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发髻
古代发髻的盘法
![古代发髻的盘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e2e2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0.png)
古代发髻的盘法
中国古代女性头发盘法历来以娴熟别致著称,发髻为皇帝妃嫔及上层社会女性打扮的特殊标志,发髻不仅代表着时尚的内涵,更是一种象征权力的象征。
古代发髻的盘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功能到装饰都有不同的发髻形式,影响着古代女子的大美。
盘法古老,历史悠久,古代发髻有着多种发式,但是各个时期的发髻,都有各自的特点。
诸如汉朝时期,女子们喜欢将头发从前额处开始分开,出现了“徐福袅袅”的发型,层次明显,头顶佩戴发簪,中间约定佩带珠串,发尾披上面纱,整个发型精致可人;武则天时期,女士的头发更加夸张,一般都是用紫姜和枣泥把头发盘起,另外要佩带蝉翼发簪,整个发型带有一种纤细柔美的气质;唐朝时期,女子们喜欢穿戴温文尔雅,发型以半月形为主,分不多不少,头发簪主要以翠玉、琥珀、各种杂质珠玉等材质做成;隋朝时期的女子发髻一般是“蝶翩”和“楔翩”发型,高高盘起,下面挂上一顶纱罩,发簪也是用丝绸、杂质珠玉制成的,晚上还可以戴上羽毛发簪,整个发型更显典雅。
明清时期的女子发髻更加讲究,一般都以“莲蓬”发型为主,头顶上发簪一般要用琼瑶珠种成,发尾披上柔软纱,头发盘起后头顶华丽绝伦,犹如一座莲蓬;清朝时期,女子们喜欢将头发抓起,用到耳后,另外再围上一圈缠绕,再以金质发簪缀上,凸显出端庄典雅。
古代女子发髻盘法多种多样,一方面表达出古代女子的美丽外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象征着权力的象征。
发髻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影响,
没有特定的局限,更多的是受到时代的影响,每一种发髻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发髻的独特之处。
古代女子的发髻种类
![古代女子的发髻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5a4a71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8.png)
古代女子的发髻种类
1、飞天髻:飞天髻这种发式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挽成环形,耸立于头顶,汉以后各代多崇为仙女发型。
2、堕马髻:是中国魏晋时期妇女的一种发型,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亦名“倭堕髻”。
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
《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粧(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
3、灵蛇髻:古代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
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
《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
则不见矣。
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
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4、元宝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
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
”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
5、十字髻: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
这种发式的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盘成一个“十”字行的发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钗固定即可。
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形象的图象资料如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
魏彩绘陶俑,梳的就是这种发髻。
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古代女子未出嫁发髻的名称
![古代女子未出嫁发髻的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db10f1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5.png)
古代女子未出嫁发髻的名称在古代,女子出嫁后常常会将头发盘起来,形成不同的发髻。
而未出嫁的女子则会有特定的发髻名称。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古代女子未出嫁发髻的名称。
我们来介绍“垂髻”。
垂髻是古代女子未出嫁时最常见的发髻形式之一,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发髻。
垂髻就是将头发梳理至头顶,然后扎成一个髻,让发髻自然地垂在后颈。
这种发髻形式简单朴素,透露出女子的贞洁和端庄。
接下来是“双髻”。
双髻是将头发分为两股,分别扎成两个发髻,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后颈。
双髻发髻形式更加复杂,需要用到发簪等发饰来固定发髻。
双髻发髻形式显得更加娇俏可爱,适合年轻女子佩戴。
