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思维对中式英语句子的影响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汉语语言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介语变异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
它是在已经有了第一语言用于思维,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开始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要学会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需要以对该种语言相当程度的掌握为前提。
不可能一开始就学会。
一汉语思维导致“中式英语”翻译的形成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制约着句子结构。
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上截然不同。
尽管我们希望英语学习者能达到用英语思维来思考,不用汉语思维直接进行交际或写作,但是,由于想进行的交际内容的广泛和以掌握的英语知识的贫乏,初学者在进行交际或写作时,仍然会很自然的先用汉语思维思考,再用英语将思维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中式英语。
如:①He kicked the ball with his foot,(He kicked the ball,他一脚把球踢开了。
)②Bob hit my face,(Bob hit me in my face,鲍勃打了我的脸。
)以上二个句子从语法结构上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均不符合英语习惯,就是因为英语国家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
如例句1,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踢”(kick)这一动作本来就只能由脚来完成,不必再加“with his foot”,因此不能延用汉语的“一脚踢开”的习惯。
在例句2中,汉语思维强调“打了脸”,而英语思维习惯则需表达为“打了我”,脸则只是打在身体上的某个地方。
二汉语主体思维的倾向差异使得“中式英语”翻译更为明显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表达上其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描述实物和阐述事例的过程中,特别是当涉及到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于用人或表示生物的词做主语(或潜在的主语),而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做主语如:The thought of resuming filled her with fear,她一想到要返回去,心里就害怕。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思维具象性与思维抽象性的对比
中国传统注重实践经验,借助直觉体悟观物取象,即取万 物之象,通过直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 内在本质和规律。 孔子说:“内省不疚”; 孟子主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 (《孟子· 尽心》) 庄子说:“道不可言,言而非道”;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 题
中国式英语(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发音不标准 阅读速度较慢 选词不当,乱合成单词 英语句子缺乏逻辑性 重阅读写作,轻听力口语 ……
四、思维模式差异之于语言学习上的 影响——词汇层面
1.对词汇认知不同导致阅读速度的缓慢; 2.缺乏对词汇不同文化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词汇联想意义 associative meaning)导致选词不当,表达不地道。 如:dragon , “心”与”mind”,propaganda department, individualism,teacher,etc.
四、思维模式差异之于语言学习 上的影响——句子层面
1.汉语的具象思维产生负迁移作用使中国学生造句时 更注重意合。 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怎么做; 他不老实,我不信任他。 2.对被动语态的把握存在偏差。 如:每天都需要水。 3. 关联词语乱用 或缺失。 如:他不来,我不去。 4. 对骈散的理解不明确,套用汉语骈偶结构,画虎不成 反类犬。 如:教授知识渊博而又温文尔雅。 Professor Wang‟s knowledge is deep and broad, his manner is warm and gentle.
