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4章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

合集下载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1)图示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为协助扩散,丁为协助扩散。

(2)图中物质a为载体蛋白,b为通道蛋白,c为载体蛋白。

它们都属于转运蛋白。

(3)影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甲为载体蛋白和能量,乙为浓度差,丙、丁为浓度差和转运蛋白。

1.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3.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4.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5.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6.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7.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1.膜上的两种转运蛋白比较3.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1)影响因素。

(2)曲线分析。

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5.归纳概括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考向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下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C .图中a 和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D .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 +等物质的运输B 解析:动物细胞内的K +浓度远高于细胞外,会通过主动运输将K +运到细胞内(图中K +进细胞耗能),而Na +正好相反,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运输到细胞外(图中Na+出细胞耗能),据此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A正确;图中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图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B错误;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葡萄糖、Na+等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而影响到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D正确。

必修一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必修一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必修一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1.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做一层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答案 B2.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

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C.甲中c处细胞吸水D.乙中c处细胞失水答案 A3.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毛细胞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答案 C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根尖生长点细胞、干种子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而蛔虫属于动物,其卵细胞和人体细胞均不存在细胞壁,因此也不能进行质壁分离。

4.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测定植物a度应() A.≥0.2 B.≤0.2C.≥0.3 D.<0.2答案 D5.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D.丙>乙>丁>甲答案 D6.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A.盐水中的氯有杀菌作用B.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C.由于渗透作用,细菌失水死亡D.钠有杀菌作用答案 CB.与第1组对照,出现第2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C.与第1组对照,出现第3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吸收了尿素D.与第1组对照,出现第4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高温时细胞主动吸收了蔗糖答案 D8.(2010·潍坊)在玉米的营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离子() A.妨碍了A TP的形成B.抑制了主动运输C.与氯离子的载体相同D.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答案 C9.(2010·潍坊)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D.溶酶体、液泡、核糖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答案 D10.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

高一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有答案)同学们对于高一生物的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知识点才能取得好成绩,以下是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请大家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

其中,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消耗细胞内代谢释放的能量(ATP);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

2.(2019?邯郸高一期末考试)要是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答案:B3.(2019?济宁高一检测)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答案:A解析: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与能量和载体无关。

4.(2019?泉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答案:B解析:曲线反映了该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可能是水或甘油。

5.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脂质分子层中D.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答案:B解析: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的。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训练必修一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训练必修一第4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题组一主动运输1.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被动运输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2.(2023·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研究汞在微生物中跨膜运输的机理,对防治人体汞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发现,汞在微生物中跨膜运输方式多样,其中某跨膜运输如图所示,则该跨膜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3.下列有关主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能量B.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决定了细胞主动吸收的物质的类别C.主动运输的结果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趋于0D.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运输速率4.(2023·重庆江北区高一期末)协同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过程如图所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与葡萄糖和Na+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跨膜的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Na+协同运输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B.图示细胞吸收葡萄糖与苯、甘油等跨膜方式相同C.Na+进入细胞内会受细胞氧气浓度的影响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与Na+运出细胞的方式相同5.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后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

下列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磷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大蒜根尖细胞B.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制约C.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题组二胞吞与胞吐和物质跨膜运输小结6.(2022·河北衡水高一期中)如图为巨噬细胞将细菌吞噬的过程以及细胞中的溶酶体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细菌的细胞膜与巨噬细胞的膜发生了融合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D.胞吞的过程中细菌共穿过了两层生物膜7.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入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叫自由扩散。

②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比较不消耗H不消耗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通式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无机盐、糖、【习题一】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C.红细胞中能贮存大量氧气分子,故氧气分子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运输D.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钾离子如图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向膜内转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④由膜内向膜外转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据此作答。

【解答】解:A、物质通过方式①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也可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并非所有的小分子微粒都可以自由扩散方式出入细胞膜,A错误;B、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K+外流,A错误;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正确;D、大分子运输是胞吞或胞吐,④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习题三】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0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0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髙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分析】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氧气等气体分子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载体和能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考复习知识点详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考复习知识点详解与例题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一、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扩散:指分子于存在的介质或容器中四处分散的趋势。

分子运动受碰撞驱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向碰撞发生较少的区域运动。

渗透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

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的相同点:都是由单位体积分子数多的向单位体积分子数少的地方移动。

不同点:渗透作用多指溶剂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移动,扩散作用多指溶质分子(如甘油等)或气体分子(如O2、CO2等),也可以是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的运动。

渗透作用必须通过半透膜,扩散作用可以不通过半透膜。

如肺泡中的O2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毛细血管通常称为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1)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①漏斗与烧杯组成的渗透装置;②“U”形管中间隔有半透膜。

