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学实验课件分析共9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植物病原细菌PPT

植物 病原物
植物病 植物病 原真菌 原细菌
2021/4/14
植物 病毒
植物病 原线虫
寄生 植物
1
真菌
鞭毛菌 子囊菌 结合菌 担子菌 半知菌 亚门 亚门 亚门 亚门 亚门
2021/4/14
2
真菌
无性 生殖
有性 生殖
游动 胞囊
孢子
孢子
2021/4/14
分生 孢子
厚垣 孢子
休眠 孢子囊
卵孢子
接合 孢子
2021/4/14
2021/4/14
21
四)侵染来源
病害的发生一定程度取决于接 种体的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率极快, 少量的细菌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 行。植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可以 在种子、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植物残体、 昆虫等上存活。
多年生木本植物:病原细菌在枝条 或树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来源。
分泌毒素,使四周细胞中毒而死。
2021/4/14
19
2 维管束组织病害:通过薄壁组织或水孔后再 进入维管束,在木质部或韧皮部扩展。
稻白叶枯病菌在薄壁细胞中蔓延很 慢,形成局部的枯斑,进入维管束组织后, 蔓延加快,形成长条形叶枯症状。
2021/4/14
20
3 瘤肿或其它畸形病害:
病菌不深入到内部,它们在表皮 细胞间扩展,很少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但是组织中产生的少量的激素类物质,刺 激寄主形成瘤肿等畸形症状。
1 寄生性的强弱: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 伤 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较能适应寄生的 生活,就不一定要从伤口侵入。
2 引起叶斑、叶枯症状的病原细菌,多可从自然 孔口侵入,而引起萎蔫、腐烂和瘤肿等症状的则 多是从伤口侵入。
植物病 植物病 原真菌 原细菌
2021/4/14
植物 病毒
植物病 原线虫
寄生 植物
1
真菌
鞭毛菌 子囊菌 结合菌 担子菌 半知菌 亚门 亚门 亚门 亚门 亚门
2021/4/14
2
真菌
无性 生殖
有性 生殖
游动 胞囊
孢子
孢子
2021/4/14
分生 孢子
厚垣 孢子
休眠 孢子囊
卵孢子
接合 孢子
2021/4/14
2021/4/14
21
四)侵染来源
病害的发生一定程度取决于接 种体的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率极快, 少量的细菌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 行。植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可以 在种子、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植物残体、 昆虫等上存活。
多年生木本植物:病原细菌在枝条 或树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来源。
分泌毒素,使四周细胞中毒而死。
2021/4/14
19
2 维管束组织病害:通过薄壁组织或水孔后再 进入维管束,在木质部或韧皮部扩展。
稻白叶枯病菌在薄壁细胞中蔓延很 慢,形成局部的枯斑,进入维管束组织后, 蔓延加快,形成长条形叶枯症状。
2021/4/14
20
3 瘤肿或其它畸形病害:
病菌不深入到内部,它们在表皮 细胞间扩展,很少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但是组织中产生的少量的激素类物质,刺 激寄主形成瘤肿等畸形症状。
1 寄生性的强弱: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 伤 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较能适应寄生的 生活,就不一定要从伤口侵入。
2 引起叶斑、叶枯症状的病原细菌,多可从自然 孔口侵入,而引起萎蔫、腐烂和瘤肿等症状的则 多是从伤口侵入。
植物病原菌物PPT精品文档

数弱寄生。
.
4
1. 形态特点
1) 营养体:发达无 隔的菌丝体,老菌丝 或受伤的菌丝可产生 分隔。细胞壁成分主 要为几丁质。有时可 产生假根。联结两丛 假根的菌丝称为匍匐 丝。
.
5
2)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 囊孢子—静孢子。靠气流传播。
3)有性生殖:接合孢子。
.
6
同宗配合:在单一菌体上产生配子囊结合产生接 合孢子。
.
24
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 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
.
25
四)分类特征
分类根据: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
分为6纲。
.
26
三、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营养体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无产囊丝,子 囊直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裸生,壁薄,无孔□以壁胀裂或消解方式 释放子囊孢子。
子囊菌门的主要特点: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子囊 中产生子囊孢子。
.