Everything possible was done to conceal our movements from the enemy and to mislead them. 我们己经采取了一些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便对敌人隐瞒 我们的活动情况,并迷惑他们。(不说“每一种可能的措 施都被采取了……”) Table tennis is played all over in China. 中国到处都打乒乓球。(不说“在中国乒乓球到处都在 被打。”)
浅析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
浅析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作者:罗晓雨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3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试图从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思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汉英翻译中中式思维的具体体现,最后将提出几点建议以避免中式思维对英语学习者的干扰。
关键词:差异;中国思维模式;干扰;转换一、思维,语言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思想相互交织,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虽然翻译以语言开头和结尾,但语言不应被视为一种单独的现象,它也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
例如,狗,与中国和英美国文化的人密切相关。
英语中的“狗”是中性词。
“Every dog has his day.”等于“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迎接他的成功”。
但是,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等词在汉语中意思并不好,所以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具象思维是一个人研究和转变记忆表达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本质是想象力,这意味着在发现真实物体之前,图像首先出现在人类的大脑中。
抽象思想是通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称作逻辑思维。
具象和抽象思维是中英文的两种思维模式。
中国人更习惯于具象思维,但英语国家的人倾向于抽象思维。
总的来说,除一些权威的杂志和期刊外,汉语易于使用具体的词汇而很少使用抽象的词汇。
他是个墙头草,谁硬就跟谁。
He always sits on the fence and falls on the side of the stronger.(二)分析思维和合成思维合成思维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不同的部分组合成一个联合。
它经常使用连词,介词和逻辑关系来进行整合。
但是,在分析思想中发展的人更有可能将联合分解成各个部分,或者将其关系分开。
人类基本上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语言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导致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
中国人形成了分析思维但英语更多地采用合成思维。
浅析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
语言新探浅析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罗晓雨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试图从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思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汉英翻译中中式思维的具体体现,最后将提出几点建议以避免中式思维对英语学习者的干扰。
关键词:差异;中国思维模式;干扰;转换一、思维,语言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思想相互交织,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虽然翻译以语言开头和结尾,但语言不应被视为一种单独的现象,它也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
例如,狗,与中国和英美国文化的人密切相关。
英语中的“狗”是中性词。
“Every dog has his day.”等于“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迎接他的成功”。
但是,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等词在汉语中意思并不好,所以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具象思维是一个人研究和转变记忆表达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本质是想象力,这意味着在发现真实物体之前,图像首先出现在人类的大脑中。
抽象思想是通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称作逻辑思维。
具象和抽象思维是中英文的两种思维模式。
中国人更习惯于具象思维,但英语国家的人倾向于抽象思维。
总的来说,除一些权威的杂志和期刊外,汉语易于使用具体的词汇而很少使用抽象的词汇。
他是个墙头草,谁硬就跟谁。
He always sits on the fence and falls on the side of the stronger.(二)分析思维和合成思维合成思维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不同的部分组合成一个联合。
它经常使用连词,介词和逻辑关系来进行整合。
但是,在分析思想中发展的人更有可能将联合分解成各个部分,或者将其关系分开。
人类基本上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语言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导致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
中国人形成了分析思维但英语更多地采用合成思维。
最为常见的是,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发呆,他不在乎停在马路中央还是厕所旁边。
浅析中式思维对大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
浅析中式思维对大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中式思维对于中国学生进行英语表达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哪怕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直至大学阶段,许多学生仍旧无法规避母语固有的思维方式,无法表达出地道的英文。
笔者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三大类对学生影响颇深的中式思维并加以分析,同时提出改善这种现象的方法。
标签:中式思维;英语表达;干扰我们一直将听、说、读、写、译视作对中国学生英语能力培养及提高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这其中,说、写、译三方面都属于表达的范畴。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短,若干年的积累下来直到大学阶段理应自由且流利地表达出比较地道的英文,但事实却差强人意。
先不说部分学生表达语料的稀少,就算其中程度较好的学生,出口或落笔的英文仍有很多的不地道之处。
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中式思维在其中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如果要将这些英语表达上的障碍和错误进行分析和归类,我们会不难发现,学生们的表达错误往往惊人的相似。
而许多问题绝非所谓“语言规则”、“语法规则”、“写作方法”、“翻译理论”等诸多条条款款能够解释,中式思维对中国学生的干扰才是问题的根本。
对此,笔者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多个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出几类现象明显的中式思维。
一、意合思维这应该算是导致中国学生英语表达错误最大的原因。
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最大本质在于汉语遣词造句靠的不是语法框架,而是“意念主轴”的心理引导。
纵观中国学生所犯的带有趋同性的英语理解与表达错误,可以明显发现,汉语意合思维与形似误导恰与“意念主轴”的思维轨迹不谋而合。
它们不但是导致中国学生英语错误理解和表达的一大根源,也是造成“中式英语”和“欧式中文”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不怕冷。
很多中国学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I’mnotafraidofcoldness.”或“Idon’tfearcoldness.”问题出在哪里呢?所谓“不怕冷”指的是“不在乎天气冷,可以承受寒冷天气”,而不是对“冷”这种抽象概念的害怕。
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对句式结构的影响
的关系 , 形成树权 形的句式结构 。句 中不允许 主语和宾语 空缺 , 往往存在如 同路标似 的连接 手段 , 具有 以形态统 意的特点 , 句子
成分之 间保持语法一致 与意义一致 。因此 , 复合句 、 大树型 句 子 是英语 的特色 。例 1 :
Wh e n C h o u E n — l a i ’ S d o o r o p e n e d t h e y s a w a s l e n d e r ma n o f mo r e t h a n a v e r a g e h e i g h t wi t h g l e a mi n g e y e s a n d a f a c e S O s t r i k i n g
塾 !