4、常见半透膜:动物膀胱膜、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花生种皮、鱼鳔等。

5、渗透作用发生中水分子净移动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6、理解渗透原理,明确原理的应用与探究方法:(1)漏斗与烧杯渗透系统内的液面高度差与浓度差的关系①溶质不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溶剂分子跨膜运动存在的压力—渗透压)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

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水解。

②注意半透膜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透过半透膜。

若不能,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

③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同的溶液中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情况下,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水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一步渗透。

※补充说明:任何物质的浓度是指特定环境中一定体积内该物质的量。

摩尔定义为mg表示的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浓度指1L溶液中溶解的物质的摩尔数。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堂练习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堂练习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堂练习活动一:1、填写表格(小组合作填写)。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运输方式运输物质运输方向(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能量2、演示实验:利用斜面和小车进行上下坡实验,加深学生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活动二:请各小组补充并完成下图。

①自由扩散:细胞外O2的浓度>细胞内O2的浓度或者细胞外CO2的浓度<细胞内CO2的浓度②协助扩散:葡萄糖跨红细胞膜运输时③主动运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活动三:请绘出下列曲线图:(1)自由扩散:O2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浓度差1.mmol/L1.5mmol/L3mmol/L6mmol/L速率2 3 612(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2) (3)思考1:1、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有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和ATP时,K+则可以通过。

2、给植株幼苗根部注入“呼吸抑制剂”后,对K+吸收大量减少。

设问:通过这些资料,你认为这些离子跨膜运输有哪些特点呢?思考: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于生物的生活有何积极意义?走进科学:水是否真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科学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彼得˙格雷利将纯的磷脂双分子层用一定的方法制成“脂质体”置于清水中(相当于除去蛋白质的细胞膜),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0 0进一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与膜上的有关。

设问:你对以上实验现象有何看法?。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选择题1.(2012·泉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解析】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即存在浓度差,该浓度差的维持依靠主动运输。

【答案】 B2.(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解析】图中①代表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②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ATP;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膜;蜜饯腌制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

【答案】 B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

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A.甘油B.叶绿素C.花青素D.Na+【解析】此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由细胞内向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而且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叶绿素、花青素分别是存在于叶绿体、液泡中的色素,不在细胞间转运。

Na+可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且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D4.(2012·浙江高考)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 A.CO2B.O2C.K+D.Na+【解析】可通过肝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关系作出判断,K+逆浓度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部,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 C5.(2013·青岛高一检测)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是()A.胞吐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以及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对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则不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只能以胞吞和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

1-4-3(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4-3(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高许多倍,仍可从海水中吸收碘,表明吸收具有()。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 D.高效性3.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和二氧化碳 B.氨离子和水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糖元4.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5.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6.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A.流动性特点 B.选择功能 C.选择透过性功能 D.主动运输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A )。

A.协助扩散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8.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C6H12O6吸收则不受影响。

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9.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B 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10.甜菜块根细胞中的液泡中有花青素,能使块根呈现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蒸馏水颜色无明显的变化。

但用盐酸处理块根后,则使蒸馏水变红。

其原因是()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C.盐酸破坏了细胞的选择透过性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11.浸入1 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检测: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检测: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答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 )A.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B.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D.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答案:A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答案:D3.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答案:B4.下列过程可用右图来表示的是(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B.O2进入线粒体C.胰岛B细胞向外分泌大分子物质胰岛素D.Na+进入人体肾脏细胞答案:C5.如图为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的共同点是: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B.图中②③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C.图中③发生所需但是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条件是载体和能量D.①只与浓度差有关,②③都与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有关答案:6.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图甲图乙(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填图甲中序号)。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的________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的________表示。

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测试(教师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测试(教师版)含答案

必修1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30分)1。

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 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C。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

2. 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6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故A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3-,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3—,到6小时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故B错误;12h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故C正确;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故D正确。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系列三.docx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作业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系列三.docx

4.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A.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都是协助扩散详细分析:考查物质运输的实例。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A2.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呼吸作用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的相同详细分析: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K+的吸收不变说明能量不受影响,则受影响的应该是载体,同时影响cr,说明该负离子与c「共用载体。

答案:D3.某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转运穿过膜是因为()A.细胞膜上存在载体蛋白,并且细胞可产生ATPB.某些膜蛋白起通道作用,经过通道特异分子能进入细胞C.磷脂双分子层可透入许多小分子D.磷脂双分子层是疏水的详细分析:物质能逆浓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一是因为有膜载体协助,二是因为ATP能为此过程提供能量,借此能量克服浓度差,使物质正常通过膜结构。

磷脂分子有亲水端也有疏水端。

答案:A4.如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o\al C, 3)的曲线。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 载体数量、能量B. 能量、载体数量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 能量、离子浓度详细分析:植物细胞吸收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氧气浓度不 同,则细胞中可提供的能量多少不同,a 、b 两点与氧气浓度不同有关。

