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消费者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3章消费理论课件.ppt
西方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
当自己用于购买每一种商品的 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或者说,当所购买的最后一单 位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 之比相等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效用最大化条件 [消费者均衡条件]
前提条件: 1、消费者偏好2、既定商品价格3、既定收入水平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
一、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 的消费量或拥有量所得到的追加的 满足。
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增量分析 方法。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Ut-总效用[Total Utility]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某一 行为或从消费某一数量的某物品组合中, 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或Ut表示。假 定消费者所消费的是X商品组合,则效用函 数(也就是总效用函数)表示为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Indifference Curve]
--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 相同的一条曲线。
两种商品的无差异组合
组合 方式
土豆 X1
牛肉 X2
A 40 40
B 60 30
C 100 20
D 200 10
X2
无 40 差 异 30 曲 线 20
10
0
总价值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 •
P
离散型需求函数
50 消费者剩余=∑彩色矩形面积
40
30
消费者 20 剩余
10
0
123
45
Q
三、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
当自己用于购买每一种商品的 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 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或者说,当所购买的最后一单 位每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 之比相等时,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效用最大化条件 [消费者均衡条件]
前提条件: 1、消费者偏好2、既定商品价格3、既定收入水平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
一、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 的消费量或拥有量所得到的追加的 满足。
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增量分析 方法。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Ut-总效用[Total Utility]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从某一 行为或从消费某一数量的某物品组合中, 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用TU或Ut表示。假 定消费者所消费的是X商品组合,则效用函 数(也就是总效用函数)表示为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Indifference Curve]
--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 相同的一条曲线。
两种商品的无差异组合
组合 方式
土豆 X1
牛肉 X2
A 40 40
B 60 30
C 100 20
D 200 10
X2
无 40 差 异 30 曲 线 20
10
0
总价值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 •
P
离散型需求函数
50 消费者剩余=∑彩色矩形面积
40
30
消费者 20 剩余
10
0
123
45
Q
《消费者理论》课件
非饱和性。
02
一般情况下,对商品数量消费多的,偏好就大;商品数量消费少的,偏好就小。
*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用来研究消费者如何实现收入有效配置问题常用的工具。
概念: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于该曲线所表示的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故此称之为“无差异曲线”。
7
-2
1
7
-1
-1
9
-1
1
6
0
0
10
0
1
5
1
1
10
1
1
4
2
2
9
2
1
3
3
3
7
3
1
2
4
4
4
4
1
1
0
0
0
0
0
0
边际效用
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
从该单位商品消费中所获效用
消费商品增加量
消费商品数量
如果消费1单位、2单位和3单位的物品A的总效用分别为100、160和200,那么相应的边际效用分别为——、——和——。
16
9
2
20
12
6
3
15
8
3
4
10
4
0
5
5
0
-3
6
0
-4
3个A,2个B ,1个C (A+A+B+A+B+C) M=26 2个A,1个B(A+A+B) M=14 A M=5
商品
A
B
C
1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MU/P)
02
一般情况下,对商品数量消费多的,偏好就大;商品数量消费少的,偏好就小。
*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用来研究消费者如何实现收入有效配置问题常用的工具。
概念: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于该曲线所表示的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故此称之为“无差异曲线”。
7
-2
1
7
-1
-1
9
-1
1
6
0
0
10
0
1
5
1
1
10
1
1
4
2
2
9
2
1
3
3
3
7
3
1
2
4
4
4
4
1
1
0
0
0
0
0
0
边际效用
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
从该单位商品消费中所获效用
消费商品增加量
消费商品数量
如果消费1单位、2单位和3单位的物品A的总效用分别为100、160和200,那么相应的边际效用分别为——、——和——。
16
9
2
20
12
6
3
15
8
3
4
10
4
0
5
5
0
-3
6
0
-4
3个A,2个B ,1个C (A+A+B+A+B+C) M=26 2个A,1个B(A+A+B) M=14 A M=5
商品
A
B
C
1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MU/P)
大学微观经济学经典课件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X1 O
X2
01
U1
02
U2
03
U3
04
U4
05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U1 U2 U3
牛奶
3
2
1
0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咖啡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A
B
B1
C
(二)
(三)吉芬物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形状
正常商品
1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不能计量,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
2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3
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4
Good:goods,好东西。
5
Bad:坏东西。
*
1、无差异曲线 ,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B
A
O
预算线方程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X1 O
X2
01
U1
02
U2
03
U3
04
U4
05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U1 U2 U3
牛奶
3
2
1
0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咖啡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A
B
B1
C
(二)
(三)吉芬物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形状
正常商品
1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不能计量,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
2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3
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4
Good:goods,好东西。
5
Bad:坏东西。
*
1、无差异曲线 ,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B
A
O
预算线方程
第三讲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三讲 消费者选择 ———需求曲线的背后
效用和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预算线:消费者能要什么 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应用
一、效用、偏好、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喜欢什么 1、效用相关概念 效用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图形表示 数学表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完备性 传递性 反身性 非饱和性
3、收入变动与消费者选择 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收入变动
预算线移动
新均衡
4、价格变动与消费者选择 价格变动、预算线转动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吉芬物品 需求曲线的推导
价格变动 预算线转动 新均衡
四、应用举例 1、工资与劳动供给:收入与闲暇 2、利率与家庭储蓄:年轻的消费与年老的 消费
结论 消费者理论把人们的消费心理理论化
作业:我们会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工资 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和家庭,家庭所生 孩子的数量越少。请用消费者选择理论 解释一下该现象。
2)消费者偏好的描述: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 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 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斜率为负 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 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例:某消费通过消费两种商品X和Y得到的 效用U可以表示为U=xy。(x、y分别表 示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假设 X和Y 价格分别为1元和3元,消费者有12元可 以用于它们的消费。 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2、画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3、该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是 什么?
