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罗卫东发展经济学——第6讲: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luo
第二阶段,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小于最低平均生活费用的那 部分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阶段的转移将开始影响传统部门 的总产量; 第三阶段,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已被现代部门吸收完毕, 现代部门的进一步扩张就必须与传统部门争夺边际生产力 大于最低生活费用的劳动力。
21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 罗卫东
马尔萨斯陷阱模型
13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 罗卫东
均衡说明之二:
如果可投入要素发生变化,则均衡位置将停留何处? 假定:A 耕地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要 素投入水平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发达的传统经济会否 逃离最低生存水平的均衡?回答是否定的。具体来说, 虽然要素投入的增加会提高单位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水平, 这又会使得社会剩余水平提高并且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但是,由于人均消费水平被提高到最低生存水平以上, 必然会导致人口再生产的规模扩大。 人口增加迫使人均消费水平逐渐降低到最低生存水平。 因此,在要素投入增加的情况下,不发达的低水平均衡 状态会暂时受到破坏,表现为产值、人口总量和人均收 入的变化,但是由于人口随之增加又会使得人均收入水 平重新回到最低生存水平。
㈣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就是第二阶段。 如果生产技术没有进步以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提 高,则在这个阶段劳动力从传统部门的流出,必然导致粮 食等农产品总产量下降。农产品短缺就不可避免,一旦农 产品的供给出现不足,现代部门必须提高名义工资以稳定 产业工人实际生活水平。现代部门的利润率将因此而降低, 产业扩张的速度放慢。这又意味着现代部门吸收剩余劳动 力的能力弱化。如果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始终没有提高,工 业表面的扩张又没有其他资本积累源泉,那么经济发展的 速度会显著放慢。困难的格局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甚至 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始终无法完成该阶段。这一阶段的长 短取决于传统部门的生产率和现代部门资本积累水平。传 统部门的产出率越高,现代部门资本积累的速度越快,困 难的第二阶段也就会越短。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第二阶段 将会消失。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是一个经济理论模型,由拉尔夫·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
该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传统部门是指农业和手工业等非现代化产业,现代部门是指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
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供应是弹性的,即有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现代部门则需要资本和技术,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
根据该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现代部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传统部门的劳动力供应充足,但劳动力生产率低,导致收入水平低下。
这导致了大量的城乡劳动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传统部门产业,导致了城市过度拥挤和农村过度空心化。
同时,由于传统部门的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在第二个阶段,随着现代部门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但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应失衡。
此时,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传统部门劳动者进入现代部门。
但同时也加剧了传统部门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传统部门的生产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矛盾。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应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加大现代部门的投资力度,提高现代部门的生产力,同时提高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以吸引更多劳动者进入现代部门。
其次,应该加强对传统部门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传统部门的生产率,减少传统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同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动者进入非农产业,以缓解城市过度拥挤和农村过度空心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和发展策略的理论模型。
通过对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引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提出的一种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
该模型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并探讨这种转移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模型概述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农村部门:农村劳动力存在剩余就业,即农村劳动力供给超过了农村部门所需劳动力。
2.城市部门:城市部门存在结构性失业,即城市部门需求的劳动力超过了城市部门可以提供的就业机会。
根据这两个假设,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两个部门: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
农村部门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而城市部门则涉及工业化和现代服务行业。
模型分析农民工转移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而农村部门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条件。
农民工转移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农民工转移提供了城市部门所需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其次,农民工转移带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改善生产效率和工资待遇。
此外,农民工转移还带来了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影响。
城乡差距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也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的城乡差距问题。
由于城市部门对劳动力需求较大而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较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还表现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不平衡发展。
这种不平衡发展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因此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该模型,发展中国家应该重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同时,发展中国家还应该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并改善城市劳动力市场条件。
第八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意义: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农 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提供工业部 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它还为工业部门 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 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 需求,劳动力的转移就会受到阻碍。
Qa et L N 1
(二)乔根森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 (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 世界有贸易往来。 这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 进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停滞之累。但 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或 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刘易斯于1979年发表了“再论二元经济”, 讨论了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等问题。 刘易斯指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 方式或途径使传统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 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资本市场二元性的表现是: 利率在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上和在无组织的资 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利率差别一部分是由 借贷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所决定的。此外, 对不同程度风险的保险溢价(insurance premium)也是一个因素。无组织资本市场利 率较高。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工资较高, 传统部门的收入比较低。劳动力市场的这 种二元性来源于劳动力的不同性质。 政府行政和财政机构的二元性。政府总部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层次机构才能与村 落里的小规模经济单位建立联系。
