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

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1 正脊骨法1.1 按脊松枢法1.1.1 适应证需要理筋、调曲的各种脊柱伤病。

1.1.2 禁忌证1.1.2.1脊柱骨结核。

1.1.2.2脊柱骨肿瘤。

1.1.2.3脊柱骨髓炎。

1.1.2.4严重的骨质疏松者。

1.1.2.5 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

1.1.3 注意事项1.1.3.1 按压时缓慢移动。

1.1.3.2 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

1.1.3.3 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

1.1.4 操作方法[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

[术式二] 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

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

1.2 寰枢端转法1.2.1 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

1.2.2 禁忌证1.2.2.1 寰枢椎先天畸形。

1.2.2.2 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

1.2.3 注意事项1.2.3.1 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

1.2.3.2 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1.2.3.3 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

1.2.4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

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1.3 牵颈折顶法1.3.1 适应证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的颈椎病。

1.3.2 禁忌证1.3.2.1 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1.3.2.2 颈椎结核。

1.3.2.3 颈椎肿瘤。

中医骨伤科整复推拿治疗作业规范

中医骨伤科整复推拿治疗作业规范

附件一中醫骨傷科整復推拿治療作業規範一、作業目的:藉傷科正骨手法整復骨折或關節錯位,推拿理筋手法施術於穴位產生平衡陰陽,補虛瀉實,調理氣血及緩解疼痛的目的。

二、適應症:(一)骨折。

(二)脫臼。

(三)筋傷。

(四)骨病。

(五)傷科雜症。

(六)神經系統疾患:腦中風後遺症、肋間神經痛、頸臂神經症候群、坐骨性神經痛。

(七)肌肉、骨關節疾病:網球肘、冷凍肩(五十肩)、下背痛、骨關節炎、肌肉痠痛。

三、禁忌:過飽、過餓、特別疲勞、酒醉等不宜過重手法,懷孕者應告知醫師。

四、用物準備:診療床或坐椅、無菌口腔棉枝、75%酒精、優碘、生理食鹽水、換藥車、紗布、副木、棉捲、骨折換藥醫材、治療巾、紅外燈、常備外用藥紫雲膏、金創膏等。

五、作業方法:(一)經望、聞、問、切確診病人,向病人說明治療目的及步驟,並取得病人同意。

(二)懷疑骨折者,可照x- ray確定診斷,再行復位。

(三)拉上圍簾,協助病人選擇合宜體位。

在患處或治療相關部位進行開功舒緩手法。

(四)進行中醫骨傷科手法整復與推拿。

(五)進行緩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藥包紮則在患處敷貼外用藥。

(七)初診病人及遇異常特殊狀況,應有護理紀錄。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碰觸、夾擠分骨、折頂迴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屈伸收展旋轉回繞、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絡、活絡關節。

(十一)夾縛固定:夾板、石膏繃帶、膠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傷內治法:損傷三期辨治,按損傷部位辯證施治。

(十三)骨病內治法:消、托、補。

(十四)傷科雜症內治法:發汗解表、養陰清熱、固澀收斂、鎮納安神、健脾利濕。

(十五)外治法:敷貼類、搽擦藥、熏洗濕敷類、熱熨類。

(十六)練功療法。

六、護理指導:(一)教導病人放鬆心情,坐或臥應採舒適、能持久之姿勢。

(二)告知與施術者合作,勿隨意移動體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傷。

(三)施術時間依病情醫囑而定,一般為需5-60分鐘。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

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

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弓[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

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一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

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

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整身体的结构和关节,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正骨手法的一般操作要领:
1.全身观察:在进行正骨手法之前,医生会全面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态、步态、站立姿势等,以初步判断身体结构的不正常之处。

2.患者交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症状、病史、疼痛部位等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所在。

3.局部检查:对患者疼痛或异常的部位进行仔细的触摸和按压,寻找异常的体征,如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4.整体调整:根据观察和检查结果,通过手法技巧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整体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对关节、软组织、脊柱等部位的调整,以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5.手法技巧:正骨手法的技巧包括推、拉、按、捏等手法,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害。

6.配合其他疗法:正骨手法通常作为中医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可能会与针灸、中药等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7.注意患者反馈:在调整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反馈,特别是疼痛感觉和身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手法和方法。