无差异曲线形状:偏好不同的消费者,曲 线形状不同 极端的情况 完全替代品:直线 完全互补品:直角
效用和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预算线:消费者能要什么 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应用
一、效用、偏好、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喜欢什么 1、效用相关概念 效用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图形表示 数学表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完备性 传递性 反身性 非饱和性
3、收入变动与消费者选择 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收入变动
预算线移动
新均衡
4、价格变动与消费者选择 价格变动、预算线转动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吉芬物品 需求曲线的推导
价格变动 预算线转动 新均衡
四、应用举例 1、工资与劳动供给:收入与闲暇 2、利率与家庭储蓄:年轻的消费与年老的 消费
结论 消费者理论把人们的消费心理理论化
作业:我们会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工资 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和家庭,家庭所生 孩子的数量越少。请用消费者选择理论 解释一下该现象。
2)消费者偏好的描述: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 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 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斜率为负 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 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例:某消费通过消费两种商品X和Y得到的 效用U可以表示为U=xy。(x、y分别表 示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假设 X和Y 价格分别为1元和3元,消费者有12元可 以用于它们的消费。 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2、画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3、该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是 什么?
无差异曲线形状:偏好不同的消费者,曲 线形状不同 极端的情况 完全替代品:直线 完全互补品:直角
微观经济学第三讲 消费者理论II
其次,假设 MRS12 < P1/P2 。不失一般性的,令 MRS12 = 1,P1/P2=5。这时,在效 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商品 1 消费者所愿意放弃的商品 2 的数量小于在市 场上需要放弃的数量——消费者需要用五单位的商品 2 换得一单位商品 1,而他 只愿意放弃一单位的商品 2,所以如果增加商品 1 的数量,必然会降低效用。那 如果减少商品 1 的数量呢? 一单位商品 1 在市场上可以换来五单位的商品 2, 而消费者只需要增加一单位的商品 2 就可以保持效用不变,所以多出来的四单位 商品 2 会使效用增加。因此,消费者会持续的用商品 1 换取商品 2,直至 MRS12 提 高到等于 P1/P2 为止。
(2)从代价角度去理解
MRS12 可以理解为消费者用商品 2 表示商品 1 的心理价格,或者说,是商品 1 在 消费者内心中的价值,P1/P2 是市场上用商品 2 表示商品 1 的(相对)价格。市
场价格是给定的,消费者会通过比较商品的心理价格和市场价格来决定是购买还 是出售。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品所值(心理价格)大于其市场价格,即 MRS12 > P1/P2, 那么,他会选择增加持有。如,消费者认为商品 1 价值五单位的商品 2,但在市 场上只需付出一单位的商品 2 就可换得,所以通过交换,消费者相当于多赚了四 单位的商品 2,效用会相应增加。同理,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品所值(心理价格) 小于其市场价格,即 MRS12 < P1/P2 ,那么,他会选择减少持有。如,消费者认为 一单位商品 1 就值一单位的商品 2,但是市场上却愿意为之出价五单位的商品 2, 那么,卖出商品 1 显然是划算的,因为可以多得到四单位的商品 2。简言之,与 我们内心对商品的评估相比,市场价格低则买入,市场价格高则卖出,买卖交易 直到商品的内心所值和市场价格价格相等为止,即,MRS12=P1/P2。
(2)从代价角度去理解
MRS12 可以理解为消费者用商品 2 表示商品 1 的心理价格,或者说,是商品 1 在 消费者内心中的价值,P1/P2 是市场上用商品 2 表示商品 1 的(相对)价格。市
场价格是给定的,消费者会通过比较商品的心理价格和市场价格来决定是购买还 是出售。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品所值(心理价格)大于其市场价格,即 MRS12 > P1/P2, 那么,他会选择增加持有。如,消费者认为商品 1 价值五单位的商品 2,但在市 场上只需付出一单位的商品 2 就可换得,所以通过交换,消费者相当于多赚了四 单位的商品 2,效用会相应增加。同理,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品所值(心理价格) 小于其市场价格,即 MRS12 < P1/P2 ,那么,他会选择减少持有。如,消费者认为 一单位商品 1 就值一单位的商品 2,但是市场上却愿意为之出价五单位的商品 2, 那么,卖出商品 1 显然是划算的,因为可以多得到四单位的商品 2。简言之,与 我们内心对商品的评估相比,市场价格低则买入,市场价格高则卖出,买卖交易 直到商品的内心所值和市场价格价格相等为止,即,MRS12=P1/P2。
第三章消费者效用理论
M px X pyY
预算线:用于购买X、Y商品的全部支出 正好等于可支配收入的所有X、Y的组合。
M=100, Px=4, Py=5
商品Y
20
100 4x 5y
预算线
0
25
预算线斜率: px py
商品X
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收入变化 当收入发生变化时,预算线将会发生平行移 动。
M=100
X=4,Y=6时,U=72
(X+2)(Y+6),X是 蛋糕的块数,Y是牛奶
X=1,Y=15时,
的杯数。甲原有4块蛋糕、 U=63
6杯牛奶。现甲给乙3块
蛋糕,乙给甲9杯牛奶,
这项交易是否明智?如
果MRSXY是-2,甲愿意 为3杯牛奶而放弃1块蛋
糕吗?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斜率为负值; 2 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 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 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问题
钻石对人的用途很有限而价格昂贵,生 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解释这一价 值悖论。
偏好(Preference)
偏好表示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喜欢程度或消费倾 向。 例如:湖南人喜欢吃辣椒 当消费者必须在不同商品之间做出取舍时, 偏好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偏好的三个假设:
(1)完备性假设complete
M=70 M=30
价格变化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预算线的斜 率将会发生变化。
商品Y
PX=2
PX=5
PX=3.5
商品X
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发生了变化,但两 种价格的比值保持不变,其结果会怎样?
