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罐》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合集下载

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

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

第18卷第6期202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6):71-76December2020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实分析—以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何宁孙宇涵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浪漫派于18世纪发源于德国,对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方面均有深远影响。

多数浪 漫派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手法体现出幻想与现实这一对主题的交织。

文章以德国浪漫派作家代表人物E.T.A.霍夫曼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话》为例,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时间与地点设置及叙事视角。

分析表明,幻想与现实场景可通过多角度、多元素和形式交织转换,以此为基础,讨论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幻想与现 实的体现手法,可深入理解浪漫派文学作品创作表现手法。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霍夫曼;幻想;现实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05(2020)06-0071-06收稿日期:2020-11-1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德国浪漫派文学作品中的 幻想与现实’’(19YCX104)作者简介:何宁(1977-),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德语文 学、性别研究与媒体研究。

浪漫派于18世纪发源于德国,对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哲学等方面均具较为深远的影响。

德国浪漫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德国早期 浪漫派(1797—1802年);第二阶段为德国中期浪 漫派(1803—1815年);第三阶段为德国晚期浪漫 派(1816—1830年),E.T.A.霍夫曼即此时期的主要 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金罐:一个现代的童 话》也是其最成熟的浪漫派文学作品之一。

浪漫派文学作品反对理性,主张描写主观幻想 事物、将现实世界理想化、诗化,同时注重描写人 物内心世界。

“浪漫文艺是一种永远变化中的包罗 一切的文艺……它要把并且应该把诗和散文、独创 性和批评、艺术的诗和天然的诗时而掺和,时而融 化,使诗成为生动的、有社会性的,使生活和社会 成为诗的。

原创文学评论 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

原创文学评论 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

二元对立结构下的艺术魅力郑板桥评八大山人画曰:“横描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好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短短七个字相当准确地概括了八大作画的特性之所在:虽非大手笔大气势,却于寥廖点墨中蕴含着深厚感情。

无论是绘画还是作文,“墨点无多”并不限制作品情感意蕴的深浅或欣赏价值的大小,甚至较少的点墨中往往能寄寓更为细腻而耐人寻味的艺术趣味,因而更值得玩味和品评。

短篇小说《大师》篇幅虽短,情节也较为简单,但若深入其中探寻其艺术魅力,则可谓“墨点无多议点多”。

本文试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叙事学等理论出发对其艺术内涵进行揭示和分析。

《大师》的故事内核并不复杂:五十多岁的乡村教师秋小峦背着一袋父亲的遗画进京求鉴于著名画家黄云山,一番周折之后,第一幅画在黄云山鉴第一眼的时候就被认可并大受称赞,因而引出了真正的大师——秋溪谷。

叙述者站在情节之外,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有条不紊地讲述了黄云山、秋小峦由相见处的对抗关系至展开画作之后的相见恨晚,极具戏剧性的转折却并不失真实感人的力量。

换云山作为故事前半部分的主体,是以“正面”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年过八旬,名利双收,认真执着地构思着他的《深山行旅图》:作为故事后半部分主体的秋溪谷并未早小说中直接现身,而是以他的儿子秋小峦之口简单地介绍了他的作画以及其它的一些经历。

两位大师一明一暗,先后成为叙事的焦点,结构了全篇。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故事中都能够找到两个对立的基本组合元素,二元构成结构内部分之间的对立、并列、转换关系,而二元之间的碰撞和张力则构成整体结构的运动与变化,发挥着整体结构的功能。

黄云山作为结构的二元之一,他是大众视野里的大师,可能他自己无意骄傲,但他所生活的环境使得他在面对来访者“小心翼翼”的门铃,面对风尘仆仆的陌生汉子,面对没有装裱的求鉴定的画是,都显示出抗拒甚至厌烦的情绪:他“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整体结构中的另一元——以秋小峦为代表的秋溪谷,则是隐于外省的偏远小县城,极为倾服黄云山却访而不得见,在读者的审美经验中与黄云山构成了隐性的对抗。

冲突的张力_红字_的二元对立叙事

冲突的张力_红字_的二元对立叙事

国外文学 2010 年第 4 期 ( 总第 120 期)
海丝特这个人物的理解与认知是透过她属于私 人领域的内心活动、她的外部动作以及表情来 实现的。除了跟齐林沃斯、 牧师简短的对话, 她的声音仅限于内心的独白或者说与年幼无知 的女儿自言自语似的对话。海丝特的沉默从表 面上看是她力图坚守秘密,拒绝供认孩子的父 亲以达到保护孩子父亲的目的,但实际上整个 小说文本体现了她公共话语与声音的缺失 。一 般来说,作家的表述都是经过具有约束力的话 语规则筛选排斥后的产物。因此,不能说作者 这样的安排纯属无意与偶然。这种公开的、激 情的言说与孤独的话语失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 对照,在言说与失语的表象背后体现的是话语 的权力关系,也是 19 世纪性别意识形态在文 本中的生动再现。 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 根本标志之一,正是借助语言的陈述和记忆功 能,文化的血 脉 得 以 传 承。 而 借 助 语 言 的 信 息、表情、感染、交际等功能,通过言说的方 式,人们达到自我内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达 到与人沟通交流,建立起自我与他者、自我与 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换言之,作为一种交流 的媒介,语言本身是朝向他者的,但同时,凭 借语言的媒介,通过谈话的音调、语调以及节 奏,语言的使用者可以表述自己内在状态或情 绪,达到自我表述的目的。在现代社会,语言 被提高到了人类存在的中心地位 ,海德格尔就 ② ” 、 “存在之家 ” 。 将语言看作是 “生存之道 , “在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问题上, 换言之 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被抛弃了,语言有了第一性
并通过自身话语塑造其他个体的功能 。什么是 “ 自我塑造” 呢? 所谓 “自我塑造, 就是在这 样一个过程中,个体规定自己身上需要进行道 德实践的那一部分,明确自己对所要遵从的戒 律的态度,并且确定作为自己道德目标的某一 。 牧师正是通过语言成功地塑造了 存在模式” 82

