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涵义及传播模式
农业技术传播模式探究——以江苏省大丰市农业技术传播模式为例

农业技术传播模式探究——以江苏省大丰市农业技术传播模式为例作者:顾玲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6期顾玲(大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大丰 224100)摘要: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用现代技术的发展水平改进农业技术,以现有的物质条件对农业进行装备。
将农业的发展注入现代的经营管理模式,用现代科技的发展需求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
做到科学化的发展农业,将农业发展为产业化结构。
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就要不断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从事农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的素质,以及让农民更有效益的接受技术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的农业作业中。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传播;探究分析农业技术的传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只有完全的掌握了这些不同的因素的特点,才能做出准确的应对策略。
比如,全面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可以扩展技术的传播渠道;制定可以让农民普遍接受的农业技术,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大政府方面的宣传力度,可以更有保障的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
1 农业技术传播的探究分析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对于农业技术的传播来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
通过制定并实行市场机制,用这项机制去检验农业技术的成果是否具有可行性。
更好的实现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机制,让具有高成熟度的农业技术得到更快的有效率的发展和传播。
同时还应该设定评价制度,将传播的效果与科研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统一的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减小农业技术在传播时候带来的风险。
2 推广农业技术的意义和理论基础2.1 农业技术传播的意义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直观的效应。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发展的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阶段。
如果将农业中注入进现代的科技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方法发展农业,就会将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发展,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求
3.讨论期间:首先要谦逊、客观;会议期间能够创造良好
的氛围;能够把握会议主题;做好与会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4.做好会议记录:一般以详细为好 5.讨论资料的整理和归类:分类和归档
二、集体指导法
(二)集会演讲法
集会演讲推广法是将众多想接受农业创新意愿的农民 集中在大会堂或开阔地带,以演讲的方式传播创新的 推广方法。
1.访问前
①确定访问对象,充分了解访问对象的有关背景情况。 ②明确访问目的。③选择访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合。
2.进入访问现场
可采用自然接近法、友好接近法、正面接近法和求同接 近法等。
一、个别指导法
3.正式访问 ①提问的技巧
第一,提问的种类;第二,提问的方式;第三,提问 的语言;第四,提问和解释问题要保持中立。
(四)评价:评价是对推广工作进行阶段总结的综合过程。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程序
三、农业推广程序的灵活应用
推广人员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根 据技术特点灵活选择运用推广程序。
(一)先进地区已经大面积推广的技术 (二)农民总结出来的实用技术 (三)科研部门培育的适应性品种 (四)有针对性地研究成果和技术 (五)经过一定面积示范后的试验成果 (六)联合攻关协作完成的科研成果 (七)综合组装技术的推广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程序
(三)推广
推广是指新技术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的过 程,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的过程,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的过程。目前常采取宣传、培训、讲座、技 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手段,并借助行政干预、 经济手段的方法推广新技术。在推广一项新技 术的同时,必须积极开发和引进更新、更好的 技术,以保持农业推广旺盛的生命力。
农业推广学

•第一部分:导论一、基本概念1、狭义、广义、现代农业推广2、农业法规定的农业技术推广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二、简答题1、广义农业推广与狭义农业推广的比较2、农业推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1、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2、农业推广的作用第二部分:推广心理一、基本概念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发散性思维;4、心理定势;二、简答题1、简述农民群体的特征2、简析农民对采用农业科技的一般心理3、举例说明发散性思维4、举例说明侧向思维5、简析影响人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条件6、农业推广人员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三、论述题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推广工作者如何认识农民的心理?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最重要的?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心理产生影响?第三部分:推广行为一、基本概念1、人的行为;2、需要;3、动机二、简答题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那些内容?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4、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5、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主要有那些?6、我国农村的农民交往行为的特征三、论述题1、论述行为改变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2、现阶段我国推广对象的需要第四部分:推广沟通一、基本概念1、人际沟通;2、农业推广沟通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程序2、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原则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4、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述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创新采用一、基本概念1、创新扩散;2、进步农民策略;3、波浪式扩散方式;4、跳跃式扩散二、简答题1、简析农民采用创新的一般心理行为过程2、简析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3、简述S扩散曲线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三、论述题1、分析论述当前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2、试述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过程第六部分:推广方法一、基本概念1、大众传播法;2、集体指导法;3、个别指导法;4、参与式农业推广二、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大众传媒推广法的特点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的方法第七部分:推广写作1、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2、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
农业推广概论