硝酸钾溶液中K+、 NO'o'alCj 浓度相等,b 、c 两点吸收量不同显然不是由于离子浓度不同,而是由于根细胞 膜上运载K+、NO\o\al (-, 3)的载体数量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M a n u a l第15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70~71内容,结合图4-7阐明被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2.阅读教材P71~72内容,结合图4-8阐明主动运输的特点,并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不同。

3.结合教材P72图示,了解胞吞和胞吐的特点。

[重难点击]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一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出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有两种方式,阅读教材P70~71内容,结合下图分析其特点。

1.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完成下表(1)方式中,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2)方式2中,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3)下列物质中,以方式1运输的是①②④⑤⑥;以方式2运输的是③。

①O2和CO2进出肺泡②苯被鼻黏膜细胞吸收③红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④水分进出根毛细胞⑤胆固醇进入肝细胞⑥甘油和乙醇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有很多,下面A、B是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和被运输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1)图A表示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转运速率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

(2)图B表示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ab段的限制因素是浓度差,bc段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3)请在图C中画出被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和细胞能量供应的关系曲线。

答案如图所示小贴士载体蛋白具有以下特性—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1)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不同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2)载体蛋白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已达饱和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蛋白运载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归纳提炼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1)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物质运输速率主要取决于浓度差,也与物质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关。

(2)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除了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外,还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当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物质浓度再增加,物质的运输速率也不再增加。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册总结含答案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册总结含答案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2.阐明主动运输的特点以及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不同。

3.说明“胞吞和胞吐”与生物膜流动性的关系。

知识点一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知识梳理1.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时□01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2)类型:□02自由扩散和□03协助扩散。

(3)自由扩散①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04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②特点:a.□05顺浓度梯度;b.□06不消耗能量;c.□07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③实例:水、□08O2、CO2、□09甘油、乙醇、苯等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④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10浓度差。

⑤曲线分析(4)协助扩散①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11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②特点:a.□12顺浓度梯度;b.不消耗能量;c.□13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③实例: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④影响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14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15种类和数量。

⑤曲线分析a.P点之前,运输速率主要受□16膜两侧物质浓度差的影响。

b.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是膜上□17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2.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时,从□01低浓度一侧运输到□02高浓度一侧,□03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04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特点:①□05逆浓度梯度运输;②□06需要能量;③□07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实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

(4)影响因素:①细胞外物质浓度;②载体蛋白;③能量。

(5)曲线分析①图A中,P点之前运输速率主要受□08物质浓度影响,P点之后受膜上□09载体蛋白数量或□10能量的限制。

②图B中,Q点的物质运输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P点之后受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③图C中,P点之前运输速率受□11能量的影响,P点之后受□12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优化探究学案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优化探究学案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全练]1.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才能完成的是()A.二氧化碳由骨骼肌细胞进入血液B.氨基酸进入心肌细胞C.唾液淀粉酶从唾液腺细胞进入口腔D.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试题解析】: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由骨骼肌细胞进入血液,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都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心肌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唾液淀粉酶通过胞吐从唾液腺细胞进入口腔,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协助。

【参考答案】:B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离子【试题解析】:不同的植物细胞,细胞膜上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不同,故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也不同,A错误;矿质离子的吸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低温会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B错误;叶肉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参考答案】:C3.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膜中载体蛋白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试题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而不需要能量,该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只能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不能运输蔗糖;碘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由于膜上运输相应物质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会出现饱和现象。

【参考答案】:D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试题解析】: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只能是胞吞;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本题题干已提示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直接吸收半乳糖,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中消耗能量(ATP)的只有主动运输一种方式,所以吸收半乳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必修1练习: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word版含解析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必修1练习: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word版含解析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选择题1.抑制细胞膜中载体蛋白的活性,吸收速率不会受到影响的物质是()A.氧气、乙醇B.二氧化碳、尿酸C.镁离子、钾离子D.氨基酸、葡萄糖解析:氧气和乙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吸收,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

答案:A2.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②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浓度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D.②⑤解析: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需要特异性的载体协助,能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对K+和I-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此现象能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3.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

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A.脂溶性物质,进入卵黄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脂溶性物质,进入卵黄的方式是被动运输C.水溶性物质,进入卵黄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水溶性物质,进入卵黄的方式是被动运输解析:卵黄膜(即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其为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B4.下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该方式最可能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解析:该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应为协助扩散。

答案:B5.右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 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 b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 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解析:大分子物质都不能直接穿膜运输,依赖细胞膜的胞吞和胞吐来实现,胞吞大分子不是任意的,要通过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才能进行。

胞吐伴随着膜面积的增大和膜成分的更新。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同步作业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同步作业

[随堂检测]1.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抗体可通过①④两种方式出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作用)有关解析:选A。

K+进入人红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①为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A正确。