16
生活史明显区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阶段(sexual stage)和无性阶段(asexual
stage) 完全时期(perfect stage)、不完全时期
(imperfect stage) 有性态(teleomorph)、无性态(anamorph)。
产囊体 产囊丝钩 子囊母细胞 幼子囊
有丝分裂
产囊丝 双核分裂 核配(2N) 减数分裂
子囊孢子(N)
.
19
2.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prototu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 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 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
4
1. 形态特点
1) 营养体:发达无 隔的菌丝体,老菌丝 或受伤的菌丝可产生 分隔。细胞壁成分主 要为几丁质。有时可 产生假根。联结两丛 假根的菌丝称为匍匐 丝。
.
5
2)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产生孢子 囊孢子—静孢子。靠气流传播。
3)有性生殖:接合孢子。
.
6
同宗配合:在单一菌体上产生配子囊结合产生接 合孢子。
.
24
子囊盘(apothecium):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 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
.
25
四)分类特征
分类根据: 子囊果的有无; 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
分为6纲。
.
26
三、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营养体单细胞或不发达的菌丝体。无产囊丝,子 囊直接由合子或单细胞形成。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裸生,壁薄,无孔□以壁胀裂或消解方式 释放子囊孢子。
子囊菌门的主要特点: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子囊 中产生子囊孢子。
.
16
生活史明显区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阶段(sexual stage)和无性阶段(asexual
stage) 完全时期(perfect stage)、不完全时期
(imperfect stage) 有性态(teleomorph)、无性态(anamorph)。
产囊体 产囊丝钩 子囊母细胞 幼子囊
有丝分裂
产囊丝 双核分裂 核配(2N) 减数分裂
子囊孢子(N)
.
19
2.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prototu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 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 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实验四 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子囊果为子囊壳,均为节肢动物寄生菌
2
• 半子囊菌纲
•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植物表面,无子囊 果,子囊孢子通过芽殖产生芽孢子
引起叶扭曲,缩叶,丛枝等症状
代表种畸形外囊菌(T. deformans) 引起桃缩叶病(Peach leaf curl)
3
桃缩叶病症状
4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囊菌纲-散囊菌属(曲霉)
A. Severely infected leaves and shoots of C. arborescens; B. general view of powdery mildew infection of C. arborescens; C. numerous2c9hasmothecia on the leaf lower surface; D. chasmothecia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 闭囊壳上菌丝状附属丝短,闭囊壳内含多 个子囊,子囊内含4-8个子囊孢子,分生孢 子梗基部膨大,分生孢子串生。
12
13
无性时期
14
有性时期
15
吸器
16
•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S. fuliginea 引起瓜类、豆类白粉病
17
• 叉丝单囊壳属 (Podosphaera)
实验四 植物病原菌物(四)
子囊菌门真菌 Ascomycotina
1
分为6个纲(Ainsworth系统)
纲名 半子囊菌纲 不整囊菌纲
特征 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散生,后期子囊消解
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18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 中毒——致病、致死,如毒蘑菇80余种。 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19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20
植物病原菌物
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 害的菌物。已记载的植物病原菌物有8000 种以上。菌物可引起3万余种植物病害, 占植物病害总数的80%,属第一大病原物。 植物上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 粉病四大病害都由菌物引起,历史上大流 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菌物引致。
23
1. 菌丝(hypha)
菌物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叫菌丝, 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 (mycelium)。
菌丝呈管状,细胞壁无色透明;有些 菌物的细胞质中含有各种色素,使菌丝呈 现不同的颜色,但这些色素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菌丝可以无限生长,其直径因各个 种而不同,由1~30µm不等,一般为5~ 6µm。
24
25
1. 菌丝(hypha)
(1)无隔菌丝(aseptate hypha):菌丝 内无横隔膜(septum),整个菌丝体为一 个无隔多核的细胞。低等菌物的菌丝。
(2)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菌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 小细胞。高等菌物的菌丝。
26
A. 无隔菌丝 B. 有隔菌丝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主讲老师: 鲁国东教授
1
鲁国东教授
