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修制度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模版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在小学教育中,科研课题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小学教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制定了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
二、研究内容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应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围绕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1. 选题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
2. 研究设计阶段:制定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方法,明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同时,要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3. 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收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
4. 结果呈现和总结阶段: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要将研究结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总结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四、研究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的选题程序:任课教师提出课题申请后,由学校教研部门进行评审,确保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规范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教师在进行研究时要遵循规范的研究设计,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
3. 多角度评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经过专家评审和同行评议,确保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1. 教师培训和研修: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3. 学术交流和推广: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并向其他学校进行推广。
六、研究经费和项目管理1. 研究经费: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研究活动中的材料购置、数据收集和实地调研等。
2. 项目管理:学校教研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对研究项目进行管理和指导,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课题选题1. 课题选题应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题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 课题选题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得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课题指导1. 每个课题应有一名专门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
2. 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3. 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寻找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
四、研究进度1. 学生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完成研究工作,不得拖延或延迟。
2. 学生应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任务。
3. 学生应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并接受指导老师的反馈和建议。
五、研究成果1. 学生应按照规定格式撰写研究报告,包括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应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研究成果,并参加评审和答辩。
3. 优秀的研究成果将被推荐参加市、省级的数学比赛和研究活动。
六、奖惩措施1. 对于研究成果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宣传。
2. 对于研究成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将给予批评和指导,要求其重新修改和完善。
3. 对于故意违反规定、抄袭他人成果的行为将予以严厉批评和惩罚。
七、其他事项1. 管理规定遵循民主、公开、科学的原则,不得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2. 各班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实施细则,确保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学生、家长、老师应共同努力,促进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绩。
以上为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希望广大师生认真遵守,共同努力,推动数学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就。
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是什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课题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题研究是指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总结,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然而,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规范研究人员的行为,以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 规范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效率。
通过建立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研究人员的行为,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避免冗余和重复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效率。
2. 促进学术交流,增强研究合作。
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加强研究合作,推动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3. 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学术进步。
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研究质量,防止研究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1. 课题选题规定(1)课题选题应与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课题选题要避免重复和冗余,确保独具特色和创新性。
(3)课题选题需经过专家评审和审核,确保研究目标明确、可行性强。
2. 研究方案编制(1)研究方案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等内容,确保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研究方案应经过导师或组长审阅和批准,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研究过程管理(1)研究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研究过程中需要定期与导师或组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向他们汇报研究进展和问题。
(3)研究过程中应遵守学术道德和法律法规,不得抄袭他人成果或进行学术不端行为。
4. 研究成果发布(1)研究成果应以学术论文、专著、专利等形式进行发布,确保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
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我校英语组课题《基于电子白板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校本研究》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行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1、课题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所有研究人员必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中。
2、课题组长负责布置、指导、协调课题组的各项研究工作,及时向有关专家请教课题研究相关问题,以保证其研究进程。
3、课题研究人员必须服从课题组组长的统一领导,认真完成课题组所分解的研究工作任务。
4、课题研究人员要按时参加课题组组织召开的相关研讨活动,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5、对旷工三次以上的成员,布置工作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影响课题进展的成员,均视为自动退出研究工作,以后也不再考虑此人加入课题的研究工作。
6、课题研究人员除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并作好记录外,还要有积极主动的好学精神,认真自学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资料。
7、课题组成员对每份调查问卷必须认真研究,保质保量地完成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8、课题研究人员要细心观察了解实验对象,认真做好个案研究工作,
必须事实求实,不能有半点虚假。
湖口县第二小学英语组
2011年9月15日。
幼儿园课题研修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课题研修工作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研修目标1. 培养教师具有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 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修工作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
2. 设立课题研修办公室,负责课题研修的具体实施、管理和监督。
四、课题研究内容1. 教学方法研究: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研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幼儿园特色建设研究:挖掘幼儿园特色,形成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教育体系。
五、课题研究程序1. 选题阶段: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课题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教师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总结阶段: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题研究要求1. 课题研究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2. 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保证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质量。
3.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同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提高。
七、考核与奖励1. 课题研究结束后,由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
2. 评审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 对获得优秀等级的课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
4. 对不合格的课题,要求教师进行整改,重新提交评审。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幼儿园课题研修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课题研修管理制度
课题研修管理制度一、前言课题研修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规范和提高课题研修的管理水平,制定了课题研修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课题研修的规范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制度目的1. 精心规划、组织和指导教师的课题研修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2. 加强对课题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 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管理范围课题研修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教师的课题研修工作,包括教学课题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资源制作等。
