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1

实验探究二:动滑轮特点
问题:1.动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省力吗? 记录表格:
动滑轮重 物重
G动/N
G物/N
拉力F/N 物体上 升距离
S物/m
绳子自 由端移 动距离 S/m
结论:
动滑轮特点: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省力
—1 F= G物(不计G动)
2
—1
F= (G物+G动)
2
S=2S物
动滑轮实质
F 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
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O
A
B
动力臂:OB 阻力臂:OA
G
例题: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重100N,A在
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N(不考虑绳与滑轮的
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甲= N,F乙=
N。
40
20
←f
F=f
←f
F= —1 f 2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带凹槽的轮
框
.轴
实验探究一:定滑轮特点
问题: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省力吗? 记录表格:
物重G物 /N
拉力F/N
物体上升 绳子自由
距离
端移动距Βιβλιοθήκη S物/m离S/m结论:
定滑轮特点: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F=G物 S=S物
定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共24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学 知识与技能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温故知新
1、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2、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杠杆的运用有哪三种情况?
情景导入
1976年唐山大地震
救灾工具: 搞头、铁锹
情景导入
2013年芦山大地震
救灾工具: 起重机等大型机械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学情检测
3、如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10_0_N。(不计摩擦)
4、如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
子承受的拉力是_1_00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 是__50__N(动滑轮自重不计)
F 图(a)
图(b)
建构知识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 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 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学情检测
1.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 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
对这个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学情检测
2.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 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 出,其中省力的是使用动滑轮可 以省一半的力, 但不能改变作用力 的方向。
F=
1 2
G
S=2h
教师点拨
动滑轮
F
.O l1
过程与方法
学 知识与技能 习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温故知新
1、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2、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杠杆的运用有哪三种情况?
情景导入
1976年唐山大地震
救灾工具: 搞头、铁锹
情景导入
2013年芦山大地震
救灾工具: 起重机等大型机械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学情检测
3、如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10_0_N。(不计摩擦)
4、如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
子承受的拉力是_1_00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 是__50__N(动滑轮自重不计)
F 图(a)
图(b)
建构知识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 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 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学情检测
1.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 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
对这个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学情检测
2.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 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 出,其中省力的是使用动滑轮可 以省一半的力, 但不能改变作用力 的方向。
F=
1 2
G
S=2h
教师点拨
动滑轮
F
.O l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

哪些功是有用的? 有用功W有 哪些功是无用却有不得不做的? 额外功W外
机械效率η
W有
G物h
W有
η=
×= 100% =
W总
F拉s
W有+W外
直接
用手 提起
G
使用 滑轮 组提 起
G
G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可以对图中的各种 功进行如下的分析: 有用功=重物增加的势能
总功=人提供的能量
即克服摩擦、滑轮重、 绳重等做的功。
额外功=滑轮、绳子增加 的势能,机械增加的热能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 匀速提高0.5米,人对绳的拉 力是600牛,已知物重1000牛 ,求:(1)绳的自由端被拉下 的长度 (2)拉力做的有用功 (3)拉力做的总功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为什么?
因为W有一定小于W总所以
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2、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机械 效率?
A.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B.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C.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D.不断革新技术,机械效率可以等于1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方法是().D
A.改变绕绳方法 B.增加重物提升高度
C.减少重物提升高度 D.增加物重
3、滑轮重为20牛,物体都上升1米, 甲、乙机械效率那个大?
拉力的大小
近似相等
测量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结论
相等
2.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①拉力的方向 改变拉力的方向
②拉力的大小 不省力
③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不省距离
小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
机械效率η
W有
G物h
W有
η=
×= 100% =
W总
F拉s
W有+W外
直接
用手 提起
G
使用 滑轮 组提 起
G
G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可以对图中的各种 功进行如下的分析: 有用功=重物增加的势能
总功=人提供的能量
即克服摩擦、滑轮重、 绳重等做的功。
额外功=滑轮、绳子增加 的势能,机械增加的热能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 匀速提高0.5米,人对绳的拉 力是600牛,已知物重1000牛 ,求:(1)绳的自由端被拉下 的长度 (2)拉力做的有用功 (3)拉力做的总功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为什么?
因为W有一定小于W总所以
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2、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机械 效率?
A.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B.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C.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D.不断革新技术,机械效率可以等于1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方法是().D
A.改变绕绳方法 B.增加重物提升高度
C.减少重物提升高度 D.增加物重
3、滑轮重为20牛,物体都上升1米, 甲、乙机械效率那个大?
拉力的大小
近似相等
测量 重力作用点 拉力作用点
作用点移 动的距离
结论
相等
2.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①拉力的方向 改变拉力的方向
②拉力的大小 不省力
③拉力作用点 移动的距离
不省距离
小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2.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 ___b___ 可省一半
力,图 __c____ 最费力,图 __a____ 和图 ___d___ 用力大
小一样。
a
b
c
d
如下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
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
用力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即F = G n
小组讨论
由一个定滑轮和 一个动滑轮绕成滑轮 组有几种绕法?
G
1:滑轮组 两种绕法
F G
改变方向
F
G
省力
练习
根据图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法
判断依据:看是否直接与动滑轮相连
一条规律: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 的一端从动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 绳子的一端从定滑轮开始连
滑轮组
F
=
1 2
G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
合而成,使用时承担物
F
=
1 3
G
重的绳子有几段,所 用的拉力约为物重的 几分之一。
n=2
G
n=3
G
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F
FG
F G
G
3段绳子承担 F=(1/3)G
探究新知
实验结果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
子段数n有关。动滑轮被几段绳 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 之一。
动滑轮的实质是: _动__力__臂__是__阻__力__臂__二___ _倍__的__省__力__杠__杆______, 作用是: __省__一__半__的__力________。
探究新知
使用动滑轮能不能省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ppt

