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教学
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摘要: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关系到地学类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本文分析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自然要素主要特点,构建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新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模式;连云港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2-03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地学类专业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天然实验室,同时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学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施地理类专业素质教育的必要过程。
其中,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地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的重要措施和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学类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实习内容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连云港市区位条件非常优越,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作为我国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的连云港市背陆面海,对内通过陇海铁路联结十一个省区,对外通航五大洲,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开展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良好场所。
位置理想,交通便利,横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从中原地区一直伸展至海滨码头前沿,交通便利,有利于本科实践教学的进行。
早在20世纪70年代,河南大学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的多门课程就一直在连云港地区进行野外实践教学。
该区交通和食宿条件比较便利,实习地域范围适当,是高校开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理想地区。
一、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自然要素特点连云港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都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自然景观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和多样性,实习内容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建设实习基地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野外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学习中,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野外教学中,学生需要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野外实践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野外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脆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习惯。
5.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野外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野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1. 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景观、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点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
3. 组建教学团队教师应根据野外实践教学的特点,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地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
4. 进行安全教育在野外实践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开展实地考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
6. 课堂讨论与总结在野外实践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7.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与野外实践教学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野外实践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天气变化在野外实践教学前,关注天气变化,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华东师大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1)
华东师大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1)华东师大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地理学专业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老一辈地貌学家严钦尚先生和陈吉余等先生的带领下,北上内蒙沙地、西进天山冰川、南下西南溶洞、东至茫茫海疆,进行了大量自然地理学实践。
当前,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特别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担负的培养地理学后备人才(教育普及与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目标,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针对地理学科发展中“以地球表层系统”为核心的特色,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多学科(如水文、气候、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环境化学等)交叉的课程设置特色,将“野外实践基地和实践线路”的建设作为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区域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认识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野外实践教学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重视多学科交叉渗透在本科一体化教学中的体现。
野外实践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基本训练,使其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研究方法,同时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进而提高学生地理学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性思考、创新意识以及研究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地理学新型人才。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路线包括:a. 苏州地理学感性实习;b. 南京地质实习;c. 杭州-富阳-千岛湖自然地理综合实习;d. 天目山土壤、植被实习;e. 庐山地貌、植被实习;f. 其他专题实习(如普陀山、崇明东滩、金山海岸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察等。
g. 香港综合地理基地班实习h. 云南昆明及邻近地区基地班实习i. 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基地班实习j.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基地班实习实习内容与要求:(1)一年级实习(时间2周)江苏苏州实习:主要实习内容为地理学导论对应的普通地理学内容,含地图、地质、地貌、土地利用、城市地理、文化地理等。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地理环境,掌握野外调查和观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意义、内容和方法。
二、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
然而,目前我国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1. 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任务的压力,部分高校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高校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高校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部分高校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设施和设备。
三、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野外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地理环境,掌握野外调查和观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野外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深化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野外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野外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的分布、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水文调查。
调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3. 土壤调查。
调查土壤的类型、分布、形成过程和肥力状况。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你好!下面是一份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发育过程,探索自然地理的规律和原理。