第一章农业推广概论一、本章学习目标:1.应用农业推广定义2.理解农业推广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系3.识记农业推广的概念、农业推广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二、本章主要内容农业推广的概念(一)农业推广的定义农业推广是一种农业活动。
它是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能和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沟通干预等手段,传播、传递、传授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使之自愿改变其行为,自我作决策,从而改善其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提高其智力、产品产量、质量与经济收入,达到实现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目的的活动。
(二)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的关系1、农村发展的含义农村发展的定义为:“农村发展是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资源、环境、人的综合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要求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农村发展不但包括农村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社会稳定、民主参与、社会平等、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之,农村发展是指农村社会全面综合有序协调的发展”。
2、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农业推广的总目标是农村发展。
农业推广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
农业推广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从而为实现农村发展总目标作出贡献。
农业推广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推广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农业推广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我国为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进行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是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力量。
邓小平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二)农业推广对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农业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推广有两方面的作用:(1)将现有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便于农民应用的实用技术。
(2)将实用技术转化为农民的采纳行为。
(三)农业推广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作用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
《农业推广学》辅导答疑

2、采用与扩散
采用——创新的采用是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 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 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中, 它通常是指个体农民对某项技术选择、接受的行为。
第一章 导论
一、农业推广简史 二、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四、广义农业推广的涵义 五、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 六、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七、农业推广学理论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 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 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 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 播的过程。
二、采用与扩散过程分析 1、采用过程及其阶段 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 、采用阶段 2、采用者类型 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晚期多数 落后者 3、扩散曲线及其表示方法 4、扩散过程及其阶段 突破阶段、关键阶段、自我推动阶段、浪峰减 退阶段
《农业推广学》 辅导答疑
辅导老师: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教学内容总共分为12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 要是让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 解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实务与技能,熟悉国内外 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 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 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 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 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推广学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xtension Science学时:54学分:2.5适用对象:农学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英语、植物学、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二、课程简介《农业推广学》是面向农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农业推广的发展史,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开展农业推广工作能力,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subject for agronomy major . Such as below ar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 the administra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staff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 th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 and so on . The course is taught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expan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 and put major knowledge in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ectively ,so a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一、绪论1、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2、狭义、广义和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教育农民为主要特征[对成年农民——农事指导对农村妇女——家政教育] [对农村青年——四健教育(4H)(手、脑、身、心) (Hands,Head,Health,Heart)] 现代的农业推广——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3、简述中国特色农业推广的含义。
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的全面发展。
4、为什么说农业推广学是边缘性综合学科?从工作内容来讲,应属于农业科学或自然科学。
从工作过程和形式来讲,应属于农村社会行为学。
从农业教育层面来讲,它又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从农业创新的扩散传播规律,应属于传播学。
从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层面来讲,它又属于管理学因此农业推广学只能是一个边缘性综合学科。
5、简述农业推广学含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含义: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
研究对象: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即农民(生产者、经营者)。
内容:(1)农业推广原理(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3)农业推广技能(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6、简述农业推广的性质、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作用。
性质:1.教育性(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2.实践性(不论何种方法,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具体的实践的。
也可以说农业推广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3.综合性(即农业推广应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直接功能:增进农村农民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2)(3)目标团体系统的特征: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农业推广复习题(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1.农业推广: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2。
推广服务系统:指推广人员、组织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4.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是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
5。
效价:又目标价值,指某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 6。
行为操纵: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
7. 沟通: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身体语言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和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爱好、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
8.正式沟通: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以及特定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9农业推广沟通: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推广对象了解需要,提供信息、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推广对象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10.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11。
创新的采用: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11.创新的扩散:指某项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13。
大众传播法: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14。
集体指导法:又群体指导或团体指导,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收入。
2.广义的农业推广: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的生活。
3.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4.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
5. 沟通: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即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以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6. 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7.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8. 农业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9.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1. 农业推广方法: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12. 创新度:是指某一个体或采用单位,在采用创新时比社会系统中其他成员相对早的程度。
农业推广学

名词解释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收入。
2.广义的农业推广: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的生活。
3.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4.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
5. 沟通: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即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以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6. 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
7.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8. 农业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体系开展推广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或途径,它体现了推广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9.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1. 农业推广方法: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12. 创新度:是指某一个体或采用单位,在采用创新时比社会系统中其他成员相对早的程度。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1农业科技传播概况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冶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冶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
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加工贮藏等。
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农业推广学整理