Ja nu a r y
汉 英 思 维 模 式 差 异 对 句 式 结 构 的影 响
曾咏梅
摘要 : 汉英不 同的思维模 式 , 造成 汉英语 言句式 结构 的差异 , 这极大地干扰 了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 学习的提 高。因此, 对 比两种思维模式对 句式结构差异的影响, 可 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符合英语 习惯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 思维模 式 句式结构 学生
He w a s a g o o d t e a c h e r . As a ma n r i c h l y e n d o w e d wi t h a g e n e r o u s h e a r t a n d a n o b l e mi n d ,h e wa s w i d e l y a d mi r e d f o r h i s g e n u i n e d e v o t i o n t o e d u c a t i o n . He c o u l d n o t o n l y d e l i v e r h i s l e c t u r e s v i v i d l y a n d h u mo r o u s l y b u t wi d e l y ma k e f r i e n d s wi t h s t u d e n t s .He
从中式思维模式探究汉英口译中的中式英语
从中式思维模式探究汉英口译中的中式英语前言: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国际上的联系越来越多,英语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各个领域对于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其英语水平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
我国大多数的口译人才的母语都是汉语,所以,汉语对于口译人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情况下,口译人才经常会下意识的说出带有汉语味道的英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效果,降低了我国的口译质量,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建设。
一、思维模式与英语口译之间的关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媒介,是由词汇、语法、句子、段落等堆积而成的,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积累,还具有非常强大的思维能力。
人脑根据概念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知、结果就是思维,思维分为简单与复杂,像是大猩猩等高级动物就具有简单的思维,而人类则具有复杂的思维。
不同的人类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思维模式的分类也是各有千秋。
英语口译是一种翻译形式,是将汉语用英语翻译过来,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人觉得只要认识的单词够多,掌握好固定的语法模式就能够做好英语口译,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就像中文里面有方言一样,英语中也存在一些俚语,或者是单词有引申含义的时候,而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进行口译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机械的翻译词语,组成句子,而是要将自己的感情包含在其中,这样才能使口译结果更加富有生机,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思维模式的点拨,总而言之,思维、口译、语言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二、思维模式在英语口译中的重要性就像笔者之前提到的,思维、语言、口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英语口译受思维模式的支配,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进行语言的表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用翻译成英文就是“Love me,love my dog”,我们都知道“Dog”的意识是“狗”而并不是“乌”,但是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只是选择对比的事物不同罢了,但是在英语中,按照这种模式翻译就比按照原话翻译要文雅的多,而这都是通过人们思考出来的,由此可见,只是机械性的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是不对的,必须要经过思维模式加以点拨。
中西思维差异在句子层面上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中西思维差异在句子层面上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摘要:由于中国学生用汉语思维方式去构建英语的句子和篇章,写出来的作文不符合英语的规约,这种汉语式作文常令西方人不知所云。
本文从句子入手,分析中西思维在英语作文句子层面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启示,以此来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时空观念;主观倾向;客观倾向1 引言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制约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瓶颈。
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常语义不连贯,使用的句型少,缺少衔接或衔接不当,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由于中国学生用汉语思维方式去构建英语的句子和篇章,写出来的作文不符合英语的规约,这种汉语式作文常令西方人不知所云。
本文从句子入手,分析中西思维在英语作文句子层面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启示,从而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中西方差异和英文句子的写作特点,以此来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2 中西思维差异在句子层面的表现2.1时空观念上的差异汉语重意合,即使在形式上分散,但也能够清楚明确的表达意思,不太讲究形式上的一致。
而英语重形合,英语句子的人称、数、时态、语态情态均受时空限制,形成语法形式上的一致。
如他当了三年律师。
这句话中“当律师”与“三年”不产生时空矛盾,因此有学生表达为He has become a lawyer for three years. 但根据英语的时空观,动词become 是瞬间动词,而三年是时间段,二者不相调和,不能出现在一句话。
按英语习惯应为He has worked as a lawyer for three years. 再如那位年轻的女士大声喊道有人偷了她的钱包。
汉语注重整体、意合,虽然主句和从句的主语不一致,即喊和偷的动作发出者不同,但整体表达意思完整,清楚。
但按照汉语的思维该句写成The young lady shouted that someone had stolen her purse. 就不符合英语形式上一致的习惯,这句应改为The young lady shouted that her purse had been stolen.2.2句式主、客观倾向的差异西方的客体思维强调“物我二分”,在语言上同样追求客观、公正、严密。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汉句型结构的影响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汉句型结构的影响摘要:思维方式是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为该群体或民族所共有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模式。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西方分析,东方综合”,从而造成了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征。
关键词:思维方式;汉语;英语;差异;形合;意合思维方式是一个文化群体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为该群体或民族所共有的、比较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模式。
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全世界的几千种语言都是以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而汉英对同一客观事物常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汉语在几千年的重意、重神、重风骨、重凌虚的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的语言结构;印欧语的基本特点和英美人关注个体的思维方式使得英语的形合手段远比汉语要多,最终有了区别中西方语言的本质特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这也成为汉英语言研究的中心。
