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易斯假定工业部门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 种要素,资本是稀缺的,而劳动是丰富的。 图中假定现代工业部门最初的资本量为K1, 于是,对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为 D1D1(K1),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在既定的 资本量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劳动的 边际产品递减。


刘易斯认为,现代工业部门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 大化。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生产率等于工资。 图中当资本为K1,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为D1D1(K1) 时,资本家将雇佣OL1数量的劳动,因为只有在 这个劳动量上,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利润 才是最大的。在这一均衡状态中,现代工业部门 所获得的总产量为OL1FD1,其中OL1FW为工人的工 资,WFD1为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在刘易斯模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可分为两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资本相对稀缺, 劳动力充裕,工业工资不变,利润额不断增加。 第二阶段不再存在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本和劳动 都是稀缺的,工业工资上升,利润额不一定不断 增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第一阶段。 刘易斯把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看成经济增长和劳 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农业部门的作用只在于为 工业扩张提供劳动力。





这“三元”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制度特征。 其中,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它 的体制基础在于土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不仅已 经大大超过了农业,而且也已经在很多部门超过 了城市工业的份额。它的体制特征主要表现为所 有制形式多样,非集体化倾向明显,经营活动以 市场为导向。 城市部门主要是指城市工业部门,它的体制特点 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这一部门具有比较直接的所有 权。
结构篇
第七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本章主要内容

7.1 二元结构 7.2 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 7.3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数量的增长,同时也 意味着结构的变化。 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是一个国家最 基本的结构。 经济结构由不发达向发达的转变过程,也 是人口和经济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 程。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过程, 就是城市化或工业化的过程。 二元结构理论解释了这个问题。
第二节 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




按照二元结构理论,一方面,传统农业部门存在 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部门需要 雇用更多的劳动力。 随着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农业 中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 同时,工业生产持续扩张,产出持续增长。 这个过程,正是发展中国家由二元经济转向现代 化的一元经济的过程,也就是经济由不发到发达 的发展过程。
第五,刘易斯模型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 分析的基础。

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1961年,拉尼斯和费景汉在刘易斯模型的基 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建立了一个更加 精细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他们认为刘易斯没有充分重视农业在促进 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际上二元经济的重 要特征是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并存。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把经济发展过程划分成 三个阶段:
第一节 二元结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统一的。市场 价格机制调节着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理想的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从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市场刚刚开始发育。 刘易斯将这种结构归纳为二元结构。
二元结构理论



李嘉图(1817年)的“二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 伯克(1953年)的“社会二元结构”理论 (imported modern sector and indigenous traditional sector)。 刘易斯(1954年)的“二元结构模型”。
四、二元结构的引申

在刘易斯创立二元结构理论之后,又有许 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修正,使之更加贴 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1、组织二元结构论

1985年,迈因特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各个方面的二元 现象统一起来。 他认为,在各种各样的二元现象背后有一 个共同的决定性因素:组织框架不发达, 也就是联结经济各部门的“管道”不畅通。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中果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吗?一些经济学家对 此持不同看法。1964年,舒尔茨曾经对此作过专门研究。他利用印度 1918~1919年发生全国性流感的数据,对比了流感前后的农业劳动力 人数和农业产量,发现:流感使全国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了8.3%,产量 下降了3.8%.而且,死亡人数越多的地区,产量下降的幅度越大。这 说明印度农业中原本并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否则,农业劳动力减 少应该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舒尔茨借助一个“自然实验”反驳了刘易斯的观点。但是,森在 1967年指出,舒尔茨忽视了劳动力减少的具体方式。受到流感袭击的 常常是全家人,劳动力往往是成户地减少,使土地成块撂荒。这样导 致的产量下降并不能说明印度农业中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事实上过了 几年,当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以后,农业产量很快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水 平。 还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播种或 收获季节,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可以完全消失。此外,在家庭农场之 外可能有其他就业机会,使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不为0。


发展中国家最初都是传统的农业经济,要建立和发展现代 工业部门,就需要从农业部门吸引一部分劳动力。 工业部门的工资至少不能低于生存工资,甚至,工业工资 必须高于生存工资,因为: (1)城市的生活费用比农村高; (2)劳动力从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生活和工 作,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 (3)工人能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与企业主讨价还价; (4)工人在工业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刘易斯认 为,通常工业工资应该比生存工资高出30%~50%。

如果资本家把WGD2的剩余继续全部用于新 资本投资,结果资本存量又增加了,从而 使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规模进一步扩 大。 这个过程一直可以进行到农业部门的剩余 劳动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为止。