除了垂髻和双髻,还有一种叫做“高髻”。
高髻是将头发梳理至头顶,然后将其扎成一个高高的发髻。
高髻发髻形式更加庄重大方,适合成熟女子佩戴。
高髻发髻形式通常需要用到发簪等发饰来固定发髻,以确保发髻的稳固。
还有一种叫做“低髻”。
低髻是将头发梳理至后颈,然后将其扎成一个低低的发髻。
低髻发髻形式简单大方,适合搭配华丽的发饰使用。
低髻发髻形式凸显女子的温柔和优雅。
最后要介绍的是“蝴蝶髻”。
蝴蝶髻是一种特殊的发髻形式,它的造型如同两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蝴蝶髻通常需要用到发簪、发饰等多种发饰来构造,以确保蝴蝶髻的形状和稳固性。
蝴蝶髻发髻形式华丽独特,适合特殊场合的佩戴。
以上介绍的几种发髻形式只是古代女子未出嫁发髻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发髻形式。
每一种发髻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女子们通过不同的发髻形式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品位,也从中体现出古代女子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古代女子未出嫁发髻的名称多种多样,每种发髻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特点。
通过发髻的装饰,女子们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身份地位。
发髻文化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古代女子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
让我们一起回望古代女子的发髻文化,感受她们的风采和魅力。
中国古代发髻
![中国古代发髻](https://img.taocdn.com/s3/m/1f19b58c02d276a200292e3d.png)
架子头
• 架子头清中叶,是历史上称“乾隆盛世”的黄金年代。在此期问,各 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首饰制作工艺亦不例外。各种选用名贵材料 制成的簪、钗、流苏、头花等首饰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些做 工精湛、式样新奇的首饰,极大地刺激了满族妇女追求美饰的心理。 但要将这些金、银、珠、翠、宝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的首饰戴在头上, 分量相当可观,低垂的几乎于耳根齐的两把头就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将这些华美的首饰戴上去, • 一种新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发架有木制的.有铁丝拧成的, 样子形如眼镜架,梳头时,把头唪固定后,再把发架横放在头顶,用 左右两把头发交叉与发架绾紧。中间用一横型长簪——扁方固定,然 后用簪、钗、疙瘩针等长挺首饰把发梢与碎发固定牢,这样戴什么样 的首饰都挺得住了。将头发盘结在架子上时,也常常因为头发不够多 而需要充填上许多假发,使发式成为扁平型,双架或双角垂于两鬓间, 脑后垂下一个似燕尾般的长发,清得硕亭《草珠一串》诗云:“头名 架子太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诗下自注:“近时妇女,以双架插 发际,绾发如双角形。曰架子头。”
惊鹄髻
是一种双高髻。 梳理时,将发提起, 编盘成惊状之鸟展 翅欲飞的样子;也 有先做好义髻后固 定于头顶。 据传此髻始于魏 文帝宫中,后传入 士庶间,到了唐代, 风靡于长安城中。
飞仙髻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始 见于汉代,其式绾发于顶,呈 飞动状。
多是两侧结高鬟。据《炙毂子》 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 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 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 室少女。
灵蛇髻
• 古代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 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 甄后所创。 • 《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 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 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 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 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 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中国古代女子发髻
![中国古代女子发髻](https://img.taocdn.com/s3/m/24bf6272e45c3b3566ec8b0c.png)
行,宋沿其制。冠上大多用金、翠羽等作装饰,颜色鲜艳,
抛家髻:
唐末京师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 椎髻,名曰“抛家髻”。 亦称“鬅[péng]鬓[bìn] ”,“凤头”。 这种两鬓抱面的髻式,是唐代后期较为 流行的一种发式。 抛家髻式,在宇文氏《妆台记》中的所 谓朝天髻,或类此髻式。参阅《新唐 书·五行志》。 另唐段成式《髻环品》中, 亦有关于长安城中流行抛家髻的记载。 这种发髻的特点,以两鬓抱面,头顶再 加一个形似椎髻一样的“朵子”(即假 髻)。 所谓抛家髻。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ppt课件