8.定期随访:正骨手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疗程,医生会安排患者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正骨手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进行操作,因为不正确的手法可能会导致伤害或不良反应。

在接受正骨手法治疗之前,建议患者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范本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范本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推拿正骨工作的开展,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中医推拿正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条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推拿正骨技术水平。

第三条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应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体现人文关怀。

二、推拿正骨工作流程第四条接诊1. 认真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推拿正骨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及可能产生的不适。

3. 填写推拿正骨治疗记录,确保病历资料完整。

第五条推拿正骨治疗1. 严格按照推拿正骨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治疗,确保治疗安全。

2. 注重手法技巧,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力度、节奏和频率。

3. 保持治疗室整洁、安静,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

第六条术后康复1.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告知患者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预防复发。

三、质量管理第七条建立推拿正骨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推拿正骨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

第八条加强推拿正骨技术培训,提高推拿正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九条鼓励推拿正骨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四、医疗安全第十条严格遵守推拿正骨操作规程,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掌握急救技能,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妥善处理医疗事故。

五、伦理与法律第十三条尊重患者权利,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道德规范。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推拿正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推拿正骨工作的合法性。

六、环境与设施第十五条推拿正骨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保暖设施,保证诊疗环境舒适。

第十六条配备推拿正骨所需的器械、药品等,确保其安全、有效、合格。

七、持续改进第十七条定期对推拿正骨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持续改进。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内容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内容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内容一、总则1.1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旨在规范中医推拿正骨工作的流程、操作规范、服务要求等方面,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中医推拿正骨科室的医务人员、管理者和相关人员。

1.3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发挥中医推拿正骨在预防、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优势。

二、工作流程2.1 接诊(1)认真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情、体质和治疗需求。

(2)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貌、肤色、舌象、脉象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治疗(1)严格按照推拿正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2)注重手法技巧,力度适中,操作过程中注意患者感受,避免不适。

(3)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

2.3 护理与康复(1)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如避免劳累、保持良好姿势等。

(2)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三、操作规范3.1 推拿操作规范(1)手法准确、熟练,符合中医推拿正骨的基本要求。

(2)操作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核对患者信息、准备治疗用品等。

(3)操作过程中,注意手法力度、节奏和呼吸的配合。

3.2 正骨操作规范(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正骨手法。

(2)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正骨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感觉,取得患者配合。

(3)操作过程中,手法要稳、准、轻、巧,避免暴力操作。

四、服务要求4.1 医德医风(1)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2)严谨作风,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3)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2 服务态度(1)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疑问。

(2)注重沟通,关心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积极回访,关注患者满意度,不断改进工作。

4.3 环境与设施(1)保持诊疗环境整洁、舒适,符合卫生要求。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经验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专科技术经验操作规范

骨伤科专科技术与特色疗法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四)施术期间请勿随意移动身躯,若觉疼痛请患者随时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免发生危险。

(五)施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患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六)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感染疾患、伤口、肿瘤等宜慎用施术者,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七)若有伤口应依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八)施术部位若有酸痛红肿等反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七、异常状况及处理(一)晕倒2、骨折小夹板固定术一、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查。

5.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天内复诊,进行夹板调整,更换贴敷膏药。

6.定期X片复查,前2周每周1次,以后每两周1次。

7.指导患者行未固定关节功能练习。

五、骨折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反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固定解除后受伤肢体活动正常。

3、操作流程(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脱位者,可照x-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中医正骨丨手法复位详解

中医正骨丨手法复位详解

中医正骨丨手法复位详解颈椎复位手法一.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一)人员:1人即可,不需助手(二)优点:1.患者平卧,心理平静,有安全感;2.颈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

(坐位时总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3.由于床面限制,旋转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5’,不易失手,不易导致医源性损伤。

(三)程序:手力牵引一成角调节--旋转复位1.手力牵引方法:双手颌一枕牵引,持续数分钟。

(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力) 目的:(1)颈肌属横纹肌(随意肌),特点是可随意支配而自由收缩,但易于疲劳。

手力持续牵引之目的是使颈肌产生疲劳,以消除病理性痉挛,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颈椎复位。

