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热分析
7热分析
与DSC相比,DTA的分别率比较低,测量的温 度和热焓等参数的精确度不如DSC高,试样用 量也比较大,因此在研究聚合物的热性质时不 如DSC的应用广泛。
第二节 热重分析(TGA)
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简称TG,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 系的一种技术。数学表达式为: W=f (T或t)
TG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测定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某些高聚物热稳定性的对比表
聚合物 聚氧化甲烯 聚甲基异丁烯酸酯 聚丙烯 低压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聚苯乙烯 ABC共聚物 聚丁二烯 TD K 503 528 531 490 506 436 440 482 T1% K 548 555 588 591 548 603 557 507
•食品 •生物体・液晶 •油脂・肥皂 •洗涤剂
•电子材料 •木材・纸 •建材 •公害 •工业废弃物
規格
•橡胶 •高分子・塑料 •纤维 •油墨・顔料・染料・塗料 •粘着剂 •玻璃 •金属 •陶瓷・粘土・矿物 •水泥 热分析的历史
DSC
TG
DTA
TMA
复合分析
在动态条件下快速研究物质热特性的 有效手段 方法和技术的多样性
– – – –
Not hygroscopic Not light sensitive High thermal stability Relatively unreactive
2、气氛的影响 热天平周围气氛的改变对TG曲线的影响也非 常显著。
在流动气氛中进行TG测定时,流速大小、气 氛纯度、进气温度等是否稳定,对TG曲线都 有影响。一般,气流速度大,对传热和逸出气 体扩散都有利。使热分解温度降低。对于真空 和高压热天平,气氛压力对TG也有很大影响。
热分析讲义
226 398 420
840
T
(5)研究煤的燃烧特性和热解特性
W%
100 无烟煤 贫煤 褐煤 烟煤
200 400 600 800
T(℃)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 看出,不同煤种具 有非常不同的燃烧 特性。 褐煤挥发份高;着 火点低,燃烬时间 短。 无烟煤挥发份低, 着火点高,燃烬时 间长。
四、热重分析的影响因素
三.应用
由于DSC能定量测定多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使用的 温度范围也比较宽(-90--400℃),且分辨能力高,灵敏 度也高,用量少(毫克)等优点,因此应用较广。
DSC 曲线图可提供的信息:Ⅰ为玻璃化转变(Tg); Ⅱ为冷结晶或晶型转变、结构转变;Ⅲ为熔融、蒸 发、升华等的相转变;Ⅳ为固化和氧化分解等。
过程进度(α)
时间(t)
是研究物质在受热过程中所发生的晶型转化、熔融、蒸发、脱水等物理变化或热 分解、氧化等化学变化以及伴随发生的温度、能量或质量改变的方法。
应用
高分子 材料 环保 其它 含能 材料
无机物
对象
农药
药物 食品 矿物
石油
热重法
(thermogravimetry ,TG)
一:定义与方法原理 一:定义与
红外加热炉 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使炉温升到1800K,很适于恒温测量 冷却 可选择循环水、气体、压缩机等方式来,更低温度可采 用液氮来制冷,低温炉温度可降至-70℃。
( 3)气氛控制系统
TG 可 在 静 态 、 流 通 的 动 态 等 各 种 气 氛 条 件 下 进 行测量。 在静态条件下,当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围绕试样的气 体组成会有所变化。因而试样的反应速率会随气体的分 压而变。一般建议在动态气流下测量。 TG测量使用的气体有:Ar、Cl2、SO2、CO2、H2、H2O、 N2、O2等。
热分析技术PPT课件
从熔融热焓法得到的结晶度定义为
c
Ha H H a Hc
9/18/2019
20
热重(TG)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质量对温度 的变化。
9/18/2019
21
TG仪器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部件是热天平。根据结 构的不同,热天平可分为水平型、托盘型 和吊盘型三种。
9/18/2019
22
9/18/2019
9/18/2019
2
热分析技术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 TA)是指在程序控 温下测量物质的物化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根据所测物性的不同,广义的热分析方法可分为9 类17种,但狭义的热分析技术只限于差热分析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差示扫 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TG)、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等。
9/18/2019
E'(elastic)
E(" viscous) 48
动态模量
E’ 为弹性模量,又称为储能模量,代表材 料的弹性; E” 为黏性模量,又称为损耗模量,代表材 料的黏性。 损耗模量对储能模量的比值称为损耗因子 或损耗角正切,即