论霍夫曼艺术童话《金罐》的复调叙事

论霍夫曼艺术童话《金罐》的复调叙事

论霍夫曼艺术童话《金罐》的复调叙事刘颖【摘要】<金罐>是德国作家E.T.A.霍夫曼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其复调的叙事艺术忠实地体现了创作者的生存哲学和美学理念.人物的立场和情节的延展在双重复调的结构中交叉对立,通过运用浪漫主义反讽的手段,给予读者最大的参与空间.【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3)002【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霍夫曼;复调;浪漫主义反讽【作者】刘颖【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北京,100089;辽宁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16.07E.T.A.霍夫曼(1776-1822)堪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创作不拘一格的鬼才作家。

他的作品一方面秉持了浪漫派对无限的诗性国度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植根于扭曲变异的现实世界,二者的对峙与交融显示了霍夫曼独树一帜的生存哲学和美学理念。

艺术童话《金罐》是霍夫曼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忠实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风格。

故事讲述了一名叫安泽穆斯的大学生的奇特经历。

他生性爱幻想,古怪笨拙的行为在现实社会里处处碰壁,但由于拥有一颗孩子般童稚的心灵,最终历经万般磨难,在诗意的生活中找到了他的幸福归宿。

故事似乎有些老套,但霍夫曼超越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品复调的叙事风格。

在这里,情节线索和时空结构呈现双重复调的立体化走向,彼此配合和交叉;不同立场的声音在多声部里悉数登场,杂然纷呈,从现实社会的逃离是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和向诗意世界回归的狂欢化姿态;作者的权威被打破,在浪漫主义反讽的形式下,作者与作品、读者共享一种动态呼应的对话关系。

H.A.考尔福曾一语中的:“不是素材,而是形式的神秘构成了霍夫曼作品的神秘性。

”[1]《金罐》中,富有建构意义的双重复调结构如音乐中的对点一样贯穿始终,奇妙的幻想世界和鄙陋的世俗社会不断更迭与交织,人物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下滑落于两个世界之间,自然而然地承接了两个世界的异同与分裂。

二元对立叙事结构

二元对立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指人类深层结构中的一种逻辑结构。

原指*语音学中相对立的部位发出的不同音,如清与浊、舌尖音与舌根音等现象, 列维—斯特劳斯把它引入人类学并加以改造。

他认为二元对立是人类深层结构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所谓二元对立,是指在任一系统中一对差异项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某种价值进行分析,而对立的双方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毫不相干的,相反对立的双方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由于传播学是交叉性学科,所以上述概念在传播学有广泛的学术运用。

所谓叙事手法无外乎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和技巧:1。

常规线性叙事。

(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

多线性叙事。

(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3。

回忆叙事。

(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4。

环形结构叙事。

(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5。

倒叙线性叙事。

(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

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

《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

建议你去看看。

6。

乱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7。

重复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在批判理论上,一对相反的理论,它们通常会以阶级形式出现。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二元对立论,是解释人类基层思想,文化与语言的一种相当有力的工具。

相反,后结构主义者认为二元对立并不是人类思想最基本的组织,只是西方思想的加工品。

论《金罐》怪诞风格背后的创伤叙事

论《金罐》怪诞风格背后的创伤叙事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4,2019论《金罐》怪诞风格背后的创伤叙事黄 峰(泰山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摘 要:德国十九世纪早期作家E.T.A.霍夫曼与同期其他作家相比,有着一贯的怪诞风格,这在小说《金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该文本采用复调式叙事手法,既将现实与幻境进行了充满想象力的融合,也展示了安泽慕斯在选择成长之路时的多种可能。

但怪诞并不仅仅是一种创作风格,霍夫曼通过它隐喻着自我乃至艺术家群体在现实中所承受的创伤体验,并由此展示出对创伤体验的不同叙事策略:先是对不幸过往的象征性回避,再是对它们的象征性超越。

这种递进式叙事策略的使用,无疑深化了文本的叙事层次,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金罐》;E.T.A.霍夫曼;怪诞风格;创伤叙事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2019)04-0050-06和德国十九世纪早期浪漫派诸如海德尔堡派、耶拿派等代表作家相比,E.T.A.霍夫曼(E r n s t T h e o d o r A m a d e u s H o f f m a n n,1776-1822)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其创作风格颇为另类,连海涅这样的大作家也认为“霍夫曼到处看到的只是幽灵鬼怪,……他的作品只不过是一声长达二十卷的可怕的惊呼怪叫。