为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植物病理学 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 方向为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遗传学等。主 要研究领域为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 生物学,特别是水稻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的 分子机理。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 中毒——致病、致死,如毒蘑菇80余种。 腹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19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20
植物病原菌物
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 害的菌物。已记载的植物病原菌物有8000 种以上。菌物可引起3万余种植物病害, 占植物病害总数的80%,属第一大病原物。 植物上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 粉病四大病害都由菌物引起,历史上大流 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菌物引致。
23
1. 菌丝(hypha)
菌物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叫菌丝, 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 (mycelium)。
菌丝呈管状,细胞壁无色透明;有些 菌物的细胞质中含有各种色素,使菌丝呈 现不同的颜色,但这些色素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菌丝可以无限生长,其直径因各个 种而不同,由1~30µm不等,一般为5~ 6µm。
24
25
1. 菌丝(hypha)
(1)无隔菌丝(aseptate hypha):菌丝 内无横隔膜(septum),整个菌丝体为一 个无隔多核的细胞。低等菌物的菌丝。
(2)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菌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 小细胞。高等菌物的菌丝。
26
A. 无隔菌丝 B. 有隔菌丝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主讲老师: 鲁国东教授
1
鲁国东教授
为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植物病理学 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 方向为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遗传学等。主 要研究领域为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 生物学,特别是水稻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的 分子机理。
3植物病原物:细菌ppt课件

✓重要成员:柑橘螺原体(S. citri),引起柑橘等植物的僵化
病。柑橘受害后表现为枝条直立,节间缩短,叶变小,丛枝或 丛芽,树皮增厚,植株矮化,且全年可开花,但结果小而少, 多畸形,易脱落。
49
50
11.植原体属(Phytoplasma)
✓即原来的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但在韧皮部筛管中或 在穿过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时,可以成为变形体状,如丝状、 杆状或哑铃状等。 ✓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 ✓早期的分类和鉴定主要依据生物学特征,如寄主、症状、 介体专化性等。 ✓1993年,Kirkpatrick和Sears建议成立植原体属。 ✓常见的植原体病害有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
periplasmic space =LPS layers
G+ 细菌: 厚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不易被酒精洗掉
G- 细菌: LPS(脂多糖)层和薄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易
被酒精洗掉
15
(四)培养性状 1.植物病原细菌: 多数为死体营养生物,可人工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
色、灰白色或黄色菌落;好氧; 培 养 基 pH : 中 性 偏 碱 ; T : 26—30℃ , 33 ~ 40℃ 停 止 生 长 ,
2-细胞壁(成分: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 问题-卵菌的细胞壁成分是什么? 真菌的细胞壁成分是什么?
9
3-细胞壁内结构:
1-细胞质膜 2-鞭毛(flagellum):细胞质膜下粒状鞭毛基体上产 生,穿过细胞壁和黏质层延伸到体外,鞭毛基部有鞭 毛鞘。
据着生位置分为: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周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鞭毛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在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
病。柑橘受害后表现为枝条直立,节间缩短,叶变小,丛枝或 丛芽,树皮增厚,植株矮化,且全年可开花,但结果小而少, 多畸形,易脱落。
49
50
11.植原体属(Phytoplasma)
✓即原来的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但在韧皮部筛管中或 在穿过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时,可以成为变形体状,如丝状、 杆状或哑铃状等。 ✓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 ✓早期的分类和鉴定主要依据生物学特征,如寄主、症状、 介体专化性等。 ✓1993年,Kirkpatrick和Sears建议成立植原体属。 ✓常见的植原体病害有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
periplasmic space =LPS layers
G+ 细菌: 厚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不易被酒精洗掉
G- 细菌: LPS(脂多糖)层和薄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易
被酒精洗掉
15
(四)培养性状 1.植物病原细菌: 多数为死体营养生物,可人工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
色、灰白色或黄色菌落;好氧; 培 养 基 pH : 中 性 偏 碱 ; T : 26—30℃ , 33 ~ 40℃ 停 止 生 长 ,
2-细胞壁(成分: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 问题-卵菌的细胞壁成分是什么? 真菌的细胞壁成分是什么?