第二讲: 农民心理的基本特点 1、“农本思想”开始动摇,农民出现分化。 2、渴望科学技术,但苦于没有文化。 3、守旧心理强烈,生产只凭自己经验。 4、直观现实、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 5、惧风险和从众心理依然强烈。 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心理心态类型 两方面看法: 推广活动与推广人员 1、自我安宁型 2、唯推广者型 3、推广防卫型 4、采用技术型 5、采用导向型 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
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
在农业各个领域内, 通过调查、 研究、 试验、 推广应用, 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具有较明显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为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转化与转移的概念
转化 是指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发挥出效益的运作过程
。
转移 是指将不同来源的科技成果由某一领域或行业向另一相关领域或行业的移植,
精品文档
绪论: 农业美学: 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自然生态化 现代农业:
1. 提供充足优良的农产品(数量、质量) 2. 提供优质的服务。 3. 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农业经营的目标: 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经营管理
第一章: 农业推广的涵义 定义: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 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
(一)采用者特征
1、农民的基本素质 2、农民的社会学特征 3.创新采用的动机 4.农户的生产经营条
农业推广模式与方法

(四)、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推广方式
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绝大多数 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制生产单位。
用途
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显著、技术上有较大难 度、易于控制、见效快的物化技术成果,或 技术秘密易于控制的成熟的非物化技术成果
(五)、公司+农户的推广方式
优势产业 重点农产品
以利益机 制为纽带
成为我国农业推广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方式
农民
科技人员做顾问
自愿互利的原则
农业技术协会或组织
形式
“组织或协会+科技+农户” “组织或协会+示范基地+农户”
“组织或协会+农户”
(八)、农村专业合作社推广方式
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 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
三、农业推广方法应用
(
一
)
1.农业推广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
农
业 推
2.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广
方
法
的 选
3.适宜的农业推广方法
择
农业推广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农民的素质
推广项目的 类型
农业推广部 门的条件
推广地区的 条件和设备
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认识阶段 感兴趣阶段 评价阶段 试用阶段
采用阶段
推广方法与推广 目的项目适应
6.33
19.00
1.43
演讲宣传
6.20
8.60
1.40
办公室访问
5.40
8.40
1.56
新闻报道及广播
4.50
14.60
2.96
第八章 农业推广计划与项目管理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四、农业推广计划的来源
1.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来自科研院校、教学单位的应用技术科研成果,将其转化为农业推广 项目,是农业推广项目的重要来源。
2.农民的先进经验 3.技术改进成果
在原有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对技术成果的 某方面进行的提高和改进
4.引进技术
通过技术市场贸易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技术成果
(1)经济效益评价
包括项目总经济效益、项目单位面积增产率、项目单位面积增加的 经济效益、土地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提高率、单位农用地面积总产 值、单位土地面积纯收人、总产量、农产品商品率等
(2)教育影响评价
重点评价推广教育活动对农民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影响
(3)社会效益评价
推广项目的实施是否创造了社会财富,是否解决就业问题,是否改 善劳动条件,是否改善生活条件以及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等
◦ (七)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
1.建立推广计划实施机构
推广计划实施的机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要成立项目行政 领导小组,二是要成立技术领导小组,三是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四 是成立项目协作小组
2.签订执行合同
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主持人要与参加、协作、实施单位逐级签订项 目执行合同
3.制定实施方案 (1)总目标和年度目标。
5.各级推广计划项目,主推品种与技术
已经实施效果良好的各级推广计划项目
6.通过申报立项的项目
五、农业推广计划的选择
1.要遵守现行技术政策
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政策以及文件要求
2.有先进性、成熟性和适应性
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易于普及,便于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应用,并且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长期计划一般为10年以上,具有战略性和纲领性等特点,一般国家 级的推广计划都属于这一范畴。中期计划一般为5年左右,是长短计 划的纽带,长期计划的具体化。短期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
青农大农业技术经济学重点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科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技术、经济、计量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农业技术经济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有技术先进适用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矛盾;技术措施、技术方案和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矛盾;生产技术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以及技术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矛盾。
因此,可以把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选优等方式研究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又可表述为: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应用和实施的经济效果和可行性分析。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特点:1综合性2 计量性3比较性4预见性 5 实用性6 时空性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研究的应用性研究两部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技术经济效益问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当包含基本原理、优化原理、方法论原理三个层面。
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技术和经济的关系为主线。
五、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1)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耗费的增加量,这是集约农业经营的特点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耗费。
3)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减少劳动耗费量,经济效果可以明显提高,这是通过增产节约以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减少量小于劳动耗费的减少量。
农业推广复习资料

