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典型化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典型化作者:吴心怡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内容摘要:《坎特伯雷故事》是现代英国文学的奠基之作,乔叟利用典型的矛盾冲突折射出新旧交替的时代风貌,取得巨大的现实主义成就。
本文将对书中主要的三对矛盾冲突及其典型化进行分析:首先,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分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其次从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中,探讨关于女性地位的争论;最后,从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分析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的碰撞。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乔叟矛盾冲突典型化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的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和阶级关系开始解体,带来政治权力向新贵族的位移。
社会矛盾在这样的氛围下被激化,从政治到文化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中,《坎特伯雷故事》就是在变革和矛盾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无论怎样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尽数囊括无限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
但是,乔叟在书中用典型环境——作为叙事框架的朝圣旅程和典型人物——30个不同阶层的香客,将现实生活中掩盖了的矛盾暴露出来,分散了的矛盾集中起来,冲淡了的矛盾强化起来,实现了三对主要矛盾的典型化。
一.鲜明的人物群像和阶级冲突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朝圣也许是唯一把不同阶层的人聚集在一起的环境。
故事的开头说道:当四月飞甘霖渗透了三月枯竭的根须,沐濯了丝丝经络,触动了生机,使枝头涌现出花蕾。
春日清新之景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也非常自然地引出朝圣的开端。
人们在这里暂时脱离了封建等级的束缚,作为平等对话的主体畅所欲言,鲜明的人物群像也就在对他们的外部描写中和故事中跃然纸上。
乔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可谓不余遗力,在858行《总引》中对人物的描写就占到672行,每个人都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女修道院长“讲得一口文雅的法语”、“不容许小块食物由唇边漏下,她手捏食物蘸汁的时候不让指头浸入汤汁”;自由农“为人热情”,家财万贯“面包和酒都是最上等的,家中进餐总有大盘的鱼面糊”。
《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特征研究
《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特征研究
黎明;章燕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8)009
【摘要】《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具有代表性与颠覆性的狂欢化诗体故事集,主要讲述一群香客在前往坎特伯雷城完成朝圣的途中所讲述的奇异故事.正是因为这批香客来自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诸如工匠、大学生、修女、武士、教士等,所以,他们讲述的故事在以讽刺与幽默作为基调的同时,通过刻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彰显当时的社会习俗与风貌.由喜剧场面形成的各色故事,既符合每位讲述人的身份,也能体现十四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反封建倾向思想.而其中人文主义思想与狂欢化诗学提倡的精神相吻合.本文从狂欢节的笑、广场上的狂欢与语言上的狂欢进行分析,探索了《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特征.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黎明;章燕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
【相关文献】
1.论《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化特征 [J], 沈忠阳;
2.巴赫金狂欢诗学观照下的《坎特伯雷故事》 [J], 汪家海
3.狂欢和对话: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重新解读 [J], 张金凤
4.浅议乔叟古典诗歌的现代性荒诞化叙事——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修女院长故事为例 [J], 陶丽丽
5.《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狂欢化喜剧特色 [J], 何岳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元对立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指人类深层结构中的一种逻辑结构。
原指*语音学中相对立的部位发出的不同音,如清与浊、舌尖音与舌根音等现象, 列维—斯特劳斯把它引入人类学并加以改造。
他认为二元对立是人类深层结构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所谓二元对立,是指在任一系统中一对差异项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某种价值进行分析,而对立的双方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毫不相干的,相反对立的双方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由于传播学是交叉性学科,所以上述概念在传播学有广泛的学术运用。
所谓叙事手法无外乎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和技巧:1。
常规线性叙事。
(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
多线性叙事。
(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3。
回忆叙事。
(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4。
环形结构叙事。
(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5。
倒叙线性叙事。
(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