”[1]102-103以小说《金罐》为例,作为一部充满玄幻风格的叙事性作品,它讲述了大学生安泽穆斯一连串混合着现实与幻境的成长之旅。

由于文本中有着各式夸张离奇、神秘可怖的意象,单从叙事风格上来看,《金罐》确实具有突出的“怪诞”风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风格往往是文本的表面,什么样的风格反而透露着什么样的主题或内涵。

或许正是怪诞风格本身,才真正暗示着霍夫曼的小说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内在旨归,召唤着读者对其进行深入的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对外在风格的判断。

从《金罐》看霍夫曼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从《金罐》看霍夫曼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摘要E.T.A.霍夫曼是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中期浪漫主义作家,其创作思想体现着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点在他最具代表性、艺术性最强的作品《金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金罐》的主题是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对立与冲突。

主人公安泽穆斯最终通过了诗人与忠诚的考验,超脱了尘世的束缚,进入美丽的诗意王国亚特兰蒂斯,与他的精神恋人塞佩狄娜永享幸福。

《金罐》中丰富的想象场景、“断片”体裁、浪漫反讽手法的应用以及以金罐、古文手稿和亚特兰蒂斯为象征的浪漫主义自然观,是继承德国早期浪漫派主要美学思想的体现。

然而,霍夫曼并未全盘接受早期浪漫派的美学思想,在真实观和“想象的创造力”问题的处理上显示出了对早期浪漫派美学思想的反思与突破,突出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倾向:《金罐》中“想象”与“现实”二元对立的真实观体现在童话中的人物关系、时空设置、两个世界的矛盾、两种爱情的对比以及作者为使想象与现实无缝对接而采用的创作方法与技巧上,完全突破了早期浪漫派只强调想象世界的单一真实观;其次,作者在《金罐》中以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反驳了早期浪漫派“想象创造世界”、“自我设定一切”的观点。

二元对立批评论

二元对立批评论

“二元对立”原理的运用“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广泛运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形式与内容这对“二元对立”的关系上,“结构主义者倾向于把一切内容都看成形式,或者至少认为内容是使最后完成形式(作品本身)得已存在的一种技术手段。

”[1]电视批评中,我们把电视作品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使之对立起来,未必是科学的方法。

但是为了认识上分析上的方便,在缺乏用更好的提法之前,还得运用这个概念,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仅是在任何条件下总是谁决定谁的一面倒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任何结构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

在结构整体中,可以找到两个对立的基本组合元素,二元构成结构内部各成分间的并列、对立、转化关系。

二元之间的碰撞和张力构成整体结构的运动与变化,发挥着整体结构的功能。

二元的两端作为结构的组合元素是静止的,其中需要一个中介环节,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具有运动变化的特征。

索绪尔在他的语言学研究中,把语言分为社会的语言与个人语言。

按其意思,没有对立面,任何因素的意义和功能都难以表现或说明。

电视批评中,“二元对立”原理主要用于对电视作品的分析,探索到电视作品的内结构基本模式。

结构主义的批评家强调:人的感觉是从差异中发展,“上”是由其对立面“下”而感受到的。

[2]因此,电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有声语言、融合语言)表达感觉的结构基本是二元对立的。

比如一些叙事性电视作品中叙述的内容、形式不管多么复杂,总是有基本的对立关系,或者是积极与消极、或者是爱情与背叛、或者是胜利与失败等等。

电视片《中国农民》是中国农村变革的镜子,它记述了小岗村农民冒着极大风险,“瞒着上面”,实行大包干的伟大事件。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小岗村之所以冒风险,之所以“瞒着上面”,实行大包干,是因为,有人反对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它们干不是公开的。

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雨》中,有个段落的处理,可以看出结构中的两个对立情绪,画面内是爱情萌发,青春似火的裴晓云坐在炕头遐想,还坐着一个同住的女知青郑亚茹,也想着心事,忽然画外传来踏雪而来吱吱嘎嘎的脚步声,声音由远而近,脚步是朝画内走来的。

热播韩剧“二元对立”结构主义解读

热播韩剧“二元对立”结构主义解读

热播韩剧“二元对立”结构主义解读作者:张宁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8期摘要: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开创了韩剧新的人物组合和叙事情节。

这些原创性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表现出来的:该剧和传统韩国偶像剧的“二元对立”,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对立冲突等实现了矛盾统一。

关键词:二元对立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又一部韩剧在中国火了。

大街上、地铁里、大学食堂里……凡是有人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接收到关于《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的信息。

“教授依赖症”、“瞬间移动”、“时间暂停”、“炸鸡啤酒”等词汇充斥微博和大众媒体。

2014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称该剧引发新一轮的韩剧热,截至15日《星星》在某网站的播放量达到3.7亿次,相关搜索达到4千多万次。

公开资料显示,《星星》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稳居韩国收视榜首位,并波及全亚洲。

学界多把目光投向不朽之作、传世之作等阳春白雪,却甚少探讨广受当代青年人欢迎的下里巴人。

下面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二元对立”方法解读韩剧《星星》,探究该剧脍炙人口的原因,进一步肯定韩剧存在的意义,从而推动我国影视剧作的发展。

一、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和二元对立结构主义是建立在索绪尔语言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者把文学视为像语言一样的符号系统。

他们把整个文学或文学规则系统看做language(语言),把具体作品视为parole(言语)。

他们相信从文学中可以抽象出支配具体作品的类似规则系统,构成任何文化现象的要素是“关系的”。

换言之,是该系统要素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二元对立,使它们具有意义。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最主要的文学研究手段。