第四种途径是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如果 现代部门必需品部分依赖于传统部门,那 么,现代部门的扩张就依赖于传统部门的 类似扩张,否则,贸易条件就会不利于现 代部门。然而,传统部门生产力的上升对 现代部门的影响也可能是反方向的。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 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止。由于最低工资法、 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也可能由于生存部 门生产率提高,实际工资可能忽然上升而 不是保持不变。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摘要:1.引言2.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概念3.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4.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核心观点5.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应用与局限性6.结论正文: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A.G.Lewis)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描述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理论。
该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
现代部门以制造业为主,技术进步快,生产率高,工资水平也较高;传统部门以农业为主,技术进步慢,生产率低,工资水平较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现代部门逐渐取代传统部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劳动力在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之间不能自由流动;(2)劳动力无限供给,即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充足,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3)不存在资本转移,即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受到限制。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这些剩余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推动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
随着劳动力转移的完成,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劳动力需求不再无限,工资水平上涨,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具有很大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该模型过于简化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忽略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劳动力价格的变化。
其次,模型假设劳动力无限供给,这与现实中劳动力资源的有限性相矛盾。
最后,模型没有考虑到资本、技术、教育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之,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是一种描述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引言: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即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这种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是由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与农业部门的相对滞后所导致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得名于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
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部门的发展滞后,导致了农村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二、原因分析1. 农业部门的低生产率:由于传统农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过剩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农业部门的生产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2. 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工业部门的发展通常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而发展中国家通常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增加了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社会问题。
三、影响分析1. 农村人口过剩:由于农业部门的低生产率和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农村的人口过剩问题。
这不仅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压力,也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2. 城市工人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就业。
由于工业部门的生产力较高,导致城市工人的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这使得城市工人的工资相对较低。
3. 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农村人口过剩和农业部门的滞后发展导致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四、对策建议1. 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增加农业部门的竞争力,减少农民的剩余劳动力。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发展,减缓农村人口过剩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1. 介绍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概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影响。
2. 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和文化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曾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下,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扭曲。
殖民主义时期的经济结构常常以农业为主,以满足殖民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导致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经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久经沙场。
2.2 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不完善,资源常常集中在少数富有的少数人手中,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传统农业经济在某些地区得以长期存在,而现代工业经济却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2.3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也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有关。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使得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经济,而另一部分人则进入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个人水平,也存在于地区和国家水平。
3. 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3.1 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在某些地区得到了长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现代工业经济。
因此,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3.2 劳动力市场分化由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
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也较为困难;另一部分人则从事现代工业劳动,享受着较高的收入和社会福利。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1
农业经济学名词解释一、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在一个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两者同时并存。
具体表现为(1)农业生产落后,农世普遍贫困、健康不良、住房短缺。
(2)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大量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况,而在一些农村也存在“空巢”现象,壮年劳动力不足;(3)由于农村教育设施落后,许多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生产率低;(4)在生产工具上表现为农村的农业手工劳动和城市的机械化工厂生产并存;(5)在政治上,农村居民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影响:(1)农村落后于城市阻碍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些都是城市工业发展必需的要素,农村的落后使这些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不利于城市工业规模的扩大;(2)农村的相对落后使得农村的人口出生率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大量的新增人口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口素质也很难提高,农村人口长期保持剩余状态,这阻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3)农业较低素质的人口即使流入城市,也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从事工业生产,在城市中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4)农村和城市不协调发展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导致政局和社会动荡。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形成,是历史发展和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
(1)在鸦片战争后,开展了洋务运动,在一些地区现代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初步出现二元化结构。
(2)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央做出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方针,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在管理上采用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我国工业建设是在农业资金支持下进行的,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和农业税等形式获取资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使农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农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二元经济结构