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
《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
建议你去看看。
6。
乱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7。
重复线性叙事。
(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在批判理论上,一对相反的理论,它们通常会以阶级形式出现。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二元对立论,是解释人类基层思想,文化与语言的一种相当有力的工具。
相反,后结构主义者认为二元对立并不是人类思想最基本的组织,只是西方思想的加工品。
《坎特伯雷故事集》赏析
《坎特伯雷故事集》赏析《坎特伯雷故事集》赏析如下:作者采用了大故事里套小故事、第一人称的叙事技巧中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一个小旅店里聚集了三十个(包括诗人在内)的朝圣者。
他们要去肯特郡的坎特伯雷朝觐圣徒马斯·阿·贝克特的圣祠。
店主建议他们在去坎特伯雷来回的路上每人讲两个故事以打发路上无聊的时光。
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响应他决定与大家同行并充当裁判,评选出最佳故事。
《故事集》由一篇长达八百多行诗的总序、二十四个故事以及穿插于故事之间的精彩小插曲组成。
新颖多样的形式特点作者通过朝圣活动把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物集聚在一起。
他们的形象、经历和诉求以及讲述的故事组成了中世纪社会的全景画面。
“朝圣"被赋予这样的象征意义:灵魂在漫长、艰难的路途上跋涉向自己的归宿——上帝回归。
诗人成功运用了中世纪文学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体裁典雅爱情传奇、粗俗的滑稽故事、圣徒传、道德训诫故事、动物寓言、布道以及这些体裁的混合体等。
除了不同的体裁还有四种不同的诗体。
使用最多的是十音步的英雄偶句。
而每节七行的君王诗则更能表达严肃的语气。
中世纪英语传奇中常用的尾韵体也被作者使用,每节六行韵脚为aabaab或aabccb。
法语三节联韵体的变体每节八行韵脚为ababbcbc,但并非三节联韵。
多种体裁与诗体的使用使每个故事都有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
如恪守骑士传统的骑士用典雅爱情传奇的形式讲述高贵的派勒蒙和阿西达的爱情悲剧;对基督教准则身体力行的乡村牧师讲述的故事实际是一篇严肃热忱的布道;第二个修女的圣徒故事是中世纪最流行的虔诚文学的形式内容包括:生平、神迹和殉难;而磨坊主的故事则是粗俗、直言不讳的民间滑稽故事。
千姿百态的生活画卷乔叟在“总序"中展示了众香客一张张惟妙惟肖的画像。
这些肖像是中世纪讽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但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卖赎罪券的——相貌好似阉人随时会用假冒的圣徒遗物诈人钱财的恶棍;况习骑士——衣装绚丽一个热烈追求骑士理想的涉世未深的青年磨坊主——蛮横的下层人,一言一行都很粗俗;巴斯城的妇女——一个颇具女性魅力、见多识广、敢于反叛传统的富裕女工匠。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摘要: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是由一群朝圣客在前往坎特伯雷教堂的路途中,为消遣娱乐而讲的故事组成。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14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的全貌。
作品中采用了一系列二元对立来表现人物、深化主题,本文运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积极探讨了二元对立背后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二元对立基督教人文主义现世享乐《坎特伯雷故事》是乔叟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部巨著由众多故事组成,但乔叟匠心独运,巧妙的将这些本不相关的故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故事既有对立,又有照应,作者原计划有一百二十个故事,虽然只完成了24个,却依旧结构完整,具有整体性。
这一特点,使得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成为可能。
学界较多从实证主义、女性批评主义、以至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解读,而甚少从结构主义角度来阐发这部著作。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二元对立”方法,突破了以前就作品论作品的倾向,可以使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阐发《坎特伯雷故事》,来丰富此著作的研究。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结构主义者关注的重点不是具体文学作品,而是支配作品的深层逻辑结构。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其内部各部分之间都相互关联着的封闭系统。
在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尤其重要的是差异关系,包括二元对立。
”[1]二元对立模式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些二元对立项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往往对立之处便有关联,含有辩证的因素。
也正是因为这些对立,使得作品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
一、基督教会思想和人文主义基督教思想在中世纪的欧洲占主导和垄断地位,禁欲主义与修道院制度是基督教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长达近十个世纪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2]教会通过一系列教义控制人的思想,压抑人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坎特伯雷故事》中两性问题的艺术表现
作者: 陈元元
作者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出版物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0-16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0期
主题词: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两性;艺术
摘要:乔叟不仅是“英国诗歌之父”,而且为英国近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一生创作的顶峰,两性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两性问题的艺术表现方面,《坎特伯雷故事》具有对话性的特点,作品中灌注了叙述者的主体意识,适当加入了一些象征、寓意的手法和动物故事。