首先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系统研究方法,而后是被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罗兰·巴尔特借用并发展形成的文学批评方法。

“二元对立”理论认为,当研究对象被分解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后,研究者就可以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相互联系的排列、转换等关系,这些关系或结构总是体现为两事物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形成区别和对比,从而产生另一层次上的各自的意义,研究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对象结构的复杂性。

影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批评下主旋律电影《十八洞村》电影分析

影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批评下主旋律电影《十八洞村》电影分析
《十八洞村》对普通村民形象的塑造不是单一的人物性 格,而是通过情感二元对立设置矛盾,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生动 和立体冲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电影《十八洞村》始终 关注的是个体的命运,立体地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十八 洞村村民形象, 展示着十八洞村的人们在时代大背景下的生 命轨迹和心灵历程”
主要背景的二元对立:风景如画与落后闭塞的对立
剧情编排上的二元对立:拒绝接受与主动脱贫的对立
二元对立是影视艺术作品中较为常用的叙事逻辑, 二元 对立善于建构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 同时这种较为简单的二 元斗争亦可以让叙事思路变得更为清晰,令观众在不同势力 间进行心理上的取舍与抉择,十,洞;》作为一部宣传“精准 扶贫”政策,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主旋律电影,按照以往的主 旋律电影常规思路,讲述一个人民英雄历经重重困难最终获 得成功的事迹是一种惯性人物设计方法”然而,观众在看过太 多类似的故事后,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主角人物刚出场 便能猜到接下来剧情走向。由此,可以理解观众为何对主旋律 电影提不起兴趣,没有观影欲望”而《十八洞村》打破了以往主 旋律电影描写一个伟大英雄或者一件伟大事迹的常规思路, 着重描写一个拒绝当贫困户的退伍军人的故事,并通过设立
运输只能靠人背……寨子被围在重重大山中,外面的商品无 法进入,里面的独特物产无法运出,寨子里的人们越发地依靠 自有土地带来的自给自足。要想改变现状修路就只能占土地, 这对于热爱土地、视土地如生命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矛 盾冲突。
影片除了有宏观镜头对苗寨环境进行交待, 还有多处中 近景镜头将细小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与感情 表现得真实可感”当杨英俊被识别为贫困户后不肯接受这样 一顶帽子,要跟妻子核对家里的粮食”影片对屋里的米缸进行 细致的描写,发现存米并不多,此时杨英俊家中米缸上的春联 首次出现是已经褪了颜色的“抬头见喜》到影片的最后,在杨 英俊不怕苦、不服输的努力和帮扶工作小组的带领下,影片再 次对杨英俊家里米缸进行了描写,这时的米缸已经是满的了, 米缸上出现的则是大红色的“年年有余"”这种镜头语言的呈 现,远比苍白无力的台词更直击人心”

二元对立关系模式的解构与重构——解读库切的小说《福》

二元对立关系模式的解构与重构——解读库切的小说《福》

笛 福笔下 的克 鲁 索 与星 期 五正 是 这 方 面 的典 型代 表: 星期五是 个野蛮 的 他者 , 不具 有任 何 的主体 性 ,
收 稿 日期 :0 9— 9—1 20 0 4
基金项目: 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 20 教 0 8年度 一般项 目《 库切 与后殖民流散文学》 0 J7 20 ) ( 8C 509 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晖(9 1 , 江 苏徐州人 , 17 一) 男, 温州大学人 文学院副教授 、 硕士 生导 浙江大学外语 学院博士后 , 币, 主要从
( 州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 江 温州 3 5 3 ) 温 浙 20 5

要: 库切将 小说《 的写作立场置于南非的后 殖民语境 中, 鲁滨逊漂流记》 福》 对《 进行 了后现代 重写。
库 切 借 用后 现 代 主 义 的 叙事 策 略 , 消解 了传 统 现 实主 义 文 学 用语 言所 构 建 的 历 史真 实感 , 露 了历 史写 作 中 揭 的权 力结 构 . 而 形成 了对 帝 国主 义文 化 霸权 的 颠 覆 的 主题 。从 对 二 元 对 立 关 系模 式 的 解 构 这 一 特 定视 角 , 从
现 了对二元对立 关 系 的解 构 、 对历 史权 威 的抗 争 以 及 对殖 民话语权威 的反抗 。
以及 又是如何凭借 自己的善 心和才智 成功地让黑人 “ 星期 五” 臣服 于他 。小 说 通过 克 鲁 索经 过 个 人奋
斗而成功 的故事 , 宣扬 了殖 民主义 , 一部反 映欧洲 是
库 切 的 这 种 对传 统 现 实主 义的 文 学 解 构 , 以说 是 一种 非殖 民地 化 的 书写行 为 。 可
关键词: 福》 后 殖民语境 ; 《 ; 叙事策略 ; 二元对立关 系模式

幻实相生异曲同工——浅析《罗刹海市》和《金罐》的奇幻外衣下的现实主题

幻实相生异曲同工——浅析《罗刹海市》和《金罐》的奇幻外衣下的现实主题

幻实相生异曲同工——浅析《罗刹海市》和《金罐》的奇幻外衣下的现实主题陈叶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蒲松龄和霍夫曼虽然身处不同民族.但却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这使得他们创作了很多充满神秘和怪诞的短篇小说。