9
3-细胞壁内结构:
1-细胞质膜 2-鞭毛(flagellum):细胞质膜下粒状鞭毛基体上产 生,穿过细胞壁和黏质层延伸到体外,鞭毛基部有鞭 毛鞘。
据着生位置分为: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周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鞭毛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在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原细菌 ppt课件

传播
1 非介体
雨水飞溅:雨水可以冲刷、分散粘液状细菌, 使细菌便于流动,同时使植物充水,使植物体 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水膜,为细菌通过自然孔 口、伤口及侵入后的扩展提供了条件。雨水是 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四)侵染来源
病害的发生一定程度取决于接种体的 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率极快,少量的 细菌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行。植 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可以在种子、 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植物残体、昆虫等 上存活。
多年生木本植物:病原细菌在枝条或树 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来源。
一年生草本植物:
2)酶
果胶酶:分解细胞壁组织,引起崩解,引起的 症状多半是腐烂。
蛋白酶:使寄主细胞失活,造成细胞坏死,引 起坏死症状。
水解酶:分解碳水化合物造成细胞死亡,引起 斑点。
3)多糖类物质 许多细菌可产生高分子量的多糖物质,
阻塞导管,引起萎蔫。
4)激素 引起畸形,癌肿。
侵染
植物病原细菌不象真菌那样直接穿过角质层或 从表皮侵入。 一)侵入途径 1 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气孔:如棉花角斑病。 水孔:如水稻白叶枯病和甘蓝黑腐病的病原细菌。 蜜腺:梨火疫病。
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 椭圆形的核区的单细胞微生物,包括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大小(m) 染色体数目
核膜 呼吸作用场所
核糖体 肽葡聚糖
DNA 繁殖
原核生物 1-10 1 -
原生质膜 70S + 环状
无丝分裂
真核生物 〉10 〉1 + 线粒体
80S -
3.病株残体:是田间重要的来源,许多病原 细菌可以在残体组织中长期存活。
植物病原细菌 ppt课件

四)侵染来源
病害的发生一定程度取决于接种体的 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率极快,少量的 细菌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行。植 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可以在种子、 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植物残体、昆虫等 上存活。
多年生木本植物:病原细菌在枝条或树 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来源。
一年生草本植物:
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 椭圆形的核区的单细胞微生物,包括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大小(m) 染色体数目
核膜 呼吸作用场所
核糖体 肽葡聚糖
DNA 繁殖
原核生物 1-10 1 -
原生质膜 70S + 环状
无丝分裂
真核生物 〉10 〉1 + 线粒体
80S -
1 寄生性 多数非专性寄生,寄生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少 数如植原体,专性寄生。
强寄生菌:侵染植物的绿色部分,自然孔口入 侵
弱寄生菌:侵染植物的贮藏器官或抵抗力较弱 的部位。
2 致病性
1)毒素
主要破坏寄主细胞的半透性,造成原生质中不 溶性物质转变为可溶性而外渗,造成细胞水分、 养分向间隙外渗,引起腐烂或斑点症状,初期 水渍状症状。
2 伤口(wounds) 以维管束病害为多。
自然伤口:风雨、雹、冻害、昆虫等造成。 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移栽、疏芽、疏 果、打顶、收获、运输等造成。
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都能从伤口侵入,反 之不一定。蔬菜软腐病只能从伤口侵入,很少从 自然孔口侵入。
3 叶毛(leaf hairs) 梨火疫病菌可经由未受伤的叶毛侵入。
植物 病原物
植物病 植物病 植物 植物病 寄生 原真菌 原细菌 病毒 原线虫 植物
091218植物病原细菌学实验课件

(1)斑点型:如棉花角斑病。 A. 剪取新鲜的典型病斑,约1cm见方。
B.表面消毒:将切取的组织块在70%乙醇中浸一下立即取出,然后用表面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 可以采用0.1%升汞,15″-2min或0.5%的次亚氯酸盐如漂白粉(1:9稀释液)2min
