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章生产技术准备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技术准备
第六章生产技术准备任何产品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准备和生产两个阶段,生产技术准备是为试制和生产创造一切必要条件的工作。
没有生产技术准备,即使一般的生产也难以顺利进行,更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章主要阐述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工艺准备内容,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经济评价,工艺文件的准备,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种类等。
第一节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一、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是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采用新技术和改进生产组织方法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它是提高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争取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环节。
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主要有:(1)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2)做好企业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新旧交替的准备工作,实现有条不紊的转变;(3)保证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经济性;(4)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生产技术准备的内容为了完成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取决于生产技术准备的对象。
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采用新技术及改变生产组织方法,它们所需要进行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别,以新产品开发为例,生产技术准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开发研究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做机能研究阶段。
在开发新产品时,如本企业已经有类似产品的制造经验或成熟的应用技术,可以直接进入设计试制阶段。
如采用了新原理、新结构,就需要进行研究和实验,解决新产品研制中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为新产品的正式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设计试制阶段设计试制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开发研究基础上,设计试制出样机(或样品),进行各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再改进设计,直至符合原定的技术与经济目标为止。
3、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完成从样机(或样品)试制向正式生产的过渡。
包括对样机(或样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编制工艺规程和工艺方案,制定检验规范和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工艺文件,并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工艺装备设计和创造,做好批量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和外协件等的准备,保证供应。
(本科)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章教学课件
二、 评价选址决策的方法
【例5-2】某企业现有三个工厂:A、B和C。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城市。该企业的两个仓库P和Q分 别位于不同的城市。仓库用来存放工厂生产的产品,随时供应用户。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该企业 决定再设置一个新仓库。经过调查研究,该企业确定X和Y两个点可建仓库。有关资料如表5-3所示。
2.因素评分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只是从经济上进行比较。如前所述,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有些因素是无形的、难 以量化的。全面比较不同选址方案是一个多目标或多准则的决策问题。 因素评分法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二、 评价选址决策的方法
【例5-1】某企业有三个候选厂址:A、B和C。它们的经济因素相当。相关选址因素如表5-1所示,
二、影响选址的因素
(一) 经济因素
2
劳动力可获性 与费用
人口既是商品的市场,也是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是制造、加工、 装配、配送选址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费用占产品成 本的大部分,因而必须考虑劳动力的成本。将工厂选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工 资低廉的地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凡使用粗工的企业,工人易于训练,可以随时招用,劳动力的可获性就 不是选址的条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职 工才能胜任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任务,单凭体力干活的劳动力越来越不受欢迎。 对于需要大量具有专门技术员工的企业,人工成本占制造成本的比重很大, 而且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又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劳动力资源 的可获性和成本就成为选址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选址的步骤及评价方法
一、 选址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 选择某一个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选址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许多企业都打算在国外 开设新的工厂,从而使选址决策跨越了国家的界限。选址决策通常是从选择一个打算开 展业务的国家开始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1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17)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1.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 )。
A.本流程图B.平面流程图C.跨功能作业互动图D.由上而下流程图2.反映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能力,还反映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是( )。
A.产品品种指标B.产品质量指标C.产品产量指标D.产值指标3.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 )。
A.失控B.缺陷C.波动D.改变4.设备的使用费用处于合理界限之内的设备寿命称为( )。
A.物质寿命B.经济寿命C.技术寿命D.折旧寿命5.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活动从属于( )过程。
A.基本生产B.生产技术准备C.辅助生产D.生产服务6.看板管理中( )包括的信息有:要生产的零件号、看板号、供方工作地号、需方工作地号、所需物料清单、所需工具等。
A.运输看板B.移动看板C.生产看板D. 生产手册7.考虑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进行技术改造后,企业或主管部门确定的生产能力( ) A.设计生产能力B.计划生产能力C.应变生产能力D.查定生产能力8.以渠道顾客订单为前提的订单物流模式是( )。