乔叟式框架结构——论《坎特伯雷故事》的结构形态
作者: 陆扬
出版物刊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6-65页
主题词: 《坎特伯雷故事》;乔叟;框架结构;结构形态;作品;阿拉伯人;《五卷书》;叙事人;客店;《十日谈》
摘要: <正>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的框架结构迷离复杂,是评论界颇感棘手的一个课题.一般认为乔叟没有完成“总引”提出的一百二十或一百二十四个故事的预定计划,终是一种缺陷.这类观点,在学术界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进入二十世纪后,西方学者陆续以戏剧理论或希腊罗马传统释之,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新的疆域.但是这些论述大多裹足欧洲,很难说没有一点欧洲中心论的气味,本文将结合东方传统,阐明《故事》结构为一完整的构造体系,并论述乔叟对框架结构的杰出贡献.。
冲突与妥协——试析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
重现世 的人文 主义思想流露令寓言意味隽永 。 2 . 人 物鲜 明平民化 首先 ,大众化的语 言为 《 坎特伯雷故事 》 锦上 添花 。 序 言中乔叟 自述 : 我首先请求各位 , 不要 因 我照搬原主 人 — 他们说粗俗话 一就指责我也下 流 , 语言是行为的兄弟 , 不要 因为我的转述有违道德而 批评 我。 当时拉 丁语 和法语独 占鳌头 ,乔 叟却 用 民众英语 写作 , 是 因为民众才是社会 的主人 。而作 品中英语魅力 无处 不在 ,如 : 差役的故事中 “ 女 人 的报 复能把城池毁掉 ” ;巴斯妇 的故事 中 “ 财富 可 以一 夕散 尽 ,德行 却可以永久”~ ,生动 的语 言 在作 品中比比皆是 。 其 次 ,大众 化 的思 想是对 人文 主义 的再 次发 扬 。民众追求 自由平等 。即便老妇人也让武士俯首 帖耳 ; 即便遇人不 淑的艾丽莎也会爱上穷学生尼古 拉。 这些思想是 民众对生活 的诠释 , 也源 自 乔 叟对
3 0 0 4 0 1 )
(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 学院 , 天津
摘 要 :中世 纪英 国诗人杰 弗雷・ 乔叟在 中世 纪文学与现代 文学的转折过 程 中举足轻重 ,作品 《 坎特 伯 雷故事 》中,各 色人物进行 着一场朝 圣之旅 。为更好探 究特殊历 史背景 下的乔 叟 自身以及 《 坎特伯 雷 故 事 》中存在的 冲突与妥协 ,本 文深入剖析人 文主 义与意大利文学对乔叟的影 响 ,以及他 对英语语 言和 现 实主义文学发展 的作 用 ,提 出乔叟与其作品 中的 冲突与妥 协既呈现 出艺术生命 力 ,又彰显 了乔叟的人
VO1 . 25 N o .1 1
2 0 1 6年 1 1月
N o v . 20 1 6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7 1 7( 2 0 1 6 )1 1 , 0 0 3 6 . 0 3
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特点探微
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特点探微作者:柳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6期摘要:《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乔叟的代表作,其中大部分是以韵诗的形式写成的。
在该故事集中作者既借鉴了欧洲传统的叙事框架结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形成了独有的叙事特点。
文章对乔叟及《坎特伯雷故事集》做了简单介绍,重点分析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叙事;结构;视觉作者简介:柳杨,女(1981-),吉林通化,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6-0-02乔叟的诗歌被誉为“最伟大的叙事诗”,在乔叟的作品中,大多折射了现实生活。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乔叟的代表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群香客在旅途中讲故事的事情。
在该故事集中作者既借鉴了欧洲传统的叙事框架结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形成了独有的叙事特点。
一、乔叟及《坎特伯雷故事集》概述乔叟是英国十四世纪杰出的大诗人,被人们熟知的是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这部作品不仅对当时英国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对整个欧洲文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对于欧洲乃至世界叙事文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乔叟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酒商之家,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与皇室贵族打交道,在其长大后,受到国王的赏识,在海关及王室工程处担任要职,并且多次被派往意大利、法国、弗兰德、西班牙等过进行外交活动,也正是这样的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可以将其创作分成三个时期,分别为受法国文学影响时期、受意大利文学影响时期、自我创作成熟时期。
受法国文学影响较大的有《百鸟议会》、《公爵夫人之书》,受到意大利文学影响的有《特洛伊罗斯与克莉塞德》,该作品就模仿于薄伽丘的《被爱情弄倒的人》。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乔叟的代表作,其中大部分是以韵诗的形式写成的,由“总引”八百五十行,放在各个故事前后的小引、开场语、收场语等共两千三百五十余行,再加上二十四篇各类型的故事构成。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狂欢书写及喜剧特征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狂欢书写及喜剧特征
王丽华
【期刊名称】《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8)3
【摘要】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作为诗体短篇小说集,以鲜明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再现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朝圣者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社会矛盾。
乔叟综合运用幽默、夸张、戏剧化的描写方式营造欢乐的氛围,让狂欢书写贯穿于故事全程,其巧妙的结构设计及反讽手法的运用让小说呈现出喜剧特征。
按照狂欢背景、狂欢故事、狂欢落幕的逻辑理路,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狂欢书写及喜剧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王丽华