并且在世界上获得很高的赞誉。

本文将以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和霍夫曼的《金罐》这两篇作品相似的奇幻描写作为切入1:7.揭示出小说中隐藏的现实批判主题及其异同。

关键词:奇异现实批判异同蒲松龄(1640-一1715)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而黑暗,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又一次高峰,在作品中他不但绘制了一个充满奇幻鬼魅的世界.还令它承载着一个落魄书生的理想和极为深刻的社会内涵。

作为德国浪漫文学思潮末期重要代表的E T A霍夫曼(1776—1822)生活在十八世纪末期与十九世纪的早期.这一时期也是德围经济落后。

封建势力相对顽强。

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时期。

霍夫曼创作了很多极具浪漫色彩的作品.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主人公随意出入现实与幻化的世界.并透过人物形象来探寻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由于两位作家身处不同国度却置身于相似的动荡的时代。

他们的作品在怪诞世界的构建、民间文化的融合等方面都明显地体现出相同的创新精神.也因此赋予了小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重性的本质.在荒诞奇想之中暗藏着对社会乃至个人的无限忧虑.蕴含了作家给予时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导论》中曾说过,文学作品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想象游戏.也不是狂热的头脑的一种孤立的遐想.而是时代风尚的副本.是某种思想的表征。

那么蒲松龄和霍夫曼的作品便是他们用自己的笔写下的对时代的完美思想表征。

一、《罗刹海市》:驰骋幻境与映照人间鲁迅曾经指出。

明末志怪群书“诞而不情”,而《聊斋志异》却能“出于幻域,顿入人间”,这说明《聊斋志异》奇谲怪诞的故事情节离现实的距离虽然很遥远.但是它反映的现实却是深切而有力。

浅析《金陵十三钗》中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

浅析《金陵十三钗》中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

浅析《金陵十三钗》中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作者:何文君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2期[摘要]《金陵十三钗》是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故事中战火纷飞的屠宰场上,还有一处安宁的避难所,就是废墟里的教堂。

这方狭仄的空间里,唱诗班女孩、美国神父、青楼妓女、中国士兵以及侵略者日本兵相继出场,于是各色人物之间的诸种矛盾冲突,犹如晴天滚雷或如潜流涌动般纷至沓来,在不断激越的纠葛与碰撞中演绎出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悲剧。

作者巧妙地将人物角色设定为几组紧密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词语意象:侵犯与受难、复仇与忏悔、堕落与救赎。

本文通过对作者着眼的三个冲突点的阐释,对小说人物群像进行分析,完成了对小说文学场的断裂和重建,力求把故事还原至惨痛的原始历史面貌,进而从人性的角度完成对小说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解读。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二元对立统一手法;艺术手法[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76-03一、侵略与反抗《金陵十三钗》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方是侵略者日本兵,一方是无辜受难者。

作者特意通过这样的对立格局,达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凸显人物性格、臧否当事双方的创作目的。

在具体安排对立双方的描述方式时,同样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谋略。

如相对于有名有姓的诸位受难者的细微刻画而言,对侵略者的描写则属于抽离了具体特征的概括化和典型化。

这种角色设置的不均衡表明,在那个恶魔横行与罪孽恣肆的时代,一部分人的生命存在已经完全失去了个体的道德意义,完全沦为国家机器的工具。

当然,作品的旨意不仅仅在于对人物进行简单地正反归类,而是在总体模糊不清的大写意中,特别注重在大类中微设个体差异,以达到对人面兽性者的“自我暴露”。

作者在众多日本兵中着意凸现的是两个军官——中佐和大佐,对他们两个的描写同样采用了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但最终给世人留下嘴脸各异而本质相同的印象。

十九世纪的四维世界——析E.T.A.霍夫曼的《金罐》

十九世纪的四维世界——析E.T.A.霍夫曼的《金罐》

十九世纪的四维世界———析E.T.A.霍夫曼的《金罐》肖雪莹(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50)[摘要]E.T.A.霍夫曼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著名作家,《金罐》是他的重要代表作。

这部小说看似情节怪诞,但其中有精致的结构:霍夫曼在小说中构造了三个三维世界和一个二维平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四维世界。

尝试分析《金罐》中的四维,并且得出结论:只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语前感知,就能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诗的世界,从而幸福地生活。

[关键词]四维世界;霍夫曼;语前感知[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3-0204-03E.T.A.霍夫曼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德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德国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作品的很大一部分是被称为“艺术童话”的小说。

与以狼、山羊或公主、女巫为主人公的情节单纯、善恶分明的儿童童话不同,艺术童话属于成人文学,一般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与社会现实关系更紧密。

艺术童话的情节一般看似怪诞,却隐藏着作者对现实的揭露和抨击。

《金罐———一则现代童话》是霍夫曼的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814年。

创作这篇作品的时候,霍夫曼一家正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

1812年霍夫曼失去了他在巴姆贝克剧院的职位,于是他接受了德累斯顿剧院的邀请,于1813年赴德累斯顿担任乐队指挥。

途中他们遇到了交通事故,霍夫曼的夫人身受重伤。

到达德累斯顿后,等待他们的是被法国人占领的黑暗城市。

这年冬天,霍夫曼一家在经济上和生活上都陷入了困境。

即便如此,霍夫曼仍然顽强乐观,在文学创作中寻找乐趣,写出了这篇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当时生活的困顿,致使霍夫曼希望逃离现实世界,他向往无忧无虑的诗的世界。