13
大拉翅(旗头):
到了清朝晚期,大拉翅开始出现,它是一形
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
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
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
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
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
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发明者是追求的
美丽的慈禧太后,世人的审美因她而改变,
随着大拉翅的流行和演变,两把头开始退出ppt课件
14
历史舞台。
一字头:
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
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和大拉翅pp差t课不件多。只不过这个没有
15
冠。
花冠:
冠小仅束髻,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ppt课件
16
莲花冠:
古代冠名,因其形似莲花,故名。唐时已在士遮女子间流
ppt课件
10
小两把头:
清朝上层贵族妇女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发型。清初,健全冠服制度。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 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 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 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pp分t课左件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11两把 头”。
唐朝女子发髻
![唐朝女子发髻](https://img.taocdn.com/s3/m/ada878e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e.png)
唐朝女子发髻特点:以梳高髻为美中国古代妇女的发型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年幼时以梳丫髻为多,成年后则改梳丫鬟,出嫁时将发鬟改为发髻,再配以金、银、花钿、珠宝裴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雍容富态的装饰风格。
常见发髻云朵髻发收于顶,玥血上梳成云朵状,髻前饰珠翠。
这种发式显得丰盈优雅,为唐代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妇女所喜欢。
孔雀开屏髻将发耸竖于头顶,梳成椎髻,用珠翠制成孔雀开屏状饰于髻前。
此发式多为唐代贵夫人所喜用。
双环望仙髻将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髻前饰一小孔雀开屏步摇,髻上珠翠如星。
此发式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双环望仙髻。
流行于盛唐。
盘桓髻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血上盘桓而成。
髻前插对梳,髻上饰条形彩珠,显得干练持重,把长发绕在头顶,顶部为平形。
这发式西汉时已在长安妇女中盛行,到唐代仍为宫女和士庶妇女所喜用。
螺髻亦名翠髻,因其形而得名。
梳理时,先将头发用黑丝带束缚起来,在头顶部编盘成螺壳形状即成,并在髻后垂彩色丝带。
此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中,古人曾有「螺髻凝香晓黛浓」的诗句,后来也在士庶女子中流行,直到宋、明各朝,仍有妇女喜欢。
反绾髻梳发于后,编成发辫,由下反绾于头顶的双髻双环垂髻将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
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据传这种发式在战国时已有,唐代还把它示为未婚女子的标志。
在盛唐时最为流行。
双丫髻亦称双髻丫。
先将发收拢于顶,然后分两股向上各扎成一个小髻,髻上饰珠翠花钿等物。
一般为侍婢、贫家未婚女子常梳的发式。
这发式据传在商朝就有了,以后各代有所变化,到唐代从式样上更为讲究,有的还在发髻上饰有珠翠等饰物。
垂练髻将发分成两边每边下垂后向上折起,用红绢缚之,并饰以少许珠翠。
流行于中唐少女。
圆椎髻先用黑带将发束缚,然后盘卷耸竖于顶,并饰一圈珠翠。
中唐时盛行于长安妇女中。
圆椎抛髻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两卷成圆椎,然后向一侧绕一环成抛状,这种把椎髻和抛髻结合的发式称圆椎抛髻。
古代盘头的样式及名称
![古代盘头的样式及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11d2e2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9.png)
古代盘头的样式及名称
古代中国的盘头样式繁多,尤其是女性发髻,每种发型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寓意,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时代背景。
以下是一些古代女子的典型发髻样式及名称:
1. **凌云髻** - 形状高耸如云,象征高昂不屈的精神。
2. **百鸟朝凤髻** - 发髻设计犹如众多鸟儿朝向凤凰,华丽而庄重,显示尊贵身份。
3. **随云髻** - 柔和飘逸的发髻形态,似随着云彩流动,体现温婉气质。
4. **飞仙髻** - 高高地束在头部两侧,仿佛仙女下凡,轻盈灵动。