绪论1.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创新活动扩散,采纳规律及其方法的一门科学,是伴随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演化而发展起来的。
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后,即有了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但以“教稼”、“劝农”、“课桑”等行政督导为主。
农业推广活动源远流长,但农业推广学学科的形成只有百余年历史。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2.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传播学、农村社会学、农民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行政组织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
3.现代农业推广的工作内容(1)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2)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的指导(3)市场信息和价格的指导(4)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导(5)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的指导(6)家庭生活的指导(7)乡村领导人的培养与使用指导(8)乡村青年的培养和使用指导(9)乡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10)公共关系的指导第一节农业推广的相关概念一.农业推广的涵义●纵观世界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
●总趋势是:咨询单纯技术教育1. 狭义的农业推广●基本涵义: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活动。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个单纯的,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技术推广活动。
●狭义农业推广以传授农业技术为特征。
2. 广义的农业推广●广义的农业推广=产中技术指导+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产前、产后的技术服务●广义农业推广以教育为特征3. 现代农业推广●现代推广的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和教育咨询,推广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农村、农民、农业的综合发展。
●推广工作的形式:多元化、科学化和定量化。
●现代农业推广是以咨询为主要特征。
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落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沿海及城郊地区自给式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相兼容阶段现代化、企业化、商品化发展阶段狭义推广为主广义推广为主现代推广为主4 我国现阶段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三态效益和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农业推广

第一章绪论1、农业推广基本概念涵义界定: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2、农业推广的性质:一种教育性质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授助形式,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
3、农业推广学的性质:是行为科学的一种,是一门重实际应用的科学,是形成一门边缘性学科。
最主要的在于揭示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包括农民个人行为。
群体行为和社团行为。
5、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社会)6、①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成份。
②现化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社会功能:①中介组织②科技成果的续继和再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④提高推广组织管理效率的工具。
6、农业推广学相关学科的关系:①农村社会学:为农业推广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
②教育心理学:其许多概念都为农业推广学所应用③社会心理学:为农业推广学从心旦学方面研究农民个人、农民群休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④行政组织学:其若干概念,常常应用到农业推广工作中⑤传播学:其若干概念,在农业推广学里得到广泛的直接的应用。
⑥行为科学:农业推广属于行为科学。
7、狭义的农业推广与广义农业推广的区别: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范围大都以种植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技术的扩散。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为农村社会教育。
8、农业推广工作特点:①农业推广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
②农业推广是“扩散—接受”系统。
③农业推广可以用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④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⑤农业推广是一种沟通过程。
9、农业推广的目的:①发展生产力(农村)②培养农民的个人能力与素质。
第二章 农业传播模式

2009年11月日,美 国国会众议院以220赞成 票对215反对票通过总额 超过1万亿美元的医疗改 革方案,奥巴马提出的 医改方案正式通过。微 博作为宣传工具可谓功 不可没。
2015/8/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传播者环节——追随者与被追随者的融合 传播内容环节——多媒体信息的全面覆盖 传播渠道环节——介质属性与内容平台属性 传授受众环节——被追随者的无限扩大 传播效果环节——宣传信息到达后引发回应
2015/8/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韦尔伯.施拉姆 (WilburLangSchramm, 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 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 “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 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 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 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 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2015/8/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谁
说什么
通过什 么渠道 媒介
给谁
取得什 么效果 效果
传播者
讯息
受众
拉斯维尔传播模式及相应的传播过程基本要素
2015/8/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给谁
取得什么 效果
控制研究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拉斯维尔模式及相应的传播研究领域
2015/8/2
“Who Says What Through Which Channel to Whom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For What Purpose With What Effects”
2015/8/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农技推广专业知识