【作者单位】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论《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化特征
2.狂欢和对话: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重新解读
3.《坎特伯雷故事》的狂欢特征研究
4.《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狂欢化喜剧特色
5.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狂欢与静思——以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蒙田的《蒙田随笔集》为研究范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坎特伯雷故事集》研究综述(十六页的)
三
框架体结构方面的综述
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 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 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那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
1
2
“叙事角度” (序言、总引)
“平等的对话原则”
四
“狂欢化、喜剧性”方面的综述
1 “狂欢化” (巴赫金的理论、张金凤的观点)
——缺少将“狂欢化”理论与作者所体现的深层次的 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分析 2 “喜剧性”
2.1 《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公认的“现实主义的 人间喜剧”。 2.2 从“喜剧性”范畴的核心“喜剧意识”的层面 上对《坎特伯雷故事》重新解读。
参考文献
“女性意识” 、框架体结构、“狂欢化、喜剧性”等方面的综述 参考文献(节选):
2.2 区鉷 李春长 从T•S 艾略特的文学史观对《坎 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修女院院长及其故事与《红字》进行 比较研究 。
六
其他角度
1 乔叟对英语诗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音步 体、“英雄对句”)
2 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为例对文本进行了“契 约化”的尝试与分析
结束放映
• 七
问题与思考
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研究角度、研究方向过于 固定、集中和单一,新的角度有待发掘。 • 1、《坎特伯雷故事集》与其他西方文学作品的对 比研究的偏少。应该是可以加强研究的领域。
五 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综述 与《十日谈》的比较
1.1 尚秀玲运用的是传统的比较手法,即从两部作 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加以评述。 1.2 肖明翰侧重于《坎特伯雷故事集》对于《十日 谈》在形式、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受到的影响。
2
与《红字》比较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由中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被认
为是英国文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该作品以朝圣者们在前往坎特伯雷庄园的旅途中相互讲述故事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形象和价值观念。
整个故事集由一位叫做“乔司”(Chaucer)的旅行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
乔司通过描写30个不同社会阶层的朝圣者,展现了中世纪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个朝圣者都被赋予了一个特定的职业、特征和故事,从而形成了多个小故事的集合体。
故事集的结构是线性的,沿着一个主要的故事线展开。
乔司和其他朝圣者们在
旅途中的互动和对话构成了整个作品的框架,而朝圣者们讲述的故事则是各自独立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爱与欲望、智慧和愚蠢等主题。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是一种镜像式的构架方式。
故事集以乔司的描写为开始,带领读者进入了各个朝圣者的故事,然后再以乔司的叙述作为结束,回到原来的框架。
这种循环的结构使整个作品形成了统一而连贯的整体,也突出了乔司作为叙述者的角色和观点。
通过这种结构的安排,乔司成功地揭示了中世纪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特点和思想
倾向,暗示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他还以一种幽默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荒谬之处,对人性进行了普遍的嘲讽和批判。
总之,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是一种巧妙的框架式呈现方式,通过多个独立的
小故事和乔司的叙述,展示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的面貌和个体的心理描写。
这种结构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观赏性和可读性,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思考价值。
坎特伯雷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引言《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是14世纪英国作家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它被认为是英国中世纪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堪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背景、内容、创作意图以及对世界文学产生的影响。
1. 背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创作年代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后期,这个时期正值英国中世纪文学的巅峰时期。
乔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借鉴了欧洲各国的文学和文化,将这些情节融入到他自己的创作中。
乔叟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作为卡尼基盖特朝圣旅行的成员之一。
在这趟旅行中,乔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并通过他们的方式和文化特征来表达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