5. **堕马髻** - 一种偏斜的发髻,宛如从马上坠落时头发散乱的状态,透露出一种慵懒而不失风雅的气息。
6. **倭堕髻** - 类似堕马髻,但更加低垂,流行于汉代,传说是东瀛(日本)风格影响。
7. **同心髻** - 发髻成环状,寓含夫妻同心之意。
8. **元宝髻** - 形似元宝,象征富贵吉祥。
9. **双丫髻** - 小女孩常梳的一种发型,将头发分为两股,各扎一髻,显得天真活泼。
古代男子的发髻样式则相对简单,但同样根据不同身份有不同要求:
- **总角** - 儿童时期的发式,将头发梳为两个小髻,位于耳侧。
- **束发** - 成年男子将头发束起,用笄固定,或挽成髻。
- **幞头** - 宋代以后官员常见的头饰,分为展脚幞头与无脚幞头等类型。
以上只是部分代表性发髻样式,实际上中国古代发髻种类极其丰富,《髻鬟品》等古籍记载的发髻名目不下百余种。
中国女子发式
![中国女子发式](https://img.taocdn.com/s3/m/8ddada4aad02de80d4d840af.png)
中国古代发髻大全【堕马髻】髻名。
因将发髻置于一侧,呈似堕非堕之状,故名。
属于魏晋时期妇女的一种发型,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
注意,“倭堕髻”不是堕马髻,是堕马髻的后代变体,两者不一样。
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
【盘桓髻】髻名。
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称为盘桓髻。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今其法不绝。
”【芭蕉髻】古代妇女发式,椭圆形,在髻的四周环以绿翠的一种髻式,宋人《瑶台步月图》中有此髻式。
【大盘髻】古代妇女发式,髻式凡五围,紧紧扎牢,间以玉钗并用丝网固之,宋代较流行。
【大手髻】古代妇女发式,又名“大手结”、“大首结”。
即用他人头发做成发络,续在自己的发中间,梳成圆球形的高髻,称“大手髻”。
【单刀髻】古代妇女发式,又称“刀形半翻髻”。
双刀髻又称“刀形双翻髻”。
按其制法,可能都属于假髻。
这两种发式曾流行于初唐宫中,后传于贵族妇女中,士庶女子少见,从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壁画的侍女和礼泉县张士贵墓出土的女俑可以得到资证。
【单环高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
将头发盘卷一环,耸竖于头顶的一种髻式,谓“单环高髻”。
其法先将头发收拢,用丝绦缚住,再向上各盘卷成一环形,用簪钗固定。
单环高髻,曾流行于中国唐、宋、明各朝。
【杜韦娘髻】古代妇女发髻。
明代嘉靖中禾妓杜韦,梳低小尖巧的实心髻,髻式实心低小,所以不易蓬松,因而一直保持其晓妆形态,当时吴中(今江苏苏州)妇人都效之。
后又讹为“茴香髻”。
【飞天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又叫“飞天紒”。
是一种三环高髻,始于南北朝。
《宋书·志第二十.五行志一》:“宋文帝元嘉六年(429),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髻直向上,谓之‘飞天紒’,始自东府,流被民庶。
”其形是先将头发分三分,每分用丝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
出自宋文帝宫中,传至汉族民间,后一直流行于宋、明各朝。
【灵蛇髻】灵蛇髻是古代汉族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
古代女子发鬓种类
![古代女子发鬓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762d0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4.png)
古代女子发鬓种类嘿,姐妹们!咱今儿就来聊聊古代女子那些美美的发鬓种类呀!你想想,那古代的女子们,一个个可都是发鬓上的艺术家呢!就说那灵蛇髻吧,哎呀,多像一条灵动的小蛇盘在头上呀,那优美的曲线,真真是别致又好看。
走起来路来,那小蛇仿佛都要活过来似的,能不吸引人嘛!这要是放在现在,走在街上,那回头率肯定超高!还有那堕马髻,听名字就觉得有意思。
就好像刚刚骑马回来,头发松松地垂落一边,有一种慵懒又迷人的风情。
这不就跟咱现在有时候故意弄个随意的发型一样嘛,只不过人家古代女子弄得可精致多了呢。
再看看那飞仙髻,哇,一听就感觉仙气飘飘的呀!好像随时都能飞起来似的。
那高耸的发髻,配上华丽的发饰,可不就是仙女下凡嘛!要是咱现代人能梳个这样的发鬓,去参加个古装派对啥的,绝对惊艳全场呀!还有那双螺髻,两个小螺旋在头上,多可爱呀!就像两个小糖果似的,看着就甜甜的。
古代女子们怎么就这么有创意呢,能想出这么多好看的发鬓样式来。
对了对了,还有那高髻。
那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呢!梳得高高的,多有气势呀,走出去都感觉自己带风呢!咱再想想,古代女子为了梳这些漂亮的发鬓,得花多少心思呀!得早早起来,让丫鬟帮忙慢慢地梳,还得配上各种精美的发饰。
这可真是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呢!咱现在虽然不用那么麻烦,但也得学学人家对美的态度呀,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打发了自己的头发。
你说,要是咱也能穿越回古代,体验一把梳这些发鬓的感觉,那该多有意思呀!咱也穿上那华丽的古装,戴上漂亮的首饰,梳个美美的发鬓,在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走一走,那得多带劲呀!反正我觉得呀,古代女子发鬓种类真的是太丰富啦,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咱虽然生活在现代,但也可以从这些古代的美丽中汲取灵感呀,让自己变得更美更有韵味。
你们说是不是呢?咱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好东西给忘了呀!。
唐代妇女的发型
