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新版-精选.pdf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它们。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详细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从而加深对繁殖方式的理解。
4. 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5.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药学微生物》1-2-2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3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
(二)实训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酵母菌 活细胞不着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 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 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以及区分酵 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3)菌落的形态观察 认真观察酵母菌和各 种霉菌的菌落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2.真菌大小的测定
(1)放置目镜测微尺
(2)放置镜台测微尺
(3)校正目镜测微尺 先用低倍镜观 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 视野中央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尺刻度 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 线和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线平行,利用 移动器,使两个测微尺在某一区域内 两刻度线完全重合,分别数出两重合 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各自 的格数。
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可用显微镜 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 微尺。
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 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 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 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 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计 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三)材料和用具
(6)测定完毕 及时清场等。
(五)实训结果 填写记录等 (六)思考题 比较显微镜下细菌与霉菌形态上的异同? 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或物镜时,
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尺校正?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改用不同放
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 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制好的片子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主要观察酵母菌 的大小、形状及出芽情况,并区分死 活酵母菌。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
实验材料: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
3.洗净的培养皿。
4.显微镜。
5.高倍镜。
6.实验记录本。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在适当的温度下熔化。
3.接种霉菌:同样地,将一小团霉菌涂抹在另一块培养基的表面,也要均匀分布并标明接种时间。
4.将两个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适当的温度根据酵母菌和霉菌的需求而定),并设定一定的时间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
5.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在实验记录本中记录下来。
6.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分析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要保持活性状态,可以在培养基中储存并及时更新。
2.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生长。
3.培养皿和显微镜要保持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或微生物的干扰。
4.实验记录要准确细致,以便分析结果和结论。
实验预期结果:1.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并有形成典型的菌落。
2.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形,无分枝;霉菌多为菌丝状,有明显的分枝。
3.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比霉菌快,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形态特征,可以得出酵母菌呈单细胞结构,霉菌呈多细胞菌丝状的结论。
同时,酵母菌的生长速度也比霉菌快。
这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此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对于酵母菌和霉菌这两种常见的微生物而言,它们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以及在食品、水果腐败中的霉菌等。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对于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还锻炼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科学探索都非常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
-结合实际例子,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享。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拓展知识面。
2.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如面包、啤酒的制作。
-掌握霉菌在食品腐败、生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鉴别。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特征。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对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分类和鉴别。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
-请学生在家观察并记录酵母菌发酵的过程,如制作馒头或面包,观察酵母菌如何使面团膨胀。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案标题: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1.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资源: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可以在实验室中准备或购买)。
2. 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
3.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并提出酵母菌和霉菌是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操作:3. 将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玻璃载玻片上。
4. 使用显微镜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逐渐调节镜头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学生依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进行记录。
6.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报告表格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讨论与总结:7.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8. 教师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验证。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和特征,如细菌等。
10.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的应用。
评估:1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对其生长速度的影响等。
1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师生互动:1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5. 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观察结果,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16.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注意事项:1.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镜头碰撞和玻璃载玻片的破碎。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爱护微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PPT、实验材料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30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并进行比较。
教
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常见种类。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讲解,提供足够的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特征。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将琼脂粉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完全,然后继续煮沸1-2分钟,装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实验分组:将培养皿分为控制组(不接菌)和实验组(酵母菌接种,霉菌接种);
3)接菌:实验组用棉签蘸取酵母菌和霉菌接种在培养皿上,控制组不进行接菌;
4)培养:将培养皿封闭,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5)观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内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结(10分钟)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20分钟)。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教案实验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 课时。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提纲要依据教材内容,可适当调整,要科学、具体,形式不限,起到指导观察的作用。
如: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确认吗?它与气泡有何不同?。
②酵母菌的形状。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素吗?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好像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如:<实验1>:教师在培养酵母菌培养液时,分别放在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课上让学生比较、区别(后者可嗅到酒香味)。
<实验2>:取盛有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三角烧瓶两只,其中一只投入一小块新鲜酵母或发面、葡萄糖等,另一支摇晃后塞好瓶塞,都置于温暖处,一日后取出。
或者取三角烧瓶两只,一只放入加有酵母的玉米粉湿面团,另一只仅放入玉米粉湿面团,都塞好瓶塞,皆置于20 ℃处,一日后取出。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精编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张立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他们由菌盖、菌柄、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
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人、黄种人。
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
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2.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4.实验步骤(1)观察酵母菌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精选2篇)其次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篇1其次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问方面(l)通过学习使同学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养分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学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看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熟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熟悉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力量方面通过观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同学擅长观看生命现象的力量和试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观看酵母菌、霉菌,培育同学喜爱生命、乐于探究生命神秘的探究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学问,使同学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它亲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校同学很简单产生爱好,有利于培育同学喜爱生命的情感。
2.观看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通过本试验过程可以充分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可以培育同学喜爱生命、探究生命神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同学制造相互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同学缺乏这方面的学问,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预备酵母菌培育液,培育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支配 2 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爱好导出主题→同学试验、观看实物、培育力量,强化学问→利用试验,使同学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争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2.教学过程说明:(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同学来说比较生疏,老师可以布置同学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爱好,增加同学的自信念。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试验同步进行,由于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看到,老师可以拟定观看提纲,让同学有针对性地认真观看,避开盲目性,边观看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1.酵母菌(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5.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试从以上资料分析,开始每天搅拌一次和以后密封存放的原因何在?