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能力。既取决于绝对 收入水平,也取决于价格水平。
预算线:用于购买X、Y商品的全部支出 正好等于可支配收入的所有X、Y的组合。
M=100, Px=4, Py=5
商品Y
20
100 4x 5y
预算线
0
25
预算线斜率: px py
商品X
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收入变化 当收入发生变化时,预算线将会发生平行移 动。
M=100
X=4,Y=6时,U=72
(X+2)(Y+6),X是 蛋糕的块数,Y是牛奶
X=1,Y=15时,
的杯数。甲原有4块蛋糕、 U=63
6杯牛奶。现甲给乙3块
蛋糕,乙给甲9杯牛奶,
这项交易是否明智?如
果MRSXY是-2,甲愿意 为3杯牛奶而放弃1块蛋
糕吗?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斜率为负值; 2 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 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 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问题
钻石对人的用途很有限而价格昂贵,生 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解释这一价 值悖论。
偏好(Preference)
偏好表示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喜欢程度或消费倾 向。 例如:湖南人喜欢吃辣椒 当消费者必须在不同商品之间做出取舍时, 偏好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偏好的三个假设:
(1)完备性假设complete
M=70 M=30
价格变化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预算线的斜 率将会发生变化。
商品Y
PX=2
PX=5
PX=3.5
商品X
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发生了变化,但两 种价格的比值保持不变,其结果会怎样?
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能力。既取决于绝对 收入水平,也取决于价格水平。
[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ppt课件全文
又称之为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
图3- 9 恩格尔曲线〔二〕
关于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可以由图 3-9来说明。
图中的恩格尔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 反映:在较低的收入程度上,商品1的 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它是正常品。但在较高的收入程度上, 商品1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因此,它是劣等品。
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出:MU越大,那么Q越小, 反之,那么大。
所以,P与Q呈反方向变化。
三、 1、消费者剩余的定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置一定数量的商品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
2、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 消费者购置一定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总
额取决于这些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 ,而实际支 付的价格总额等于实际购置价格与所购置的商品 数量的乘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前者往往大于 后者,从而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 第三,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不会相交。
➢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图3-3 无差异曲线组
图3-4 违背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我们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商
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MRS12=- X 2
63
60
50
70
44
图 3-2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
同等效用程度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或图形。
2.无差异曲线特点
➢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 第二,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组合,在同一坐标 平面上可以做出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图3- 9 恩格尔曲线〔二〕
关于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可以由图 3-9来说明。
图中的恩格尔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 反映:在较低的收入程度上,商品1的 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它是正常品。但在较高的收入程度上, 商品1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因此,它是劣等品。
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得出:MU越大,那么Q越小, 反之,那么大。
所以,P与Q呈反方向变化。
三、 1、消费者剩余的定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置一定数量的商品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
2、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 消费者购置一定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总
额取决于这些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 ,而实际支 付的价格总额等于实际购置价格与所购置的商品 数量的乘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前者往往大于 后者,从而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 第三,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 不会相交。
➢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图3-3 无差异曲线组
图3-4 违背偏好假定的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我们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商
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MRS12=- X 2
63
60
50
70
44
图 3-2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
同等效用程度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或图形。
2.无差异曲线特点
➢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 第二,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组合,在同一坐标 平面上可以做出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简明教程PPT
3.2 基数效用论
图3-3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的 价格,需求曲线Qd=f(P)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 品的需求量随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 格的下降而增加,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 向的变动。
图3-3 单个消费的需求曲线
3.3 序数效用论
3.3.1 关于偏好的假定
消费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 格线,都简称为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 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3 序数效用论
3.3 序数效用论
