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试题哲学部分
近几年高考哲学部分试题

近几广东省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II卷分析(2007)40.(1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
40.答案要点:(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2)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
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2008年)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39.答案要点:(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整合)专题一:辩证的唯物论常考考点: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1、(2004年江苏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2004年湘鄂川渝卷)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B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2004年两广卷)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 B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06·江苏政治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B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04·广东政治卷·17)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B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05·天津卷34.)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1999-2006年高考哲学选择题精选2010-9-251999年广东高考单选:19.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
这件事情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0.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
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21.A.片面地看问题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D.不实事求是2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活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23.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2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定选:31.8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太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统一部署实施太湖流域污水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至1999年元旦零点,顺利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第一战役的任务。
哲学高考试题

11.(12上海卷)17. 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科学 •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 规律的科学 •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 质和规律的科学 • 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 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4、(2010年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 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解析】C 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A是主观唯 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不可知论。
8. (2011广东卷· 32)“道,犹行也;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 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 B.物理不外于吾心 •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9. (2011江苏卷· 24)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 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 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0.(12天津卷)9.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 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 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 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 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 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 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 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高考全国卷政治哲学题汇编

高考全国卷政治哲学题汇编 3.(2015山东)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 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B
解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 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 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 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 件的,A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 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 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高考全国卷政治哲学题汇编 5.(2012安徽)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 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D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解析:荀子的话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A不符合题意,体 现了意识的反作用。B不符合题意,体现了矛盾的观点。C不符合 题意,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D符合题意,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 规律的。
C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解析: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引起质变,A表述错误排 除,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B表述绝对化,夸大了主观能动 性的作用,故排除;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 的,D表述错误排除;根据题意“一篱不可放缓、一滴不可弃滞” 说明了放弃一滴、一篱都可能实现不了质变,强调了量的积累的 重要,C符合题意入选。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存在性C. 客观规律性D. 客观必然性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 事物的内部矛盾B. 事物的外部矛盾C. 事物的主观矛盾D. 事物的客观矛盾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社会历史观的唯物主义B. 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C. 社会历史观的辩证法D. 社会历史观的形而上学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要求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体现了()A. 自由的绝对性B. 自由的相对性C. 自由的客观性D. 自由的主观性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B. 客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C. 主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D. 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C. 人的全面发展D. 社会制度的完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革命性C. 科学性D. 历史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人与社会的矛盾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实现途径包括()A. 个人奋斗B. 社会贡献C. 个人利益的追求D. 社会利益的追求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特点包括()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条件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天津高考真题哲学部分

天津⾼考真题哲学部分天津⾼考真题哲学部分2011年天津6.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所畏惧的⼤胆举动,是由于⼤脑产⽣⼀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脑进⼀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A.意识是⼈脑的分泌物B.⼈脑是意识产⽣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D.⼈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7.“太极图”是中华⽂化的瑰宝,它是由⿊⽩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①⼀分为⼆的观点②绝对同⼀的观点③⽭盾双⽅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盾双⽅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绝对同⼀”是形⽽上学的机械论,不符合辩证法的原则9.幸福感是⼈们对⽣活满意程度的⼀种⼼理体验,它以⼀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定同步。
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10年天津9.与漫画《路向何⽅》哲学寓意相⼀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10.亚洲有⼀种⽑⽵,最初5年⾥在地下⽣根长达⼏千⽶,⼈们⼏乎看不到它的⽣长。
第6年⾬季到来时,它钻出地⾯,以每天60厘⽶的速度迅速长到30⽶⾼。
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分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2009年天津4. 丝⽠俯视南⽠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阳徐徐落下。
”南⽠说:“我的果实很重,⽆法爬到⾼处。
但我依托着泥⼟,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边细微的变化。
2009-2014年安徽高考哲学试题汇总

2009-2014年6年安徽高考哲学生活试题一、选择题1.[2009·安徽卷]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回答10—11题2.[2009·安徽卷]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3.[2009·安徽卷]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10·安徽卷]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2010·安徽卷]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6.[2010·安徽卷]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以下关于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B. 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是世界观的升华D. 世界观是哲学的升华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以下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D. 物质和意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答案:A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
以下关于矛盾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障碍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终点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起点答案:A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答案:A5.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以下关于文化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 文化是人类物质活动及其产品B. 文化是人类政治活动及其产品C.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 文化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产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决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AC7.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B. 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孤立的D. 事物的发展是联系的答案:BD8.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AC9.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文化的基本特征:A. 相对独立性B. 历史继承性C. 多样性D. 阶级性答案:ABC10.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文化的作用:A.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动力B.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 文化是政治制度的反映D.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答案:ACD三、简答题11. 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答案)B. 意识C. 精神D. 观念二、下列哪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B. 意识决定物质C.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D. 认识是先天具有的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答案)B. 社会制度C. 社会形态D. 社会变革但注意,实际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等,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最直接的答案是A,因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
四、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主观性(答案)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五、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答案)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联系的观点六、下列哪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答案)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统一的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A. 历史的创造者(答案)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此选项虽接近但不够准确,因为“创造者”更为全面)D. 历史的阻碍者八、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A.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 是否承认实践的作用(答案)D.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A. 直观反映B. 能动反映(答案)C. 被动反映D. 主观臆造十、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含义?A. 生产斗争B. 阶级斗争C. 科学实验D. 主观想象(答案)。
哲学高考题 - 复制