在国外,最先完整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学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刘易斯()。 他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著名的刘易斯理论模型,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他认为由于工、农业 部门间存在着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因此"二元经济"结构能否最终被完全破除关键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模型。 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基本原则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 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我国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 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 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二元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 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
01 定义
03 经济应用
目录
02 经济特点 04 对中国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 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由英国经济学家 刘易斯提出。
经济特点
1.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 2.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 3.尽管工资率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 4.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 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
9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内容简介:本章及以下两章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迁,以及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本章将从理论模型和现实形态两个角度讨论这一特征。
学习目标: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通过学习本章,重点掌握刘易斯模型,了解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理解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乔根森模型和迈因特模型,了解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重点难点:1.刘易斯模型 (重点、难点)2.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重点)知识点:1.刘易斯模型2.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3.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9.1.1.刘易斯模型(理解并掌握)1.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劳动力无限供给;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水平不变。
2.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内容: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个是用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高效率、高工资的现代部门;一个是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的低效率、低报酬的传统部门,传统部门最大的特点是存在着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
由于两部门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必然向现代部门流动,现代部门在现行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现代部门由于吸收了剩余劳动力而扩大生产,取得更多的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积累的利润被转化为资本,从而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再扩大资本,再取得更多的剩余,积累更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资本,如此循环,直至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消失,资本主义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不再是无限为止。
在传统农业部门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与工业工资接近,农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逐渐进步,从而传统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的痕迹慢慢消失。
1N 2Q N N图中横轴表示劳动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OW 是现行工资,OS 是生存部门的收入。
二元经济模型
(1)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基本相同,即劳动力可以在既定的工资率下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既不会使农业总产量减少,也不会引起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的提高
(2)第二阶段,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零,但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当边际产量为零的劳动力转移完后,劳动的边际产量就称为正数,工业布恩吸收完这部分劳动力后,总产量会下降,而没有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仍和以前一样消费,这样,提供给工业部门的农产品就不能维持原来的水平,经济中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短缺,农产品价格上升,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开始上升。
(3)第三阶段,全部剩余劳动力已经全部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劳动和资本一样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农民的收入和工业部门的工资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
注:该模型的重要贡献在于强调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为工业部门扩张提供所需的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若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对农产品扩大的需求,劳动力转移就会受到阻碍,因而主张重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3)两个部门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当资本主义部门扩大时,便从非资本主义部门吸取劳动力。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4)缺陷:有几个假定条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他只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事实情况中,工业部门的扩张离不开农业部门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停滞阻碍了工业的扩张
二元经济模型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部门组成,一个是传统的人口过剩的农业部门,其特点是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即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迁往工业部门时,其农业生产量不会减少。另一个是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工业部门,工业部门在扩大劳动投入时,可以从农业部门得到无限量供给,即劳动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这就使工业部门不必提高工资水平
第9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印象中国
夜上海
气派的“首善之都”
高楼林立的深圳
破败的山村房屋
残破的乡村小学(一)
残破的乡村小学(二)
现代化的工业
落后的农耕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一、刘易斯以前的二元结构理论 二、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三、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 于再投资的剩余。但就业并不一定随之增加。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二、乔根森模型 三、迈因特模型 四、小结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拉尼斯:刘易斯没有重视农业在工业 增长中的作用,也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提 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劳动力转移的先决条件。
劳动力无限供给:如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 招收更多的劳动力,争求职业者会大大超过需求, 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无限 弹性。 (想要多少有多少)
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 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 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资本的使用是由雇佣劳 动力的资本家控制的,生产的目的是利润。 非资本主义部门,或称生存部门,是不使用 可再生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 分是自我雇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 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
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 的企业并存;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 并存。
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 是中国的根本国情。其特色表现为: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分析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分析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一、建国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1赶超型发展战略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化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