⑤⑥为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抗体可通过④(胞吐)的方式出细胞,C错误。

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

2.下图表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种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ATP,所以为主动运输B.该矿质元素离子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C.如果细胞膜上运输该矿质元素离子的载体蛋白被去除,那么该矿质元素离子不能被运输D.运输该矿质元素离子的载体蛋白不能被重复利用解析:选D。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该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ATP,且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所以可以判断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B项正确。

如果细胞膜上运输该物质的载体蛋白被去除,那么该矿质元素离子不能被运输,C项正确。

载体蛋白可以被重复利用,D项错误。

3.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

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甲物质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C.乙物质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乙物质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解析:选A。

甲物质在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所以甲物质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只有主动运输才能实现,此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甲物质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此运输方式不一定需要能量;乙物质在细胞内浓度高,细胞外浓度低,所以乙物质进入细胞时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一定需要能量;而乙物质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所以不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项正确,方式b的最大转运
速率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项正确,主动运输和协 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体现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 择透过性。
【变式训练】图中M2曲线表示番茄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和氧 分压的关系,M1曲线表示在g点改变某种实验条件后可能出现 的变化趋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叙述,正确
的是(
能量
)
A.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ATP分解释放的 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ATP分解释放的 能量 C.葡萄糖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也消耗ATP分解释放的能 量
D.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消耗ATP分解释放
考点 二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
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蛋白、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 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2.曲线分析 (1)物质浓度:
的能量
【解析】选C。
很多学生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 原因是小肠中存在大量的葡萄糖,会形成顺浓度梯度,这是不正确 的。一方面,人体吃进的主要糖类物质是淀粉而不是葡萄糖,淀粉 分解成葡萄糖需要过程和时间;另一方面,人体的小肠全长约为5~6 米,小肠腔面有许多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环形的皱 襞,以及皱襞的绒毛,由于皱襞绒毛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30 倍,另外,小肠上皮细胞上约有1700条微绒毛,又使小肠的吸收面 积增大了20倍,总之,小肠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左 右。有人经过计算,发现小肠的吸收面积如果全部展开,足有400平 方米之大,这么大的吸收面积,足以导致分解后在局部形成的葡萄 糖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要低。因此,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与Na+的协同运输,具体情况是,顺浓 度梯度每进入细胞膜2个 Na+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带进1个葡萄糖分子; 由于主动运输的原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浓度明显大于组织液中的 葡萄糖浓度,因此,葡萄糖分子又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上肠上皮 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中
(2)氧气浓度:
(3)温度:
【高考警示】
(1)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还有协助
扩散。 (2)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还有浓度 差。
【典例2】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不包括胞吞和胞吐) 的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方式b所示的物质运输
D项错误,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增大土壤的含水量、氧量,
但此时的载体蛋白已经达到饱和了,因此应该表现为 M2曲线。
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典例】(2013·合肥模拟)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 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列四种曲线表示:
在研究肝细胞运输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③相符,试问:
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C.胞吞和胞吐 )
B.自由扩散 D.协助扩散
【解析】选D。曲线②表明物质X的运输有饱和现象,即需要载 体蛋白。曲线③表明物质X的运输过程与O2浓度无关,即不需 要能量。由此可断定物质X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方法归纳】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归 纳: (1)根据分子大小与载体蛋白、能量的所不同
B.M2曲线g点以后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K+的浓度
C.g点根细胞内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中心 体 D.g点以后,采取中耕松土的措施可使曲线呈现M1的变化趋势
【解析】选A。A项正确,f处的氧分压为0,只能进行无氧呼 吸,催化根细胞细胞呼吸的酶是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 g处的 氧分压较高,催化根细胞细胞呼吸的酶主要是与有氧呼吸有 关的酶;B项错误,M2曲线g点以后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是运输K+的载体蛋白数量;C项错误,番茄细胞中不含中心体;
(2)根据曲线判断:
①随物质浓度的增加,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
输(如图甲); ②成正比关系的曲线表示自由扩散(如图乙); ③与呼吸作用或氧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运输(如图丙)。 (3)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都是主动运输。
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方式a进出细胞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b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A。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 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 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 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A项错误,协助扩散 不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亦可由无氧呼吸供能; B项正确,水
【互动探究】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离子时,能量是怎样提供的? 提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由细胞质基质
中进行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其方式有何不同? 提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 量。
【典例1】(2013·马鞍山模拟)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不合理 的是( )
A.碘离子通过③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甲状腺细胞 B.图中只有③所示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C.②和③所示的过程都需要载体蛋白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和③有关
【解析】选D。图中①~③分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 运输。碘离子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A项正确。三 种运输方式中,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B项正确。协助扩散 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项正确。果脯腌制过程中, 细胞被杀死以后,蔗糖才进入细胞,其运输方式既不是协助扩散, 也不是主动运输,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