(2)持续牵引,使颈部两侧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动拉伸状态,整个颈椎各椎体犹如被“肌性小夹板”保护固定,小关节处于闭锁稳定状态,不致因复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2.成角调节:成角:上段(C1-2):略低头(0-15度)中段(C3-5):轻度屈颈(15-35度)(3)下段(C6_7):中度屈颈(35-50度)3.复位手法: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

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

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复位矫正。

(四)机理:1.由于低头或屈颈,使相应颈椎节段曲折成角,该部颈肌松驰,失去拉伸力,相应椎体暂时失去保护而处于失稳状态,给该部手法复位创造了条件。

(而其他不需复位之椎体仍在牵引保护之下,仍处于稳定状态)。

2.根据患椎所处位置高低,由低头及屈颈之度数来决定成角落点部位,(椎体高位一低位,屈颈度数小一大),医者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择。

(五)体会:1.患者仰卧,平静放松,有安全感,能较好配合。

2.颈肌放松,术者不需用过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因而患者无痛苦。

中医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一、复位技术复位就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和支架作用。

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四个方面。

在治疗中应遵守四个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骨折的复位要求】骨折复位有非手术(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之分。

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有时可结合局部外固定)以及持续牵引复位。

临床上绝大多数骨折都可用手法复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手法复位要求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力争一次手法整复成功。

【复位的准备】麻醉:采用麻醉止痛以便于复位操作。

一般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

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一般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

【基本手法】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须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目的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

而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病人而定,要持续稳准。

旋转屈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

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叠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主要畸形。

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复位。

以人体的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的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的手法。

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

摇摆触碰: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方案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方案

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1 正脊骨法1.1 按脊松枢法1.1.1 适应证需要理筋、调曲的各种脊柱伤病。

1.1.2 禁忌证1.1.2.1脊柱骨结核。

1.1.2.2脊柱骨肿瘤。

1.1.2.3脊柱骨髓炎。

1.1.2.4严重的骨质疏松者。

1.1.2.5 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

1.1.3 注意事项1.1.3.1 按压时缓慢移动。

1.1.3.2 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

1.1.3.3 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

1.1.4 操作方法[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

[术式二] 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

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

1.2 寰枢端转法1.2.1 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

1.2.2 禁忌证1.2.2.1 寰枢椎先天畸形。

1.2.2.2 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

1.2.3 注意事项1.2.3.1 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

1.2.3.2 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1.2.3.3 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

1.2.4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

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1.3 牵颈折顶法1.3.1 适应证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的颈椎病。

1.3.2 禁忌证1.3.2.1 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1.3.2.2 颈椎结核。

1.3.2.3 颈椎肿瘤。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定义】中医正骨指用推、按、捺、拿等手法复位骨关节错位、后膨、脱出等;骨折、脱臼等病症的治疗称为接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概述】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

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

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

“正”字在此作动名词。

即整治因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位的一门科学技术正骨主要分为骨折和脱位,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脱位就是相互接触的骨头(通常指关节)因受外力作用,使其脱离原位,不能再正常发挥作用。

脱位还可能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

关节曾经受过伤的人,易发生脱位。

正骨就是运用熟练的手法,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确地复位并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疗术。

因此,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做好骨折的检查和诊断。

在此基础上,通过眼观、手摸和心会才能达到手随心转,使骨折整复的目的。

【操作过程】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肢体或躯干,使局部的骨骼发生骨折。

由于该部受力大小,所持体位的不同及肌肉的收缩等,可造成各种类型的骨折,因骨折的类型不同,整复手法亦不同。

如完全骨折,用拢按法对接;凹陷型骨折,用提推法使陷者复起;粉碎性骨折,用捏挤法复位;螺旋型骨折,用旋按法衔接;凸起型骨折,用展按法平复;尾椎骨等嵌入型骨折,用钩提按捺和伸压展法整复;肱骨内外髁等之青枝骨折,用蹭推捏挤法复位;对于骨折断端重叠移位而缩短者,则按“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进行整复。

在施术前轻轻地按压和按摩伤部,使收缩的肌肉放松,疼痛缓解,尔后用拔伸牵引的方法,使重叠的骨折断端复位;对向侧移位者可用提摇按推法复位;对于两根骨并列的部位发生骨折,则用扣挤分骨法使断端分离,然而用夹挤法复位。

中医的正骨手法

中医的正骨手法

中医的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又称整骨手法、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的复位。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总结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在此基础上,经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形成正骨十法。