在小说《金罐》中,他构造出了一个精致的时空结构。

本文尝试去分析这部作品,着重分析探讨《金罐》里的四维宇宙。

一、小说的结构表面上小说是清晰地分为了十二个章节,然而字里行间却隐藏着另一个结构,那就是19世纪的霍夫曼构造的四维世界。

浅析《金罐》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浅析《金罐》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浅析《金罐》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作者:韦良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韦良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金罐》采用浪漫主义反讽的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形成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在宏观叙事上将现实与幻境对立并置,在微观叙事上对同一事件采用相互消解叙述方式,通过创造幻象与毁灭幻象的不断交替表现内心冲突和无限真理,关键词:《金罐》;二元对立;叙事;浪漫主义;反讽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 )06-0142-02霍夫曼是德国19世纪初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金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副标题为“一则现代童话”。

的确,这篇童话与传统的民间童话有很大差别,它由作家独立创作,功能不是供儿童阅读,而是反映浪漫主义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层思考。

《金罐》在叙事上最大的特色在于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它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并存共生,相互交织,鲜明对立,并且相互否定,相互消解,带来了诡谲荒诞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体验与思考。

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是在浪漫主义反讽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式指导下建构的。

浪漫主义者认为人的存在、认识和语言具有有限性,而世界和真理是无限的,因此人的感觉并不稳定,自我意识具有二重性。

揭示人的内在矛盾是艺术的使命,浪漫主义反讽在本质上正是对内心矛盾的揭露。

只有通过在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之中,在肯定和否定之间不断转换,保持叙事的独立性,才能用有限的语言曲折迂回地表现无限。

二元对立的不确定性叙事结构正是作者思想矛盾冲突的展现,也是用以表现无限真理的方法。

在19世纪的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整体世界的破碎、人的异化和意义的失落,带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

德国浪漫主义因此具有深沉、内向和忧郁的气质,将庸俗丑恶的现实世界和玄远飘渺的诗性世界绝对对立。

浪漫主义者希望追求幻想和涛意的世界,但同时又意识到理想的虚幻不定。

《金罐》中魔幻与现实的融合与对立

《金罐》中魔幻与现实的融合与对立

《金罐》中魔幻与现实的融合与对立摘要:魔幻世界与现实世界是霍夫曼魔幻小说《金罐》中的一个主要对立结构,这一对对立以两个世界的融合为基础。

在这一基础上,霍夫曼通过反讽的手法等展现出主人公安泽穆斯在两个世界中的不断否定,为读者营造出极具张力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霍夫曼;《金罐》;融合;对立霍夫曼的《金罐》,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繁盛的文学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小说。

受到浪漫主义思潮影响,《金罐》中也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金罐》中思想的张力,并不仅仅来源于其二元对立结构的设立,更值得关注的是,《金罐》中二元结构的融合与对立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金罐》中存在着不少对立:魔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立等等。

一.现实世界与魔幻世界的融合《金罐》的副标题为“一则现代童话”,这体现出《金罐》对以往童话的超越性。

童话往往具有抽象性、普遍性,而《金罐》中一切都得以具体化。

《金罐》中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这一点上:现实世界与魔幻世界得以融合。

《金罐》打破了童话世界存在的独立系统,将魔幻元素吸纳入现实世界,投射至具体的人物身上,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融合基础。

《金罐》中对于魔幻世界的展示首先是以现实世界的存在为基础而展开的。

小说开篇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耶稣升天节那一天的下午三点。

”故事发生的地点德累斯顿城也十分具体,还如文中所提到的“德累斯顿黑门”、“林基浴场”等地理位置,都是基于现实真实存在的。

现实环境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童话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大多体现在对于某种特定气氛的营造以及渲染,而在《金罐》之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仅仅限于此。

从现实性角度分析,对于易北河水的描写,一方面这是出于安泽穆斯的所见所感,体现了一种存在的意义。

读者以安泽穆斯之眼看到美丽的易北河水,这即是对安泽穆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实感的体现。

另一方面,真实环境的描写可以迅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充分认识新的环境的过程,则是进一步加深认同感的过程。

以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二元对立解读王澍的三个作品

以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二元对立解读王澍的三个作品

以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二元对立解读王澍的三个作品
杨楠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8(044)017
【摘要】将建筑类比于语言来推导建筑形态生成的逻辑,是将语言二元对立中最小成分与整体的关系,与建筑中基本形与体量的关系建立类比,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为理论基础,依"归纳-类比-演绎"层级关系进行推导,最后得出方法为:先分解为最小单元,再按一定的规则重新组合,以获得对所表达含义的理解.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杨楠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1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
【相关文献】
1.对立绘秋景,闲笔出真情——基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解读《故都的秋》 [J], 戴梦姿
2.对立绘秋景,闲笔出真情——基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解读《故都的秋》 [J], 戴梦姿
3.从《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比喻看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理论 [J], 王倩;薛慧
4.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学史一瞥》解读索绪尔语言学史分期
[J], 高健
5.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基本概念——初读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J], 孙洪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霍夫曼的人生经历看《金罐》的创作观