具体实习内容包括地层观察、地貌分析、地震勘测等方面。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的地点为xxx国家地质公园,实习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过程1. 地层观察在实习地点,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地层观察,选择了一处典型的岩层剖面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演化的历史。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地质锤等工具,对岩石进行了取样分析,以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2. 地貌分析在实习地点,我们还通过地貌分析的方式,对地表特征进行了研究。
我们使用望远镜和测量仪器,对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要素进行观测和测量,进一步了解了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地震勘测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一次地震勘测活动。
我们使用了地震仪和其他相关设备,测量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对地层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对自然地理规律的理解。
其次,我们学会了使用一些地质工具和测量仪器,提高了我们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
最后,我们还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将我们的实习经历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示。
五、实习心得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我认识到自然地理研究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发育过程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和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保护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基础。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地貌的形成、水文气象的变化规律、植被的分布特点以及土壤的类型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本次实习选择了具有典型地理特征的XX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实习内容包括地形地貌观察、气候数据收集、水文状况调查、生物多样性观测和土壤样本分析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地图解读、卫星遥感、现场测量、样本采集等多种方法,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选在了XX省XX县的XX山脉,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进行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实习时间定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为期两周的时间,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几项主要成果:1. 地形地貌分析:通过对XX山脉的地形图进行解读和现场勘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其中山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等。
2. 气候特征研究:通过收集当地的气象数据,我们分析了XX山脉的气候特征,发现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3. 水文状况调查:我们对XX山脉的主要河流进行了水质和流量的测定,发现水质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度污染。
4. 生物多样性观测:在实习期间,我们记录了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
5. 土壤样本分析:我们对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多样,肥力水平不一。
在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了如何在野外环境中生存和自我保护。
更重要的是,大家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地理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加强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当前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实践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深化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
3. 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内容1.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技巧和实验数据处理。
2. 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变化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地调研能力。
4. 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3. 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共24张ppt)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3 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阅读课文:了解野外观察实习,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最基本的思路就是从单个观
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 连成一条观察路线。观察点尽量 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 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 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流量变化大,洪 灾多发
河流沉积作用强 河流泥沙含量达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3 野外方向的识别
利用罗盘仪定方向:罗盘仪由一根安 置在支轴上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磁针和一个 刻有表示磁针所指方向度数的圆形刻度盘 构成。如图4-1-3所示,在使用罗盘仪时, 打开罗盘仪盒盖,使磁针自由摆动,然后物的连线同黑色磁针的夹角,便是目标物 所在的方位角130°。
知识和科学工具,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考察的 研究方法。想要获得好的观察效果,要有好的习惯:
腿 要 勤 , 多 走 一 些 路 , 可 能 会 观 察 到 更 多 的 自 然 现
象;
眼 要 勤 , 多 观 察 , 多 发 现 问 题 ; 手 要 勤 , 多 动 手 , 尤 其 是 在 观 察 土 壤 、 岩 石 性 质 方
中国郑州附近的黄河岸
德国波恩附近的莱茵河岸
提示:对比:河岸曲折度、河水颜色和河堤高低;水文(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汛期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地貌类型与地势起伏)。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 资料准备
阅读课文并讨论:进行一次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实习,前期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天津市土壤类型分布
面,如质地,松紧度、结构等;
脑 要 勤 , 多 联 系 课 内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思 考 与 比 较 。 口 要 勤 , 多 与 教 师 和 同 学 交 流 。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及要求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该课程在我国大专院校地理系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目前我国的自然地理教学基本上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室内实验实习,三是野外实习。
其中前两个环节主要在校内进行,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经过抽象概括了的自然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
所以,从自然地理人才培养来说,上述三个教学环节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缺少野外实习教学,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就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加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我国老一代自然地理学家都非常重视野外工作,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为发展自然地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新一代自然地理工作者数理基础比较扎实、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如果再有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思想上又重视野外工作,那么就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推动我国自然地理事业的发展,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老一代自然地理学家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劝告青年地理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野外工作,这应该引起我国广大青年地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尤其应该引起有志于投身自然地理科研或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学分支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篇1一、绪言实习时间:XX年12月20至24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
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