tan E"/ E' DMA测试通常记录的是动态(储能、损耗) 模量对温度、频率等的变化。
9/18/2019
31
2019/9/18
热分析PPT课件下载
04
差示扫描量热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基本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热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功率差随温度或时间的变 化。
DSC基本原理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如以热的形式)与温度的关 系。
DSC曲线可以反映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行为,从而得到样品的热性能参数,如熔点、 玻璃化转变温度等。
热分析PPT课件下载
目 录
• 热分析概述 • 热重分析法 • 差热分析法 •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热机械分析法 • 热分析实验技术与方法
01
热分析概述
热分析定义与原理
热分析定义
热分析是一种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 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的技术。
热分析原理
通过测量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各 种热力学参数(如热容、热导率、热 膨胀系数等)和化学反应参数(如反 应热、反应速率等),来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和性质。
热机械分析(TMA)
测量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尺寸变 化,用于研究物质的热膨胀系数和机 械性能等。
02
热重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基本原理
热重分析法定义
01
通过测量物质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研究物质的热稳
定性和热分解等性质的一种技术。
热重分析仪构成
02
主要由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天平测量系统和记录系统组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气氛,如空气、氧气、氮气等。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
使用专业的热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平滑、去噪、基线校正等处理,以获得更 准确的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处理结果,对样品的热性质进行分析和解释,如 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焓等。
第七讲 热分析
热分析 (TA)
差热分析与差 示扫描量热法 (DTA, DSC) 热重分 析法 (TGA)
热机械分析法 (TMA)
热膨胀法 (DIL) 动态热机械分析法
介电分析法
(DEA)
导热系数仪 热流法 激光闪射法
测量物理与化学过 程(相转变,化学 反应等)产生的热 效应; 比热测量
测量由分解、挥 发、气固反应等 过程造成的样品 质量随温度/时 间的变化
热重(TG)1915年由本多光太郎提出
现代商品热分析仪由温度控制系统、气氛控制系 统、测量系统和记录系统组成。
各种不同的热分析仪的区别主要在于测量系统的传感器. 现代热分析仪一般集热重、差热及差示扫描量热法于一 身,并采用程序控制及数字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热分析主要应用:
——用于研究物质的晶型转变、融化、升华、 吸附等物理现象以及脱水、分解、氧化、还原等 化学现象。
1. 基本概念: △m 质量变化 dm/dt 质量变化/分解的速率 DTG TG曲线对时间坐标作一次微 分计算得到的微分曲线 DTG 峰 质量变化速率最大点,作为 质量变化/分解过程的特征温度
2. TG 曲线
图中所示的反应单从 TG 曲线上看,有点像一个单一步骤的过程
热重分析仪(TG)原理图
——快速提供被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 产物、热变化过程的焓变、各种类型的相变点、 玻璃化温度、软化点、比热、纯度、爆破温度和 高聚物的表征及结构性能等。
§5.1 热重分析 §5.2 差热分析 §5.3 示差扫描量热法
一、热重法(TG)
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TG)是在程序控温下, 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通常 是测量试样的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热分析ppt课件
我们可选择不同的温度,得到其等温结晶曲线,分别 求出其n、Z和K(结晶速率常数)值。利用阿累尼乌
斯公式: K Aexp(E / RT) 1
从K与 T 的关系还可以求出该物质的结晶活化能E。式
中A为频率因子,E为结晶活化能。
30
1 2
问题:非晶和结晶的全同立构 聚苯乙烯的动态力学模量曲 线有何区别,为什么?