四、管理原则1. 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 以学校发展为导向,规范课题研修的方向和内容,符合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3. 重视课题研修的实效性,注重课题研修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4. 科学评估课题研修成果,提高课题研修的质量。
五、管理流程1. 申报与审批教师提出课题研修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研究计划,并由学校课题研修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2. 安排和指导学校课题研修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导师指导教师的课题研修工作。
3. 实施和成果教师按照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研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4. 评价和总结学校课题研修管理部门对课题研修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5. 推广和应用将优秀的课题研修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提高教学水平。
六、管理措施1. 加强宣传,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修,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保障课题研修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对课题研修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课题研修的质量和实效性。
4. 建立健全课题研修管理档案,便于管理和评估。
5. 加强课题研修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总结课题研修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的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课题研修的成果,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课题研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课题研究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校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等从事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
三、课题研究申请与立项1. 申请课题研究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2)具备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题研究申请程序:(1)申请人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并提交相关材料;(2)所在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3)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
四、课题研究实施1. 课题负责人应按照课题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
2. 课题组成员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按照分工完成各自任务。
3. 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事项:(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2)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课题研究经费管理1. 课题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 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超支。
3. 课题研究经费的报销程序:(1)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研究经费报销单》,并附相关发票、凭证;(2)所在单位对报销材料进行审核,签署意见;(3)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报销材料进行审批。
六、课题研究成果管理1. 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整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专著、专利等。
2. 课题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等,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在学校内部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2)鼓励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3)积极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1.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按质量进行。
2. 学校对课题研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课题研究进度;(2)课题研究成果;(3)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学校数学组主题研修制度
一、目的为提高学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数学组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各年级数学教师为成员。
2. 数学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主题研修活动的具体实施,协调各年级数学教师参与。
三、研修主题1. 以新课标、新教材为指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跨学科主题研修。
4. 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四、研修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名师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 课例展示: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专题研讨: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观摩活动,拓宽教学视野。
5.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五、研修形式1. 定期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每月至少一次。
2. 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开展集中研修活动。
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研修活动。
4. 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研修活动。
六、研修要求1. 教师应积极参与主题研修活动,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发言。
2. 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研修心得体会。
3. 教师应将研修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师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七、考核评价1. 定期对教师参与主题研修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2. 对在主题研修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未按时参加主题研修活动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数学组主题研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心校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中心校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管理,推动科研工作,促进教职工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中心校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中心校课题研究是指为学校重点课题或教学科研建设进行的研究工作。
中心校课题研究主要面向教职工,具有一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中心校课题研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团队合作、实践应用”的原则,围绕学校发展需求和教育领域热点问题,开展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中心校课题研究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第五条学校应当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团队,提高研究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激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开展科研工作。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课题立项、评审、验收等手续,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七条学校应当完善中心校课题研究经费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经费使用,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和透明。
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中心校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机制,评估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和终期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第九条学校应当加强中心校课题研究宣传,宣传研究成果和发展情况,增强学校科研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十条学校应当不断完善中心校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方向和任务,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提高质量。
第二章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管理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管理制度,明确立项程序和要求,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十二条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应当以学校发展需要为导向,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和任务书,并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十三条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应当符合学校科研政策和部门要求,遵循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第十四条中心校课题研究立项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经过学术评审和专家审查,确定立项资格和评定等级,确保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小学课题研究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学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小学课题研究工作应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实效,提倡创新,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力军,全面推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
第三条小学课题研究应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题申报与评审第四条课题申报应遵循自愿、申报、评审、批准的原则。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自主申报课题。
第五条课题申报人需提交《课题申报书》、《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等材料。
申报书应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内容、方法、预期成果等。
第六条校教研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分为:立项、暂缓立项、不予立项。
立项课题需签订《课题研究责任书》,明确课题负责人和成员的责任、权利、义务。
第七条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
课题研究过程中,如需调整研究内容、目标、方法等,需向校教研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课题研究与实施第八条课题负责人应组织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定期组织研讨活动,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课题研究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
第十条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应认真记录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日志、案例、论文等,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第十一条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组应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交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课件、教学设计、学生作品等。