A.戴尔模式B.丰田模式C.海尔模式D.日立模式9.缩短生产——配送周期这种策略主要用来降低哪种库存?( )A.周转库存B.调节库存C.在途库存D.安全库存10.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变“事后维修”为“事前维修”,变“计划维修”为“( )”。
A.定期维修B.预知维修C.更新维修D.随时维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生产与运作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有( )。
A.库存策略B.管理人员的选择C.库存量的大小D.设备的选择E.质量控制12.大批大量生产类型的突出特点有( )。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五章 生产系统设计.ppt
5.3.5 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 –分级加权评分法
量本利分析法
选址方案都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可用于多个选址方案的比较
量本利分析法(续)
收入
利润
TC2
TC1
FC1 FC2
0 盈亏平衡点 Vo
V1
V2 产(销)量
评分法
全面比较不同选址方案,是一个多目标或多准 则的决策问题
5.2 生产能力概述
假定产品的计算
首先,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tpj=(50×20+100×30+125×40+25×80)÷300
=36.67(台时) 然后,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折算成假定产品产量
–A:50×20/36.67= 27 –B:100×30/36.67=82 –C:125×40/36.67= 136 –D :25×80/36.67 = 55
4
2
6
5
联系簇
相对关系布置法
第三步,考虑其他“A”关系部门,如能加在主 联系簇上就尽量加上去,否则画出了分离的子 联系簇。本例中,所有的部门都能加到主联系 簇上去。
单元1
L
D
D
G
L 车床
原
单元2
材
L
G
料
单元3
L
L
G
P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示意图
成 D 钻床
品 库
G
磨床
5.4.4 几种典型的布置
形式(续)
按C形制造单元布置
机器2
机器3
机器1
机器4
入口 出口
机器6
机器5
C形制造单元布置示意图
5.4.4 几种典型的布置
生产运作与管理
第一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1.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1.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1.3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新特征
5
§1.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生产与运作系统 二 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发展过程 三 生产与运作管理及其研究对象
6
一 生产与运作系统
● 生产与运作系统是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 实现“投入→变换→产出”功能的综合 体;它是企业大系统中的 子系统
工艺 改进
成本发生
工艺成熟 成本补偿
产品寿命周期曲线
时间
28
技术飞速发展
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给企业提供多样化 产品、用新的生产技术产出产品提供了 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因此企业不断面临 着生产技术的选择以及生产系统的重新 设计、调整和组合.
29
三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 ●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 ●生产能力 ●生产技术准备与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项目管理 ●质量管理 ●后勤管理
36
§2.2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
一 生产能力的概念
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三 生产能力的种类 四 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五 生产能力的核算 六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七 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24
一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泰勒的科学管理 ● 1913年,福特在其汽车工厂内按装了第一条汽车流水线,揭开了
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 ●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运筹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给生
产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
生产与运作管理张群主编课后答案第五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张群主编课后答案第五章一、简答题1、工作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1)劳动分工与专业化2)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3)人体测量因素与生理因素4)工作扩展与工作轮换5)团队作业6)柔性作业2、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削减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3、正常时间与标准时间有何区别。
观测时间指的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一般而言,公式表示为: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正常时间=观测时间×平均发生的频率×绩效评价因子二、选择题1、在运用作业研究的四种技术时,首先应考虑采用(A取消)的可能性。
2、绘制工艺过程顺序图的目的是(B分析零件的生产过程)。
3、绘制人-机活动图的目的是(D分析人和机器的工作情况)。
4、绘制物流图的目的是(C分析制品的运行路线)。
5、作业研究的内容包括(D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三、计算题1、银行经理想确定出纳员工作和空闲时间放入百分比。
他决定使用工作抽样方法,他的初始估计是出纳员有15%的时间空闲。
为了达到%的置信度,且结果误差不超过4%,应该进行多少次观测z=p=e=n=(***)/(*)=2882、生产主管想确定工作区域内一台机器的空闲时间。
他决定用工作抽样方法,他的初始估计是机器有20%的时间空闲。
为了达到98%的置信度且结果误差不超过5%,应该进行多少次观测z=p=e=n=(***)/(*)=3393、为了制定新的时间标准,对当前的工作进行了一项时间研究。
对一个工人观测了45min:他生产了30件产品。
分析人员对工人工作的评价分为90分(满分100分)。
该公司为了工人休息及个人时间,给予12%宽放时间,确定该任务的标准工时。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技术准备
第六章生产技术准备任何产品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准备和生产两个阶段,生产技术准备是为试制和生产创造一切必要条件的工作。
没有生产技术准备,即使一般的生产也难以顺利进行,更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章主要阐述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工艺准备内容,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经济评价,工艺文件的准备,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种类等。
第一节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一、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是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采用新技术和改进生产组织方法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它是提高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争取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环节。