根据周志培的归纳,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西方分析,东方综合”。
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越分越细。
其优点在于能够比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
但也有缺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谓“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总而言之,“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归纳,西方人善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
东西方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会有如下表现:汉民族的综合型思维倾向于把一个物体或观念的各个分散的部分合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中西思维差异对语句表达的影响
藿:。
热堡凰一中西思维差异对语句表达的影响朱(江汉大学外语学院,光湖北武汉430056)甾商要]中西方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思维方式上存有一些差异,而思维方式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概述了这种思维差异对各自语句表达的影响。
暖键词]语言;思维差异;形合;意合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制约语言的形式。
每种语言者酣本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辩证统一的观点,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上看问题,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强调和谐与联系。
西方的宇宙观所表现的趋向是“天人各一”,西方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主要采用分析法对宇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研究。
下面别门对英汉两民唉思维差异对语句表达的影响作一对比。
一、英语重形合(hypot axi s),汉语重意合(par at a xi s)西方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为特点。
在思考时,西方人习惯从局部到整体,以分析和逻辑推理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即注重句子的形式,结构的完整,各种连接手段的采用,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介词等(何善芬,2002)。
因此,英语句法功能呈外显性。
汉民唉直觉思维发达,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直观性,因此更加重视辩证思维。
汉语重意合,语言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凭借主观直觉,不受形式的约束。
汉语句子的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志,在词的形式、顺序上均无固定要求。
意合是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而通过词语或分句中隐含的意义来表达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例如:I’ve m a des om es ugge st i ons,but t her ei s nore sponse.说是说了,(但是)没有结果。
I can’t t r us t hi m.bec a us ehe i s nO t h O neSt(因为)他不老实,我不能相信他.以上两句中英语均有连接词而且决不能省去的,与之相反,汉语则可省略这些连接词。
中式思维模式对英文句法写作的负面影响
要的认知方式。在语 言上 ,意合” “ 在汉语中 占绝对 的优 势地 位 , 比较 而 言 , 相 具体 的语 言形 式则 处于一 种“ 形而 下” 的地 位 。造 句 时 , 考 虑整 体 意 义 的 连 多 贯 , 言表达不受某个结 构框架 的限制或词 的形态 语 成分 的约束 , 关联词常常省略 , 无主句也时常 出现 。 另一 方面 , 汉语 中 , 子成 分 多 按 自然 时序 编 排 , 句 充
中式 思 维 模 式 对 英 文句 法 写作 的负 面 影 响
赵 娟
70 2 ) 11 1 ( 西安 邮 电学院 外语 系, 陕西 西安
摘要 : 文章 以实例剖析 了中式思 维模式对 英文句法写作 的负面影响 , 出要 真正 学活语 言, 实际语 言教 学和 学习 指 在 中, 必须 重视对相 关文化和 思维方式 的探讨 。 关键 词 : 中西文化 ; 中式思维方式 ; 句法写作; 负面影 响
行 分析 和处理 , 以图表形 式直 观呈现 结果 。
成于特定文化影响之下 , 差异较大 , 语言做为反映也 体 现 出较大 的不 同 。语 言学 家 吕叔湘指 出 :英语 的 “ 语 法跟 汉语 的语法 比较 , 有很 多地 方不 一样 。当然 , 相 同的地方 也不 少 , 过那些 地 方不用 特别 注意 , 不 因 为不会 出 问题 , 注 意 的是 不 同 的 地 方 ” 吕叔 湘 , 要 ( 19 ) 92 。思维 模式 对 外 语 学 习 的影 响主 要 体 现为 正 向与负向两方面。若形成于母语与 目的语文化影响 之下 的思 维模式 相 似 或 相 同 , 外 语 学 习 的影 响一 对
般 为正 面 , 利 于促 进学 习者 的外语 习 得 ; 之 , 有 反 母 语思 维模 式 的影 响则 多 为 负 面 , 易造 成 学 习者 的错 误 。在具 体 的教 学 实践 中笔 者发 现 , 由于 中西 思 维 方式 间存 在 巨大 差异 , 中式 思 维 方 式 对 中 国学 生 英 语学 习 的影 响多 表 现 为负 面 , 作 方 面 的句法 错 误 写 便是 一个 突 出的表现 。本 文 以实 例 剖析 了 中式 思维
中西思维模式对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
巾 西思 维模 式 对 英 汉 语 句 子 结 构 D l g  ̄t l i H
郑 州 大学体 育 学院 韩松 晓
[ 摘 要] 对 中、 思维模 式的 比较研 究 中发现: 同的思 维模 式对学 习者 的语 言表达有 着极 大的影响。该影 响导致 了句子结构 、 在 英 不 语篇 结构及话语模 式在这 两种语 言 中的不 同。受其哲学思想 、 生产方式和历 史的影响, 汉语呈现 出一种重意义 的意合 法, 而英语呈 现 出一种重形式的形合法。本文 以几个 实例证 明此理论, 并分析 汉、 英之 不同思维模式对这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的影响。 [ 关键词 ] 思维模 式 汉语 英语 表 达形 式
调换 :
s ut no e a eneg gda eSuh t ci bh db e n ae th ot. r oj h t
这句话 由中国学生来写 , 很可能会写成这样:
C : a eneggdi acnt co b a dat ecmpee E Hehdb e n ae o s ut nj ,n e h o lt n r i o f r d
二 、 维 模 式 与 句 子 结 构 思
昨 天 下 午 两 点 钟 , 学 校 大 门 口 , 看 见 了 三年 未 会 面 的 史 密 斯 先 在 我 生。
I mp sil r og theeb fr uy tsi o sbef t e r eoeJ l i o me t
要我在七月 以前到达那里 , 是不可能 的。
Ro io u l sa d a ta d ti s b U a st a r o s o e t e tr b s n b id r f n re y a me n o c ry t h r h so e o e e ste n t e s i wh c o s sso r a rc b re , o n, l n s f c s i so h h p, ih c n it f e d,i e, a l y c r p a k , n i b
千万不要用汉语思维来说英语
千万不要用汉语思维来说英语据360教育集团介绍:错误:I am a Chinese. / As a Chinese ....正确:Chinese是形容词,应该是I am Chinese / As Chinese。
补充:针对这个Chinese指代个人的时候用不用a,评论里很多人铁了心觉得加a是对的,理由很简单:字典写了Chinese可以作名词嘛。
但是,针对一个人的情况就是不用a,你要么就说I am a Chinese person,要么就是I am Chinese,说I am a Chinese听起来就是不地道的,这是convention,这适用于所有-ese结尾的单词,比如Japanese,Portuguese等等。
但是对于-ian结尾用不用a都是可以的,比如Canadian等。
说别人生病恢复的不错。
不地道: She becomes better.地道:She got better.我和朋友在食堂是吃饭,有人跑来问指着边上的空桌子问:Do you mind if I take this seat?朋友想说可以坐来着,结果说出来是:Yes. 然后那个人乖乖走了,哈哈哈。
问:Isn‘t it correct?答:No, it is correct.然后问的人一脸茫然,哈哈哈。
正确:Yes, it is correct.开灯啊,开电脑啊什么的别用open和close,用turn on/off.advice 的复数还是advice,不要加s,比如some advice, a smidgen of advice, pieces of advice。
