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课题研究方案古韩中学王英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我们认为,实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科、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在形式上不宜千篇一律,但必须体现以下三个要点: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2.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主体性。

即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并实施符合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调整,成为学习的主人。

2.独立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超前性。

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能为自己寻到新的学习模式,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学习活动,使自己能迎接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和能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其基本要素主要为四个方面: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动机。

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自主学习的基础学力——符合自主学习要求的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储备。

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自主学习的智力品质——观察力、思考力、联想、记忆力等。

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管理资料]

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管理资料]

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

其中,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成效的高低应当成为教学价值的定位标准。

然而,我们长期以来所奉行的教学,却往往是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放在应有的地位加以考察、研究和对待;我们绝大多数努力的工作仅仅用在对教师“教”的探讨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占有绝对的地位,而教师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也往往局限于此,他们过多地关注如何使自己的讲变得清楚明白,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时间教给学生尽量多的知识。

(二)、教学设计中重于教师教的方法的思考,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将传统做法模式化,基本上是教师的“授”和学生的“受”,形成一种单向流动的信息传递方式。

(四)、在评价体系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往往偏向于讲得如何,而忽视对这种教法对学生的学习的帮助性及教师是否有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指导等的考察;而对学生的评价又过分关注于知识获得的多少和应试能力的强弱,忽视学生获取、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重视。

基于以上情况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较强被动性,主动地或自主地学习很少得到体现和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他们更多的只是成为知识的容器和应试的能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既缺乏独立性又缺乏合作能力,既缺乏批判性又无建设性,同时还缺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精神,思维品质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发展得极为有限。

据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是要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使学生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研探究(3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研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

本文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教研探究,以期为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教研探究。

二、课程特点1.综合性:初中思想品德课涉及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

2.实践性:思想品德课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时代性:思想品德课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人文性:思想品德课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

4.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道德品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考试成绩、道德品质等。

3.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自主学习成
为日常学习的常态。
(2)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教学活动,继而达到提升教 教学目标
学质量、增长教育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科学、合理的
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界和心
教学理论作认真的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建立理论平
台。
(3)认真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
究的目标、内容、对象等相关内容,撰写开题报告、申
报立项。
(1)全面归纳整理研究资料,做好收集和整理工
作。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课例研究综
调查报告、录像课等。 述
(2)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并做好结题工作,如
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的
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
需。
(3)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 教学策略选
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 择与设计
成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利用
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
方向。针对自主学习在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能
存在的“低效”“无效”问题,结合影响自主学习的因 力分析
素和中学生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已
刻不容缓。
(1)调查法:了解我校八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自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 策略的研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含5篇)

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含5篇)

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含5篇)第一篇: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从而运用自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结合以下几方面需要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1.时代的需要2.新课改的的需要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4.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教师的教学现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三尺讲台为舞台,一支粉笔做教具”机械的传授知识,教师着重于让学生听、记、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知识成为很多学生的负担,学习让很多学生畏惧,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消失已尽。

新课程改革则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积极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

另外近几年内大批量的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他们在把握课堂教学程序,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两类:(1)学生没有机会自主学习。

在各种压力之下老师总担心学生成绩考不好,每一个细节讲了又讲,似乎这样才算是尽职尽责的老师,但也因此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只好被动接受。

一到复习老师会为学生整理非常详细的复习提纲,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如何总结归纳、如何学习,因为老师会为他们铺平所有道路,铲掉所有的拦路虎。

加之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大量时间已经被作业占用,也不可能花更多时间去主动整理、消化知识点。

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已经习惯被老师拉着走、扶着走。

初中思品教研研究课题(3篇)

初中思品教研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思品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初中思品教育的实效性,探索适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初中思品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初中思品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推动新课程改革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思品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研究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等。

3.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情境创设:分析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如生活化、情感化、趣味化等。

(2)情境导入:探讨如何将情境导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探究: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情境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境评价:分析情境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4.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应用案例收集并分析优秀情境教学法案例,总结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5.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导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导课策略,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导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确保导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

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教材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用具的准备等。

教师还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导课计划,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课堂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采取一些活泼生动的方式进行导入,比如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程内容产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人的故事、影视资料或者即兴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内容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

四、思维引导五、实践体验六、总结反思总结反思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反思,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

七、课堂检讨思想品德课的导课过程需要不断检讨和完善,教师要对课堂导入、情感体验、思维引导、实践体验、总结反思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教研课题(3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本课题旨在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为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 丰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论,推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与发展。