1.正骨手法的使用原则(1)明确:正骨手法实施之前,需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影像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便做到“心中了了”,便于采用相对应的复位方法。

(2)及时: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整复。

伤后4~6 h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整复也相对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10日内可考虑整复,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3)稳妥:对骨折的复位,要求术者双手有良好的劲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应用暴发寸劲,同时又需要较长时间力量较大的拔伸牵引力,更需要心灵手巧,训练有素。

另外,整复骨折时全神贯注,体会手下感觉,并随之调整动作和力度,做到“手随心转,巧从手出”。

(4)轻巧:实施正骨手法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使骨折端按设计要求移动,使复位准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施行正骨手法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力学原理,掌握技巧,动作轻巧,切忌鲁莽粗暴。

(5)到位: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对对位、对线的要求,达到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的要求。

(6)麻醉:伤后时间不长,上肢的简单骨折,估计整复较易者,选择骨折端的血肿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或者是复杂骨折,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全身麻醉。

2.正骨十法(1)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术者用手仔细在骨折局部触摸,结合X线片或者CT等辅助检查,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整复过程中,要反复进行“手摸心会”,了解对位情况。

这是施用手法前的首要步骤,且贯穿于正骨过程的始终。

(2)拔伸牵引:是正骨手法的基础,能纠正骨折后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以便进一步整复。

中医正骨手法操作要领技巧

中医正骨手法操作要领技巧

中医正骨手法操作要领技巧中医正骨,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因其手法轻柔、无创伤,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喜爱。

中医正骨手法的操作,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技巧。

一、摸清病因病位中医正骨的操作,首先要明确病因和病位,这是确保手法准确的前提。

医师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针对性的检查,摸清病人的病因和病位,确定传统中医切入点。

二、用力适中中医正骨手法的手法应该是轻柔、舒适的,不能够用力太大,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但是,也不能够太轻,手法过轻对改善疼痛和调节身体功能没有帮助。

所以,医师在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时应该掌握用力适中的原则。

三、切入点准确中医正骨手法的手法技巧,非常注重切入点的准确度。

医师应该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进行推拿,掌握好需要用到的相应手法,并在刀切斧劈的动作中找到了正确的切入点。

四、手法轻缓舒适在正骨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医师一定要把握好手法的轻缓和舒适,特别是对于需要上下拉伸的情况下,保持手法的平稳、温和,不要使用力过猛的操作。

如果让调理过程过激过猛,还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刺激和压力。

五、细致入微正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医师细心、细致以及入微的操作。

医师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法技巧。

并在进行正骨手法时,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身体部位,察觉手感并顺应病人的身体,用手指以其余指力和手势和调和。

六、放松疏通正骨手法的目的是要通过调理身体,放松疏通经络、排除阻碍。

因此,在手法的操作过程中,医师应该保持松散、自然的姿势,轻轻触碰,使病人感受到轻柔舒适的感觉。

同时,医师可以通过慢性按摩保持手法的舒适感,并激发身体的细胞能量,帮助身体质量迅速恢复。

以上就是中医正骨手法操作要领技巧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在实践中,医师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和具体操作的情况,灵活掌握中医正骨的操作技巧,科学、合理、平和的使手法发挥出更为出色的效果。

同时也呼吁广大患者在接触中医正骨时,要充分信任专业专家,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以便让专家更准确的帮助你。

中医正骨手法操作指南

中医正骨手法操作指南

中医正骨手法操作指南中医正骨手法操作指南(赶紧收藏吧)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一、总则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中医推拿正骨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结合我国中医推拿正骨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中医推拿正骨工作的开展。

二、中医推拿正骨工作原则1. 遵循中医理论体系,运用推拿正骨手法,调整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2. 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

3. 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医学设备和手段,提高中医推拿正骨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尊重患者意愿,注重隐私保护,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5. 不断提高中医推拿正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中医推拿正骨工作流程1. 接诊与评估:接待患者,了解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2. 推拿正骨手法操作:根据患者病情,运用适当的推拿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包括按、摩、推、拿、滚、揉、捏等。

3.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根据患者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4. 治疗结束,进行总结评估,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后续治疗建议。