从霍夫曼的人生经历看《金罐》的创作观

作者: 严岩[1]
作者机构: [1]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3-1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9期
主题词: 霍夫曼;《金罐》;世俗世界;理想王国;创作观
摘要:�金罐》是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早期艺术童话,情节怪诞、离奇,讲述了一个青年爱上一条小绿蛇,并和她共赴理想世界的故事.霍夫曼通过敏感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自身成长和感情经历及现实生活中的困窘和郁闷,表现了艺术家在世俗生活中的格格不入,在世俗世界和理性主义压抑下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3No.6Jun.2012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霍夫曼是德国19世纪初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金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副标题为“一则现代童话”。

的确,这篇童话与传统的民间童话有很大差别,它由作家独立创作,功能不是供儿童阅读,而是反映浪漫主义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层思考。

《金罐》在叙事上最大的特色在于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

它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并存共生,相互交织,鲜明对立,并且相互否定,相互消解,带来了诡谲荒诞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体验与思考。

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是在浪漫主义反讽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式指导下建构的。

浪漫主义者认为人的存在、认识和语言具有有限性,而世界和真理是无限的,因此人的感觉并不稳定,自我意识具有二重性。

揭示人的内在矛盾是艺术的使命,浪漫主义反讽在本质上正是对内心矛盾的揭露。

只有通过在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之中,在肯定和否定之间不断转换,保持叙事的独立性,才能用有限的语言曲折迂回地表现无限。

二元对立的不确定性叙事结构正是作者思想矛盾冲突的展现,也是用以表现无限真理的方法。

在19世纪的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整体世界的破碎、人的异化和意义的失落,带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

德国浪漫主义因此具有深沉、内向和忧郁的气质,将庸俗丑恶的现实世界和玄远飘渺的诗性世界绝对对立。

浪漫主义者希望追求幻想和诗意的世界,但同时又意识到理想的虚幻不定。

霍夫曼深受浪漫派理论的影响,他经常描写神奇怪异的故事,建构神秘荒诞的幻想世界,但其目的却在于通过反讽把握真实的主客观世界,《金罐》就是如此,通过反讽建构了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揭示了幻想与现实、无限与有限、精神与物质等多重矛盾,表现了浪漫主义者反对平庸生活但难以摆脱,追求精神自由又无法真正实现的深层心理,触及到了被前人所忽略的现代人真实心理状态。

从宏观结构来看,《金罐》将现实与幻境对立并置,在二者之间自由穿梭,使之反复相互否定、相互消解,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借助浪漫主义反讽的手法,霍夫曼打破了传统的童话模式,使两个世界灵活转换,界限模糊。

《金罐》中的一切客体都不再是绝对客观的,而是随着个人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主观色彩浓厚的视角下,作品展现了对于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观感受与阐释,并且作者只是客观地呈现出这种主观思考,不做直接评判,而是尽量使每种认识都带给人以合情合理之感。

随着这种描写,读者也就进入了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再是客观的,而是现实在心灵中的反映,是主观感受的外化,这就造成了叙述的不可靠性和不确定性。

《英国浪漫主义反讽》中写道:艺术家把整个世界看作是无限丰富的混杂状态,是不可预知的,人的存在是有限的,他对无限的认识免不了带有片面性,因而造成人的意识的有限性甚至是错误性,冲突、矛盾、摇摆和漂移是精神生命的内在本质,是精神生活活生生的现实,同时,人的意识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它们构成了人的二重性。

①正是基于这种观点,《金罐》才采取了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充分将人的认识的有限性表现出来。

《金罐》的故事不是发生在很久以前、一个遥远的地方,而是有明确而实在的时间地点。

故事发生在“耶稣升天节那一天的下午三点”到茀洛尼卡命名日二月四日中午这一区间,并且作品经常出现对时间明确的强调,例如安泽穆斯每天中午十二点到林德霍斯特馆长家,一直工作到下午六点。

甚至于女巫与茀洛尼卡进行神秘巫术活动的时间都是现实的———“秋分那天晚上十一点钟”。

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德国的德累斯顿,安泽穆斯活动的地方有德累斯顿黑门、林基浴场、易北河边、十字架教堂等等,许多环境描写都能与霍夫曼写作时期德累斯顿的实际环境相对应。

时间地点的现实性带来了两个世界平行并置的可能。

从总体来看,《金罐》的主体部分总共发生了五次现实与幻想间明显的穿梭转换。

童话以普通的现实环境开篇,安泽穆斯笨手笨脚,举动不合时宜,撞翻了老太婆的苹果篮,浅析《金罐》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韦良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金罐》采用浪漫主义反讽的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形成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在宏观叙事上将现实与幻境对立并置,在微观叙事上对同一事件采用相互消解叙述方式,通过创造幻象与毁灭幻象的不断交替表现内心冲突和无限真理。

关键词:《金罐》;二元对立;叙事;浪漫主义;反讽中图分类号:I1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6-0142-02142--带来了一连串的不幸。

然而正当他为自己长久以来现实中的痛苦而烦恼时,“被一阵奇怪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打断了”,进入非现实的世界,第一次遇见了小金蛇并爱上了她。

但是很快,一位太太“这位先生大概有点神经失常吧”的话语使安泽穆斯骤然惊醒,回到现实,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不过是奇怪的幻影,后悔自己在接骨木树下自言自语的失态。