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试图通过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超高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的,一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储蓄率低,资本积累能力不足,资金严重匾乏。
二是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支持工业化的能力有限。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不能象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初那样通过对外掠夺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可能通过引进外资的办法来补充国内资本的不足。
而且由于重工业资本高度密集性的特点,使得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与我国的劳动力丰裕、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点相矛盾。
为了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依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由政府统一调配资源,以降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并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城市化压力。
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理论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水利、 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 平,吸引企业和资本进 入农村市场。
3.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 、乡村旅游等产业,推 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提高农村经济的质量和 效益。
案例二:工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结词:工业转型升 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 重要途径,通过优化 产业结构、提高企业 竞争力、加强城市规 划建设,可以推动城 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定义
二元经济结构优化是指在经济转型和升级过程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新兴产业 等方式,实现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 。
目标
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 就业、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等。
详细描述
1. 优化产业结构:加 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升级力度,发展新兴 产业,推动城市产业 结构优化。
2. 提高企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 发投入,提高产品质 量和附加值,培育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
3.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 市规划方案,加强城 市建设和管理,提高 城市品质和吸引力。
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配置优化 技术创新与引进 农村城市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元经济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刘易斯模型
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在第一阶段是水平的, 它与横轴的距离OS即工业部门工资水平, 与农业部门的不变制度工资相等。
2、伪装失业者被工业部门吸收阶段
(1)平均农业剩余就低于不变的制度工资
(2)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3)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 须使工业工资提高
又 d=P W-R 其中:W――城市平均实际工资
R――农村平均实际工资 P―-城市正规部门的就业概率 P W――预期的城市工资
P――就业概率,即指任一时期内在城市 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可能性。
P=N/S=现代部门新创造就业岗位/城 市失业人数
M=f(d) d=P W-R
M=f(P W-R)
2、多时期人口流动模式 M=f[V(0)] f>0
M――农村迁到城市的人口数量
V ( 0 ) ―― 迁 移 者 在 计 划 期 内 预 期 的 城 乡收入差距的净贴现值
Yu(t)--迁移者在时点t上在城市的平 均实际收入
Yr(t)――迁移者在时点t上的农村实际 收入
N――计 划 范 围 内 的 时 期 数 , 它 决 定 t 的 取值范围(t=0、1、2)
刘易斯简介
在理论方面,刘易斯最重要的 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 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 文章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 济问题的两个著名模式。1955年他 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 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 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认为是“第 一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 题的巨著”。
(三)含义
1、按照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就是传统农 业部门不断萎缩,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 的过程。
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分析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分析什么是二元经济二元经济(Dual Economies)是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描述,是指经济从完全依赖于农产品的生产状态向生计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并存的二元状态的转变,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二元经济是在物物交换的自给自足经济中引入货币经济,其发展取决于货币经济的扩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二元结构逐渐转化为一元,正如钱纳里所说的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二元结构,但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生有其特性,所以经济一元化的道路可能会更加曲折。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Booke,1933)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
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成负数,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
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稍高点,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
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
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提高了,与工业达到一致,这时经济中的二元结构也消失了。
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义:1、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2、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易斯假定工业部门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 种要素,资本是稀缺的,而劳动是丰富的。 图中假定现代工业部门最初的资本量为K1, 于是,对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为 D1D1(K1),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在既定的 资本量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劳动的 边际产品递减。
刘易斯认为,现代工业部门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 大化。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生产率等于工资。 图中当资本为K1,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为D1D1(K1) 时,资本家将雇佣OL1数量的劳动,因为只有在 这个劳动量上,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利润 才是最大的。在这一均衡状态中,现代工业部门 所获得的总产量为OL1FD1,其中OL1FW为工人的工 资,WFD1为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在刘易斯模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可分为两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资本相对稀缺, 劳动力充裕,工业工资不变,利润额不断增加。 第二阶段不再存在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本和劳动 都是稀缺的,工业工资上升,利润额不一定不断 增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第一阶段。 刘易斯把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看成经济增长和劳 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农业部门的作用只在于为 工业扩张提供劳动力。
缺陷
由于刘易斯模型的假设过于简单,因而引 来了很多的批评。
第一,一些发展经济学家指出,刘易斯的 无限劳动供给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刘易斯模型只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 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第三,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式的假设,是现 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比例始终不变。
第四,刘易斯模型假定农村存在着剩余劳 动,而城市不存在失业。这与发展中国家 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这“三元”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制度特征。 其中,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它 的体制基础在于土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不仅已 经大大超过了农业,而且也已经在很多部门超过 了城市工业的份额。它的体制特征主要表现为所 有制形式多样,非集体化倾向明显,经营活动以 市场为导向。 城市部门主要是指城市工业部门,它的体制特点 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这一部门具有比较直接的所有 权。