图4-31 全同立构聚苯乙烯的动态力学性
能.1.非晶的;2.结晶的
25
三、应用题
1. TG法研究高聚物裂解反应动力学和测定活化能
反应动力学方程: v d kf ( )
失重率 w0 wtdt
w0
阿累尼乌斯公式:
17
7’.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的交 联固化过程的研究 除了DSC外,动态力学方法也是 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 应过程、 固化动力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0.5
1.5
0
-0.5
1 LOG p2 -1.0
-1.5
-2.0
................................................................
12
DSC /(mW/mg) 放热
0.9
4.计算样品结晶度
0.8
面积: 45.05 J/g
0.7
面积: -29.13 J/g
0.6
0.5
[4.1]
0.4
0.3
结晶度: 11.37 %
0.2
0.1
50
100
150
200
250
温度 /℃
14
5.什么叫过冷度?它的大小表征什么? 过冷度:Td=Tm-Tc 采用的热分析方法及吸放热方向
第七章 热分析
差热曲线的分析
依据差热分析曲线特征,如各种吸热与放热峰的个数、形 状及相应的温度等,可定性分析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 程,还可依据峰面积半定量地测定反应热。
差热分析中产生放热峰和吸热峰的大致原因
差热分析的应用
(1)定性分析:定性表征和鉴别物质 依据:峰温、形状和峰数目 方法:将实测样品DTA曲线与各种化合物的标准(参考)DTA曲 线对照。 标准卡片:萨特勒(Sadtler)研究室出版的卡片约2000张和麦肯齐 (Mackenzie)制作的卡片1662张(分为矿物、无机物与有机物三部 分)。 (2)定量分析 依据:峰面积。因为峰面积反映了物质的热效应(热焓),可用 来定量计算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测定热化学参数。 (3)借助标准物质,可以说明曲线的面积与化学反应、转变、聚合、 熔化等热效应的关系。
热分析分类
测定的 物理量 质 量 方法名称 热重法 逸出气检测 逸出气分析 放射热分析 热微粒分析 简 称 TG EGD EGA 测定的 物理量 方法名称 简称 尺寸、体积 热膨胀法 热机械分析 力学量 动态热机械法 声学量 热发声法 热传声法
TMA DMA
温 度 热 量
升温曲线分析 差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
DTA DSC
光学量 电学量 磁学量
热光学法 热传声法 热磁学法
本章重点介绍:
差热分析法 (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热重法 ( Thermogravimetry,TG)
差热分析法测定相图 (a)测定的相图 (b)DTA曲线
聚苯乙烯的DTA曲线
差热分析法用于共混聚合物鉴定示例
热分析方法ppt课件
判定某项技术是否属于热分析技术应该具
备以下三个条件:
1 )测量的参数必须是一种“物理性质”,
包括质量、温度、热焓变化、尺寸、机械特
性、声学特性、电学及磁学特性等。
2 )测量参数必须直接或者间接表示成温度
的函数关系。
3)测量必须在程序控制的温度下进行.