第三个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 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 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效用 水平却保持不变。这就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 提条件下,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同时, 必然会放弃一部分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两种商品 的消费数量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由此,经济学家建立 了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英文缩写为MRS)的概念。在维持 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某种商品的 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 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 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 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 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 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 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3.2 基数效用论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 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λ为不变的货币的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31
• 价格下降的总效应
– 正常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劣等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吉芬商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32
2 序 数 效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 用y 论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
y
O X1X2
x
O
其他支出占比上升。 27
2
序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数y
效
ICC
用
论
O I
X1X2 X3
x
EC
I3 I2 I1
O
X1 X2 X3
x
28
七、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 价格—消费线
• 商品X的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转动,与无 差异曲线簇相切,切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 费线。
– 需求曲线
• 描述消费者需求量和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之 间的关系。
Y
用 论 A Y价格下降
4
3 2 Y价格上升
1
B
O1 2
4
X
21
2
序
数
效 X、Y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后的预算线 Y
用
论6
5A
4
X、Y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外移
3
2
1
B
O1 2 3 4
X
22
2
序
数
效 收入变化后的预算线 用Y
论 6A
5
4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
3 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内平移
2
• 价格下降的总效应
– 正常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劣等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吉芬商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32
2 序 数 效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 用y 论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
y
O X1X2
x
O
其他支出占比上升。 27
2
序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数y
效
ICC
用
论
O I
X1X2 X3
x
EC
I3 I2 I1
O
X1 X2 X3
x
28
七、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 价格—消费线
• 商品X的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转动,与无 差异曲线簇相切,切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 费线。
– 需求曲线
• 描述消费者需求量和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之 间的关系。
Y
用 论 A Y价格下降
4
3 2 Y价格上升
1
B
O1 2
4
X
21
2
序
数
效 X、Y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后的预算线 Y
用
论6
5A
4
X、Y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外移
3
2
1
B
O1 2 3 4
X
22
2
序
数
效 收入变化后的预算线 用Y
论 6A
5
4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
3 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内平移
2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8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二、商品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无差异曲线凸向 原点的特征
MRS XY
Y X
Y
MRS XY
dY dX
O
U3 UU1 2
X
19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三、消费 约束线
1、消费约束线的定义 (1)定义
消费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是指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 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3
效用:二、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 用基数衡量效用的大小,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研
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2、序数效用论
用序数表示效用的大小,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 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4
第二节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均衡:一、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 (1)总效用
❖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1.2.1721.2.1701:22:2501:22:25February 17, 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上午1时22分25秒01:22:2521.2.17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2月上午1时22分21.2.1701:22February 17, 202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 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 的效用(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 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
(1)生理、心理 (2)商品具有多种用途
7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行为:一、总效用 与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二、商品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无差异曲线凸向 原点的特征
MRS XY
Y X
Y
MRS XY
dY dX
O
U3 UU1 2
X
19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三、消费 约束线
1、消费约束线的定义 (1)定义
消费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是指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 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3
效用:二、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 用基数衡量效用的大小,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研
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2、序数效用论
用序数表示效用的大小,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 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4
第二节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均衡:一、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 (1)总效用