第二,刘易斯模型把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 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建立 在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对发展 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第三,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 结合在一起。
第四,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与资本积累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典型地反映了第一个阶 段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之一。
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联系主要通过产品 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和政府行政、 财政机构来实现,但这些联系都十分松散, 缺乏组织。
与上述四个方面的松散联系相对应,经济中表现 出四种类型的二元性: 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即批发、零售环节不完备; 资本市场的二元性,利率在正式的资本市场和在 非正式的资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工资 存在很大差异; 政府机构的二元性,在传统部门,政府管理的有 效性和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远远低于现代部 门。
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由传统农 业部门的收入决定的,在略高于农村生存 收入的不变工资水平上,农村劳动力就会 流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 劳动力,只要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规模, 它就可以按现行不变工资水平雇到所需的 劳动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争论
一、二元结构的基本含义
与发达国家单一的现代经济不同,绝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 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 与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 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 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 经济的并存,就是二元结构。
农业部门
传统的农业部门以土地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要 素,农业的总产量必然受到土地数量的限制,造 成整个部门的边际收益递减。 又由于农业中技术进步速度缓慢,不足以抵消收 益递减的趋势。 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从长期看,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而不能持续增长。
第二节 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
按照二元结构理论,一方面,传统农业部门存在 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部门需要 雇用更多的劳动力。 随着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农业 中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 同时,工业生产持续扩张,产出持续增长。 这个过程,正是发展中国家由二元经济转向现代 化的一元经济的过程,也就是经济由不发到发达 的发展过程。
四、二元结构的引申
在刘易斯创立二元结构理论之后,又有许 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修正,使之更加贴 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1、组织二元结构论
1985年,迈因特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各个方面的二元 现象统一起来。 他认为,在各种各样的二元现象背后有一 个共同的决定性因素:组织框架不发达, 也就是联结经济各部门的“管道”不畅通。
工业部门
现代部门是以现代化的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 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要素。 工业部门的规模和总产出可以不断扩张,不像农 业那样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工业部门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而且技术进步 的速度较快。 生产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化的企业;工人受企业主 的雇佣,得到工资;企业主得到利润,并把利润 用于再投资,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从长期看,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和人均收入能够持 续增长。
如果资本家把WGD2的剩余继续全部用于新 资本投资,结果资本存量又增加了,从而 使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规模进一步扩 大。 这个过程一直可以进行到农业部门的剩余 劳动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为止。
,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 会相应增加。 这时,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的农业劳动 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以与农业部 门相竞争。 假设一个国家的剩余劳动总量为OLn,超过 OLn,劳动供给曲线开始上升,如SS´所示。
三、无限的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在现 行一个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 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就是说,工业部门 的劳动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为了达到这个 目标可以增雇工人,而家庭的首要是维持 所有家庭成员的生存。 因为有这个差异,相对于现代企业,传统 农业部门中就存在过剩的劳动力。
一、刘易斯模型
1、劳动力转移的过程 刘易斯把农业部门作为工业劳动供给的源 泉,这个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简 单的图形来描述。
图中OL代表劳动,OD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 和工资。 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的生存收入,OW表 示现代工业部门的现行工资水平。 因为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所 以劳动供给曲线W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 平线(这里暂不考虑SS´)。
结构篇
第七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本章主要内容
7.1 二元结构 7.2 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 7.3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数量的增长,同时也 意味着结构的变化。 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是一个国家最 基本的结构。 经济结构由不发达向发达的转变过程,也 是人口和经济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 程。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过程, 就是城市化或工业化的过程。 二元结构理论解释了这个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中果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吗?一些经济学家对 此持不同看法。1964年,舒尔茨曾经对此作过专门研究。他利用印度 1918~1919年发生全国性流感的数据,对比了流感前后的农业劳动力 人数和农业产量,发现:流感使全国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了8.3%,产量 下降了3.8%.而且,死亡人数越多的地区,产量下降的幅度越大。这 说明印度农业中原本并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否则,农业劳动力减 少应该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舒尔茨借助一个“自然实验”反驳了刘易斯的观点。但是,森在 1967年指出,舒尔茨忽视了劳动力减少的具体方式。受到流感袭击的 常常是全家人,劳动力往往是成户地减少,使土地成块撂荒。这样导 致的产量下降并不能说明印度农业中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事实上过了 几年,当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以后,农业产量很快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水 平。 还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播种或 收获季节,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完全消失。此外,在家庭农场之 外可能有其他就业机会,使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不为0。
第一节 二元结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统一的。市场 价格机制调节着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理想的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从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市场刚刚开始发育。 刘易斯将这种结构归纳为二元结构。
二元结构理论
李嘉图(1817年)的“二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 伯克(1953年)的“社会二元结构”理论 (imported modern sector and indigenous traditional sector)。 刘易斯(1954年)的“二元结构模型”。
迈因特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经济的二元性, 刘易斯模型只成为其中的一个特例。
他认为,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区别主要 在于组织形态的不同,而不是产业和区位 的不同。
2、三元结构
有些学者将二元结构的理论加以引申,认 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或农村内部也存在 二元结构。 托达罗等人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划分为正 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中国也有学者把农村划分为农业部门和农 村工业部门,与城市部门并列,形成“三 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