热分析技术的分类
热分析方法的种类是多种多样 的,根据ICTA的归纳和分类,目前 的热分析方法共分为9类17种。
热分析的应用类型
4、材料质量测定:如纯度测定、物 质的玻璃化转变和居里点、材料的 使用寿命测定。 5、材料的力学性质测定:抗冲击性 能、粘弹性、弹性模量、损耗指数 和剪切模量等的测定。 6、环境监测:研究蒸汽压、沸点、 易燃性等。
热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热分析技术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1、动物药材的鉴别
2、植物药材的鉴别
植物药材(菊花、丹参、白术、白芷、
黄芪、玄参、甘草、板兰根、薏仁、杜仲、
银杏等)的鉴别,通常需要一定的溶剂提取
等较复杂的化学前处理,且操作烦琐。同时
也仅能检测药材中某一类成分,故难于反映
药材的总体理化性质,对植物药材鉴别的专
属性、准确性也不够高,故鉴别较为困难。 应用 TA 技术对其鉴别,往往能取得较满意 的效果。 2018/10/30
应用领域:化学化工、冶金、地质、物理、陶瓷、建材、 生物化学、药学、地球化学、航天、石油、煤炭、环保、 考古、食品等。
热分析的应用类型
1 、成份分析:无机物、有机物、药 物和高聚物的鉴别和分析以及它们的 相图研究。 2 、稳定性测定:物质的热稳定性、 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等。 3、化学反应的研究:比如固 - 气反应 研究、催化性能测定、反应动力学研 究、反应热测定、相变和结晶过程研 究。
热分析PPT课件
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有能量和 物质交换的体系
状态函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温度、 压力、体积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表达式为ΔU=Q+W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表达为ΔS≥0
热分析方法分类与特点
差热分析(DTA)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 度变化的技术
06
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中应用
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估
热重分析(TGA)
通过测量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研究其热稳定性、分解温 度、氧化稳定性等。
差热分析(DTA)
记录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用于研究材料 的热效应、相变、反应动力学等。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功率差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用于研究材料 的熔点、结晶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等。
材料相变过程研究
01
相变温度的确定
通过热分析方法确定材料的固固相变、固-液相变、液-气相变 等相变温度。
02
相变动力学研究
03
相变机理探讨
研究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动力学 行为,如相变速率、相变活化能 等。
结合热分析数据与其他表征手段, 探讨材料相变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材料老化、失效预测和寿命评估
热氧化稳定性评估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 分析,如绘制热机械曲线、计算热膨胀系数等。
应用实例及优缺点分析
应用实例
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热膨胀性、相变等。
优点
可测量物质在宽温度范围内的热机械性能,提供丰富 的信息;实验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热分析技术PPT课件
峰顶温度Tp:吸、 放热峰的峰形顶 部的温度,该点 瞬间
d(ΔT)/dt=0;
峰宽—— B′D′;
峰高—— CF;
峰面积——BCDB; 外推起始点(出峰点)一峰前沿最大斜率点与
基线延长线的交点(G),对应温度最为接近 热力学平衡温度。
3、DTA数据的记录方式
理想
实际
K[Al3(OH)6](SO4)2 热重曲线
• 结晶硫酸铜的热分析
实验条件为试样质量为10.8mg,升温 速率为10℃/min,采用静态空气,在
mo=10.8mg。曲线bc为第一台
铝坩埚中进行
阶,质量损失率为:
曲线de 为第二台阶,质量损失 率为:
曲线fg为第三台阶,质量损失率:
推导出CuSO4·5H2O 的脱水方程如下:
4、影响TG曲线的主要因素
任何一种分析测量技术都必须考虑到测定结 果的准确可靠性和重复性。为了要得到准确性和复 现性好的热重测定曲线,就必须对能影响其测定结 果的各种因素仔细分析。
① 升温速度: ② 试样周围气氛:C02、空气中或N2气氛 ③ 坩埚和支架的影响: ④ 试样因素:试样量、粒度大小 ⑤ 走纸速度:
据。 ⑩ 标明试样重量和试样稀释程度。 ⑪ 标明所用仪器的型号、商品名称及热电偶的几何
形状、材料和位置。 ⑫ 纵坐标刻度用测定温度下每度的偏移表示,吸热
峰指向下方,放热峰指向上方。
2023/9/13
4、DTA曲线的影响因素