❖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1.2.1721.2.1701:22:2501:22:25February 17, 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上午1时22分25秒01:22:2521.2.17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2月上午1时22分21.2.1701:22February 17, 202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 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 的效用(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 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
(1)生理、心理 (2)商品具有多种用途
7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行为:一、总效用 与边际效用
经济学基础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PY PY
O
X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目标不变,依然是既定收入下最大化 效用水平。
实现条件: Y
钱花光(多比少好)
组合好
A
MUX/MUY > PX / PY (X消费过少)
C
MUX/MUY= PX / PY
基数与序数效用论 消费者均衡的比较 O
D
MUX/MUY < PX / PY
(Y消费过少)
U3 U2 U1
一个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必须放弃的另 ⊿Y
一种商品的数量。
B
⊿X
TUX•MX UY•MYU0
解得 YMX UM X MYU
RXYS
O
X
消费预算线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之组合。当仅有两种商
品X和Y时,消费预算线
Y
P X•XP Y•YM
PX
斜率 = PY
Y M PX • X
Q MU
lim TU dTU,连续商品 Q0 Q dQ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
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
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
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条件
既定时期内连续消费
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稀缺规律
消费者均衡
效用是需求之母
01
只有当物品能够给人带来满足,实现其
某种欲望,才可能产生对该物品的需求。
而这种满足就是效用。可口的特色小吃、
舒适的豪华汽车、高档烟酒莫不如此。
“满足”本身就意味着效用评价是主观的。
02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课件
MU P, MU
P
馒头的边际效用曲线及其需求曲线 图2.4.3(P78)
P D
MU MU
O
O Q
Q
需求曲线的解释
MU : Q MU P ,
P
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边际效用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动一样, 需求量与价格也成反向变动。
这就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对需求曲线的分析。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一种物品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反复,使人们在生理上 满足或心理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物品有多种用途,重要性不同,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 重要用途,边际效用就大,而后用于次要用途,边际效用就 小,以此顺序,用途越来越不重要,边际效用也就递减了。
TU Y
0
X
MUX
X
TU X
2TU X 2
0
Y
MUY
Y
TU Y
2TU Y 2
0
பைடு நூலகம்
当消费品为X,Y两种时,总效用函数二阶导数为负0,即假定Y
不变,增加X的消费量引起MUX减少。假定X不变,MUY亦然。
鉴于每次购买所用货币量不大,其边际效用减少甚微,可忽略。 从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曲线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量 Q/个
1 2 3 4 5
边际效用 MU/utils
12 6 3 1 0
需求价格 P/元
1.2 0.6 0.3 0.1 0
货币的边际效用 λ/ utils
10 10 10 10 10
设λ为每元货币的边际效用,
aTU U X U Y bTU U X ,Y
P
馒头的边际效用曲线及其需求曲线 图2.4.3(P78)
P D
MU MU
O
O Q
Q
需求曲线的解释
MU : Q MU P ,
P
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边际效用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动一样, 需求量与价格也成反向变动。
这就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对需求曲线的分析。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一种物品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反复,使人们在生理上 满足或心理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物品有多种用途,重要性不同,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 重要用途,边际效用就大,而后用于次要用途,边际效用就 小,以此顺序,用途越来越不重要,边际效用也就递减了。
TU Y
0
X
MUX
X
TU X
2TU X 2
0
Y
MUY
Y
TU Y
2TU Y 2
0
பைடு நூலகம்
当消费品为X,Y两种时,总效用函数二阶导数为负0,即假定Y
不变,增加X的消费量引起MUX减少。假定X不变,MUY亦然。
鉴于每次购买所用货币量不大,其边际效用减少甚微,可忽略。 从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曲线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量 Q/个
1 2 3 4 5
边际效用 MU/utils
12 6 3 1 0
需求价格 P/元
1.2 0.6 0.3 0.1 0
货币的边际效用 λ/ utils
10 10 10 10 10
设λ为每元货币的边际效用,
aTU U X U Y bTU U X ,Y
3经济学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PPT课件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 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 效用。
2、产品市场细分和定位。 3、产品的多样化。
选择题
1、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 A.取决于它们的价值 B.取决于它们的价格 C.可以比较 D.无法比较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
6
Luke 3
12
每个苹果的价格是1美 元,每个梨的价格是2 美元。这些消费者中哪 一个的水果选择是最优 的(如果有的话)?对 那些没有实现最优选择 的人,他们应该如何改 变自己的支出?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indifference curve-IC)
(一)研究的前提: 1、偏好的完全性 2、偏好的可传递性 3、偏好的非饱和性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内容提要 ○效用与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消费可能线 ○序数效用论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总效用(Total Utility---T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 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是商 品消费量的函数。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把握一定时间、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连 续消费某商品。
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 加的每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 际效用是递减的。
(三)两种商品的消费最优组合
等边际原则:MU1/MU2=P1/P2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
微观经济学第三讲消费者选择理论
二、预算约束线——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3、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商品的 P 和消费者 的 I 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移动。 (1)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不变,平行移动 假设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
入发生变化。 另一种情况是: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