肉类吃起来软不用soft,用tender。
看到有些朋友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我就顺便查资料总结一下:1, 国人思维是我想我不能怎么怎么样,所以会说I think I can’t ....正确说法应该是I don‘t think I can ....2, 我也不喜欢这个。
谈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谈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杨丽英摘 要: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一、中西思维的差异导致汉英句子结构不同; 二、基于这种不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语法结构错误。
关键词:英汉思维差异;英语学习;影响众所周知,中西方思维存在差异。
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英语和汉语在组词、造句及篇章结构诸方面出现明显的不同,从而对我们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从意识形态上看,中国人注重主体,西方人注重客体,从而形成汉语多主动语态,注重意合。
英语多被动语态, 注重形合。
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中西方的哲学思想不同。
中国位于东半球,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靠天吃饭的现象,成就了中国人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人既崇尚自然,又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多以人作主语或省略主语,一般不强调主客体的区分,语态多采用主动式或被动隐含式,即被动之意隐含在主动语态之中。
如: 孩子找不着了。
我们的工作做得很好。
作业写完了。
房间打扫过了。
西方的哲学思想推崇 “二分对立”,“天人相分”。
主张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主动与被动泾渭分明,注重事物对人的影响。
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多以物作主语或使用形式主语,语态多采用被动式。
很少使用像: 我们应该…., 我们必须…, 我希望…. 等太主观的句式. 如:我顿时呆住了。
I was dumbstriken 。
(中式思维)Something inside me seemed to stop momentarily 。
(西式思维)我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I cann’t remember his name. (中式思维) His name escaped me. (西式思维)许余龙认为: “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主语” 。
如: 天空万里无云。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天空就是主语,因而此句可译成:The sky has no clouds. 而英语中主语是“万里无云”, 天空只是地点状语, 故此句应被译成: It’s cloudless.或者There is no cloud in the sky.再如: 从我家到学校只有1000米。
中西思维方式对英汉句子结构的影响
[ 文章编号]1 0 0 9 — 2 3 2 3 ( 2 0 1 4 ) 0 7 — 0 0 2 1 — 0 2
响 。文 化 传 统 也 随 着 中西 交 流 增 多 而 变 化 , 不 同 国 家 的 文 化相互影响 , 而且 各 国 不 同 民族 的思 维方 式也 是有 差异 的 。 不 同职 业 和 教 育 背 景 也 对 思 维 方 式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 学 文 科 的人容易凭想象和感觉 办事 , 而 学 理 科 的 人 多 是 通 过 推 理
2 0 1 4年第 7 期 ( 总第 1 4 9 期)
牡 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0URNAL 0F M UDANJ I ANG COL LEGE OF EDUCAT1 0N
N O.7 。 2 O1 4
S e r i a 1 No . 1 4 9
中 西 思 维 方 式 对 英 汉 句 子 结 构 的 影 响
姜 志 遥
( 淮 北 师范 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安 徽 淮北 2 3 5 0 0 0 )
[ 摘 要 ] 英 汉 句 子 结 构 的 差 别 实 际上 体 现 了 中西 思 维 的 具 体 差异 。 句 子 研 究 就 是 找 出不 同语 言 的 结 构 差异 , 发 现 研 究与 结构 的 内在 关联 。 英 汉 句 子 q - 包含 的 结 构 特 征 具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本 文从 中 西 思 维 差 异 的 角 度
出发 , 探 讨 中 西思 维 差 异在 英 汉 句 子 结 构 中的 表 现 及 影 响 , 以掌握 英汉 句子 结构特 点, 切 实 提 升 英 语 能 力 和 水
平 。
[ 关键词] 中西 思 维 方 式 ; 句子结构 ; 差异 [ 中 图分 类 号 ] H3 1 9
浅析中式思维导致的“中式英语”翻译
浅析中式思维导致的“中式英语”翻译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2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3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4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5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6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7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8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9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0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11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主要人物性格分析12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3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14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15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6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17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18 肢体语言的文化趋同性研究19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20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21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22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23 T 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24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25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26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27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28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29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30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31 A 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3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分析34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35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36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37 T he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Novels into English38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39 