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租行为

百科名片

按照寻租理论的鼻祖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的定义和阐述,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

寻租的根源是政府,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人手中。寻租从根本上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

寻租——Rent-seeking ,租,即租金。也就是利润、利益、好处。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通过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如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另一类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有的企业出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后者被称为寻租。是一些即得利益者对即得利益的维护和对即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做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评价经纪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经纪人假设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认真研究“经济人”假设及其边界的演变规律,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借鉴,保证各个社会经济主体实现和谐的利益分配结构。

(一)把握斯密“经济人”假设边界中的“一般规则”,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

斯密认为古典“经济人”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主观上“自利”的“经济人”也能达到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结果。马歇尔认为新古典“经济人”自利行为的理性特征,就体现在谋利行为必须在规范、制度的制约之下。在广义“经济人”阶段,把制度、法律、习俗等作为决定人们偏好形成的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分析之中。

制度界定了“经济人”活动的空间和维度,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经济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由于在强化利益激励的时候,缺少健全的制度约束,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导致“经济人”在强烈自我利益驱使下滋生寻租行为,侵害社会和他人利益。通过道德约束和制度强制性约束理性“经济人”的行为,使遵守道德和制度的行为与获得收益成正相关系。否则,对人的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平衡,尤其对约束机制的缺失,就无法避免自利的“经济人”损人利已、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

因此,我们在认同“经济人”假设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时,必须引导市场各个主体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束。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既要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还需必要的道德规范。目前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保证。

(二)把握好“经济人”假设的“白利”边界,有利于构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经济人”假设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因为:第一。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它的体制和机制运作的基础是人的趋利性,是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要尊重经济规律,运用“看不见的手”,就要利用物质激励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效益观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所以市场经济应该尊重“经济人”的自利假设,鼓励“经济人”竞争和获利最大化,充分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这才能够保证各个市场主体和谐共处。第二,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追求和保护自身的利益。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历史进程的制约,到目前为止,人们思想境界还远没有达到把为他人和社会劳动看作自己生活第一需要的高度,人们的劳动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经济人”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形成的逻辑关系有力证明了,追求自身利益,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因。但是,一定要防止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既尊重市场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又尊重和保护其合法的自身利益,每一个市场主体劳有所获,劳有所得,才能构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

(三)“经济人”假设中的“理性”到“有限理性”假设边界的位移培我们的启示——完善社套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与时俱进

我们知道经济史上的“经济人”假设发生了三次变化,“经济人”假设的边界也随之发生位移。“经济人”假设边界位移过程中,“完全理性”演变为“有限理性”,“完全信息”演变为“有限信息”,“经济人”活动的范围由经济领域步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斯密的“纯经济人”变成了“社会人”,现实社会生活中“经济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经济人”假设的边界发生位移和变化,

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联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启发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人”,这是当务之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利已和利他结合,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兼顾,经济和道德一体,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如果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的规范和基准,就可以澄清目前的许多混乱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有助于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四)准确把握“经济人”假设边界,可以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实践中,不仅要通过“经济人”的经济作用刺激公务员的“利己心”,产生激励作用,而且还要制订和执行有效措施对”经济人”的负面影响进行遏制,保证产生“利他”的行为效果。经济人假设为我国行政管理提供以下思路:一是应该重视公务人员的物质报酬体系的建设。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是公务人员,通过“经济人”假设边界可以有效理解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动机,尊重公务人员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物质报酬,尽可能满足公务人员的利已心,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应该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制约公务人员的“经济人”负面行为,保证公务人员能够利己和利他行为合理并存。在认可“经济人”假设边界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公务人员“经济人”政策的负面作用,严格制定健全的政策规范,依法行政,明确约束公务人员的行为,防止负面行为产生,促进公务人员更好地实现利己和利他行为的高度融合,增加社会公共利益。三是公共行政逐渐引人市场机制,减少公务人员“经济人”负面行为发生的几率,缩小政府直接管制范围。现代公共行政包括授益性行政(如社会福利、低保、行政救助、社会保险等行政活动)和服务性行政(如水电、通讯、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行政活动),授益性行政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提供,服务性行政服务可以引入商业化管理方法和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直接管理范围,消除公务人员寻租的滋生温床,推进“无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最后实现“有效政府”。

(五)把握斯密“经济人”假设边界,有利于社奢和谐发展

斯密“经济人”假设边界中,利己与利他一致,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紧密相联,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应该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相互交往的各方,都应获得相应利益,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中,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因此,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关心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目前应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失业工人的再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工作;做好农村的扶贫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