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2)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和横或纵截距发生 变化,预算约束线向外或内移动。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发 生变化,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在 收入及商品 Y 的价格都不变的条件下,假设 商品 X 的价格上升,则预算约束线斜率变 大,表示 X 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3)预算约束线不发生任何变动:消费者 的收入与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 发生变化。 4、税赋或补助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表示:横轴上商品 X 对于纵轴上商品 Y 的相对价格。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也等于: 消费者用原味鸡块交换百事可乐的比
率 用可乐来衡量鸡块的机会成本 原味鸡块的相对价格
(1)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边 际替代率为常数(对于完全替代品,无差异 曲线斜率不一定为 1) (2)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边 际替代率为 0 或∞
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 费量大,因而边际效用小,价格也很便宜。同理, 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相应贵。 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 边际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 生产钻石的边际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贵。即 虽然水的使用价值极大(带给消费者的总效用和 消费者剩余都很大),交换价值却很低;而钻石 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可以换大量的其他商品。
五、消费者剩余 P122 【支付意愿】消费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 最高量。(边际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 种商品时,其愿意支付的量(获得相应数额 价值)和实际支付的量之间的差额。
3、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商品的 P 和消费者 的 I 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移动。 (1)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不变,平行移动 假设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
入发生变化。 另一种情况是: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
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2)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和横或纵截距发生 变化,预算约束线向外或内移动。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发 生变化,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在 收入及商品 Y 的价格都不变的条件下,假设 商品 X 的价格上升,则预算约束线斜率变 大,表示 X 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3)预算约束线不发生任何变动:消费者 的收入与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 发生变化。 4、税赋或补助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表示:横轴上商品 X 对于纵轴上商品 Y 的相对价格。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也等于: 消费者用原味鸡块交换百事可乐的比
率 用可乐来衡量鸡块的机会成本 原味鸡块的相对价格
(1)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边 际替代率为常数(对于完全替代品,无差异 曲线斜率不一定为 1) (2)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边 际替代率为 0 或∞
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 费量大,因而边际效用小,价格也很便宜。同理, 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相应贵。 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 边际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 生产钻石的边际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贵。即 虽然水的使用价值极大(带给消费者的总效用和 消费者剩余都很大),交换价值却很低;而钻石 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可以换大量的其他商品。
五、消费者剩余 P122 【支付意愿】消费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 最高量。(边际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 种商品时,其愿意支付的量(获得相应数额 价值)和实际支付的量之间的差额。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购买一定 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 额与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保险(insurance)的案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 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
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五节 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者行为
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可能有不止一个事件出现但我们不知道出现 哪一件事的状态。风险(risk)是指会出现不止一种结果而且每种可能结 果的概率都是可以估算的状态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
第四节 需求量增量的分解
在价格变动产生的两方面影响中 ,仅由相对价格的改变而产生的 需求量增量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 应(substitution effect) 仅由实际收入的改变而产生的需 求量增量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消费者均衡条件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购买一定 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 额与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保险(insurance)的案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 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
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第五节 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者行为
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可能有不止一个事件出现但我们不知道出现 哪一件事的状态。风险(risk)是指会出现不止一种结果而且每种可能结 果的概率都是可以估算的状态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
第四节 需求量增量的分解
在价格变动产生的两方面影响中 ,仅由相对价格的改变而产生的 需求量增量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 应(substitution effect) 仅由实际收入的改变而产生的需 求量增量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消费者均衡条件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3消费者行为理论PPT35页
小张预算约束线斜率为(-300/20=-15),绝对值为15。预算约束线斜率的经济含义是:如果小张想要多得到一个CD就必须放弃15个巧克力。预算约束线斜率绝对值表示CD盘对巧克力的替换率,或CD盘对巧克力的相对价格。
用平面图形表示两种以上商品选择的预算约束
把着重讨论的商品(CD)置于横轴上,把“其他所有商品”放在纵轴上。据定义,没有花在CD上的收入就是花费在其它所有商品上的收入。纵轴购买商品总量用货币来度量,也可以理解为其他商品平均单位价格。B点表示买11张CD盘,花费165元;剩下135元用于其他商品。B1点表示全部收入用于CD,而B2表示全部收入用于CD盘以外的其他商品。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U0与U比较,当y相同时,X1>X0,故越远,U越高。二.边际替代率有人愿意用10瓶酒换1瓶牛奶,也有人愿用10瓶牛奶换1瓶酒。饥饿的人也许愿用珠宝首饰换一顿美餐,酒足饭饱后食物便不再有吸引力。不同人对不同商品,或同一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商品的评价存在差别。