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主要有:(1)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2)做好企业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新旧交替的准备工作,实现有条不紊的转变;(3)保证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经济性;(4)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生产技术准备的内容为了完成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取决于生产技术准备的对象。
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采用新技术及改变生产组织方法,它们所需要进行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别,以新产品开发为例,生产技术准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开发研究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做机能研究阶段。
在开发新产品时,如本企业已经有类似产品的制造经验或成熟的应用技术,可以直接进入设计试制阶段。
如采用了新原理、新结构,就需要进行研究和实验,解决新产品研制中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为新产品的正式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设计试制阶段设计试制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开发研究基础上,设计试制出样机(或样品),进行各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再改进设计,直至符合原定的技术与经济目标为止。
3、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完成从样机(或样品)试制向正式生产的过渡。
包括对样机(或样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编制工艺规程和工艺方案,制定检验规范和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工艺文件,并按照工艺规程进行工艺装备设计和创造,做好批量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和外协件等的准备,保证供应。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PPT5 第五章 制造资源计划
第三节 物料需求计划
一、物料需求计划的原理 (一)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 1.物料 2.物料需求计划 3.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二)物料需求计划的功能 (1)向生产和供应部门提供准确和完整的物料清单,包括它们的需要期限; (2)充分利用库存来控制进货量和进货时间,在保证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 (3)按产品的出产进度要求,并根据零部件的工艺路线和定额工时,提出对各时间周期内有关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 需要量计划; (4)能对物料项目做出优先顺序的安排,提出每一时间周期应予优先处理的项目,以保证生产活动始终按产品出产 进度计划的要求进行; (5)动态跟踪计划的实施,根据生产的实际进度、生产能力以及厂级计划的变化更新物料需求计划。 (三)物料需求计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1)最大限度地保证订货任务的按期完成; (2)提高库存管理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量,包括中间库存和在制品库存,以减少在库存上的资金积压; (3)提高计划的可靠性,实现均衡生产; (4)集成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节 物料需求计划
二、物料需求计划的组成 (四)库存文件 库存文件中的库存主要指的是半成品库和毛坯库等中间库存。 (五)订货(余额)文件 能作为独立需求项目的除了产品外,还包括直接用于销售的零部件。订货文件就是指 用户对备品备件和用于设备维修的零部件的订货记录。 (六)在制品文件 在制品文件即库存项目正处于加工过程的记录文件,包括加工数量与加工进度等信息。
第四节 闭环MPR
三、粗能力平衡计划 该计划是在物料需求计划以前进行,目的是通过对初步确定的主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能力上的初
生产计划与控制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 2 章生产管理基础1 .生产过程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所谓生产过程指的是,使指从原材料、原器件的投入生产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1)基本生产过程:指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
如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
(2)辅助生产过程: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的过程。
如为基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
(3)生产服务过程: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工作。
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和技术检验工作等。
其实还包括第四个过程,书中没有指出:那就是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4)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企业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上的准备工作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
3 .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有哪些?答:(1)物料流向图法:按照原材料、在制品以及其他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总流动方向来布置工厂的各车间、仓库和其他设施(2)物料运量比较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向及生产单位之间运输量布置设施的相对位置(3)相对关系布置法:根据工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得出较优方案5 .单件、小批生产时,车间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单件小批量生产时,由于产量较少,不可能配备较多的设备,不然的话设备的负荷太低,浪费严重。
它只能以工艺专业化的型式来布置车间,不能以对象专业化型式来布置车间。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生产单位适应性强,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时;工艺管理方便;也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存在着制品运输路线长;在制品停放时间多,产品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缺点。
第 3 章流水生产线规划15.某企业组织一可变流水生产线生产 A 、 B 、 C 三种零件,三种零件的年产量及单件加工工时如下表所示:设定流水线每年工作 251 天,每天工作 2 班,每班工作 8 小时,工作时间有效系数为 0 . 95 。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章)
取决于他所展示的知识或者所拥有的技能。 • 有效的激励制度最为有效。
• 激励制度是否有效,取决于三个因素 • 1、反映员工工作多样性的水平技能; • 2、反映工作计划和控制方面的垂直技能; • 3、反映质量和生产率的技能深度。
二、人员计划
• 运作经理考虑的人员计划就是制定员工政 策以应对(1)工作的稳定性;(2)工作 时间表。
1、工作稳定性政策
• 这一政策关注的是任一给定的时间内留在 公司中的员工数量。
(1)完全遵循需求
• 这一政策使得直接劳动成本取决于生产, 但是会导致其他成本。
• 其他成本有:招聘和解聘成本;保险成本; 诱使员工从事不稳定工作的奖励工资。
(二)工作扩展
• 近年来,人们从劳动专业化逐步向其他的方法, 以此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水平。
• 1、工作扩大化;为现有工作添加所需技能相似的 任务;
• 2、工作轮换,允许员工从某个专门化工作转向另 外一个;
• 3、工作丰富化,将计划和控制等工作职能添加到 工作中;
• 4、员工授权,将一些专业负责的决策将付给普通 员工负责。
• 王经理于是要求生产部和采购部重新填写,并要 求财务总监尽早完成。
• 等了两天,未见有任何动静,王经理终于忍不住 找到了董事长汇报。
• 董事长说:“财务总监也没交?那你看如何办 呢”。
• 2013年4月24日1、2班
•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组织文化,这些文化是如何 建立起来的?