当剩余劳动消失时,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 率就会提高,从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 会相应增加。 这时,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的农业劳动 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以与农业部 门相竞争。 假设一个国家的剩余劳动总量为OLn,超过 OLn,劳动供给曲线开始上升,如SS´所示。


工业部门



现代部门是以现代化的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 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要素。 工业部门的规模和总产出可以不断扩张,不像农 业那样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工业部门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而且技术进步 的速度较快。 生产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化的企业;工人受企业主 的雇佣,得到工资;企业主得到利润,并把利润 用于再投资,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从长期看,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和人均收入能够持 续增长。

迈因特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了经济的二元性, 刘易斯模型只成为其中的一个特例。

他认为,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区别主要 在于组织形态的不同,而不是产业和区位 的不同。
2、三元结构

有些学者将二元结构的理论加以引申,认 为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或农村内部也存在 二元结构。 托达罗等人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划分为正 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中国也有学者把农村划分为农业部门和农 村工业部门,与城市部门并列,形成“三 元结构”。


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由传统农 业部门的收入决定的,在略高于农村生存 收入的不变工资水平上,农村劳动力就会 流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 劳动力,只要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规模, 它就可以按现行不变工资水平雇到所需的 劳动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争论


一、刘易斯模型

1、劳动力转移的过程 刘易斯把农业部门作为工业劳动供给的源 泉,这个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简 单的图形来描述。


图中OL代表劳动,OD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 和工资。 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的生存收入,OW表 示现代工业部门的现行工资水平。 因为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所 以劳动供给曲线W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 平线(这里暂不考虑SS´)。



假定资本家的利润全部被储蓄起来,以做投资之 用。当资本家的利润被用于投资时,现代工业部 门从传统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 如图,当资本从K1增加到K2时,劳动的边际生产 率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也相应地从D1D1(K1) 外移 到D2D2(K2),它与劳动供给曲线WS相交于G,决 定了资本家雇佣的劳动量为OL2。OL2 >OL1,表 明劳动就业随着工业部门扩张而增加了,增加的 数量为L1L2。 这时,总产品为OL2GD2,其中归于劳动的份额为 OL2GW,归于资本的份额为WGD2。 WGD2>WFD1,表明资本家的利润或剩余增加了。


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联系主要通过产品 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和政府行政、 财政机构来实现,但这些联系都十分松散, 缺乏组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上述四个方面的松散联系相对应,经济中表现 出四种类型的二元性: 产品市场的二元性,即批发、零售环节不完备; 资本市场的二元性,利率在正式的资本市场和在 非正式的资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 劳动市场的二元性,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工资 存在很大差异; 政府机构的二元性,在传统部门,政府管理的有 效性和政府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远远低于现代部 门。
缺陷

由于刘易斯模型的假设过于简单,因而引 来了很多的批评。

第一,一些发展经济学家指出,刘易斯的 无限劳动供给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刘易斯模型只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 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第三,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式的假设,是现 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比例始终不变。

第四,刘易斯模型假定农村存在着剩余劳 动,而城市不存在失业。这与发展中国家 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一、二元结构的基本含义

与发达国家单一的现代经济不同,绝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 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 与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 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 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 经济的并存,就是二元结构。

农业部门

传统的农业部门以土地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要 素,农业的总产量必然受到土地数量的限制,造 成整个部门的边际收益递减。 又由于农业中技术进步速度缓慢,不足以抵消收 益递减的趋势。 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从长期看,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而不能持续增长。
第二,刘易斯模型把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 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建立 在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对发展 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第三,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 结合在一起。

第四,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与资本积累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典型地反映了第一个阶 段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之一。
三、无限的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在现 行一个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 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就是说,工业部门 的劳动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为了达到这个 目标可以增雇工人,而家庭的首要是维持 所有家庭成员的生存。 因为有这个差异,相对于现代企业,传统 农业部门中就存在过剩的劳动力。
2、刘易斯模型的意义与缺陷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对发展经济学的形 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意义

第一,这个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 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 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分 析,为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分析发展中国家 经济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即结构主义思 路。


二元结构不仅表现为产业部门的传统与现 代并存,还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 济的各个方面。 但是,产业部门的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 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

二、工资水平

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生产,他们得到的收入可以看作工资。


由于受土地数量有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农业工资一般很低,仅能维持生存或略有 盈余。 因此农业工资又称为生存工资(subsistence wage),农业部门又被称为维持生计部门或 生存部门(subsistence sec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