设有两种商品x与y,x对y的边际替代率MRSxy是指为了保持效用不变,x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减少的y的数量: MRSxy =Δy/Δx 当Δx→0,Δy→0,则 limΔy/Δx=dy/dx , dy/dx这个导数的数值,即是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所以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MRSxy可以用过该点对无差异曲线所作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出来,因MRSxy为负,故切线的斜率为负。
预算约束线表示人们进行消费选择时面临的收入约束。
预算约束线表明小张在巧克力和激光唱盘之间的机会组合和限制,B1和B2点是极端情况,表明小张选择一种而放弃另一种。小张实际选择是E点。整个三角形区域表示了所有可能的选择,但三角形内部的点(如D)不如预算约束线上的点吸引力大。三角形外的点(如F)则在选择范围之外。
经济学原理课件-三消费者理论
消费者偏好
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喜好程度。偏好具有主观性、相对性和 传递性等特点。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无差 异曲线上的点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不同商品组合。
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
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具有 主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
指消费者在给定预算约束下,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实现效用最 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即消费者在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 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共享经济下消费者选择变化的特点
在共享经济下,消费者选择变化的特点包括更加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拥有价值、更加倾向于 选择环保、节能的产品等。
案例三:绿色消费趋势下企业应对策略
01
绿色消费的概念及发 展趋势
绿色消费是一种注重环保、节能、低 碳的消费模式,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引导 ,绿色消费逐渐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 重要趋势。
经济学原理课件三消费者理论
目
CONTENCT
录
• 消费者行为基础 • 消费者预算约束与选择 • 消费者剩余与市场效率 • 消费者行为模型及应用 • 消费者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 • 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消费者行为基础
消费者需求与偏好
消费者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 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价格、收入、替代 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预期和偏好等。
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这 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消费者的不利选择。因此,消费者需 要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模型在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应用
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喜好程度。偏好具有主观性、相对性和 传递性等特点。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无差 异曲线上的点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不同商品组合。
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
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具有 主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
指消费者在给定预算约束下,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实现效用最 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即消费者在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 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共享经济下消费者选择变化的特点
在共享经济下,消费者选择变化的特点包括更加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拥有价值、更加倾向于 选择环保、节能的产品等。
案例三:绿色消费趋势下企业应对策略
01
绿色消费的概念及发 展趋势
绿色消费是一种注重环保、节能、低 碳的消费模式,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引导 ,绿色消费逐渐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 重要趋势。
经济学原理课件三消费者理论
目
CONTENCT
录
• 消费者行为基础 • 消费者预算约束与选择 • 消费者剩余与市场效率 • 消费者行为模型及应用 • 消费者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 • 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消费者行为基础
消费者需求与偏好
消费者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 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价格、收入、替代 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预期和偏好等。
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这 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消费者的不利选择。因此,消费者需 要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模型在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应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3.3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3.2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 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种限制就是购买物品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收入,也不能
•• ((1)3对)正总常效商应品(而to言ta,l e商ffe品c价t)格表下示降一的种替商代品效价应格和变收化入所效引应起都需使求得量该的商总品变需化求。量总增效加应;=正替常
代商效品应的+替收代入效效应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一致,所
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
以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 (2)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
用效用观点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称为效用分析。
基数效用论
• 效用的大小是可以测度的,它可以像计量货币和物品一样,用统一计数单位 和基数(1、2、3…)来表示并可加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 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说明各种商品 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类别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正常商品
增加
增加
增加
一般低档商品
减少
增加
增加
吉芬商品
减少
增加
减少
3.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3.4.3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扩展线)。(income consumption curve,ICC)是指在商品价格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均衡变动的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即,令 0 1 及任意常数 u( x) c, { y : u( y) u( x) c} 是为凸集合。由第二讲 中 的 式 (2-16’) 得 知 , 此 u () 是 为 拟 凹 函 数 ( 反 之 , 当 u () 为 拟 凹 函 数 , 则 u( x) c, { y : u( y) u( x) c} 为凸集合) ,而效用极大化的一阶条件既是必要,也是充 分条件。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9
偏好的其他假设
若是偏好具有凸性并且可由一个效用函数 u () 来代表它,则对 0 1,