第一课:一、哲学的含义1.(2009年高考上海卷)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二、哲学的功能2.(2007年高考山东卷)“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第二课: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2008年高考广东卷)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③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2009年高考上海卷)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3.(2009年高考江苏卷)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4.(2010年高考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5.(2010年高考山东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 B.②④C.②③D.①④6.(2010年高考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第三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2010年高考江苏卷)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2.(2009年高考江苏单科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近5年全国文综哲学高考真题集锦

近5年全国各地文科综合有关哲学模块高考真题集锦一、2008年全国各地文科综合哲学试题:【08年北京文综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08年北京文综40(2)】奥运火炬完成了在广东、福建的传递之后进入江西。
在这段路线上,也不断在发生另一种“传递”:许多企业从广东和福建迁移到江西。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
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
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10分)【答案】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
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08年上海卷35(3)】温家宝问题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哲学家中,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天才的是:A. 亚里士多德B. 笛卡尔C. 牛顿D. 康德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仁爱B. 和谐C. 宽容D. 合作答案:D3. 哲学的最初起源与哪个古代文明国家相联系?A. 希腊B. 埃及C. 中国D. 波斯答案:A4.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学派的代表?A. 孔子B. 尼采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B5.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它认为:A. 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B. 精神是根本的存在形式C. 物质和精神都是根本的存在形式D. 物质和精神都不存在答案:A6.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西方哲学史上的“三位一体”?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康德答案:D7.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A. 仁爱B. 人性善良C. 孝悌D. 中庸之道答案:C8. 下列哪个是佛教的观点?A. 世界是有始有终的B. 世界是永恒存在的C.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D. 世界是偶然产生的答案:A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A. 文化是客观存在的B. 文化是主观构造的C. 文化有普遍价值D. 文化没有差异性答案:B10. 以下哪部作品被称为西方哲学的“圣经”?A. 《论语》B. 《共产党宣言》C. 《存在与虚无》D. 《西方哲学史》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能够被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系。
答案:传承2. 名称为“论人性”的哲学思想流派是_____________。
答案:人性主义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是客观世界的法则。
答案:合理即是现实的4. 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仁、_______________、智、信。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的基本特征?A. 民族性B. 传承性C. 多样性D. 单一性答案:D二、填空题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__。
答案:物质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
答案:社会实践三、简答题5. 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具体科学的发展又推动哲学的深化和发展。
哲学关注最一般的问题,而具体科学则研究特定领域的现象和规律。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四、论述题6. 论述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先,文化多样性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找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再次,文化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五、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材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答案:这段材料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态度。
孔子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谦逊,向他人学习,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这体现了儒家重视个人修养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也反映了哲学中关于认识论的观点,即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六、综合应用题8.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其次,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如利用网络、动漫等现代技术手段,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

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问题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精神D. 理念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以上都是5. 以下不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A.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B. 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C.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 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质量互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8. 解释“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
答案:这一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 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忽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天津高考真题哲学部分

天津高考真题哲学部分2011年天津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绝对同一”是形而上学的机械论,不符合辩证法的原则2010年天津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5. 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29.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
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0.下列成语中与漫画《人市之梦》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D.审时度势趋利避害.2006年天津25.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A.运用抽象思维B.注重积累知识C.善于捕捉灵感D.超越合理现象2005年天津27.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一、选择题1.(2014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 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高考试题哲学部分(选择题)(2005高考广东卷)1、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中元素都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D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经不重要了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2、一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 )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3、下列典故最能表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D )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4、“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5、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的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D )A、没有把握好质变引起量变的道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的贯彻全局观念6、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
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B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在意腐败现象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腐败现象只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支流,所以不必过于关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7、上述材料说明:( C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②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③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③④8、关于“古史分期”的学术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说明:( C )①争论的原因在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相对匮乏和史学家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尽管尚无定论,史学界仍然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③历史就像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④对于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史学界莫衷一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5北京卷9、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
这说明( B )A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0、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C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1、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
这是因为( C )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江苏卷)12、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
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D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4、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B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15、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 .要善于抓住重点B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6、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D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 B )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岗位上工作了22 年,始终践行“绝不能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18、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D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这说明( C )①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③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④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
”这句话说明( D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②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5年高考浙江卷(全国卷)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21、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 )A 自相矛盾的关系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C 诡辩的关系D 辩证否定的关系22、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表述两者关系的有( B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3、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C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③④24、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D )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
25、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D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6、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 D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2005全国卷(黑、吉、广西)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27、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B )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8、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A )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05年全国卷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回答29~30题。
29、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B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③30、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B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②严于律已不断完善道德修养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首先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A. ①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③31、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