• 运作经理面临哪些人力资源问题?
• 5、事故率增加。 • 6、现有技术不能进行工作扩展。
• 简而言之,工作扩展通常会增加成本,因 此要求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工作扩展带来 的节省必须比它的支出要多。但是事实上, 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如此,所以在实际决 策中这个策略不太容易做出。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主讲: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二章工作研究第三章生产计划和控制第四章新产品开发第五章项目计划与控制第六章库存控制第七章物资管理第八章设备综合管理第九章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第十章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习题与答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其中投入包括:人力、设备、物料、信息、技术、能源、土地等劳动资源要素。
产出包括两大类: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中间的变换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即运作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1、生产管理与其它子系统的关系(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经营决策—决策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上层、确定企业的目标、方针、战略、计划。
生产管理—执行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中层、根据经营决策下达的具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
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2)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管理技术开发—为生产管理提供设计图纸、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等。
技术开发管理是生产管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
生产管理—为技术开发管理进行的科学实验提供信息和设备。
它们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性地位,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3)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的关系生产管理为销售部门提供满足市场消费、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零部件,搞好生产管理对开展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企业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一章绪论一、生产运作和生产运作系统的概念: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其输入(投入)转化为输出(产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系统:由人和机器等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有机整体(即使上述转化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人造系统二、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内容、目标和发展历程;概念: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内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1)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2)生产运作设施的选址;3)生产运作设施的布置;4)工作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目标:质量、成本、时间、柔性效率、服务、清洁(生产)发展历程三、生产运作分类——制造性生产、服务性生产;流程式生产、离散型生产;备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定制生产。
1、制造性生产: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2、服务性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连续统一体。
3、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4、离散性生产: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5、备货型生产MTS(Make to stock):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
6、订货型生产MTO(Make to order):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
7、大量大批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
8、成批生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重复性。
9、单件小批生产: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甚少,生产的重复程度低。
10、大量定制生产:面向多元化的、细分的市场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定制产品并提供相应服务。
第二章产品开发与设计一、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1、产品/服务的需求性质2、自制——外购决策3、生产柔性4、产品/服务质量水平5、接触顾客的程度二、分析几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说明其使用条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一篇: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1、连续性生产与离散型生产:按工艺过程的特点。
连续性生产是指,无聊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
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制造。
2、备货型生产MTS和订货型生产MTO: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MTS预测驱动,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仓库,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优点是能及时满足顾客的共性需求,有利于企业编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活动,企业有较大主动权;缺点是顾客只能在制造商提供的有限产品品种中选择,在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和短缺并存,风险大。
通常要经过分销渠道销售。
MTO是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非标准产品生产。
品种、型号规格、花色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生产直接发货,不必维持库存,不必经过分销渠道。
第二篇: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对产品的变换过程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而构成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衡量生产系统绩效的指标: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生产率,有效性,适应性等。
生产类型:按生产性质可分为物质性生产和劳动服务性生产;按生产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按品种和产量可分为多品种单件生产,多品种中量生产,少品种大量生产;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可分为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的区别: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产品标准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成品库存,通过成品库存来满足随时发生的用户需求。
订货性生产是指通过签订合同,按订单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需求量,交货期,售价等要求组织生产。
第五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件
2.设施布置的类型
设施布置的目的是使内部物流成本最小化及工艺流程合理 化。根据不同的生产运作组织方式,设施布置有以下类型:
(1)按工艺过程布置 按工艺过程布置也称为按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就是按照 功能把同类设备布置在一起,相同的工艺过程的加工任务集 中完成。这种布置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2)按产品布置 按产品对象专业化生产方式布置设施时,设施按照某一种 或几种产品的加工路线排列,如生产线或装配线布置。