5.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中医推拿正骨工作规范1. 中医推拿正骨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资质和临床经验,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益。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3. 注重推拿正骨手法的准确性和技巧,避免过度或不足治疗。

4. 合理使用中医传统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发挥多种疗法综合优势。

5.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X光、CT等,确保诊断准确,提高治疗效果。

6. 加强中西医结合培训,提高中医推拿正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中医推拿正骨工作质量控制1. 建立健全中医推拿正骨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2. 定期对中医推拿正骨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持续改进工作流程。

中医正骨护理操作流程

中医正骨护理操作流程

中医正骨护理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正骨护理操作流程中医正骨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位置,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定义】中医正骨指用推、按、捺、拿等手法复位骨关节错位、后膨、脱出等;骨折、脱臼等病症的治疗称为接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概述】正骨:中医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

正骨,为专科名,是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

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

“正”字在此作动名词。

即整治因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位的一门科学技术正骨主要分为骨折和脱位,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脱位就是相互接触的骨头(通常指关节)因受外力作用,使其脱离原位,不能再正常发挥作用。

脱位还可能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

关节曾经受过伤的人,易发生脱位。

正骨就是运用熟练的手法,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确地复位并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一种疗术。

因此,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做好骨折的检查和诊断。

在此基础上,通过眼观、手摸和心会才能达到手随心转,使骨折整复的目的。

【操作过程】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肢体或躯干,使局部的骨骼发生骨折。

由于该部受力大小,所持体位的不同及肌肉的收缩等,可造成各种类型的骨折,因骨折的类型不同,整复手法亦不同。

如完全骨折,用拢按法对接;凹陷型骨折,用提推法使陷者复起;粉碎性骨折,用捏挤法复位;螺旋型骨折,用旋按法衔接;凸起型骨折,用展按法平复;尾椎骨等嵌入型骨折,用钩提按捺和伸压展法整复;肱骨内外髁等之青枝骨折,用蹭推捏挤法复位;对于骨折断端重叠移位而缩短者,则按“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进行整复。

在施术前轻轻地按压和按摩伤部,使收缩的肌肉放松,疼痛缓解,尔后用拔伸牵引的方法,使重叠的骨折断端复位;对向侧移位者可用提摇按推法复位;对于两根骨并列的部位发生骨折,则用扣挤分骨法使断端分离,然而用夹挤法复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1 正脊骨法
1、1 按脊松枢法
1、1、1 适应证需要理筋、调曲得各种脊柱伤病。

1、1、2 禁忌证
1、1、
2、1脊柱骨结核。

1、1、
2、2脊柱骨肿瘤。

1、1、
2、3脊柱骨髓炎。

1、1、
2、4严重得骨质疏松者。

1、1、
2、5 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

1、1、3 注意事项
1、1、3、1 按压时缓慢移动。

1、1、3、2 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

1、1、3、3 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

1、1、4 操作方法
[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

[术式二] 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

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

1、2 寰枢端转法
1、2、1 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

1、2、2 禁忌证
1、2、2、1 寰枢椎先天畸形。

1、2、2、2 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

1、2、3 注意事项
1、2、3、1 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

1、2、3、2 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
1、2、3、3 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

1、2、4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

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得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1、3 牵颈折顶法
1、3、1 适应证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得颈椎病。

1、3、2 禁忌证
1、3、
2、1 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1、3、
2、2 颈椎结核。

1、3、
2、3 颈椎肿瘤。

1、3、
2、4 颈椎骨髓炎。

1、3、
2、5 颈椎曲度加大者。

1、3、3、1 在松筋后实施该法。

1、3、3、2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管狭窄症慎用。

1、3、4 操作方法
[术式一] 患者仰卧位,先对颈部施以理筋松筋手法,然后医者用双手掌抱住枕部对颈椎牵拉1到3分钟,再用四指指腹在颈项后背部,从第7颈椎往前随牵、随揉、随折顶颈椎棘突,反复牵、顶,约20分钟。