① 升温速率不同,得到的峰的形状会有些差异,升温速率不 稳,则会造成基线偏移、弯曲、甚至造成假峰。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3、 热分析应用范围
热统第七章总结
热力学第七章总结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热运动的学科,主要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和热力学系统的熵增原理。
在热力学第七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和热力学系统的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热量不能从无到有,只能从高温流向低温,即热量总是从高温度流向低温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指出,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即低温物体的热量不可能自动流向高温物体。
这一定律被称为“熵增定律”,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基础。
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指出,热量和功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且这种转化是无限制的。
也就是说,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但功却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这一定律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热力学系统中,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熵增原理表明,热力学系统的熵总是不断增加的,而不会减少。
熵的增加可以看作是热力学系统逐渐趋向混乱、无序的状态。
热力学第七章的内容难度较大,需要深入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概念和定律的应用,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只有深入理解热力学的原理和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其他分支,并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_07热分析技术综合练习
第七章热分析技术(红色的为选做,有下划线的为重点名词或术语或概念)1.名词、术语、概念:热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或热重分析),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程序控制温度,外推始点。
2.影响DTA(或DSC)曲线的主要因素有()、()、()、()、()、()等。
3.影响TG曲线的主要因素有()、()、()、()、()、()等。
4.金属铁粉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TA),其TGA曲线上会有增重台阶,DTA曲线上会出现放热峰。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5.碳酸钙分解在DTA曲线上表现为放热峰。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6.如果采用CO2气氛,DTA曲线上碳酸钙分解吸热峰的位置会向高温方向移动。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7.物质脱水在DTA曲线上表现为吸热谷。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8.升温速率对DTA曲线(或DSC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9.样品粒度对DTA曲线(或DSC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0.样品用量对DTA曲线(或DSC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1.炉内气氛对DTA曲线(或DSC曲线)可能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2.无论测试条件如何,同一样品的差热分析曲线都应是相同的。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3.升温速率对TG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4.样品粒度对TG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5.样品用量对TG曲线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6.炉内气氛对TG曲线可能有影响。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7.无论测试条件如何,同一样品的TG曲线都应是相同的。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8.同一样品在不同仪器上的热分析结果应该完全相同。
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9.差热分析(DTA)测量的物理量是()。