3. 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供实践指导,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2)学生心理特点及需求的变化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3)教育信息化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2. 新时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注重实践、体验、探究的教育理念(3)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3. 新时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创新方法(1)案例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4)探究式学习法4. 新时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研究(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3)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初中学校进行实验研究,验证创新方法的有效性。

4. 案例分析法:收集典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案例,分析成功经验与不足。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组建课题组。

2. 调查研究阶段: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

评估结果分析
要点一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活动教学法在各个指标上 的表现,找出优势和不足。
要点二
结果对比
将活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明确活动教 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效果评估的意义与价值
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对活动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 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从而调整
增强实践性
活动教学法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 识,提高实践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 学习效果。
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
通过活动教学法,可以将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01
02
03
教学目标。
活动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2. 学生主体原则
3. 教师主导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 用,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和评价 。
4. 互动合作原则
5. 反馈调整原则
活动教学法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 作,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的合 作学习和交流。
反馈调整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04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 应用方法
案例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 案例中提炼出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

”封闭的教室、固定的教材书、单一强制的教学过程组成了基本的教学环境,书本、粉笔、黑板构成了基本的教学媒介。

在这种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变成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诲的容器,变成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帮手,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兴趣、个性思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在这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一味空洞的说教下,单调、沉闷和压抑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有传统的重教师“教”向学生“学”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的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社会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现在的政治课由于应试的原因,课堂教学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明显。

初中思政课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思政课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思政课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名称初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二、研究背景(一)社会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道德滑坡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教育背景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思政课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表现为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

因此,如何通过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研究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了解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构建初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式。

开发初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资源。

提高初中思政课教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能力。

四、研究内容(一)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初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表现。

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二)初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初中思政课的特点,构建适合初中思政课教学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初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资源开发收集和整理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案例、故事、图片、视频等。

结合初中思政课教材内容,编写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

中学思政学科课题研究

中学思政学科课题研究

中学思政学科课题研究中学思政学科课题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课程内容的创新研究:研究如何将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元素融入思政课程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探索如何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如何将思政课程与历史、文学、艺术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4. 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全面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5. 思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研究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6. 中学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关注中学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 中学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深入挖掘思政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8. 中学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9. 中学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研究: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0. 中学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课题研究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教学为依托,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研究成果。

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或专著,为中学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2024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2024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一、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我们的传统思想道德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被提出。

二、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提升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4.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内容1.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分享和讨论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3. 人生价值观教育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和选择。

4. 现实问题研究通过关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学生多种创新实践的机会,通过创业教育、创新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步骤1. 案例研究选题在每学期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研究选题,鼓励学生选择与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热点话题或个人经历。

2. 案例研究分析学生根据选定的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通过阅读、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深入探讨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

3. 案例研究总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案例研究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与同学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实践活动配合案例研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纪念馆、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 评价与反思教师定期组织评价与反思活动,对学生的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是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

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导入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课策略,并对其中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导课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导课策略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导课策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2. 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在确定导课策略前,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这需要通过适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达到。

在选择导课策略时,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最适合的导课策略。

3.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因为思想品德课程既注重道德教育,又注重思想教育,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既能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认识和形成,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制定导课策略的关键。

二、导课策略的实践效果分析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情感导入,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反思总结”等一系列导课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 情感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和注意。

通过播放一段感人的影视片段、展示一些感人的图片或故事等,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程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关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理论阐释在情感导入之后,我们通常会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和讲解。

通过引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思想品德理论,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思想素养。

这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3. 案例分析在进行理论阐释后,我们经常会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认识和理解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实践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关乎着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有效地设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学策略,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实践研究的方式,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导学策略的理论依据1.学生特点的分析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策略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并分析学生的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个性和思想十分活跃,同时也存在着自制力较差、情绪波动大等特点。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时,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教育目标的明确导学策略制定的关键在于明确教育目标。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导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课程中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要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就需要设计一套符合学生特点和教育需求的导学策略。

二、导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2.导学策略的选择在实施导学策略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体验法等。

讲授法可以在课程中对一些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进行阐述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理念和品德观念;讨论法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一些有关道德、思想和行为的问题;实践法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体验法则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道德情感和思想情感的力量。

3.课程设计的优化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导学策略时,还需要注重课程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中,要把握好课程的结构和内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还需要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更加清晰和自然。

还要注意课程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愉快和主动地学习。

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通过深入研究思想品德课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