2. 内容《坎特伯雷故事集》以一群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职业的朝圣者为背景,他们在前往坎特伯雷朝圣之途中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由此构成了整个故事集。
故事集具有很高的叙事技巧,乔叟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宗教、政治、爱情、道德等。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各异。
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互动都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其中一些故事受到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乔叟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现象的洞察力。
3. 创作意图《坎特伯雷故事集》通过故事和人物塑造展示了乔叟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乔叟试图打破当时传统文学的限制,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多元性来展示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乔叟还试图通过这部作品批判当时社会的道德堕落和贪婪行为,以期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4.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坎特伯雷故事集》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认为是英语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
乔叟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开创了以普通人作为主角的文学创作模式,如同后来的威廉·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展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
冲突与妥协r——试析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
冲突与妥协r——试析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
张尚莲;商世娇
【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5)011
【摘要】中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在中世纪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转折过程中举足轻重,作品《坎特伯雷故事》中,各色人物进行着一场朝圣之旅.为更好探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乔叟自身以及《坎特伯雷故事》中存在的冲突与妥协,本文深入剖析人文主义与意大利文学对乔叟的影响,以及他对英语语言和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作用,提出乔叟与其作品中的冲突与妥协既呈现出艺术生命力,又彰显了乔叟的人文情怀与包容性.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张尚莲;商世娇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 [J], 李洋;
2.政治解读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之《女修道士的故事》 [J], 王泉;朱岩岩
3.浅议乔叟古典诗歌的现代性荒诞化叙事——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修女院长
故事为例 [J], 陶丽丽
4.论乔叟中世纪宗教文化叙事——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修女院长故事为例 [J], 陶丽丽;高艳丽
5.中古英语语法发展与特点研究——以乔叟诗歌《坎特伯雷故事》为例 [J], 张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仰和现实之间的徘徊——探讨《坎特伯雷故事》的宗教思想
信仰和现实之间的徘徊——探讨《坎特伯雷故事》的宗教思想论文摘要:乔叟一方面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热情讴歌冒险发财的商人,指责教会的腐败堕落;男一方面,他又执着于精神救赎,唯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影响自己获得彼岸的永生本文通过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宗教主题,试图阐明乔叟宗教观中的两重性。
打开《坎特伯雷故事》,春天的气息迎面而来,“当四月带来它那甘美的骤雨,/让三月的干旱湿到根子里,/…当和风甜美的气息挟着生机,/吹进树林和原野上的嫩芽里”。
在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人们离开家门,踏上旅程,前往坎特伯雷教堂前去朝圣。
宗教信仰是中世纪人们的生活重心,既是人们的最高期望与最深的忧虑,也是当时文学的基本主题。
乔雯的((坎特伯雷故事》也不例外。
它以朝圣这一宗教活动作为全书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中世纪的宗教生活进行大量的描写。
笔者试图结合乔雯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文本分析,来探讨《坎特伯雷故事》中体现的宗教思想。
乔雯所处的时代是多事之秋,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一样,孕育着改革的波涛。
罗马天主教上至教皇下至普通僧侣聚敛钱财、寄生成性,已把教会变成一个特殊的剥削机构。
当时的英国国王和国会坚决抵制教皇政治势力的侵犯,防止黄金流人阿维尼翁的教皇手中,因为这些教皇已经沦为英国的敌人/法国的傀儡。
约翰·威克利夫—牛津大学的教授和世俗教士,写出了一系列主张宗教改革的论文。
其主要内容为:反对教皇干涉世俗事务,反对教士购置私人财产,支持君权;以圣经的权威取代教会的权威;不过分注重圣事的作用,注重内心的虔信与悔罪,否认教士有神恩能赦免罪行。
在他的感召下,一批“贫苦教士”前往各地,用当地语言向人民传道。
为了使能人民了解教义,威克利夫把《新约》由拉丁文译成英文,他的弟子则把《旧约》译成了英文。
他对君权的维护,使他受到了显贵人物(包括岗特的约翰,乔雯的重要赞助人)的庇护。
在其学说的影响下,农民和城市贫民最终爆发了洛拉德派起义。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两希”文学传统及文化基因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两希”文学传统及文化基因作者:蔡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摘要:杰弗里·乔叟是继但丁后最能充分地表现出中世纪文学精神的人,深受“两希”文化传统的影响。