网上英语聊天的会话结构特征40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4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4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43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44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45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46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47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48 M etaphorical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49 通过《蝇王》看人性50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51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52 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53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54 C 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55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56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57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58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59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60 《红字》中善与恶的不同结局61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62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63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64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65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66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67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68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69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70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71 从男权主义角度分析《苔丝》中的人物72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73 R 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74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75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76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77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78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79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80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81 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82 U 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83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84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85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86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8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89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90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91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9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3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94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95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96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97 意识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以詹姆斯•科尔曼的《莫说她很怪》为例98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99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100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101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国际时政专有名词的翻译与解读104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105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06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107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108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109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1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11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商务交际的差异112 The Application of Role-pla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13 理智的动人诗篇——《马语者》114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115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116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17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118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119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20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121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122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123 汪榕培《诗经•国风》中的拟声词翻译研究124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125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126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127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文菜单翻译中的应用128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129 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130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31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132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133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34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135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36 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137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138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39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140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141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研究143144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45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14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147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148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149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50 浅析阿里巴巴的创新盈利模式151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主题的研究152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15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154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155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56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157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158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159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175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176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177 商标翻译技巧178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179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180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181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182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83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184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父亲形象18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186 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187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88 命案现场——阿加莎死亡观简析189 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Destinies of Rhett Butler and Ashley Wilkes in Gone with the Wind190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191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192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93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194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黑人英语195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96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197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98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199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200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浅析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口语交际的影响
浅析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口语交际的影响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在母语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中国学生在与西方人用英语交流时,常常遇到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交际障碍,影响实际的交际过程和效果,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口语交际的影响,提高口语交际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英语口语交际;英语思维;语言错误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教育界所关心的热点研究内容。
目前,具有权威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
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思维和语言不能独立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同样,没有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涵,思维是语言的精髓。
思维进步促进语言发展,反之,语言的发展使人类思维更加灵活丰富。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多对象、多层次的系统。
根据不同的角度、标准、特点和理解,思维方式可以分为各式各样的类型。
思维方式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点、社会特点和民族特点,四者纵横交错,构成网络结构,研究这个网络结构,不仅是思维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任务,也是语言学的任务。
(连淑能,2010)西方思维模式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更多的是关注物,遵循凡事从具体到局部到整体的解析式的思维方式。
中国式思维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先全盘后细节的综合式方法。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不同的民族,在观察一些事物现象时,所取的角度及思维方向有时是极不相同的;表现在言语中,不同的民族就可能采取截然相反的语言形式来描述同一现象。
在口语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中西思维方式转换的意识,首先要了解中西思维差异在口语交际中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口语表达是如何体现了中西思维差异特点。
三、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中西思维差异分析1.整体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体现整体性思维(holistic thought)把人与自然、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个体与社会看作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互相对应、互相制约、平衡协调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