下面是一个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一、研究目标1.了解思想品德课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深入思考课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

二、研究内容1.收集、整理和分类思想品德课例。

2.分析思想品德课例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

3.挖掘思想品德课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4.借鉴和运用思想品德课例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和分类思想品德课例,了解不同类型的课例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

2.案例研究法:选取重点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挖掘其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3.访谈法:选择一些思想品德课例的编写者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教学设计和实施思路,以及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培养的看法。

4.观察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课例的反思和评价。

四、研究评价1.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日志、作业和讨论记录,评价思想品德课例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效果。

2.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思想品德课例的教学质量。

3.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课例的评价和反馈,评价课例对他们的影响和启发。

五、研究计划安排1.第一阶段:收集、整理和分类思想品德课例,编制研究清单。

2.第二阶段:选择重点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

3.第三阶段:挖掘课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编写研究报告。

2023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____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思想品德课是中小学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思想品德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实施方案将对____年中学思想品德课例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课例示范。

二、研究目标1. 研究分析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设计策划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思想品德课例。

3. 探索和总结一套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4. 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力和水平。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思辨和道德观察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研究分析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设计策划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思想品德课例。

(3)探索和总结一套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4)研究开展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知和体验。

(5)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2)课堂观察法:参与和观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记录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

(3)访谈调查法: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学习情况。

(4)实验研究法:设计和开展一些实验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施方案1. 问题分析与解决(1)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期待和需求。

(2)分析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主导、教材内容单一等。

(3)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学和课堂观察。

2. 设计创新课例(1)确定课例的主题和核心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问题。

(2)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

(3)制定评价和反馈机制,积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1.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是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的客观要求。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课时少,分数低,学生家长重视程度低,考试压力大的客观实际。

面对沉重的教学压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

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

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

二、研究的界定
1、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阅读要抓好三点:一是课前预习阅读,了解某节内容的全貌;二是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再阅读,理解有关知识及观点;三是学完某课后阅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在阅读中要圈点批划,抓课本中的黑体字,抓关键词,如基础、标志、总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语言,标明自己在阅读时所理解到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听课。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象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

其次在指导学生听讲时要抓好五点:一是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是听教师对知识的剖析与联系;三是听教师在观点应用时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四是听教师对每节课的总结;五是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在听取新的知识的同时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全面。

3、指导学生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应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检验学生理解的情况,给学生自由发挥或创造的机会,指导学生发言要抓好四点:一是教师要多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言;二是补充其他学生不足时让学生发言;三是纠正其他学生理解偏差时让学生发言;四是解答其他学生遇到疑难
时让学生发言。

总之,让学生动口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4、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许多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不少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记录,凡是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

教师应让学生抓好五点:一是记提纲;二是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三是记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四是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产生疑问的内容;五是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5、指导学生思考与提问。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思考,思考从问题开始。

会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何一个学习环节都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疑难处,并鼓励学生提问,创设爱提问的氛围,再逐步训练提出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奇中生疑,疑中生问,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这是思考问题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讨论法激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疑点。

在思考提问时可采用层层递进法,发散法等。

层层递进法即对所学知识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考方法,如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知识时,可采取层层递进法思考: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等;发散思维法即对所学知识采取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发散性地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方法,如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知识时,可采取发散法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特征是什么?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这样有助于培养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我们认为,实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科、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在形式上不宜千篇一律,但必须体现以下三个要点: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2.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

即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
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并实施符合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调整,成为学习的主人。

2.独立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超前性。

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能为自己寻到新的学习模式,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学习活动,使自己能迎接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综合体,既有认知心理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和能力等,又有情意系统——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其基本要素主要为四个方面:
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动机。

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自主学习的基础学力——符合自主学习要求的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储备。

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自主学习的智力品质——观察力、思考力、联想、记忆力等。

这既是自主学习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的潜在要素。

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掌握学科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性地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技能要素。

以上四个要素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四维结构,形成四位一体的“合金”。

从教的方面来看,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指导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时矫正)等,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

四、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愿学: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毅力,有强烈、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乐学:视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并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理解材料,能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获取知识信息。

善学:善于制订与自己认知风格相符的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科特点及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善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题方案的制订、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等都必须尊重科学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

2、整体性原则:本学科教师都必须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在着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发展学生的特长。

3、循序渐进原则:围绕课题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使师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人文素养等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行动研究法:探索思想政治学科指导学生自学的操作措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跟踪研究,揭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和经验推广提供借鉴。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