C.消毒后用灭菌水洗涤3次,将病组织放在另一个培养皿的灭菌水中,剪破中心或以灭菌玻璃棒研 碎病组织静置20-30分钟,等细菌游出。
(2)配制过程:将牛肉膏、蛋白胨、 NaCl 溶于蒸馏水后,调节pH7.2,加入琼脂溶化后分装于三 角瓶和试管。
2. Hugh和Leifson(HL)培养基:细菌的好氧性和厌氧性测定
蛋白胨 2.0 g 氯化钠 5.0 g 磷酸氢二钾 0.2 g
琼脂 3.0 g 蒸馏水 1000.0 ml pH 7.4~7.8
(2)配制过程:将牛肉浸膏、蛋白胨、淀粉称好后,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称好的琼脂,待融化后 调节pH7.0-7.2。
10. 石蕊牛乳反应 (1)配方: 脱脂牛乳1000 mL ,
石蕊液(4%)15-20 mL。
(2)配制过程:提前配制石蕊液
(二)培养基的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30min, 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 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 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2. 指示植物的选择:一般用烟草,在假单胞和黄单胞菌属上较适用。
3. 接种方法:用注射器将细菌液从烟草下表皮注入叶肉细胞间。用灭菌水作阴性对照,同属HR阳性 的菌株作阳性对照。
4. 培养条件:接种后的植物应保持在25℃,相对湿度较高(85%)的条件下。
B.表面消毒:将切取的组织块在70%乙醇中浸一下立即取出,然后用表面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 可以采用0.1%升汞,15″-2min或0.5%的次亚氯酸盐如漂白粉(1:9稀释液)2min
C.消毒后用灭菌水洗涤3次,将病组织放在另一个培养皿的灭菌水中,剪破中心或以灭菌玻璃棒研 碎病组织静置20-30分钟,等细菌游出。
(2)配制过程:将牛肉膏、蛋白胨、 NaCl 溶于蒸馏水后,调节pH7.2,加入琼脂溶化后分装于三 角瓶和试管。
2. Hugh和Leifson(HL)培养基:细菌的好氧性和厌氧性测定
蛋白胨 2.0 g 氯化钠 5.0 g 磷酸氢二钾 0.2 g
琼脂 3.0 g 蒸馏水 1000.0 ml pH 7.4~7.8
(2)配制过程:将牛肉浸膏、蛋白胨、淀粉称好后,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称好的琼脂,待融化后 调节pH7.0-7.2。
10. 石蕊牛乳反应 (1)配方: 脱脂牛乳1000 mL ,
石蕊液(4%)15-20 mL。
(2)配制过程:提前配制石蕊液
(二)培养基的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30min, 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 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 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2. 指示植物的选择:一般用烟草,在假单胞和黄单胞菌属上较适用。
3. 接种方法:用注射器将细菌液从烟草下表皮注入叶肉细胞间。用灭菌水作阴性对照,同属HR阳性 的菌株作阳性对照。
4. 培养条件:接种后的植物应保持在25℃,相对湿度较高(85%)的条件下。
实验七植物病原菌物ppt课件

2019 7
稻瘟病
2019
-
8
3.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丝孢纲 丝孢目)
分生孢子梗
合轴屈膝状,若干个松散聚生,褐色
分生孢子
多细胞(假隔膜)
褐色 纺锤形,直或稍弯曲 脐点位于基细胞内
2019 -
分生孢子
梗
9
2019
-
10
引起玉米小斑病(Sou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叶片、叶鞘和苞叶,褐色椭圆形病斑(小而多,可 愈合),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
2019 11
3.青霉属(Penicillium)
(丝孢纲 丝孢目)
2019
菌落
-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12
2019
-
13
柑橘青霉病
2019
-
14
5.葡萄孢属(Botrytis) (丝孢纲 丝孢目)
引起灰霉病
草 莓 灰 霉 病
2019
-
15
菌落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019
-
16
分生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
实验七 半知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
半知菌类真菌 Deuteromycotina
2019
-
1
特点
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的真菌
生活史只了解一半
菌丝可特化为菌核、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分生孢
子座、分生孢子梗等结构
2019 2
丝孢纲 (Hyphomycetes)
无孢目 丝孢目 瘤座孢目 黑盘孢目
2019 34
分生孢子器
稻瘟病
2019
-
8
3.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丝孢纲 丝孢目)