第7章 热分析及耦合分析
四、稳态热分析
• 2、热分析的单元
• 热分析涉及到的单元有大约40种,其中纯粹用于热分析的
有14种:
• 线性:
•
• • •
LINK32
LINK33 LINK34 LINK31
二维二节点热传导单元
三维二节点热传导单元 二节点热对流单元 二节点热辐射单元
2-19
四、稳态热分析
• 2、热分析的单元
• 如果有下列情况产生,则为非线性热分析:
• ①、材料热性能随温度变化,如K(T),C(T)等;
• ②、边界条件随温度变化,如h(T)等;
• ③、含有非线性单元; • ④、考虑辐射传热; • 非线性热分析的热平衡矩阵方程为:
+ K T T QT CT T
• 二维实体: • • • • PLANE55 PLANE77 PLANE35 PLANE75 四节点四边形单元 八节点四边形单元 三节点三角形单元 四节点轴对称单元
•
PLANE78
八节点轴对称单元
2-20
四、稳态热分析
• 2、热分析的单元
• 三维实体
• SOLID87 六节点四面体单元
•
•
SOLID70
2-27
B 施加载荷计算
• d、热流密度 • 热流密度也是一种面载。当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率已 知或通过FLOTRAN CFD计算得到时,可以在模型相应的 外表面施加热流密度。如果输入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 单元。热流密度也仅适用于实体和壳单元。热流密度与对 流可以施加在同一外表面,但ANSYS仅读取最后施加的 面载进行计算。 • Command Family: F • GUI:Main Menu>Solution>-Loads-Apply>-ThermalHeat Flux
热分析ppt
两类不同的DSC示意图 两类不同的 示意图
热流法 在给予样品和参比相同的功率下, 在给予样品和参比相同的功率下,测定样品和参比两端的温 差∆T,然后根据热流方程,将∆T(温差)换算成∆Q(热量 ,然后根据热流方程, (温差)换算成∆ ( 作为信号的输出。 差)作为信号的输出。 功率补偿法 功率补偿型DSC的原理是,在程序升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 的原理是, 功率补偿型 的原理是 在程序升温的过程中, 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相同, 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相同,为此试样和参比物各用一个独立 的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当试样发生吸热效应时, 的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当试样发生吸热效应时,由补偿加 热器增加热量,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保持相同温度; 热器增加热量,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保持相同温度;反之当 试样产生放热效应时,则减少热量, 试样产生放热效应时,则减少热量,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仍 保持相同温度。 保持相同温度。
影响DTA曲线的主要因素 曲线的主要因素 影响
差热分析曲线的峰形、出峰位置和峰面积等受多种因素影响, 大体可分为仪器因素和操作因素, 仪器因素是指与差热分析仪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炉子的结构与尺寸; 坩埚材料与形状; 热电偶性能等。
操作因素: 操作因素:
操作因素是指操作者对样品与仪器操作条件选取不同而对 分析结果的影响: 样品粒度:影响峰形和峰值,尤其是有气相参与的反应; 试样要尽量均匀,最好过筛 参比物与样品的对称性:包括用量、密度、粒度、比热容 及热传导等,两者都应尽可能一致,否则可能出现基线偏 移、弯曲,甚至造成缓慢变化的假峰; 气氛:气氛的成分对DTA和DSC曲线的影响很大,可以被 氧化的试样在空气或氧气氛中会有很大的氧化放热峰,在 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中就没有氧化峰了。
② 试样皿的影响 理想的皿:皿材料是惰性的,不失重, 理想的皿:皿材料是惰性的,不失重,不是试样的 催化剂; 催化剂; 试样摊成薄层,有利于热传导、 试样摊成薄层,有利于热传导、扩散和 挥发。 挥发。 ③ 挥发物冷凝的影响 影响的原因:试样分解、升华、 影响的原因:试样分解、升华、逸出的挥发性物质 在仪器的温度较低位置处冷凝, 在仪器的温度较低位置处冷凝,特 别挥发物冷凝在称重的体系中( 别挥发物冷凝在称重的体系中(如悬 ),这部分残留的冷凝物的质量变 丝),这部分残留的冷凝物的质量变 化将叠加到待测试样中。 化将叠加到待测试样中。 实 验 技 巧:减少试样用量 选择适当的冲洗气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对大量试样测定结果的分析,认为曲线开始偏 离基线那点的切线与曲线最大斜率切线的交点(图中B 点)最接近于热力学的平衡温度。外推法确定此点为差 热曲线上反应温度的起始点或转变点。 图中C点对应于峰值温度,通常较易测确,但其数 值易受加热速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较起始温度变化大 。 曲线的峰形与试样性质、 实验条件等密切相关。同一 试样,在给定的升温速率下, 峰形可表征其热反应速度的 变化。峰形陡,热反应速度 快;峰形平缓,热反应速度 慢。的鉴定。简单的方法 是事先将各种化合物的DTA曲线制成卡片,然后通过样 品实测DTA曲线与卡片对照,实现化合物鉴定。 已有萨特勒(Sadtler)研究室出版的卡片约2000张 和麦肯齐(Mackenzie)制作的卡片1662张(分为矿物、 无机物与有机物三部分)。
