语书的翻译浪潮也随之到来。
当时翻译的书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产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甚至最早传到中国的《共产党宣言》,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根据1945年日本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的《中译日文数目》,当时翻译的数目达2600本之多。
二、日语大量涌进汉语中大量的日本的书被翻译成汉语出版的同时,留学生们因受看日语书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的引用日语。
还有,当时日本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发行了很多报纸、杂志。
这样,大量的日语就一下子进入到汉语中。
当然,所谓的日语大多是日语词汇,日语表现方法也有少量的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
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
“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
“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
“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
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平)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经济学"和"哲学",在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听起来后者倒是像日文,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
与此相似的还有"政治"、"经济"两词,汉语中过去的"经济"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不能用"经济"来治理国家,必须用"政治"了,而且还得是"无产阶级政治",而这"无产阶级"一词,也是从日文里引进的。
当年大量新名词涌进中国,曾引起一些人惶恐不安,犹如自家的祖坟就要给人刨了。
即使维新派的一员大将张之洞也有点担心,他曾在一份公文上批道:不要使用新名词。
他的幕僚辜鸿铭即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就是一个新名词,亦来自日本。
试想想,如果能够像"抵制日货"一样,中国人大义凛然地彻底地扫荡去这些来自日本的词语,现代汉语将会陷于怎样尴尬乃至无助的境地?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律师、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条件、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真可谓俯拾皆是,或者说天网恢恢,无可逃匿。
若我们硬要逃匿出这张大网,那就有很多话说不成了,尤其是台面上的话,它们纷纷扬扬,断成了一地鸡毛,而我们这个十分注重台面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只能"失语"。
更重要的是,词汇是一种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还必然伴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
每当想起中国人用以思考、对话、演说、写作的大量概念中,竟有70%是来自于日本人的營造,我们就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实:日语词汇的大量涌入,对一百多年來中国人的思維,一百多年來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必然对一百多年來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或者,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不管说什么,想什么,在中国人与对象之间,都隐隐约约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日本。
一个时期的出版物,总是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文化走向。
1896年-1911年,是日文书被翻译成中文的高潮,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中文,1912-1937年间则有1759种;相比之下,在1896-1911年间,日本从汉文译过去的书只有16本而已。
而在明治维新之前,仅在中国国内印了一两版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被大量地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日本开始了解西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书,明治维新的不少重要人物就是在它的影响下提出"开国论",反对"锁国论",终使维新取得了成功。
在大量翻译过来的书籍中,以大中小学校的教科书为大宗。
这些新教材铺天盖地,铺向不久前仍在被读"四书""五经"之声缭绕的中国的城市、乡镇。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著名的"癸卯学制",它模仿的是日本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施的正式学制。
规定初等小学堂为五年制,高等小学堂四年,中学堂为四年,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四年,自进小学到大学毕业,共需二十一年。
此外,初等小学堂之下有蒙养院,大学堂之上有通儒院。
当时,各地常为使用旧式教材或新译教科书起争执,使用何种教材便成了新学与旧学的标志之一。
教科书外,中译书里还有不少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
它们大大抬高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一些新的颇为科学的学术规范得以形成。
以历史写作为例,中国传统的写法是一朝接着一朝写下去,貌似断代精确,实则社会演化难以河清海晏,泾渭分明。
日本学者桑原紫藏的《东洋史要》却不是这样,它取西洋"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来分中国历史,第一期断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称之为汉族渐衰,蒙古族代兴时代;第四期括满清一代,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
此书翻译出版后,一时间学术界如上层楼,耳目一新。
后来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便有意用这种大眼光,下笔之际,纷纷以四期来分。
一位留心观察中国史教科书的人发现:"近年出版历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有变更其纲者"。
翻译工作,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们完成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有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
当时,在主张派留学生赴日本的权柄中,湖广总督张之洞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在1898年所著的《劝学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具体措施,其中对提倡留学日本的论述尤为强调至于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
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劝学篇》下)日本在接受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大概是做了千年的学生,一旦做起先生来,那脚下便立马垫起了高高的优越感。
1898年冬,日本驻华使臣矢野文雄以日本国的名义,通知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今日之外交部,称该国政府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并支付经费。
日本人愿出这笔银子,并非出于侠骨柔情,日后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当然不是为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而且这笔钱在清朝的巨额赔款里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以清国留学生会馆在1903年所作的调查为例,当时的留日学生共来自19个省,其中居前列者为江苏175人,浙江154人,湖南130人,湖北126人,广东108人、直隶77人等省。
奉天、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的留日学生均寥寥无几。
这除了反映出当时各省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外,亦有地理和人为等方面的因素。
仅仅过了三年,1906年赴日本的留学生达到了8600人。
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上一年里日本战胜了俄国,黄种人第一次打败了白种人,更进一步震动了中国的热血青年;以及中国废除了科举考试,出国留学成了一条新的出路。
以后几年,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8000人。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20年前,当我开始学习日语时,我发现日语中有那样多的汉语词,这令我有过短暂的惊奇;而后来,当我知道汉语中有那样多的日语词时,我却不得不有持久的惊讶。
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进入日本,并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当日本在近代与西方相遇后,便大量使用汉字和汉语词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术语;出自日本学人之手的这些译语,在清末又潮水般涌入中国。
——这个过程很复杂,也很有趣。
我所能接触的资料十分有限,只能勉强说出一个大概。
在日语“外来语”中,具象和抽象两类名词都有。
具象名词今天仍在使用的,可举“电话”和“俱乐部”两词为例。
“电话”是日本人生造的汉语词,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