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 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
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实习内容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实习记录: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前百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实施自然地理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增加自然地理知识,印证课堂、书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研究方法,而且为今后地理教学、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调研等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一、目的要求1.建立认识、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2.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类型判断的方法3.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观察调查方法4.能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成因分析5.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6.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一)基本内容本实习对应的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以各部门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调查、自然地理综合现象的考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主要内容。
(二)主要方式集中时段,长途实习。
时间一般安排在自然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两周时间。
主要方式有两种:基地模式:即选择自然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
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年复一年安排学生在此实习。
在基地中,选择成熟的线路和典型剖面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
点线模式: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在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
即:根据自然地理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设计野外实践教学。
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实习区域,进一步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
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
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
实施全过程野外教学:收集资料、课堂简介实习区与实习内容、沿途讲解介绍、途中地理现象(随时停车)的考察分析、实习区域专题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调研、定点自然地理要素考察分析、室内资料整理、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多个方面。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3. 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自然地理现象,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4. 增进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增强环保意识。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实验。
3. 野外实习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提高野外工作能力。
野外实习内容包括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调查与观测。
4.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室设备、实习基地等,导致实践教学难以顺利进行。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3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精选3篇(一)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自然地理研究和实地调查,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学生将亲自到具体的自然地理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探究自然地理问题。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实地考察:学生将亲自到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例如,考察地形地貌、岩石组成、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水文地质等。
2. 数据采集:学生需要采集各种与自然地理相关的数据,如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与分布、气候状况、水质等。
通过采集数据,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3. 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探讨自然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比如通过分析气候数据,了解该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
4. 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然地理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以验证假设或者进一步探讨问题。
例如,通过模拟气候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学的实践应用,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科的兴趣和了解,为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精选3篇(二)报告主题: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报告时间:XX年XX月XX日1. 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研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情况,提高我们对地理学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地野外实习,加深对自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2. 实习地点和行程安排本次野外实习地点为XX国家公园,行程安排如下:2.1 第一天:到达目的地,进行团队建设和安全培训。
2.2 第二天:进行生态系统调查,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样本采集和数据记录。
2.3 第三天:进行地形地貌观测,包括测量山峰高度、观察河流形态等。
2.4 第四天:进行气候观测,记录气温、湿度、降水等数据,并与气象预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自然地理学户外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区域规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春季学期开展了自然地理学户外实训。
本次实训以某地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等方法,对当地自然环境、地貌特征、植被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
二、实训地点及背景本次实训地点位于我国某省的山区,该地区地势复杂,海拔较高,气候多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以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繁多。
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实训内容1. 野外考察(1)地形地貌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等方法,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重点调查山地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分析地形对气候、植被分布的影响。
(2)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记录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分布密度、生物量等。
分析植被与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3)土壤调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
探讨土壤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4)水文调查:观察河流、湖泊等水体,调查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水温等。
分析水文对植被、土壤的影响。
2. 数据采集与分析(1)地形地貌数据:利用GPS、RTK等技术,采集地形地貌数据,绘制地形图、等高线图等。
(2)植被数据:采用样方法,记录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分布密度、生物量等数据。
(3)土壤数据:通过土壤样品分析,获取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数据。
(4)水文数据:利用水文监测设备,采集河流、湖泊等水体流量、流速、水温等数据。
(5)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地形、植被、土壤、水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实习报告撰写根据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实习报告。
自然教学户外实习报告
自然教学户外实习报告自然教学户外实习报告一、前言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本期实习给大家带上这篇自然教学户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二、土壤地理实习(部分)土壤剖面的挖掘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
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