x u ( y ) u ( x) x u( z) u( x) y (1 ) z x u( y (1 ) z) u( x) y z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3
偏好与效用函数
〈定理 3.1〉只有当偏好关系 是理性的,它才可以用效用函数来表示。 的效用函数,该偏好必然是完备
证明:我们来证明,若存在一个代表偏好 的和可传递的。
完备性:由于 u 是定义在 X 上的一个实值函数,因而对任何的 x, y X , 必有 u( x) u( y) 或 u ( y) u ( x) 成立。但由于 u 是一个代表 而也就意味着 x 传递性:略。 注:并非是任何理性的偏好关系都可以用某一效用函数来表示。 总能用效用函数来代表一种理性偏好关系的情形之一是,X 是有限的。 的效用函数,因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3
概论
显示性偏好弱公理为更一般的个人行为留下了空间,这些更一般的行为在偏好法 的框架下将是无法讨论的。此外,它对可以直接观测的事物(选择行为)作出假定, 而不是对无法观测事物(偏好)进行假定。更重要的是,它清楚表明,个人的决策理 论不必建立在内省过程的基础上,它可以赋予一个完全的行为学的基础。 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模型化个人行为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后面我们将讨 论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行为和潜在偏好的存在是相容的。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5
偏好与效用函数
<定理 3.2>假定 X 上的理性偏好关系 用函数。 [存在性]证明:令 B={ R : e
x } ,D={ R : x e }。根据
是连续的,则存在一个代表
的连续效 连续性,x
的上、下等值集是闭的,即有 B 和 D 是非空和闭的。根据 的完备性, R ( B D) 。因此,再根据 R 的连通性,则有 B D ,因此存在一 个标量 e
17
显示性偏好
释例 3.2: 假定 X={x,y,z}, Ω={{x,y},{x,y,z}}, 一个可能的选择结构为 (Ω,C1(· )) , 其中选择规则 C1(·)为 C1{x,y}={x},C1{x,y,z}={x}。 另一种可能的选择结构为( Ω,C2( · ) ) ,其中的选择规则 C2( · ) : C2{x,y}={x},C1{x,y,z}={x,y}。
y, y
z,
z;
满足此三者的偏好被视为是理性偏好。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6
理性偏好的例外
某些情况个人偏好可能不满足传递性。 困难之一是由于恰好感觉到的差异所引起的。 (如颜色的选择) 困难之二是构架问题, 即备选方案的提出方式可能影响选择结果。 (如 卡勒曼和特弗斯基案例(1984) ) 另一方面, 许多表面看来属于非传递性的行为却可以成功地被解释为 一些更初始的理性(从而是可传递的)偏好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孔多塞 悖论。 非传递性决策有时也可被看作爱好变化的一种表现。 这种爱好变化模 型和可加性行为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联系。 它还提出了一些与决策中有关 承诺有关的有趣问题(Schelling, 1979) 。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将会预见到这 种爱好的诱致性变化,因而将固守他的初始决策。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第三讲
消费者理论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
学习目标
偏好与理性偏好 显示性偏好 效用函数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2
概论
本章我们将运用一个公理化的框架讨论个人决策理论,并将在这一框架下分析具体经济决 策。 所谓公理化方法,就是指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即公理、公设) 出发,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其他命题,建立起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 个人决策问题的起点:一个可能的备选方案集合。 两种将个人选择行为模型化方法: 一是将决策者的爱好视为个人的基本特征,而决策者的爱好又被归为偏好关系。以此相关 的理论是,首先讨论偏好的理性公理(这里要求行为决策者的偏好满足这些理性公理) ,然后分 析这些偏好对个人选择行为的影响; 二是把个人的选择行为当作基本特征,然后通过直接与这种行为相关的假定来推导有关的 理论。这一方法的核心假定是显示性偏好弱公理,它要求选择行为满足一个一致性条件。这一 条件是和偏好法中的理性假设相对应。
{y X : x y} 均为闭集。
[只要令 x
n x n ,对任意 ( y )n1 , x
y n ,则 x
y ,即下等值集为闭集,同理
上等值集也为闭集]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2
偏好与效用函数
〈定义 3.7〉效用函数:若对于所有的 x, y X ,
x
y u ( x) u ( y )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5
理性偏好条件
我们假设偏好关系具备以下几个标准性质: 假设 1 完备性。对于集合 X 中的任意两个消费束 x 和 y ,或者 x 或者 y
y,
x ,或者两者同时成立;
假设 2 自反性。集合 X 中的任意消费束 假设 3 则x
x ,满足 x x ; y和z , 传递性。 集合 X 中的任意消费束 x 、 如果 x
显示性偏好
2.显示性偏好 选择规则 选择行为本身被当作理论的初始研究对象。正式地,选择行为是通过
选择结构来表示的。一个选择结构 (, C ( )) 由两个要素组成:
是一族 X 的非空集合, (1) 即 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集合 B X ,
称 B 为预算集。 预算集可以设想为受制度的、自然的、以及其他因素制约的社会环境 可能向决策者提供的所有选择实验的一个穷尽表列。 (2) C ( ) 是一个选择规则(从技术上说,它是一个对应关系) :对于 每个预算集 B ,它都给出了一个由被选择的元素 C ( B) B 构成的非空 集合。 C ( B ) 中的元素即为决策者可能选择的 B 中的备选方案。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n n n 成对序列 {( x , y )}n1 , x
在极限下被保持,即对于任意一个
x , y n 对所有的 n 成立,且 x lim n
n
y lim y n ,我们有 x
n
y ,则称偏好关系
是连续的。
x} 和下等值集
等价表述法:对于所有的 x,上等值集 { y X : y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0
偏好的其他假设
<定义 3.4>若 x
L y ,则对于所有的 α≥0,均有 x y ,则称 X= R 上
的单调偏好关系是位似的。 〈定义 3.5〉如果: (1)任意无差异集都是其他无差异集沿商品 1 坐标 轴的水平位移。也就是说,若 x y ,则对于 e1 (1,0,...,0) 及任意
的一个效用函数。
则函数 u : X R 为代表偏好关系 注 : 代 表偏 好 关系
的 效 用 函 数不 是 唯 一的 。 对于 任 何 严格 递增 的 函 数:
f : R R, v( x) f (u( x)) 都是一个新的代表与 u() 一样的偏好的效用函数。效用
函数中不随任何严格递增变换而改变的性质被称为序数性质。 基数性质则是那 些无法在这种变换中继续被保持的性质。因此,与效用函数相关的偏好关系是 一种序数性质。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4
偏好的定义
1.偏好 〈定义 3.1〉设 x 与 y 两个消费组合, x y 表示“弱偏好序” ,即〝x 至少像 y 一样好〞;x y 表示 “严格偏好序” , 即〝x 比 y 好〞,x y x y 但并不成立 y x ; x ~ y 表示“无差异 ” :〝 x 与 y 同样好〞, x ~ y x y 并且 y x 。
x yx y;
局部非饱和性(local nonsatiation):对任意 y 及任意 使得 x y 并且 x 更好一些。 可以证明:严格单调性成立,意味着局部非饱和性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e (1,1,...,1) Rl ) (可令 x y ( / l )e ,其中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R ,均有 ( x e1 ) ( y e1 ) ;
(2)商品 1 是合意的,即对于所有 x 和 α>0,有 x e1 则称 X= (, ) R 的。
L 1
x。
上的偏好关系
对于商品 1 是拟线性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1
偏好的其他假设
3、连续性假设 <定义 3.6>如果 X 上的偏好关系
x 。可以证明 ( x) 可作为该偏好的效用函数。
[有关 ( x) 的连续性的证明,略] 例:词典式偏好不是连续的。考虑消费系列 xn=(1/n,0)和 yn=(0,1)。 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连续的理性偏好才存在效用函数。 可以证明当 X 是有限集时理性偏好也存在效用函数。
吉林x ,因此,偏好满足完备性。
吉林财经大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讲义
14
偏好与效用函数
词典式偏好 (Lexicographic Preference) 是理性偏好,满足了完备性及传递性,但是 我们却无法找到一个实数值的效用函数来代表此偏好。 〈 释 例 3.1 〉 词 典 式 偏 好 的 定 义 为 : 设 二 消 费 组 合 仅 含 两 种 商 品 x ( x1, x2 ), y ( y1 , y 2 ), x y x1 y1 或若 x1 y1 则 x2 y2 。 完备性:任意 x ( x1, x2 ) 与 y ( y1 , y2 ) , x1 与 y1 之间一定有大于、小 于或等于的关系, x2 与 y2 也有大于、小于或等于的关系。因此 我们有 x y 或 y x 。 传递性:设 x y 及 y z 。因此我们有: x1 y1 及 y1 z1 x1 z1 。 若 x1 z1 则 x z ,满足了传递性。若 x1 z1 则 x1 y1 z1 并 且因为 x y 及 y z , 我们有 x2 y2 及 y2 z2 , 因此 x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