甘肃省10000名考试农学专业《农业推广学》复习参考资料第一部分:认识农业推广学一、基本概念1、农业推广是一门进入农业社会就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
我国“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由于我国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自1985年以来逐渐用广义的“农业推广”一词代替。
2、狭义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
狭义农业推广,工作业务范围大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进行技术的扩散。
3、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了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广义的农业推广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运输、加工、储藏指导;市场信息和价格指导;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农家家庭生活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乡村团体工作改善指导;公共关系指导。
4、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的一种过程。
5、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经过较长的发展、概括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简答论述1、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的内涵受时间、地点的制约,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历史发展而演进。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农业推广的基本性质都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
2、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发展农村农民教育的功能、发展农村科技的功能、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功能。
第十二章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二〕开展趋势
①推广经营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深化 ②逐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推广经营管理 ③推广经营服务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④推广经营将会伴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开展
而开展。 ⑤注重“质量、服务、平价、情感和关系〞的营
销意识将会在推广经营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章目录
第二节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与技巧
既要考虑股民的利益、经 营人员与技术推广人员利 益的公平性,同时要保证 一局部利润用于开展。
〔三〕是选好人才和培养人才
必须选择既懂业务又善经营且作风正派的 人员进入实体,真正搞好经营服务工作。
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建立培训鼓励制 度,或设置优厚条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 管理人才,不断为经营实体输入新鲜血液。
二、兴办经营实体应注意的事项
一、农业推广经营实体的主要类型
农业推广 经营实体
农资经营实体
农产品经营实体
基于经营实体的性质不同:
❖ 开发服务型经济实体; ❖ 经营型经济实体; ❖ 生产型经济实体;
基于经营实体经营方式的不同:
❖ 农资连锁经营实体;例
❖ 产供销结合型实体; ❖ 设施利用型实体、产销中介型实体; ❖ 产业型实体; ❖ 技术承包型实体; ❖ 股份制推广部门型实体等。
〔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要确定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制定方 案方案。
其次,要把各项任务目标具体量化,任务分 工明确。
第三,各级应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下搞好指 导和监督。
第四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
〔五〕加强领导
经营实体的兴办,要选择既懂业务又懂经营 的德才兼备的负责人和 来管理实体。同时 当地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但又不能干扰 其独立经营自主权,使其健康开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涵义及传播模式摘要:在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广大农民群众强烈地呼唤技术,促使农技推广事业也在日益发展,本文就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涵义及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技推广;涵义;特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使农业翻番、农民致富、国家兴旺的一项事业,为了做好这项事业,我们从农技推广的基本涵义、农技推广的特性、农技推广的模式3个方面进行论述。
1农技推广的基本涵义
农技推广,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将科技成果迅速地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最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能动地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少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不断进化和发展。
农技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流程式的运动过程。
这个过程,从内涵看,包括推广来源、推广主体、推广形式、推广手段、推广对象、推广目的、推广效果。
从阶段看,可划分为三大系统,即科技成果系统、科技传播系统和农业生产系统。
科技成果系统,包括科技传播的主体——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传播的对象——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群众,还包括推广形式、推
广手段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农业生产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农业生物、人类社会劳动。
由于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三大系统在相互作用时,又涉及到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管理因素。
三大系统与三大因素,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组成了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
这种无限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农技推广的系统结构,构成了农技推广的整体,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此可见,农技推广不仅涉及农业系统内部的各个学科、各个专业,还涉及到其他自然科学;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思维科学。
农技推广的发展,必然要依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效应”和“边缘优势”。
由于邻近学科的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现代农技推广的交叉化、边缘化、复合化、多元化的特征更显得十分突出。
这就决定了农技推广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逐步形成内容浩瀚广袤深宏的知识体系。
2农技推广的特性
在探讨农技推广的涵义时,离不开对农技推广自身内涵特性的认识。
农技推广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性。
2.1相依性
就是与农业生产相依相存,相辅相成。
没有农业生产,自然也
就没有农技推广,农技推广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2.2中介性
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是衔接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沟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环节,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
没有农技推广这个“中转站”、“关节点”,科学技术就不能由生产的精神潜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3实践性
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就谈不上农技推广。
2.4动态性
农技推广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成果研究阶段、传播普及阶段、应用生产阶段所组成,两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运动着、变化着。
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当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农技推广的内涵时,考察农技推广普遍联系的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2.5继承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
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6创造性
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的。
这种成果的局限性与地域的广阔性的矛盾,说明在另一种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应用科技成果是一种再创造。
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时,要求攻关突破,重点放在某一单项技术上,而推广应用,则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
2.7重复性
农业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虽能重复,但在重复之后,实用价值逐渐降低。
农业技术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稳定性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在重复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反而还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
当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之后,旧的科技成果逐步让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复的。
2.8群众性
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
因此,农民群众在掌握科学技术之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
这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3农技推广中的传播模式
根据农业技术所固有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农业技术可划分为操
作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物化型技术。
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类。
3.1传习式
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传户习的方式,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的连续不断地传下去,逐步发展到一个家族,几个山寨,一群村落。
这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传播模式只能引起“微变”。
3.2接力式
在技术保密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有严格控制的选择。
这在传统农业阶段,一些技术秘方,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往下传,如接力赛一样。
师父所带的徒弟,是由师父挑选的。
这种传播方式,虽也是一代一代下传,但呈单线状,不呈辐射状,局限性较大,这种传播只能引起技术上的“弱变”。
3.3波浪式
这种传播模式,由科技成果中心将成果呈波浪式向周围辐射、扩散。
这种状况可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来描绘。
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辐射式”,在当代被普遍采用,它能促进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