四、课题成果的评定与推广第十二条校教研组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
优秀课题成果可推荐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成果评选。
第十三条优秀课题成果在校内进行推广,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
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教师的研修效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研修计划1. 每学年初,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制定研修计划。
2. 研修计划内容包括教师研修主题、时间安排、研修形式、研修内容等。
3. 研修计划经学校领导班子审核通过后,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三、研修形式1. 学校研修形式包括集中研修、分散研修、自主研修等。
2. 集中研修:学校统一安排时间,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研修活动。
3. 分散研修: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由个人选择研修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研修。
4. 自主研修:教师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研修内容和形式进行研修。
四、研修内容1. 研修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
2. 学校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讲座,也可以组织内部教师分享研修心得。
3. 研修内容要求实用性强,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五、研修评价1. 学校建立研修效果评价机制,对研修活动进行评估。
2. 教师参加研修后,要填写研修反馈表,反馈研修效果和收获。
3. 学校领导班子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研修计划,改进研修内容和形式。
六、管理责任1. 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研修计划。
2. 教研组负责具体研修内容的安排。
3. 班主任负责教师研修的督促和帮助。
4. 教师要自觉参加研修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七、监督检查1. 学校领导班子定期对研修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教务处负责督导和检查研修计划的执行情况。
3. 教研组要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
八、附则学校教职工遵守研修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者,将给予相应处理。
以上为学校主题研修管理制度,希望全校师生认真执行,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校研修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研修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知识。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3. 优化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修内容1. 教育教学理论研修: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2. 教学技能研修:包括备课、授课、课堂管理、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修:包括网络资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4. 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研修: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等。
5. 教师团队建设研修:包括教师合作、沟通、协作等。
四、研修方式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4. 校本培训:根据教师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5. 教学研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
五、研修考核1. 教师需参加各项研修活动,并认真完成研修任务。
2. 教师需撰写研修心得、论文等,以检验研修成果。
3. 学校对教师研修成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1.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师研修活动。
2. 学校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研修制度有效实施。
3. 学校定期检查研修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4. 学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研修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另行规定。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课题研究是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质量和规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执行方法进行探讨。
一、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课题研究作为学生学习科研的重要环节,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范的执行过程。
而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完成研究任务。
同时,规章制度的存在也能够明确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权责关系,促进双方的互动与合作。
因此,建立课题研究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1. 课题选定学生在进行课题选定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
首先,需要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学习方向和课题研究的重点。
其次,学生可以参考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选择有研究空白和创新价值的课题。
最后,需要与导师进行确认,确保课题的可行性和导师的支持。
2. 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它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度安排等内容。
学生在制定研究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研究目标的明确、研究方法的科学可行、进度安排的合理合理性。
同时,学生还需要与导师进行讨论和修改,确保研究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导师的支持。
3. 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研究计划的安排,按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同时,还需要与导师进行定期交流,汇报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导师应当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纠正研究的偏差。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保留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以备后续分析和论证使用。
4. 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完成后,学生需要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撰写并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要准备口头答辩材料,并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答辩。
答辩委员会将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评价。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方法为了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学校和学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执行要求。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范文(3篇)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范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加大学校校本教研力度,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引导教师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搞好专题研究,加强教改实验与课题研究结合,确立重点研讨课题,逐渐形成了以“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制度,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研究的领导机构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职责为统筹管理全校课题工作,由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组成。
2、教科室:具体负责本校课题的立项、管理、评审和评选、奖励等具体组织工作,并向上级组织推荐优秀课题和成果。
二、课题的申报和立项1、课题研究实行自愿、自主、自由的“三自原则”。
即:自愿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自主选择课题,自由组建课题组。
2、教师确定研究课题时,可以根据教研组提供的课题自主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自主确定。
3、课题申报人应是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4、教师选定研究课题后要向学校申报,并规范填写课题申报表。
5、每一申报人同一时间内不能申报或为主承担两项以上研究课题。
6、已承担课题而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7、教科室收到教师课题申报表后,即对申报表进行审核,课题确认,建立课题档案,切实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8、教师选定的研究课题经教科室确认后,可以单独或自由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并按申报表上的阶段安排展开课题研究与攻关。
三、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实施1、课题立项通知一经下达,课题小组应认真编制研究工作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力量开展工作,确保计划的完成。
2、课题研究过程中,因故对研究计划或课题人员作出重大调整,应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报教科室提请课题领导小组批准。
3、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年底上交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报告内容包括阶段性研究情况和成果、经费开支情况。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课题研究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我校长远发展服务。
第三条课题研究应坚持自愿参加、平等互助、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原则,尊重知识产权,注重成果共享。
第四条课题研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术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课题申报与评审第五条课题申报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三)能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第六条课题申报程序:(一)申请人根据学校研究方向和本人兴趣,自行选题,撰写课题申报书;(二)所在教研组对申报书进行初审,签署意见;(三)学校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书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
第七条课题评审标准:(一)课题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二)课题应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我校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三)课题研究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得当,预期成果明确。
第三章课题实施与监控第八条课题立项后,课题主持人应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定期进行自查自评,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课题主持人应每月向所在教研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每学期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汇报一次研究成果。
第十条学校学术委员会应定期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十一条课题主持人应在课题结题时提交课题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或教学设计等成果材料,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合格后,予以结题。
第四章成果认定与奖励第十二条课题成果认定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