《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内容丰富、意义广泛的作品,现实主义、人文主义、世俗化倾向和对生活的歌颂都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但离开了“两希”文学传统和文化基因,我们就不可能在传统之上真正理解乔叟这部传世之作,以及他对后世英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乔叟;“两希”传统;文化基因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73-02一、“两希”文学传统乔叟生活在中世纪一个很不平凡的年代。
自13世纪起,基督教大量涌现的布道词和指导忏悔的小册子对欧洲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
《坎特伯雷故事》里许多引言和故事的内容与形式都明显根源于圣经传和布道词传统,包括对《圣经》文本的大量引用。
与此同时,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又从未断裂过,中世纪作家们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一文学传统之中接受熏陶,尤其是在人文主义光芒渐盛的中世纪末期,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中的写作手法和叙事结构被更明显地运用在作品之中。
因此,可以说在体裁结构、故事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两希”文学传统都贯穿了《坎特伯雷故事》整部作品。
基督教文学传统中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处于首要地位的。
公元5世纪以后,古希腊的文学文体已经基本被废弃,所以当基督教真正取得了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和传播信仰的时候,这时期所产生的文学样式势必和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及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早期基督教文学中“衍文”的创作就是从附加在圣餐仪式之中发展起来的,而“圣歌”作为“衍文”创作的最早形式,又与弥撒中“哈利路亚”的唱和有直接关系[2]。
因此,传播基督教的思想和观念,宣扬基督教教义就成为各类基督教文学共同的主题。
对《坎特伯雷故事》中巴思妇人的女性解读
对《坎特伯雷故事》中巴思妇人的女性解读
何征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2)003
【摘要】用拉康心理分析理论和西苏"女性写作"观点解读乔叟<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思妇人艾丽森.艾丽森从女性的角度解读教会父亲的书写,撕掉了"菲勒斯"强权贴在女人身上的性别标签,把女人从男人设定的二元对立的象征秩序中解放出来.【总页数】6页(P30-35)
【作者】何征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2
【相关文献】
1.政治解读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之《女修道士的故事》 [J], 王泉;朱岩岩
2.深入解读《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磨坊主的故事” [J], 刘书畅
3.《坎特伯雷故事》中巴斯妇人的女性解读 [J], 谭念
4.徘徊在地狱与天堂之间的女人——《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学者故事之原型解读[J], 陈惠君
5.《坎特伯雷故事》女性形象言语行为初探 [J], 张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坎特伯雷故事》看中古英语中的非人称结构的开题报告
从《坎特伯雷故事》看中古英语中的非人称结构的开题报告《坎特伯雷故事》是中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古英语的重要文献。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非人称结构的使用,这些结构不仅体现了中古英语语言的特点,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以《坎特伯雷故事》中的非人称结构为例,探讨中古英语中的语言特点与社会文化背景。
首先,非人称结构在中古英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
这种语言结构通常用来表示一种无特定主语的行为或状态,例如“it rains”(下雨了)、“it snows”(下雪了)等。
这种结构被称为“虚主语结构”,因为它没有实际的主语,而是通过“it”这个虚拟的代词来引导语句。
在《坎特伯雷故事》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用法,例如“it is writenso in the boke”(书上写着这样)和“it liketh me wel”(我喜欢它),这些例子都体现了中古英语常用的虚主语结构。
其次,非人称结构在中古英语中不仅仅是语法结构,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中世纪的英国社会中,语言是社会等级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由于中古英语是一种受到拉丁语和法语影响的语言,因此在这种语言中可以找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用语的差异。
在《坎特伯雷故事》中,通过不同的角色对话,可以看到不同社会阶层使用不同的口语表达方式。
例如,牧师使用的语言更加正式和高傲,“it liketh nat me”(我不喜欢它);而农民使用的则更为通俗和贴近生活,“it ne liketh us noght”(我们不喜欢它)。
最后,非人称结构也体现了中古英语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那个时代,英国社会十分封闭和保守,人们对外来文化保持着强烈的排斥心理。
因此,中古英语中的非人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人群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例如,诗人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中使用了大量的虚主语结构来描述天气、风景等自然现象,这体现了当时英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摘要: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是由一群朝圣客在前往坎特伯雷教堂的路途中,为消遣娱乐而讲的故事组成。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14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的全貌。
作品中采用了一系列二元对立来表现人物、深化主题,本文运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理论,积极探讨了二元对立背后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二元对立基督教人文主义现世享乐《坎特伯雷故事》是乔叟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部巨著由众多故事组成,但乔叟匠心独运,巧妙的将这些本不相关的故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故事既有对立,又有照应,作者原计划有一百二十个故事,虽然只完成了24个,却依旧结构完整,具有整体性。