酵母菌在无氧、室温的条件下能够产生酒精.】酵母菌用于蒸馒头、做面包等食品。
思考:为什么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多孔的?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含少量的葡萄糖,蒸馒头、制面包时需要加入水和面,还必须加入一些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葡萄糖,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所以馒头、面包等发面仪器问题松软多孔的?】
酵母菌还可以酿酒
思考:为什么用酵母菌可以酿酒?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复习:动画:酵母菌的结构模式
比较细胞与酵母菌
细菌酵母菌
形
态
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呈卵形
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
核),为原核生物
具有成形的真
正的核,
为真核生物
生殖进行分裂生殖进行出芽生殖
和孢子生殖
相同点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不含叶绿体。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显微镜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学生分组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制作中的应用;(2)介绍霉菌在发酵豆制品、调味品等制作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酵母菌和霉菌应用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4. 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特征: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
3. 展示形态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讲解生长条件: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酵母菌和霉菌的应用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生 物〗实验九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课(人教版2024)
习题
3.观察青霉实验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叙述错误的
是D
A.有白色绒毛状的菌丝 B.菌丝顶端呈青绿色 C.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D.进行出芽生殖
习题
4.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中的部分操
作及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
A.用碱性染料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显微镜 下能看到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的酵母菌长出大小不 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C.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可以看到一条条白 色的直立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孢子 D.用显微镜观察青霉临时装片,可以看到 直立菌丝顶端有呈扫帚状的结构
讨论
1.在显微镜下看到气生菌丝顶端呈扫帚 状,其分支上排列着成串的孢子,这种
霉菌是 C
A.酵母菌 B.幽门螺旋杆菌 C.青霉菌 D.大肠肝菌
习题
2.下图表示“观察酵母菌”实验时
看到的图像,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A.图为显微镜视野下的物像,结构 a是酵母菌的液泡 B.一个酵母菌是由两个细胞组成 C.如图所示的状态是酵母菌正在进 行孢子生殖 D.在显微镜视野下,看不到酵母菌 的细胞核
观察酵母菌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二)观察霉菌
①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 察,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孢子。
(二)观察霉菌
②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 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的 颜色,气生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 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方法步骤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视频参考)
(一)观察酵母菌
①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这就是 酵母菌。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 在进行出芽生殖。 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 染上颜色的细胞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2.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
3.观察并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
4.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
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
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
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
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
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
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
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
故常形成同心圆。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面包酵母、根霉、曲霉、青霉。
2.仪器:显微镜。
3.其它:生理盐水、乳酸酚棉兰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美
兰、镊子、大头针。
四.步骤与方法
1.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
(1)制片:用接种环挑取一环面包酵母菌种于载玻片上的一滴美兰染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静置4~5分钟。
盖时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
慢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2)镜检:用高倍镜观察,光线弱些,绘图表示个体细胞的大小、形状、芽孢或裂殖情况,并观察死活酵母情况。
2.霉菌的形态观察
(1)制片方法:在洁净的载玻片加一滴乳酸酚棉兰染液,用大头针或镊子从菌落的不同部位菌丝体少许(连同培养基),放入载玻片上的乳酸酚棉兰染
液中,使菌丝在染液中展开,加上盖玻片。
(2)载片培养法制作霉菌标本片。
(3)镜检。
(4)观察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的菌落。
五.结果记录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绘图表示个体细胞的大小、形状、芽孢或裂殖情况。
2.霉菌的形态观察
绘制镜检图并描绘霉菌菌落特征。
六.思考题
1.试比较酵母和细菌的形态。
为什么在观察霉菌个体形态时要连同培养基一起挑起?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
制定本制度。
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
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
结案后及时归档。
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
3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3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
四、归档要求
1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4
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形成规律或应
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
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1、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
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走在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是如影随形的;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
这些时候,要知道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
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