1.生产与运作计划系统的构成体系 生产与运作计划系统是一个包括需求计划、综合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材料 计划、能力计划、设备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相关计 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 系统。 (1)长期生产计划
长期生产计划属于战略计划范围,如综合计划等。它的 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 争优势的决策,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 发展水平、新生产设施的建造等。
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与技术选择
一、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
1.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 生产与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内,决定 如何通过生产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总体目标。具体的 说,就是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 析,确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指导思想和 决策原则,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计划、 内容和程序,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运作能力可以采用投入或产出来度量。如某电视机 生产厂年产产品多少件,属于产出度量,而某零件制造商 由于产品批量多变化大,可以采用投入度量更方便,如可 用的设备工时数。
设备在除去正常维修保养时间以外,连续运转时的产出 能力为技术上的最大能力,称为“最大能力”。而在企业 合理的安排人员和时间的条件下,设备的最大产出能力, 即经济上的最大能力,称为“正常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章
1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章 生产运作能力管理知识点1 能力管理的基本问题(1)能力是否满足生产或提供服务的要求; (2)如何扩大生产运作能力; (3)能力决策需要考虑哪些内容; (4)能力规划与成本规划的关系是什么;知识点2 生产运作能力的概念1、生产运作能力,即投入转换产出的能力,也就是把资源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转化能力;2、在服务业中,生产能力是一定时间内被服务的顾客人数;3、生产运作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常常随着资源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特别是人员、设备和管理能力对生产运作能力有很大的影响;4、生产运作能力的衡量,实物指标——桶、吨、立方米、台、辆;知识点3 生产运作能力的分类1、正常生产能力——在一定资源条件下,经济效益最佳时的运作能力,也称最优能力或设计能力;2、最大生产能力——最大限度使用的能力;知识点4 影响运作能力的决策因素 1、市场需求:(1)短期、长期需求,现有、潜在需求; (2)需求变化的不同状态及可能发生的概率; (3)需求的时间性,分阶段预计需求增减变化; (4)产品寿命周期分析。
2、资源条件 3、规模经济知识点5 需要与需求正常最优不同能力水平下的成本21、需要:人们感受到的一种未被满足的状态;2、需求:一定制服能力下,人们得到某一物品的欲望;3、欲望:用一种具体物品来满足需要的程度。
知识点6 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即单位产品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下降的现象。
2、经济规模,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
知识点7 能力柔性1、定义:企业迅速提高或降低生产水平,或迅速将生产一种产品的能力转移到另一种产品(服务)的能力。
2、柔性的实现:依赖于企业柔性的生产组织、生产过程和操作能力。
3、柔性的包括:柔性工厂(零时转换工厂)、柔性生产过程、柔性工人。
案例分析:丰田汽车生产;通用汽车:节拍72辆/小时;丰田汽车:节拍52辆/小时。
但 通用汽车:转换品种需要24小时;丰田汽车:转换品种仅需3分钟。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8学时)总学分:3.5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预修要求:概率和数理统计、经济学、管理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在整个人才培训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完整的组织过程;掌握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综合管理和专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具有初步理论研究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初步理论研究和较强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时,应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资料一般应有:习题集、试卷库,可能时编制CAI课件。
本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是大型习题课,企业生产现场考察,在条件成熟时可以上机。
本课程作业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问答题等),二是定量管理管理方法的练习。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将来可考虑部份在计算机上完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议:本课程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训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工商专业本科教学,与教材配套使用,是教师讲课的参考依据。
本课程作业见教材上的复习题以及教师提供的练习题。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第一章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总学时:8学时(理论8学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讲授要点:了解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企业生产的定义;生产运作分类;现代生产运作战略。
掌握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第5章-生产运作技术准备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5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技术任务书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1.确定新产品的用途、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使 用要求,论证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根据; 2.确定技术标准、设计原则及新产品的技术参数 (如生产能力、外型尺寸、重量、工作条件)、 简略总图、传动系统、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略 图以及新产品结构特点(如主要操作及辅助操作 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等)。 3.概略地计算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进行新产品 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的分析。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31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32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33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34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27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28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29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30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2013-12-2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袁付礼 25
生 产 与 运 作 管 理
科室月份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科室月份生产技术准备计划,除包括新产 品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外,还应包括经常 性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