(一)合格: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二)良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部分目标超额完成;(三)优秀:全面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成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3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围绕教学、教育管理或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活动。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这一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管理:明确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责任,设立指导小组或教研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各类课题研究活动。
2. 课题选题:明确课题选题的原则和程序,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自主提出研究课题。
3. 研究计划:规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研究目标和具体任务,确保研究活动的有序进行。
4. 管理指导:制定研究指导手册或指导意见,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技巧和资料,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工作。
5. 研究报告:规定课题研究的报告要求、时间节点和格式,要求教师及时向相关单位提交研究成果,并进行评审和交流。
6. 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推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难题。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2)是指针对小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1. 课题选定:小学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研究课题。
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2. 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制定研究计划。
3. 资料搜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 管理与支持: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5. 研究实施: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施,包括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和整理等过程。
6.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解读研究结果。
7. 结果总结与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课题研究行为,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工作,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学校对课题研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引导,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申请与审批第四条课题研究的申请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二)具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三)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可行性的研究方案;(四)具有必要的研究条件和经费支持。
第五条课题研究的审批程序如下:(一)申请者向学校提交课题研究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二)学校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申请进行评审;(三)学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决定是否批准课题研究;(四)学校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者。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监督第六条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研究者和学校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研究者应当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并撰写研究报告;(二)学校应当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并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监督和管理;(三)学校应当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了解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七条课题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应当向学校提交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材料,学校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奖励第八条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定和奖励按照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课题研究成果的奖励形式包括:(一)精神奖励,如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等;(二)物质奖励,如发放奖金、科研经费支持等。
五、违规行为的处理第十条研究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以下行为之一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撤销课题、追缴经费、取消专业技术职务等处理:(一)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者的;(三)未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的;(四)其他违反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的行为。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三篇)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是指中学教育中开展课题研究的规定和实施方法。
该制度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研究能力,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下面是一个中学课题研究制度的一般流程:1. 主题确定:学校或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级和兴趣等因素确定一到多个研究主题。
2. 选题过程: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经过调研、查阅资料等方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
3. 研究设计: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制定研究目标、问题、方法和调查手段等。
4. 资料收集:学生采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图书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
5. 数据分析:学生应用统计和图表等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归纳。
6. 结果展示: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结论,并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展示。
7. 评价和反思:学生接受学校或老师的评价,并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这是一个基本的中学课题研究制度流程,具体的实施可能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和要求而有所调整。
此外,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起到指导和评价学生的作用,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
同时,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增强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二)是指中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课题研究,中学生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创新思维等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学课题研究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课题选题与计划: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相关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
2. 资料查找和整理: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研究做准备。
3.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根据研究计划,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以支撑研究的结论。
4.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学生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和信息技术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并得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学校课题专项研讨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特制定本课题专项研讨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课题专项研讨机制,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2.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制度内容1. 课题选题(1)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需求,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提出课题申请。
(2)学校成立课题评审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
2. 课题研究(1)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总结研究成果,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课题成果(1)课题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课题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教案、案例、教学设计等。
(3)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
4. 课题管理(1)学校设立课题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课题研究。
(2)学校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研究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
四、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课题专项研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各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课题专项研讨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3. 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4. 学校定期对课题专项研讨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
五、制度保障1. 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设备等支持。
2. 学校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3.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课题专项研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3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指针对小学教育领域的教研活动,规定和约束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以下是关于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的一些建议:1. 课题选题:课题选题要与小学教育实际紧密结合,关注小学生学习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具体可以从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业发展研究等方面入手。
2. 课题立项:教师提出课题后,需要经过学校或教研组的审核和立项程序。
合适的课题应具备研究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3. 研究实施:教师在实施研究时,应按照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步骤进行。
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实效性,及时总结改进教学策略。