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 A重
牛。
假设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
____米。
• 3、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 A 重100牛,
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考
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
拉力F甲=
牛,F乙=
牛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救命!
?
请您帮助抓 住,我到楼 上接袋子。
猜测与假设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和拉力的大小 刻度尺测量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进展实验收集数据
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用
F =G 物重G 大小 方向 拉
距离h
(物cm)
点)移动距离s (cm)
S=h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动滑轮重和拉力的大小
刻度尺测量拉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拉力F 物体 绳端(拉 与动滑轮
物 重
大 小
方 向
上升 距离 h
力作用点)相连的绳 移动距离 子段数 s
(cm)(cm)
1: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F
G
G
G
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
擦〕
s=nh
谢谢观赏
(a)
(b)
(c)
(d)
如下图,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匀 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12_0N_ 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优质教学课件

竖直向下
斜向下
水平
结论: 沿不同的方向,拉力大小都相等
L1 L2
O
F
L1=L2 等臂杠杆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杠杆,所以
只要是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 F=G
动滑轮实质:
支点
F
L1 2r
O
Lr2
G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 L1=2L2)
总结:
1.定滑轮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 等臂杠杆
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时: (不考虑摩擦力)
思考与讨论:
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到底 是哪种类型的杠杆呢?
F F
活动:理论分析【滑轮的实质】
支点
rr O L2 L1
F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 L1=L2)
G
3.探究定滑轮工作时施力方向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改变拉力方向,观察弹 簧测力的示数如何变化?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升旗
晾衣架 塔吊
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觉得使用定 滑轮或者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效果?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1.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2.探究定滑轮工作时是否省力?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 4 N、f乙= 2 N
作业布置
1.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 组,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2.动滑轮 不可以改变施力方向,但可以省力。 动滑轮的实质:(当自由端竖直向上)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省力力杠杠杆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巩固新知
1 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 析
2 【中考·庆阳】用图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高h,滑轮重和摩擦不计,最省力的是( D )FF NhomakorabeaF
G G
G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不 计 动 滑 轮 重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F
G
3段绳子承担 F=(1/3)G
F
F
F
G G
G
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
子的段数
实验结论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
【导引】 该滑轮组是用来水平移动物体的,克服的是物体和地
面间的摩擦力,由图可知拉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是3股,
根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可求出摩擦力。所以绳子末 端的拉力F= 1 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nF=
n 3×60 N=180 N。
新知小结
判断滑轮组用来克服物重(或摩擦力)绳子的段数,可 采用隔离法,即将动滑轮与定滑轮隔离开,看与动滑 轮相连的绳子有几段,则n就等于多少。
10 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的木棒 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个大力士竟撞 在一起了。这幅漫画中小朋友所用的简单机械可 以看成_滑__轮__组___,两个大力士撞在一起说明了 _滑__轮__组__能__够__省__力____。
课后练习
1.高高的旗杆顶端有个能绕着固定轴转动的小轮子,站在地 面的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徐徐上升,关于这 个小轮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2 滑轮及应用(共25张PPT)