(二)仪器因素的影响
仪器因素是指与热分析仪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 括:加热炉的结构与尺寸、坩埚材料与形状、热电偶 性能及位置等。
(三)样品的影响
1.样品用量的影响
样品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常用量不宜 过多,因为过多会使样品内部传热慢、温度梯度大, 导致峰形扩大和分辨率下降。
2.样品形状及装填的影响
3.面积比法
如果A、B物质组成混合物,加热过程中每种物 质热效应分别为ΔHA和ΔHB。设A的质量含量为x,B的 质量含量为(1-x),因此:
H A xq A
H B (1 x)qB
式中 q A、q B——A、B单位质量物质的转变热。 令二者比qA/qB=K,则:
H A xq A x ' K H B (1 x)qB 1 x
四、 差热分析的应用
凡是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变化 而产生热效应的物质,均可利用差热分析法加以研究。 下面是几个应用的实例。
2.单物质标准法
具体步骤为:
1)测定单一纯净物质的差热曲线,求出其反应 峰面积Aa。
2)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混合试样的差热曲线,求 出反应峰面积Ai。 3)将上述测定结果代入下式:
M i M a ( Ai / Aa )
式中 Mi——混合物中被测物质的质量;
Ma——纯物质的质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迅速。缺点是难以 达到实验条件完全相同 。
dT dH CS K (T Ta ) dt dt
Δ T=TS -TR
试样发生热效应,在升温的同时ΔT变大,因而曲线中 会出现一个峰。
在峰顶(图中的b点)处,dT / dt 0 ,则:
1 dH Tb Ta K dt
K值越小,峰越高,灵敏度高----样品与金属块之 间个气隙。
a
c
为了简化上式,可以假设c点偏离基线不远,即 ΔTc≈ΔTa,则上式可写成:
H K (T Ta )dt KA
0
称为斯伯勒(Speil)公式。 反应热ΔH与差热曲线峰面积A成正比,传热系数K值越小, 对于相同的反应热效应来讲,峰面积A越大,灵敏度越高。
从DTA曲线上可以看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所发生的 吸热和放热反应,但并不能得到热量的定量数据。因为 不论试样和参比物都与外界有热量交换。虽然已经有定 量DTA,但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温 热 尺
度 量 寸
力学特性 声学特性 光学特性 电学特性 磁学特性
热分析的发展趋势:综合化
例如:综合热分析仪,可以同时测定试样的差热曲 线、热重曲线、示差扫描量热曲线及膨胀(收缩)曲线。
又如:差热分析与高温X射线衍射仪组合,高温显微 镜与膨胀仪组合等,都使高温物相分析更有效和更方便 了。同时,气体条件、压力装置的引入,使高温物相的研 究更接近实际状态,使得无论在对材料的理论研究上,或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方面都提高了一步。
试样所得的热量为: C dTS K (T T ) dH S w S
dt
dt
dH / dt
试样的吸(放)热速度 TS—试样的温度;TW—炉温。
dTR 参比物所得热量为: CR K (Tw TR ) dt
TR——参比物的温度。
认为 dTR / dt dTW / dt,可得:
点型DTA曲线
差热分析曲线ΔT为纵坐标,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 基线相当于ΔT=0,样品无热效应发生,向上或向下的峰反映了
样品的放热或吸热过程 。
各种吸热与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及位置等,可定性分析物质的
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还可依据峰面积半定量地测定反应热。
二、 差热分析方法
(一)差热分析曲线
随着其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变化(如熔融、升华、凝 固、脱水、氧化、结晶、相变、化学反应等),通常伴 随有相应的热力学性质(如热焓、比热、导热系数等) 或其它性质(如质量、力学性质、电阻等)的变化,因 而通过对某些性质(参数)的测定可以分析研究物质的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程。
热分析发展历史:
历史久,应用宽,涉及到各种科学领域。
表
测量参量
国际热分析协会认定的热分析技术
热分析技术名称 热重法 等压质量变化测定 逸出气检测 逸出气分析 放射热分析 热微粒分析 差热分析法 差示量热扫描法 热膨胀法 热机械分析 动态热机械分析 热发声法 热传声法 热光学法 热电学法 热磁学法 缩写 TG
质
量
EGD EGA DTA DSC TD TMA DMA
作为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创立于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
直到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用于无机物,如粘土、 矿物等。 我国起步晚,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开始 有热分析仪器的生产。 近年来随着仪器微机处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热分 析仪器获得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加速了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