这一特点,使得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成为可能。
学界较多从实证主义、女性批评主义、以至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解读,而甚少从结构主义角度来阐发这部著作。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二元对立”方法,突破了以前就作品论作品的倾向,可以使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阐发《坎特伯雷故事》,来丰富此著作的研究。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结构主义者关注的重点不是具体文学作品,而是支配作品的深层逻辑结构。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其内部各部分之间都相互关联着的封闭系统。
在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尤其重要的是差异关系,包括二元对立。
”[1]二元对立模式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些二元对立项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往往对立之处便有关联,含有辩证的因素。
也正是因为这些对立,使得作品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
一、基督教会思想和人文主义基督教思想在中世纪的欧洲占主导和垄断地位,禁欲主义与修道院制度是基督教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长达近十个世纪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2]教会通过一系列教义控制人的思想,压抑人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3]教士神职人员的奢侈腐化和阶级特权逐渐引起大众的不满,尤其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兴起后,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在《坎特伯雷故事》中,有不少故事直接揭露和讽刺了教士的行骗面目。
如托钵修士的故事、教会差役的故事、教士跟班的故事,滑稽诙谐的刻画了教会人员的迂腐、贪婪。
甚至在这群朝圣者中间,就有卖赎罪券的教士。
乔叟直言“说到他骗术,若要找人替代他,从贝里克到韦尔难找第二位”[4]。
在这支朝圣队伍里,教会人员占了三分之一多,他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种奢侈享乐是建立在搜刮和鱼肉民众的基础之上的。
乔叟是英国早期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到了14世纪下半叶,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在英国也已出现,乔叟在城市文化中成长,深受当时刚刚兴起的市民文化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市民阶层思想。
同时,在翻译意大利、法国的文学作品过程中,乔叟也受到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
这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在乔叟笔下性格丰满、妙趣横生,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狡黠等张扬着人的本能欲望,追求幸福与自由快乐。
商人是新兴市民阶层代表,从他新潮的打扮,光鲜亮丽的服饰就可以看见商人的经济实力。
巴思妇人亦如此,她通过婚姻得到大量钱财,实现了经济独立,衣着光鲜亮丽,游历过很多地方。
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朝圣者队伍里,新兴中产阶级约占二分之一弱,他们要求社会正义,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朝圣队伍里汇集了不同职业、地位、身份的人,乔叟将各色人等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平等对话、自由发表意见,体现了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理想。
基督教会思想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对立在14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
城市市民面对现实,追求财富,要求享受生活,禁欲主义与来世观念与他们的价值追求已格格不入,反教会的思想在他们那里异常强烈。
基督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对立也体现在了《坎特伯雷故事》中。
这二者的对立贯穿了这部诗体小说的始终,从总引到具体人物,无处不在体现着它们的对立。
二、禁欲主义与现世享乐中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芽,人文主义是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反拨,它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尊严与自由,追求现世价值。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5]是人文主义基本主题。
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认为个性欲望是人的本质所在,幸福在今世而非来世,因此描写现世生活成为主要题材。
而在中世纪,人被认为是上帝的羔羊,人先天有罪,人的欲望也会产生各种罪恶,人必须克制情欲,禁欲苦修,死后方能进天堂。
基督教会提倡禁欲主义要求人们节制肉体欲望和世俗享乐,鼓吹以“神”为本,长期压抑人的自然本性。
尤其是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被禁锢在家庭,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如果一个男性与许多女人有性关系,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可如果一个女人同许多男人有性关系,她便失去了身份和尊严。
”[6]《磨坊主的故事》中的艾丽森,被叙述者(磨坊主)描写成一个美艳的尤物,叙述者对用了不少动物性的词汇来描述她。
她被众多男人追逐,叙述者没有谴责这些男人,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她身上,一切皆因为她是一个放荡的女人。
采用两个尺度来衡量男女,对男人追逐世俗乐趣、肉体享乐没有任何指责,而却要求女性严守禁欲主义的教条。
由此可以窥见当时男权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也可以看出妇女受压迫的现实。
有趣的是,虽然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极力宣扬禁欲主义与来世思想,而在中世纪人讲述的故事——《坎特伯雷故事》中涉及到了不少偷情的故事,如磨坊主的故事、船长的故事、商人的故事、伙食采购人的故事等。