实验探究: (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铁架台、滑轮、细线、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 (2)实验需要测量哪些量?要测量几组数据? 请设 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
数据记录:
实验 次数
操作
1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升 物体
2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 定滑轮沿方向1提升物体
3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 定滑轮沿方向2提升物体
课堂小结
定滑轮 动滑轮
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实质:省力杠杆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滑轮组。
拉力 F 的大小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 有关。动滑轮 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从定 滑轮 挂钩 开始 绕线
从动 滑轮 挂钩 开始 绕线
2.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探究实验:
(1)按左图分别组装滑 轮组;
(2)测量物重G、拉力 F、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填入表格中。
次数
操作
1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 升物体
2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 个A滑轮组提升物体
3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 个B滑轮组提升物体
力,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作用在轴上相当于阻力。
F
l1= 2r F
OA
l2 = r
O
G
G
杠杆的支点在 O 点处
由图可知:l1是滑轮的直径,l2 是滑轮的半径,l1=2l2,因为杠 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所以
F1
1 2
F2
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1

动滑轮 忽略绳子与动滑轮, 定滑轮之间的摩擦 力,考虑动滑轮的
F拉=1/2(G物+G动滑轮) 重力
S=2h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拉=G 物 S绳=h物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浪
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 1 G物 F= 1(G物+G动 ) S=2h
经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动滑轮 物重
G物 G 滑轮
大小
方向
F =1/2 G 拉
物体上升 距离h
(cm)
忽略动滑轮的重力
绳和端绳(子拉与力动滑作轮用, 点定)滑移轮动之力距间的离摩s擦
(cm)
物
S=2h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 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D)
• A.F1最大
B.F2最大
• C.F3最大
D.一样大
• 2、图1中A是__动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 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上__(选填“上”、
“下”)。如果用26牛的拉力,匀速提起50牛
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 A重 2 牛。
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 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 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 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10