4. 结果与成果:研究结果应该给出明确的结论,推广实施的建议,对小学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教学论文、课件、教案等形式进行宣传和分享。
5. 评价与奖励:对于具有一定贡献的课题研究,可以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同时,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反馈和指导。
6. 培训与交流: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科研技能和研究资料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发展,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2)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搞好课题实验工作,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请各位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作思路以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二、总体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行政人员和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楼小学《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一.指导思想以《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方案为主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使学校和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的策略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
以校本教研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丰富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常态质量。
四.校本教研的方式(一)、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实现教育理念引领自发自动的教育变革行为,建构起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认知体系是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首要条件。
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学校培养培训工作意见、校本培训计划。
注重校本培训学习,调每位教师至少订一份教育专业刊物,并充分发挥人手一份的教育专业刊物作用,通过认真组织阅读、摘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以期在教师理论引导、教学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到切实作用,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这过程中,使教师产生内在的思考,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解读重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交互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1.自读自悟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
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集中学习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本校教师讲座等方式,并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
这是指导教师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3.请进走出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做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
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做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达到一人学习人人受益的效果。
另外,我们也将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
(二)、规范制度,引领教师发展重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纳入新生成的教学常规,能有效地引领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发展,进而给学校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健全管理组织,建立教研机制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主题会诊制度、听课评课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研组实施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形成逐级落实,层层管理,全体教师参与的管理机制。
2、重建教研制度,确保教研实效(1)、常规研讨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应立足校本教研,坚持“教学、教研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教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确保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要求每位老师做到:①.每个教师一本校本培训专用笔记本,在培训中认真做好笔记。
②. 实行“三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或典型案例,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论文,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上一节校级研讨课。
③.每周三下午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每周四下午数学学科集体教研。
在学校期初工作计划中事先制定每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专题、主持人。
学校制定专门的教研之窗,每周的中心发言人都必须提前一周把发言提纲公布于教研之窗上,每次教研接结束主持人都必须把本周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
④. 教师每学期每人听课至少达到1 0节,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师们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⑤. 坚持“教研和科研合一”、“研究课和常态课合一”、关注常规研讨课。
继续要求每逢双周各年段提供语数研讨课各一节(语文周三上午、数学周四上午),执教老师教后及时反思,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做好评课记录,及时评课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2)、集体备课我校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形式,实行开放式备课,即把教案改为学案,采取集体备课之下的分任务备课的形式,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增强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改变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引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3)、实践反思通过课题引路,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立足课堂教学,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切实加强“三课”(课程、课堂、课外)指导,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不断深化“三法”(教法、学法、考法)研究,关注课堂,继续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使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在研究中有机的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同时鼓励教师从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文章,踊跃投稿,以撰写较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随笔等提升理论水平。
三、创新形式形成教研特色我们在研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改变校本研讨课方式:把研讨课分为2部分,其一是学校日常周研讨课:即一直以来坚持的每双周由每个年段所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英语组每学期推出2节。
二是新教师的成长课。
对新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五年)采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不打乱其教学进度,集中与单个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等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指导。
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现场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不管是学校的日常研讨课还是新教师的成长课,改变单一的评课方式为评课加“问课”的方式,即通过对课例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
以问促思,完成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以问促学,实现倡导的新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的相融。
以问促改,实现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给教师提问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后提问交谈;另外一种是给教师写“留言条”——把问题写在上面,留给老师一段时间思考,作书面回答,然后,找时间交流。
2、重新组建年段备课组: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继续以年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段设置语数备课组长,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的交流讨论随时随地的记录,再于学校的集体教研中进行研讨、整合、整理。
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
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推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
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尤其是同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讨,体现教师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缩短了活动开展的时间。
我校计划同课异构不仅是同一课同年段的不同老师、也可以是不同年段的老师、甚至是不同校的老师。
4、积极举办各种教学活动定期开展课改实验的专题研讨,积极参加、承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更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通过碰撞与交流,不断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动互补,逐渐形成集体认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5、坚持课题实验研究深入省数学教育研究会的课题《追求有效数学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实验研究,继续将课改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让教科研工作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
在课题中锤炼,力求一个主题,多种思路;一个话题,多种声音;一个课题,多种设计,以参与求体验,以激发求智慧,以此铸就老师们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敢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四、扎根课堂,落实校本教研课改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
因此,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呢?扎根于课堂的校本教研,要做到“实、活、新”,真正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实”是指校本教研要务实。
校长是研究负责人、教师是研究主体、学校是研究基地、教室是研究室,让教研遍及学校各个角落。
“活”是指校本教研形式的多样化、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并且能够灵活地去尝试、运用。
“校本教研”应该是教学的活水之源,而且最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新”是指校本教研要贵在创新,形式、方法、内容,有创新才有生命。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我们将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发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完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提升。
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群体。
、城北办事处张楼小学校本课题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