E 1 1 R Tf 1 Tf 2
1.92 n
R——气体常数;n——反应级数。
DDTA法的优点是只需测定一条曲线,就可以很 容易地测得反应活化能的数据,在研究固相热反应动 力学方面,它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采用微分差热分析可测定焊接、轧制过程等连续、 快速冷却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相变点。
三、 影响差热曲线形态的因素
要取得精确的结果并不容易。影响因素有仪器因素、 试样因素、实验条件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峰的形状、 位置,甚至峰的数目,所以在测试时不仅要严格控制实 验条件,还要研究实验条件对所测数据的影响,并且在 发表数据时应明确测定所采用的实验条件。
(一)实验条件的影响
1.升温速率的影响
样品形状不同所得热效应的峰的面积不同,以采用 小颗粒样品为好,通常样品应磨细过筛并在坩埚中装填 均匀。
3.样品的热历史的影响
许多材料往往由于热历史的不同面产生不同的晶型 或相态,以致对DTA曲线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测定时 控制好样品的热历史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DTA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的 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因此,要用DTA进行定量分析比较 困难,一般误差很大。如果只作定性分析,则很多影响 因素可以忽略,只有样品量和升温速率是主要因素。
DDTA曲线可更精确地测定基线。基线的精确测定 对定量分析和动力学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从图中可以 看到DDTA曲线上的正、负双峰相当于单一的DTA峰, DTA峰顶与DDTA曲线和零线相交点相对应,而DDTA 上的最大或最小值与DTA曲线上的拐点相应。 可清楚地把分辨率低和重叠的峰分辨开。 在动力学的研究中,微分差热分析的优势显得更 为突出。Marotta等人提出根据单一的DDTA曲线上的 两个峰温测定固相反应的活化能。建立了DDTA曲线上 两个转折点温度Tf1和Tf2与活化能E之间的关系式:
1.定标曲线法
具体做法如下:
1)配制一系列人工混合物,如在中性物质中掺入 5%、10%、15%……单一纯净的欲测矿物的标准样品。
2)在同一条件下作出人工混合物系列的差热曲线, 并求出各种混合比例试样的反应峰的面积。 3)制作定标曲线,横坐标为混合物中欲测物质的 质量,纵坐标为反应峰面积。 4)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试样的差 热曲线,求出反应峰面积,将此值对照定标曲线,即可 在横坐标上得到欲测物质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混合物中 该物质的含量。
基线:是接近ΔT=0的线,试样和参比物的热容不同 设试样和参比物的热容CS、CR不随温度而改变,并且假定它们与 金属块间的热传递与温差成比例,比例常数K(传热系数)与温度无 关。基线位置ΔTa为: R S a
C C T K
式中 Φ——升温速率, dTW / dt ,TW为炉温。
从DTA曲线便可知比热发生急剧变化的温度,这个方法被 用于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反应终点c处,dH / dt 0 ,即得:
dT CS K (T Ta ) dt
积分后得:
Tc Ta exp( Kt / CS )
表明从反应终点以后,ΔT将 按指数衰减返回基线。
从a点到c点进行积分,便可得到反应热ΔH:
H CS (Tc Ta ) K (T Ta )dt
第七章 热分析技术
7.1 概述
7.2 差热分析
7.3 差示扫描量热法 7.4 热重分析 7.5 热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
7.1 概述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简称TA)是指在程序控
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 关系的技术。
热分析技术的基础:是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
(二)定性分析
差热分析的主要应用:依据差热分析曲线特征,如各种 吸热峰与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及相应的温度等,可定性 分析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
现象
结晶转变 熔融 气化 物理 升华 原因 吸附 脱附 吸收 吸 热 √ √ √ √ √ √ 放 热 √ 化学 原因 现象 化学吸附 析出 脱水 分解 氧化度降低 氧化(气体中) 还原(气体中) 氧化还原反应 吸 热 √ √ √ 放热 √ √ √ √ √
因为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与其差热曲线上形成相应的反应峰面积A成正比,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