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直在强调禁欲主义,却发生了很多偷情事件,越是压制,越是疯狂。
这些事实的存在,也证明了基督教会禁欲主义教条的破产。
《船长的故事》中,商人之妻偷情,事发后,妻子泼辣蛮横的狡辩,商人没有惩罚妻子,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也反映了商人阶层新兴的价值观。
在反禁欲主义者中,以巴思妇人的形象最为典型,她完全不同于传统妇女,不论从思想还是做派上而言。
她大胆泼辣、具有叛逆精神,服饰华丽,游历过很多地方,嫁过5个丈夫,得到不少钱财。
她反抗社会对她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直言“出嫁总比让欲火攻心好”。
通过瞒骗的手段满足自己物质和生理的双重欲望。
在家庭中处于支配地位,她说“女人的天赋就是欺骗、哭泣、胡编”。
巴思妇人一再再婚,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正常欲望和追求,表现了对禁欲主义的极大不满。
毫无疑问,乔叟对世俗生活是肯定的,人们不必再过苦修苦行的禁欲生活,追求现世享乐是正常情感的体现,积极追求物质生活。
禁欲主义与现世享乐看似是一对截然对立的范畴,却有机的融入了14世纪英国人的生活。
因为作为14世纪已经处于中世纪晚期,基督教思想已经受到各种“异端”思想的挑战,人文主义思想已经萌芽,处在从禁欲主义向人文主义转型期的人们,其自身思想也充满矛盾。
禁欲主义与现实享乐反映了英国社会此消彼长的两种价值观的矛盾。
三、人物对立《坎特伯雷故事》涉及到了大量人物,30名朝圣客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来轮流讲故事,而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人物、故事之间有联系和对立。
引言介绍了后面的故事和所有的人物。
故事之间又有衔接的段落,或是旅店主人的评论,或是朝圣者之间的嘲讽和挖苦。
这样,整部作品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乔叟通过总引和旅店主将这一行本不相识的朝圣客联系在一起,如果他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出现了矛盾,他们会以故事予以还击。
磨坊主的故事中,木匠被妻子和情夫愚弄,接下来是管家讲故事,由于他原本是木匠出身,所以很不满意磨坊主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要对磨坊主回敬一下,咱这是天经地义的以牙还牙”。
[5]管家针对磨坊主,讲了一个磨坊主因贪图小便宜,结果妻女被学生玩弄的故事。
托钵修士在故事中讽刺了差役,接下来差役在他的故事里立即给以还击,相互攻讦。
虽然他俩都属于吃教会饭的行列,却立场截然不同。
作为朝圣者,他们处于完全对立的位置,互相之间产生矛盾,却也统一于整本书中,他们的故事相呼应,有紧密联系。
他们的矛盾对立因讲故事而起,也因讲故事而消解,最后归于平衡。
这种二元对立也就最终被解构,也为旅途增加了趣味和生活的气息。
不仅讲故事者中间有二元对立,他们所讲的故事中的人物也充满二元对立。
管家故事中的磨坊主的妻女被学生所玩弄,按理说磨坊主女儿与施虐者阿伦之间势不两立,结果天亮后在阿伦辞别之际,姑娘不但没有怨恨,反而依依不舍,还让阿伦带上他们家的馒头。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二者之间不但没有对立,反而极其融洽、依恋。
这也正好反映了人们对禁欲主义的反击,他们的对立最终消解。
这种解构不是没有原因的,无形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坎特伯雷故事》中,有很多关于男女关系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女人是焦点。
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女子,如智慧的普鲁登丝,忠诚坚韧的康斯坦斯,豪放自立的巴思妇人,顺服的格里泽尔达,当然还有不少泼辣大胆的偷情者。
这些女子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贤惠与泼辣、聪明与愚蠢、忠贞与背叛等等。
甚至就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具有双重性。
巴思妇人形象就具有明显的二元对立性。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特征。
同时,她的手段和方法又不同于女权主义者的做法,她依旧是借男人之力而实现独立。
西欧中世纪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很低,随着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宗教信仰的失落,人文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女性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追求自身价值和尊严。
但是男权中心论的主流价值依旧强大,女性实现自立的尝试也才刚刚开始。
理论准备与实践显然不及后来的女权主义者们。
她们不可能完全摆脱男人的帮助,所谓的独立也只是局部的独立,还是得依靠男人。
巴思妇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但她已经超越了她的时代,比她同时代的女性要走得远的多。
作为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二元对立,强调了系统的差异性,探讨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应用到文学文本分析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打破了人们对文学的神秘化观念,将作品意义与其结构联系起来,而不是同某种超验的个人心灵或神意相联系。
结合上面对《坎特伯雷故事》中二元对立结构的分析,让我们对整部小说的思想和人物有了更细致、更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经典作品。
但是,过分强调结构的整体和功能,会切断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作者的关系,使文学分析失去了实际意义。
因此,在进行二元对立分析的同时,又结合解构主义理论,对表层的对立进行解构,找出它们的联系之处,积极探讨了二元对立背后的深层原因,找出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让我们对乔叟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而且这种创造手法也使乔叟的作品更有魅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1]王一川.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31[3]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4]乔叟.坎特伯雷故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6[5]郑克鲁. 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9[6]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