细线
滑轮 钩码
铁架台
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钩码所受的
数
重力G/N
1
2
2
2
3
2
4
3
绳子末端 拉动的方向
水平
斜向下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
定滑轮的实质 是一个等臂杠杆
∵动力臂L1减小 ∴动力F增大
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
G
能不能既省力, 又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 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 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 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 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 了滑轮组。
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 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
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 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 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
了笑。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Hale Waihona Puke F=1 nfN F
. T
f
G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 _f 。
小结
1、定滑轮使用特点、结构特点 2动滑轮使用特点、结构特点 3、滑轮组绕法、省力情况
布置作业
谢谢
难忘的一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共22张PPT)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
合在一起的装置叫 做滑轮组。
滑轮组是否包含了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优点?
自由端:可自由移动
承重端:承担物重
承重端数量:n
n=3 n=2
实验三:滑轮组的特点
探究内容:
(1)判断滑轮组能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2)判断滑轮组省力情 况(F和G关系) (3)判断滑轮组费距离 情况(S和h的关系) (4)改变钩码的数量重 复上述实验
F2 L2 L3 L1
R
o R
F3
F1
动滑轮的实质
L1 2L2
1 F1 F2 2
F1
L1
O
L2
动滑轮实质为:动力臂 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 杆
F2
实验二: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内容:
F1
(1)判断动滑轮省力情况, S 与上面的分析是否一致并 说明原因(F和G关系) F (2)判断动滑轮费距离情 况,与上面的分析是否一 致(S和h的关系)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 上述实验 (4)判断动滑轮能不能改 h 变力的方向
A
O
B
F1
OA=OB
F2
Hale Waihona Puke 活中的滑轮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生活中的滑轮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实验一:定滑轮的特点
1、实验器材:滑轮、绳子、钩码、铁架台 刻度尺 2、仪器组装: 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将绳子从滑轮上方穿过 绳子的一端挂上钩码作为阻力 (G)绳子的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 向下拉动作为动力(F)
实验一:定滑轮的特点
3、探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F1>F2>F3
B.F2>F3>F1
• C.F2<F1<F3
D.F3<F1<F2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10_0_N。(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 承受的拉力是_10_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50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F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总重 大小 方向
2N 1N
竖 直
4N 2N 向
6N 3N 上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距离h 用点)移动距 (cm) 离s ( cm )
3cm
6cm
4cm
8cm
5cm
10c
m
动滑轮特点:
1、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3.距离关系: S = 2h
动滑轮
F1
L2 O
L1 F2
∵杠杆平衡
∴ F1L1=F2L2
据图分析: L2 =2 L1
即
F=
1 2
G
结论: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l2
O
l1
F=2G
动滑轮使用中的特殊情况
F
F=2G物
SF=(1/2)S物
F=2f
F
SF=(1/2)S物
滑轮大一统:
① F1=F2 (一绳无二力), ② F1+F2=F3,即F1=0.5F3, (边上力是中心力的一半)
G
1 F= 5 G
S=5h
5、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共同点
F
F
F=1/n f
S=nS物
F为物体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 S为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b_) 可省一半力,图_(c_) 最费力,图_(_a)_和图_(d_) 用力大小一样。
(a)
(b)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思考:
第二课时:滑轮组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能改变用力的方 向,缺点是不省力;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力,但不能改变 方向。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 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 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五、滑轮组
1、概念: 由若干定滑轮和动 滑轮组合在一起。
2、滑轮组特点:
(a)
(b)
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牵引重物在水平地面 上匀速移动,已知所用拉力F=100N,滑轮本 身的重及摩擦不计,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 力是_3_00__N。当物体移动1.5m时,绳子自 由端拉过的距离是_4_.5__米。
F
f
F
TT
F
F
f=T
T=3f
∴f = 3F =3 × 100N = 300N
S= 3S物 = 3 ×1.5m = 4.5m
7.用滑轮组提起2000N的重物, 绳子最多只能承受600N的力。(1) 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 滑轮组,并画出示意图(2)据此 设计要匀速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是 多大?(不计滑轮重和摩擦)(3) 若在此问题中,将物体匀速提高 3m,应把绳子拉下几米?
例2、用如图所示动滑轮匀速水平拉动重为 1000N的重物,重物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 力为500N,不计滑轮重与摩擦,所需拉力 F=_2_5_0__N。当物体移动1m时,绳子自由 端拉过的距离是__2 __米
F
F F
T=2F
∴F=1/2f=1/2X500N=250N
TT
f
T=f S=2S物=2x1m=2m
解:(1)由n=G/F=2000N/600N=3.33;
要取4,如图。
(2)F/=G/n=2000N/4=500N
(3)s=nh=4×3m=12m
1、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静止在水平桌面
上,滑轮重2,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那么水
平桌面对A的支持力为__1_1__N。
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120 N的重
A.70 N
B.50 N
C.20 N D.13.3 N
1.定滑轮:
课堂小结
(1)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2)力的关系:F=G
活动三: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比较图中绳子的绕法有何不同?承
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又是多少?
F
F
结论:使用滑轮组时, 有几段绳子吊着重物, 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 之一。(F=1/nG)
G
n=2
F=1/2G
G
n=3
F=1/3G
F
F
G
1 F= 2 G
S=2h
G
1 F= 3 G S=3h
G
1 F= 4 G
S=4h
(cm) 离s (cm)
1N 1N 向下 5cm
5cm
2N 2N 向下 4cm
4cm
3N 3N 向下 6cm
6cm
定滑轮特点:
1、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 F = G 3 .距离关系: S = h
四、定、动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
∵杠杆平衡
∴ F1L1=F2L2
据图分析: L1=L2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一、滑轮
1: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 2: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 3:再把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
F
F3
F2
F1
9-14定滑轮
9-16动滑轮
返回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F
拉力F 物重G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距离h 用点)移动距
•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20 N,
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
A和B时,FA为__6_0____N,FB为___1_2_0__N.
• 用滑轮按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方式拉同一物体在同 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
力均为f则有F1=___1__f;F2=_1_/_2__f;F3=___2__f ;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C )
O
F1=G
L1 L2
G
F1
结论: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中,若拉力斜向下或水平F=G吗?
F1''
L2
O
F1' F1
∴F1=F1'=F1'‘=G
F2
L1=L2
巩固练习:
3.使用如图装置,匀速提起重
物所用的拉力中( D )
A.F1 最大 C.F3最大 大
B.F2最大 D.F1F2F3一样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物,承重的绳子的股数n=__3___;若不计滑轮 重和摩擦,则拉力F=__4_0__N;若物体上升 0.2m,则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高度为__0_._6_m.
3.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着绳子,使重
100 N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与地面的
摩擦力是40N,则拉力的大小是(不计滑轮的
重和滑轮的摩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