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
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三.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教学
作者:杨震周美霞刘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5期
[摘要] 野外实习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地学兴趣与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将自然地理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尝试用学生后期在野外实习中能够亲眼所见的地质现象加以直观解释,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野外地理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为课程结束后的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支撑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jyxm0145);2017年度安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自然类)“多元遥感数据协同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关键技术研究”(12956);2017年度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引进启动基金(11936)
[作者简介] 杨震(1988—),男,安徽巢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解译与评价;周美霞(1988—),女,安徽铜陵人,工学硕士,实验员(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GIS软件应用;刘星(1974—),男,江西高安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三维CIS 与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275-02; ; ;[收稿日期] 2019-09-30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演化,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一门科学[1]。
安徽理工大学在2018年新修订的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将《自然地理学》课程作为学科基础教育必须模块,在第一学期进行课堂理论授课,同时在第二学期末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环节。
该课程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先行课、基础课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进行现象推导时,需要将多种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逻辑推理。
但是,由于地理理论比较抽象,在授课对象没有野外实习感性认知的前提下,对于许多概念很难领会、理解。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野外实习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2-4]。
本文尝试将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地理理论与庐山野外实习所观察到的地理现象相结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地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包括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并阐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论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三部分阐述了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等问题。
根据先前的教学经验,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①课堂教学多采用课件和板书结合,形式单一,同时PPT内容以书本内容为主,文字叙述较多,鲜有生动的图片,仅有的一些图片也是教材主编搜集的,有着“咫尺天涯”的感觉,难以打动学生,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情绪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
②从该课程面向的授课对象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注重地图制图、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相对淡化,开设的课程也较少,因此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
③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有了巨大改变,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度高,同时不甘于忍受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件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如果仅仅采用教材中的文字和有限的图片来制作PPT,进行课堂授课,恐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拉近学生和所授知识点的距离,将野外实习拍摄的地理现象照片纳入PPT内容的设计之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二、庐山自然地理实习简介
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1、2013、2015版培养方案中均开设有《地质地理野外实习》课程,该实习主要安排在淮南及其周边地区开展。
该实习基地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该实习课程存在重地质轻地理、实习基地分散分布、典型地貌类型缺失、植被类型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更重要的是,由于我校地处淮南,“早出晚归”的实习日程安排,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友爱、意志品质、协作互助精神等方面,效果欠佳。
因此,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中,将《地质地理野外实习》名称改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设置在江西庐山地区。
庐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及自然景观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目前每年有60多所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相关实践教学活动都安排在庐山进行,包括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
为了将野外实习与《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考虑到实习时间安排,我们规划了4条路线。
路线1:驻地—气象站—牯牛岭—沿牯牛岭山脊线—月照松林—飞来石—驻地;路线2:驻地—大较场—大月山(水库)—含鄱口—植物园—三叠泉—驻地;路线3:驻地—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悬索桥—电站大坝—驻地;路线4:驻地—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驻地。
三、实习路线内容支撑课堂教学
路線1中包含4个观察点,其主要内容为:气象、山地地形、褶皱地形、风化作用、冰川作用;气候数据监测及其垂向分带、山脊线、背斜山、向斜谷、物理风化(球形风化)、根劈风化、羊背石等概念的理解;山地地形和岩石多组节理素描图绘制;地质罗盘测量产状。
其涵盖的内容对《自然地理学》课程中的气候形成及变化、山地地貌、地质构造、风化作用、冰川作
用等章节的教学有支撑作用。
路线2中包含6个观察点,其主要内容为:斜坡重力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土壤、植被、构造抬升作用、冰川作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防护、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等)、土壤类型及剖面、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夷平面、猪背岭、瀑布、裂点与溯源侵蚀作用等概念的理解;土壤剖面素描图绘制;大月山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观察;庐山第四纪冰期争议。
该路线涵盖内容对课程中的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山地地貌类型、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土壤圈、植物界等章节教学内容有支撑作用。
路线3包含5个观察点,其主要内容为:流水作用、构造作用、地下水作用;河流袭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裂点、壶穴、洪积扇、倒石锥等概念的理解;山洞地形的形成原因;构造素描图的绘制。
该路线涵盖内容支撑着课堂教学中的流水作用、河流地貌、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等章节的相关教学内容。
路线4包含3个观察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地质构造;边滩、心滩、跌水、壶穴等概念的理解;共轭节理的概念及其素描图绘制。
该路线涵盖内容支撑着课堂教学中的流水地貌、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等章节的相关教学内容。
以上4条野外实习路线中所包含的丰富地理现象与《自然地理学》中的大多数章节内容有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大量生动的现场照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地理现象,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很好地支撑着课堂教学。
四、结束语
在《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丰富的地理现象,将课程中各章节内容与野外观察的地理现象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的综合创新型GIS人才。
参考文献
[1]喻阳华.自然地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66-167.
[2]陈宁华,胡程青,程晓敢等.美国高校野外地质教学对我国综合性大学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发[J].中国地质教育,2017(1):69-72.
[3]胡云沪.地质认识实习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3(3):41.
[4]钟福平,李东会,张明杰等.《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地质实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