分生孢子梗
合轴屈膝状,若干个松散聚生,褐色
分生孢子
多细胞(假隔膜)
褐色 纺锤形,直或稍弯曲 脐点位于基细胞内
2019 -
分生孢子
梗
9
2019
-
10
引起玉米小斑病(Sou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叶片、叶鞘和苞叶,褐色椭圆形病斑(小而多,可 愈合),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
2019 11
3.青霉属(Penicillium)
(丝孢纲 丝孢目)
2019
菌落
-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12
2019
-
13
柑橘青霉病
2019
-
14
5.葡萄孢属(Botrytis) (丝孢纲 丝孢目)
引起灰霉病
草 莓 灰 霉 病
2019
-
15
菌落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019
-
16
分生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
实验七 半知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
半知菌类真菌 Deuteromycotina
2019
-
1
特点
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的真菌
生活史只了解一半
菌丝可特化为菌核、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分生孢
子座、分生孢子梗等结构
2019 2
丝孢纲 (Hyphomycetes)
无孢目 丝孢目 瘤座孢目 黑盘孢目
2019 34
分生孢子器
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形态观察-PPT课件

第12页共93页欧文氏菌属?主要引起植物软腐少数萎蔫第13页共93页大白菜软腐病第16页共93页梨火疫病叶缘变黑第17页共93页梨火疫病营养枝受害呈手仗状弯曲第18页共93页梨火疫病发病后期火烧状第19页共93页第20页共93页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第21页共93页西瓜细菌性角斑病第22页共93页第23页共93页?姜瘟病第24页共93页第25页共93页柑橘溃疡病第26页共93页第27页共93页第28页共93页?四土壤杆菌属?主要引起植物的根茎部瘤肿
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 (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
苹果花叶病
花叶
环斑、斑 驳型。
苹果花叶 病毒引起。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病毒的识别、诊断及病原鉴定往往比真菌 和细菌性病害复杂得多。因为非侵染性病害、 遗传性病害、药害及植原体引起的病害都与病 毒病症状相似。 一、病害初步识别 首先要区分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要点 是(1)病毒病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点 片分布,而非侵染性病害大多同时大面积发生; (2)发生病毒病的植株多为系统性感染,症状 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上症状最明显,而生理 性病害大多比较均一;(3)病毒病有传染性, 非传染性病害没有传染扩散的过程;
番茄花叶病毒病
花叶
植株矮化
烟草花叶病毒(TMV)
番茄曲顶病毒病
叶柄下弯
主要由 番茄曲 顶病毒 引起。
番茄蕨叶病毒病
苗期矮化,叶片细 长,不扩展。 黄瓜花叶病毒(CMV)。
花椰菜病毒病
叶片畸形,皱缩, 叶脉坏பைடு நூலகம்。
黄瓜花叶病毒(CMV)、芜菁花 叶病毒(TuMV)等引起。
莴苣病毒病
叶片皱缩,叶片下卷成筒状。
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 (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
苹果花叶病
花叶
环斑、斑 驳型。
苹果花叶 病毒引起。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病毒的识别、诊断及病原鉴定往往比真菌 和细菌性病害复杂得多。因为非侵染性病害、 遗传性病害、药害及植原体引起的病害都与病 毒病症状相似。 一、病害初步识别 首先要区分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要点 是(1)病毒病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点 片分布,而非侵染性病害大多同时大面积发生; (2)发生病毒病的植株多为系统性感染,症状 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上症状最明显,而生理 性病害大多比较均一;(3)病毒病有传染性, 非传染性病害没有传染扩散的过程;
番茄花叶病毒病
花叶
植株矮化
烟草花叶病毒(TMV)
番茄曲顶病毒病
叶柄下弯
主要由 番茄曲 顶病毒 引起。
番茄蕨叶病毒病
苗期矮化,叶片细 长,不扩展。 黄瓜花叶病毒(CMV)。
花椰菜病毒病
叶片畸形,皱缩, 叶脉坏பைடு நூலகம்。
黄瓜花叶病毒(CMV)、芜菁花 叶病毒(TuMV)等引起。
莴苣病毒病
叶片皱缩,叶片下卷成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