接着他遇到了保尔曼副校长一行人,在副校长的指责与茀洛尼卡的诱惑下,安泽穆斯完全否定了之前的幻境:“那种种幻象早已踪影全无,而且,他对漂亮的茀洛尼卡献的种种殷勤越是得手,他的兴致就越高。

”经过这番阐释,之前看到小金蛇梦幻般的感受变得荒诞不经,意义失落。

但故事再次发生转折,由于文书的推荐,安泽穆斯决定到林德霍斯特家做抄写手稿工作,经过一番波折,他成功进入馆长家,周围的环境与馆长的话语使安泽穆斯意识到以往的幻境是客观存在的,自己所爱的小金蛇原来是馆长的女儿,馆长家中宛如仙境,奇花异草色彩绚烂,鸟儿喧笑新鲜有趣,远远胜过无聊的现实。

更美妙的是塞佩蒂娜的爱情,她化身为美丽的少女,鼓励安泽穆斯成功抄写了天书一般的复杂手稿。

这就再次否定了现实中的庸俗想法,体现了对超越现实的理想的认同。

但作者并未就此止笔,而是再次横生波澜。

在劳埃琳的帮助下,茀洛尼卡影响了安泽穆斯的思想,使之再次对诗般的幻境产生怀疑,恢复到日常理性之中。

这一巫术情节隐喻着人的思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

安泽穆斯以理性的逻辑解构了在馆长家的梦幻经历,认识到自己爱的是茀洛尼卡。

再到馆长家,他发现那些奇花异草“无非是些寻常的盆栽花卉而已”,那些会说话的鸟不过是乱叫的麻雀,而馆长讲的都是些“疯话”。

但当读者刚刚认同于这种常态的理性时,安泽穆斯却失去了准确抄写手稿的能力,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被关进了水晶瓶。

他至此才真正坚定不移地抛弃了庸俗的凡世,抛弃了“宫廷顾问”所象征的世俗追求,决心去追寻心灵的自由和理想的世界,并成功地走向了阿特兰提斯王国。

二元对立转换的故事情节其实就是个人双重自我意识斗争的形象化表现。

幻想不断否定现实,现实又不断消解幻想,在一次次的毁灭与构建中,作者内心的矛盾冲突显露无遗。

作者认为,人应该摆脱世俗的羁绊,怀着对理想的信念奋力奔向大自然神圣和谐的国度。

但现实与之形成永恒的对立。

联系作者的生平,霍夫曼一方面热爱艺术,徜徉于精神的家园,另一方面又无力违背世俗社会的要求。

他曾经为了做一名法官放弃艺术家的梦想,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不得不向现实屈服,追求功成名就。

这正是浪漫主义者二元对立反讽思维模式下的内心冲突。

反映到《金罐》的创作中,那就是运用艺术手法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同时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反思,从单向度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使主题从有限走向无限,更加丰富深刻。

从微观叙事结构来看,这种建构与毁灭交织的二元对立叙事方法带来了奇谲诡异的艺术效果。

例如作品对茀洛尼卡雨夜神奇经历的叙述就颇为诡异。

作者先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秋分之夜茀洛尼卡见证了劳埃琳神秘恐怖的活动,接着写到茀洛尼卡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

她回忆夜里之事,感到如梦如幻:“也许昨天我就病得很重了,这一切只不过是我的幻象而已,我的病就是因为老是思念安泽穆斯,老是想着那个古怪的老太婆,她装成老莉西的样子故意作弄我。

”妹妹也说她晚上由于发高烧一直神志不清地叫嚷,而外套是被从窗户飘进来的雨打湿了。

这就取消了之前叙述的真实性,但茀洛尼卡又的确摸到了一个小金属圆镜,断定她去过劳埃琳那儿。

对同一事件反复的建构与毁灭使人真假难辨,迷惑不已,叙述不再是准确无疑的,而是模糊不定,颇有后现代的意味。

在具体的描写上,反讽手法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营造出一种陌生化的新鲜感。

例如“他仿佛不是在走,而是在向着山谷飘然滑翔。

……恰如一双巨大的翅膀在风中扑打。

……他发现,他一直认为是飘然而去的馆长,即那一片白色的、扑打不停的东西无疑就是这只秃鹫了,尽管他一时还弄不明白,馆长这会儿究竟到哪去了。

”又如作者描写安泽穆斯眼中的馆长:“火百合花朝他走来,原来这是林德霍斯特馆长,是他穿的那件闪闪发光、黄红两色的大睡衣给他的错觉。

”现实中人不可能变成鸟,火百合花也不能走动,安泽穆斯这种反常化的主观感受既可能是他的错觉,也可能是童话世界中的艺术真实,在自相矛盾的描绘下,现实与幻境难以区分,这比单纯描写奇异的非现实世界更富有奇幻色彩。

当我们通读《金罐》,通过总体把握和深入分析理解这部作品,就会发觉它并不是简单的幻想之作,而是试图在对立之中展现浪漫主义者对主客观世界深刻的认识。

在不断的质疑与否定中,在支离破碎的叙述中,作者力图传递无限的真理,发人深思。

———————————————————注释:①张少文.旧瓶新论———论浪漫主义反讽的叙事体式[J].外国文学,2003(5):64-69.参考文献:〔1〕[德]霍夫曼.霍夫曼志异小说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2〕刘文杰.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童话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冯亚琳.德语文学与文化———阐释与思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4〕范大灿.德国文学史(第3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徐阳)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