[术式二] 旋转解锁法:让患者自我高度旋转颈椎,医者一手牵拉后枕,另一手前臂提下巴,肘部按压对侧肩关节,两手对抗用力,将颈6、7椎与胸椎拉开。

1、4 颈椎旋提法
1、4、1 适应证
颈椎棘突偏歪得各类颈椎病。

1、4、2 禁忌证
1、4、
2、1诊断不明确,未具备X线照片排除先天畸形及骨病者。

1、4、2、2 60岁以上患者与16岁以下儿童,或合并脊椎骨质疏松者。

1、4、
2、3 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

1、4、
2、4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二分之一者。

1、4、
2、5 颈椎手术后。

1、4、
2、6 颈椎陈旧性骨折脱位者。

1、4、
2、7 牵引下禁用此法。

1、4、
2、8 颈曲消失、反弓者慎用。

1、4、3、1 切忌暴力旋转,超过颈部正常旋转范围得旋转,应视为暴力旋转。

1、4、3、2 旋转到位即可,不宜盲目追求“咯嗒”声。

1、4、3、3 旋转法慎用中立位,因此法旋转剪力多在第5椎以上,容易造成骨折脱位。

1、4、4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先用推拿法松解颈肌,嘱患者头颈屈曲,医者用四指按压后枕,嘱患者头颈向右旋转至最大,医者右肘兜患者下颌,左手拇指按压患椎左侧,并轻轻兜颌向上,即可听到颈部“咯”得一声,表明复位成功。

右侧与左侧操作相反。

1、5 提胸过伸法
1、5、1 适应证
1、5、1、1 合并胸椎侧凸得各类颈椎病。

1、5、1、2 胸椎侧弯症。

1、5、1、3 脊椎骨骺软骨病。

1、5、1、4 脊源性心律紊乱症。

1、5、1、5 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

1、5、2 禁忌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1、5、3 注意事项膝顶法向前顶力不能过大。

1、5、4 操作方法有三种术式: [术式一]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后方,用一膝顶上段胸椎,双手自患者肩上伸向两侧胁部,然后双手抱两胁将患者向后上方提
拉。

[术式二]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向上反握其双前臂,用前胸顶患者胸背,然后双手用力,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术式三] 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臂于前胸交叉,双手抱肩,医者坐在患者背后,从腋下双手拉患者对侧肘关节,使肩胛拉开,然后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

1、6 胸腰旋转法
1、6、1 适应证
1、6、1、1 胸腰椎小关节紊乱。

1、6、1、2 腰椎滑脱症。

1、6、1、3 腰椎间盘突出症。

1、6、1、4 腰椎管狭窄症。

1、6、1、5 脊柱侧弯症。

1、6、1、6 脊源性月经紊乱症。

1、6、1、7 脊源性下肢骨性关节炎。

1、6、1、8 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

1、6、1、9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症。

1、6、2 禁忌证
1、6、
2、1 胸腰椎手术后。

1、6、
2、2 腰椎严重骨质疏松。

1、6、
2、3 孕妇。

1、6、
2、4 胸腰椎骨肿瘤。

1、6、
2、5 胸腰椎骨结核。

1、6、
2、6 胸腰椎骨髓炎。

1、6、
2、7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慎用。

1、6、
2、8 腰僵未缓解者慎用。

1、6、3 注意事项
1、6、3、1 施法时需有助手固定髋部。

1、6、3、2 忌为强求响声,反复旋转。

1、6、4 操作方法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略向前屈至以胸12腰1为顶点。

以左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经过患者左臂前、至颈胸背部(大椎以下),右手固定于胸腰枢纽关节左侧,左手旋转患者胸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得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

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

1、7 腰椎旋转法
1、7、1 适应证
1、7、1、1 腰椎后关节错缝。

1、7、1、2 腰骶后关节病。

1、7、1、3 腰椎间盘突出症。

1、7、1、4 腰椎管狭窄症。

1、7、1、5 腰椎侧弯症。

1、7、2 禁忌证
1、7、
2、1 同胸腰枢纽旋转法禁忌证。

1、7、
2、2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1/2者。

1、7、
2、3 椎弓崩解、脊柱滑脱者慎用。

1、7、3 注意事项同胸腰枢纽旋转法。

1、7、4 操作方法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交叉抱后枕部,向前屈至棘突偏歪处为顶点。

以棘突左偏为例,助手固定右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后方,左手穿过患者左腋下至对侧肩部,右手掌固定于偏歪棘突左侧,左手摇动患者腰部,待患者放松后,双手相对同时瞬间用力,即左手向左旋转得同时右手向右推,可听到局部“咯嗒”声。

右侧操作与左侧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