![唐代妇女的发型](https://img.taocdn.com/s3/m/568efa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1.png)
唐代妇女的发型
唐代妇女的发型有很多种,以下为您推荐:
半翻髻:在唐朝初期,宫廷女士喜欢制作发型半翻髻。
半翻髻是隋朝发髻的演变。
惊鹄髻:有时可爱的动物可以激发唐代的发型,一个例子是惊鹄髻。
螺髻:螺髻最初是佛教发髻,但后来人们开始模仿这种发型的特征。
双鬟望仙髻:双鬟望仙髻是古代汉族女性的发型之一,一种双环的高发髻。
云髻:发收于顶,玥血上梳成云朵状,髻前饰珠翠。
这种发式显得丰盈优雅,为唐代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妇女所喜欢。
古代青年女子发髻样式分类
![古代青年女子发髻样式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58cb8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c.png)
古代青年女子发髻样式分类
古代青年女子发髻的样式有多种,主要包括:
1. 丫髻:左右双垂,形状如“丫”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发髻。
2. 垂挂髻:左右两个发髻,形状似“八字”,是古代女孩最常见的发
式之一。
3. 螺髻:呈蓬松状,像山峰连绵不断。
在汉代时,它是贵族妇女流行
的一种发式,到了明清时,也成了普通女孩的发式。
4. 百合髻:在头顶左右分披两束发,并使它们下垂,看起来像百合花。
5. 双丫髻:即小女孩将头发分两路束到头顶再垂挂下来,简单又可爱。
6. 圆髻:整体圆润,中间厚而隆起,四周薄如蝉翼。
7. 龙摆尾髻:将头发分成两部分,前一撮轻挑起来,后面一撮自然垂下,像龙摆尾一样。
8. 双刀髻:发髻左右分开,形似“八”字。
9. 偏刀髻:发髻偏向一侧。
总的来说,古代青年女子的发髻样式多样,或简单或复杂,有的束起
而圆润,有的垂挂而下,有的偏向一侧,有的分两路束于头顶。
这些
发髻大多流行于宋元明清时期,且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形状样式有所
区别。
古代小女孩发髻名称
![古代小女孩发髻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800000b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3.png)
古代小女孩发髻名称在古代,髻是女子发饰中常见的一种。
不同的发髻名称代表了不同的时代风尚和文化内涵。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古代小女孩常用的发髻名称。
1. 蝶髻蝶髻是一种源于唐代的发髻,得名于其形状像蝴蝶的展翅。
蝶髻通常是由两个发髻扭结成形,再用发簪固定。
这种发髻优雅而别致,适合小女孩们在特殊的场合佩戴。
2. 高髻高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发髻,主要流行于宋代。
它的特点是将头发束起来,然后用发簪固定在头顶,形成一个高高的圆形髻。
高髻既简单又大方,适合日常生活中的小女孩们佩戴。
3. 花髻花髻是一种元代流行的发髻,以其多样的花饰而闻名。
花髻通常由多个小花束组成,可以选择不同的花朵进行装饰,如玫瑰、牡丹等。
花髻给小女孩们增添了一份可爱和活泼的气息。
4. 蜂髻蜂髻是明代时期的一种发髻,得名于其形状像蜂窝。
蜂髻通常由多个小发髻扭结成形,再用发簪固定。
这种发髻造型独特,给小女孩们带来一份别样的风采。
5. 编髻编髻是清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发髻,以其精细的编织技巧而著名。
编髻通常由多股细发辫编织而成,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织方式,如鱼骨编髻、柳叶编髻等。
编髻给小女孩们增添了一份温婉和端庄。
6. 花苞髻花苞髻是民国时期的一种发髻,以其花苞形状而得名。
花苞髻通常由多个小花苞组成,可以选择不同的花苞进行装饰。
花苞髻给小女孩们带来一份甜美和俏丽。
7. 绣球髻绣球髻是近现代流行的一种发髻,以其绣球形状而闻名。
绣球髻通常由多个小绣球装饰而成,可以选择不同的绣球进行装饰,如丝绸绣球、珠宝绣球等。
绣球髻给小女孩们增添了一份华丽和奢华。
以上介绍的发髻名称只是古代小女孩常用的一部分,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发髻流行。
发髻不仅仅是一种发饰,更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无论是哪种发髻,都可以给小女孩们带来不同的风格和魅力,让她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美丽。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国发髻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国发髻](https://img.taocdn.com/s3/m/f3cc7a1bfad6195f312ba644.png)
秦代少妇发式
•
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曲折的时代,政治上的分裂,民族间的冲突,导致了社会 生活各个方面的激烈变更。当时名士阶层放浪不羁的习气在妇女装饰尚也有反映,西晋初年,“妇人束发,其 缓弥甚之,坚不能自立,发被于额,目出而已。”另一方面,由于佛、道出世思想的流行,女子的高髻受宗教 绘画中仙女、飞天形象的影响,演化出“灵蛇髻”、“飞天髻”、“盘恒髻”等多种样式。它们的共同特点都 是把头发梳在头顶,分梳成几股,谈后再盘秤各种式样。在这一时期,妓女的盛行对女子的装饰也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在此之前,早就有“犒劳”获胜凯旋将士的“营妓”,尔后她们的“服务”对象从军人逐渐转向民间, 并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专事修饰、衣着奢华的妓女为了取悦于人,常常是新潮服饰的倡导者和 推广者。从此以后,在风俗改易方面,妓家风尚成了仅次于宫廷式样的另一个主导力量。
•
在五代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宋代,虽然国力不及唐代强盛,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繁华却和唐代不相上下。文化趣 味的主导权不仅仅只有少数门阀贵族操作,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与士大夫阶层的参与,使社会文化渗透了更为 强烈的文人气质,平添了不少儒雅的风度。与此相应,女子服饰的潮流也由奢华转为典雅、简朴,“唯务洁净, 不可异众”,苗条代替健壮成了美貌的标准。这个时期的女子发式仍然崇尚高髻,虽然式样不及唐代那样丰富 多彩,却亦颇具风格。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同心髻”,梳法简编,只需将头发拢到头顶,挽成一个圆形的发髻 就可以了。后来,又从“同心髻”推演出了“流苏髻”。这种发式的基本造型与“同心髻”类似,只是在发髻 的根部系束丝带,使之不垂于肩。南宋初年,“同心髻”在边远的地区仍然流行不衰,陆游在《入蜀记》中谈 到,他看到四川的少女们“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枝,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但在大都市里, 法纪的高度已逐渐趋于收敛,周煇在《清波杂志》中说,他在小时候曾“见妇女装束数岁即一变,况乎数十百 年前,样制自应不同。如高冠长梳,犹见及之,当时名‘大梳裹’,非盛礼不用。若施于今日,未必不夸为新 奇,但非时所尚而不售。大抵前辈治器物、盖屋宇,皆务为高大,后渐以狭小,首饰亦然”。由此可见,高髻 在风行近千年后势头转向低落,与建筑式样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从此以后,高达二三尺的发髻就很稀少了,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李渔对高髻更是痛加抨击:“髻至一尺、袖至全帛,非但不美观,直于魑魅魍魉无别矣。”
古代女子发髻大全
![古代女子发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ae9b52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3.png)
古代⼥⼦发髻⼤全↗点击上⽅“馥云古典发簪⾸饰”关注我们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
盘髻成椎状者,⼜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的称“髻”。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仪容的俊美,⼜能体现出⼥⼦的年龄与⾝份特点。
段成式《髻鬟品》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其髻名虽多,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命名,如髻似螺,⽈螺髻,如髻饰以凤,⽈凤髻等。
古代⼥⼦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饰,因此研究⼥⼦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
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
结鬟式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柱,⾼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饰各种⾦钗珠宝,⾼贵华丽,多⽤于神⼥、后妃、贵妇与**。
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之天⼥,元周郎《杜秋娘像》皆属此类发型。
⼋⼗七神仙图卷,永乐宫壁画中,这种发式很多,⼀般有⾼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型式,变化甚多:★飞仙髻★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鬟。
据《炙毂⼦》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
”多⽤于仙⼥与未出室少⼥。
★凌云髻★凌云髻属于⾼式的单鬟。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
”这些皆属⾼鬟式。
★飞天紒【ji】★“飞天紒”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直上。
据《宋五⾏志》记载:“⽂帝元嘉六年,民间妇⼈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
”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垂鬟分肖髻★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托拄,使其⾃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
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梳百花分肖髻。
”在唐代常作为**发式标志。
拧旋式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似拧⿇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
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
古代女子发髻介绍
![古代女子发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4e28e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4.png)
古代女子发髻介绍
古代女子发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型,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女子的发髻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发髻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在古代,女子的发髻分为三种:丸髻、八字髻和蝴蝶髻。
丸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发髻,它是将头发盘成一个圆形,然后用发簪固定在头顶上。
这种发髻适合各种场合,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正式场合都可以使用。
八字髻则是将头发分成两部分,分别盘成两个八字形,然后用发簪固定在头顶上。
这种发髻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比如婚礼、宴会等。
蝴蝶髻则是将头发分成两部分,分别盘成两个蝴蝶形,然后用发簪固定在头顶上。
这种发髻通常用于特殊场合,比如皇宫中的宴会等。
除了不同的发髻形式,古代女子的发髻还有着不同的颜色和装饰。
在古代,女子的发髻通常是黑色的,但是有些女子会将头发染成红色或者金色。
此外,女子的发髻还会用各种珠宝、花朵、丝带等装饰,以增加美感和华丽感。
古代女子的发髻不仅仅是一种发型,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
它代表着女子的身份和地位,也代表着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在现代,虽然女子的发型已经多种多样,但是古代女子的发髻仍然是一种经典和美丽的发型,它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于现代的时尚界。
古代女子发髻种类
![古代女子发髻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e70e9bc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e.png)
古代女子发髻种类
嘿,你知道不?古代女子的发髻种类可老多啦。
我给你讲讲我看古装剧的时候发现的吧。
有一次,我在看一部古装剧,里面的女主角那发型可漂亮了。
她梳着一个高高的发髻,上面还插着好多漂亮的发簪和花朵。
我就好奇,这到底是啥发髻呢?
后来我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古代女子的发髻有好多种呢。
比如说,灵蛇髻。
这个发髻就像一条蛇一样,弯弯曲曲的,特别有造型感。
我想象着古代的女子梳着灵蛇髻,走起路来那头发一甩一甩的,肯定特别迷人。
还有堕马髻。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
据说这个发髻是因为一个女子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头发散了,结果大家觉得这样很好看,就流行起来了。
堕马髻有点歪歪的,看起来很俏皮可爱。
还有螺髻,就像一个螺蛳一样卷起来。
这个发髻看起来很精致,适合那些温柔婉约的女子。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古装活动。
有个小姐姐梳
着一个双环髻,特别可爱。
两个圆圆的发髻就像两个小包子一样,上面还系着彩色的丝带。
她穿着一身古装,走在路上,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
嘿,现在你知道古代女子的发髻种类了吧。
要是有机会,你也可以试试梳一个古代的发髻,感受一下古人的美丽。
你有没有见过特别漂亮的古代发髻呢?快来跟我讲讲吧。
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女子发髻整理
银丝胜雪,无风自扬,夹带着阵阵香风却又泛着缕缕凉意,束湖色冷玉冠,型姿高洁淡雅,如雪玉而著。
★飞仙髻、凌云髻★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
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
”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
”这些皆属高鬟式。
★飞天介,垂鬟分肖髻★
“飞天介”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
据《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
”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
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
”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
拧旋式
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
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
据《采兰杂志》记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
”如《八十七神仙图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
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
★随云髻、凌虚髻★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
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
”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
”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